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相思】使臣的權柄
2005/09/21 11:14:16瀏覽1013|回應3|推薦10

紀堯姆.杜貝萊(Du Bellay, Guillaume 1491-1543)圖片來源:HERE

  我們總愛找藉口擺脫別人的指揮,而讓自己發號施令。人天生嚮往自由與權利,因此對上司來說,沒有比下屬真誠而質樸的服從更寶貴的了。

——蒙田〈幾位大使的一個特徵〉

  蒙田在〈幾位大使的一個特徵〉文中,引述了法國外交家紀堯姆.杜貝萊(Du Bellay, Guillaume 1491-1543)回憶錄中的一則外交案例,大意如下:查理五世皇帝在羅馬紅衣主教會議上,發表許多侮辱法國的言論,當時法國的兩位使節:德馬斯貢紅衣主教與迪維利都在場,卻隱瞞其事,不向法國國王報告。對此,蒙田認為:

 我認為,奴僕的職責是忠實反映事物的真相,以便主人能夠自由地決定、判斷和選擇。擔心對方會因為不冷靜而做出錯誤決定,便隱瞞事實真相,這種行為應屬於當權者,而不是受命者,屬於監護人或導師,而不是在權力和才智上都低一等的人。

  讀到這段文字,讓我想起《公羊傳》注釋《春秋》的一篇名文:〈宋人及楚人平〉,其大意如下:《春秋》為魯史,外國的和戰關係,與魯國無關者,按例不當寫入國史,然而此處卻破例,代表孔夫子有深意寓於其中。其一,是這場和談是出於華元、司馬子反兩位大夫的坦誠與善念,活人無算,若是逕書「宋及楚平」,則無法看出二位大夫之賢。(外平不書,此何以書?大其平乎己也。)其二,這場和談並非出於交戰雙方國君的決定,而是出於兩位大夫私人的意思,事前既無請示國君,事後也沒有將功勞歸美於君主,因此不書其名,而以「宋人」及「楚人」稱之,這便是孔子於文字中隱含褒貶的春秋筆法。(此皆大夫也。其稱人何?貶。曷為貶?平者在下也。)

  年輕時讀到這篇文章有些納悶,心想:兩位大夫私下和談,是同情圍城內百姓「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的遭遇,這是做好事,孔夫子又為何要貶抑他們的功勞?

  近來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漸漸有了不一樣的體悟。孔子提倡正名份,要天下人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得其所,各安其位。若是無法正名分,封建體制下的社會結構變會鬆動、瓦解。春秋始於周鄭交質(周天子地位降低,與諸侯國等)、戰國始於三晉、田齊(卿大夫僭諸侯位,取而代之)、魯國大夫季孫氏八佾舞於庭(大夫僭天子禮),不都是僭位奪權、踰越禮制的明證?華元、司馬子反兩位大夫洩漏了軍事情報,又私下和談,這些「臣不臣」的行為違反了正名原則,因此孔子予以貶抑。

  使臣的權柄由國王或人民所賦予,受命完成上司所交付的外交任務,因此,在參與國際事務的過程中,若是該稟明的卻隱瞞(如兩位法國使節),該請示裁決的卻擅作主張(如宋、楚兩位大夫),即便立意如何良善,都未必是明智之舉。

2005.09.20.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liader&aid=66571

 回應文章

E.H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2005/09/25 17:57

“各得其所,各安其位。若是無法正名分,封建體制下的社會結構變會鬆動、瓦解。”

嗯,在什麼樣的位置就該表現那個位置的功能,一但下屬越權發表了不當的言論,對組織及當權著不啻是一種傷害也是紛亂的根源。

所以就算上屬再無能,仍應謹守份際,不做紛亂的來源。


項梁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心靈姐
2005/09/24 18:58

不過,我認為,內政與外交應該分開來談。

就算國內的政爭再紛擾,對外(國際關係)還是必須口徑一致。


在喧嘩眾聲中,傾聽內在的孤獨與沉默,
超越人聲的嘈雜,便能獲致寧靜。
                  -赫拉巴爾

出走的心靈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弄 臣與廉官
2005/09/21 13:05
各遵其份是沒錯,只是這世上 不乏昏君明臣,碰上 這種 君臣關係,恪遵權責,就怕惹禍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