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之改過(164)
2014/11/18 19:15:05瀏覽137|回應0|推薦4

生之改過(164)

1.改 過 (王陽明)///夫过者,自(雖)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2.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3.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詐偷刻(苛薄)之習者乎?

4.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誤蹈,素無师友之讲习规飭也

5.诸生试内省,萬一有近于是(此)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弱)于改过从(從)善之心。

6.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舊)染,雖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君子矣

7.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雖)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懷)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濁)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爾)矣。

___________________

8.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无咎,貞吝。/// 角上猶進,征伐屬邑,雖危可吉,無毛病,但令人憾惜。

9.(象):維用伐邑,道未光也。///維用伐邑即是晉道尚未光大。

10.注釋:角—剛而在上之謂。維—同唯、惟,語助辭。厲—災也,危也。貞—卜也;固也;當也;正也。光—廣也。

11.解述:上九陽剛處晉進之上,有角象;陽剛晉進不已,又處離明之極,明察太過;上已窮高,又強猛躁進明察太過,遂有用兵之徵候,離有甲胄戈兵象,坎有弓、輪象,坤有邑民象,故曰維用伐邑(戒惕自己屬邑);高而窮上而用兵,危也,故曰厲;終獲民服,而无咎;然晉道光明,當柔遠人懷諸侯以德服人,而用攻伐,故曰貞吝;子曰道未光也。

12.乾文言:知進而不知退;

13.郭雍:以伐邑為貞,不知明德之虧,非吝而何,是以春秋無義戰,彼善于此,聖人無取焉;

14.李光地:晉進,知進而不退者危道,當內治其私,反身無過,如戒子弟. 戢僮僕、杜交私、嚴假託;

15.李光地:功名盛勢位極,則所務者遠而反蔽于近,統者眾而多暱于私;

16.悟元子:此剛而高亢之明也;

17.孔維勤:梁啟超倡新民學說,要人日新其德,與昨日之我為敵,自我超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崇拜. 權威使人失去了領悟和創造

19.平心寧靜才有領悟和開創

20.成熟不在年齡,而在了解(道所存師所存)

21. 探索非年輕人之專利

22. 覺知生活,當從自知開始

23.天下有我當更美好,而非更亂

24.環境影響人們,只有覺知君子例外

25.新文明在暢通調和群體生命,而非壟斷控制

26.關懷非觀念非思想非記憶非經驗,是覺知生命的及時行動

27.我們大都是記錄器留相機,一遍遍的經驗記憶結論,非創新的生命

28.渴望一切都能安穩,這欲望之牆阻止了創新之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 周因於殷禮, 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30.註:世,朝代.因,沿用.損益,增減,變革意.

31.譯:子張問: 十代可以知道嗎? 孔子說:殷商承襲夏朝禮制,增減是可以知道的. 周朝承襲商朝禮制,增減也是可以知道的. 以後或有繼續周朝政治的, 即使百代也可以知道的

32.馬融:所因謂三綱五常也.所損益謂文質三統也

33.皇侃:三綱者夫婦父子君臣也.五常者仁禮義智信.

34.皇侃:人有博愛之德謂之仁.有明辨尊卑敬讓之德為禮.有嚴斷之德為義.有照了之德為智.有言不虛妄之德為信

35.正義:仁者不忍也,施生愛人也.禮者履也,履道成文也.義者宜也,斷決得中也.智者知也,獨見前聞,不惑於事,見微知著也.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

36.皇侃:若一代之君,以質為教者,則次代之君必以文教也,循環無窮,有興有廢也

37.禮大傳:王者始起改正朔,易服色.夫正朔有三本,亦有三統(天地人),明王者受命各統一正也.朔者蘇也革也,言萬物革更於是故統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知無可奈何, 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德充符)

39.彼且蘄(祈)以諔(ㄔㄨˋ奇異的)詭幻怪之名聞,不知至人之以是,為己桎梏邪?(德充符)

40事業要可大可久,定要從天良聖人文化中涵養而來

41.真心反省, 就有希望

42.基於觀念和經驗的行動,不可能出現大開創

43.通過自知的靜穆天良, 才能自由的開創

44.生命在圓成調和,不在強調成功的拼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明夷卦///卦畫:離下坤上

46.卦象:坤地離日,日入地中,有黑夜象;

47.卦德:坤順離明,外順內明,有晦明、明而不見用象;

48.注釋:夷—傷也;晦也;滅也。

49.鄭玄:猶聖人君子有明德而遭亂世;

50.王船山:光暉不及物,志傷也;

51.孔惟勤;王陽明卜得明夷卦,遭放逐于貴州;

52.按:黃宗羲之明(朝)夷待訪錄;

53.按:朝代、政權不斷之更替,有堯舜之聖明,有禹、湯之興主,有朱均(堯子)之不肖,有桀紂之暴君,昏主闇君是再造之機,黑暗年代是新生之機,然而中國傳統文化的飄零、瓦解,尤其是文化所寄居的家庭,更遭受空前的衝擊,士君子尚未完全覺醒,以為歐美科技物質文明,可以代表一切代替一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真懂中庸,不爭第一,只是滿腔仁惻

55.什么是中庸?(網友)///大學 中庸 論語很熟了,也實踐了,能關懷親.友,又能誠心服務眾人,若還不知,我將告知我的看法

57.讚嘆聖賢 仁人志士 英雄豪傑 地藏觀音,為何不自己幹去呢?

58.默觀之後的良覺,有了領悟,有了真實,有了天良自然的回返,有了關懷,有了行動,有了中和,有了放下,有了自在

59.自知比追求一個權威學問體系重要,能自知是最安穩也最能大開創

60.沉迷於知識和技術,便有了永無止息的巧取豪奪控制.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s96&aid=19088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