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11 18:27:35瀏覽1023|回應7|推薦63 | |
地球從誕生到終結 談盧貝松搶救地球影片 盧貝松繼高爾之後拍攝一部搶救地球紀錄片,提醒大家對生態環境的重視,敘述地球存在四十多億年而人類只存在20萬年卻對環境破壞嚴重,再不立刻行動,地球會遭到大不幸。 正巧最近我從圖書館借了一本書是美國華盛頓大學天文學教授"Donald Brownlee"及地質科學教授"Peter D. Ward"所寫的一本書" The life and Death of Planet Earth""地球從誕生到終結",2004年出版。這本書從預測星球科學及自然法則的末日開始,讓我們瞭解,或許我們面對的不是只有一個"世界末日",而是有許多個:氣候上、生物圈上、地形上及大氣層上一連串的變化,將讓地球步入無法生存的世界,最後面臨死亡。 美麗的地球 如果對地球的歷史不瞭解,以為地球正處於正常狀態,明天太陽依然從東方升起,而不好好管理目前的世界,人類處於立即的危險。 此書首章就指出,擁有智慧的生命可居住的星球,如同地球,可能在整個宇宙中是少之又少。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地球,其實只是短暫的現象;文明的興起只是在冰河時期暫時停止的中間產生,是氣候穩定的少數時刻。地球跟動植物一樣有生長週期,成長、茁壯、衰敗、死亡,歷史會走回頭路,這種衰退不是將要發生,而是已經開始發生。 地球大約有45億年的歲數,生命出現至少有38億年,本書預測,這個星球最後動物的滅絕將發生於五億年後,物種大滅絕事件可能發生的更早。我們的地球已是它的中老年時代。 如果將地球45億年歷史壓縮到一天24小時以內,發生在5億3千萬年前的多細胞生物的"寒武紀大爆發"在晚上10點以後,可說是地球過了22小時都沒出現多細胞生物,恐龍是晚上11點才現身,卻在午夜前20分鐘因小行星的撞擊而滅絕。那麼我們現代人(腦容量大的人類)的先祖的出現是24小時的最後兩秒。所謂人類歷史都只是畫面的一格而已。 地球從一個非常熱的星球,轉變成較冷以及被水覆蓋的世界,轉變是漸進的,生物歷史就是適應星球氣溫下降、海洋出現、大氣中充滿氧氣,以及土地得已居住的演化過程。未來這個順序會反過來,所有的科學模型都預測,地球會逐步返回到原來很熱的,而且其差異性的、複雜的、豐富性都很少的世界,直到生命型態看起來像是最早的生命型態,(一種單細胞的細菌),這是生命最後存活者。 地球形成的晚期因有火星般大小的星體撞上了無生命跡象的地球,產生的碎片在地球周圍形成碎石環,並很快的結合成月球。由於月球的出現穩固了地球軸線的傾斜度,讓地球的氣候、季節、海洋系統保持穩定,如果地球不傾斜,每年環繞太陽運行時也不會有季節變換,而且氣候要比現在難忍受的多。春夏秋冬的循環有助於緩和氣溫兩頭的極端。如果傾斜的過度,或轉變傾斜的方式,我們的氣候將變成極端或陷入混亂。所以地球之所以有生命是由於意外。 月球的引力造成潮汐,再經由海洋的潮汐,創造出乾溼交替的潮間帶,促進生物從海洋走上路地的轉變。 短期來看地球暖化,帶來海平面上升,改變植物生態,有更多的暴風雨、旱災和水災,及農業的崩潰。目前因燃燒化石燃料而產生的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已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但從星球的歷史來看,暖化不過是一小段插曲。長期來看由於碳被陸地及海洋中的植物所隔離(植物吸收碳),及地表板塊不斷的擴張,陸地會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再加上石油的枯竭,會有替代能源產生,也會造成二氧化碳的減少。這個情形會導致冰河時期。冰河時期會將人類的文明帶往末路,人類會放棄在地球廣大的分佈,而集中在低緯度地區。 暖化造成洋流的反常,以往暖流會流向北方,如果海洋系統反常暖流不再向北方流去,會造成歐洲極度嚴寒,其自給自足的能力消失。前次冰河期地球人口只有兩百萬至三百萬人,而如今有六十億人口,因糧食而起的戰爭因而發生。 很久以後,由於太陽不斷的燃燒,溫度一直增加,而地球二氧化碳逐漸的減少,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最後會減少到滅絕。沒有植物,土壤也會被沖刷流入海洋,最後海洋也會消失,因為地球溫度最後會上升到兩百多度。連文明的跡象也消失的一乾二盡。 還有就是如果隕石或星球撞擊地面,世界末日更早來臨。 如今不論自然的衰敗何時影響人類,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可能使末日早日來臨,如對植物的砍伐,破壞地表,沙漠化早日來臨。更會造成物種的快速消失,破壞食物鍊和生態的平衡。大量生產造成資源迅速減少,維持現在的生活水準是越來越難。暖化造成的水平面上升會使許多商業都市沉於水面下,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 不知道人類的智慧究竟能不能想出辦法,阻止這一切的發生,但至少人類要改變生活地方式,減緩對地球的破壞。這是我們唯一能賴以生存的地方,即使有其他有生命的星球,我們也無力到達,能不珍惜這個美麗的星球嗎?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