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03 14:27:29瀏覽167|回應0|推薦1 | |
國內近來接連發生手法駭人聽聞校園霸凌事件,不但有校長因此下台,也掀開長存校園的霸凌冰山一角,本報今起推出系列報導,深入探討霸凌現況、成因,並訪問專家學者談解決之道,也報導其他國家的反霸凌經驗,期能提供政府施政借鏡。
長期在第一線輔導校園霸凌處理的東華大學教授李明憲指出,近幾年的霸凌,出現殘忍化、策略化、系統化的趨勢,也就是霸凌手段「升級」。原因與電玩遊戲、手機與網路的使用、及模仿媒體報導的暴力事件有關。 李明憲說,目前的校園世代喜歡打電玩,若長期處於虛擬空間,對人體受傷、流血的真實性無法判別;以前的小孩看到血會覺得很害怕,但如長時間在電玩遊戲內砍砍殺殺、習慣了濺血的畫面,在真實情況中把同學打到受傷流血,也沒有太多感覺。 李明憲分析,網路手機的普遍使用,也使得霸凌變得更易行,只要在網路匿名發聲,或轉傳訊息,很容易散布謠言,達到言語霸凌的目的。 李明憲也發現,過去的霸凌常是衝動型,「想到就打你一頓,」但最近有愈來愈多的策略性霸凌,即採取有組織、有計畫的霸凌,「會集眾結黨,策畫明天、下個禮拜要如何對付受凌者,一步步進逼。」 此外,家庭與社會的暴力升級,透過有些媒體仔細描述形成「暴力循環的反射」,也是霸凌升級的主因之一。 李明憲曾在一所國中發現,霸凌者在家就受父親家暴,且父親是警察,讓學校輔導人員很難介入處理。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所長鄭瑞隆表示,霸凌升級與青少年看了太多「不該看」的影片、報導有關,如用冰棒戮下體、點蠟燭、坐冰塊等殘虐手法,與SM(性虐待)的A片如出一轍;而圍觀鼓譟者也把這些殘虐行為當成了電影看,還覺得很好玩。 鄭瑞隆說,不少霸凌者從小就有受暴經驗,並有與家人關係不好、喜以強硬態度讓人害怕等特質,屬於「行為失調症候群」;這些人不見得是骨子裡有多壞,而是不知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碰到挫折時,就模仿他們看到電視新聞、電影裡的洗門風、凌虐、性侵手段。 如何逆轉霸凌升級的趨勢?學者認為,應避免讓孩子看暴力的卡通、電玩遊戲及電影,並應加校園內的輔導機制。李明憲並建議,積極面還應建立孩子的自信及成就感,因長期挫折未被撫平的孩子,才特別容易去攻擊別人。 2011.1.3聯合報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3&f_SUB_ID=104&f_ART_ID=292001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