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是老掉牙的場景:親近的兩個人,其中一個人做了某個決定,告訴了另一個人,以為就這樣了。但沒想到另一個人很不以為然那人的決定,但當下沒完全表達出自己的不滿,剩下的不滿就轉述給另外一個與此事不相關的人。
不幸的是,那人再轉述給別人時,內容卻讓被評論的當事人不巧知道了,雖然那件不怎麼樣的事早一步圓滿落幕,但留的這個尾巴卻讓當事人受到衝擊。
「原來,當時這人是這樣想的啊?」
「既然不滿,為什麼不直接當面說出,而是對別人說呢?我以為我們親近……」
你以為兩人的「靠近」就在這不怎麼樣的小事為背景下,開始產生裂痕,隨著回想對方說的字句,那裂痕越來越大,幾乎再稍微失去理性、輕輕觸碰一下,就會瓦解。
「原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這麼脆弱啊……」
但「也許是無法說出口啊」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有了「白色謊言」。
白色謊言是出於為對方好與善意而說出謊話。
但不知說謊後的結局大部分是如何呢?
根據統計,最常說的白色謊言是,從醫生那邊得知親人得了癌症卻說不出口而說了謊。但這白色謊言難道本人會不知情嗎?眼見自己身體狀況漸漸衰弱,病情不見好轉,但身旁的人卻怎樣也不肯說實話,所以不斷地猜測、懷疑、詢問甚至到最後一口氣也沒得到答案,就結束了生命。
當聽到這樣的結局,我總是會想:「萬一有他想在臨終前解開的遺憾呢?」
想到這裡,我應該要對家人說:「如果有一天,醫生跟你說我得了癌症讓你決定要不要跟我說,拜託,請一定要跟我說。」
我有太多想要在肉體結束之前做的事與說的話。
我不想在最後一秒鐘,帶著遺憾離開這個世界。
第二種白色謊言,據說最常出現在工作崗位上,這樣的說詞不外乎「我工作進度延宕了,因為我前幾天生病了」、「因為路上發生車禍,所以遲到了」、「新髮型很好看耶,很適合你!」、「變胖?有嗎?想太多了啦!」人們認為這樣的謊言不傷大雅,甚至是種禮貌。但說不說得出口,說話時帶著多少真誠,就見仁見智了。
他說過這麼一句話:「透過樹枝的搖動可以知道風往哪個方向吹,也可以透過風拂過身體的感受而得知。藉由『行為』和『內心的感受』可以知道『其所行之事』,『嘴巴』是會說『謊話』的。」
那麼,倘若能「帶著愛心說誠實話」,或許就能從「白色謊言中解脫出來」。
然而,結論仍是「即使再親近,你和他仍是兩個人。」
photo credit: stuant63 "Can you smell carrots?" via photopi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