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般涅槃經譯註 悟慈和尚 2
2023/02/16 22:59:51瀏覽205|回應0|推薦2
四依品第八

  佛陀告訴迦葉菩薩說:「善男子啊!此大般涅槃微妙的經典裡面,有四種人能護持正法,能建立正法,能憶念正法,能多利益憐憫世間的人,會做世間人之所依處,能使人天得大安樂。到底是那四種人呢?有一種人出生在世,還具有了煩惱之性,是第一種類的人物。須陀洹(入流,初果阿羅漢)、斯陀含(一來,二果阿羅漢),以上二類為第二種人。阿那含(不還,三果阿羅漢)就是第三種的人。阿羅漢(無生,四果阿羅漢)就是地四種人(四種人為四依,初依為似位,後三依為真位)。此四種人出現在世間,能多利益世間,能多憐憫世間,能作為世間的依處,使人天都能得大安樂。

  甚麼叫做具煩惱性呢?(據為煩惱未斷之故。雖斷現行,但種子猶存。性即是由惑體上面而說的。此為第一種人,以後面所舉之三種人分為四果來看,則知此第一種人,也就是初依,乃為初果已前,是聲聞三賢之似位)。

  假若有人,能奉持禁戒,其威儀也非常具足,能建立正法,從佛陀所聞的都能了解其文義,還會轉教他人,會為他人分別詳細宣說。所謂『少欲是道,多欲非道』。會為人廣說這種八大人覺 之經。遇有犯過禁戒之罪的人,就教他統統坦白的表露出來,叫他深深的懺悔,使罪過能夠除滅。善知菩薩方便所行的秘密之法(這裡所舉的四種人,乃配大乘別教之四依而解。初依為三十心位,以未全斷惑,故具煩惱障。第二依為初地乃至六地。第三依為七八九地。第四依為十地、等覺)。

  此名凡夫,並非第八人,第八人即不叫做凡夫,而名為菩薩,不過也不名為佛(所謂第八人:聲聞及菩薩在於修行上,所分的階級的一種中,有三乘共通之十地。此十地中,第三之八人地,由斷惑上面來說,則為菩薩,而非凡夫。但是因為不是斷惑全盡之故,也非佛陀。此八人地,在十六心中,乃進於第八之忍位之故,名叫第八人)。

  第二種人名叫須陀洹、斯陀含。他們若得正法時,則會受持正法,而從佛聞法後,則會依照所聽到的法去認真的書寫,去受持用功,去明讀暗誦,同時也會輾轉教導他人。如果說他們聽法後,不書寫、不受持、不為人講說,而說甚麼那些奴婢等不淨之物以受佛核准可以畜養等語,那是莫須有的事(也就是絕對不會有,會違佛之規制)。這種第二類的人物,還未得達第二、第三的住處(有異解。一種說:初二之二果為第二依。此中初果為第一,二果即未得第三云云)。名叫菩薩,已得佛陀的受記(受記為預言。經佛證言記莂,將來定能成佛之記)。

  第三種類的人名叫阿那含。所謂阿那含,即沒有下面所舉之事:誹謗正法,或說聽許畜養奴婢、僕使(絕對服命,無怨言叫苦等權利之使用人)等不淨之物,受持外道的異籍、論書,以及被客塵煩惱所障礙,被諸業障煩惱所覆蓋,或者藏如來的真實舍利(真實舍利為法身、佛性,故藏此即為如來藏),以及被外並所惱害,或者被四大毒蛇所侵(構成身體之地水火風四大,會有增損而惱害人身,有如毒蛇),或論說『我』等事(悉無是處,也就是均不會有之事)。此種人如果說『無我』,是會有的事。若說世法,或著世法,是不會有之事。若闡述大乘的教理,使其相續不絕,是有之事。如果所受的身體,如世人之有八萬隻之蟲,那是不可能之事。此種人永離媱欲,乃至作夢也夢不到不淨(不失不淨)之物,是有之事。臨終之日,還會生起怖畏的心理,是不會有之事。阿那含到底是什麼?就是說此人已『不還』,如上面所述!所有過患毛病,永遠不能沾污他,而能往反周旋(應付自如)。此種人名叫菩薩,已得佛陀的記莂,不久將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徧知--佛道),這就是所謂第三種人。

  第四種人名叫阿羅漢。阿羅漢乃斷諸煩惱,捨棄重擔,己得自利,所應作的事都已辦完,而住於第十地,而得到自在的智慧。此種人能夠隨著他人所祈望的種種色像,一一均能示現出來,如所莊嚴(也就是以莊嚴自他之身)。如欲成就佛道,即能得以成就。此種人能成就如是這般算不盡的功德,故名阿羅漢。此種人就是第四種類的人。其出現於世間,能多利益世人,會慈悲憐憫世間的一切,能作為世間之依處,而安樂人天,在人天當中,可說是最尊最勝的!猶如如來,名叫人天中之勝者,可為一切眾生之皈依處一樣」!

  迦葉菩薩發言說:「世尊!我現在不依四種人。為什麼呢?因為如『瞿師羅經』中,佛陀為瞿師羅所說的:『假若天魔、梵天,為了破壞佛教,而變化為佛的形貌,乍看起來,好像莊嚴具足,有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圓光一尋,顏面圓滿,有如滿月盛明。而眉間的白毫之相,潔白的程度,超過珂雪。如果用這些莊嚴之相,來誘惑你時,你應該要注意(檢校),要審定其實在與否?既然審察而明了覺知後,就應該將他降伏!』世尊!天魔等人,連佛陀的形相尚且能夠變化自如,更何況是阿羅漢,怎麼不能變化成為四種阿羅漢之身麼?」(是易如反掌)。天魔等變化四種阿羅漢之舉止如下;『坐臥在空中,由左脅降水,右脅昇火,由身上冒出煙燄,猶如火聚』。因為是這樣之故,我在此中,還不敢冒然生信。天魔們或者會有所說,但也不能接受。也不會生起恭敬之念,也就是不會做為依止」之處。佛陀聽後說:「善男子啊!對於我所說的話,如果生起疑惑的話,尚且不可納受,更何況如是等魔說。因此之故,應善於詳細分別,了知是善的,或者不是善的,可作的,或是不可作的。像這樣的審知後,則能長夜受樂(也就是心服口服而永安樂)」。佛陀繼續以喻開示說:「譬如為了偷人之狗,而在夜間侵入人宅,狗主人的使用人如果發覺,就會出言驅逐,會罵詈而說:『你這(賊)人,快滾回去!如果不滾回去的話,就要你的命!』欲偷狗的人聽後,即驚走而去,不敢再回來。你們大家,從今以後,也應該這樣的降伏波旬(惡魔),應該這樣說:『波旬!你現在不該變作此像,如果再故意作此像時,就會以五繫將你繫縛!』(五繫有二說,一為五屍繫。為五種不淨觀,以觀伏愛魔。令一為繫五處,為觀 伏五門見魔)。天魔聽後,便會回去,猶如那個欲偷狗的人不敢再來一樣,天魔再也不敢侵犯於你!」

  迦葉又向佛說:「世尊!如佛您為瞿師羅長者所說的:『若能如是降伏天魔的話,即可以得近大涅槃』。那麼?如來您何必要說如上述之四種人為依止處呢?這四種人所說的,也未必可信」。佛告迦葉說:「善男子啊!如我所說,也是這樣,並不是不然。善男子啊!我為聲聞有肉眼的人說言降魔,不為修學大乘之人說。聲聞之人雖有天眼,猶故叫做肉眼,學大乘的人雖有肉眼,乃名佛眼。為什麼呢?因為此大乘經名叫佛乘,如此佛乘,乃為最上最勝。善男子啊!譬喻有人,很勇健威猛。那些怯懦的人,都常常來依靠他。那位勇健的人常教那些怯弱的人,教他們應該『要這樣的拿弓執箭,學習長槊之法,及長鉤與羂索之道。』又一再的說:『所謂戰鬥,雖然如踏在刀刃之上,但不應該自己生起怖畏之心。應該生起視人天如輕弱之想,應該自生作勇健之信念。有時有人本來並不膽勇,可是卻會欺詐你,會作勇健之相給你看。他執拿弓刀,用種種的兵器,來莊嚴自己,跑到陣中時,會厲聲大叫。你如面對此人時,也不應生起憂怖之心。這些人如果看見你們並不怖畏他時,你就會知道,他們不久就會散退敗壞,猶如欲偷狗的人一樣!』善男子啊!如來也是這樣,如來對於聲聞們說:『你們不應怖畏天魔波旬。如果天魔波旬化作佛身,到你們這邊來時,你就應該更加精勤,應該堅固你的心,使那位天魔降伏!到那時,天魔自會愁憂不樂,會打回頭之路而散去!』」

  善男子啊!猶如那為勇健的人,不從其他之道去學習一樣,學大乘的人也是這樣,能得聽聞種種深密的經典(魔佛一如的法門),其心欣樂,不會起驚怖之心。為什麼呢?因為像這種修學大乘的人,曾經供養、恭敬、禮拜過過去無量萬億的佛陀之故,雖然有算不盡的天魔之眾會想來侵嬈,但此人已於此中的一切,已不會驚畏!善男子啊!喻如有人得阿竭陀藥(無價、無病),不會因怕一切毒蛇等而起驚怖之心,因為其藥力之故,也能消除一切諸毒。此大乘經也是這樣,也像那藥力,不怕一切魔眾之毒惡,也能降伏魔眾,使其不會東山再起。

  再者,善男子啊!譬喻有龍,其性很弊惡,想害人時,或者以眼瞪視,或者以氣噓你,因此之故,一切獅子、虎、豹、豺、狼、狗犬等獸,都會生起驚恐之心,這些惡獸聽到龍吟(聲),見到龍的威形,或者被一觸身,即沒有不喪命的!有位善於用咒術的人,他以神咒之力,故能使這些諸惡的毒龍、金翅鳥等,以及那些象、獅子、虎、豹、豺、狼等諸惡獸調訓的很柔順,均能任其駕御。這些獸類一遇那善咒,及便被調伏。學聲聞緣覺的人也是如此,看到天魔波旬,即會生起驚怖之心。魔王波旬也因之而不會生起懼怕之念,乃會大搖大排的行起其魔業!學大乘的人,也像這樣,他看到諸聲聞驚怖魔王之事,以及聲聞對此大乘不生信列等事,就會先用方便,降伏諸魔軍,會將他們統統于以調善,到了堪以接受大乘之教時,就為他們廣說種種的妙法。諸聲聞緣覺看到天魔統已被調伏,就不會再有驚怖之心,對於此大乘無上的正法,就會心生信樂,而發願說:『我們從今以後,在此正法當中,不應再生障礙!』(也就是決定信任大乘)。

  又次善男子啊!聲聞緣覺們對於諸煩惱,而生驚怖之心,而學大乘的人即均不會有恐怕的心理。修學大乘的人有這種力量。因此之故,從前所說的,均為欲使那些聲聞緣覺調伏諸魔,而不是為大乘而說的。此大涅槃微妙的經典,乃為不可消伏,是非常的奇特(甚為奇特)!如果有人聽聞,聽後信受,能信如來是常住之法的話,即此種人乃為非常的希有,有如優曇花(靈瑞花,三千年開一次)!我涅槃後,如果有人聽聞這種大乘微妙的經典,而生敬信之心的話,你就應知道!這些人在於未來世,經過百千億劫那麼久,都不會墮落於惡道!」

  這時佛陀又告訴迦葉菩薩說:「善男子啊!在我涅槃之後,會有算不盡的眾生對於這部大涅槃微妙的經典不信而誹謗者」。迦葉菩薩就請問佛陀說:「世尊!依佛所說,這些眾生在佛陀您寂滅之後,不管近期或遠期,都會有人會誹謗此涅槃的經典。那麼,世尊!到底又有甚麼純善的眾生,堪能拔濟這些誹謗佛法的人呢?」佛陀回答迦葉說:「善男子啊!我般涅槃之後,四十年中,在於閻浮提內,會廣行流布此經,然後就會隱沒於地(也就是沒有人宏揚而絕跡似的)。善男子啊!譬喻甘蔗、稻米、石蜜、酥酪、醍醐等物,隨著有這些物品中任何幾項的地方,其地方的人們,均會談說:『我們所擁有的物品的滋味為味中最好之味』或又有人,專吃栗米,以及稊稗子(含有小米的草),這些人也會說:『我所食的栗米等為味中最好的』。這是因為福報淺薄之人所受的業報之故。假若有福報的人,從頭開始就聽不到甚麼栗稗之事,所食的唯為粳糧、甘蔗、石蜜、醍醐等物。此大涅槃微妙的經典,也是如此。那些鈍根薄福之人,不喜歡聽聞。這好似那些福淺的人會憎惡粳糧,以及石蜜等物一樣。二乘之人也是如此,也會憎惡無上的大涅槃經。或者有一類眾生,其心欣樂,聽受此經,聽後歡喜,不會生起誹謗。這好似那些有福報的人,都吃粳糧一樣。善男子啊!喻如有位國王,因其國土是在深山林內之故,就住在深山險難的惡處,雖然世上有甘蔗、粳糧、石蜜等物,也很難以入手之故,一旦有這些物品時,即會由於貪惜而積聚起來,也就是不敢把它噉食,深怕食完,再也得不到它,因此,唯食栗稗等物。有位別國的國王,聽此消息後,很同情他,就用車輛滿載粳糧、甘蔗等物,贈送給他。山裡的國王得此物品後,就隨時分布給全國,恩賜國民共饗。老百姓既食這些甘味後,都生起歡喜之心,大家都說:『因為那位國王之故,才使我們能得這些希有之味』。善男子啊!此四種人也是這樣,是此無上大法之將才人物。此四種人當中,或有一人,看到他方算不盡的菩薩,雖然學習此大乘經典,但是不管是自己書寫,或使人書寫,都為利養之故,也是想被人稱譽之故,或為了解法之故,或為依止之故,均為用作貿易(買賣、交換)其他的經典之故,不能廣為他人宣說。既看到這情形,即義不容辭的應執持此微妙的經典,去贈送給那邊的諸菩薩,使他們發起無上菩提之心,使他們安住在於無上菩提。那些菩薩得到此經後,就會隨時為他人廣說,使算不盡的眾生能夠得到受持此大乘的法味。此事均為那位菩薩之力,由於此種因緣,大家才能在於從來並未聽聞過的經典,均得以聽聞!此事喻如那些人民由於國王之力,而得到希有的食糧一樣!

  又善男子啊!此大涅槃微妙的經典所流傳的地方,你就應知道,那個地方就是金剛寶地,那邊的人也如金剛一樣的堅固。如有能聽到此經的話,即對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不會退轉,已能隨著他的願望,而均能成就,都會像我今天所宣說許允之事!你們大家應該好好的受持,假若有眾生,不能聽到此經 典的話,你便知道,這些人實在夠可憐的了!為什麼呢?因為此人不能受持此大乘經典裡所闡述的甚深奧義之故。」

  迦葉菩薩向佛表白說:「世尊!如來寂滅後,四十年中,此大乘經典,大涅槃經,在於閻浮提內能夠廣行流布,經過四十年後,此經就會隱沒於地。那麼,到底甚麼時候此經才會一再的被發掘出來呢?(也就是被人認知而普遍的宏揚開來)。佛陀回答說:「善男子啊!在我佛教正法後八十年,其前四十年時,此經就會在閻浮提降大法雨,也就是到那時會出現而普被群生(正法有佛滅後五百年內,以及千年內之說)。

  迦葉菩薩又請示佛陀說:「世尊!這種經典在於正法滅時,正戒毀時,非法增長之時,無如法的眾生之時,到那時到底是誰能聽受、奉持、讀誦,使其通利,供養、恭敬、書寫、解說呢?但願如來您,哀憐眾生,為他們分別詳細的廣說,使諸菩薩們聽後能夠受持,受持後,對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薩能得不退之心!」這時佛陀讚頌迦葉菩薩說:「善哉!善哉!善男子啊!你現在善能詢問這種意義!善男子啊!假若有眾生,在於熙連河(金河,佛涅槃近處),如河中之 沙那麼多的諸佛所,發起菩提心的話,即能於惡世時,受持如此的經典,而不會起誹謗之念!善男子啊!假若有眾生,在於一恆河沙相等量的諸佛世尊前,發起菩提心的話,即能在於後來之惡世中,不會誹謗此法,能愛樂此經典。雖然如是,但還不能夠為人詳細分別廣說此經典。善男子啊!若有眾生在於和二恆河沙相等量的佛所,發菩提心,然後乃能在於未來的惡世中,不誹謗此經典,能夠正解、信樂、受持、讀誦,但還是不能為人廣說此經典。若有眾生,在於和三恆河沙相等量的佛所,發起菩提心,然後乃能在於未來的惡世當中,不會誹謗此經典。能夠受持、讀誦、書寫經卷。雖然這種人能夠為他人演說,但卻還未了解此經的深義。若有眾生在於和四恆河沙相等量的諸佛如來處,發起菩提心,然後乃能在於未來的惡世當中,不誹謗此法。能受持、讀誦、書寫經卷,能為他人廣說十六分之一的經義。雖然又能演說,但是還是不具足。若有眾生在於和五恆河中之沙相等量的諸佛如來所發起菩提心,然後乃能在於未來的惡世當中,不誹謗此法,能受持、讀誦、書寫經卷,也能廣為他人演說十六分中之八分的經義。若有眾生在於和六恆河沙相等量的諸佛如來所,發起菩提心,然後乃能在於未來的惡世當中,不誹謗此法,能夠受持、讀誦、書寫經卷,也能為他人廣說十六分中之十二分經義。若有眾生,在於和七恆河沙相等量的諸佛如來所,發起菩提心,然後乃能在於未來的惡世當中,不誹謗此法。能夠受持、讀誦、書寫經卷,為諸他人廣說十六分之十四分真義。若有眾生在和八恆河沙諸如來相等量之佛所發起菩提心,然後乃能在於未來的惡世當中不誹謗此法,能夠受持、讀誦、書寫經卷,也能勸化他人,使他人能得書寫經卷等事。自己能夠聽受,也能勸化他人,使他人也能得以聽受,也能讀誦通利。為了擁護堅持,為了憐憫世間的諸眾生之故,供養此經,也勸化他人,使其供養、恭敬、尊重、讀誦、禮拜此經!像這樣的具足而善能了解,能徹盡其經的真正義味!所謂『如來常住不變,畢竟安樂是!』同時廣說每位眾生均有佛性,均能善知如來所有的法藏。供養如是這般的種種事都完畢,而建立如是的無上正法,受持擁護如是的正法。假若有人,開始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話,就會知道此人在於未來的世代,必能建立如是的正法,也能受持、擁護如是的正法。因此之故,你現在不應不知道未來世當中擁護正法的人。為什麼呢?因為此發心之人,在於未來之世,必定能夠護持無上的正法之故!」

  善男子啊!有一類惡比丘,聽說我將入涅槃,而不生起憂愁之念,惡比丘會說:『今天如來將入般涅槃,是何等的快哉啊!因為如來在世間時,動輒會遮住我們的利益,現在入涅槃,還有誰會來遮奪我們呢?若無人遮奪我們,則我們還而會得本來的利養。如來在世時,所制定的禁戒,是那麼的嚴峻,現在入涅槃,這些禁戒統統可以放棄,所受的袈裟,本為法式之用,現在當應將它廢壞,有如木頭幡』!像這類的人,會誹謗拒逆此大乘的經典!善男子啊!你現在應該像這樣的憶持:『假若有眾生,成就具足無量的功德,乃能信任此大乘的經典,起信後,又能受持!其餘的眾生有喜歡正法的,假若能廣為解說此經,而這些人聽後,即過去算不盡期劫前所作的惡業,均能除滅!假若有人不信此經典的話,現身常會被算不盡的病苦所惱害,會被很多人所罵所辱,命終離世後,會被人輕賤。其面貌會很醜陋,生活會很艱難,常常不夠其用,雖然有時會有少收入,但是都是些粗澀弊惡之物。生生世世都會出生在貧窮下賤,誹謗正法,邪見很深的家庭。假若臨終之時,或者會遇到荒亂,或刀兵等競起之時。國王為一暴虐無道者。會被怨家讎隙之所侵逼,雖然曾有些善友,但都不能相遇,生活所須之物,任求不得。雖然有時會有些利益,但是因不夠用而常患飢與渴。唯被凡夫平民都認知,但國王、大臣卻看不起他,而不錄用他。假如聽到此人所說的有些合理,但到頭來,並不會被人信受。像這種人,不會轉生到善處,猶如斷翼之鳥,不能在空中飛行一樣,此人也是這樣,在於未來的世代,不能轉生在人天等善處。假若有人,能深信此大乘的經典的話,即使他現在所受的身體為一粗陋的形貌,但因此經典的功德,就能使其端正過來。具有威嚴的面貌色澤,會日日增益,會常為人天所喜歡看見,會受人恭敬、愛念、其情會難捨難離!國王、大臣,以及家人親族們,聽到其所宣說的,均能盡信、敬重。假若我的聲聞弟子當中,有人欲行第一希有之事的話,則應為世間人廣宣此大乘的經典。善男子啊!譬如霧露,其形勢雖欲留住,但卻不能超過日出,如果太陽一出現,則不管是甚麼霧或露,均會消滅無存!善男子啊!這些眾生所造的惡業,也是這樣。其惡業在世的形勢之力,不能超過得見大涅槃之日,此大涅槃的太陽一出,則一切惡業均會消滅迨盡!

  其次,善男子啊!喻如有人雖然出家,剃除鬚髮,身穿袈裟,但因事緣而未受裟彌的十戒。適有一位長者,來請諸位僧伽,那位未受戒的人也和大眾一同被請。他雖然還未受戒,但是已經墮入(融入)在僧數裡一樣。善男子啊!假如有眾生,發心開始學此大乘經典 --大涅槃經,書寫、受持、讀誦,也都一樣的熱誠。那麼,他雖然未具足其位--菩薩十住之階段,但是已墮入(融入)於十住之類數當中一樣。或者有眾生,是佛的弟子,或不是佛的弟子,假若因為貪吝,或者因為欲得利養,而聽受此經,乃至最少如經中的一偈,聽後卻不起誹謗,則會知道此人已經漸漸的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了!善男子啊!由此因緣,我才會說像此四種人為世間人之依皈。善男子啊!此四種人,會以佛說的真理,說它不是佛說的,那是絕不會有之事!因此之故,我說此四種人為世間人所依皈!善男子啊!你應該供養此四種人!」迦葉菩薩聽後說;「世尊!我應該怎樣了解何者為此四種人?以便好好的供養他!」佛陀說:「如果遇有建立正法,護持正法的人,即應該啟請,就是捨棄身命也在所不惜去供養他。如我在此大乘經 典裡所說的: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應供養  恭敬禮拜

  猶如事火  婆羅門等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應供養  恭敬禮拜  亦如諸天  奉事帝釋

  (遇有知正法之人時,則不管他是老,或者是少,都應該去供養他,恭敬他,禮拜他,猶如傾專身心去事火之婆羅門等人那樣。遇有了知正法的人時,即不管他是老,或者是少,都應該去供養他,恭敬他,禮拜他。也如諸天 --第二層天之奉事帝釋天那樣!)」

  迦葉菩薩聽後仰白佛說:「世尊!如佛您所說的:供養師長一事,是應該像這樣。不過我現在有點疑問,但願佛陀您廣闡,使我們得以了解」。他說:「假若有長老(出家老人),他很認真的護持禁戒,他曾到過諸位年輕人之處,去請益未曾聞過之法。那麼,到底要如何呢?此老人應該禮敬那位年輕人嗎?或不免禮敬呢?如果須禮敬的話,則不能叫做持戒的人了。反之而如果年輕的人護持禁戒,而從那些耆宿而破戒之人的地方,去請益其未曾聽過之法時,又當禮敬那位耆宿與否呢?又假若出家之人,從在家人處請益未曾聞過之法的話,又當禮敬那位在家人與否呢?然而出家不應該禮敬在家之人。在佛法中又規定年少、幼小之人應該恭敬耆宿長老,因為長老先受具足戒,已成就威儀,故應供養恭敬他。如佛所說:『其破戒的人,是佛法當中,所不能容受者。猶如在良田裡,多餘的稊稗一樣』。又如佛說:『若有知法的人,不管是長老,或者是年少的行者,都應該供養他,有如諸天之奉事帝釋天那樣的誠敬。』如此二句,其意義到底如何呢?將不會是如來在說虛妄應酬之語麼?如佛所說:『持戒的比丘,也有所犯』,為什麼如來會說這種話呢?世尊您也曾在諸經中說過:『聽許治破戒者』。像這些佛說之語,內中的意義,我並未能十分的了解」。佛陀回答說:「善男子啊!我乃為未來的諸菩薩等學大乘的人說如上的偈,並不為聲聞弟子說此偈。善男子啊!如我上面說過:正法滅後,毀壞正戒之時,會增長破戒,非法昌盛之時,一切聖者隱而不現之時,接受畜養奴婢不淨物之時,那個時候,四種人當中,當有一人會出現在世間,會剃除鬚髮,出家修道。他看到諸比丘都納受畜養奴婢使等不淨之物,到底是淨(可以),或不淨(不可以),一切都分不清楚。又到底是律,或不是律,也同樣的不認識。他看此情景,就想調伏這些非法的諸比丘,因此,和光,而不同塵(如太陽之光普照萬物,而不被物染),自己所行之處,以及佛所行處,都善能了別清楚。雖看到大家犯着波羅夷罪(遺棄),也默默並不舉發。為什麼呢?因為『我出現在世間的目的,乃欲建立護持正法』,因此之故,默然而不糾治大家。善男子啊!像這種人,乃為護法之故,雖然有犯,也不叫做破戒。

  善男子啊!譬喻國王,因病而將駕崩,因為儲君(太子)年紀還幼稚,不能堪以紹繼大任。當時有一位旃陀羅(譯為屠者,身雖為下賤的族姓,可是因累積而來的財富,致不可輕視),他非常的富有,財寶滿室,也擁有很多的家眷親屬。就用其富強之力,乘著國家虛弱危急之時,篡奪王位。他統治國家不久後,有不少的國民、居士、婆羅門等人,都逃亡出走,都遠投到他國而去。雖然還有多少人在國內,但都討厭國王,甚至連想看國王一眼也不願。有些長者、婆羅門等上流階級的人物,不願離開本土,猶如樹木,隨着其生長之處,而終其樹命一樣(也就是國王雖然無道,但是生在這裡,死在此處的觀念,而不肯離開他投)。這位旃陀羅王,察知有好多國民叛國逃走,就隨時派遣諸 旃陀羅們固守巡邏個要道。又在七日後,打鼓發令諸婆羅門們說:『如有人肯出面當我的灌頂師的話,當會割分半個國土,以為封賞(灌頂為印度國俗。取四大海水,灌注繼位者之頭頂,以完成即位之儀式,司職者為灌頂師。)』諸婆羅門(神職人物)雖然都聽到其令,但都不肯被邀請。他們大家都說:『怎麼會有婆羅門去作這種事呢?』旃陀羅王又發如下之令說:『婆羅門當中,如果沒有人肯做我的灌頂師的話,我就要下令,使諸位婆羅門和旃陀羅,都平等的共住共食,共同作那粗重的工作(婆羅門為第一階級,也就是上流人物,旃陀羅為第四階級,是最下賤的族姓。國王說要他們平等工作與食宿)。如果有人肯來為我灌頂的話,我會將半個國土封賞給他,絕不食言。連我以咒術而得到的三十三天所飲用的甘露不死之藥,也會分賞給他飲服。』這時有一位婆羅門的子弟,年紀雖輕(弱冠二十歲),可是也修治過淨行。他留著長髮,善知咒術。此人聽王之令,就到王所,而向王說:『大王的敕令,我均能做到』。這時大王心生大喜,就接受這位童子婆羅門作灌頂之師。諸婆羅門聽到此事後,都很忿怒,都指責這位童子而說:『你身為婆羅門,為什麼要作旃陀羅的灌頂師呢?(雖然如此,但米已成飯,多言無用)。受即位儀式,正式為國王後的旃陀羅王,及分賞半個國土給那位童子統治。治國的過程中,經過一段時間,童子就對那位國王說:『我放棄了家規,來作大王的灌頂師,也教大王你微密的咒術,但是到了現在,你還不能以親類相待』。時大王回答說:『我到現在到底那個地方不把你當做親人看待麼?』童子回答道:『先王所有的不死之藥(喻佛為常住之理),到現在還未和我共同飲服』。大王說:『善哉!大師!我實在不知(我不知怎的,已把它忘記)。大師如果需要的話,就請隨便拿去好了』。這時童子聽王語後,即持甘露回家,去邀請諸大臣們共同飲服。諸大臣們飲服後,即向大王呈報說:『令人快哉啊!由於大師,而向王請來甘露不死之藥』!王既知此事,就向大師說:『大師為什麼唯和諸臣服飲甘露,而不分!給與我呢?』這時童子即更用其他的雜毒之藥呈給大王飲服。大王既服其藥,即剎那之間,藥氣發作而悶亂逕而倒在地上,一時失去了知覺,好像死人一樣。這時童子便立儲君,擁之為王,而作語說:『這個獅子的王座,以法來說,不應該讓那位旃陀 羅去升坐。我從往昔以來,未曾聽過旃陀羅種為此地之王之例。若說旃陀羅治理過這個國家百姓,那是荒言。大王(新王)您,現在應該紹繼先王,以正法統治國家』!這時童子將此事辦完後,即又用解藥給旃陀羅服下,使其醒寤過來。等其醒後,即驅逐他出境。這時童子所作的這些事,可以說,並不違失婆羅門家教的法規。其他的居士、婆羅門等人,聽其所作的消息後,都嘆為未曾有,大家都讚言而說:『善哉!善哉!仁者!你實在善能驅遣旃陀羅王!』

  佛陀說到這裡,又叫一聲善男子,然後說:「在我涅槃之後,護持正法的諸菩薩們,也是如此這般!都會用方便之力,和那些破戒,那些假名之偽僧,也就是受畜一切不淨物之僧,共同在一起,同一行動。這時菩薩們,如看到有人雖然冒犯很多禁戒,但因能治這些毀壞禁戒的諸惡比丘之故,就到犯戒僧人所住的地方,去恭敬、禮拜,去供養四事(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日常生活所需之用品)。也以經書,及其他什物,都奉獻出來。如果自己沒有這些物品時,就當以方便法,從諸檀越之處,去覓求這些物品,好與犯戒等人。為了這些事,也就應積畜八種不淨之物(金、銀、奴、婢、牛、羊倉、庫等為比丘不應畜積之物)」。為什麼呢?因為此人乃為了治理那些諸惡比丘,猶如那位童子之驅逐旃陀羅一樣之故!這時菩薩 雖又恭敬、禮拜這些比丘,也受畜八種不淨之物,但是均沒有罪。為什麼呢?因為這位菩薩乃為了擯治諸惡比丘,使那些清淨僧伽能得安隱而住,能因之而傳布方等大乘經典,使一切人天都能得大法益之故!善男子啊!由此因緣,我在經中說此二偈,使諸菩薩都得共同讚嘆護法之人,猶如那些居士、婆羅門等人在讚嘆童子,而說;『善哉!善哉!』一樣!護法的菩薩也應如此!如果有人,看見護法之人,和那些破戒之人共同舉止時,就說其有罪的話,即會知道,此人會自受其殃,因為此護法的菩薩實在並沒有罪!善男子啊!如果比丘冒犯禁戒後,因憍慢心之故,覆藏其罪業而不懺悔,就會知道,此人真正破戒的了!至於菩薩,乃為護法之故,雖然有所犯,俱是不可名叫破戒,為什麼呢?因為菩薩沒有憍慢心,能發露懺悔之故。善男子啊!因此之故,我在經中為覆相述說如是之偈: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應供養  恭敬禮拜

  猶如事火  婆羅門等  如第二天  奉事帝釋

  (若遇有知法的人,則不管他是老年人,或者年輕人,都應該供養他,恭敬他,禮拜他。猶如事火教之婆羅門等人那樣的熱誠事火!也如第二層天--三十三天的天神們之奉事帝釋天那樣的恭敬!)

