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聯合報副刊繽紛版讀到一篇《換,換,換!》的文章,其求學情景相當熟悉,我猜想很可能是輔大生物系某位畢業系友的作品,就將文章聯結傳給許多同學和系友,他們讀了之後也都告訴我:「肯定是我們輔生畢業系友寫的!」
三年前我曾在繽紛版發表過的一篇《不再拈花惹草》,也提到實驗課考試「跑檯子」的情節,便忍不住寫信向編輯詢問,得到原作者回應「畢業於師大生物系」──啊,猜錯了。
後來,輔生第四屆學姐楊美桂教授傳來訊息證實,「早年創系初期的輔大生物系沒有專任老師,大多數的課是師大生物系老師來兼課,當然都是同一模子印出來的,只是我們未曾聯想到會如此而已。」第一屆的資深學長盧博榮補充,「當年無脊椎動物課的諸亞儂老師來自師大,其他多位老師及助教也是來自師大,許多其它的實驗課考試都是這種方式,所以確定輔生這種的考試文化源自師大生物系。」
楊老師還說了一個笑話,當年大二升大三暑假時,已故的第一屆學長王重雄教授,當時還是助教,帶我們去澎湖採集標本,剛好也碰到師大生物系搭同一艘軍艦去,採集地點也雷同,所以兩校常常會碰在一起。說著一口標準台灣國語的王老師,常常大喊,「唬人」(輔仁)大學的過來,不要跑到「吃飯」(師範)大學那邊去,或是「唬人的快過來吃飯,吃飯的不要老是在唬人。」
回到開頭「換,換,換」的考試模式,其壓力非常大,每個人站在桌前,只有三十秒的時間寫下答案,當助教喊「換」時,就換到下一張桌子考下一題。每題會或不會,就是三十秒定生死,時間一到就換下一桌的下一題,沒有再思考或反悔的機會,也普遍存在各大醫學院系,不是生物系的專利。
寫此文之前,我也詢問了幾位台大和國防醫學院畢業的名醫朋友們,證實他們在大體解剖和某些實驗課考試也有類似的經歷,而大體解剖本來就是醫學系中最震撼的一門課,再加上這種考試方式,很多人過不了關。
我們班上有一位國防醫學院醫學系退轉來的同學,他曾說過一個故事:大體解剖課考試時,考到一半,助教突然大喊:「停!,怎麼少了一個人?」結果發現大實驗室中間的柱子前躺著一位同學,因為在「換」桌子時太過緊張,一轉頭沒注意就撞上柱子而昏倒。
正如掌握病人生死的外科醫師站在手術枱前,緊急時必需在最快時間內做出正確的決定。實驗課桌前的三十秒如同手術枱上的一分鐘,都是枱下十年功「換」來的自信,能成名醫其來有自。
根據輔仁生物創系扈伯爾神父的說法,當年成立生物系的初衷就是醫預系,所以使用這種醫學院常用的考試方式,就不足為奇了。
本文刊登在2023年12月5日聯合報副刊繽紛版
******
在我當助教時,比較輕鬆的植物分類實驗課考試也用這種方式。有一次,我照例用實驗室的圓凳子檔著實驗桌之間的走道,考試換位子時,同學們只能沿著將圓凳子的排列方向前進。考到一半,偏偏有一位同學撞翻一個圓凳子摔一大跤,還好沒受傷,他爬起來後,還嘻皮笑臉地跟我說:「助教,抱歉,太緊張了,沒看到凳子!」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