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04 17:25:15瀏覽3828|回應3|推薦73 | |
http://blog.udn.com/mayersu/6574535#ixzz1zdNgpstf 未蓋美麗灣飯店時的杉原海岸-- 林國勳攝影
美麗灣飯店破壞自然生態及景觀 -- 林國勳攝影
http://blog.udn.com/chouhwa/4831885 蘭嶼東清灣 Reed 攝影
蘭嶼達悟族的拼板舟 Reed 攝影 綠島形如烏龜殼
臺東十二勝十二首選三 —清。王養源作— (一) 紅頭嶼,孤懸島外,距臺東海峽四十九哩,與鵝鑾鼻側照。阿眉族原始生活之習俗,男女袒裸盱睢,以小工藝品、漁業為生,邊沿有礁岩幽谷,「蝴蝶蘭」、「金線蓮」盤生蔥郁,雲根穿石,為考古探奧之孤島,今改為蘭嶼。
舟游化外水為鄉,入暮雲蒸赤道涼。 海日半奩山掛笠,一竿獨據太平洋。(紅頭垂釣)
(二) 火燒島,在臺東之東海中,海程約六十公哩。天氣朗晴,望之若海市蜃樓,出入於雲霞之間。抗戰時盟機與帆影掩映,分路爆炸,是有名爭霸太平洋一大戰場。又名產梅花鹿。
浩蕩驚濤走浪花,海天殘夢日西斜 太平洋外孤帆影,橫剪瓜皮補斷霞。(綠島飛帆)
(三) 加路蘭灣,在卑南大溪上流東北,猿子山、都蠻山、都曆山擁抱成灣。當海潮漲落、夕陽西照,男女采灑沙金、牽結魚網,合繪一幅臺東港「儂采沙金兒弄潮」之新圖案。
加路蘭灣望轉遙,瀠洄春信晚來潮。 早知誤嫁瞿塘賈,弄得儂心怨暮朝。(加路漩汐)
作者簡介: 王養源 生卒年不詳。號哭厂,又署湘魂、鳴東。彰化鹿港人,後遷居臺東,為「寶桑吟社」社員。詩作經常發表在《風月報》。曾於鹿港創「香芸吟社」,專門教授女弟子。著有《夢寄樓詩集》。--(錄自 台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 按:從網路流域副刊留言板覓得有關臺東「寶桑吟社」概況消息,述及民國六十一年後,詩社成員鄭品聰、王養源...等人相繼去世。王養源卒年雖無確切日期,但可斷定在民國六十一年之後。 〈臺東十二勝〉組詩收入王養源《夢寄樓詩集》。原有七絕十二首,作於戰後,描寫臺東縣十二處山海勝景。此處擇取第四首〈紅頭垂釣〉、第五首〈綠島飛帆〉與第十首〈加路漩汐〉,可見臺東沿海風光如斯。
三首作品描繪各地地形特色,形容蘭嶼如斗笠、綠島似瓜皮,又以唐代李益〈江南曲〉中瞿塘賈之典故,點出潮汐變化仍有常。詩題後並附註解,簡要提及相關歷史與風物。其實若能將詩前説明文字消化,融入詩句裏,可使内容深刻豐富。否則只及於外形直述,總有欠缺之感。不過,絕句最難寫得好,體物要細微,鍊字要精妙,不偏於單純寫景,在有限的篇幅内寓情,包含餘味,又有幾人達到呢?
