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15 15:25:58瀏覽2219|回應4|推薦132 | |
西螺大橋橫跨濁水溪,聯結雲林縣西螺鎮與彰化縣溪州鄉兩地,以鋼鐵作架,水泥做橋墩, 橋面寬7.3公尺,全長1940公尺,民國42年通車。西螺大橋轉型為觀光大橋,2004年11月 19日,彰化縣政府將其列入彰化縣歷史建建築. shoparea.yunlin.gov.tw 濁水溪泰山石敢當為全台最大者,有200多年歷史,高五尺,雕刻細緻, 上部刻有獅頭,獅頭上寫著「王」字,口中含著一把劍。原位於民宅內, 近年已遷移至河堤上。細看「泰」少一點,「石」卻多一點 ,意即「石頭多 一點,水少一點」,有防水之意。民間傳說石敢當有納福、驅風、避邪、 止煞、防水、消災等功能,因而被廣設於三叉路口或門外。
濁水溪歌 --清。丘逢甲作
樂府新翻歌獨漉,不畏水深畏泥濁。 水挾泥行萬萬斛,突出洲心齧山足。 車陷鍼難掀以出,舟膠昭豈征能復。 縱解凌波襪亦塵,況嗟鄭婢泥中辱。 一斗之水泥六升,淫潦夏降洪流騰。 行人坐守估客嘆,篙師百呼不一應。 南風獵獵戰蘆葦,夜半飛燐嘯溪鬼。 蟠泥龍起噴黑水,劫灰疑出昆池底。 連山觸斷牛現口,餘派囟成虎履尾。 北盈南涸流互歧,東乾西溢行復疑。 群賢厄恐馬驛續,一笑事敢龍圖期。 鵲巢不過溪南樹,竹屋瞰溪留客住。 泊舟更唱箜篌引,瀟瀟暮雨公無渡。
作者簡介: 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號蟄仙、仲閼、倉海君等,祖籍廣東嘉應鎮平(今蕉嶺),生於淡水廳銅鑼灣(今苗栗銅鑼)。清光緒15年(1889)中進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不久辭官還鄉,主講各地書院。乙未割臺,任副總統兼民軍統領,日軍登陸六日,西渡返回鎮平祖居。民初,被選為廣東省參議員,四十八歲病逝。丘逢甲詩作成就廣受肯定,梁啟超稱「詩界革命鉅子」,柳亞子讚道:「時流競說黃公度,英氣終輸倉海君」。在臺詩作有《柏莊詩草》,離臺所作編為《嶺雲海日樓詩鈔》。--(以上節錄自台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 以唐李白樂府〈獨漉篇〉為本,新翻作歌,描寫濁水溪。不怕水深,只怕沙泥混濁。水流挾帶大量泥沙前行,沖刷侵蝕著沿岸,又阻滯堆高,突出洲心。 一旦車陷濁溪水流,即使有春秋時期楚國鍼尹固驚退吳師之智勇,也難以應付啊。 濁水溪狀況險惡,好比當年進獻昭王的膠船,人尚未渡過河之時,即中流船毀,命喪黃泉。 就算是曹子建〈洛神賦〉裏微步輕盈的凌波仙子,也將弄得滿身泥濘、狼狽不堪。 更要嘆息縱使鄭玄家有才的奴婢,不稱主人心意,逢其發怒,也難脫汙泥之辱。 一斗之水,泥沙含量就有六升,夏日來臨雨水多,久之成災,水勢強大,洪流奔騰。行人坐守枯坐等待,商旅也不禁嘆氣。呼喚撐篙師傅多少次,不得回應,無人願意冒險渡河,只好徒嘆奈何。 強勁的風吹著,蘆葦抗爭似的在風中搖擺,半夜鬼火飄忽隱現,如溪裏的冤魂哀鳴長嘯。 溪流湧動,滾滾翻捲,仿佛有一條蜿蜒盤曲的黑色巨龍,即將噴起黑水出現。濁水顔色暗沉,如同昆明池挖出的劫火餘灰。 山勢連綿,濁水溪流過,夏季常有洪流凶險。北岸鼻仔頭山與南岸觸口坪頂山,隔溪相對,宛如雙牛奮角相觸。 分流眾多,河道多變,險象環生。北邊水量豐盈,南邊缺水乾涸,互不相同 。東邊枯乾,西邊水滿,變化難測。 不免深恐遇上如同唐玄宗逃難,御林軍於馬嵬坡停頓不前的窘困境地。而對於濁水溪清則天下得享太平的傳言,付之一笑罷了。 由於溪面寬廣,鵲鳥飛不過溪水南邊築巢於樹間。欲渡河的人站在溪旁的竹屋遠望,只得暫時居留此地,期待風平浪靜,然後平安渡河。 舟子既然停泊不前,只好唱起〈箜篌引〉,在黃昏的風雨中,一表如漢朝相和歌辭〈公無渡〉的悽愴悲情。 ***〈箜篌引〉,漢曲,為相和歌辭,亦名〈公無渡河〉。典出晉崔豹《古今注》,原為朝鮮霍里子高妻麗玉所作。敘述一白頭狂夫,披髮提壺渡河,其妻呼喊不及,不慎墮河而死,遂援箜篌而鼓之,作〈公無渡河〉歌,聲音悽愴。曲終,也投河而死。 此詩為七言古詩,見《柏莊詩草》。全詩仿李白樂府歌謠〈獨漉篇〉加以變化,寫濁水溪百態。 先參閲李白〈獨漉篇〉: 獨漉水中泥,水濁不見月。不見月尚可,水深行人沒。越鳥從南來,胡鷹亦北渡。我欲彎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歸路。