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24 22:23:16瀏覽2656|回應0|推薦21 | |
【文/路仁教授】
「明天,還愛我嗎?」 閱讀這段正體字後,頭腦其實已上演好幾齣戲。「明」上場時,腦海浮現豔陽,月亮隨後出現,提醒明天將臨,「天」則是由「一」與「大」組成,描繪這世界唯一、最大的造物者形象。漢字的涵意像洋蔥,剝開一層又有一層,悄悄從閱讀窗口滲入潛意識。 古埃及與兩河流域的人,也曾使用象形文字,只是後來都消失了,而西方盛行的拼音文字,就承載不了太豐富的資訊。漢字內的文化遺產,卻被共黨視為社會進步的絆腳石頭,動刀修整漢字,甚至還想以拼音文字斷根。使用正體漢字的台灣,卻以傲人的經濟成績,反駁這繆論。 人類走入資訊時代,可靠拼音輸出漢字,書寫字畫多寡不再是重擔,正體漢字更可以清秀素顏,傲視整錯型的簡體字。中文字,因應朝代與社會變遷,也許有過變異,但從未遺失文化內涵。「日」與「月」合成「明」,隱含易經的陰陽調和之理,筆劃排列又呈現東方的建築美學。 在文化大革命時簡化中文字,刀刀削去文化精髓。毛澤東信奉左派唯物主義,看「唯心」的字元最不順眼,像簡化「愛」時就搬走中間的心,因為毛澤東覺得愛人不需用心,要靠馬列主義,夫妻成了不必真心、相互監視的「愛人」。 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摧毀五千年歷史留下的唯美建築,也摧毀漢字的建築美學。東方建築強調天人合一,與山水自然融合,破壞後的畫面慘不忍睹,漢字簡體化,也讓我在閱讀大陸出版的詩詞時,總覺得少份韻味,像目睹一間間違章建築。 可是在香港、新加坡都迎娶簡體字後,台灣會越來越像孤家寡人嗎?子曰:「必也正名乎。」至少我們莫再說台灣的漢字是「繁體字」而要說是「正體字」,以取得正統地位。 對不識漢字的外國人,現在廣用的「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並不洽當, 因為「Traditional」代表傳統與落伍。有人認為「Classical Chinese Character」,借字自古典音樂 「Classical Music 」,能烘托正體字的古典氣質,可該字是用以代表文言文。 也有人說可用 Formal Chinese Character 或 Classic Chinese Character 或Standard Chinese Character,以烘托正統地位。要用什麼英文字呢?值得匯聚眾人智慧,成新的中英文字彙。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