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要當醫生喔!」一直是早年父親對我耳提面命的口頭禪。
祖父是北平協和醫院的醫師,父親在抗戰後也考進河南大學醫預科。民國38年,他剛滿20歲,就隨著幾位師長一路向南逃,最後在上海搭上開往臺灣的船,結果船轉泊到戰雲密佈的金門,他也就穿上軍服成為軍醫。
後來到了臺灣,軍醫的收入照軍階發餉,和軍人一樣不好,決定早點退休。母親把客廳當工廠,日以繼夜地綉花,好多年後總算存了一點錢,足夠在很鄉下的中和鄉,買了一塊很小的地。退伍後,就開了一間家庭診所,他是當年方圓幾公里內唯一的醫生。
早些年,放學回到家時,偶爾看到廚房地上有一隻活雞,或是幾把新摘帶著泥土的青菜,媽媽說:「有些病人家太窮,你爸爸沒有收他們的醫藥費,這些農民就會送些自家的農產品來。」附近的鄰居都直接用閩南語稱他「先生」,提到他也都會豎起大拇指。
小學時,我的成績還不錯,畢業時還得了第一名縣長獎,所以父親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我身上。在讀高中時成績已經不好了,他還一再提醒:「我們家兩代都是醫生,所以你只能考丙組(醫學和農學院),如果你考其他組別,自己想辦法付學費。」
高中時,有一次我的大腿外側長了一個大膿包,父親說只要用手術刀劃一小口,讓濃流出來,再上藥包紮就很快會好。我看著父親在濃包上消毒,拿起手術刀,還記得他說了一句話:「應該不會很痛⋯」話還沒說完,我就已經軟在地上不醒人事。
雖然很快就甦醒,我躺在病床上,聽到父母的對話,「見到血就昏倒,將來怎麼能指望他讀醫學院?」
後來雖然考上大學,但又重考大學聯考三次都沒有攀上醫學系,最靠近一次只差十分,父親也無奈地認清了事實。等我大學畢業後,出國留學又長居國外。
在父親退休的前幾年,電話上他的口頭禪改成了,「要是你當年考上醫學院就好了。」退休時關上診所大門沒人接手,仍是他繞不過的遺憾,「當初多十分就好了。」
海外流浪三十多年後,父母都不在了,我也老了,也認清人生不可能沒有遺憾。如果當時多努力一點,父親就沒有遺憾,但是守著一個小診所,也可能成為我的遺憾,矛盾的人生啊!
本文刊登在2022年8月23日人間福報副刊
tzi説得很對
做個誠實善良的人
人生無愧
就是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