落葉別樹,飄零隨風。客無所托,悲與此同。羅幃舒卷,似有人開。明月直入,無心可猜。雄劍挂壁,時時龍鳴。不斷犀象,鏽澀苔生。國耻未雪,何由成名。神鷹夢澤,不顧鴟鳶。為君一擊,鵬搏九天。 《獨漉篇》原為四言體樂府古詩,寫為父報仇。李白用古題,改四言為雜言,旨在為國雪恥。因逢安史之亂,欲效神鷹搏擊九天,一舉成功,殲滅叛軍,報效國家。 獨漉在今河北,湍急浚深、濁流滾滾。先述「水濁不見月」的污濁,又由「不見月尚可」,更推進一層,揭出「水深行人沒」,尤為大患。 「獨漉」水象徵政治現象:詩人非議安祿山叛軍佔長安,如污水般吞沒「河北」諸郡。天月暗淡,生靈受害。 時局不濟,轉而思及客中飄泊、報國無門的孤憤。眼見「越鳥南來、胡雁北渡」,不勝悲哀。「我欲彎弓向天射」是痛苦極致而生奇想,與「撥劍四顧心茫然」俱表達無路之悶。但彎弓射天,於事何補?中道亦失歸路。「客無所托,悲與此同」,長嘆己身正似落葉隨風飄落。明月直入羅帷,無心可猜,又如何?雖無奈,卻有所待。然而雄劍挂壁作龍鳴,終無斷犀象之試,只落得鏽澀苔生之傷懷。此氣必出,雄劍突發嘯吟:國耻未雪,何由成名。神鷹擊空夢澤,鴟鳶不在眼下。一心為君一擊,從軍平亂,如鵬搏九天。何其豪壯! 李白「獨漉」詩分六節,略讀各句似不相屬,然則「峰斷雲連」、個個相牽。從時局動亂,由客中飄泊悲鬱、期待,至雄劍嘯吟,壯心未已、磅礡直上,幻化神鷹擊天之奇。全詩先以五、七言交雜盤旋,而在勁健有力四言短句中排宕直抒,精采收束。 丘逢甲「濁水溪歌」與李白「獨漉」詩相較,形式體例上,二者同為二十六句。李白「獨漉」詩始於五言六句,繼而七言二句,其餘均為四言。「濁水溪歌」每句七言,形式整齊,無長短句,字數較多。内容皆由描繪濁水洪流之可怖,引發家國之嘆。只不過丘氏之歌對於地理形勢及自然現象觀察仔細,記述合於實況,與現今所見濁水溪史料對照,完全相符。而綴詞掇思,引典用故,穿插巧妙,文采粲然,摹寫入微,讀來如臨溪前,濁浪滔滔,感受奇險之境。以大半篇幅精繪實狀,明顯述及國事之憂者,僅「群賢厄恐馬驛續,一笑事敢龍圖期」二句。實則或藉濁水溪流沙阻滯,舟行難測之苦,洪水汎濫之驚恐,暗喻時局動盪,升斗小民於災厄之中,無力回天之慨。最後「泊舟更唱箜篌引,瀟瀟暮雨公無渡」,以狂夫歌箜篌引、一去不歸之悲情作結。詩中諸多言外意。 丘逢甲天資聰穎,年十四中秀才,巡撫丁日昌贈「東寧才子」印,二十六歲中進士。性慕豪傑,常藉史事抒發情志,惜乎壯志未酬。詩中多英雄形象,詩風雄健蒼鬱,精於錘煉詞藻,善於寓興用典,詩作近兩千首。此詩隨手拈來俱為故實,並不憑空杜撰,詞精字穩,英氣沛然。 濁水溪長186.4公里,面積3,155.21平方公里,平原長40公里,為臺灣第一大且最長、最重要河川,因含沙量大而得名。旱季缺水﹐無航運之利。經年氾濫,害多利少,昔日有「台灣黃河」之稱。 濁水溪上流萬大溪合流點以上,河水澄清。萬大溪兩岸,夏季連續降雨,他季無雨,差距極大,故粘板岩崩潰甚劇。萬大北溪大崩潰處崩裂碎片,形成高150尺圓錐形堆積物。碎片經風化及水力沖激,逐漸粉碎,造就濁水溪的溷濁。據土人之說,百餘年前,濁水溪本是清水。濁水溪上游臨中央山脈,豪雨山洪混合大量砂石傾瀉。河床狹窄,洪流入平原,河面拓寬,水道因上游砂石流下淤積堆高,主流不穩,隨地勢改道,頗難整治。 古來聖賢皆寂寞,不如意者居多,理想歸理想,現實是何其殘酷,乃時有俟河清而無日之嘆。希冀水清政明,雲開見月,總是不竭的願景。至於歷來傳説溪水若澄清,必有大事,而視突然轉清為異兆。其實,水之清濁,豈能象徵一切?就黑水之狀,亦並非全無益處。以往濁水溪泛濫,平均每30年一次。彰雲平原居民噩運來臨之時,卻也是生命的新契機;大量黑水沖刷,兩岸土地肥沃,河床砂地遼闊,栽種西瓜,收穫極佳。 濁水溪水力資源豐富,妥善利用,建水庫引水灌溉,築堤防、規範水道,導水入海,如今不再泛濫。下游成為臺灣西部平原主要農業分界線、衍生南糖北米農作制,為台灣南北人文範圍分水嶺。 大自然供應萬有,只要務實、不迷信,盡力設法營生利民,雖然人力有限,仍有作為。
相關文章: 臺北秋感 (丘逢甲詩賞析)--我去年所寫
請好友連結至以下我的愛詩網網站 思無涯(大家來讀臺灣古典詩)編號 611 我的(好詩大家寫)編號3472 枯木心聲二帖--見阿里山夫妻枯木有感 http://ipoem.nmtl.gov.tw/files/902-1000-3472.php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