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22 12:31:25瀏覽761|回應2|推薦28 | |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c0466&b=597&f=1210518859&p=7 王老師攝影 * 人生至此 秋光淡然寧靜 如許秋色 猶有燦麗豐美 (2008年1月29日刊於世界日報家園版) 生日快樂 生日應該是快樂的,偏偏一本正經的道學之士卻強調這天是「母難日」,當念母親分娩的肉體痛楚,不該大肆慶祝,只注重自己的享樂。但是若說因新生命帶來的喜悅和希望,不值得歡欣雀躍,表現快樂之情,未免太不近人情。至於母親懷胎生育的辛苦,人子當然必須體念感恩,更得珍惜父母給予的生命,不僅好好活著,還要活出滋味與意義來。
戰後嬰兒潮之時誕生的我,出身公教家庭。那年代,一件新衣從老大傳到老么,那有閒錢買特別的東西過生日。小時候家裏不作興這一套,直到現在,沒有意外的驚喜,也不會不習慣。如此似乎不太懂得生活情趣。這也可能由於我們的父母成長於戰亂,節儉刻苦一輩子。我們童年時期,生活多半過得清苦,小孩子物質欲望不高,很容易滿足,生日當天,只要加一點菜,就開心了,並不十分計較是否過個像樣的生日或有新奇貴重的生日禮物。
再者,由於個人內斂含蓄的個性教養,不擅以言語行動表達感情,用平常心看待一切,對於自己是否需要慶祝生日,持可有可無的態度,就連不費金錢、甜言蜜語的口惠也省略了。
從書籍、報章、電影裏及生活中感受得知,西洋人重視生日節慶的認真程度,不由得令人思考,何以致此。
其實仔細想來,不難理解:歐美資本社會一向比第三世界開發中國家民生富裕,自然提倡生產,鼓勵消費,個人享受第一,尋歡作樂並不為過。各種大小名目的節慶花招,不勝枚舉。生日慶祝派對方式的花樣翻新,爭奇鬥勝,極盡能事。壽星無論長幼,當然是主角,禮物必不可少,商機自是無限。尤其小孩子生日派對,更是花樣百出,有高爾夫球賽、玩保齡球、溜冰,各色各樣的穿插運動、遊戲、抽獎,吃蛋糕、冰淇淋、披薩等趣味活動。場地可以在室內或戶外、商店、遊樂場或餐館,消費豐儉由人,大人小孩皆大歡喜,但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近年來,台灣引進西洋慶祝生日吃喝玩樂的模式,有關用品專賣店或配套的服務,也成了新興行業。我在美國私立托兒所幼稚園服務十二年,小朋友最關心和認為最重要的就是「過生日」。他們彼此鬧彆扭時,便說:「我不邀請你參加我的生日派對了。」年紀比較小的,甚至搞不清自己一年只能過一次生日,常以此一再要脅別人,以為是威力無比的利器呢。 撇開以金錢衡量、物質消費來傳遞真情的通俗方式,關懷與祝福也可以所費無幾,說說話,陪伴一段時光,都是值得回味長久的。尤其年紀愈大,更覺得可貴的東西往往不是有形的錢財能買到的,譬如健康、親情、青春 ...。
雖然我不在意特地慶祝生日,不過大女兒從鳳凰城電傳來一張會動的賀卡,聊了許久。小女兒由香港打電話唱生日快樂歌,談起她的上司稱讚她的工作能力強,表現傑出,頗覺欣慰; 數週前,她還利用休假兩星期,陪我遊覽柬浦寨吳哥窟以及逛台北近郊。大學同學秀珠夫婦請我一同去天母爬山、吃飯,他們的情意,都使我備感溫馨。在馬齒徒增的中年之末,慶幸自己仍有登山的體力和關愛的親朋,怎能不知足呢?
今天真是個好日子!
(以上原寫於2007年12月23日) 2010年12月21日 後記 老媽和我的生日將屆,她過陰曆,我陽曆,只差四天。現在, 小女立恬要從香港來為我們一起祝壽﹙我一甲子,媽八十九。 都是足歲﹚。 想想:匆匆一甲子,一事無成,不免悚然而驚。但老媽健在, 弟妹友愛,親人皆安好,又有貼心的乖女兒和一些可愛的好友, 已經夠幸運的了,怎能再貪求呢? 本性不喜鋪張,女兒卻說:人生有幾個甲子?常人頂多只有一個 再加一點吧。反正總要吃飯的。趁此機會,家人好友同聚,有 何不宜?也是!她的一番孝心,理應感動,順之則合情矣。 人生不嫌長,有緣多聚首,還是樂一樂吧!
* · -- 亦發表於 「年輕的五月」城市--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