  由於此種因緣,我也不是為學聲聞之人而說,但為學大乘的菩薩而說此偈的!

  迦葉菩薩又向佛說:「世尊!像如是等諸大菩薩,對於戒律縱緩的話,則本所受之戒,是否還具足而存在嗎?」佛陀說:「善男子啊!你現在不應該說此話。為什麼?因為本所受之戒,猶如本來那樣不曾缺失,假如有所犯,即應懺悔,既懺悔後,即已清淨。善男子啊!例如舊隄塘,因穿穴而有孔,大水即時淋漏。為什麼?因為無人補填之故。如果有人將孔治好的話,則大池塘之水自不會流出。菩薩也是這樣,雖和破戒的人共同行布薩(淨住)、受戒、自恣(解夏)等儀,都和僧眾同共行事,但所有的戒律,並不如同隄塘之穿穴而塘水淋漏那樣。為什麼?因為如果沒有持戒清淨之僧的話,則會有損減、縱緩、懈怠、唯有日日增長其壞事。假如為有清淨持戒之人的話,即能具足而不失其本所有之戒!善男子啊!對於『乘而緩的話,就名為緩,但對於戒而緩的話,即不名為緩。大菩薩對於此大乘,已心不懈慢,是故名叫奉戒。為了護持正法,即用大乘之水,澡浴自己!因此之故,菩薩雖然示現破戒,但不名為緩」。

  迦葉菩薩又向佛說:「僧眾當中,雖有四種人,但如庵摩羅果(無垢清淨)之生熟與否,難以了知一樣,所謂破戒、持戒,到底要如何識知呢?」佛陀說:「善男子啊!由於大涅槃微妙的經典,而容易了知。為什麼由於大涅槃經,可得而知呢?譬喻農夫種植稻穀後,即須除拔莠稗雜草,但以肉眼觀看時,都名為淨田(稻稗類似並生),可是到了成熟而結實時,才知稗草與稻穀乃迥然兩異。如是這般,有八事能污染僧伽,假若能夠除卻的話,即用肉眼觀之,就可知其為清淨。但是假若是持戒或破戒一事,即他如不作惡事時,如用肉眼之觀看,也就難以分解的了。假若其惡事終於彰顯露出的話,就容易了知,猶如那莠稗雜草容易了解一樣,眾僧當中之事也是這樣。如果能夠遠離八種不淨如毒蛇之法時,就名叫清淨聖眾福田,堪受人天之供養。清淨的果報並不是以肉眼所能分別了知的。又次,善男子啊!如迦羅迦林(譯為黑,指其為有害之果而名,以喻有害),樹木林立,在此林中唯有一 株名叫鎮頭迦(譯為柿,取其果為無害而喻)。此迦 羅迦樹和鎮頭迦樹之果實相似,很難分別。其果熟時,有一位女人曾到那邊去拾取很多的果實。就中,鎮頭迦果只有十分之一分,而迦羅迦果即有十分,也就是大部份都是迦羅迦果(有害之果)。此女人不識其貨,都挑到市場去把它賣掉。凡愚以及小孩又不能分別之故,就買迦羅迦果。將其吃食後,就因毒發而去世(命終)。有智識的人們,聽聞此事後,即問那位女人而說:『這位姊姊(女人之稱)! 妳到底是在甚麼地方得到這些果實的呢?』女人就將其出產地告訴他們。智識分子們聽後即說:『那個地方有算不盡的迦羅迦樹,唯有一株鎮頭迦樹而已』。眾人知道這事後,即時大笑一聲,就捨掉所有的果實而去。善男子啊!大眾當中之八不淨法也是這樣。在此眾當中,有好多人受用這種八不淨法,唯有一人受持清淨戒律,並不受用這種八不淨法。他雖然善知眾人受用畜積不淨物為非法,但欲度化眾生之故,和他們同事,並不離開受用非法之群。猶如樹林中有一株鎮頭迦樹一樣!有一位優婆塞看到這些人都在受用非法,因此,並不恭敬、供養那些人。假若要供養時,首先應該詢問而說:『大德!如是八事,是否可以受畜嗎?是否承佛核准的嗎?如果說承佛聽許的話,即這些人是否可以共同一起舉行布薩、羯磨、自恣等事嗎?』這位優婆塞問後,眾人就回答而說:『此八事乃如來慈悲憐憫,而聽許我們受畜的(也就是受佛核准的)。優婆塞聽後又說:『在祇洹精舍裡,有好多比丘,或說金銀等物乃為佛陀許畜,有的即說佛陀不核准。說佛核准之眾,即不和那些說佛不准之眾共同住在一起,就是說戒、自恣,乃至不和他們共同飲用同一條河之水。所有利養之物,均不和他們共享。你們為什麼說為承佛核准的呢?佛陀 --天中天,雖然有時可以受用,但僧眾們即不應該受畜。如果有受畜的話,即不應和他們共同說戒、自恣、羯磨等佛事。如果共行說戒、自恣、羯磨的話,命終時即會墮落於地獄!和那些將迦羅迦果吃食後,即使命終一樣!』

  又次,善男子啊!如在都市裡有一位賣藥的人,他有微妙的甘藥。此藥系出產於雪山。他同時也兼賣其他的藥品,藥味的甘度均相類似。這時有好多人都想買那雪山的甘藥,但都不能識別。大家到了賣藥處,去詢問而說:『你有雪山的靈藥嗎?』賣藥人即回答說:『有的!』賣藥人因貪利,而欺騙那些買藥的人,故拿雜藥出示而說:『這是雪山又甘又好的妙藥』。這時買藥的人,因為是肉眼不識貨,故不能分別是與否?就將其買回,因而自信滿滿的說:『我現在以擁有雪山的甘藥!』迦葉啊!喻如聲聞僧當中,有藉名的僧人,有真實的僧人,有和合的僧伽。也有持戒的,也有破戒的,都同樣的在此眾中應受供養、恭敬、禮拜。這位優婆塞因為是肉眼之故,不能善於分別一事,猶如那為買藥人,因肉眼不識貨之故,不能分別是否雪山的靈藥一樣。到底誰是持戒僧?誰是破戒之人?誰是真實的僧人?誰是假的出家人?有天眼的人始能分別!迦葉啊!如果這位優婆塞知道此比丘是破戒的人,即不應布施他、禮拜他、供養他。如果知道此人受畜八不淨法之物時,也不應該布施其所需之物,以及不應該禮拜、供養。假若在眾僧當中有破戒的人時,即不應該因他穿著袈裟的緣故,就去恭敬、禮拜他」。迦葉菩薩聽後又向佛說:「世尊!善哉!善哉!如來您所說的乃為真實不虛我當頂戴納受猶如金剛珍寶等奇異之物一樣!如佛陀所說,比丘們當依四法。那四法呢?一、依法不依人,二、依義不依語,三、依智不依識,四、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此四法應當證悟了知,也就是要認清楚,可辨別是否為上述之四種人」。

  佛陀說:「善男子啊!所謂依法,即是如來的大般涅槃,一切佛性,就是法性,此法性就是如來,因此之故,如來乃為常住不變。如果說如來為無常的話,即此人乃因不知法性,不見法性之故。如果不認知識見法性的話,即不應該依止他。如上述之四種人之出現於世,乃為護持正法者,故應該認知,而做為依止!為什麼呢?因為此人乃善解如來的微密深奧之藏故。此人能知如來常住不變之故,如果會說如來為無常變易之語,那是絕不會有的事。此四種人,即名為如來。為什麼?因為此種人能了解如來的密語,也能廣說之故。假若有人,能夠了知如來甚深的密藏,以及了知如來為常住不變之法,而還說此人會為了人家之利養而說如來為無常,那是不可能的事。像這一種人尚可以做依止,更何況不依止上述之四種人嗎?依法就是依法性,不依人就是不依聲聞乘。法性就是如來,聲聞乘即為有為法,如來乃為常住法,有為即為無常。善男子啊!假若有人破戒,然而為得人家之利養之故,說什麼如來為無常變易。像這種人,即不應該為依皈。善男子啊!這叫做定義!

  所謂依義不依語,即:義的名叫做覺了。覺了義名叫不贏劣,不贏劣名叫滿足,滿足之義名叫如來常住不變易,如來常住不變之義就是法常,法常之義就是僧常,這就是依義不依語之謂!然而到底那些語言不可依呢?所謂諸論當中帶有綺飾的文辭的語言是!如藉佛陀所說的無量諸經,因貪求無厭,故姦巧諂諛人家,詐騙人家說明親附,而現花樣,以求多利,經理(驅遣)白衣,為其執役作事。又再唱語而說:『佛陀聽許比丘,可以畜諸奴婢等不淨之物,可以販賣金銀珍寶,穀米倉庫,牛羊象馬等,求財求利之事。說在於饑饉的世代裡,為了憐憫大家之故,佛陀又曾聽許諸比丘們儲貯陳宿,可以親自 下廚炊食,不受人供而噉食』。像這些語言,都不應該為依止。

  所謂依智不依識,即:所言之智,就是如來,假若有聲聞,不能善知如來的功德,即這種淺劣的識見,是不應為依止的。假若了知如來即是法身的話,即這種真智才是應該可以當做依止的。如果看見如來方便之身,而說什麼『為五陰、十二入、十八界所收攝,由飲食所長養』的話,即不應該為依止。因此之故,即知所謂識,就是不可以為依止!假若有人作如上之說,即和其所用的經書,都不應該為依止。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其義如下:不了義經就是聲聞乘。此乘聽到如來深密藏處,即會生起疑惑怪異的心念。並不知道此深密之藏,出自於大智慧海。猶如嬰兒,不能分別一切一樣。這就是不了義。至於了義,即名叫菩薩的真實智慧,隨著菩薩的自心無礙的大智是。猶如成人,能夠分別事物,了知一切一樣。這就是名叫了義。其次,聲聞乘名叫不了義,無上大乘名叫了義。假若說如來為無常變易之法的話,就名叫不了義。如果說如來為常住不變易的話,就名叫了義。聲聞所說的應證知就是不了義,菩薩所說的應證知名叫了義。假若說如來為飲食物所長養的話,就是不了義,如果說如來為常住不變易,就名叫了義。假若說如來之入於涅槃,有如薪盡火滅一樣的話,名叫不了義,如果說如來入法性,就名叫了義。聲聞乘之法,則不應為依止。為什麼?因為如來欲度眾生之故,用方便之力,講說聲聞乘的。猶如上述長者教子,首先以半字教他一樣。善男子啊!聲聞乘乃如種田之初耕,還未得到果實一樣,這樣就名叫不了義。因此之故,不應該依止聲聞乘。至於大乘之法,則應該可以為依止。為什麼?因為如淶欲度眾生,故用方便力闡述大乘,因此,大乘應該可以為依止,這就名叫了義。像此四依,應當了知!

  其次所謂依義是什麼?義之名叫做質直,質直就是光明,光明名叫不贏劣,不贏劣即叫做如來。又光明名叫智慧,質直名叫常住,說如來為常住名叫依法,法名為常,也名為無邊,是不可思議,不可執持,不可繫縛,然而也可以得見!假若有人說『法』為不可見,即此人不應為依止。因此之故,名叫依法不依人。如果又有人,用巧妙之語,宣說『法』為無常,即此種人,也不應為依止。因此之故,叫做依義不依語。其次所謂依智,即:說眾僧是常,是無為,是不變易,不畜積八種不淨之物。因此之故,依智而不依於識。假若有人,說『識自作,識自受,並沒有和合僧。為什麼?因為所謂和合,乃名無所有,既無所有,怎麼說言為常呢?』因此之故,此識不可為依止。

  所謂依了義是什麼?了義名叫知足。自始至終並不詐現威儀清白,也不憍慢自高,更不貪求利養。同時對於如來因隨宜方便所說之法當中,並不生起執著,這叫做了義。假若有人,能夠住於此了義當中,則應知道,此人可說是已得住於第一了義了!因此之故,名叫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不了義,即如經中所說:一切燃燒,一切無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無我,這就是不了義的經教。為什麼?因為不能了知上述之真義之故,使諸眾生們錯誤修習而墮入於阿鼻地獄(算不盡的苦處)。所以的緣故為何呢?(為什麼學佛還會墮落呢?)因為此人的執著心非常強之故,對於了義法就不能了知(不能得救)。而所謂一切燒,是什麼?是說如來也說『涅槃也如火之燃燒』。所謂一切無常,就是說,涅槃也是無常。至於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無我,也作如上之講解。因此之故,名叫不了義經,是不可為依止的。善男子啊!假若有人說:『如來憐憫一切眾生,善知時宜。因為善知時宜之故,有時將輕說為重,有時將重說為輕。如來又觀察而知所有的弟子當中,若有諸在家信徒在供給他們所須要之物,使其不會覺得缺乏。面臨這些人時,佛陀就不聽許他們受畜奴婢、金銀、財寶,不准他們販賣不淨物,不准他們在市場交易買賣。假若諸弟子當中,沒有在家護法可供給他們所須要之物,時又遇到饑饉之故,飲食即很難乞得。為了建立護持正法之故,我(佛陀)就核准諸弟子們受畜奴婢、金銀、車輛、田宅、穀米等所須要之物,也得以買賣。不過雖然聽許他們受畜這些物品,但是須要篤信的檀越(信徒)之淨施才成』。如能這樣說,即這就可以為依止的了!如有戒律、阿毘曇(義譯為論)、修多羅(經),不違背此四法的話,也應可以為依止!如果說:『為時,或非時,或不管是能護法,或不能護法,如來都一律聽許一切比丘們受畜這些不淨物』,即此種言論,不應為依止。假若在律、論、經當中,有類似於此言的話,即此三分(經、律、論)之教,也不應為依止。佛陀我乃為那些只具肉眼的眾生,說此四依法,並不是為了據有慧眼的聖者說的。因此之故,我現在說此四依法!所謂法,即是法性,所謂義,即是如來常住不變,所謂智,即為知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所謂了義,即為了達一切大乘的經典!」



邪正品第九

  這時迦葉菩薩請教佛陀說:「世尊!如上面所述的四種人(四依聖)等,應該可以為依止嗎?」佛陀說:「是的!是的!善男子啊!如我所說的,即應當可以為依止。為什麼?因為有四種魔之故。那四種呢?(五陰、煩惱、死、天等為四魔)。如對於魔所說的諸經律,善能受持的人就是!」迦葉菩薩又向佛請示說:「世尊!如佛所說,有四種魔。那麼,那些是魔所說的?那些是佛陀所說的呢?我要怎樣才能得以分別呢?有些眾生隨逐魔說而行,又有些眾生隨順佛所教訓而行,對於這些人。又怎樣才能得以了知呢?」佛陀說:「我般涅槃(入滅)七百年後,這些魔王波旬們,會漸漸的毀壞擾亂我的正法。喻如獵師,其身穿著法服(袈裟)一樣,魔王波旬也是如此,會化作比丘之像,也會化作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像。不但如此,更會化作須陀洹之身(入流、初果),乃至化作阿羅漢之身,甚至是佛陀應化的色身。魔王將此有漏的形像,當做為無漏之身,以便破壞我的正法。此魔王波旬正當他要破壞正法時,會作如下之語說:『菩薩從前在兜率陀天(知足天。如來八相成道之前,三祇百劫之功行完滿時,先在此天內院,後降人世,屬第四天),降生到此迦毘羅城,誕生在白淨王(淨飯王)的王宮,是由於父母的恩愛之結合,而生育其身的。如果說有人降生於人中,為諸世間的天人大眾們所恭敬,那是不可能的事」。又會再說如下之語:「菩薩往昔,由於種種的苦行,布施他的頭目,髓腦、國城妻子等。因此之故,現今得以成就佛道。以此因緣,而被人天、乾闥婆(嗅香)、阿修羅(非天)、迦樓羅(金翅鳥)、緊那羅(疑神)、摩睺羅伽(大腹行),之所恭敬」。如果經律裡曾做如此之說的話,你就應知道!此均為是魔王所說的!善男子啊!如果有經律作這麼說:『如來正覺,久已成佛,現在方示現成就佛道。為了度化諸眾生之故,示現由於父母之愛欲和合而生者,也是隨順世間,而作此示現耳』。像這種經律,你應知道,真正是如來所說的。如若有人隨順魔王所說的話,即是魔的眷屬。若能隨順佛陀所說的,即此人就是菩薩!

  如果有人說:『如來降生時,曾向十方,各行七步,那是不可信的』,這就是魔王之說。假若又有人這麼說:『如來降生於世,向於十方面,各行七步,這是如來方便示現』。這才是如來所說的經律!如果有人隨順魔王所說的話,這就是魔的眷屬。如能隨順佛陀所說的話,即是菩薩!如果說:『菩薩降生後,其父王即遣人將詣天祠(奉祀天帝之廟),諸天神一見,即均下位來禮拜,因此之故,名叫佛陀』。又有人責難而說:『天神出現在先,佛陀在其後,為什麼諸天還而禮敬佛陀?』發表這種難語,就應知道是魔說。如果有本經說:『佛陀到天祠時,那些諸天神等,如摩醯首羅(大自在天)、大梵天王、釋提桓因(帝釋天),都皆合掌,禮敬佛足』。如此經律就是佛陀所說的。假若有人,隨順魔王所說的話,就是魔的眷屬。如果有人能夠隨順佛陀所說的話,就是菩薩!

  假若有經律說:『菩薩降生為太子時,因為欲念之故,於四方聘迎妻室,住在深宮,以便自己享受五欲之樂,耽著於歡悅之鄉』,即此經律乃為魔王波旬所說的。如果說:『菩薩久遠劫來,即已捨離欲念,有關於妻室之類的欲樂等事。乃至不會感受三十三天最妙的五欲。視這些事,猶如捨棄涕唾一樣,何況是人間的欲念,那裡會有的呢?菩薩因此,剃除鬚髮,去出家修道』!像這種經律就是佛陀所說的。假若有人,隨順魔王之經律的話,就是魔的眷屬。如果有人隨順佛陀所說的經律的話,此人就是菩薩。

  如果有人說:『佛在舍衛城,祇園精舍裡,曾聽許諸比丘們受畜奴婢、僕使、牛羊、象馬、驢騾、雞豬、貓狗、金銀、琉璃、珍珠、玻璃、車磲、瑪瑙、珊瑚、虎珀、珂貝、璧玉、銅鐵的釜鍑,大小的銅盤等世人日常所需之物,以及核准出家人耕田種植,販賣市易,儲積穀米等事。這些事物,均為佛陀大慈大悲之故,憐憫眾生,而悉皆聽許受畜的』。像這種經律,均為是魔說。如果有人說:『佛在舍衛城,祇園精舍,那梨樓鬼(猛健)所住的地方時,如來為婆羅門,其名諱叫做羖羝德(牝羊),以及波斯匿王(勝軍,舍衛城王)們說:『比丘們不應受畜金銀、琉璃、玻瓈、真珠、車磲、瑪瑙、珊瑚、虎珀、珂貝、璧玉、奴婢、僕使、童男、童女,以及牛羊、象馬、驢騾、雞豬、貓狗等禽獸,銅鐵的釜鍑、大小的銅盤,種種雜色之床敷、臥具等物,暨資生所須之事物,所謂屋宅、耕田、種植、販賣、市易,和用自己之手去作吃食之物,自磨、自舂等事。同時那些治身的咒術,調鷹的方法,仰觀星宿之推步盈虛,為男女占相,為人解開吉凶之夢等。又如:是男是女、非男非女等六十四種能事。並有惑人之十八種咒術,種種的工巧。或者談天說地,說那些算不盡的俗事。又散香、末香、塗香、熏香,種種的華鬘,治頭髮的方術,姦偽、諂曲等,貪利無厭。又愛樂憒鬧,戲笑談說,貪嗜魚肉,和合毒藥,治壓香油,捉持寶蓋,及革屣,造扇箱篋之種種的畫像。積聚穀米,大小的麥豆,及諸果蓏(地上地下之果實)。親近於國王、王子、大臣,以及諸女人。有時高聲大笑,有時默然不語。計於諸法當中,生多疑惑。多說妄語,說人家之長短好醜、善惡等事。又嗜好穿好的衣裳。像這種種不淨之物,在於施主面前,親自讚嘆,出入來往於不淨之處,所謂沽酒、媱女、博奕等處。如是這般之人,我(佛陀自指)現在嚴正的聲明:不聽許在比丘中有這種事!如有的話,即應當令他休止學道而還俗去役使(工作)。喻如莠稗,悉皆除滅無存!』應該要知道,像這種經律所制定的,均為是如來所說的。如果有人隨順魔王所說的話,就是魔的眷屬。如果有人隨順佛陀所說的話,就是菩薩!

  如果有人說言:『菩薩為了欲供養天神之故,入於天祠。所謂梵天、大自在天、韋馱天(蘊、陰)、迦旃延天(剪剃種)是也。入天祠的原因,乃為調伏諸天人之故。假若說不是這樣,即沒有道理!』假若說:『菩薩不能深入於外道的邪論,去了知外道之威儀、文章、伎藝,也不能和合那些僕使的鬥爭,不能被男女、國王、大臣等人所恭敬。又不知配合調濟諸藥。因為不知之故,乃名為如來。如果知道的話,就是邪見之輩。再者,如來對於怨親,即其心平等沒有差別。如用刀要割佛,或用香塗佛身,佛陀對此二種人,均不會生起增益損減之心(無動於衷,因超喜怒故),唯處於中容,故名如來』。像這種經律,就應知道為魔所說的。假若有人說言:『菩薩如是示現入於天祠,在於外學之法中,示現出家、修道,知道其威儀、禮節,示現能解一切文章、伎藝,示現進入書堂、伎巧之處,善能調合僕使之鬥爭。在於諸大眾當中,不管是童男、童女,後宮、后妃、人民、長者,婆羅門等,不論是王,是大臣,或者就是貧窮之人,菩薩在此眾生當中,都是最尊最上。又復被這些人所恭敬。也能示現如是等事。雖然處在於諸見當中,也不會心生愛念,猶如蓮華,不會受塵垢所染一樣。為了度諸眾生之故,善行如是種種的方便,以便隨順世間之法』。像這種經律,你就應知道!是為如來所說的。如果有人隨順魔王所說的,就是魔的眷屬,如果能隨順佛所說的,那就是大菩薩!」

  如果說:『如來為我解說經律,若惡法當中之輕重之罪,以及偷蘭遮(譯為大障善道,次於波羅夷、僧殘之大罪。如媱死屍,盜五錢已下等),其罪性都很重。我們的戒律當中,終不為之,我於久來已忍受這種法,而你們卻不信。我當怎樣自己捨離自己的戒律,來就你的戒律呢?你所有的戒律,是魔王所說的,我們的經律是佛所制定的。如來先說九部的法印(十二部經中,除方廣、授記、無問自說之三部,指小乘的經典)。此九部法印為印證我的經律。最初未聽到方等的經典之一句一字(方廣平等之大理,即為闡述中道,是大乘經的通名)。如來所說的算不盡的經律當中,在甚麼地方曾經說過方等經呢?像如是等等當中,未曾聽聞過十部經之名。假若是有,就應知道,必定是調達之說(提婆達多,譯為天授,以叛教者登場而有名)。提婆達多為惡人,為了滅除善法之故,而造方等經,我們不能相信此等經典,那是魔王所說的。為什麼?因為破壞佛法,生是生非之故。像這種說,在你們的經中有之,我們的經中是沒有的。在我的經律當中,如來曾經說過:我涅槃後,在於惡世當中,會有出現不正常的經律,所謂大乘方等經典是』。未來的世代裡,當會有如是的惡比丘之出現。我又曾說過:經過九部經之後,有方等之經典。假若有人能夠了知其中的意義的話,應當知道,此人乃正確的了解經律,能夠遠離一切不淨之物,是微妙清淨,猶如滿月!假若有人說:『如來雖在一一的經律裡,闡說如和恆河沙相等量的義味,但在我的經律中卻沒有。因此而知為沒有這種事。如果是有此事的話,如來為什麼在我的經律中,並不解說呢?因此之故我現在不能信受』。說此話的人,就當知道!已犯過罪業的了。此人又說:『如是的經律,我當受持。為什麼?因為當作我的知足少欲、斷除煩惱、智涅槃等善法之因之故』。像這樣說的話,並不是我的弟子。假若說:『如來為了欲度眾生之故,闡說方等經典』,當知此人就是真正我的弟子!如果不受方等經典的話,當知此人,並不是我的弟子。並不是為佛法而出家者,是邪見外道的弟子。如是經律確為佛所說的,如果不是這麼說的,那是魔王所說的。假若有人隨順魔王所說的話,就是魔的眷屬,如果有人隨順佛陀所說的話,即是菩薩!

