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8/05 19:13:18瀏覽7980|回應4|推薦7 | |
─首仙仙日記片段,出自《從首仙仙的自絕到迷失的一代》p.24 高中時,向良在舊書店中看到這本書。這是一本民國五○年代末期小有名氣的書,並暢銷達五版以上,若追尋台灣扒糞式新聞的發展脈絡,本書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由逸峰所編著的《從首仙仙的自絕到迷失的一代》。 首仙仙是一名十四歲的少女,閱讀涉獵極廣,心思細密早熟,最終竟然以自殺結束生命,這在當時民風保守的台灣社會是一大震撼,對媒體而言也是一大賣點。她的相關新聞被眾人討論著、研究著:她為何自殺?如何自殺?因誰而自殺?為了解答眾人的疑惑,她的日記被公開了、她的作文被公開了、她的書信被公開了,報紙上有評論文字,也有悼念文章。之後,校園與社會上又發生學生自殺、弒師、搞幫派、墮落風塵的事件(請注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於是乎,「青少年心理」頓時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在首仙仙自殺數月後,這本集眾家說法於一書、彷若新聞剪貼冊的《從首仙仙的自絕到迷失的一代》便問世了。 很抱歉,對這件新聞的處理手法與這本書頗多貶詞,雖然這本書身為台灣新聞史的重要史料,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我還是要說一聲:不管死者是如何走完自己的人生,我們都應該對這位曾經生而為「人」的人,一點起碼的尊重,而非如此褻瀆。 眾人說她偏狹、自傲又自負、自我觀念不健全、誤讀了悲觀消極的書籍、聰明反被聰明誤等等,全然一派教訓口吻,向良覺得未必可信。我認為,首仙仙其實是個有著文人酸脾氣、容易感情用事也容易受傷的女孩子,她在人群之中是如此地耀眼卻又突兀,甚至不被暸解,於是她選擇封閉自我的心靈,走上絕路。 這種不被暸解的悲哀,生前不被暸解,難道死後就能被探知嗎?首仙仙要是知道死後仍然為眾人所誤解,說不定就不會想自殺了。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未遇伯樂的千里馬們:知音難尋,請稍安而勿躁。 2005.08.05. 推薦別讀:逸峰,《從首仙仙的自絕到迷失的一代》,彰化:現代潮出版社,1971。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