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之不可忘(168)
2015/01/07 11:46:10瀏覽181|回應0|推薦1

生之不可忘(168)

1.喜人之德,其形殘變的真實了

2.形殘,更可把生命用在切要點上

3.德慧術知恆存乎疢疾中

4.真正之忘,是忘記了不該忘記的__天真德行

5.天養__大自然之養,在群于人而無情,在天真德行,無知無約無惠無技.

6.怪罪外在,而忘了自身充實否?

7.內心太多執著憂慮是難以開創的

8.嶄新之心,是感受 關懷 和諧 快樂之心,是不同於社會的枝枝節節

9.覺者一看到真實,馬上改變調和,無有拖延

10.能靜觀者,能看到背後的整體天然秩序條理

11.六4: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進入左腹,知曉亂源,離開門庭遯去。

12.(象):入于左腹,獲心意也。///入于左腹,確知長上之心也。

13.注釋:左—言其順、退. 下也。腹—坤為陰闇、為腹,近心,喻王公大臣。獲明夷之心—知禍亂之根源,民心之嚮背。

14.解述:六4陰柔當位,是謙順之心腹王公大臣也. 又坤為腹,四位在坤之下,故曰入于左腹也 . 上不獲闇主之信,下乘九三,正應初九,明白民心向背、禍亂根源,是獲明夷之心也;局勢既不可挽回,又非用事執政者,惟憂愁而退,故曰于出門庭。子曰獲心意也

15.馬通伯:殷之將亡有三仁,文王繫易羑里於三仁,尤惓惓焉(懇切內心之委屈)

16.詩瞻仰:人之云亡(賢者相繼逃亡),邦國疹瘁,人之云亡,心之憂矣;

17.禪解:此微子抱祭器以行遯也;

18.按:微子,紂之兄也,妾生之子,又生仲衍,已而為后,生辛,帝乙及后以微子賢,欲立為太子,太史據法諍: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乃立紂為太子;

19.王船山:苟暗極矣,則肘腋之臣且窺短長以外交矣,可不懼哉!;

20.內心不清明反省,沒有仁,沒有禮,自身就是一團亂,家庭.男女.社會國家就是一團亂.

21.無心觀照,任何事物都能有趣有生命有關係

22.無心覺察,能與大自然同步,任何枝節矛盾陰邪馬上調和,仁善關懷自然啟動

23.開創革新,必須是內心清明,有聖人涵養者來主導

24.傳統和制度是一種穩定,而那清明覺者能夠掌握那背後的重點和整體及天然

25.只是利用文字知識記號 ,這和生命何干.?

26.無情者,言人不以好惡而傷其身(正心),常因(依)自然而不益生(人為增益)__德充符篇

27.道(調和仁和...)與之貌,天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身(德充符)

28.獨處不做任何事而不會無聊,是可以超越孤獨,往生命的更深層邁進

29.環境社會思維誘惑,若不警醒,隨時限制我們這露珠般短暫的人生

30.覺醒的每一步,邁向清明自在解脫的人生

31.安閑無著,所觀皆美

32.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如箕子處危亡之道,宜艱苦貞固。

33.(象):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箕子之貞,即是內心明德不可息滅。

34.注釋:息—滅也。貞—固也,言艱貞也。

35.解述:明夷之世,昏暴之君在上,六五柔中大臣也;明夷,昏天黑地之時也,六五柔順之臣無力正君、救君;然其中德,能晦其明而艱貞其志,義不忍遽離,是或猶存興復之念,此為箕子之明夷也;子曰明不可息也,是為君子明德之心,亦為文化傳承之心也;此周公殷殷垂訓于後代子孫也;

36.韓非子: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邱、臨酒池,紂遂以亡…又紂為長夜之飲以失日,問左右盡不知,使問箕子,為天下主一國皆失日,天下其危矣,一國皆不知我獨知之,吾其危矣,辭以醉而不知;

37.按:為興復漢室,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38.程伊川;若逼禍患,遂失所守,則亡其明而滅息,古之人楊雄是也;

39.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 這幾希是惻隱仁義之心,是由覺醒的君子在傳承,這是人的可貴處

40.從中誠反省,或聖人的仁禮文化,當知應對進退,學者 政治人 媒體 若不知, 社會就一團亂

41.天良之心,再找到性向,全力以赴, 必成大器

42.自知, 每個當下都是完整的太極體

43.靜穆的天良,不下結論定見,只是敞開的覺知

44.要關心關懷親友,愛是自己做出來,非要求別人來愛你

45.一點小挫折就自傷,真是太弱了

46.多做些小善事,可積小成大,仁善變習慣了,快樂智慧自然而來

47.侷限於競爭,難有大超越

48.現在物質社會,給下一代的就是競爭虛榮誘惑刺激... 瘋情色暴力漫畫.電動玩具.網路遊戲.電腦.瘋明星.瘋名牌.手機.機車.然後同居.私生兒.離婚.問題青少年..模式都很相同,真是個無人文無禮義的社會.

49.花香在自然綻放,不是等別人的肯定,,,仁善也是自然綻放

50.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51.譯:孔子說:無仁善,禮有意義嗎?無仁恕,樂有意義嗎?

52.禮記:禮節者仁之貌也,歌樂者仁之和也.禮樂者所以飾仁,故惟仁者能行禮樂.

53.漢書翟方進:不仁而多材,國之患也

54.程子: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則無序而不和.

55.正義:言而履之,行而樂之,此仁者所為

56.錢穆:禮隨時而變,而仁則亙古今而一貫.

57..陳冠學:禮者仁之儀,樂者仁之聲

58.論語: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59.按:禮主仁敬,樂主仁和.

60.按:具仁心,自有次序出來是為禮,自有和氣是為樂,無仁孝之禮樂是不足以觀矣!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s96&aid=2003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