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素食合天理
2019/03/06 16:16:20瀏覽1659|回應26|推薦30

蔣勁松,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素食博士:北師大教授六年素食感悟“素食合天理”

我開始素食,至今已經有六年了。六年來,不斷地與人討論素食的問題。大家關心最多的是營養問題,爭論最多的倫理問題。 營養問題實在無需多說,中外的科學家已經早已證實素食只要注重搭配,營養完全沒問題。

我在這裡願意多說一說倫理問題。 六年前的那個下午,聽過了郭耕的講座之後,我就開始行動了。

我採用的是漸進的方式。大概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戒掉了地上跑的,天上飛的。到了年底,又戒掉了水裡游的。一年後的春節,戒掉了牛奶。兩年後,又戒掉了雞蛋。

我的素食理由有三:健康、環保、合天理。 健康是對個人負責,環保是對社會負責,合天理是對冥冥之中的天的敬畏。

從根本上說,我的素食不著眼於素葷之分,而是著眼於工業與傳統之分。我的素食理論和實踐,是我批判工業文明的一部份。

我首先批判的是工業肉:工業肉不是肉,是對於肉的一種拙劣的模仿,它是由激素、瘦肉精、抗生素、飼料添加劑、農藥殘留,利用工業豬合成出來的一種類似於肉的物質。 工業肉註定是不健康的。在工業化養殖場中,豬、牛、雞不是作為生命存在的,它完全是一種生產原料。豬過不上豬的生活,牛過不上牛的生活,雞過不上雞的生活,這不合天理。 我之戒掉牛奶,也是因為了解了工業化奶業中奶牛的生存狀態。 但是,在傳統社會中,人和動物之間的關係,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一種共生的關係。

所以最初,我是不反對吃傳統的生態肉的。不過在實踐中,這需要複雜的解釋,所以我乾脆不作傳統與工業之分,統統戒掉了。

我的素食理論可以簡化為兩個部份:

第一步,工業肉是有害的;

第二步,生態肉是不必要的。

我簡單地推論,肉是人這種動物所不必要的物質——如果必要,人類根本熬不過漫長的草食時期。

但是在合天理這一點上,很多人與我爭辯,問我什麼是天理,憑什麼我可以界定天理。對此,我只能說,天理在我們心中,在我們每一個個人的心中。 我相信人不能以殘酷的方式對待動物,對待哪怕是作為食品的豬、牛、羊、雞,這是我看待問題的邏輯起點。

有人說,植物也是生命,如果吃動物不合天理,吃植物就合天理嗎? 幸好,人吃植物是合天理的。作為草食動物,人類和植物之間,存在著共生關係。

一位朋友給我講過這樣的辯護。猴子吃桃子,是猴子與桃子之間的合作。桃子的果肉對於桃自身來說,沒有任何用處,它就是桃樹送給猴子的禮物,感謝猴子幫助它傳播種子——桃核。

當然,毫無疑問,我們現在對待植物的方式,也有很多不合天理的地方。我們的現在吃的蔬菜和糧食,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工業化的產品。這些也是我反對的。

不過,在當下整個社會環境沒有向素食者的方向大幅度轉向的時候,這些工業化植物是很難避免的,我只好說:兩害相權取其輕。

畢竟,食用植物,不涉及動物倫理問題。 對於素食者的倫理問題,也有人指責,素食者是偽善。這類指責不只會指向素食者,也會指向動物權利主張者、動物福利主張者、環保人士等一切試圖讓人類讓出自己過分的利益的人。 對此,蔣勁松松博士有很好的回答:不是偽善,是微善。 人類在這個地球上,霸占的已經太多。讓出一部份,多讓出一部份,是對地球生物圈的拯救,也是人的自我拯救——包括靈魂與肉體。

現在,相對於普遍肉食的社會環境,素食者還是小眾,不管是哪一種素食,在推廣素食方面,是一致的。 而健康素,則是非常容易進入的途徑。人可能不關心環境,不關心靈魂,但是總還是關心自己的健康的!

以上圖文源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並深表敬意,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sshelen410540&aid=125073695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沒有我這個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11/03 17:15
吃素合天理﹖您的天理是指,耶和華﹖喔,舊約,是中國明代
黃河奪淮改道後,耶穌會士在黃河鄭州偽造出來的中文宣教故
事書,比新約還晚出。耶穌會士之所以偽造舊約,不是給歐洲
人看的,是為了方便殖民中國給中國人看的。故事書您也信﹖
中國的天理不在天上,在人間。孟子告訴我們,食肉合王道,
亦即合天理;戒食肉則反是。
要吃素我沒太大意見,別以殺生這種似是而非的藉口為理由就
好。
還有,我自己做了一張問卷,自己作答,黑冷小姐擅自跑過來
說我的答案錯了,這個問卷應該怎樣怎樣答,還不准我不回嘴
,有這種天理嗎?
海倫小姐(misshelen410540) 於 2020-11-03 22:27 回覆:

