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之浚恒(147)
2014/06/17 12:44:55瀏覽141|回應0|推薦3

生之浚恒(147)

1.不知抉擇,各種誘惑,汙染了我們的靈敏,破壞我們的身體

2.聰明是指私人謀生爭奪能力, 智慧是指替眾人服務調和之能力

3.智慧是互助.平等.調和,非衝突掠奪分裂

4.放下執著放下一切,生命常新

5.初六:浚恒,貞凶,无攸利。/// 深入之恒,當凶,無所利。

6.(象):浚恒之凶,始求深也。///浚恒之凶在于開始即求深入。

7.注釋:浚—深也。貞—卜也;當也;固也。攸—所也。

8.解述:恒當巽而動依序而行,又當終則有始之通變,若在事始之時,即求深恒、不變,是凶道,無利可言也;初位,始也;居巽伏巽入之位,與九四正應,初六陰柔不正有急求九四深入之恒也,不知斂退、不知依序而行、不知變通之道,此不能久恒必矣,故曰浚恒貞凶无攸利也;孔子明言始求深也。

9.禪解:居咸者每患于無主靜之操持,而居恒者每患于無變通之學養;

10.孟子:深造必以道;

11.王船山:陋儒涉獵詩書,即欲試之行事,以立不易之法而亂天下,異端以頓牾為宗,持為密印而梏人心;

12.李光地:事無速效,學無小成,治無近功,故事而欲速則不達,學而進銳而退速,治而始急則終怠,君子之事君也信而後諫,其治民也信而後勞;

13.周公戒伯禽:無求備于一人;

14.淮南子道應訓;昔趙文子問于叔向曰:晉六將軍其孰先亡乎!對曰:中行智氏。曰:何乎?對曰:其為政也,以苛為察,以切為明,以刻下為忠,以計多為功,譬之猶廓革者也,廓之大則大矣,裂之道也

15. 所有學問和卦象,都是在調和自身及於群體之生命...君子不特重逃避吉凶而重德義 16.中庸只是天良和關懷非算計......多行多關懷多服務自有中庸

17.中華文化只有在中國大陸復興,才能天地震動,大同天下

18.我們懂道理, 要實踐,實踐要恰當叫義,叫中庸,中行,是為易.

19.獨行中道,就是關懷仁善,自在安樂

20.氣候環境的惡化,天下的動亂,人身的重病,都是因為違反天然,只有天良和天然可以救自己和天下

21.專注於當下過活,不憂未來,不嘆過去

22.九二:悔亡。///第二爻說:悔恨消失

23.(象):九二悔亡,能久中也。///孔子小象說:九二悔亡在能有恒于中行之道。

24.解述:九二陽剛之才能行恒者也;然處不正之位,以剛行恒,是有悔矣;又九二具剛中之德,知行時宜與上有應, 漸次而行,能終則有始,利有攸往,故曰悔亡。子曰:能久中也。

25.中庸: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矣;

26.悟元子:能恒于道、恒于時,而不恒于心、恒于事,恒之無形跡者;

27.郭雍:可久之道无它焉,中而已矣;

28.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9.按:中心仁善,能隨時日新.能隨時變通,能隨時中行

30.西哲是邏輯學術概念, 和中人格物致中之學發展是不一樣...中學都是修行實踐的生命之學

31.開創新社會新秩序,必須以天良和聖人文化為基礎

32.私心貪婪恐懼創造了失序的封閉的圍牆的社會

33.生命有無限可能,但私心欲望知識塑造了圍牆

34.放下就是死亡,死亡後有無窮的新生可能

35.活在框框中人,生命灰白如死般

36.單純之心,感受.關懷.智慧是一體完整的

37.專注當下的過活,忘了恐懼和死亡

38.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39.註:加,陵也.及,能也.

40.譯:子貢說:我不要別人無理加在我身上,我也不要隨便加在別人身上.孔子說:子貢啊! 這不是你能達到的

41.戴震:夫物感人無窮,而人好惡無節, 則是物至而人化物,滅天理而窮人欲.於是有悖逆詐偽之心,淫泆作亂之事.故有強脅弱,眾暴寡,知詐愚,勇凌怯,疾病不養,老幼孤獨,此大亂之道也

42.錢穆:重反求諸己,盡其在我

43.陳冠學:凡人一言一行,鮮有不傷人者

44.正義:大學言絜矩之道,所惡于上, 勿以使下,所惡于下,勿以事上

45.韓愈爭臣論: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而惡訐以為直者

46.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恕道也

47.中庸的境界是不是类似于佛家的禅定,明心见性的意思(網友)///更往前很遠了,中庸是致中和之意,...篤恭而天下平也...

48.洞察自心能洞察天下,調和自心能調和天下

49.中虛清明,能發現真實,發現有趣,對人事物都有非凡意義

50.局限之心感受不到美妙,只有占有和保護

51.自由自在裏自有條理紀律,混亂之行怎有清明之心?

52.品易品茶品做人(網友)///只是個行關懷

53.誠實才是開始

54.誠實要行其合宜

55.對我有利為吉,有害為凶,當中還要有正道才是,而非以利害關係考量

56.幸福快樂先要有寧靜之心安於孤獨

57.做的多,做的對,做得好,還要勞謙,勞謙才能眾服

58.對自己身心的了解叫做清明自由,這自由自在才有關懷仁善出來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s96&aid=14257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