  其次,善男子啊!如果有人說:『如來並不是無量功德之所成就的人,是無常,是有變異者。由於得空法,而宣說一切無我,不隨順世間』。像這種經律,名叫魔王所說。如果有人說言:『如來正覺,不可思議,是由於算不盡的阿僧祇(無量數)的功德之所成就的。因此,為常住無有變易』。像如是書的經律,就是佛陀所說的。如有人隨順魔所說的,就是魔的眷屬,如果有人隨順佛所說的話,即是菩薩。

  又有人說:『或有比丘,實在並不冒犯波羅夷罪(遺棄罪,逐出教團),』而眾人卻說他犯波羅夷罪,如斷除多羅樹(岸樹,一斷不再活)一樣。但是此比丘實在並不犯過此罪。為什麼?因為我常說過:『此波羅夷罪,如果毀犯其中之一的話,即如析石,不可能再合籠起來一樣。』如果有人自說得『過人法』,這就名叫犯波羅夷罪。為什麼?因為實在並不得到,而詐現得過之相之故(大妄語)。如此種人,會退失人法,此名波羅夷罪。所謂若有比丘,少欲知足,持戒清淨,住於空閑的地方。是時不管是國王,是大臣,看到此比丘的一切,就心生敬仰之念,說此人已得阿羅漢。就趨前去讚歎、恭敬、禮拜。而又作此言而說:『這位大師,如命終而捨此身後,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位比丘聽後就向國王說:『我實在未得沙門的道果,國王不可稱嘆我,不可說我已得道果。但願大王你,不可為我說不知足之法。所謂不知足,即謂將少欲知足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都默而接受(默受)之義。我現在如默然納受的話,即會被諸佛所訶責!若論知足之行,乃為諸佛所稱讚,因此之故,我願盡形壽歡樂,奉持知足之法。又所謂知足,及如我自己,知道我自己並未證得道果,而大王卻稱嘆我已得道果,我現在不接受,所以叫做知足!』這時國王回答說:「大師實在得證阿羅漢果,已如佛陀,並沒有差異!」國王於此時,即普皆宣告其國之海內外的老百姓,以及中宮、妃后等人,使他們都能得知此比丘已得沙門果(勤息,為出家人,是其至高之果--阿羅漢果)。因此之故,均使所有聽到的人,都能心生敬信,供養尊重這位得道的比丘。像這種比丘,真正是修持梵行清淨的人。因為由此,而能普遍的使大家得大福德!這種比丘實在並沒有毀犯波羅夷罪。為什麼?因為如前述的罪人,都自然生起歡喜之心,都讚嘆他,供養他之故。像這樣的比丘,有什麼罪過嗎?如果說:『此人已得罪過』的話,你就應知!這種經典,乃為魔王所說的!

  又有比丘說:『佛陀秘藏的甚深經典,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由於有此佛性之故,能斷除無量億的煩惱結縛,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除了一闡提(信不具)的人者外』。如果是國王,或大臣,說如下之語而說:『比丘啊!你當作佛,或不作佛耶(能成佛或不能成佛呢?)你有佛性嗎?』比丘回答說:『我今身內,一定有佛性!至於成佛或不成佛,即不能審定知曉(未知之數)』。國王說:『大德啊!如果不作一闡提的話,必定會成佛無疑!』比丘說:『是的!誠如大王所說』。此人雖說『必定有佛性』,也不會因之而毀犯波羅夷罪(有關於妄語)。又有比丘,即在其出家時,曾作如是之念:『我今必定會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像這種人,雖然並未得成無上的道果,但是已得無量無邊算不盡數的福德。假若有人,說此人『以犯波羅夷罪』的話,即一切比丘並沒有一人不犯罪過的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如我(佛自指)在於往昔經過八十億劫之久,恆常保持離開一切不淨之物,是少欲知足,成就威儀,善能修持如來的無上法藏。自己也已知自身具有佛性,因此之故,我今已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到名正言順的佛陀,而具有了大慈大悲!像此經律就是佛所說的。如果有人不能隨順此說的話,就是魔的眷屬,如果能隨順此說的話,就是一位大菩薩。

  又有人說:『並沒有四波羅夷、十三僧殘、二不定法、三十捨墮、九十一墮法、四懺悔法、眾多學法、七滅淨等。也沒有偷蘭遮、五逆等罪,以及一闡提。如果有比丘犯如是之罪而墮入地獄的話,則外道之人,皆悉生天。為什麼?因為諸外道們,並沒有這些戒律可犯之故。這是如來示現,使人生起恐怖心(以便更精進學道),故說這些戒律的。如果說佛陀說過:『諸比丘們!假若要行媱時,應該捨棄法服,更穿俗家的衣裳,然後行媱』的話,就又應作是念:『媱欲的因緣,並不是我的過咎(罪過)。如來在世時,也有比丘習行媱欲,而得正解脫,或命終後,生於天上者。此為古往來今,都有的常事,並不是唯我獨做過的。或者犯四重罪,或者犯五戒,或者行一切不淨的律儀,仍然會得真正的解脫』。如來雖說犯『突吉羅(惡作,微細的戒律)的話,即如忉利天之日月歲數--八百萬歲那麼久,墮在地獄』,這也是佛陀示現恐怖人家,說『波羅夷罪(重罪)乃至突吉羅(輕罪),輕罪重罪都一樣,並沒有差別』而已。這是諸律師妄作此言,推說為佛制,應當知道!並『非佛所說』。像這些語,乃為魔王的經律!如果又說:『在諸戒中,若犯小戒,乃至犯微細之戒,當會受苦報,沒有際限!』知道此後,即防護自身,有如龜之藏六(四腳、頭尾都縮入甲內)!若有律師,又作是言『凡所犯之戒,都無罪報』。像這種人,即不應親近!如佛曾說偈說:

  若過一法,是名妄語,不見後世,無惡不造

  (如果毀犯一法,就名叫妄語,故不許見到後世永恆的無惡不作下去!)

  因此之故,不應親近此人,我的佛法裡面,其清淨的程度就是如此,更何況又犯偷蘭遮罪(大障善道),或犯僧殘戒(犯則應懺悔,次於波羅夷),以及波羅夷罪(遺棄),這些不是罪過是什麼?因此之故,自己應該深深的防護這些法制。如果不守護的話,將以什麼法當做禁戒呢?我在經中亦曾說過:『如有犯四波羅夷罪,乃至微細的突吉羅(惡作)等罪的話,就應該苦治(用功挽回)。眾生如果不護持禁戒的話,怎能得見佛性呢?一切眾生雖然具有佛性,但須要由於持戒精進,然後才能得見,由於得見佛性,而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九部經裡,並沒有方等經,因此之故,不提起有佛性之事耳。經中雖然不說,但是應知為實有佛性!』如果這麼說的話,你就知道,此人就是我的真正弟子!』(佛性為正因,持戒為緣因)。

  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說:「世尊!如上面所說:一切眾生,均具有佛性。而在九部經裡,並沒有所聞,如果說有的話,怎麼不會毀犯波羅夷罪嗎?」佛陀說:「善男子啊!如你所說的,實在並不毀犯波羅夷罪!善男子啊!譬喻有人說:『大海裡唯有七寶,並沒有八種寶』。說此語的人並沒有罪。若有人說:『九部經中,並沒有說眾生均具有佛性』,即此人也沒有罪。為什麼?因為我在大乘大智海中,說一切眾生均據有佛性,是二乘之人所不能知見,因此之故,說無佛性,乃沒有罪。像此境界,凱為諸佛才能證知,並不是聲聞緣覺所能了解的。善男子啊!假若有人,未曾聽過如來甚深秘密之藏的話,怎能知道眾生具有佛性之事呢?什麼叫做秘密之藏呢?所謂方等大乘經典是!善男子啊!諸外道們,或說『我常』,或說『我斷』,如來即不這麼說。如來亦說『有我』,亦說無我,是為中道。假若有人說:『佛陀說中道,說一切眾生悉皆具有佛性,因為被煩惱所覆蓋之故,不能了知,不得證見。因此之故,應該勤修方便,將煩惱斷壞』。能作如此之說的話,就應知道!此人並不毀犯四重罪(四波羅夷)。如果有人不作此說的話,即名叫毀犯波羅夷罪。假若說:『我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什麼?因為有佛性之故。有佛性,則必定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由此因緣,我現在已得成就菩提』。當知說此話之人,就名叫犯波羅夷罪。為什麼?因為雖然有佛性,但還未修習諸善方便等法,因此之故,並未證見,因為未證見故,不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菩提。善男子啊!由於此義之故,得知佛法乃為甚深不可思議!」

  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有一位國王問說:『甚麼叫做比丘墮過人法呢?』」佛陀回答說:「假若有比丘,為了利養之故,為了飲食之故,而作那些諂諛、邪偽、欺詐等事。都想怎樣才能使世間的人會認知我為真正的乞士(比丘)。由此因緣,使我大得利養,以及得大名譽。這種比丘,因多愚癡之故,整天都常念:『我實未得四沙門果(四阿羅漢果),到底要怎樣才能使世人說我已得此果?又怎樣才能使諸優婆塞、優婆夷等人,均指我而都發言說:『此人有大福德,真正的聖人!』」像這樣的思念,專作那些為了求取利益而著想之事,並不是為了求法之事。都是注重其往來出入,舉止安詳等事。同時執持衣鉢,不失棄了威儀,常獨坐在空靜之處,一看如阿羅漢,使世間人又發如下之語:『像這位比丘,善好第一,精勤苦行,修寂滅法』。由於此因緣,我當大大的得了好多的門徒弟子。眾人也以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為當然之事。使很多女人都敬念崇愛他。如果有比丘,或比丘尼,作此等事的話,就會墮落過人法!

  又有比丘,為了欲建立無上的正法之故,住在於空閑靜寂之處。他雖不是阿羅漢,但卻欲使人說他為阿羅漢,稱他為好比丘,是善比丘,是寂靜的比丘。使算不盡的人,生起對他的信仰心。由此因緣,我(比丘自稱,下同)能得到算不盡的比丘等人,為我的眷屬。也因之而能得教化那些破戒的比丘,以及優婆塞,均使他們嚴持禁戒。由於此因緣,得以建立正法,光揚如來無上的大義,而開顯方等大乘之法,教化度脫一切算不盡的眾生。善解如來所說的經律,能知輕重戒之真義。又說:『我現在已知具有佛性,了悟有一本經名叫如來秘藏。在此經中,得知我當會得成佛道,終能滅盡無量億的煩惱結縛。能廣為諸優婆塞說:你們都有佛性,我與你們均會安住在於如來的道地,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滅盡無量億的煩惱結縛』。作如上之語之比丘,不能叫他為墮過人法,是名菩薩!

  如果說:「犯突吉羅(惡作的人),會墮入地獄,經過和忉利天上的日月歲數--八百萬年同樣之久,去受其業報。何況故意犯那較重的偷蘭遮罪(大障善道)!在此大乘經典中,曾說過:假若比丘,冒犯偷蘭遮罪的話,即不應該親近他。甚麼叫做大乘經中所說的偷蘭遮罪呢?說:『假若有位長者,建立佛寺,用諸華鬘來供養佛陀。有一位比丘,看到華貫當中之縷,即不聲不響的輒取為私有,就叫做偷蘭遮罪。不管是明知,或不知道,都一樣的已犯此罪。假若以貪心,而破壞佛塔的話,也是毀犯偷蘭遮之罪。像這等人,則不應該親近他。假若是國王,或大臣,看到寶塔已朽壞之故,願欲修補寶塔,以便供養佛陀的舍利。於是在此舊塔當中,或得裡面的珍寶,就寄托在比丘處。這位比丘受托後,卻自在任用(為私有)。此比丘名叫不淨,會多起爭鬥。善良的優婆塞,不應親近、供養、恭敬他。像這類比丘,名叫無根,名叫二根,名叫不定根。不定根就是:貪欲女色之心起時,其身就便成女人,欲貪男性時,其身就便成男人。像這種比丘,名叫惡根,不名為男,也不名為女,不名叫出家,也不名叫在家。像這類比丘,即不應該去親近、供養、供敬他。在佛法中,所謂沙門法,就是應該發起慈悲心,去覆育眾生,乃至蟲蟻,也應該布施無畏。此沙門法乃遠離飲酒,乃至嗅其香氣。此沙門法,不得妄語,乃至夢中也不念妄語。此沙門法,不生欲心,乃至夢中,也是如此。這就是真正的沙門法!」

  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說:「世尊!假若有比丘,在作夢當中,冒犯媱欲,這是否犯戒了嗎?」佛陀說:「不是的!不過對於媱欲,即應生起為臭穢之想,乃至不生一念之淨想。要遠離對於女人之煩惱愛想。假若夢中犯媱,即在醒來時應該要懺悔。比丘在乞食受人供養時,應如饑荒之世代裡,食子之肉之想。假若生媱欲時就應趕快捨離!像此法門,應該要知道!乃為佛所說的經律!如果有人隨順魔王所說的話,就是魔的眷屬,如果能隨順佛所說的話,即名為菩薩。」

  如果說:「佛陀聽許比丘,常翹一腳,寂默不說話,投淵赴火,自墜高巖,不避險難,服毒斷食,臥灰土上,自縛手足,殺害眾生,方道咒術,旃陀羅子(屠者),無根、二根,以及不定根、身根不具,像這些人,如來悉皆聽許他們之出家學道」,這是魔說。佛陀先前聽許食五種牛乳之味(乳、酪、酪漿、生酥、熟酥)以及油蜜,可以穿憍奢耶衣(絹衣),及穿革屣等物。除此之外,假若有人說:『聽許穿著摩訶愣伽(大價衣,戒禁之衣),聽許貯畜一切種子。草木之類,均有壽命。佛陀說到此時,即入涅槃』。如果有經律作此言的話,就應知道!此為魔說!我並不聽許常翹一腳,若為了法,當會聽許其行、住、坐、臥等不同的恣態。我又不聽許服食毒藥,以及斷食,也不許五熱炙身(將五體以火熱之,為外道苦行),不許繫縛手腳,不許殺害眾生,不許學方道咒術,不許以珂貝、象牙做為革屣,不許儲蓄種子,及草木有生命者,也不許穿著摩訶 楞伽(大價衣)等」。如果說佛陀不作此說的話,也就是說佛陀悉皆聽許的話,就違佛意。當知就是外道的眷屬,並不是我的弟子。我唯聽許食五種牛乳之味,以及油蜜等味。也聽許穿革屣,及憍奢耶衣(絹衣)耳。我曾說過:『四大沒有壽命』。如有經律作此說的話,就名叫佛說,如有隨順佛所說的,當知這些人就是我的弟子。如果有人不隨順佛所說的話,就是魔的眷屬。若有隨順佛的經律的話,就應知道!此人就是大菩薩。善男子啊!魔說,或佛說,其差別的相狀現在已經為你廣宣分別詳細的說過」!

  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我現在始知魔說、佛說之差別的相狀,因此而得入佛法的深義」。佛陀讚嘆迦葉說:「善哉!善男子!你能夠這樣的曉明了解分別,這就名叫黠慧!」

 

四諦品第十

  佛陀對迦葉菩薩說:「所謂苦,並不能叫做苦聖諦。為甚麼?因為如果說苦就是苦聖諦的話,即一切畜生,以及地獄的眾生們應該都有了聖諦的了。善男子啊!如果又有人不知道如來的甚深的境界,不知如來常住不變,微密的法身,而說佛身是『食身(以食物得養之身),並不是法身』,不知道如來道德威力之如何,就名叫苦的了。為甚麼?因為不知之故,將法看做非法,將非法看做是法。當知此人,必定會墮落惡趣,會輪轉生死,增長諸結縛煩惱,而受到很多的苦惱。假若有人能知如來為常住沒有變異,或聽到常住二字的音聲,如一經過耳根,即為轉生到天上,到後來修至解脫時,乃能證知如來常住沒有變易之法。既證知後,就會作此言說:『我在過去世,曾經聽到此義,現在得解脫,才得以證知。我在於無始以來(本際),因為不知此義之故常輪轉於生死中,周迴無窮,始於今天,乃能得到真智』。假若像這樣的了知的話,就是真正修習苦諦,而得很多的法益。假若不知此義的話,雖然勤修,也不得法益。這就是名叫知苦,名叫苦聖諦。如果有人不能照此去修習的話,就名為苦,並非苦聖諦。

  苦集諦:在於真法當中,不能生起真智,納受不淨之物,所謂奴婢等,以非法,說為是正法,斷滅正法,不令正法久住於世。因此之故,不知道法性,由於不知之故,輪轉於生死,受很多的苦惱,不能得生天上,以及正解脫。假若有深智,不破壞正法,因此之故,得生天上,以及正解脫。如果有人不知道苦集諦之處(真象),而說正法並沒有常住,均為是有生滅之法,即以此因緣,會在於算不盡的時劫,流轉於生死,受諸苦惱。如果能知正法為常住不變異,就名叫知集,名叫集聖諦。如果不能照此法去修習的話,就名叫集,而不是集聖諦。

  苦滅諦:假若有人多修習而學空法的話,是屬於不善。為甚麼?因為會滅一切法之故,會毀壞如來的真法藏之故,作這種修學,叫做修空。修苦滅的人,即應逆於一切外道等法。如果說修空是滅諦的話,即一切外道也在修習空法,應該也有滅諦的了。假若有人說:『有如來藏,雖然不能得以見到,但若能滅除一切煩惱時,就得能入!』如果生起此心,由此一念的因緣,而在於諸法當中,能得自在。假若有人修習如來的密藏之無我空寂,即此人會於算不盡的世代裡,在於生死當中,流轉受苦。如果有人不作如此的修持,而雖然有煩惱,但卻很快就能滅除。為甚麼?因為此人已知如來密藏之故,這就名叫苦滅聖諦。如能如是修習滅諦的話,就是我的弟子,如不這樣修習,即名修空,而不是滅聖滅。

  道聖諦:所謂佛法僧寶,以及解脫就是!有好多眾生,由於生顛倒之心,而說:『並沒有佛法僧三寶,以及正解脫。所謂生死流轉,乃如幻化』,而修習此見解,由此因緣,輪轉於三有(有為存在,為欲有、色有、無色有,指三界),永恆的受大苦惱。假若能發心,徹見如來常住不變異,法與僧,及解脫也同於如是證見的諾,即能乘此一念,而在於算不盡的世代裡,將那自在的果報,隨意而得!為甚麼?因為我曾於過去世當中,以四顛倒之故,非法計量為法,而受算不盡的惡業果報(四倒為對治之四種顛倒想。有二,一為關於生死--苦樂我常,二為關於涅槃。為苦空無常無我。這裡為有關於生死)。我現在因為滅除如是之顛倒見解故,得以成就佛陀的正覺。此名叫道聖諦。若有人說三寶為無常,而修習此見解的話,就是虛妄之修習,並不是道聖諦。

  如果修習此法為常住的話,就是我的弟子,是真正徹見而修習四聖諦之法,這就名叫四聖諦。迦葉菩薩聽後向佛而說:「世尊!我現在始知修習甚深之四聖諦法!」

 

四倒品第十一

  佛陀又告訴迦葉說:「所謂四顛倒是甚麼?謂在於非苦當中,生起苦之想,名叫顛倒。非苦即是名叫如來,生苦想就是說諸如來為無常變異。假如說如來是無常的話,就名大罪苦,如果說:『如來捨此苦身,而入於涅槃,如薪盡而火也滅』,即此說就名叫非苦而生想,是名叫顛倒!如果說:『說如來為常者,即是我見。由於我見之故,有無量罪,因此應說如來為無常。若如是說的話,我則受樂』。假若照此說,即如來為無常,也就是苦的了。如果是苦,則怎能生樂呢?因為在苦當中,生起樂之想之故,就名叫顛倒,在樂當中,生起苦之想之故,也名叫顛倒。樂就是如來,苦就是說如來為無常。若說如來為無常的話,就是樂中生起苦之想。如來為常住,是名叫樂。如果說:『如來是常住,為甚麼又要入涅槃?』又說:『如來如果是常,為甚麼要捨身,而取滅度呢』?如是這般之說,就是在樂中生起苦想之故,名叫顛倒,是為初倒(第一顛倒)。

  無常當中有常想,常當中有無常之想,是名顛倒。無常名叫不修空,不修空故,壽命短促。如果說:『不修空寂,而得長壽』,就名叫顛倒,是為第二之顛倒。

  無我當中有我想,我當中有無我想,就名顛倒。世間的人,也說有我,佛法之中,也說有我。不過世間之人雖然說有我,但是卻沒有佛性,這就是於無中生起我想,是名顛倒。佛法中說有我,就是佛性。世間之人說:『佛法說無我』,這就是名叫於我當中,生起無我想。如果說:『佛法必定為無我,因此之故,如來敕諸弟子修習無我』,這就名叫顛倒,是名第三之顛倒。

  淨中有不淨想,不淨中有淨想,是名顛倒。淨就是如來常住,並不是雜食之身,也不是煩惱身,更非肉身,也非筋骨繫縛之身。如果有人說:『如來為常,是雜食之身,乃至為筋骨繫縛之身,法與僧,以及解脫都是滅盡』,說此話,就名叫顛倒。在不淨當中說有淨相,叫做顛倒之由如下:如說:『我此身中並沒有一法是不淨者。因為沒有不淨之故,必當得入於清淨之處。這是如來所說的修不淨觀』。如此說,即是虛妄之說,是名顛倒。這則名叫第四之顛倒!

  迦葉菩薩聽後說:「世尊!我從今日起,始得正見!世尊!自此以前之我們,均名邪見之人!」

如來性品第十二

  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說:「世尊!二十五有當中,有我與否呢?」佛陀說:「善男子啊!我即是如來藏之義。一切眾生悉皆具有佛性,即是我之義。像如是之我之義,從本已來,常被算不盡的煩惱所覆蔽,因此之故,眾生不能得見。善男子啊!喻如一位貧窮的女人,其家中雖藏有很多的真金,而家裡所有大小的人都不知有此事。這時有一位異人,他善知方便之法,就對那位貧女人說:『我現在要雇用妳,妳可為我除去雜草與穢物』。那女人回答說:『我現在不能。你如果能提示我的孩子,曉示金藏之處,然後就隨時會為你工作!』此人又說:『我知方便,我能為妳的孩子提示』。女人答說:『我家大小尚且不知其處,何況是你?你真的能知道嗎?』此人又答說:『我現在確實審知此事!』女人答說:『我也想見其究竟,故一并提示我們吧!』此人即在其家中掘出真金之藏。女人看見後,心生大喜,生奇特之想,而宗仰此人!善男子啊!眾生之佛性也復如是。一切眾生不能得見,猶如此寶藏為那些貧人所不能知一樣!善男子啊!我現在普遍的提示一切眾生所有的佛性,都被諸煩惱所覆蔽之事,有如那貧人雖有真金的寶藏,但卻不能見知!如來於今天,要普為眾生示現覺性的寶藏,所謂佛性是也。諸位眾生知道此事後,心生歡喜,而皈仰如來。善方便就是如來,貧女人即是一切無量的眾生,真金藏就是佛性!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有一位女人,生育一子,而其一子--嬰孩,卻因病纏身,故她就非常的愁惱,而到處去求名醫,終於求得良醫到其家門,醫師曾調配三種藥給他。所謂酥、乳、石 蜜之三,令其子飲服,同時交代此女人而說:『妳的孩子服此藥後,不可隨後用乳給他喝,應等到藥氣消後,才可與乳』。這時女人即以苦物塗在乳上,而對其孩兒說:『我的乳已塗有毒物,不可以觸及,以免有生命之危險』。小兒因口渴,欲得母乳,然而聽母說乳有毒,就遠離其處,而放棄其欲喝乳之念。到了藥氣消盡時,其母則以水將乳消淨,然後喚其子,欲與乳給他喝。這時小兒雖然很飢渴,但因剛才聽到乳有毒氣,故不敢來。其母就一再的喚他,其母說:『為了給你服藥,才在乳塗毒的。現在你的藥氣已消,我也已將乳洗乾淨,你可以安心的來喝乳,不會有苦味的了』。此兒聽後,就慢步回到母處去飲乳。善男子啊!如來也是這樣,如來為了度脫一切,就教化眾生修無我之法。這樣修學後,即永斷我心,而入涅槃。為了除棄世間的諸妄見之故,為了示現出過世間之法之故,為了現世間之計我為虛妄不實之故,而修無我法,而清淨其身之故。喻如女人,為了其子之故,以苦味塗在乳上一樣,如來也是這樣。為了修習空觀之故,就會說:『諸法悉無我』。如那位女人洗淨其乳後,即喚其子,欲使其子回來飲乳一樣,我現在也是如此,而說如來藏。因此之故,比丘們!不應生起恐怖的心理!如那位小兒聽其母喚他,慢慢的會曉知,而會回到母處去飲乳一樣,比丘也同樣,也應該自己分辨如來之秘藏,不得不有!不能得到者無之!也就是都可得如來之秘藏!

  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說:「世尊!實在並沒有我的。為甚麼呢?如嬰孩出生時,無所知曉(不知甚麼?)假若有我的話,即誕生之日,隨時就應該有靈知才對。因此義故,必定知道為無我!假若必定有我的話,即受生以後,應該不會終沒(不會將知性終於埋沒,而不知一切)。假若使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而常住的話,應該就沒有壞滅之相。如果沒有壞相,為甚麼有剎帝利(王族)、婆羅門(淨裔)、毘舍(商賈)、首陀羅(賤民),以及旃陀羅(屠者)、畜生等差別呢?現在觀見業緣,有種種的不同,諸趣(道)也各有 差異。如果必定有我的話,則一切眾生應該平等不會有勝負優劣之不同。因此義故,必定知道佛性並非常法。假如說佛性必定是常法的話,為甚麼又說有殺生、偷盜、媱亂、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欲、瞋恚、邪見等惡業呢?如果我性為常住的話,為甚麼飲酒後,會荒醉迷亂呢?再者,若我性常住,即盲目失明的人應該能看見色相,耳聾的人應得聽聞音,瘖瘂的人應該能講話,拘躄的人應該能自在的步行。又若我性常住的話,則無須逃避火坑、大水、毒藥、刀劍、惡人,以及凶猛的禽獸。假如有我而常住的話,則本來所做,後來更動等,不應該會忘失。如果不忘失,則怎麼又說:『我曾在甚麼地方看見此人』假若我為常的話,則不應該有老少盛衰、憶念往事等事。假若我為常的話,到底是止住在甚麼地方?是在涕唾裡呢?還是在青黃赤白的諸色相當中呢?假若我為常的話,應該會遍滿衣身中,如胡麻油之間,並沒有空隙之處!假若斷身時,我亦應該斷滅」。

  佛陀告訴迦葉說:「善男子啊!譬如國王的家裡,有一位大力士,此人的眉間有一粒金剛珠,和其他的力士角力相撲時,那一位力士則用頭觸到對方。那時在其頭額上面的寶珠,則時陷沒在膚內,而不自覺寶珠在甚麼地方?因此,在那個陷珠的地方就生起瘡來。就請良醫去醫治。這時有一位明醫善知方藥,一看患者,即知此瘡乃因為寶珠陷入其體內,珠入皮裡,即便停住在那裡。這時良醫即問力士而說:『你額上的寶珠在甚麼地方(到那裡去了?)』力士大驚而回答說:『大師醫王!我額上之珠,乃失去了麼?此珠現在到底在甚麼地方呢?難道幻化了嗎?』于是憂愁而啼哭起來!這時良醫慰喻力士而說:『你現在不應該生大愁苦!你因為和他人相鬥時,寶珠陷入你的身體內,今在你皮膚裡面,顯出影相於外。你們在爭鬥時,因瞋恚的毒氣熾盛,故過於用力而將珠陷入於身內,自己卻不知覺!』此時力士並不相信醫師之語,就這麼說:『假若珠在皮膚裡的話,則不應該可以看見?你現在為甚麼要欺誑我呢?』這時醫師就拿一面鏡子,以照患者之面,珠在鏡中很明顯的現出來。力士一看,其心裡即很驚怪,而生奇特之想!

  善男子啊!一切眾生也是這樣。因不能親近善智識之故,雖有佛性,均不能顯現得見,而被貪瞋痴等煩惱所覆蔽。因此而墮入於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旃陀羅、剎帝利、婆羅門、毘舍、首陀羅,轉生到如是種類不同的家中。由於識心所起種種的業緣,雖受人身,也有聾、盲、瘖瘂、拘躄、癃跛等不同之業報身。在於二十五有當中受諸不同的果報。心被貪瞋痴所蓋覆,而不知佛性。有如那位力士之寶珠在體內,而呼叫遺失一樣。眾生就是如此,都不知道親近善知識之故,不識如來微密的寶藏,而修學無我。喻如不是聖人那樣,雖然也說有我,但卻不知我之真性。我的諸弟子們也是這樣。都不知親近善知識之故,而修學無我,而又不知無我之處。無我的真性尚且不知道,更何況有我之真性一事,那裡會曉知呢?善男子啊!如來如是的說諸眾生皆具有佛性。譬如良醫提示那位力士之金剛寶珠一樣。諸眾生們,雖被算不盡億的諸煩惱所覆蔽,致於不識佛性,但是假若滅盡煩惱的話,是時就得證知明了佛性!喻如那位力士在於明淨的鏡內看到寶珠一樣!善男子啊!如來的秘密藏就是這樣的算不盡數,是不可思 議!