沒有我這個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11/03 17:12
先秦諸子向君王陳述治國之道,或王道,或霸道,或富國強兵
之策,對象都是百姓黎民,從未有及於禽獸者。有則藉禽獸之
寓言申述治國之道,或如何利用禽獸讓百姓黎民不至於凍餒。
《論語.鄉黨》「不問馬」一句,武億《經讀考異》引楊雄〈
太僕箴〉,從《經典釋文》一讀「不,問馬」。此說為李敖所
取,曾於電視節目中數次談到。徐仁甫《古書屬讀釋例》引桓
寬(徐氏誤為桓譚)《鹽鐵論.刑德》,以「不問馬」為正讀,
「不,問馬」乃牽強,「漢人之讀,未必以『不』作『否』音
」。即令「不問馬」果為正讀,也無關於治國之道。君王只照
顧馬,不及其他禽獸,有是理乎﹖
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
:「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
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
獸。」
湯網開三面,並未命野人撤其四面不捕禽獸,而諸侯稱其德。
作為君王,恩德及於禽獸,卻讓七十以上的老者凍餒,這就是
梁武帝的惻隱之心!
本人最早僅闡明吃素只是梁武帝個人對生命的錯誤認知,進一
步則申述戒食肉於孔孟之道不合。原只是自說自話,沒想過要
說服任何人。黑冷小姐明指我的這兩篇說法無理,來跟我強辯
,還要我要辯就不要逃避。從她的論述中,我發現她在無意之
間,無視七十以上的人類老者,只顧及鳥獸,謂此為惻隱之心
。作為君王,恩德及於禽獸,卻讓七十以上的老者凍餒,這就
是梁武帝的惻隱之心!
梁武帝讀聖賢書,卻棄王道不為,有是理哉!
梁武帝讀聖賢書,卻棄王道不為,有是理哉!
梁武帝讀聖賢書,卻棄王道不為,有!是!理!哉!
黑冷小姐至今一直沒回答我這個問題。禽獸歸人類君王統治,
七十以上的人類老者,甚至全人類,反倒要棄如敝屣?
對!黑冷小姐是沒說過這種話,但我從您的論辯中,只能得到
這樣的結論!
是誰在逃避?
因為我前幾篇回文提到,石頭也是生命,黑冷小姐立刻抓緊這
顆她自以為的救命稻草,反覆追問:我吃不吃石頭﹖
確實,根據之前的新聞報導,有人以吃石頭維生。但古今中外
,記載也僅此一例。而且,這個人也不是一出生或斷奶之後就
開始吃石頭,而是出生後好幾年才吃。可以這樣說:沒有任何
人以吃石頭維生,包括我在內,反倒是梁武帝下詔令佛教徒素
食之前,沒有不食肉的記載。所以,黑冷小姐對我所提的這個
問題毫無意義。
海倫小姐(misshelen410540) 於 2020-11-03 22:18 回覆:

沒有我這個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11/03 17:08
天下有善養老,則仁人以為己歸矣。五畝之宅,樹牆下以桑,
匹婦蠶之,則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雞,二母彘,無失其時,
老者足以無失肉矣。百畝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無
飢矣。所謂西伯善養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樹畜,導其妻子,
使養其老。五十非帛不煖,七十非肉不飽。不煖不飽,謂之凍
餒。文王之民,無凍餒之老者,此之謂也。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
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讓七十以上的老者衣帛食肉,不飢不寒,孟子說是王道之始。
梁武帝讀聖賢書,卻棄王道不為,有是理哉!
豈不異哉,一千五百年來,闢佛者不計其數,卻無一人專門針
對梁武帝吃素之謬論不合孔孟王道,加以申說?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
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無以,則王乎﹖」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保民
而王,莫之能禦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
:「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聞之胡齕曰:『
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
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
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
易之。』不識有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誠有
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
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
焉﹖」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
乎百姓之謂我愛也。」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
羊也。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
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以羊代牛,只因在齊宣王面前觳觫的是牛而非羊,此所謂見其
生,不忍見其死,此所謂仁術,並非見禽獸觳觫而不忍食其肉
,此所謂君子遠庖廚,此所謂惻隱之心。
還有,孟子談惻隱之心,所舉的例子是人類嬰兒將入於井,不
是鳥獸將入於陷阱或其他。還有還有,孟子還談過舍生而取義
,主張熊掌可以吃的。黑冷小姐主張對禽獸有惻隱之心,難道
反對孟子惻隱之心的說法,認為讓七十以上的人類老者凍餒,
才是王道?您,真的有思考能力嗎?
海倫小姐(misshelen410540) 於 2020-11-03 22:15 回覆:

