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之羽毛(158)
2014/09/15 13:05:56瀏覽201|回應0|推薦1

生之羽毛(158)

1.勿讓心像羽毛到處飄盪, 當常觀心,當常看聖人經典,當常關懷走動走動

2.聖賢無法拷貝,我們要做得是自知和啟發關懷之心

3.各行業想要成就其大,都要屏除名利之心,才能突破超越

4. 破除比較破除虛偽,慢慢走上屬於自己的道路

5.看到真實(自己的虛偽和私心野心),覺察智慧才開始

6.要親自觀察探索,不要一直做道聽塗說之人

7.祝中秋(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8.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輹。/// 貞定吉祥,悔消失了;籬笆裂開不再受困,車輪更壯固。

9.(象):藩決不羸,尚往也。///藩決不羸即是可往前行了。

10.注釋:決—開也。輿—車子。輹—輪、軸。尚—上也。

11.解述:九四陽剛之大臣也,居不正之地,大壯之勢,以凌上下,是有悔矣;然四為柔位,若能以柔濟剛,剛柔相濟,能知戒止能知上下,進退 本為無恒無常,不可為邪不可憂心而離群,能及時進德脩業,能謙行禮,不恃其壯,故曰貞吉悔亡;能如此,其阻礙自然消除,六五上六諸陰來附,故曰藩決不羸;能止其剛迫而進德,故又曰壯于大輿之輹;能反復自試,戒慎如此,故孔子曰尚往也。

12.孟子公孫丑:曾子謂子襄: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 賤服),吾不惴(恐)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13.馬其昶:浩然正氣,莫之能禦也;

14.劉君祖:車強馬壯,長驅直入,勇往向前,大有岳飛「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氣勢;

15.白話例解: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 以誠感動南蠻,穩固蜀漢後方;

16.莊子:養鬥雞,由虛驕盛氣、猶應嚮景、疾視盛氣至呆若木雞,德全矣,異雞不敢應反走矣;

17.悟元子:此正己正人之壯也;

18.夢,日有所思也,夢是雜念之顯也.莊周欲為自在之蝴蝶,與之共舞,是同生命共舞也,非蝴蝶之夢莊周也.

19.常人哭老聃,無損其至人也.安來之時,處去(死)之順,哀樂能調和無損...生命雖有限,而生命的德慧可以傳承無窮盡.

20.鳧(鴨)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莊子) ///順萬物之性,行天下之正,仁者能順行之

21.君子心量廣大,照顧整體,故不偏私而淡如水,小人器小空虛,必以抓取來確認身份,自認為實有而甘如醴(甜酒)

22.看到真實,靜默的天良會立即行動

23.不了解自己內心,不觀察內心,是偷懶無知的

24.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25.註:念,思也.舊惡,夙怨.希,少也.

26.譯:孔子說:伯夷叔齊能放下夙怨,與人的怨恨就稀少了

27.參考:子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8.大戴禮:不克(爭勝)不忌,不念舊惡

29.孟子:不立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

30.孟子 :聖之清者.

31.史記: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小而正)。及父卒,叔齊讓伯夷(大而庶)。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讓國) ...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 ...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 ...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採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餓死於首陽山。

32.按: 立己慎嚴,待人以寬.

33.每下愈況,踩豬愈往下腿難肥之處,愈能明瞭肥瘦情況.這肥之道在下.

34.珍惜如白駒過隙,忽然的人生.

35.未達者,只顧眼前利益,而不知整體

36.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__大知廣博,小知精細,大言猛烈,小言瑣碎///大知者心量廣大安閒自在,故其言能照顧整體切中要害而猛烈...小知心量窄小, 斤斤計較而瑣碎.

37.學道理同時要常常實踐關懷,才有真學問,才有真生命樂趣

38.真誠關心,無有暴力形式發生

39.決定幹了,不用害怕,接踵而至的歷練,將一一排除化解,為那真正的志向

40.白天覺知精進而有序,晚上能全然放下休息,早晨又是精力充滿靈敏感受關懷的開始

41.萬物有其規律秩序,人們的感受關懷亦有其自然秩序,但是人的私心野心貪心則會毀滅一切

42.六五:喪羊于易(ㄔㄤˊ),无悔。///喪失公羊于牧場,沒有悔恨。

43.(象):喪羊于易,位不當也。///喪羊于易即是不行剛壯

44.注釋:羊—壯物,剛狠物。易—場也;田牧交界之地。位不當—

言有天下而不用剛壯也。

45.解述:大壯之世當止壯、行正禮、慎其行;六五柔中之德,

能行中道,以和易包容,不行剛壯,而眾陽來附,此大壯之大壯也,故曰喪羊于易,无悔也;子曰位不當也。

46.老子:天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47.藺相如曰: 強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二人在也,今兩虎相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48.白話例解:世民容納異己,故有貞觀盛世;

49.悟元子:此己不壯而借人之壯;

50.至人忘己,神人忘功,聖人忘名,己功名都是障礙著成就

5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莊子)///軀殼影響著看法,謙卑者較有智慧,無私而仁善者智慧無窮

52.天道自然無為整體也,人道私心野心有為也, 接天道必以謙卑默觀真誠來感受承接也

53. 真誠非鄉愿,要有覺察.包容非放縱,要有節度

54..關懷仁愛非記憶,而在當下的調和

55.真誠才有真實才有真理出來

56.感受.關懷才能和大自然同在

57.能感受關懷,自有秩序自有條理,是和諧的藝術過活

58.種善因得善果,君子人行仁善是不忍心是義當行,非為因果.

59.能放下才能獨立,內心純真,充滿喜悅

60.真理非在遠處非在密處,而在真心感受關懷中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s96&aid=17243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