  其次,善男子啊!喻如雪山裡,有出產一種一味之藥,名叫樂味,其味極為甜蜜。是產生在深山林裡,人所看不到的地方。有一個人嗅到其香,就知道那個地方必定有此藥本。在過去世時,有一位轉輪聖王,為了此藥,就在那雪山,到處都插造木筒,以便接此藥本。當此藥成熟時,就會從地下湧出,而聚集於木筒裡,其味乃真又正!到了大王駕崩後,其藥即變質。或者是醋(酸),或者是鹹,或者是甜,或者是辛(辣),或者是淡。像這樣的一味藥,即隨著其流出的地方,而有了種種不同之味,但是此藥的真味,卻停留在雪山,有如滿月之在天空那樣。凡夫因為福薄之故,雖然很認真的用功,加以掘鑿,吃了不少的苦力,但是仍然不能得到它。後來又有聖王出現在世間。由於其福報很大之故,很快就得到此藥真正之味。善男子啊!如來之秘藏,其味也同。凡夫因被諸煩惱,如叢林所覆,而為無明的眾生,就不得看見的了!所謂藥味,乃譬喻為佛性,因為煩惱之故,變成種種不同之味。所謂地獄、畜生、餓鬼、天、人、男女、非男、非女、剎帝利、婆羅門、毘舍、首陀羅是也。

  佛性極為雄勇,不可以毀壞,因此,並沒有能夠殺害者。假若有殺者的話,即會斷滅佛性,因此之故,佛性乃始終不可斷!倘若說佛性可以斷,是沒有道理的!如我之性,即是如來秘密之藏。像這秘密,乃一切所不能毀壞消滅的!不過雖然不可毀壞,然而也不可以得見。假如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才能證知!因此之故,沒有能殺之者」!迦葉聽後又仰白佛說:「世尊!如果佛 性無能殺的話,應該就沒有不善之業?」佛告迦葉說:「實有殺生之業的。怎麼說雖?善男子啊!因為眾生的佛性住在於五陰(色受想行識,指身心)當中,如果壞滅五陰,就名叫殺生。若牾殺生之業,就會墮落惡趣。由於業緣,而有了剎帝利、婆羅門、毘舍、首陀羅、旃陀羅、男女、非男、非女等二十五有的差別之相,流轉於生死中!非聖之人,即會橫計有我之大小諸相,有如稗子,或者如米豆,乃至如母指,如是種種妄生憶相!既然為妄想,即其相自然就不是實在的了!出世間的我相,名叫佛性,像這樣的計我,就名叫最善的了!

  又次,善男子啊!例如有一個人,他善知地下珍寶之伏藏處,就拿著利钁,開始直掘下去。掘啊!挖啊!經過盤石、沙礫等階層,都很順利的通過,並沒有多大的阻難。唯掘至金剛地層,即怎樣也不能穿徹而過。若論金剛,乃所有刀斧都不能破壞的!善男子啊!眾生的佛性也是如此這般,是一切論者、天魔波旬,以及諸人天,都不能加以破壞的!而眾生的五陰之相,乃為起作的(有為有造作),為生起造作之相,如同石沙,可以掘穿,可以破壞。佛性真我,即如金剛,不可能毀壞。因此之故,壞五陰者就是殺生。善男子啊!必定要了解!佛法就是這樣的不可思議!」

  「善男子!方等經乃如甘露,也如毒藥!」迦葉菩薩又向佛請問說:「如來為甚麼說方等經如甘露,也如毒藥呢?」佛陀說:「善男子啊!你現在欲知如來秘藏之真實義與否?」迦葉回答說:「我現在很想得知如來秘密之藏的真義!」這時世尊就說偈而說:

  或有服甘露 傷命而早夭 或復服甘露 壽命得長存

  或有服毒生 有緣服毒死 無礙智甘露 所謂大乘典

  如是大乘典 亦名雜毒藥 如酥醍醐等 及以諸石蜜

  服消則為藥 不消則為毒 方等亦如是 智者為甘露

  愚不知佛性 服之則成毒 聲聞及緣覺 大乘為甘露

  猶如諸味中 乳最為第一 如是勤進者 依因於大乘

  得至於涅槃 成人中象王 眾生知佛性 猶如迦葉等

  無上甘露味 不生亦不死 迦葉汝今當 善分別三皈

  如是三皈性 則是我之性 若能諦觀察 我性有佛性

  當知如是人 得入秘密藏 知我及我所 是人已出世

  佛法三寶性 無上第一尊 如我所說偈 其性義如是

  (或有人飲服甘露,致傷生命,而提早夭折死亡。或有人服飲甘露後,即得壽命長存。)

  (或有人服毒而挽回一條命,有人則因服毒而致慘死。如無礙智的甘露,所大乘的經典是!)

  (如是大乘的經,也名叫雜毒藥。喻如乳、酥、醍醐等,以及石蜜,如服食後能消化,就名為藥,如果食後不消化的話,就名叫做毒!)

  (方等經也是如此,有智慧的人,視如甘露,愚痴不知佛性的人,如服後,就會成為毒藥!)

  (對於聲聞以及緣覺來說,大乘經典應該是黃甘露,猶如法味當中,乳的滋味最為第一!)

  (像這樣的得以精勤精進者,乃依因於大乘的經典,而得至於涅槃,而成為人中的象王。)

  (眾生之覺知佛性,喻如迦葉們一樣,無上的甘露乃為不生,也為不死!)

  (迦葉你現在應當善能分別三皈依--尊崇、敬信、佛法僧三寶。此三皈之性,就是我的性--指佛性。)

  (假若能夠諦審觀察在我性當中有佛性的話,當知此人,則能得入如來的秘密藏。)

  (能徹知我,以及我所的話,則此人已經是超出世間的人的了!佛法僧三寶之性,乃為無上的第一尊。如我所說的偈,其性不就是如是!)

  這時迦葉菩薩也說偈頌而說:

  我今都不知 皈依三寶處 云何當皈趣 無上無所畏

  不知三寶處 云何作無我 云何皈佛者 而得於安慰

  云何皈依法 唯願為我說 云何得自在 云何不自在

  云何皈依僧 轉得無上利 云何真實說 未來成佛道

  未來若不成 云何皈三寶 我今無預知 當行次第依

  云何未懷妊 而作生子想 若必在胎中 則名為有子

  子若在胎中 定當生不久 是名為子義 眾生業亦然

  如佛之所說 愚者不能知 以其不知故 輪迴生死獄

  假名優婆塞 不知真實義 唯願廣分別 除斷我疑網

  如來大智慧 唯垂哀分別 願說於如來 秘密之寶藏

  迦葉汝當知 我今當為汝 善開微密藏 令汝疑得斷

  今當至心聽 汝於諸菩薩 則與第七佛 同其一名號

  皈依於佛者 真名優婆塞 終不更皈依 其餘諸天神

  皈依於法者 則離於殺害 皈依聖僧者 不求於外道

  如是皈三寶 則得無所畏 迦葉白佛言 我亦皈三寶

  是名為正路 諸佛之境界 三寶平等相 常有大智性

  我性及佛性 無二無差別 是道佛所讚 正進安止處

  亦名正徧見 故為佛所稱 我亦趣善逝 所讚無上道

  是最為甘露 諸有所無有

  (我現在總不知道皈依三寶的當體之真義?這,怎能得皈趣於無上的無所畏呢?)

  (不知道三寶之處「當體」,怎樣作無我想呢?怎樣為皈依佛,而能得到安隱欣慰呢?)

  (怎樣為皈依法?唯願為我們闡說!怎樣能得自在?甚麼為不自在?)

  (怎樣皈依僧?而能轉得無上的法利呢?甚麼是真實說,而未來能得成佛道呢?)

  (未來如果不能成佛道,即為甚麼要皈依三寶呢?我現在不能預知一切,故當依次第而行!)

  (為甚麼並未壞妊,而作生子之想呢?假若必定在胎中的話,則名叫有孩子的了。)

  (孩子若在胎中的話,必定不久就會誕生出來。此名叫做子之義,眾生之業,也是如此!)

  (如佛陀所說的,則愚痴的人不能得知。因為不知之故,輪迴於生死之牢獄裡!)

  (假名的優婆塞,不能了知真實之義。唯願廣為詳細分別,除斷我們的疑網!)

  (如來有大智慧,但願俯垂憐愍而詳細分別解說。願佛闡述如來秘密的寶藏!)

  佛陀回答說:

  迦葉你應該知道!我現在會為你,而善開秘密之藏,使你的疑惑得以斷滅!

  你現在應該要專心一意的聽!你在所有菩薩當中,乃和過去七佛同為一名號「過去七佛中,有迦葉佛排為第六佛,故和迦葉菩薩同名」。

  皈依于佛,就是真正的優婆塞。終身,也就是盡形壽,不再皈依於其他的諸天神們!

  皈依於法的話,則會離開殺害之惡業「不殺生」。皈依聖僧的話,就不再求教於外道!

  像這樣的皈依三寶,就能得達自在無所畏的境地!

  迦葉菩薩又向佛說:

  我也皈依三寶,就名叫做行正路,是諸佛的境界!

  在三寶平等之相裡,常有大智慧之性。我性,以及佛性,並沒有二樣,並沒有差別。

  此道乃為佛陀所讚嘆之道,是正進於安止之處。也名正徧見「正覺、正徧知、正見」。因此,而為佛所稱嘆。

  我亦願意趣向於善逝「佛陀」,所讚嘆的無上道。這可作為最好的甘露!是諸有,所有的「無諸有,就是脫離諸有--眾生」!

  這時佛陀對於迦葉菩薩說:「善男子啊!你現在不應該如諸聲聞、凡夫之人那樣去分別三寶。在此大乘經典裡,並沒有三皈當中有分別之相。為甚麼呢?因為在於佛性當中,即有法與僧之俱在。為了欲化度聲聞,以及凡夫之故,分別而說三寶的異相耳。善男子啊!如果欲隨順世間法的話,則應該分別為有三皈依。善男子啊!菩薩應該要作如下的思惟:『我現在此身,皈依於佛』。如果此身能夠得成佛道,那麼,既得成佛後,則不應該再恭敬、禮拜、供養諸世尊了。為甚麼呢?因為諸佛平等,同樣的可以為諸眾生作為皈依處之故。假若為了尊重法身舍利的話,就應該禮敬諸佛的塔廟(舍利為身骨,指佛的遺骨,為生身舍利,通常為舍利珠。二為法身舍利,指經卷,也是精神的之舍利)。

  為甚麼呢?因為欲化度眾生之故,也令眾生在於我身當中,生起塔廟之想,而禮拜、供養。則此眾生,會以我的法身為皈依處。一切眾生皆依非真,而是邪偽之法。因此,我當然要依次第,為其說真實之法,又有皈依非真僧者,我當然會作為其依真僧之處。假若有分別三皈依者,我當然會作為其一皈依處,沒有佛法僧三者之別。如為諸盲者,作為眼目一樣,又當為諸聲聞緣覺,作為真皈依處。善男子啊!如是這般的菩薩,乃為算不盡的惡業之眾生,以及諸有智慧之人,作諸佛事(說教度眾為佛事)。

  善男子啊!喻如有人,將要出征到戰場去和人戰爭時,心理首先會生起如下之念:『我在戰士當中,乃最第一之勇者!一切兵眾,均須依靠於我』。也如王子作如是的思惟:『我當調伏其餘的王子,而紹繼大王之帝王之業,而得自在,令其餘的王子都來皈依投靠於我。因此之故,不應生起下劣之心!』如大王之王子那樣,諸大臣也同樣的皈投他。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也是如此,也應作如上之思惟。為甚麼三事與我為一體呢?善男子啊!我示現三事,即是涅槃。如來叫無上士。喻如人身,以頭為最上,並不是在其他的肢體骨節手腳等處。佛陀也是這樣,乃最為尊上,並不是在於法與僧,為了度化諸世間之故,示現種種差別之相,猶如梯蹬一樣。因此之故,你現在不應該受持如凡愚之人所知道的三皈差別之相。你對於大乘,猛利決斷之事,應該如剛刀那樣!」

  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我本知道而故問的,並不是不知才請問的。我乃為那些菩薩大勇猛者,請問無垢清淨之行處,是願如來您,為諸菩薩廣宣分別那樣奇特之事,為了稱揚大乘方等的經典!如來的大悲,現在已經善說完了,我也像這樣的安住於其中。如來所說的菩薩清淨行處,即是宣說大涅槃經!世尊!我現在當會廣為眾生顯揚如是這般的如來秘藏。也當證知真正的三皈依處。假若有眾生,能夠崇信如是的大涅槃經的話,即此人就能自然了達三皈依處。為甚麼呢?因為有如來秘藏之佛性之故。若有宣說此經典的人,都說身中盡有佛性,如是之人,則不免到遠處去求三皈依處。為甚麼呢?因為在於未來世,我身則當成就三寶之故!因此之故,聲聞緣覺之人,以及其他的眾生,皆依靠於我,而恭敬、禮拜於我。善男子啊!由於此義之故,應該正學大乘的經典!」迦葉又說:「佛性乃如是的不可思議!佛陀之三十二相、八十種之相好,也是不可思議!」

  這時佛陀讚歎迦葉菩薩說:「善哉!善哉!善男子啊!你已經成就深利的智慧。我現在當會再為你說明入如來藏之事。假若我有所住的話,那就是常法,也不離開於苦。假若無我的話,即修行淨行,也不會有所利益。假若說諸法皆沒有我的話,即是斷見。若說我住,就是常見。若說一切行均無常,就是斷見,說諸行為常,又是常見。若說苦,即是斷見,若說樂,又是常見。修一切法為常的話,就會墮入於斷見,修一切法為斷的話,就會墮入於常見。如步屈蟲那樣,須要由於前腳,才能得以移動後腳那樣,修習常或斷,也是如此,須要依於斷或常。因此之故,修習餘法皆苦(一切法皆苦)的話,均名叫不善,修餘法皆樂的話,則名叫善。修餘法無我的話,就是諸煩惱分,修餘法常的話,是則名叫如來秘藏。所謂涅槃,即並沒有窟宅!修餘之無常法,就是財物。修餘之常法,就是所謂佛法僧,以正解脫!應當知道!如是佛法之中道,乃遠離斷常之二邊,而說真法。凡夫愚人,也應對於中道無疑。喻如羸病之人,服食乳酥後,其氣力已經輕便一樣!

  有無之法,其體性不定。喻如四大,其性質都不相同,都各自相反。如良醫,即善知其性,就會隨著其偏發之處去將它消滅息止!善男子啊!如來也是這樣,對於諸眾生來說,乃如良醫一樣。為善知眾生諸煩惱之體相差別等,而為之除斷而開示如來秘密之藏--清淨之佛性,乃為常住不變易!假若說有,則以智而不染著,假若說無,即是妄語。若言有的話,則雖然不必默然,但也不可戲論諍訟,但求了知諸法之真性耳!凡夫之人會戲論諍訟,就是因為不了解如來秘密之藏之故,如果說苦的話,則愚痴的人,便謂身為無常,而說一切苦,又不能知道身有樂性。說無常的話,凡夫之人,則計一切身皆是無常,喻如瓦坏之易壞。有智慧之人,應該詳細分別,不應該統統說言一切無常。為甚麼呢?因為我身即有佛性的種子。若說無我的話,即凡夫之人就會說一切佛法均沒有我。有智之人應該分別認清無我為假名不實。像這樣的了知後,則不該再生疑惑。如果說如來秘藏為空寂的話,則凡夫聽後就會產生斷滅之見。有智之人,應該分別了解如來為常,並沒有變易!如果說解脫乃如幻化的話,則凡夫會常常以得到解脫乃是磨滅。有智慧的人,應該分別了解人中之獅子雖有去來,但為常住,沒有變易!

  如果說無明之因緣,而有諸行的話,則凡夫之人聽後,會分別而生二法之想。所謂明與無明是也。有智之人了達其性並沒有二。無二樣之性就是實性。如說諸行為識的因緣,則凡夫會為二,所謂行與識是也。有智之人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如果說有十善十惡,可作不可作,善道惡道,白法黑法的話,凡夫都會以為有二。有智之人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如果說應該修一切法為苦的話,凡夫會以為二,有智之人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就是實性。如果說一切行乃為無常,如來秘藏也是無常的話,即凡夫之人會以為二,有智之人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如果說一切法為無我,如來秘藏也是沒有我的話,即凡夫之人,會以為二,有智之人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我與無我,其性沒有二,如來秘藏,其義也同,乃不可稱量計度,為無量無邊之諸佛所讚歎的!我現在已經在此一切功德成就經裡,悉皆闡述過。善男子啊!我與無我,其性與相,實在沒有二樣,你應該如是受持頂戴!善男子啊!你也應該堅持憶念如是之經典。如我先前在於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中,說我與無我,並沒有二相一樣。喻如由於乳而生酪,由於酪而得生酥,由於生酥而得熟酥,由於熟酥而得醍醐一樣。像這種酪之性,到底是從乳而生的呢?或者是從酪自己而生的呢?或者從他物而生的呢?乃至醍醐之生元之論,也像此論!如果從他物而生的話,就是他物之造作之事,而不是由乳而生的。如果不是乳生的,即乳就無用武之地(乳無所為)。如果由酪自己產生的話,即不應該會相似相續而生。如果相續而生的話,則不是俱生。如果不是俱生的話,則此五種之味,就不是同於一時。雖然不是同於一時,然而必定也不是從餘處而來的。應當要知道!在乳之中,先有酪之相(潛在性能)。其味很多之故,不能自變,乃至醍醐等,也同一原理。由於牛之飲食水草等因緣,而血胍會轉變,而得成為乳。如果牛食甘草的話,其乳則會甜,如果食苦的草的話,生出之乳就會帶有苦味。在雪山裡有種草,名叫肥膩(草名,由於噉食的因緣,得以看到變為種種之色)。牛若食此草的話,其乳就會得成純為醍醐之味,不會有青黃赤白黑等色相。由於穀草之有所不同之故,其乳就會有色與味之不同。這些眾生,以明與無明之業因緣之故,而生起此二相。但若無明一轉,則會變為明。一切所有的諸法之義、不善等,也是如此,並沒有二相!

  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如佛所說,乳中本有酪,其義到底是怎樣呢?世尊!假若說乳中一定有酪之相,因為微細之故,不可以得見的話,為甚麼說從乳的因緣,而出生酪呢?法(事物)如果本來還沒有的話,則名叫做新生出來的。如果是已經有的話,為甚麼叫做出生呢?假若說乳中必定有酪相的話,則種類不同的百草裡面,也應該有乳才對。這樣,則乳中亦應該有草才是。如果說乳中必定沒有酪的話,為甚麼由於乳而得生酪呢?如果其法本來並沒有,是後來才生的話,為甚麼乳中不會生草呢?」佛陀回答說:

  「善男子啊!不可以決定而說:乳中有酪,或無酪。也不可以說從他而生。假若說乳中鐵定有酪的話,為甚麼會得到各有不同的體味?因此之故,不可說言乳中鐵定有酪。但是假若說乳中必定沒有酪的話,則乳中為甚麼不會生出兔角呢?如果將毒物放置在乳中的話,酪就會殺人,因此之故,不可以說言乳中必定沒有酪性。如果說酪從其他物體生出來的話,為甚麼水中不會生出酪來呢?因此之故,不可說言酪乃從其他物體所生的。善男子啊!此牛因食噉草的因緣之故,其血就會變白,草血滅後,由於眾生之福力,而變成為乳。此乳雖然是由於草血而出的,但是不可為有二,唯得名叫從因緣而生耳!酪,乃至醍醐,都同一原理!因此義故,得名為牛味。此乳滅後,由於因緣而成為酪。甚麼因緣呢?如將乳醪(攪),或將乳燒煖,因此之故,得以名叫從因緣而有的。乃至醍醐,也是如此。因此之故,不得定言乳中有酪相,不可說從他物而生的。如離開乳而有酪,是沒有道理的!善男子啊!明與無明,也是如此。如果和煩惱諸結縛俱,就名叫無明,若與一切善法俱,其名就叫做明!因此之故,我說並沒有二相之異。由於此種因緣,我曾於先前說過:『雪山有一種藥草,名叫肥膩,牛若吃食此種草的話,就會成為醍醐,佛性也是如此』。

  善男子啊!眾生因為薄福之故,不能覓見這種草,佛性也是如此,都被煩惱覆蔽之故,眾生乃不得發見。喻如大海水一樣,海水雖然都是鹹的,但是其中也有上妙之水在裡面,水的滋味和乳同類似。喻如雪山,雖然能成就種種的功德,而產生多類的藥草,但是也產生有毒之草。諸眾生的身體也是如此,雖然有四大毒蛇之種,然而其中也有妙藥大王之潛在,所謂佛性是也。這並不是作法而成的,但是卻被煩惱客塵所遮蔽。不管是剎帝利、婆羅門,或者是毘舍、首陀羅,如果能斷除此煩惱的話,即能徹見佛性,而成就無上道!喻如虛空震雷、起雲的話,即在所有的象牙上面,均能生華一樣。如果沒有雷的震動的話,華就不會生,也沒有了華的名字,眾生的佛性也是如是。平常都被一切煩惱所覆蔽,故不可能得見。因此之故,我說:『眾生無我』。如果能夠聽聞到此大般涅槃微妙的經典的話,則能得見佛性,如象牙上面之華一樣。雖然聽過契經一切的三昧,但是如不聞此經的話,則不知如來的微妙之相。喻如沒有震雷時,象牙上面之華,就不能得見一樣。如聽此經後,即知一切如來所說的秘藏佛性。喻如起天雷而見象牙之華。聽此經後,即知算不盡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因此之故,說此大涅槃經名叫如來秘密之藏。能夠增上法身,猶如雷時的象牙上面之華。因為能長養像如此的大義之故,得名為大般涅槃經。如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夠學習此大涅槃微妙的經典的話,當知此人,能報佛恩,是真正佛的弟子!

  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說:「甚奇特啊(很微妙)!世尊所說的佛性,乃為甚深甚深(非常的深妙),難以見到,難以得入!是聲聞緣覺們所不能了解的」!佛陀說:「善男子啊!如是!如是!像你所稱歎的,確實不違背我所說的」。

  迦葉菩薩又仰白佛陀說:「世尊!到底佛性為甚麼這麼甚深難見難入呢?」佛陀說:「善男子啊!喻如有百位盲人都為了治療他的眼睛之故,去看賢的醫師。這時良醫就以金錍(金屬的篦)提(挑)其眼瞙,用一手指頭提示而問說:『你看到麼?』盲人回答說:『我仍然看不見』。醫師又用二指、三指提示他,盲人方說:『少見』(看到一點點)!善男子啊!此大涅槃微妙的經典,為如來未曾說過的,也是如此這般。那些算不盡的菩薩們,雖然已具足波羅蜜(到彼岸)而行,乃至達到菩薩十住的果位,仍然不能看見所有的佛性。如來既說後,就得少見!這些大菩薩既得見到佛性後,大家都會說:『甚奇啊!世尊!我們流轉於算不盡的生死裡,常被無我所惑亂!』善男子啊!這些菩薩雖然果位達到十住之階,尚且不能了了知見佛性(不能究竟佛性)。何況那些聲聞緣覺等人,怎能徹見佛 性呢?其次,善男子啊!喻如遠望虛空中之鵝雁一樣,到底是虛空呢?或是鵝雁呢?注意觀看不已後,得髣髴的看到。十住果位的菩薩對於如來性來說,其知見乃為少分,也和看虛空之鵝雁一樣,更何況那些聲聞緣覺之人,怎能究竟知見佛性呢?善男子啊!喻如一位酒醉之人,欲跋涉長途,而朦朧看到道路。十住的菩薩對於如來佛緎之知見少分,也是如此。善男子啊!喻如嘴渴的人,行到曠野,此人因被口渴逼緊,而到處求水。這時看到叢樹,樹上有白鶴,此人因迷悶之故,不能分辨是樹,或者是水。就在那個地方觀望很久,最後才看到白鶴,以及叢樹。善男子啊!那些十住的菩薩,對於如來佛性,知見少分,也是如此!

  善男子啊!喻如有人在大海裡,乃至無量的百千由旬(由旬為驛,三十里、四十里等,實際為十餘公里)那麼廣大汪洋的海中,遠遠的望去,而看到遠處有大舶(大船)、樓櫓(眺望台)、堂閣等,而興起此念:『那是樓櫓呢?還是虛空呢?』在久視之後,方生決定何物之心,而知道確為是樓櫓!十住果位的菩薩對於自身中所見到的如來性,也是如此。善男子啊!喻如一位王子,其身體非常的懦弱,而又整夜都在耽注於遊戲當中,一直到了天明。其眼睛因過於疲勞,所看到的一切,均不清楚。十住的菩薩雖然在於自己之身,見到如來佛性,但是也像王子看物一樣,不大清楚。

  其次,善男子啊!喻如王臣,因被國王所交代下來之事所拘束,逼至夜間才得回到家園。因遇雷電暫發的光明,而得看見牛聚(牛群),而生起如下之念:『這是牛群呢?還是黑雲呢?或者是房舍呢?』這位王臣看了很久,才彷彿看到牛群,而生牛群之想,但是仍然不敢十分的肯定。十住果位的菩薩雖然於自己之身,見到如來佛性,但卻未能審定,其情形和王吏一樣。

  其次,善男子啊!喻如一位持戒的比丘,觀看無蟲之水時,會見蟲相一樣,他會作此念:『在水裡面,正在搖動的,是蟲呢?還是塵土呢?』比丘看了很久,雖然知道為塵土,但是卻也不是分明了。十住果位的菩薩,對於自己的身中,見到如來的佛性,也像這樣。

  其次,善男子啊!喻如有人,在陰闇之間,遠遠的看到小兒一樣。會作此念:『那邊有物,是牛呢?還是人呢?或者是鳥呢?』此人看了很久,雖然見到小兒,但是仍然不甚明了。十住果位的菩薩,對於自己的身中,見到的如來佛性,也是這樣,也不大明了。

  其次,善男子啊!喻如有人,在於夜闇裡,看到畫像的菩薩,而生起此念:『是菩薩像呢?還是自在天之像呢?或者是大梵天像呢?或者就是染衣呢?』此人看了很久,雖然了會為菩薩像,但也不十分明了。十住果位的菩薩,對於自己的身中,見到如來佛性,也是如此,並不十分的明了。善男子啊!所有的佛性,就是這樣的甚深,很難得以知見,唯有佛陀始能徹知,並不是諸聲聞緣覺們所能逮及的!善男子啊!有智慧的人,應該作如是的分別,就會徹知如來的佛性!」

  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說:「世尊!佛性如是,是這麼的微細,難以知曉,要如何才能以肉眼而能得見呢?」佛告迦葉說:「善男子啊!如非非想天,也是二乘所能得知的,但由於隨順契經,以信念而得以了知!善男子啊!聲聞緣覺信順如是大涅槃經,而能自知自己之身內有如來佛性一事,也是如此。善男子啊!因此之故,應該要精勤修習大涅槃經。善男子啊!這種佛緎,唯有佛陀能知,並不是那些聲聞緣覺所能趕及之事」。

  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說:「世尊!非聖的凡夫,有眾生之性,而大家都說有我」?佛陀說:「喻如二個人共為親友,一位是王子,一位是貧賤之人,雖然如是,但二人都共為互相的往來。這時貧人看見王子有一支好刀,非常的淨妙,貧人的心中就起貪著寶刀之念。後來王子執拿該刀,因事而逃到他國,貧人也就寄宿在於另一家。在睡眠中,曾發出寱言(夢語)而說:『刀!刀!』旁邊之人聽到,即將其帶至王。國王就問他說:『你所說的刀,可以拿出來給我看看嗎?』貧人即將上面之事一五一十的回稟大王而說:『大王!現在假如將我的身體屠割,分裂我的手腳,而想得到寶刀,實在是不可能的事。因為臣(貧人)與王子平時的交往,乃很親厚,因此,從前曾在一處,雖曾親眼得以看到,但是都不敢用手去摩觸它,何況故意去竊取?』王又問說:『你所看到的刀,其形體如何呢?』那人回答說:『大王!我所看到的刀,有如羖羊之角』。國王聽後,欣喜而笑。國王說:『你現在可以隨意所到,莫生憂怖(可以安心的回去)。我的庫藏中並沒有這類之刀。何況你乃於從前在於王子那邊看到的而已!』(也就是放人,使他恢復自由之身)。這時國王就問諸群臣而說:『你們曾看到這類刀嗎?』國王將此語剛講完後,即便駕崩。隨後大家就立其他的王子紹繼王位。新王又問諸群臣說:『你們曾於官府的庫藏裡看到這種刀嗎?』諸臣回答說:『臣等曾經看過』。又問說:『其形狀像甚麼呢?』回答說:『大王!刀的形狀有如羖羊角!』大王說:『在我的庫藏中,到底在甚麼地方有如此形狀之刀呢?』四王子乃一一自己去檢點尋找,但都求索不得。不久之後,曾經逃出國外的王子,即從他國回皈其本土,又得而為新王!王子既登王位,即又問諸臣:『你們看到刀嗎?』大家回答說:『臣等均曾看到』。新王又問:『其形狀像甚麼?』大家回答說:『刀的形狀有如羊角』。又有人回答說:『其色為紅赤,猶如火聚』。又有人回答說:『猶如黑蛇』這時國王乃大笑而說:『你們都不曾看見過我所有之刀的真實形相』。

  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也是這樣,出現於世間,闡說我的真相,述說後就捨離而去。喻如那位王子,持淨妙之刀,逃到他國一樣。凡夫愚痴之人,都說一切有我。有我即如那位貧人住宿在他家時,在夢裡也念念不忘寶刀而說:『刀!刀!』一樣。聲聞緣覺問諸眾生而說:『我,到底有甚麼相狀嗎?』回答說:『我,看見我相時,發覺如大拇指之大』。有的說:『如米之大』。有的說:『如稗子之大』。有的說:『我之相,乃住在心內,熾然如太陽』。像這些眾生不知我的形相之事,有如那些臣吏不知寶刀之相狀那樣。菩薩即如是闡說我法,凡夫卻不知,而作種種分別推測,妄斷我的相狀,有如國王問刀相時,大家都說類似於羊角一樣。這些凡夫們,都依次相續而生起邪見。為了斷除他們的這些邪見之故,如來乃示現,而闡說『無我』。喻如王子對諸大臣們說:『我的庫藏裡,並沒有這種刀』一樣。善男子啊!今天如來所說的真我,名叫佛性。像此佛性,在我的佛法裡,乃譬喻為淨刀。善男子啊!假若有凡深,能夠善說的話,即是隨順無上的佛法。假如有人善能分別,隨順宣說此法的話,當知!即是菩薩的相貌(也就是菩薩降世!)