沒有我這個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11/03 17:02
吃素只是梁武帝個人對生命的錯誤認知。為什麼植物可以吃,
動物不能吃?因為“不可殘害生命”。那,生命是甚麼?可以
呼吸,能自主活動、可以喊叫的,即是生命。——所以,吸入
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才能叫做呼吸;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
氣,不能稱為呼吸,是這樣嗎?所有人類一起吃素還有一個大
前提——地球上的植物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這個大前提
有多荒謬,相信不用多說。不是所有植物,都能成為人類主食
——你會每天以咖啡豆為三餐嗎?還是花生?梅花?因為動物
能自主活動、可以喊叫,就不去吃;植物不能自主活動、無法
喊叫,就盡量吃——這對生命是一種變相的歧視。
水中有很多細菌,人類只能喝淡水,不能喝海水。古代人類喝
淡水都沒事,現代人類以健康為理由,主張喝純水——沒有細
菌的水。為了喝純水,就必須殺菌。不論殺不殺菌,細菌不是
一種生命嗎?喝淡水還是喝純水,不都是在殘害生命?所以,
真正為了地球好,人類不應該存在,這個結論,誰能接受?是
故,“不可殘害生命”非常虛偽,是個假命題。
「中秋節不烤肉」是對的,但「少吃肉類確保健康」卻是有問
題的說法。任何事物,只要過度,就一定有害。吃動物如是,
燒烤如是,吃植物如是,喝水亦如是。燒烤本身無罪,只要不
是經常吃,不必擔心癌症找上門。至於二氧化碳,可以多種植
花草樹木來解決。
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對於肉的重視,僅次於正統音樂。
曾子養曾皙,必有酒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
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
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
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遂烹彘。
彘肉在古代是很貴的食物,曾子為了守信,特地烹彘,則信重
於肉。
海倫小姐(misshelen410540) 於 2020-11-03 22:14 回覆:

福 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會不會想太多了
2020/07/08 09:13

傳統的中國文人其實是很乏味的  我覺得受到文以載道思維的影響

所以文字中滿滿的道德禮教包袱(但文字是對外的) 

飲食就飲食  我也認為冠上人道  環保  救地球....太沉重了

個人自幼飲食較偏蔬菜類  肉類不太吃  魚類不主動吃

對多數人偏好葷食  我想喜歡就好吧

生命葷素都有的   只是肉類處理過程中血淋淋的  看了反胃不忍

難怪孟子有智慧地說  君子遠庖廚

海倫小姐(misshelen410540) 於 2020-07-09 00:27 回覆:
您會不會想太少了?

不過就是一頓飯,嘴巴到喉嚨的距離,有必要大費周張的從小養到大,找牧場,蓋豬舍,種牧草,一天幾頓伺候,怕它冷、熱、生病還得打針,製造各式宰殺工具,肢解冷凍,載送至各工廠,包裝處理,再空運海運外銷至世界各地,再以各式交通接駁,最後來到您家冰箱,烹煮,入口。

中間產生的氣體,包含動物排放
的甲烷,都是暖化氣體。您可以別過頭去不想不看,但各式想不到的災難示現提醒,不能不深思。

還有在你洗清乾淨拆掉包裝,入口之前,它們經歷過什麼過程?生長環境如何?知道他們可以是滿山遍野的亂跑?

孟子前一句: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所以他遠離廚房。

他有不忍人之心,也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他只不過用鴕鳥心態遠離,卻不能掩蓋那是殘忍的行為。

在美國,一年內被屠殺的雞隻高達90億隻 ;在臺灣,一年有超過900萬頭豬被屠殺 ;在全世界,每年有超過1500億隻動物 ,因為人類的食肉需求,而被屠殺。美國穀物80%~90%
用於餵養動物,如果減少肉類消費的10%,地球上陷於饑荒的人們,則可有充足的溫飽。

以上人道,環保,救地球,絕不是您說喜歡就可以的事。
海倫小姐(misshelen410540) 於 2020-07-09 00:32 回覆:

2009年每年被宰殺動物的數量


玉米蘋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3/07 06:07

   好文,大推喔。Fox恭喜恭喜

   同時也注意到了 ~

   文中 闡述自己的想法卻沒有試著 "強行推廣" 的意思

   畢竟,召喚 有心認同 與 確實著手調整,才是真正行動力的開始。

海倫小姐(misshelen410540) 於 2019-03-07 09:51 回覆:
常常覺得大陸人很會說話,各種說法辯論引經據典,即便是搞笑也是說的正經八百的,讓人無法反駁,不得不佩服。素食幾乎無懈可擊,難在人心。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