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之咸(141)
2014/04/28 12:29:02瀏覽159|回應0|推薦2

生之咸(141)

1.彖傳: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2.注釋:柔—言兌卦也。剛—言艮卦也。二氣—艮山之氣與兌澤之氣。與—助也、親也。止而說—艮止篤厚,兌悅不流。男下女—艮少男兌少女,少男謙卑以禮求女。

3.解譯:咸是交感之意,卑柔在上,陽剛能就下,剛柔二氣感應以相助;能夠止厚篤實專一以感,又能和悅相應而不流(隨便),少男能謙卑追求少女,因此能夠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二氣交感,萬物才能化生,聖人至誠無私感通天下之志,故天下能和平,所以觀察交感之道,便能發現天地萬物之情狀。

4.儀禮士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諸禮,皆男下女之事;

5.王肅:山澤以氣通,男女以禮感;

6.王應麟:咸之感無心,感以虛也,兌之說(悅)無言(心),說(悅)以誠也;

7.劉牧:聖人微旨,明感物之無心也;

8.若無格物正心,如何容受聖人教化呢?

9.仁善文化的復甦,最主要在領導者之自覺推動,還有仁賢的在朝或在野配合推動,在朝擬定制度推行,在野的普遍教化

10.伊尹能讓太甲明德(領導者當要明德),又奠立制度,殷商六百多年,有六次復興,伊尹功不可沒

11.忠誠仁善一定會有細心良心者感受到的

12.堅持著仁善,智慧不斷超越,堅持著私心欲望煩惱,混亂爭鬥無有出期

13.苦難挫折讓我們必須從天良天然中一步一步的反復

14.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 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15.註:佞,口才也.給,辯也急速也.口給,口辭對人捷辯無實.

16.譯: 有人說:冉雍有仁德而口才不好. 孔子說:為何要口才好呢?用耍嘴皮善巧辯來防禦人,常令人討厭憎惡,不懂仁德,用口才有用嗎?

17.參考:論語:非敢為佞也,疾(憂)故也

18.論語:是故惡乎佞者

19.論語:遠佞人,...佞人殆(危)

20.論語:友便佞,損矣

21.論語:雍也簡

22.論語:仁者其言也訒(慎言)

23.韓非:齊給便利而不順禮義.

24.大戴禮: 接給而善對.

25.曾子立事篇:進給而不讓.

26.韓詩外傳: 子曰: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27.說苑:口銳者多誕而寡信.

28.經典.專家都有其權威,但當我們能深入,清明之心的深入,大都能與之齊平,甚至超越

29. 心靈和物質的平衡,/// 這句話是有問題的, 當說天良為主,其餘專業百家為輔,無天良天然和聖人文化,就沒有時時創新的百家

30.我們有抱負有理想,只是一個指引,一個大略,並不一定要如何,...感受生命超越生命是沒有窮盡,時時出新著,

31.靜默,很快便能感受到美妙,感受生命,感受關懷,感受整體,感受自然,而無有憂慮.

32. 有學有光明,老了還要以燭火照亮

33.覺觀聽行都是感受都是仁行都是調和都是放下都是自在

34.昨天到風景區吃五六塊臭豆腐,晚上睡覺馬上反應,以腳踹人,肝火上來了

35.大象: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

36.解譯:艮山上有兌澤,交感象;君子領導者效法以虛懷容受大眾。

37.解述:兌象澤艮象山,澤能潤下,而山能容受,故能興雲致雨而萬物生焉,因而說山上有澤咸;君子觀此卦象,效法艮山篤厚包容之德,能居人下,能虛懷若谷,敝開無私心胸,接受兌口正反好壞之各種批評意見,則上下必能交相感應,而兌口亦將成為兌澤之潤下,君子之德且日新而政通人和,孔子故擬辭以勉君子。

38.老子:致虛極守靜篤;

39.仲尼: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40.莊子人間世:仲尼: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41.徐幹中論虛道篇:故君子常虛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眾人之上,視彼猶賢,自視猶不足也,故人願告之而不厭,誨而不倦;

42.程伊川: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聖人之常,以其情順萬事而無情,君子之學,廓然大公,物來順應,能以虛受人也;

43.希望一切都安好(網友)///希望大家能有禮又能關懷

44.不謙卑是普通人的特性,吃足苦就謙卑了

45.在險境而能不受傷害,在真涵養的深厚,柔弱而不謙卑,能不被咬嗎?

46.誘惑五花八門,少年易老學難成

47.有權勢有名利非可貴,益眾人益人心是可貴

48.無真心無實踐無慎思調和,非生命的學問

49.真心感受關懷,自有生命自有生趣自有創新自有條理自有...

50.經典.歷史和記憶都是過去,我們要有能轉化之心,能靜默之心,才能活出教訓活出智慧.

51.問題在核心,要用思辨思想改變暴力混亂,真是緣木求魚啊! 真誠平心觀照問題本質,不喜不惡,不黏不棄, 自然調和化解

52. 思想思辨動個不停,那是對立分裂掠奪而非整體感受

53.初六:咸其拇。/// 感應到腳趾

54.(象):咸其拇,志在外也。///孔子說,咸其拇就是心志已動,欲前進也.

55.解述:咸之時,當寂然不動,貞定以誠篤之禮,不可妄動;初下也、始也,近取諸身,故曰拇;初六陰柔之才,唯尚功利,與九四正應,然二者均不正,初六居艮卦宜止靜清明在躬乃可往應,今有感即欲向前應,是妄矣,此曰咸其拇`;孔子則曰志在外,未明善惡是非也。

56.係辭傳: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

57.按:宓子賤任新職,友人提陽橋魚、魴魚,陽橋魚少肉多刺,如小人逢迎拍合,魴魚多肉味鮮美,象君子,欲親近又怕失禮;

58.劉一明:不能煉己持心,此動人心感也;

59.馬其昶:志之所之,無微不及,感豈不捷乎!志可不慎乎;

60.孔維勤:情不可強求,必須順其自然;

( 興趣嗜好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s96&aid=1287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