 

文字品第十三

  此一品乃就悉曇(成就),也就是印度的梵語的字母,一一提出,而說明其種種的意義。就中並不拘泥於本來的字義,乃極為自由的述說其字義。大抵說來,都是言及有關於大般涅槃經,以及其所說的佛性之尊勝!當然是要人人誦唱,而由之以生功德!不過最關鍵的還是在於闡揚佛性清淨並不是由此字義的功德而成,不藉字義,佛緎本來就是清淨的!(內容由十四音而包括五十字音的字義)。

  佛陀又對迦葉菩薩說:「善男子啊!所有種種的異論、咒術、言語、文字等,均為是佛說,並不是外道之說。」(凡夫所謂我,本出於佛,故闡明外道所說,均為是如此。然而文字語言,當為理,就是佛,如乘之,即是凡夫。也就是說,於佛皆成真實,於凡夫皆俗諦)。

  迦葉菩薩向佛請示而說:「世尊!為甚麼如來您,說字的根本呢?」佛陀說:「善男子啊!我所說的初半字,做為根本,而攝持那些記論、咒術、文章、諸陰,以及實法。凡夫們學此字本,然後才能知道甚麼是法,甚麼不是法(非法)。(佛性唯有佛陀始能圓滿明徹。而涅槃經才徹底的談此佛性。如十地的菩薩尚對佛性髣髴,至於十住,則猶不明了。所謂唯佛能見,故說佛性之理滿足,以況滿字。如非佛性,就統統不滿足,以況半字。又況無常教為半字,常教謂之滿字。又惑之根本為半字,一切善為滿字)。

  迦葉菩薩又向佛說:「世尊!所說的字,其意義如何呢?」佛陀說:「善男子啊!有十四音,名叫字義。所謂字,乃名叫涅槃。因為是常的緣故,不會流出。若不流出,則為沒有盡。所謂無盡者,即是如來的金剛之身。此十四音,名叫字本!」

  第一為噁(A,阿,短呼,等於第一聲。為梵語字母之第一音。為無、非、不之義。文字舉出為不破壞、不流、功德之三義,以示此字之德)。為不可破壞之故(也就是不破壞故,名叫噁)。不破壞者,就名叫三寶,喻如金剛之不可破壞。再者,名叫不流之故(也就是不流之故,叫做噁)。不流者即是如來。如來的九孔無所流之故,叫做不流。又因沒有九孔之故,名叫不流。不流即是常,常就是如來,如來為無造作,因此名叫不流。又噁者,名叫功德,功德就是三寶,因此之故,名叫噁。

  其次為阿(A,長呼,等於第二聲。為梵語字母之第二音。文中舉出阿闍黎、制度、依聖、教誨之四議。此字就是取自阿闍黎之阿)。名阿闍黎(軌範師)。其麼叫做阿闍黎呢?如在世間中,得到聖者之名(體得教法,得道的大德)。甚麼叫做聖者呢?聖叫做無,為少欲知足,也名叫清淨,能度眾生於三有(三界)之流,脫離生死大海,就名叫做聖。又阿者名叫制度,善能修持淨戒,善能隨順於威儀!又阿名叫做聖人。學習威儀、進止、舉動、供養、恭敬、禮拜三寶,孝養父母,以及學習大乘之法。善男信女們!善能具持禁戒之人,以及菩薩大菩薩們,就名叫做聖人。又阿名叫教誨。如教誨人家說:『汝來!你們對於這些法應該可以去作,對於那些法不可以去作』等是。假若善能遮止非威儀法(惡業),就名叫做聖人。因此之故,而名叫阿!

  其次為憶(L,短呼,伊。梵語字母的第三音)憶就是佛法的梵行(神聖之行)廣大,清淨無垢,有如空中的滿月。為你們說:這些事應該可以作,或者不應該作。這是真實之義,或非實在之義。此是佛說,此為魔說等是。因此義故,名叫憶。

  其次為伊(L,長呼。為梵語字母的第四音)。伊就是佛法微妙,甚深難得,有如自在天。所謂大梵天王之法,名叫自在。假若能夠守持的話,就名叫護法。又自在名叫四護世。此四自在,則能攝持守護大涅槃經。也就自在敷揚宣說大涅槃經。又伊能為眾生說法自在。自在是說甚麼呢?所謂修習方等經典是!又伊為斷除嫉妒,好像棄稗穢等物,均能使其變成為吉祥,故名為伊。

  其次為郁(U,憂,短呼,第一聲。為梵語字母的第五音)。郁在諸經中乃為最上、最勝、增長、上上,所謂大涅槃是。又郁為如來之性,是聲聞緣覺所未曾聞。如一切的地方,以北方之鬱單越(北俱盧洲)乃最為殊 勝一樣。菩薩假若能夠聽受此經的話,就在一切眾生當中,最為殊,最為勝!因此義故,此經得名叫做最上最勝,故名為郁。

  其次為優(U,長呼,第二聲。梵語字母的第六音)。優如牛乳在諸滋味當中,最為上好的一樣,如來之性也是如此,乃在於諸經當中,可說就是最尊最上。假若有人誹謗的話,就會知道!此人乃和牛隻並沒有差別!又,優者,此人名叫無慧正念,如誹謗如來微密的秘藏,而說無我法者。因此之故,名叫優。

  其次為(E,梵語字母的第七音),是諸佛的法性涅槃,故名為。

  其次為(野,Ai。梵語字母第八音)為如來之義。又為如來的進止、屈伸、舉動,也就是如來的一舉一動,沒不都是利益一切眾生,故名為。

  其次烏(O,梵語字母的第九音),為煩惱之義。煩惱名叫諸漏,如來乃永斷一切煩惱,故名為烏(如來無煩惱可漏)。

  其次為炮(Au,梵語字母第十音),是大乘之義。在十四音當中,此為究竟之義。大乘經典也是如此,是在諸經論中,最為究竟的。因此之故,名曰炮。

  其次為菴(Am,此音在華文字母,乃不得見到,唯存於悉曇的書體耳)。為能遮一切的諸不淨物,在佛法中,能捨一切金銀、寶物。因此之故,名叫菴。

  其次為痾(Ah,此音也只在於悉曇可以看到耳)。為勝乘之義。為甚麼呢?因為此大乘經典,大涅槃經,在於諸經當中,乃最為殊勝。因此之故,名叫痾。

  其次為迦(Ka,梵音字母之第十四音)。對於諸眾生起大慈悲,生起子想之事,右如羅 睺羅(佛未出家前之唯一孩子),作妙上善之義。因此之故,名叫迦。

  其次為佉(Kha,梵語字母之第十五音)。名叫非善友,非善友名為雜穢,為不信如來秘密之藏。因此之故,名叫佉。

  其次為伽(Qa,梵語字母之第十六音),名為藏,藏即是如來的秘藏。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因此之故,名叫伽。

  其次為(伽重音,Qha,梵語字母第十七音)。為如來常音。甚麼叫做如來的常音呢?所謂如來,乃為常住而不變,是故名叫。

  其次為俄(Na,梵語字母第十八音),是一切諸行破壞之相,因故,名叫俄。

  其次為遮(Ga,梵語字母第十九音),即為修之義。調伏一切諸眾生之故,名叫修之義。因此之故,名叫遮。

  其次為車(Gha,梵語字母第二十音),是如來覆蔭一切眾生,喻如大蓋一樣。因此之故,名叫車。

  其次為闍(Ja,梵語字母第二十 一音),是正解脫,沒有老相。因此之故,名闍。

  其次為膳(闍重音,Jha,為梵語字母第二十 二音)。為煩惱繁茂,譬喻稠林,故名為膳。

  其次為若(na,Jnana-般若之簡音。為梵語字母第二十 三音)。為智慧之義,知道真法性,故名為若。

  其次為吒(Ta,梵語字母第二十四音),在於閻浮提示現半身,而演說法,喻如半月,故名為吒。

  其次為侘(Tha,梵語字母第二十五音),為法身具足,喻如滿月,故名為侘。

  其次為茶(Da,梵語字母第二十六音),為愚痴僧,不知常與無常,喻如小兒,是故名 茶。

  次次為祖(重音,Dha,梵語字母第二十七音),為不知師恩,喻如羝羊,故名曰祖。

  其次為拏(Na,梵語字母第二十八音)為非是聖之義,喻如外道,是故名叫拏。

  其次為多(Ta,梵語字母第二十九音),為如來於彼告諸比丘而說:『應該要離開驚畏,當會為你們說微妙之法』。因此之故,名為多。

  其為他(Tha,梵語字母第三十音),為愚痴之義。眾生流轉於生死,自纏自縛,如蠶蜣蜋,故名為他。

  其次為陀(Da,梵語字母第卅一音),其名叫大施,所謂大乘是。因此之故,名叫陀。

  其次為彈(重音Dha,梵語字母第三十二音),為稱讚功德。所謂三寶之功德,有如須彌山之高峻廣大,而沒有傾倒,故名為彈。

  其次為那(na,梵語字母第三十三音),為三寶安住,沒有傾動。喻如門閫,故名曰那。

  其次為波(Pa,梵語字母第三十四音),為顛倒之義。如果說三寶悉皆滅盡的話,就應知道!此人為自疑 惑,故故名曰波。

  其次為頗(Pha,梵語字母第三十五音),為世間災。如果說世間災起之時,三寶也盡,就應知道!此人為愚痴無智,是違失聖者之意旨,故名曰頗。

  其次為婆(Ba,梵語字母第三十六音),為佛陀的十力,故名為婆。

  其次為滼(重音Bha,梵語字母第三十七音),名為重擔,是堪任荷負無上的正法。當知!此人乃為大菩薩,故名曰滼。

  其次為摩(ma,梵語字母第三十八音),是諸菩薩的嚴峻的制度,所以大乘大般涅槃,故名曰摩。

  其次為耶(Ya,梵語字母第三十九音),是諸菩薩在在處處,為諸眾生說大乘法,故名曰耶。

  其次為囉(Ra,梵語字母第四十音),為能壞貪欲、瞋恚、愚痴,說真實之法,是故名囉。

  其次為羅(輕音,La,梵語字母第十一音),為聲聞乘,乃為動轉不住。大乘即為安固,並沒有傾動,是捨棄聲聞乘,而精勤修習無上的大乘故名為羅。

  其次為和(Va,梵語字母第四十二音)。如來世尊,為諸眾生,降大法雨,所謂世間咒術、經書,是故名和。

  其次為奢(Sa,梵語字母第四十三音),是遠離三箭,故名曰奢。

  其次為沙(Sa,梵語字母第四十四音),為具足之義。如能聽此大涅槃經的話,則為已得聞持一切大乘經典,故名曰沙。

  其次為娑(Sa,梵語字母第四十五音)為諸眾生演說正法,令心歡喜,故名曰娑。

  其次為呵(Ha,梵語字母第四十六音)為心歡喜。所謂『奇哉!世尊!離一切行!怪哉!如來!入般涅槃』,故名曰呵。

  其次為嗏(Lan。此字不在華文字母出現,唯存於悉曇耳)名叫魔義。無量的諸魔,不能毀壞如來的秘藏,故名叫嗏。又嗏者,乃至示現隨順世間,有父母、妻子,故名曰嗏(有魔和示現之二義)。

  至於魯(梵語字母,第十一音)、流(第十二音)、盧(第十三音)、樓(此字實際上不用在梵語,唯在吠陀古本可以看到耳)四字,說有四義。謂佛法僧,以及對法。所謂對法,乃隨順世間,如現提婆達多之壞僧,化作種種的形貌色像,為制定戒律之故。智者即了達,不應在此生起畏怖之心,故名隨順世間之行,因此之故,名叫魯(R)、流(R)、盧(L)、樓(L)。

  吸氣乃舌根隨於鼻子之聲,長短起聲,隨著音聲而解義,均因於舌齒而有差別的。如是的字義,能令眾生,口業清淨。至於眾生的佛性,則不像這樣的假藉文字,然後得以清淨的。為甚麼呢?因為佛性本來就清淨,雖然處在五陰、十二入、十八界裡,但是卻不同於陰、入、界。因此之故,眾生均須皈依於諸菩薩等,因為都以佛性之故,平等視諸眾生,並沒有差別。因此之故,半字乃對於種種的經書、記論、文音,為根本者(半字、滿字之半字,乃在於梵語字母中,生字的根本。字母之一音一音,比較那些集成的一語一語來說,為文字義理,均沒有異。反之而文字、義理,均具差異的就是滿字。半字即所謂母音十二字,子音三十七字,而滿字則依此等諸音而成的一切言語。因此,半字喻為小乘,滿字喻為大乘)。

  又半字之義,均為是煩惱言說之本,故名半字。滿字乃是一切善法言說之根本。喻如世間的人,作惡作毒的人,謂之半人,修善行的人,則名叫滿人。如是一切經書、記論等,均因半字而為根本的。如果說如來,及正解脫,乃入於半字,則為不然!為甚麼呢?因為如來、正解脫,乃離開文字之故。因此之故,如來對於一切法,乃無礙無著,是真正得到解脫。甚麼叫做解了字義呢?如來善能出現於世,能夠滅盡半字,因此之故,名叫解了字義。如果有人隨逐半字之義,則此人乃不知如來之性。

  甚麼叫做無字之義呢?如親近修習於不善之法,則名叫無字。又無字者,雖能親近修習善法,但卻不知如來為常、無常,為恆、非恆,以及法僧二寶之律與非律,經與非經,魔說、佛說等事。如果不能如是分別的話,則名叫隨逐於無字之義。我現在已經說如是隨逐無字之義。善男子啊!因此之故,你現在應該離開半字,要善解滿字。

  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我們應該善學字數。我現在能值遇無上之師,已受如來慇懃的教誨!」

  佛陀讚歎迦葉說:「善哉!善哉!樂正法的人,應該如是而學!」

 

鳥喻品第十四

  佛告迦葉說:「善男子啊!鳥有二種類。一名迦鄰提(好聲鳥),第二名叫鴛鴦。牠們都是遊止共俱(也就是雙雙對對,都同在一起,寸步不離),是不曾捨離過。若論苦與無常,以及無我等法,也是如此,也是不得相離的!

  迦葉菩薩請問佛陀說:「世尊!甚麼叫做苦、無常、無我,有如那鴛鴦及那迦鄰提鳥之雙雙對對呢?」佛陀說:「善男子啊!異法(不同之法)就是苦,異法(不同之法)就是樂。異法就是常,異法就是無常。異法就是我,異法就是無我。喻如稻米之異於麻麥,麻麥又異於豆粟、甘蔗。像這種種穀物,從其萌芽,乃至結為花葉,均為是無常。到了果實成熟,人們在受用之時,乃名叫常。為甚麼呢?因為其性真實之故!」迦葉仰白佛說:「世尊!像這些穀物,如果是常的話,是否同於如來嗎?」佛陀說:「善男子啊!你現在不應該說這種話。為甚麼呢?因為若 說如來如同須彌山的話,即在壞劫之時,須彌山也會崩倒,而如來在於那個時候,豈不是同於壞毀了嗎?善男子啊!你現在不應納受執持此種義理。善男子啊!一切諸法,唯除涅槃,更沒有一法是常的。直以世諦而說果實為常耳」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善哉!善哉!如佛所說:」

  佛告迦葉說:「如是!如是!善男子啊!雖然修一切契經、諸禪定,乃至未聞過大般涅槃經的話,都會說一切均為是無常。聽聞此經後的人,雖然有煩惱,但是卻如同沒有煩惱一樣,而能利益一切人天。為甚麼呢?因為已經曉知自己有佛性之故,因此而名叫做常。其次,善男子啊!如庵摩羅樹(無垢果),其花蕊剛放時,名叫無常之相,假若成果實時,就能使人利益多多,乃名叫常。善男子啊!像如是,而雖然修習一切契經、諸禪定,但若未聞此大涅槃經時,都說一切均為是無常,聽此經後,雖然還有煩惱,但卻如同已沒煩惱,而能利益一切人天。為甚麼呢?因為曉知己身有佛性之故,是名叫做常。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金礦銷融之時,名叫無常之相,鎔後已成為純金時,因利益很多,乃名叫常。善男子啊!像如是的雖然修學一切契經、諸禪定,但如未聽過此大涅槃經時,都說一切均為是無常,聽此經後,雖然還有煩惱,卻如已沒有煩惱一樣,而能利益一切人天。為甚麼呢?因為已曉知己身有佛性之故,是名叫做常。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胡麻還未被壓時,名叫無常,既被壓成油品時,就因利益多多,乃名叫常。善男子啊!像這樣的,雖然修習一切契經、諸禪定,但如未聽過此大涅槃經時,都說一切均為是無常,聽此經後,雖然還有煩惱,卻如同己沒有煩惱一樣,而能利益一切人天。為甚麼呢?因為已曉知己身有佛性之故,是名叫常。又次,善男子啊!喻如眾流,皆匯皈而入於大海一樣,一切契經、諸禪定三昧,均皈於大乘大涅槃經。為甚麼呢?因為此經乃究竟善說有佛性之故。善男子啊!因此之故,我說:「異法是常,異法也是無常,乃至無我,亦復如是!(均如上述之理)」

  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如來已經離開憂悲之毒箭。憂悲名叫天,如來並不是天,憂悲名叫人,如來並不是人,憂悲名為二十五有的眾生,如來乃非二十五有。因此之故,如來並沒有憂悲。為甚麼說言如來為憂悲呢?」佛告迦葉說:「無相天(外道以此天為究竟涅槃,而修無想定。有部、經量部說在色界第四禪之廣果天所屬,上座部於廣果天上更立此天)名叫無想,假若真無想念,則沒有壽命,如果沒有壽命的話,怎樣還有五陰、十八界、十二入呢?因此義故,不可說無想天之壽(命)有所住處。善男子啊!喻如樹神,乃依靠樹木而住,但是不可定說此神乃依樹枝,或依樹節,或依莖、依葉而住。但是雖然沒有一定的處所,可是不能說衪為沒有。無想天的壽命也是如此。善男子啊!佛法仍然和此同樣,乃為甚麼難解呢?如來實已沒有憂悲苦惱,但是面對眾生,而生起大慈大悲之心,而示現為有憂悲苦惱!佛陀對於眾生,都是一視同仁,都如對佛的獨子--羅睺羅那樣!

  又次,善男子啊!無想天中所有的壽命,唯有佛陀始能了知,並不是其他的人所能得以了解的,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位於無色界頂,名有頂天。非想為其禪定至靜至妙,無下地之粗想。又非下地之粗想之故,為非非想。為外道最理想之禪),也是同樣。迦葉啊!如來之性乃為清淨無染,猶如化身的,怎麼會有憂悲苦惱呢?如果說言如來有憂悲苦惱的話,為甚麼能利益一切眾生?怎麼能弘揚廣佈佛法呢?但是假若說如來沒有憂悲的話,即怎樣能說言如來乃平等看待眾生,都如同羅睺羅呢?如果對於一切眾生並不一視同仁如羅睺羅的話,則此話便就是虛妄不實的了。善男子啊!因此義故,即知佛陀不可思議,佛法不可思議,眾生佛性不可思議,無想天的壽命不可思議。所謂如來有憂悲, 或者沒有憂悲等事,乃為佛陀的境界,並不是諸聲聞緣覺們所能了知的!

  善男子啊!喻如空中的舍宅、微塵,乃不可以住立一樣,但是如果說舍宅不因空中而能住,也是沒有道理的。因此義故,不可說舍宅住於虛空,或不住於虛空。凡夫的人,雖然說:『舍宅住在虛空』,而此虛空,實在並沒有所住,為甚麼呢?因為其性無定之故。善男子啊!心也是如此。不可說『心住於五陰、十八界、十二入裡,或住於陰界入』。無想天的壽命也是如此,如來的憂悲,也是如此。假若說佛陀沒有憂悲的話,怎能說:『佛陀乃等視眾生,如羅睺羅』呢?如果說佛陀有憂悲的話」又怎麼說其性如同虛空呢?

  善男子啊!喻如幻師,雖然會變化而作種種的宮殿,或者是殺生,或者是長養,或者是繫縛,或者是放捨等,也會他作金銀琉璃等寶物,以及叢林樹木等,但都沒有實在之性。如來也同,如來乃隨順世間,而示現憂悲,這並沒有真實性。善男子啊!如來已入於大般涅槃,怎麼會有憂悲苦惱等事呢?如果說如來入於涅槃一事,是無常的話,當知!此人,正為有憂悲苦惱之人。假若說如來不入涅槃,而常住不變的話,當知!此人,已沒有憂悲苦惱。如來有憂悲,以及沒有憂悲,乃不能了知之事!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下愚之人,只能知道下劣之法,而不能了知中上之法。中等之人,也只能知道中等之法,而不能了知上等之法。至於上等知識之保有者,則不但能知上等之法,也能了知中下等法。聲聞緣覺也是這樣,只能知道自他之法。如來則不然,如來能了知自地,也能了知其他的境界之法。因此之故,如來名叫無礙智。如來示現幻化,隨順世間之事,凡夫們卻以肉眼而觀之故,以為是真實,而想盡知如來無礙無上的智慧,但是沒有這個道理的(也就是不可能之事)。所謂有憂悲,或沒有憂悲,唯佛始能知道。由於此因緣,異法為有我,異法也為無我。這叫做如鴛鴦、迦鄰提鳥!

  又次,善男子啊!佛法猶如鴛鴦等鳥之共同行止一樣。這些迦鄰提鳥,以及鴛鴦鳥,在盛夏,在渠之時,都會選擇高原去安處其子,是為了長養之故。然後即隨著其本來安隱之處而遊。如來降生在世,也是如此。如來化度算不盡的眾生,使他們安住在於正法裡,猶如那些鴛鴦、迦鄰提鳥一樣,都選擇高原,安置其子的。如來也是這樣,如來使諸眾生所應作的都已辦完,即便進入於大般涅槃裡!善男子啊!此謂:異法是苦,異法是樂。諸行是苦,涅槃是樂,是為第一微妙,壞諸行之故!

  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為甚麼眾生得涅槃者為之第一快樂呢?」佛陀說:「善男子啊!如我所說:諸行的和合,名叫老死(下面乃以偈述說………)

  謹慎無放逸 是處名甘露  放逸不謹慎 是名為死句

  若不放逸者 則得不死處  如其放逸者 常趣於死路

  (如能謹慎其行,而不放逸的話,就名叫做甘露!反之而放逸不精進不謹慎其行的話,就名叫做死句,也就是落入於生死。假如不放逸的話,則能得達不死的境地。如果放逸的話,就會常趣於死路--於生死中輪迴不止!)

  如果放逸懈怠的話,就名叫有為法。此有為法,為之第一苦。而不放逸,則名為涅槃。那個涅槃,名叫甘露,為第一之最樂!假若趣向於諸行的話,就名叫死處,是受第一之苦!假若至於涅槃,就名叫不死,而受最妙之快樂。假若不放逸,則雖集諸行,也是叫常樂、不死、不破壞身!而到底甚麼叫做放逸,甚麼叫做不放逸呢?不是聖者之凡夫,就名叫做放逸常死之法。超出世間之聖者,就是不放逸,是沒有老死!為甚麼呢?因為已入於第一常樂之涅槃。由於此義之故,異法是苦,異法是樂,異法是我,異法是無我!

  喻如人們在地上舉頭仰望觀看虛空時,則絕對看不到鳥跡一樣。善男子啊!眾生也如此,都沒有天眼!都在煩惱當中自然的不能自見自己之如來性。因此之故,我說無我密教。所以的緣故為何呢?因為無天眼的人不了知真我,妄計有我之故。由於諸煩惱所造的有為即是無常,因此,我說異法是常,異法是無常(下面以偈述說)

  精勤勇健者 若處於山頂  平地及曠野 常見諸凡夫

  昇大智慧殿 無上微妙台  既自除憂患 亦見眾生憂

  (精勤勇健的智者,有如處在於山頂一樣,能夠看到平地,以及曠野。也就是常能徹見凡夫的一切。如昇上一大智慧的寶殿的無上微妙之台座一樣,既能自除自己的患,也就看見眾生的一切憂患。)

  如來乃將算不盡的煩惱,悉皆斷滅,而住於智慧山。如來看到諸眾生都常在算不盡億的煩惱中!」

  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我想偈頌所說的,其義並不盡然。為甚麼呢?因為所謂入涅槃者,乃為無憂無喜之聖者。為甚麼說得昇智慧的台殿呢?又為甚麼如住在於山頂,而見眾生呢?」

  佛陀說:「善男子啊!所謂智慧之台殿,乃名涅槃。所謂無憂患者,乃謂如來!有憂患的人就名凡夫之人。因為凡夫有憂患,而如來即已沒有憂患。所謂須彌山頂者,乃為正解脫之謂。勤精進者,乃哈為須彌山之沒有動搖之意。所謂地,就是有為之行。這些諸凡夫們,都安住在於此地,而造作諸行。所謂其智慧,則名正覺,離開諸有,而常住,故名叫如來。如來乃憫念算不盡的眾生常被諸有之毒箭所射中,因此之故,說如來為有憂」。

  迦葉菩薩又仰白佛說:「世尊!假若使如來有憂悲的話,就不得稱為是等正覺?」佛告迦葉說:「這均為有因緣的。如來因為隨著眾生應該受化之處,而示現於其中受生。雖然如來示現受生,而實在並不像世人之受生,可說是無生。因此之故,如來乃名叫常住法。有如如迦鄰提、鴛鴦等鳥之雙雙不離(無生而生,生而無生)!

