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0/20 15:00:30瀏覽328|回應0|推薦7 | |
我曾在書中,看過鄭明析先生寫的一段話。
「<泉>不需要說:『來喝水吧!』人若口渴,就會知道那是水而自己喝。假如只給某些人水,卻不給某些人水,那就不是<泉>。會這麼做的是<人>。 」
「樹就是樹。因此,各式各樣的鳥都會飛來樹上。無法再飛的鳥、過來玩的鳥或是過來休息的鳥等等,種類很多。然而,樹如果對這隻鳥說:「你不要停在這裡。」對那隻鳥說:「你可以停在這裡。」這樣還是<樹>嗎?會這麼做的是<人>啊!」
「為了讓人們爬上岩石絕壁,你要成為往岩石絕壁延伸上去的『葛藤』;為了讓人們能爬上來休息,你要成為『鞦韆』。」
那時,我咀嚼著這幾句話,內心莫名地感動。
我以為,這就像是母親對孩子無私、不求回報的愛,或者為了愛而犧牲自己的精神。但是我很難想像,現實生活當中,這又是怎樣的一個情景。
某一次聽到鄭明析先生提到過去參與越戰的故事。我身旁沒有戰後餘生的友人,對於戰爭片,我也一點都不熱衷,因為直覺認為都是血腥與對當下與未來的恐慌與無助。很容易感同身受的我,一點也不喜歡這種片子與情緒。我曾聽說戰後回鄉的軍人常在半夜驚醒,而白天則終日因殘酷戰場場景所苦,甚至無法分辨現在此時此刻自己在甚麼地方,有人形容他們的腦某種程度被破壞了,腦部受到重大衝擊與創傷,更別提因曾殺過人的內疚與陰影,導致無法面對現實。即使當年是萬不得以才開槍,但那殺過人的事實不會改變,很難忘記自己腦海中烙印的影像、手中所殘留的血跡和撫摸過冰冷僵硬軀體的感覺。
回憶起越南戰爭的他說:
「如果我在戰場上曾殺過一個人,那麼我活著回來後,如何面對 神,又如何傳講 神的話語呢?」
我曾跟一個少女聊到他在越戰中面對拿槍對著他的越共,卻因聽到 神說「去愛吧」,而先放下了槍,去擁抱眼前的敵人,當時她聽完直覺脫口說:「他瘋了!」
我對於她的反應先是愣了一下,而後想著,是的,看起來真的是這樣,因為槍是不長眼睛的,而且敵人百分之兩百很可能不會因為你先放下槍就放過你,一定會先開幾槍,然後再一探究竟。甚至有些電影橋段都是假裝先示好,卻在背後捅敵人一刀。所以我也沒說甚麼。因為我也不知道在一個殘酷且槍林彈雨的戰場中,如何能不對敵人開槍而存活下來呢?
直到後來,再次聽到他親身說了那段故事,實際的經過:
「那時候我還是沒有朝『敵人的身體』開槍,而是朝『「敵人的頭上面』或『「空中』開槍,好叫他們逃走。但這麼做,人們就會想『這麼做的話,那個敵軍就會活著,然後又來攻擊並殺死我軍耶!』
這是<人的想法>。< 神的想法>不一樣。
就算在沒辦法的狀況下、在非得要殺人的狀況下,
就算在自己生命危急的狀況下,
如果還是遵守 神說『要愛仇敵』的話語,
並遵守 神說『要拯救生命』的話語,
這樣 神就會按照所行的來回報,
讓『我』存活、讓『我們』存活、
也讓『敵人們』存活。 」
他說:
「我豁出自己的性命,按照 神的話語進行了<愛與和平的戰爭>。」
就如同他所寫的:
若在自己所走的路上有障礙物而無法爬上去,就不得不走其他路。那時若有葛藤,就能瞬間抓著那個爬上去。想必需要葛藤的人會抓住葛藤爬上去,不需要的人就不會使用,會直接上去。因此,你默默地成為「葛藤」就行了。如果葛藤對這個人說:「你抓著我往這裡走。」對那個人說:「你不可以走。」這樣就不是<葛藤>。會這麼做的是<人>
聽到他這麼說了之後,我能深刻地感受到經上寫的這句話:
羅馬書<13:8-10>
凡事都不可虧欠人,唯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 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
<愛與和平>的戰爭,是豁出性命、寧可犧牲自己,也要<唯有以愛與和平>來成就一切的爭戰。 這爭戰中,首先捨去、放下、丟掉的,是自己。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