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28 08:26:31瀏覽1016|回應0|推薦0 | |
偶然間讀到了施肩吾的〈幼女詞〉:「幼女纔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詩句短小玲瓏,惹人喜歡,只是不知道「拜月」的民俗究竟如何?一時興起,稍微涉獵了這方面的文獻,才發現其中別有洞天。 傳統民俗,一年之中拜月有三個時節:有三月初三,有七月初七,有八月十五。三月初三夜,拜月牙「祈佑以免風蟲牙痛」(《山西志書》);七月初七夜,「婦女作乞巧會羅拜月下,以諸果置糖蜜水中,露一宿,厥明飲之,謂之巧水。」(《江西志書.廣昌縣》)、或者「以針投水中,看浮沉卜巧按。」(《大名府風俗考》);八月十五夜,「設瓜果拜月,以果肴月餅相間餽羽觴醉月,月西流未罷也。」(《大名府風俗考》)、「備米酒月餅拜月,舉家團聚,讌饗玩月為樂,兩夜不寐。」(《南寧府風俗考》) 因此,李端〈拜新月〉(「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詩中的月,指的是七月初七的新月;施肩吾的〈幼女詞〉詩中的月,指的也是七月初七的新月;蘇軾〈望海樓晚景〉(「樓下誰家燒夜香?玉笙哀怨弄初涼。臨風有客吟秋扇,拜月無人見晚妝。」)詩中的月,指的還是七月初七的新月。 那史達祖的〈菩薩蠻(夜景)〉呢?「梨花不礙東城月,月明照見空闌雪,雪底夜香微,搴簾拜月歸。錦衾幽夢短,明日南塘宴,宴罷小樓臺,春風來不來?」詞中的月恐怕不是中秋明月,而是冬夜霜月了。如此說來,拜月也就不用侷限於三月初三、七月初七和八月十五這三夜。可惜今人已不拜月,只懂得祭自己的五臟廟了! 2007.09.24.中秋前夕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