月喻品第十五

  佛陀對迦葉菩薩說:「喻如有人,一看月亮不出現,就說月亮已沒,而生起月亮已沒之想。然而此月亮,實在並沒有沒,乃轉往在於另一個地方耳。在那邊的眾生看到月亮,就又說月亮出現,而此月亮實在並沒有出。為甚麼呢?因為被須彌山遮障之故,看不到其影,而謂不出現,而此月亮乃常生,其性並沒有出沒。如來、應供、正徧知,也是如此。如來出現於三千大千世界,或在閻浮提,示現有父母。眾生一看,就都說如來出生在閻浮提。如來或在閻浮提示現涅槃,而如來之性,實在並沒有涅槃,而諸眾生都說如來實在進入於般涅槃。喻如月亮之沒入一樣。善男子啊!如來之性,實在並沒有生滅,乃為化度眾生之故,才示現有生滅耳。

  善男子啊!如此滿月,在另一個地方看來,只能看到一半。此方的半月,在另一個角度看來,乃為滿月。閻浮提之人,假若看見月初(月眉)時,都說為初一日,而生起初月之想。看見月亮盛滿之時,就謂之十五日,而生起月亮滿盈之想。而此月性,實在並沒有虧缺或盈滿可言。只因須彌山,而有增減耳。善男子啊!如來也是如此。如來在於閻浮提,或者示現初降生,或者示現入涅槃。示現初生時,猶如月初之月亮,一切眾生都說童子初生。如來步行七步,喻如初二日之月亮。如來或者又示現進入書堂去讀書,即喻如初三日之月亮。示現出家,如如初八日之月亮。到了成道後,放大智慧微妙的光明,能破算不盡的眾生之魔眾,即如十五日--盛滿的月亮。如來或又示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妙好之細相,用來莊嚴自己,最後才示現涅槃,即喻如月蝕!如是這樣,眾生所看到的都不同,或者看到半月,或者看到滿月,或者看到月蝕,但是此月亮之性,實在並沒有增減、侵蝕,恆常都是圓滿之月。如來之身也是如此,因此之故,如來之身名叫常住不變!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滿月時,一切現象均予現出,在在處處(不管何處)的都市鄉村,山澤水中,不論是水井,是水池,以及儲水的器物裡,一切處所,都皆現出。有此眾生,行百由旬、百千由旬那麼遠,都看到月亮常隨在其身邊,凡夫愚痴的人,或會妄生憶想而想:『我本來在都市的家屋裡,看到如此月亮,現在又在這個空澤看到此月亮,到底是否本來的那個月亮呢?或者和本來那個月亮不同呢?』都生此念:『月的形體有大小』。有人說:『如鍑口(釜)之大』,有人說:『如車輪之大』,有人說:『有如四十九由旬之大』。大家都看見月亮之光明,而有的看見其團圓,有如金盤。而此月性乃為一,是種種的眾生各人看到不同之相耳。善男子啊!如來也是如此,如來一出現於世間,即有人天會生此念:『如來現在於我的前面而住』。又有眾生,會生此念:『如來現在住於我的前面』。或有聾啞之人,他看見如來有聾啞之相。眾生之類很複雜。言音也各有不同,然而都說:『如來悉同於自己之語』。各人也都生起此念說:『如來在我的舍宅,受我的供養』。或有眾生,看到如來之身廣大無量,或者看見很微少。有的看到佛陀如聲聞之像,有的又看見為如同緣覺之像。有此外道,又各作此念說:『如來現在於我的教法中出家學道』。有人又作此念:『如來現在獨為我的緣故,出現於世間』如來的實性,喻如那個月亮,即是法身,是無生之身,是方便之身。為了隨順世間,而示現算不盡的本業的因緣,在在處處示現有生,乃如那個月亮。因此之故,如來乃常住,沒有變易!

  又次,善男子啊!如羅睺羅阿修羅(覆障非天,四阿修羅王之一),用手遮月時,世間的人,也就皆說為月蝕。阿修羅王實在不能使月有蝕,因為阿修羅遮障月亮的光明之故,使這個團圓的月亮,本來沒有虧損的月亮,因被其手遮障之故,使其光明現不出來耳,如果將手收攝(收回)的話,大家都會說月亮又已還生,都說月亮受了很多的苦惱。假如有百千位阿修羅王,也不能惱害月亮的,如來也是如此。示現眾生在於如來所,生起粗惡的心,出佛的身血,起五逆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乃至一闡提(信不具,無可救藥之惡)等事,均為未來世之諸眾生著想之故,作如是種種壞僧、斷法,留難等示現!說實在的,假如有算不盡的百千億之魔眾,也不能侵害而使佛陀流出其身血。為甚麼呢?因為如來之身,已沒有血肉、筋脈、骨髓等凡體的組成分子。如來為真實,實沒有惱壞可言。眾生雖然皆說:『法、僧毀壞,如來滅盡』,但如來性乃為真實沒有變易,沒有破壞之事。只為了隨順世間,而作此示現耳!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二人相鬥,或者用刀杖傷害身體,使身流血,雖然致他人至於死地,但是如果不起殺害對方之念的話,即此業力,乃比較輕此,而不是殺生那種重罪一樣。在於如來所,本來並沒有殺念,故雖然出佛的身血,其業力也同樣的比較輕一些一,而不重。如來如是這般,於未來的世代,為化度眾生之故,而示現業報耳!

  又次,善男子啊!猶如良醫,勤教其孩子,有關於醫藥的根本。說:『這是根藥,這是莖藥,這是色藥。藥品有種種的相貌,你應該首先了知!』良醫之子受教後,就嚴遵父親的教訓,而精進勤勉的學習,後來已普能了解諸藥品的藥性。良醫後來因壽命終了,而離開世間。其子即嚎啕大哭一番,然後說:『父親在世時,曾教我分辨甚麼是根藥,甚麼是莖藥,甚麼是花藥,甚麼是色藥!』如來也如此,如來為教化眾生,示現制定禁戒,教人應該怎麼受持,教人不要冒犯五逆罪,不要誹謗正法,以及不要作一闡提」。為了未來世,會作如是之事等人之故,而示現,使諸比丘們,於佛滅度後,作如是了知,這是契經甚深之義,此是戒律輕重之相,此為阿毗曇分別法句(對法,等於論)。有如那位良醫之子之受教!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人們看到月亮,知道每隔六個月,蝕一次,而上面諸天(指四天王天),即須臾之間,就已看到月蝕。為甚麼呢?因為上天之日很長,人間之日很短之故。善男子啊!如來也是這樣。天人均謂:『如來的壽命很短』,猶如那些天神在須臾之間,頻繁的看見月蝕那樣。如來又於須臾之間,示現百千萬億的涅槃,及斷煩惱魔、五陰魔、死魔等事。因此之故,百千萬億的天魔,均知如來進入般涅槃。又示現算不盡的百千先業因緣,乃為隨順世間之種種性之故,示現如此這般無量無邊的不可思議。因此之故,如來乃為常住而沒有變易!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明月,乃眾生之所喜歡觀看的,因此之故,稱月,而號之為樂見。眾生如果有貪欲瞋恚愚痴的話,就不得稱為樂見。如來乃如是,其性為純善,為清淨無垢,是最可稱為樂見者。假如是樂法的眾生的話,看到了,不會厭惡,如果是惡心之人,即會不喜歡瞻睹。因此義故:『如來譬如為明月』。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太陽之昇,也有三個時節之不同,所謂春、夏、冬是。冬天的太陽很短,春天的太陽處於中容,夏天的太陽則極為長。如來也是這樣,在此三千大千世界裡,為那些短壽的人,以及諸聲聞們,示現短促的壽命。這些人看此情形後,都說:『如來的壽命很短促』,喻如冬天的太陽。對於諸菩薩即示現中壽,或者至於一劫之久,或者減一劫(半劫)之久。喻如春天的太陽。唯佛睹佛,則其壽命無量,喻如夏天的太陽。善男子啊!如來所說的方等大乘微密之教,乃示現於世間,降大法之雨露。於未來的世代裡,如果有人護持此經典,分別詳細的開示,而利益眾生的話,當知!這等人,就是真正的菩薩。喻如盛夏,天降甘霖一樣。如果聲聞緣覺之人,聽聞佛陀如來微密之教理的話,即如冬天多遇冷患一樣,而如果是菩薩之人聽聞這種如來微密的教誨:『如來常住,性無變易』的話,即如春天,萬物皆萌芽開敷一樣!說實在的,如來性,實在沒有長或短,為了諸世間之故,而示現如是耳!這就是所謂諸佛的真實法性!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眾星,白天則不現,而人皆說為晝星滅沒,其實眾星並沒有滅沒。星在白天不現的原因,就是因為有強烈的日光映現之故,如來也是這樣。聲聞緣覺不能得見如來之真性,猶如世人在白天不能得見眾星一樣。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陰時,日月不現,愚人就說:『日月失沒』。但此日月,實在並沒有失沒。如來的正法滅盡之時,三寶現沒的情形,也像這樣,並不是一滅永滅。因此之故,當知如來,乃常住而沒有變易。為甚麼呢?因為三寶的真性,不會被諸垢穢之所污染之故。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黑月,彗星在於夜間出現,其光明很炎熾,短暫出現又沒入。眾生看此情形後,就會生起不吉祥之念。諸辟支佛(緣覺乘)也是如此。辟支佛乃出現在於無佛降世時,而眾生見後,都說:『如來真實滅度』,而生起憂悲之念。如來身實在並沒有滅沒,喻如那日月,並沒有滅沒那樣。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太陽一出,即所有的芒霧均會消滅一樣,此大涅槃微妙的經典,也是如此,而出現興起於世間。假若有眾生,一經其耳朵的話,均能除滅所有一切的諸惡,以及無間地獄的罪業。此大涅槃甚深的境界,乃為不可思議,是善說如來微密之性。因此義故,諸善男信女們,應該對於如來生起『常住之心,是沒有變易。正法乃不斷,僧寶亦不滅』的信念。也因此而應該多修方便,勤學此經典。這樣做的話,即此人於不久的將來,當會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此之故,此經名叫無量功德所成,也名叫菩提不可窮盡。因為不窮盡之故,得稱為大般涅槃。有善光之故,猶如夏日。身無邊故,名大涅槃!

 

菩薩品第十六

  又次,善男子啊!如日月的光明,乃為所有光明當中最為光明的,是所有光明所不能及的!大涅槃的光明也是如此,是在所有契經三昧光明當中,最為殊勝的,是諸經三昧所有光明所不能及的!為甚麼呢?因為大涅槃的光明乃能入於眾生的諸毛孔裡之故。眾生雖不發菩提之心,但此光明卻能作為眾生之菩薩的因緣。因此之故,又名大般涅槃!

  迦葉菩薩又向佛請示說:「世尊!像佛所說的大涅槃的光明,能入於一切眾生的毛孔裡,眾生雖不發菩提之心,卻能為其作菩提的因緣。此義好像有些不合理?為甚麼我會這樣說呢?世尊!那些犯四種重的禁戒,和作五逆罪之人,以及難以救度的一闡提們,如果此涅槃的光明入其身,能作為菩提的因緣,那麼,這些人和那些守持淨戒,修習諸善等人,到底有甚麼差別與否呢?如果並沒有差別的話,則如來您,為甚麼說學佛的人應依四依之義呢?世尊!又如佛陀您說過:『若有眾生,聽聞大涅槃經,一旦經過耳朵,就能斷除諸煩惱』,而如來為甚麼於前面曾說:『有人雖在於和恆河沙相等量之佛所發菩提心,可是聽聞大涅槃經,也不能了解其義』如果真的不能了解其義的話,為甚麼能夠斷除一切煩惱呢?」

  佛陀回答說:「善男子啊!除了一闡提之人者外,其餘的眾生,聽聞此經後,均能作為菩提的因緣。法聲光明,一旦入其毛孔裡,則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甚麼呢?因為若有人能供養、恭敬無量諸佛,才能得以聽聞大涅槃經。那些薄福之人,則不得聽聞此經。為甚麼呢?因為有 福德之人,才能得聞像此種大事!凡夫下劣之人,則不得聽聞此經經。甚麼叫做大呢?所謂諸佛的甚深秘藏,所謂如來性是!因為是這樣,故名大事!

  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為甚麼未發菩提心之人,能得菩提因呢?」佛告迦葉說:「假若有人,聽此大涅槃經後,而說:『我不用發菩提心,而誹謗正法的話,即此人會在作夢當中,看到羅剎(惡鬼)之像,心裡會起驚惶。羅剎會對他說:咄哉!(笨才!)男子!你現在如果不發菩提心的話,我會斷除你的生命!此人驚惶不已!至醒寤時,即發菩提心!此人命終後,或轉生在三惡道,或在人天,都在緣續不斷的憶念菩提之心。當知!此人,即是菩薩大菩薩!因此義故,此大涅槃經,其威神之力,能使未發菩提心之人作菩提之因!善男子啊!此名菩薩發心因緣,並不是沒有因緣的。因此義故,大乘的妙典,乃為真正佛陀所說的!

  又次,善男子啊!如在虛空中,起大雲雨,降注於大地一樣。那些枯木、石山、高原、堆阜(高岸)等處,乃為水所不能停住的地方,水會直流注入於底涯之田,以及陂池(蓄水池)都會充滿雨水,會利益算不盡的眾生。此大涅槃微妙的經,也是這樣。也會降下大法的雨水,去普潤一切眾生。唯一闡提之人,此人會發菩提之心,那是不會有的現象。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焦敗的種子,雖然遇到甘霖,就是經過百千劫那麼久,到頭來,還是不能發芽。說會發芽,乃沒有道理的。一闡提之人,也是這樣,雖然聽過此大般涅槃微妙的經典,終皈不能發菩提之心之芽來。如果說能發菩提心芽,那是沒有道理的。為甚麼呢?因為此人已斷滅一切善根,猶如那焦芽敗 種那樣,已不能再生菩提根芽的了!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明珠,放置在濁水裡面,因為明珠的威德之力,濁水即會變為清水,但是將明珠投入在淤泥裡時,則不能使淤泥變為清水一樣,此大涅槃微的經典,也是如此,如置在其餘眾生,也就是犯五無間罪,及犯四重禁戒之濁水當中的話,還可以澄清其心,使其發菩提心,但是投在一闡提的淤泥當中的話,則百百千萬年,也不能使其清淨,而發起菩提心來。為甚麼呢?因為一闡提乃滅諸善根,並不是能發菩提心之器之故。假如此人百千萬年那麼久,聽受此大涅槃經,也終不能發起菩提之心。為甚麼呢?因為已沒有善心之故。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藥樹,名叫藥王,在諸藥當中,可說是最為殊勝的。此葉樹不管是調配乳酪,或蜜,或酥,或水,或漿,或者為末,或者為丸,如果將其拿來塗瘡,或薰身,或塗目,或者是眼見,或者是鼻子嗅聞,都能滅除眾生的一切諸病。而此藥樹,並不會作如下之念:『一切眾生如果採我的樹根時,則不應該再取我的樹葉。如果取樹葉,就不應該再取根。如果取樹身,則不應該再取樹皮,若取樹皮,就不應該再取樹身』。此樹雖然不會生起這些念,但是卻能除滅一切的病苦!善男子啊!此大涅槃微妙的經典,也是如此。是能除一切眾生的惡業,不管是四波羅夷,或五無間罪(以上都為最惡之業),乃至若身內,或身外等所有的諸惡業。那些未發菩提心的人,因此經,則得發起菩提之心。為甚麼呢?因為此微妙的經典,乃為諸經中之王,猶如那株藥樹為諸藥當中之王一樣。不管有人修習此大涅槃,或不修習此經的人,一旦聽聞此微妙的經典的名字,而聽後即敬信,即所有一切煩惱重病,統統會由之而除滅,唯不能使一闡提之人安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猶如那妙藥,雖能療癒種種的重病,但是卻不能救治必死而無命的人。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有人,手有瘡疾,而以手捉持毒藥,則毒氣會侵入其手內,如果沒有瘡的話,毒氣就不會侵入。一闡提之輩也是這樣,已沒有菩提之因,猶如沒有生瘡,毒氣則不得入侵一樣。所謂瘡,則喻為無上菩提的因緣,所謂毒,即喻為第一妙藥。完全沒有瘡,則喻如一闡提。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金剛,乃不能破壞者,而自身卻能破壞一切物,唯除龜甲,以及白羊角(小羊角)。此大涅槃微妙的經典,也是如此。都能安止算不盡的眾生於菩提道,唯不能使一闡提之輩建立菩提之因。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馬齒草、娑羅翅樹(堅固樹,葉作雙,如鳥翅,故為翅樹)、尼迦羅樹(譯為不黑、不時)等草木,雖然把它的枝莖斷截,但是還會續生如原來那樣,不像多羅樹(岸樹、高竦樹)那樣,一旦被斷截,即不復生。這些眾生也是這樣。如果得聞此大涅槃經的話,則雖然犯四重禁戒,以及五無間罪,仍然還能生起菩提的因緣,但是那些一闡提之輩,則不這樣。雖然也得聽受此微妙的經典,但是卻不能生起菩提道因。

  又次,善男子啊!如佉陀羅樹(山木、毒刺樹)、鎮頭迦樹(柿)那樣,一旦斷截後,則不再生,那些一闡提之人也是如此。雖然得聞此大涅槃經,但卻不能發菩提因緣。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大雨,終不停住在於空中一樣,此大涅槃微妙的經典也是這樣。雖然普降法雨,但對於一闡提,卻不能停住在那裡。此一闡提,其全體都密緻,猶如金剛那樣,不能容納外物!

  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說:「世尊!如佛陀您所說的偈頌一樣:

  不見善不作 唯見惡可作 是處可怖畏 猶如險惡道

  (不見善,不作善,唯見其作惡,此為最可怖畏之處,有如險惡的道路之危險)。

  世尊!像如是所說之語,其意義到底如何呢?」佛陀說:「善男子啊!所謂『不見』,就是不見佛性。『善』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作』就是所謂不能親近善友。『唯見』就是見無因果。『惡』就是誹謗方等的大乘經典。『可作』為一闡提之輩,說沒有方等經。因此義故,一闡提之輩,乃無意趣向於清淨的善法。到底甚麼是善法呢?所謂涅槃是!趣向於涅槃,即謂善能修習賢善之行。而一闡提則沒有賢善之行,因此之故,不能趣向於涅槃。『是處可畏』即謂誹謗正法。到底是誰會怖畏呢?所謂有智之人是!為甚麼呢?因為誹謗正法的人,即沒有善心,也不會有方便之故。『險惡道』就是諸行。

  迦葉又說:『如佛所說的:』

  云何見所作 云何得善法 何處不怖畏 如王夷坦道

  (甚麼叫做見所作?甚麼叫做得善法?甚麼地方為不怖畏?如王之平夷的坦道呢?)

  此偈頌的意義如何呢?

  佛陀說:「善男子啊!『見所作』就是將諸惡顯發露出之意。自從有生死以來之邊際所作的諸惡業,統統把它發露出來,直至無至處(無立錐之地)。因此義故,是處無畏(這個地方最安隱)。喻如帝王,所巡遊的正路,在其中的盜賊,則聞風而作鳥獸散一樣。像這樣發露懺悔,即一切諸惡就會統統消滅無存!

  又次,所謂『不見所作』,乃一闡提之人所作的眾惡,自己不自看見之謂。此一闡提因存驕慢之心之故,雖然作了很多的惡業,但是卻在此作惡多端中,『初無怖畏』,也就是一概不會恐怖,不知畏懼!因此之故,不能得成涅槃。喻如獼猴在水中捉水中之月一樣。善男子啊!假如一切無量的眾生們,都同時已經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是這些成道的佛陀們,也不能看到那些一闡提之人得成菩提之事。因此之故,名叫不見所作。又復不能看見誰之所作?所謂不見如來之所作是也。佛陀為諸眾生闡說眾生皆有佛性,而一闡提之輩,都流轉於生死,而不能認知識見佛性。因此之故,名叫不見如來所作。又一闡提們看見如來究竟涅槃,就說:『真正無常哉!猶如燈滅時,膏油也俱共消盡』。為甚麼這麼說呢?因為此人的惡業不曾損減之故。假若有一位將所作的善業,迴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時候,一闡提之輩,雖然因不信而一再的毀呰(誹謗),而欲破壞,然而諸菩薩們,仍然會照常布施給他,想和他們共同成就無上之道。為甚麼呢?因為是諸佛法爾(諸佛的法則就是這樣)。

  作惡不即受 如乳即成酪 猶灰覆火上 愚者輕蹈之

  (作諸惡業而不即受報者,喻如乳即成為酪一樣,此為異喻。是說雖作惡業而不隨時受惡報,但乳將成酪,乳和酪為一體,因果報應乃必然之理!故乳雖未成酪,但必然將成酪,因已動作加工故。)

  (猶如將灰覆在火炎的上面,即愚人會經視火炎之利害,照常去蹈火!)

  一闡提名叫無目(沒眼睛,失明),因此之故,看不見阿羅漢道。而阿羅漢果的聖者,雖然不行生死險惡之道,但是對於大乘來說,還是因為『無目』之故,會誹謗大乘方等經典,而不想去修習方等經教。喻如阿羅漢只勤修慈心,和一闡提之輩之不修方等經教,也是一樣之例。假若有人說:『我現在不信受聲聞的經典,要信受大乘、讀誦大乘、解說大乘。因此之故,我現在即是菩薩。一切眾生,均具有佛性,由於佛緎之故,眾生的身中,即具十力、三十二相、八十種妙好,我所說的不異於佛說。你現在和我俱破無數的諸惡煩惱,如破壞水缾那樣之容易。因為能破壞煩惱結縛之故,即能得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人雖然如此這般的演說,但他的心實在不信有佛性,乃為了利養之故,隨著經文而說耳。像這樣說的人,就名叫惡人。此惡人會很快就受果報,猶如由乳而成為酪一樣。譬如一位王使,是善能談論,巧於方便的人。他奉國王之命去他 國,在那裡寧可冒喪生命的危險,也不敢將王所交代下來之語隱匿。有智之人也是如此,在凡夫群裡,乃不惜其身命,必定要將大乘方等如來的秘藏,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之理宣說出來!

  善男子啊!有一位一闡提,曾作阿羅漢的模樣,住在於空閑之處,而誹謗方等大乘的經典。那些凡夫們看後,都以為是真正的阿羅漢,以為是菩薩摩訶薩(大菩薩),此一闡提惡此丘之輩,住在於阿蘭若處(閑靜處),而毀壞阿蘭若之法。看見他人得到法利時,即會生嫉妒之心,會作如是之語而說:『所有方等大乘的經典,均為是天魔波旬所說的』。同時也說:『如來是無常之法』。可說是毀滅正法,破壞眾僧,又作此言,乃為波旬(惡魔)所說,並不是善順之說。作此宣說的話,乃為邪惡之法。此人作此惡業,不會即時受到報應,乃如乳之成酪一樣。而將灰覆蓋在火的上面的話,即凡愚會輕視而蹈之!像這種人,謂之一闡提。因此之故,當知!大乘方等微妙的經典,必定是清淨的。有如摩尼寶珠(如意珠),如把它投入濁水時,濁水會變成為清水,大乘經典也是這樣。

  又次,善男子啊!譬如蓮華被太陽之光一照,即沒有不開展其花蕊的。一切眾生也是如此。若得見聞大涅槃之太陽的話,即未發道心的人,均會發心為菩提之因。因此之故,我說:『大涅槃之光明,流入毛孔內之處所,必定會為妙因』。那些一闡提雖有佛性,但都為算不盡的罪垢所纏,而不能得脫出來,有如蠶之處在繭內一樣。因為是如此的業緣之故,不能得生菩提的妙因,而流轉於生死,沒有窮盡!

  又次,善男子啊!如優鉢羅華(青蓮花)、鉢頭摩華(赤蓮花)、拘物頭華(黃蓮花)、芬陀利華(白蓮華)等蓮華,生長於淤泥中,但卻不會被淤泥所污一樣,若有眾生修習大涅槃微妙的經典的話,也是如此!雖然有煩惱,但終皈還是不會被此煩惱所污染的。為甚麼呢?因為此人由此而知如來之性、相、力之故。善男子啊!譬如有一個國家有非常清涼的風,此風一吹,而觸到眾生之身上之諸毛孔的話,即能除去一切鬱蒸之苦惱,和此同樣,此大乘經典大涅槃經,也是如此,是編入一切眾生之毛孔,為作菩提微妙的因緣,除了一闡提者外。為甚麼呢?因為一闡提乃非法器之故。

  又次,善男子啊!譬如良醫,能解八種藥(能治身、眼、瘡、小兒、邪鬼、毒、胎、占星等症),能消滅治好一切病症,但是卻不能滅除阿薩闍病(不治、必死之症)。一切契經、禪定三昧,也是如此。雖能根治一切貪恚痴等諸煩惱病,也能拔除煩惱的毒刺等弓箭,但是卻不能療治冒犯四重之戒禁罪,以及五無間之罪。

  善男子啊!又有良醫超過八種之醫術,能除眾生所有病苦,但是卻不能醫治必死之病(阿薩闍,最重之症,無可救藥之病)。此大涅槃,大乘的經典,也是如此,雖然能除眾生的一切煩惱,能安住眾生於如來的清淨妙因,能使未發心之人,得以發心。唯除必死之一闡提之輩。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良醫,能夠以微妙之藥療治諸盲人,使他們得以看到日月星宿等光明,以及看到一切的色像,唯不能治療生盲之人。此大乘的經典大涅槃經,也是如此。能夠為諸聲聞緣覺之人開發智慧之眼,使他們安於無量無邊的大乘經典,使未發心的人,也就是冒犯四重禁、五無間罪之人,悉能使其發菩提之心,唯除生盲者--一闡提之人!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良醫,善解八術(如下),為了治療眾生的一切病苦之故,就開種種藥方,隨著其病症而與患者。所謂吐、下吐之諸藥,及塗身、灌鼻、薰、洗、丸、散等,一切諸藥術是。而貧愚之人,卻不想欲服,良醫就可憐他,而將此人護送其回家,然後硬使他服藥。因為藥力之故,所患之疾,得以除去。女人生產時,闍樓(臍帶)不出,服其藥後,闍樓即出,而能使其嬰兒安樂無事。此大乘經典,大涅槃經,也是如此。其所到的地方,如至舍宅,則能除棄眾生的無量煩惱。若犯四重禁戒,或造五無間罪,而未發菩提心之人,也均能使其發菩提之心,除一闡提者外。」

  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犯四重禁戒,及五無間罪的人,名極重惡業,喻如斷截多羅樹(岸樹)之頭的話,則不會再生長出來。這些未發菩提心之人,怎麼能與他作菩提之因呢?』佛陀說:「善男子啊!這些眾生如果在於夢中作夢,為墮諸地獄受諸苦惱,即會生起懺悔之心而說:『可哀哉!我們自招此種罪業!如果我現在能得脫離此罪苦的話,必定要發菩提之心。我現在所看到的乃最為極惡的!』因此,而從他寤醒過來後,即會了知正法有大的果報。喻如嬰兒漸漸長大後,會常作此念而說:『這位醫師最賢!善解方藥。我本來在胎內時,將藥給我母親飲服,母服其藥故,身體得到安隱,因此之故,我的生命得以保全。奇特哉!我的母親受大苦惱,經滿十個月,懷抱我的身體,既生產後,又為我推乾、未溼,除去我的不淨諸物,大小便都能得以通利。又乳哺我,長養我,保護我的身體。因此義故,我應該要報答其養育之恩,應該以色身去奉養、奉侍保衛她,要隨順、要供養她!』