* 〈紅頭垂釣〉:蘭嶼仿佛在遙遠的化外之地,舟船飄蕩水中。海面眺望,島上山勢若斗笠。黃昏時光影反射,雲蒸霞蔚。暮色中,溫度下降,方有涼意。島的形狀如太平洋裏懸吊的一根釣竿。 此詩僅就島嶼外觀敍述,簡言數語,傳達表象而已。
* 〈綠島飛帆〉:夕陽西下,太平洋中驚濤水浪,海天遼闊,一片孤帆遠影。似橫剪瓜皮的綠島身形,與殘霞相融交映著。又是一幅夕暮光景。
* 〈加路漩汐〉:進出蘭嶼、綠島的重要出入口,正是昔時原名加路蘭灣的臺東富岡漁港,今日台灣東部海岸重要的漁貨集散中心。由此亦可出海賞鯨及海釣。
潮汐日夜往來,變化不止,卻是進退有時而自有規律。「商人重利輕別離」,寫悔嫁「瞿塘賈」的思婦望君歸而朝朝暮暮等待又埋怨的心情,在海灣期盼,益覺遙遠不可及。春潮迴旋,去而復來,寧嫁必然定期歸來的弄潮兒吧?然而事後的「先見之明」,錯誤已成。
如果此詩意旨如是,其文句的安排選擇,值得商榷;末兩句「早知誤嫁瞿塘賈,弄得儂心怨暮朝」,表明極度的怨悔,纔有「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感慨。但句法卻是邏輯不通,正因爲「不早知」,才會「誤嫁瞿塘賈」,以致「弄得儂心怨暮朝」。若要用「早知」二字,就該改「誤」為「莫」。意即:如果早知道,就不嫁瞿塘賈、惹心焦愁怨了。不然便要去除「早知」二字,成為「誤嫁瞿塘賈,弄得儂心怨暮朝」,意思才通,但詩句不可長短不一,因此不可行。 此詩稱不上「好詩」;意旨無甚引人,句法不順,邏輯不明,排序欠流暢,說潮汐亦無新意或新句,春信晚潮重覆,全詩似乎為了合韻而勉強完成。總之,讀來並不順當快意。
綠島很小,多巨岩奇石。騎機車約一小時可環島一週20公里。有朝日溫泉。綠島感訓監獄(1970-1987年)現為綠島人權紀念園區。 早年讀大學時,參加綠島營隊為期兩周的暑期青年育樂活動,搭船路過蘭嶼,並未上岸。那時的綠島人煙稀少,平時不對外開放。民風純樸,風景自然,沒有如今的各處旅館民宿、商店人潮。海邊遼闊,海浪翻飛,三座將軍岩靜靜矗立近海,其他怪石,各有丰姿。走遍綠島,觀音洞、勵志洞、青春泉、綠島公園... ,住在上下大通鋪的「新生營區」,吃著接受感訓人員準備的大鍋飯軍中伙食,胃口大開。看「新生」在歡迎會上的精彩表演,結業典禮時,我幸運抽到大幅貝殼畫。凡此一切都是那麽新鮮有趣,永遠難忘。 畢業後,曾在台東教書一年半。年輕歲月與美麗的臺東海岸,連結了永恒的自由歡樂記憶。 寶島臺灣,自然山川風物便是所有美麗的來源。多年來由於過度或不必要的工商業開發,嚴重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廢料污染地下水源、空氣品質變差,地層結構垮陷,動植物生存條件變異...,種種問題應運而生。 最顯見的是近年旅遊業興盛,各地就原有的特色規畫設計、推廣宣傳,不顧一切,發展商機,人稱臺灣最後一塊淨土的臺東也無可避免的受到波及;在臺灣一千多公里海岸線中最美的一段,東海沿岸,北起花蓮溪口,南至臺東卑南溪口,全長約180公里,背山面海,景色如畫,也是最受讚賞的海岸旅遊線,已到處興建新式高樓大廈觀光旅館,不僅天然美景消失,沙灘縮短四分之一,杉原海域的珊瑚,二○一一年死亡率比過去增加六倍。許多近海生物活動大受影響,海水自淨能力減弱,日本近海漁業損失重大之例,可為殷鑑。 反觀杉原的美麗灣渡假村建築進行,至今已八年,並未停止。去年五月,我去臺東波濤起伏、潮聲不絕的海岸,見到久違了的故舊,也親眼看見視野之内不遠處、距離海灘極近處,一大片幾乎快完工的美麗灣飯店,十分突兀的在這天然優美的海景圖,刷上醜陋的大敗筆,不覺嘆然! 此刻,搶占自然海岸第一排的風潮,將成為台灣海岸寶藏的大浩劫。有識之士高聲疾呼保護東海岸,希望聲援此義舉!不僅是一時叫嚷而已,日常生活更要實踐簡約簡單,愛惜自然風物、培養公德心...。土地山川之寳,並非永不枯竭,禁不起人為摧殘凌虐,若要長久享用資源,人人都有愛護保育的責任。願大家真心珍視生存的環境!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