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精語(163)
2014/11/05 12:08:37瀏覽88|回應0|推薦2

精語(163)

1.能內省內觀之時,就是生命開始成長之時,聰敏變成智慧之時

2.內心是正心,其言行都是可以暢行天下,若是私心野心惡念,其言行都是掠奪作亂

3.仲尼: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化而守其宗(德充符)///孔子說:處於無假藉等待而不隨外物遷移,能順著萬物的變化而執守萬物的樞紐

4.仲尼:不知耳目之所宜而遊心乎德之和.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德充符)/// 孔子說:不關心耳目所喜歡黏著的聲色,而讓心逍遙于仁善之調和.看萬物相同的一面而不看有喪失的一面(非分裂的而是整體)

5..按: 高明逼神惡;

6.韓愈: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7.韓愈: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8..私心無法大開創,只能在經驗 動機 野心上找出路

9.真誠大心感受,生命隨時出新都是創造

10.論語: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11.論語: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12.按:信,是做人處事為政很重要的關鍵.

13.按:信是內心有實德, 對人講信用, 別人自然信任我們,這叫中孚.內心誠信可感天下.

14.立志說 (王陽明)///夫學莫先於立志。志不立,猶不種其根而徒事培壅灌溉,勞苦無成矣。.士之所以因循苟且,隨俗習非,而卒歸於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 聖人之所以為聖人者安在?非以其心之純乎天理而無人欲之私歟? ...夫所謂考諸古訓者,聖賢垂訓,莫非教人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若五經、四書是已。

15..詩曰: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16.按:劉備推誠委任,故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7.按:衛靈公為平庸之君,然信任三位賢能部屬,竟可高枕無憂;

18.王船山:懷柔(虛誠)得其道,物自順之;

19.孟子: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若夫成功,則天也。君如彼何哉!彊為善而已矣

20.生命沒有生生,就是向退化癡呆走

21.老人頭昏眼花,腳麻,全身痠痛,孤獨且憂愁,整天想怎麼死?...老人闌珊走著,遲緩調整衣物,前途茫茫

22.隨時能覺知.,便有感受有關懷有調整有仁孝有調和,那是生生是改善是行動

23.生活是一口井,以覺知感受可以得到大量清冽的井水

24.創造和才華能力不同,創造是由無心感受中出來

25.實踐關懷才有中庸可言...口說無中庸

26.文化要實踐關懷才能傳承

27.行事服務仁善才能顯出中庸的洽當

28.中庸就是智慧调和意

29.改變在平時,而不是在已混亂之時,

30.天下混亂,年長者難辭其咎

31.改善在自己在每個人,而非別人

32.在靜默的感受中,自有生命整體天良出來,行動是即刻的關懷力,生生日新之德.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s96&aid=1871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