  犯四重禁戒,以及五無間罪業的人,臨命終時,因念此大乘大涅槃經之故,雖然墮入地獄、畜生,或天上、人中,如是經典也會為此人作菩提之因,除一闡提之人者外。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良施,及其子,他們所了解而知之事,乃很深奧,是超過其他的醫師,善知滅除毒類之最好的咒術。或者是兇惡的毒蛇,或者是龍,是蝮,都用咒術,咒其藥物,使其為良藥。也用此良藥塗在革履,以革履去感觸毒蟲,其毒就會因之而消滅。唯除一毒,名叫大龍。此大乘經典大涅槃經也是如此。假若有眾生冒犯四重禁戒,或五無間罪,均能消滅,能使其安住於菩提,有如良藥塗革履一樣,能消除眾毒。未發心的人能使其發心,能安住於無上的菩提之道。是因為那大乘大涅槃經之威神藥之故,使諸眾生能生安樂,唯除如大龍之一闡提之輩者外。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有人,以新的毒藥,用來塗在大鼓裡,將此大鼓在眾人當中擊打,使其發聲。雖然無心欲聽鼓聲,但是聞之者卻都會死。唯除一人,不會因之而橫死者。此大乘經 典,大涅槃經,也是如此。在在處處(到處)之諸行當中,有人聽聞其聲的話,即所有的貪瞋痴等煩惱,均會消滅迨盡。其中雖有無心思念,但因為此大涅槃經的因緣之力之故,能滅盡其煩惱,其結縛也就會自滅!犯四重禁罪,及五無間罪的人,聽此經後,也能作無上菩提的因緣,會漸斷其煩惱。除了不橫死之一闡提之輩者外。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黑闇之夜,所有的工作均已休息,若還未完了的話,都須等待明日天亮再說。學大乘的人,雖修契經,及一切諸禪定,但都須等待大乘大涅槃日,聽聞如來微密之教,然後乃當造菩提之業,而安住於正法。猶如天降雨霖,潤益增長一切諸種類,諸果實都能成熟,飢饉均能滅除,多受豐年快樂。如來的秘藏,無量的法雨,也是如此,均能除滅八種熱病。此經出現在世間,猶如那果實,多所利益,使一切眾生都能安樂,都能證見如來之性。如法華經中之八千聲聞乘之聖者,得受佛的記別,成就大果實,如同秋收冬藏,已經沒有其他之事要作的了。一闡提之輩也是如此,對於諸善法,無所營作!(也就是病入膏瞢,動彈不得)。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良醫,聽到他人之子弟被非人所捉持,就用妙藥,并遣一人,吩咐他說:『你拿此藥,快給那個人,那個人如果遇諸惡鬼神的話,即因藥力之故,均能遠離他去!你如果較慢的話,吾就自己出馬,好使那個人不會橫枉而死。假若那個病人得見你,以及我的威德的話,眾苦都會除滅,而得安隱快樂!此大乘經典,大涅槃經也是如此,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及諸外道,有能受持如此經典,讀誦通利,又為他人分別詳細的廣說,或自書寫,或使人書寫,這些,這些,均為是菩提的因緣。若犯四重禁戒,及五逆罪,或被邪鬼毒惡所執持時,如聽聞此經典的話,即所有的諸惡均能消滅,有如見到良醫時,惡鬼自會遠去一樣。當知!此人,就是真正的菩薩大菩薩!為甚麼呢?因為暫得聽聞此大涅槃經之故。同時也因將生起念如來為常之故。短暫之時聽聞此經尚得如是的功德,更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的功德,一定是了不起的!除了一闡提之外,其餘的均為是菩薩大菩薩!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聾人,聽不到聲音,一闡提之輩也是這樣。雖然又欲聽聞此微妙的經典,但是不得聽到,為甚麼呢?因為沒有因緣之故。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良醫,一切醫方沒有不通達的。同時又兼廣知算不盡的咒術。這位良醫謁見國王而向國王說:『大王!你現在有必死之病!』國王答說:『你看不見我的腹內之事,怎麼說我有必死之病呢?』良醫又向王說:『假若不信的話,就請您服下此瀉藥,等瀉下之後,大王自己檢驗便知!』但國王卻不肯服其藥。這時良醫乃以咒術之力,使國王隱秘之處(糞門)遍生瘡庖,兼又廗下之處,虫血雜出。國王見此情形後,生大怖懼,就讚歎那位良醫而說:『善哉!善哉!你剛才所說的,我不相信,現在乃知,你對於我的此身,乃作大利益』。於是很恭敬這位醫師,猶如父母那樣。此大乘經典,大涅槃經,也是這樣,對於諸眾生,不管是有欲,或無欲,均能使他們的煩惱崩潰毀落。這些眾生,乃至於夢中夢見此經,而恭敬供養等事,喻如大王之恭敬良醫那樣。此大良醫,知道人必定會死,即不會治他,此大乘經典,大涅槃經也是如此,終不能治一闡提之輩。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良醫,雖然善知八種醫術,均能治一切病症,唯不能療治必定會死的患者。諸佛菩薩也是如此,均能救療一切有罪業之人,唯不能救治必定會死之人如一闡提之輩。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良醫,善知八種微妙的醫術,又能博達超過於八種以外之醫術。就將自己所知的一切,先教授其孩子。不管是水中,或者是陸地,以及山谷等處之藥草,均使其子識知。像這樣的慢慢的又教其子以八種醫術,之後,又教其餘的最上的妙術。如來應供正徧知也是如此。首先傳教其子弟--諸比丘等人,以方便法,除滅一切煩惱,修學淨身不堅固之想。所謂水陸、山谷者,水就是譬喻人身受苦,有如水上之泡一樣,陸即喻人身不堅固,有如芭蕉樹。所謂山谷,便是喻為在煩惱中,修無我想。因此之故,身名無我。如來也像這樣,對於其子弟漸漸的教授九部經法,使能善於通利,然後教學如來的秘藏,為其子弟之故,說如來為常之法。如來就是這樣的說大乘經典大涅槃經,為諸眾生當中,已經發菩提心之人,以及未發心的人,作為菩提之因,除一闡提者外。如是這般,善男子啊!此大乘經典大涅槃經,乃為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未曾有之經。你應知道!就是無上的良醫,最尊,最勝,是眾經中之王!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大船,從海中之此岸,開到那邊之岸,又從彼岸再開回來到此岸。如來正覺也是這樣,是搭乘大涅槃大乘的寶船,周旋往返的在濟渡眾生。在在處處,也就是到處,看見應該得渡的人,就均使他們得見如來之身,因此義故,如來名叫無上的船師。喻如有船來,即必需要有船師,有船師,就有眾生能渡過大海。如來常住,化度眾生,也是如此。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有人在大海裡,乘船而欲渡過大海,如能遇得順風的話,須臾之間,就能得以渡過無量數的由旬那麼的遠。如果不遇順風的話,即雖然又經過算不盡的歲數,仍然不能離開其本處。有時因船破壞,致沈沒在水中死。眾生就是如此的在那愚痴的生死大海中,乘諸行之船一樣。如遇值大般涅槃猛利之風的叫,則能很快就到達無上的道岸。如果不遇到的話,就會久久流轉在無量的生死海裡,或者有時因為如船隻之破壞,而墮落於苦海--地獄、畜生、餓鬼等道當中!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有人,不遇大風,而久久停留在於大海裡,而生恐怖,就念言而說:『我們必定會死在這裡』在作此念時,忽然遇到非常猛利之風,而能隨著其順風而渡過大海。因此,而又生起此念說:『快哉!此風!未曾有也!能使我們安安隱隱的渡過在大海中,重彈不得之災!』眾生就是如此,都久處在愚痴的生死大海中,過著困苦窮乏的生活,而未曾遇到像如是的大涅槃之船。因此,而會生起如下之念:『我們必定會墮落於地獄、畜生、餓鬼等惡道』。作此思惟之時,忽遇大乘大涅槃之風,隨順而吹向,使人能入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時才知道此道為真實,而生奇妙特殊之想,而讚歎說:『快哉!我從古來未曾見聞像此種如來的微密之藏』因此,而對此大涅槃經生起清淨之信念!

  又次,善男子啊!『如蛇蛻皮,到底是死滅了麼?』迦葉說:「弗也,世尊!」佛陀乃說:「善男子啊!如來也是這樣。如來方便示現,棄捨毒身。這是否可以說如來乃為無常而會消滅嗎?」迦葉回答說:「弗也,世尊!如來在此閻浮提裡,方便捨身一事,如那毒蛇蛻捨舊皮一樣,因此之故,如來乃名叫常住」。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打金的師匠,得到上好的真金,可隨意打造種種的飾器一樣,如來也是,如來對於二十五有的眾生,均能示現不同種類的色身。為了化度眾生,拔度生死之故,如來就名叫無邊身。雖然又示現種類不同之身,但是也名為常住沒有變易!

  又次,善男子啊!如庵摩羅樹(似桃非桃。無垢清淨),以及閻浮提樹(穢樹),一年都有三次的變動。有時生華,其光色很敷榮(放著異彩),有時生葉,即滋茂蓊鬱(繁茂),有時卻會彫落,其形狀即如已枯死一樣。善男子啊!你的意思怎樣?此樹到底是真正枯死了麼?」迦葉說:「弗也,世尊!」佛陀說:「善男子啊!如來也是這樣。如來在於三界中,示現三種身,有時初生,有時長大,有時卻入涅槃。而如來身實在並不是無常」。

  迦葉菩薩讚言說:「善哉!誠如佛陀聖者您所說的:如來乃常住沒有變易!」佛陀又說:「善男子啊!如來的密語,乃甚深難解的。喻如大王,令諸群臣,叫先陀婆來一樣。先陀婆一名四實。一為鹽,二為器,三為水,四為馬。此四種物共同為一名。有智慧之臣,善知此名。假若國王要洗用水時,喊一聲(求索)先陀婆,大臣即便會奉水給王。若國王要食物時。求索(喊一聲)先陀婆,大臣即便會奉鹽等物給王。若國王吃食後,將飲漿水時,求索(喊一聲)先陀婆,大臣就會奉飲用之器(裡面有飲物)。若國王想出遊時,求索先陀婆,也就是喊一聲先陀婆,大臣即便會呈奉馬匹給大王。如是這般,這位智臣,能善解大王四種的密語。此大乘經典也是如此,有四無常。大乘的智臣應當善知!假若佛陀出世,為眾生說如來涅槃的話,即大乘的智臣,當會知道此乃如來為計常之人闡說無常之相,是欲使比丘們修無常之想。或者又說言:『正法當滅』時,即大乘的智臣當會知道,此乃如來為計樂之人闡說苦相,是欲使比丘們多修苦想的。或者又說言:『我現在的病苦,眾僧會破壞』時,即大乘的智臣當會知道!此乃如來為計我者,說無我相,是欲使比丘們修無我想的。或者又說:『所謂空者,是正解脫』。大乘的智臣當會知道!此乃如來說正解,沒有二十五有,是欲使比丘們修學空想的。因此義故,是正解脫,則多為空,也名叫不動。所謂不動,就是解脫當中,並沒有苦之故,因此之故,不動就是正解脫,為無有相。所謂無相,就是沒有色聲香味觸等,故名無相,是正解脫,是常而不變易。此解脫中,並沒有無常、熱惱、變易。因此之故,解脫名叫常住,是不變、清涼。或又說言:『一切眾生,有如來性』。大乘的智臣當會知道!此是如來講說常法,是欲使比丘修正常法。諸比丘們若能像這樣去隨順學習的話,當知此人就是我的真正弟子。能善知道如來微密之藏。猶如那位大王的智慧之臣,善知王意一樣。善男子啊!此大王也有如是的密語之法,更何況如來會沒有嗎?善男子啊!因此之故,如來微密之教,乃非常難以了知的,唯有智慧的人才能了解我甚深的佛法,並不是世間凡夫者流所能深信的!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波羅奢樹(赤華樹)、迦尼迦樹(月作)、阿叔迦樹(無憂),倘遇天空亢旱不雨時,即不能生華與果實,就是其他水陸所生之物,也都會枯萎,而無潤澤,不能繁茂增長,所有的藥物也沒有勢力可言。善男子啊!此大乘經典,大涅槃經,也是如此。在我滅度後,有些眾生不能恭敬,沒有威德。為甚麼呢?因為這些眾生不知如來微密之藏之故。其原因在那裡呢?因為這些眾生,福德很薄之故。

  又次,善男子啊!如來的正法將欲滅盡之時,會有好多行惡的比丘,不知如來微密之藏,又懶惰,又懈怠之故,不能讀誦、宣揚、分別、了知如來微密之藏。喻如笨賊,故棄珍寶不要,只知擔負沒甚麼價值之草木一樣。因為不解如來微密之藏之故,對於這甚深的經典,唯有懈怠不精勤,不能學習。真可哀哉!大險當會來臨之世,實是很恐怖之事而不知!苦哉!這些眾生,並不勤勉聽受此大乘經典,大涅槃經!唯有諸菩薩大菩薩等人,始能對於此經能取了知真實之義,會不著於文字,會隨順真理而不逆,也會為眾生闡說!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牧牛之女人,為了欲賣牛乳,而貪多利益之故,在牛乳內加二分之水,轉賣給其他牧牛的女孩。那些牧牛女買得此牛乳後,又加二分之水,又轉賣給與近城市的女人,那位女人又再加二分水,又再轉賣給城中的女人。城中的女人又再加二分的水,而到市中去賣人。這時有一位欲為其子娶媳婦的人,因為急需好的牛乳,以便宴諸賓客。就到市中去買牛乳,剛好遇到那位賣乳的女人,女人開供很高,買主則說:『妳的牛乳水分很多,不值此價!不過因遇我今天要贍待賓客(招待賀客),故不和你計較』。就這樣的買那牛乳回家。在廚房裡,將牛乳混合白米,而煮為糜,這時已經沒有甚麼乳味可言的了。不過雖然沒有乳味,但和苦味來相比較時,還是勝過千倍之好味。為甚麼呢?因為牛乳在諸味當中,乃最為優勝之故。

  善男子啊!在我涅槃後,正法未滅之八十年裡,此經在閻浮提還會被廣為流布。不過那時也會有惡比丘,會抄略此經,會分作多分,故會消滅正法之色、香與美味的了!這些惡人雖然又讀誦如是的經典,卻會將如來深密的要義滅除,會安置那些世間裡莊嚴文飾,無義之語在裡面。如 抄前放著在於後,或抄後而放著在前面,抄前後而放著在中央,抄中央而放著在前後等,都不完整,都沒有甚麼真義可言。像如是的惡比丘,可說都是魔王伴侶!他們受畜一切不淨之物,卻說都是如來許允他們畜養的。例如牧牛的女人,加多開水在牛乳裡那樣,諸惡比丘們也是如此。都將世語混雜,使經典變錯,令好多的眾生不得正說、正寫、正取、尊重、讚歎、供養、恭敬。這些惡比丘為了利養之故,不能廣宣流布此經。他們所能流布的乃為少的可憐。是不足以拿來作話說的!有如那些牧牛的貧窮的女人,展轉賣乳,乃至煮為糜,而無乳味一樣。此大乘經典,大涅槃經,也是如此。也已被展轉薄淡,已沒有甚麼氣味的了。不過雖然沒有氣味,但是仍然勝過其他的經典,超過有千倍之大。有如那些乳味,對於苦味來說,乃勝過千倍一樣。為甚麼呢?因為大乘經典,大涅槃經,對於聲聞的經典來說,乃為最上首之故,喻如牛乳在於諸味當中最勝一樣。因此義故,名叫大涅槃!

  又次,善男子啊!不管是善男或信女,都沒有不求男子身的。為甚麼呢?因為一切女人都是眾惡所匯集似的地方之故。

  又次,善男子啊!如蚊蚋之尿水,不能使此大地潤洽一樣,對於女人之欲之難以飽滿一事,也是如此。如將大地裡的一切,都作為丸,使每一丸都有如芥子那麼大(喻丸已不能形容之多),像這麼多的男人,和女人共作快樂之事,猶不能滿足。假如男人之數,有如恆河沙那麼多,和女人共為快樂之事,也是如此。善男子啊!喻如大海,乃為一切的天雨,以及百川之水流所皈注的地方,而那大海,仍然不會覺得滿足一樣,對於女人之法,也是如此。假如一切悉為男子,和女人共行樂事,也會覺得不足似的。又次,善男子啊!喻如阿叔迦樹(無憂樹)、波吒羅樹(重葉樹)、迦尼迦樹(月作樹),在春天時,會開華滿木,而群蜂會來唼取其色香的細味,而不知厭足,男女之情之需要,也是如此,不知厭足的)以上均形容一旦欲念萌芽,則使不不知自制,其可驚人的程度,乃如上述,故須以理會,不可以文取義!)

  善男子啊!因此義故,諸善男信女們,如聽此大乘大涅槃經後,就會訶責而厭棄女人之相,而想求童子身。為甚麼呢?因為此大乘經典,乃有丈夫之相,所謂佛性是!如果有人不知佛性的話,就沒有男相。為甚麼呢?因為不能自知自己有佛性之故。假若有人不能自知佛性的話,我就要說,這些就名叫女人的了。假若能自知佛性的話,我就要說此人為大丈夫的了。假若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的話,當知!這些人就是男子的了。

  善男子啊!此大乘經典大涅槃經,乃為無量無邊不可思義功德之所聚處。為甚麼呢?因為此經乃說如來秘密之藏之故。因此之故,善男信女們!假若欲速知如來之秘密之藏的話,應該方便勤修此經!

  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 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說,我現在已有丈夫之相,因為得入如來微密之藏之故。如來在於今天始使我覺悟!因此,即得決定通達!」佛陀說:「善哉!善哉!善男子啊!你現在能隨順世間之法,而作此說!」迦葉又說:「我不隨順世間法!」佛讚迦葉說:「善哉!善哉!你現在所知道的無上法味,乃為甚深難知之法,而你卻能了知!如蜜蜂之採味一樣,你也是如是!」

  又次,善男子啊!如蚊子那麼小之水澤,乃不能使此大地沾潤一樣,當來之世,此經之流布也是如此,也如那蚊澤一樣。蓋正法欲滅時,此經會首先沒於此。當知!這就是正法衰微之相。

  又次,善男子啊!譬如夏天過了後的初月,名叫秋天。如秋天之雨會連綿降注一樣,此大乘經典,大涅槃經,也是如此。為彼南方的諸菩薩之故,當廣流布,降注法雨,彌滿那個地方。正法欲滅之時,會至罽賓(印度西北方之國,此地古來與佛教的歷史因緣很深),會在那裡具足而沒有欠缺,然後潛沒於地中。雖然或有人會相信,或有人不會相信,但是此大乘方等經典,此甘露之法味,均沒入於地中是不會錯的。此既沒之後,一切其餘的大乘經典,也都統統滅沒。如果能得此經,都具足而無缺欠的話,可說就是人中的象王!諸菩薩們!應該曉得!如來的無上正法,將會滅沒,其時間不會太久!」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妙德)仰白佛說:「世尊!現在這位純陀,還有疑惑的心理,但願如來您,重新分別詳細解說,使他能夠斷除疑惑!」佛陀說:「善男子啊!他存的是甚麼疑心?你就把它說出來看看,我當會為他斷除!」文殊師利說:「純陀的心,乃疑惑如來為常住的問題!因為以得知見佛性之力之故。如果見佛性而為常的話,在本來還未見佛性時,應該就是無常。如果本來為無常的話,即後來應該也是同樣才對。為甚麼呢?例如世間之物,本無今有,已有還無,如是等等之物,均為是無常。因此義故,諸佛菩薩、聲聞、緣覺之性,並沒有差別」。這時世尊,即以偈而說:

  本有今無 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 無有是處

  (本來有,而現在沒有,本來沒有,而現在有。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之有無之法,是沒這道理的。本有今無之偈,前後出現四處。第一是在這裡,第二在於梵行品,第三為第二十五品,第四乃在於第二十六品)。

  「善男子啊!由於此義之故,諸佛、菩薩、聲聞、緣覺之性,亦有差別,亦無差別」。文殊菩薩讚言說:「善哉!誠如佛陀聖者所說的,我現在始於了解諸佛、菩薩、聲聞、緣覺之性,亦有差別,亦無差別」。

  迦葉菩薩此時就請示佛陀而說:「世尊!如佛所說的:諸佛、菩薩、聲聞、緣覺,其性都無差別一事,到底是怎麼說呢?唯願如來您,能詳細分別廣為解說,使一切眾生都能得到法益而安樂!」佛陀說:「善男子啊!你要注意的聽!要專心一意的聽!我當會為你解。善男子啊!譬如長者,他曾畜養好多的乳牛。有種種不同的色相。常叫一個人在那裡看管、飼養。此人有時為了祭祀之故,就盡殺牛群,放在一器箱裡。這時看到諸牛乳都同為一個白色,便非常的驚怪:『為甚麼牛身之色,各各不同,而其乳卻為何都同為一顏色呢?』此人於是就沈思而說:『如是一切的一切,均為是眾生的業報因緣,才會使乳色為一』。善男子啊!聲聞、緣覺、菩薩也是這樣,都同一佛性,猶如那些牛乳一樣。為甚麼呢?因為這些聖者均為滅盡諸漏之故。然而諸眾生們卻說佛、菩薩、聲聞、緣覺,都有差別。諸聲聞、凡夫們,都疑三乘(聲聞、緣覺、菩薩)為甚麼沒有差別呢?這些眾生,經過很久以後,自然會了解一切三乘之同一佛性,猶如那人解悟乳相乃由業因緣而來一樣之理!

  又次,善男子啊!譬如金礦,首先淘鍊,而把滓穢之物棄掉,然說把金砂銷融,到了成為純金之後,其價值就難以估計的了!善男子啊!聲聞、緣覺、菩薩也是這樣。都得成就同一佛性。為甚麼呢?因為都除煩惱之故,有如那金礦,已除去諸滓穢一樣。因此義故,而知一切眾生都同一個佛性,絕沒有差別!首先聽聞如來的密藏,到後來成佛時,自然會得知曉。喻如那位長者,知道牛乳之同一色相一樣。為甚麼呢?因為已斷除無量億的煩惱之故。

  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如果一切眾生均有佛性的話,即佛與眾生有甚麼差別呢?像如是之說,恐有好多的過咎。假若諸眾生皆有佛性的話。為甚麼舍利弗等人,以小乘的涅槃,而般涅槃?緣覺之人即以中乘的涅槃而般涅槃?菩薩之人即以大乘的涅槃而般涅槃呢?這些人如果都同一佛性的話,為甚麼不同於如來之涅槃,而般涅槃呢?」佛陀說:「善男子啊!諸佛世尊所得的涅槃,並不是諸聲聞、緣覺所得的涅槃,因此義故,大般涅槃名叫『善有』。世間倘若沒有佛陀,但並不是沒有二乘,而得其二種的涅槃。

  迦葉菩薩又說:「此義怎麼說呢?」佛陀說:「因為經過無量無邊的阿僧祇劫(無量劫),始有一位佛陀之降生在世,開示三乘之法。善男子啊!如你所說,菩薩與二乘,沒有差別之事。我先前已在此如來密教大涅槃中說過其義。諸阿羅漢並沒有『善有』。為甚麼呢?因為諸阿羅漢們均會當來得此大涅槃之故。因此義故,大般涅槃有畢竟之安樂,才名為大般涅槃!」

  迦葉菩薩說:「如佛陀所說!我現在始知甚麼叫做差別之義,以及甚麼叫做無差別之義。為甚麼呢?因為一切菩薩、聲聞、緣覺們,在於未來的世代裡,統統會皈入於大般涅槃裡。譬如所有的水流,都皈入於大海一樣。因此之故,聲聞、緣覺之人,均名為常,並不是無常。因此義故,亦有差別,亦無差別!」

  迦葉菩薩又請示說:「甚麼叫做性差別呢?」佛陀說:「善男子啊!聲聞如乳,緣覺如酪,菩薩之人即如生酥與熟酥,諸佛世尊乃如醍醐。因此義故,大涅槃中,說有四種性,都有差別。」

  迦葉又說:「一切眾生的性相如何呢?」佛陀說:「善男子啊!如母牛生產時,乳與血未別一樣。凡夫之性之與煩惱混雜的情形也是如此」。

  迦葉又說:「在拘尸那城裡,有一位旃陀羅(賤民)名叫歡喜。佛陀曾記別他而說:『此人由於一旦發心,當於此世界千佛數當中,速成無上正真之道』。而為甚麼如來對於尊者舍利弗、目犍連等人,就不記別他們之速成佛道?」佛陀說:「善男子啊!或有聲聞、緣覺、菩薩,曾發誓願說:『我要久久的時劫護持正法,然後,乃願成就無上的佛道』。而那位歡喜旃陀羅,因為所發的為速願,故就為他速記!」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商人,有一無價之寶,想到城市去把它賣掉。有一愚人,雖看到此寶物,但因不識貨之故,就輕視而取笑。寶物的主人大聲而說:「我此寶珠,乃供值無數字的珍寶啊!」愚人聽後,又再一笑,大家都相互說言:「此非真正的寶珠,乃為普通的頗梨珠!」善男子啊!聲聞緣覺也是如此。假若聽佛為他速記別的話,就過於安心,而便生懈怠,而輕笑簿賤(看輕其價值),有如那位愚人不識真正的寶珠一樣。在於未來的世代裡,有諸比丘,不能精勤修習善法。因為貧窮困苦,而被飢餓所逼迫。因此,而乾脆去出家,以便保養自身。其心志很輕躁,是邪命諂曲的人。像這種出家人,假若聽聞如來授諸聲聞們連疾之記別的話,便會大笑,會輕慢毀訾。應該要曉得!這些人即是破戒的人,而自言已經得到超過人天之法。因此義故,就隨發連願成佛之願,故與速疾之記別。那些護正法的人,就為之授久遠的記別!」

  迦葉菩薩又向佛說:「世尊!菩薩怎樣能得不壞的眷屬呢?」佛告迦葉說:「若諸菩薩勤加精進,而欲保護正法。則以此因緣,所得的眷屬,都不可沮壞」。

  迦葉菩薩又向佛說:「世尊!為甚麼緣故,有一種人會得脣口乾焦之病呢?」佛告迦葉說:「若有人不識知三寶為常存,因此因緣,脣口會乾焦喻如有人口爽(都適合口),故不能分別甜、苦、辛、醋、鹹、淡等六味一樣。一切眾生因為愚痴沒有智慧,不認識三寶為長存之法,因此之故,名叫脣口乾焦」。

  又次,善男子啊!若有眾生,不知如來是常住的話,當知此人就是生盲!假若知道如來是常住的話,則如是之人,雖然為有肉眼之身,但是我卻會說這些人名叫天眼的保有者。

  又次,善男子啊!假若有人能了知如來是常住的話,當知!此人,久遠以來就已修習如是的經典,我會說這些人,亦名為天眼的保有者。如果雖然有天眼,但是不能了知如來是常的話,我就會說這些人名叫肉眼的人。這種人乃至不認識自身的手足、肢體、骨節,又不能使他人識知。因此義故,名叫肉眼。

  又次,善男子啊!如來常作為一切眾生的父母。為甚麼呢?因為一切眾生,有種懂不同的形類。有的二隻腳,有的有四隻足,甚至有很多腳,當然也有無腳的。佛陀乃用同一音聲而為他們說說。那些不同而異類的眾生們,各各都能得以了解。均皆讚歎而說:「如來今天為我說法」。因此義故,佛陀名叫眾生的父母。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有人生一孩子,剛十六個月之大,因為幼弱,對於語言未能真會了解,而他的父母因欲教他學語言。首先會隨和其子的音聲,慢慢的加以教之。那麼,這些作人父母的語言,是否為不正的嗎?」迦葉說:「弗也,世尊!」佛陀說:「善男子啊!諸佛如來也是如此。都隨著眾生的種種的音聲,而為之說法,目的是欲使眾生安住在於佛教的正法之故,才會隨著所應看到的去示現種種的形象。迦葉啊!如來這樣的和同眾生的語言,是否可以叫做不正了嗎?」迦葉說:「弗也,世尊!為甚麼呢?因為如來所說的乃如獅子吼,都隨順世間種種的音聲,而為眾生演說妙法之故!」

一切大眾所問品第十七

  這時世尊,從他的面門〈口裡〉,放出種種的色彩--青、黃、赤、白、紅、紫等光明,照在於純陀之身上。純陀迎遇此光明後,就和諸眷屬們,奉持諸餚膳,很快的到了佛所,欲奉獻給如來,以及諸比丘,以便增添最後的供養。他同時也令人運搬種種的食器,都沒有不備足。這時有一位大威德的天人,曾遮住其面,四周都被團團圍繞,而對純陀說:「且止!純陀!不可以把供養物品奉獻出來!」這時如來又放出無量無邊的種種光明來,諸天及大眾們,遇此光明後,就聽許純陀趨前到佛所,奉獻其所施之物。這時天人以及諸眾生們,各各都將自己所奉持而來的供物,到了佛前,都跪在那裡,向佛稟告說:「唯願如來您,聽許這些比丘接受我們的供養吧!」這時諸比丘們知道時宜之故,都執持衣鉢,傾專身心,安詳的在那裡。

  這時純陀為了佛陀,以及僧眾,而布置種種的獅子寶座。懸掛缯彩的幢幡寶蓋,以及香華纓絡,來莊嚴道場。三千大千世界都一變而為莊嚴微妙,猶如西方的安樂國土〈極樂國土〉那樣。這時純陀住在佛前,面容帶有憂悲悵怏,重新仰白佛陀而說:「唯願如來,能夠哀憐大家,住世的壽命延長為一劫,或著減一劫!」佛告純陀說:「你想要我久住於世間,就應趕快奉獻最後的具足檀波羅蜜〈布施度〉」。這時一切菩薩大菩薩,以及天人,暨其他很多種類的眾生 ,都異口同音而唱此言說:「奇哉!純陀!能成就這麼大的福德,能令如來接受其最後無上的供養。我們沒有福德,所設的供物,均為白設的了!」

  這時世尊,欲使一切眾生之願望都能達成滿足,故在自己的身上的每一毛孔處,化作無量的佛陀。每一位佛陀,都各有算不盡的諸比丘僧。這些世尊,以及無量的比丘們,都示現接受大家的供養。釋迦如來即自受純陀所奉獻的供物。這時純陀所持的粳糧,成熟的食物,其數量有如摩伽陀國〈善勝,王舍城之國〉滿足八斛之多。因佛陀神通之力,故皆使一切大會充足不缺。純陀看見這種情景後,心生歡喜,雀 躍不止!一切大眾也是如此的法喜充滿!

