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最不吸引我的口味就是巧克力,覺得巧克力就等於甜,不理解周圍的朋友為什麼對巧克力為之瘋狂,什麼問都不用問,巧克力口味就對了。長大後稍微嚐了巧克力,但大部分時也不太吃,因為吃了會渴,在這個濕熱的島國,口渴是個不太舒服的狀態。
但好幾次出國出遊都發現,在緯度較高或氣候較乾燥的地方,特別是秋冬,每次都會很想吃甜食,或是想吃脂肪類的東西,雖然吃過正餐但還是沒有飽,看到別人吃薯條就會產生也想來一包的念頭。這時如果有一塊巧克力,就可以解決那份吃不飽的渴望。這就好像在氣候乾燥的地方,覺得口渴,喝水好像喝很飽也無法解渴時,來一瓶氣泡礦泉水常常就能夠解渴。
巧克力不是邪惡的食物(邪惡的是慫恿人買來吃的廣告!),在古代還是良藥,純巧克力內含可可鹼,有提神效果(我覺得是純巧克力太苦,會被苦醒),巧克力裡面富含鐵、鈣、鎂、鉀、維生素A、C、可可鹼等,如果扣除糖分、牛奶以及其他添加物的缺點,巧克力其實是個好東西。
每次到緯度高的地方旅行時,一邊享受 神創造的大自然山景,一邊享用從都市帶來的巧克力,就覺得非常幸福,這讓我想到之前學習到的:「人都能充分做到『自我管理』」。環境要管理才能一直保持美好,人也要管理自己的身體,才能保持健康。巧克力可以吃,但要好好選擇,也不要太陷入。
既然巧克力本來很健康,錯就在於其他添加物,那純巧克力如何?應該超級好吧?但吃過92%、99%、100%的巧克力之後,我發現即使喜歡吃苦瓜的我,還是覺得最高忍受度是85%,比例再高就會有種「太吃苦」的fu,覺得自己何苦來哉。
我吃過一款辣椒粉、蔓越莓的黑巧克力(黑巧克力是不加牛奶,這種巧克力比較可以吃到巧克力的味道,55%-50%就會感受到苦味),如果喜歡奶味,我建議白巧克力,本來覺得白巧克力太甜了,可是搭配很苦的茶一起享用時,就像在茶裡加了牛奶與糖,只是在口腔裡面融化,滋味非常具有層次。據說白巧克力裡的可可脂有維生素、黃酮、抗氧化物和礦物質,也富含可可聚多酚能對抗癌症、預防心血管疾病、緩解關節炎…..這麼看來,吃白巧克力可以有很多理由。
本來以為自己會喜歡巧克力加抹茶,或是海鹽巧克力,還曾喜歡過橘子(裡面有橘子碎皮)巧克力,但這類的巧克力都不太耐吃,巧克力還是單純點好吃。喜歡顆粒感的人可以考慮喜歡的堅果,喜歡滑順的人可以考慮巧克力牛奶,巧克力薑糖還不錯,因為薑會辣,果然辣味跟巧克力很對味。傳說最早的配方是來自印地安人,他們將可可豆打成粉,煮沸後加入樹粉、辣椒粉,喝了之後能恢復精力,之後阿茲特克王朝的皇帝喜歡在熱可可粉裡面加上辣椒粉、番椒、香草豆、香料,打成泡沫飲用,16世紀傳到西班牙後,他們就在裡面加入蔗糖,變成香甜的飲料,之後傳到西歐,當地人就在裡面加入牛奶,接著有人為了能隨時可以飲用巧可力,就將這巧克力飲料濃縮變成一塊可以放入口中融化的巧克力。
我喜歡Rapunzel 德國品牌的巧克力,除了品質好、口味種類多,也很重視公平貿易(Fair trade)可以在包裝上Hand in Hand=Bio. Fair. Rapunzel.看到。還有一家vivani有機巧克力也不錯,很多人很喜歡他們的白巧克力跟卡布奇諾巧克力。
雖然沒有人工添加的巧克力對人體有很多好處,但千萬別吃得太開心就在吃巧克力時分一塊給寵物吃,動物很可能會因為巧克力裡面的可可鹼中毒。
結論是,吃巧克力不要有罪惡感,但要看背後的成分,還有含糖量跟比例。如果在乎栽種可可豆(與咖啡豆同)使用過多的農藥,也在乎是否當地勞工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建議可以多選一下廠牌與標示,這樣吃起來更開心。
NP_Cacao_Guaviare5 via photopi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