  這時大眾承佛的意旨,都各作此念而說:「如來現在已經接受我們的布施供養,不久將會進入涅槃」。大家作此念後,一時悲喜交集!這時樹林的地方很狹小,以佛的神力,如鍼鋒之小的地方,均有算不盡的諸佛世尊,以及其眷屬坐在那裡吃食。所食之物,都一樣,並沒有差別。這時天人阿修羅們,都啼泣悲 歎,而作此言說:「如來今天已接受我們最後供養,佛陀受供後,當會入於涅槃。我們從今以後當供樣誰呢?〈還有誰能接受我們的供養呢?〉我們現在永遠別離無上的調御師,已如沒有眼目的盲人的了!」這時世尊,為了欲安慰一切大眾之故』而說偈說:

  汝等莫悲歎  諸佛法應爾  我入於涅槃  已經無量劫
  常受最勝樂  永處安隱處  汝今至心聽  我當說涅槃
  我已離食想  終無飢渴患  今當為汝等  說其隨順願
  令諸一切眾  咸得安隱樂  汝聞應修行  諸佛法常住
  假使烏與梟  同共一樹棲  猶如親兄弟  爾乃永涅槃
  如來視一切  猶如羅睺羅  常為眾生尊  云何永涅槃
  假使蛇鼠狼  同處於一穴  相愛如兄弟  爾乃永涅槃
  如來視一切  猶如羅睺羅  常為眾生尊  云何永涅槃
  假使七葉花  轉為婆師香  迦留為鎮頭  爾乃永涅槃
  如來視一切  猶如羅睺羅  云何捨慈悲  永入於涅槃
  假使一闡提  現身成佛道  永處第一樂  爾乃入涅槃
  如來視一切  皆如羅睺羅  云何捨慈悲  永入於涅槃
  假使一切眾  一時成佛道  遠離諸過患  爾乃入涅槃
  如來視一切  皆如羅睺羅  云何捨慈悲  永入於涅槃
  假使蚊蚋水  浸壞於大地  川谷海盈滿  爾乃入涅槃
  悲心視一切  皆如羅睺羅  常為眾生尊  云何永涅槃
  以是故汝等  應深樂正法  不應生憂惱  號泣而啼哭
  若欲自正行  應修如來常  當觀如是法  長存不變易
  復應生是念  三寶皆常住  是則獲大護  如咒枯生果
  是名為三寶  四眾應善聽  聞已應歡喜  即發菩提心
  若能計三寶  常住同真諦  此則是諸佛  最上之誓願

  〈你們不可悲歎,因為諸佛法都是這樣的。我入於涅盤,已經過無量劫之久的了。都常受最勝之樂,永遠住在安隱的地方。你們要專心一意的聽,我會說入涅槃之事。〉

  〈我實在已經離開食物之想,終究並沒有飢渴之患。現在為你們說那隨順眾生之願,使一切眾生,均能得到安隱快樂。〉

  〈你們聽後應該要認真的修持。諸佛之法乃為常住的。〉

  〈假如烏和梟,同在一株樹上棲息,能使其為有如親兄弟那樣的話,爾時乃會永遠入於涅槃的了。〉

  〈如來對於一切眾生,都如羅睺羅那樣的看待,永遠都為眾生之所尊重,所效法之人,為什麼會永遠住於涅槃,而棄於眾生於不顧的呢?〉

  〈假如蛇、鼠、狼們,都共同住於同一個穴裡,都能相親相愛,有如兄弟的話,爾時乃會永遠入於涅槃。〉

  〈如來視一切眾生,都如同羅睺羅那樣,常為眾生之所尊重。怎麼會永遠住於涅槃呢?〉

  〈假如七葉華『華臭惡』之樹,能轉變為婆師香『雨時,香木』,迦留『毒樹』,能為鎮頭『甘果,柿』的話,爾時乃會永遠入於涅槃的。〉

  〈如來看視一切眾生,都如羅睺羅那樣,為什麼會捨棄慈悲,而置眾生於不顧,而永遠入於涅槃呢?〉

  〈假如一闡提之人,能現身而成為佛道,而永遠處於第一之快樂的話,爾時乃會入於涅槃的。〉

  〈如來看視一切眾生,皆如羅睺羅那樣,怎麼會捨棄慈悲,而永遠入於涅槃呢?〉

  〈假如一切眾生,一時都成就佛道,都遠離諸過患的話,爾時乃會進入涅槃的。〉

  〈如來看顧一切眾生,都同看護羅睺羅那樣,怎麼會捨棄慈悲,怎麼會永遠入於涅槃呢?〉

  〈假如蚊蚋之尿水,能浸壞大地,能夠盈滿於川谷,大海的話,爾時乃會進入於涅槃的。〉

  〈如來以同一的慈悲心看顧一切眾生,都如看護羅睺羅那樣,都永遠為眾生所尊仰者,怎麼會永遠進入於涅槃呢?〉

  〈因此之故,你們應該要深樂正法,不應該生起憂惱,不要號泣,不要啼哭!〉

  〈如果自己欲行正的話,就應該修如來常住之法。應該觀察這種法乃為長存不變易之法。〉

  〈又應生此念:「三寶均常住」!這樣則能得到最大的庇護,猶如以咒術使那枯木生果實那樣。〉

  〈此名叫三寶,四眾的弟子們都應該好好的聽!聽後應該要歡喜,即應發起菩提之心!〉

  〈假如能計量推想三寶為常住,同於真諦的話,這就是諸佛最上的誓願!〉

  如果有比丘、比丘尼,或優婆塞、優婆尼,能夠以如上之最上的誓願,而發願的話,就應知道!此人已沒有愚痴,以堪受供樣。以此願力的功德果報,在世上乃為最勝的,有如阿羅漢哩!如果有人不能作如是觀察--三寶為常住的話,就是旃陀羅〈賤民〉。如果有人能夠了知三寶為常住,為實法的因緣的話,就能離苦而得安樂,沒有人會媱害、留難他!

  這時人天大眾,阿修羅等,聽聞此法後,內心很歡喜,都雀躍不止!他們的心已很調柔,善滅諸蓋〈煩惱〉心,已不會在高下不平衡了。一看就知道已很有威儀清淨,顏貌怡悅和靄,都了知佛為常住不滅,因此之故,也設施諸天的供樣物,如散種種的華,以及末的香,塗身的香,也鼓起天的伎樂,用來供樣佛陀。

  這時佛陀告訴迦葉說:「善男子啊!你看這些眾生,作希有之事了嗎?」迦葉菩薩答言說:「已經看過了,世尊!我所看到的就是算不盡,難以估計得出的諸位如來,受諸大眾及人天們所奉獻供養的飯食。又看見諸佛的大身莊嚴,所坐的地方都如一個鍼鋒之大,而卻能容納很多眾生,受他們的圍繞,也不會有互相障礙之感。並看見大家均發誓願,而說十三偈頌。也知道大眾的心念,大家都這麼想:『如來今天,獨受我的供養』。假如純陀所奉獻的飯食,把他打破為如微塵,一塵供一佛,仍然不周遍,以佛的神力,才能悉皆充足一切的大眾。為諸菩薩大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等人,始能了知如是希有之事耳。這些、這些,均為是如來的方便示現,使諸聲聞大眾,以及阿修羅們,都能得知如來為常住法」。

  這時世尊,告訴純陀說:「你現在所看到的,是否希有奇特之事嗎?」純陀說:「實在是的!世尊!我先前看到算不盡的佛陀,都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妙好,以莊嚴其身。現在又見到為諸菩薩大菩薩而現的巨身殊異,顏貌無與能比等的莊嚴之相。為見佛身,喻如藥樹,被諸菩薩大菩薩們之所團團圍繞!」佛告純陀說:「你先前所看到的無量的諸佛,是我所化的,是欲利益一切眾生,使大家得大歡喜的。像這些菩薩大菩薩們所修持之行,乃為不可思議,能作無量諸佛之佛事。純陀啊!你現在已經成就菩薩大菩薩之行,得住於十地的果位。菩薩所行的都已具足成瓣的了!」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說:「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說的!純陀所修成的菩薩行,我亦隨喜其功德。現在如來您,欲為未來算不盡的眾生作大光明之故,說此大乘大涅盤經。世尊!我想請示您!一切契經,其說有餘義,或無餘義呢?」佛陀說:「善男子啊!我所說的,也有餘義的,也有無餘義的」。

  純陀仰白佛陀說:「世尊!如佛所說的:

  所有之物   布施一切  唯可讚歎  無可毀損

  〈將所有的物品布施給一切眾生,唯應被讚歎,絕不會有被誹謗,被毀損之事〉。

  世尊!此義怎麼解說呢?持戒和毁戒,到底有什麼差別呢?」佛陀說:「唯除一人之外,其餘的一切布施,均可以讚歎的!」純陀請問說:「到底唯除那一人呢?」佛陀說:「如此經中所說的破戒之人是!」

  純陀又說:「我現在未能了解,唯願佛您闡說」。佛陀就說:「所謂破戒,就是一闡提之謂。布施給其餘一切眾生之所有的布施 ,均可讚歎,均能獲大果報」。 純陀又問:「一闡提之義如何呢?」

  佛陀告訴純陀說:「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們,發出粗惡之言來誹謗正法,造這種重業,永遠都不悔改,又沒有慚愧之心,像這等人,名叫趣向一闡提之道。假若犯四重禁戒,作五逆罪,自己知道一定犯如是重罪之事,而心裡始終並不怖畏,不慚愧,不肯把它發露出來,對於佛教的正法永遠沒有護惜,沒有建立信心,都毁訾輕賤,發出之言多為過咎,像這等人,也名叫趣向一闡提之道。假若又說言,沒有佛法僧寶,此等人也名叫趣向一闡提之道。唯除如此一闡提之輩,而布施給其餘之人,即一切即應讚歎!」

  這時純陀又仰白佛陀說:「世尊!所謂的破戒,到底如何呢?」佛告純陀說:「假若犯四重禁戒,以及五逆罪,和誹謗正法,如是等人,就名叫破戒」。

  純陀又問說:「如是破戒,可以救拔濟度嗎?」佛告純陀說:「有一種因缘之故,則可以拔濟他。假若身穿法服,但卻仍然不放捨遠離。不過其心都常懷慚愧,常抱恐怖,自己也呵責自己而說:『咄哉!為什麼犯此重罪呢?何期這樣?實在怪哉?為什麼會造此苦果之業呢?』他曾深自悔改,而生護法之心,而又欲建立正法,他說:『如果有護法者的話,我就會供養他。假若有人欲讀誦大乘經典的話,我就會作為其諮問者,使其受持、讀誦。到了他已通利後,又當會為他分別詳細廣說』。佛陀我會說此人不名叫破戒!為什麼呢?善男子啊!譬如太陽一昇,即能除去一切的塵翳與黑闇一樣,此大涅盤微妙的經典,興起出現於世間,也是如此。是能除一切眾生無量劫中所作的所有罪業。因此之故,此經曾說:『護正法,得大果報,拔濟破戒』!如果有人毀謗此正法,而能自悔改,還能皈於正法,自會反省自念:『所作的一切不善,猶如自己害慘了自己一樣』,而心生恐怖驚懼、慚愧。除了此正法之外,更沒有其他會有救護可言。因此之故,應當還皈正法。如果能如是, 則對於此人如說皈依,布施給他,則會得福無量。也名叫世間的一切供養。如果冒犯如上述之惡業之罪,不管是經過一個月,或十五日,並不生皈依法之念,也沒有發露懺悔之心,則如果布施給此種人,其果報定會非常的少。犯五逆罪之人,也是如此。如能生悔改之心,懷著懺悔之念而說:『現在我所作的不善之業,定會有非常大的苦報。我應該建立護持正法』!如這樣的話,就不名叫五逆罪。如果布施此種人, 則得到的福報,乃為無量!假如犯五逆罪後,不生護持正法,沒有皈依正法之心,則如果布施此種人時,其福報乃不足言〈也就是福報很少,等於沒有〉。

  又次,善男子啊!所謂犯重罪一事,你今應諦實的聽,我會為你分別詳細的廣說。應該要生如下之念:『所謂正法,即是如來微密之藏。因此之故,我當護持、建立』。如布施此種人的話,就會得到最勝的果報。善男子啊!喻如有人懷妊,快將生產,而遇到國內 荒亂,就遠到他國去。有一天,在廟裡,即便生產。後來聽到故國已安隱,五穀都豐收,就牽攜其子,欲回本國。在歸途,經過恆何,值其水漲暴急。他雖背負其子,卻不能渡河過去。她自念而說:『我寧可和兒子在一起拼命而終,也不會放棄此子於不顧,而獨自潦過去』。作此念後,就因潦河而被水埋沒淹死。命終之後,即升天上。因為慈念其子,欲使其子渡過河之故。此女人雖然本性雖然弊惡,但是因愛子之故,方能得以生在天上。雖冒犯過四重禁戒,以及五無間罪,卻能懺悔而生護法之心,也就如此。雖然先前造過不善之業,卻因護法之故,得為世間無上的福田。此護正法之人,有如是等無量的果報」!

  純陀又說:「世尊!如果一闡提之人,能自悔改,而恭敬供養讚歎三寶。假如布施像這一種人的話,是否能得大果報嗎?」佛陀說:「善男子啊!你現在不應該作如是之說。善男子啊!譬如有人,食庵摩羅果〈無垢果〉,而將核子吐出放置在地上一樣。此人且又念說:『此果物的核子中,應有甘味』。就取還其核子,而將它打破,而嘗之。再吃食當中,發覺其味極苦無比,而生悔恨。又恐怕失去果種〈果苗〉,就將地上之核子收捨起來,把它又種植於地。之後,即勤加栽培,用酥油之乳,隨時去灌溉。如此情形下,你想怎麼樣?此核子能生根發芽嗎?」純陀說:「弗也,世尊!假如天降無上的甘霖,仍然不會生芽!」佛陀說:「善男子啊!那位一闡提也是如此。因為已經消滅善根,還能在什麼地方可以得到除滅其罪呢?善男子啊!假若能生善心,就不名叫一闡提。善男子啊!因此義故,一切所施而所得的果報,並不是沒有差別。為什麼呢?因為布施給諸聲聞所得的果報有異,布施給辟支佛所得的果報也有異。唯布施給如來,乃能獲無上的果報。因此之故,即說:『一切所施,並不是沒有差別』。

  純陀又說:「為什麼緣故,如來會說此偈呢?〈指下面所示之偈〉佛告純陀說:「有如下的因緣之故,我才說此偈的。在王舍城裡,有一位優婆塞,其心並沒有淨信,是奉事尼犍子〈裸形外道〉的人。有一次,曾到我這裡來問我有關於布施的問題。因此因緣,故說此偈。也爲菩薩大菩薩們說秘藏之義。此偈所說的意義是什麼呢?所謂一切,就是少分的一切。當知!菩薩大菩薩乃為人中之雄。能攝取持戒,能布施其所需,捨棄破戒之事,有如除滅稊稗一樣

  又次,善男子啊!如我往昔所說的偈頌說:

  一切江河  必有迴曲  一切叢林  必名樹木

  一切女人  必懷諂曲  一切自在  必受安樂

  〈所有一切的江河,一定都有迂迴曲折。一切所謂的叢林,必定都是樹木遍滿,才有其名的。〉

  〈一切的女人,必定會存有諂曲的心懷的。一切的自在所受的境界,一定是安隱快樂的!〉

  這時文殊殊利菩薩大菩薩,就從他的座位上站起,偏袒又臂〈肩〉,右膝跪著在地上,在佛前禮佛之足,然後以偈而說:

  非一切河  必有迴曲  非一切林  悉名樹木

  非一切女  必懷諂曲  一切自在  不必受樂

  〈一切的河川,不一定都有迂迴曲折的相狀。一切的叢林,也未必均名叫做樹木。〉

  〈一切的女人並不都是懷著諂曲的人。一切的自在,不必統統納受在安隱快樂裡。〉

  佛陀所說之偈,其真義定有餘義可談。唯願佛陀重下哀憫,聞說其因緣實事。為什麼呢?世尊!在此三千大千世界裡,有一洲渚,名叫拘耶尼〈牛貨,西洲名〉,此洲有河流,非常的端直,並不迂曲,名叫娑婆耶〈堪忍〉。其河流之直的程度,簡直如繩,河流入於西海。像這種河流的相狀,在其餘的經典中,佛陀並未曾說過。唯願如來您,能在此方等阿含經中,闡說其餘義,使諸菩薩們能深信了解他的真相〈阿 含譯為傳、教,或法皈,通於大小乘。小乘直稱阿含經,大乘加方等二字〉。

  世尊!譬如有一個人,雖然首先認識金礦之所在,但是後來卻不能統識真金,如來也是這樣,如來盡知一切法後,所演說的還有餘,還不能說盡!如來雖然作此餘說,但還是該用方便講解其意義所皈之趣。如所謂一切叢林,必定就是由於有很多樹木而名一事,一定是還有餘存之義在。為什麼呢?因為如種種的金銀琉璃寶樹等,也是名叫為林。而所謂一切女人,必懷諂曲,也是有餘義的。為什麼呢?因為也有女人善持禁戒,功德成就,具有大慈大悲之心的人!所謂一切自在,必受安樂,同樣的也是有餘義的。為什麼呢?因為如得自在的人就是轉輪聖帝。而如來法王,乃不屬於魔所管轄,乃不可滅盡的。至於梵天帝釋諸天,雖然已得自在之美名,但是通通為無常,如得常住不變易,才能真正名叫自在!所謂大乘大般涅槃是!」

  佛陀聽後非常的嘉許而說:「善男子啊!你現在善得樂說的辯才。你暫且停止發言!要諦聽!文殊師利啊!譬喻有一位長者,身纏疾病,就請良醫來診療,良醫就為他配合良藥。此時患者因急於把病治好,故欲多服其藥。醫師就吩咐說:「如果能消化,則可以隨意服用,但是你現在的身體很 羸弱,故不應該多服用」。當知!此膏藥,名叫甘露,但是也名叫毒藥。如果服多而不消化的話,就名為有毒的了。善男子啊!你千萬不可說那位醫生所說的為有違義理,而失去了該藥膏之力勢!善男子啊!如來也是這樣,如來乃為諸國王、后妃、太子、王子、大臣們著想而說偈的。當時因波斯匿王之王子、后妃,懷有驕慢心之故,為了欲調伏他們,而是現令人可恐怖之事,猶如那位良醫,所以說此偈的:〈偈頌前後均同〉

  一切江河  必有迴曲  一切叢林  必名樹木

  一切女人  必懷諂曲  一切自在  必受安樂

  文殊師利啊!你應曉得!如來所說並沒有漏失!假如此大地,可以使它反覆,但如來之言,終究並沒有漏失!因此義故,如來所說的,為一切有餘義!」這時佛陀並稱讚文殊師利而說:「善哉!善哉!善男子啊!你久來就已經知道如此之義,你乃哀 憫一切眾生,欲使一切眾生得到智慧之故,廣問如來說此偈頌之真義耳!」

  這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又在於佛前,以偈頌而說:

  於他語言  隨順不逆  亦不觀他  作以不作

  但自觀身  善不善行

  〈對於別人的言語,隨順而不逆,也不觀察他人之所作,以及不作之事。唯自觀察自身之善與不善之行,那就對了!〉

  世尊!所說的如是的法藥,但都不是正說。所謂『隨順他人的言語而不違逆』者,到底如何呢?唯願如來您,垂憐哀愍眾生,而作個正說。為什麼呢?因為世尊常說『一切外道。九十五種之學,皆會趣於惡道。而自家的聲聞弟子所行之學,統統向於正路。假如護持禁戒,攝持威儀,守慎諸根,則這種深樂大法之故,自會趣向於善道。而如來為什麼在於九部經中,見有毁他,則便訶責他。那麼,如是上述之偈,其意義到底如何解說呢?』

  佛告文殊師利說:「善男子啊!我當時說此偈,並不是統為一切眾生說的,當時唯為阿闍世王而說的。諸佛世尊,如果不遇到因缘之時,終究不會逆說,有因缘之故,才會 闡說耳。善男子啊!阿闍世王因害其父之後,才到我這裡來。當時他還欲折仗我故,曾發問而說:『世尊!你是否為一切智者呢?還是非一切智者呢?如果佛陀您為一切智者的話,為什麼提婆達多的過去算不盡的世代裡,就常懷惡心,都隨逐於如來您,是為了欲逆害於您的。您如果是一切智者的話,即為什麼您會聽許他的出家呢?』善男子啊!因此因緣之故,我就為此阿 闍世王說此偈頌:

  於他語言  隨順不逆  亦不觀他  作以不作

  但自觀身  善不善行〈和上偈同〉

  佛陀我當時告訴大王說:「你現在害死你的父王,已作五逆罪,乃為最重的罪業,會墮落於無間地獄的。你應當發露懺悔,以求清淨。有什麼事缘,能更見其過咎的嗎?〈也就是如懺悔的話,就還有得求,罪業也會由之而消滅〉

  善男子啊!因為是這樣,我乃為阿闍世王說此偈頌。又次,善男子啊!也是為了護持禁戒,使其不悔禁戒,成就威儀,見他之過而說此偈。假若又有人,受他的教誨‧而遠離眾惡,又教別人,使其遠離眾惡,如是之人,則是我的弟子!」

  這時世尊,為了文殊師利菩薩,而又說偈說:

  一切畏刀杖  無不愛壽命  恕已可為譬  勿殺勿行杖

  〈一切眾生都畏懼刀杖之加害,沒有不愛生命的人。寬恕自己,是天性,可以作為譬喻,故不可殺害人,不可以柺杖傷害人〉。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又在佛前,以偈而說:

  非一切畏杖  非一切愛命  恕己可為譬  勤作善方便

  〈一切眾生並不是都畏懼刀杖,並不是一切眾生都愛壽命。寬恕自己為天性,可以作為譬喻,要精勤而作善的方便〉。

  如來說此法句之義,也是未盡其義的。為什麼呢?如阿羅漢、轉輪聖王、玉女、象馬、主藏、大臣們等都是寶。而諸天人,以及阿修羅們,假若執持利劍,就能隨便加以殺害如上之寶,那是沒有此道理的。那些勇士、烈女、馬王、獸王,以及持戒的比丘們,雖又酬對而至,也不會恐怖的。因此義故,如來所說之偈,也是有餘義的〈一定包含好多意義〉。如果說寬恕自己,可以作譬喻的話,也是有餘義的。為什麼呢?因為假若阿羅漢,用自己來譬喻別人的話,則會有我想,以及壽命之想的了。假若有我想,以及命想的話,則應擁護,凡夫也能看見阿羅漢均為是行人。假若如是的話,即是邪見。如果有邪見的話,命終之後,當會轉生在阿鼻地獄。又阿羅 漢,假若對於眾生會有生起害心,那也是沒有的事。算不盡的眾生,也是不能害阿羅漢的」。

  佛陀說:善男子啊!所謂我想者,是說對於眾生,生起大悲之心,而沒有殺害之想之謂。是阿羅漢的平等之心。不可說世尊無故,而逆說的。從前在此王舍城中,有大獵師殺害很多的鹿,曾邀請我共食其肉。我在那時,雖然接受他的邀請,但對於眾生,乃生慈悲之心,都如對羅睺羅那樣。我曾說偈說:

  當令汝長壽  久久住於世  受持不害法  猶如諸佛壽

  〈應當會使你能長壽,會久住的在於此世間。如果能受持不殺害眾生之法的話,就能如諸佛那樣的無量壽!〉

  因此,我才說前面之偈的,所謂:

  一切畏刀杖  無不愛壽命  恕己可為譬  勿殺勿行杖

  佛陀在這裡乃稱讚文殊師利菩薩而說:「善哉!善哉!文殊師利!為了諸菩薩大菩薩之故,能代為他們諮問如來如是這般的密教!」這時文殊師利又說偈而說:

  云何敬父母  隨順而尊重  云何修此法  墮於無間獄

  〈為什麼敬重父母,隨順父母,尊重父母的人會墮落?為什麼修持這種法的人會墮落於無間地獄呢?〉

  如來即又用偈回答其問題而說:

  若以貪愛母  無名以為父  隨順尊重是  則墮無間獄

  〈如果以貪愛為母,以無明為父,順而尊重此法的話,則會墮落於無間的地獄的!〉

  這時如來,又爲文殊師利重說偈頌而說:

  一切屬他  則名為苦  一切由己  自在安樂

  一切嬌慢  勢極暴惡  賢善之人  一切愛念

  〈一切如果都是屬於他人排佈的話,就名叫做苦。一切假如都能聽由自己之意的話,就會自在安樂。一切的嬌慢,則其趨勢定會極為暴惡。賢善的人,一切都會敬愛思慕於他〉。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大菩薩仰白佛說:「世尊!如來所說的,也是不盡其中之義。唯願如來您,又垂哀憫,闡說其因由!為什麼呢?喻如長者之子一樣,長者子如果從其老師學習時,是屬於老師與否呢?如果屬於老師,即義理不成就〈講不通〉。假若不屬於老師,也是不能成就其義的。如果說能得自在,即其理也是不成就的。因此之故,如來所說的一定是有餘義在。在者,世尊!譬如王子,無所綜習〈不就師學〉的話,遇事就會成就〈不學無術〉。這雖然也是自由自在〈不受人的束縛〉,但是愚痴暗昧之故,仍為常苦之事。像此情形,而說王子 為自在的話, 則義也是不會成就〈沒有意義〉。假若說王子屬於他人,及其義仍然是講不通的。因此義故,佛陀您所說的文中意義,名叫有餘義。因此之故,一切屬於他人,未必然統統叫做受苦。一切都由自己而自在,也未必然都能納受决樂。至於一切嬌慢的人,其趨勢極為暴惡一事,也是有餘義的。世尊!例如有些烈女們,因為嬌慢心故,出家去學道,而護持禁戒,成就威儀,守攝諸根,不使其馳散。因此之故,一切嬌慢之結,也未必然都是暴惡的。

  而所謂賢善之人,乃為一切所敬愛思念,也是有餘義的。譬喻有人,冒犯四重禁戒,而卻不捨棄法服,堅持他為莊嚴威儀之人。護持正法的人,看此情形,則不會敬愛他。這種人命終後,必墮地獄。假若賢善的人,毁犯四重禁戒的話,則護持正法的人,見其情事,應即把他驅出教團之外,叫他罷道還俗。因此義故,一切所謂賢善之人,未必都會受到敬愛的。」

  這時佛告文殊師利菩薩說:「因為事出有因之故,如來乃在此說有餘義。又有因由,諸佛如來才會說此義:記得那個時候,在王舍城裡,有一位女人,名叫善賢〈須跋陀羅〉。她還回娘家,因到我所來皈依於我,以及法與僧,而發言說:『一切的女人,其情勢不能自由,一切的男子,卻能自在無礙』。我在那時已知此女人之心,就為她宣說如是的偈誦。文殊師利啊!善哉!善哉!你今能夠為一切眾生詢問如來有關於此種密語!」

  文殊師利又說偈說:

  一切諸眾生  皆依飲食存  一切有大力  其心無嫉妒

  一切因飲食  而得諸病苦  一切修淨行  而得受安樂

  〈一切所有的諸眾生,均靠飲食才能得以保存生命。一切的大勢力之人,其心並沒有嫉妒。一切眾生都由於飲食,而得很多的病苦,一切修淨行的人,都能得受安樂〉。

  像這樣,世尊!現在接受純陀的飲食的供養,即如來您,豈能沒有恐怖嗎?」

  這時世尊又為文殊師利而說偈說:

  非一切眾生  盡依飲食存  非一切大力  心皆無嫉妒

  非一切因食  而致諸病苦  非一切淨行  悉得受安樂

  〈一切所有的眾生,並不都依飲食而得生存。一切有大勢的人,並不是統統沒有嫉妒之心。一切眾生並不是都因飲食而致有病苦之患。一切修淨行的人,並不是悉皆能得受安樂。〉

  文殊師利啊!你如果會染得疾病的話,我也是同樣的應會得染病苦的了。為什麼呢?因為諸阿羅漢、以及辟支佛、菩薩、如來等,實在已沒有須要飲食,乃為了欲化度那些眾生,才示現受用那些算不盡的眾生所施的供物,使他們能夠完成布施度〈檀波羅蜜〉,而拔濟地獄、畜生、餓鬼等惡道。如果說如來因六年的苦行,而致身體贏瘠〈弱瘦〉,是沒有這道理的。諸佛世尊,乃獨拔諸有〈超越諸眾生〉,不同於凡夫之肉體,其身怎麼會成為贏瘦呢?諸佛世尊乃精勤修習,已獲得金剛之身,不同於凡夫世人之危脆的身體。我的諸弟子們也是如此,是不可思議,是不須依於食物。

  其次,一切有大勢力之人沒有嫉妒,也是有餘義的。如世間的人,也有一生當中,永恆的沒有嫉妒之心,但他卻沒有大勢力。至於一切的病苦,都因得自飲食致然,也是有餘義的。如可以看到,有人得到 客刺之病。所謂棘刺、刀劍、矛槊等是也。又一切修淨行的人,都能得受安樂,也是有餘義的。如世間也有外道之人,雖然修持梵行,而卻會多受苦惱。因此義故,如來之所說,一切都有餘義。此名叫做如來非無因緣而說此偈,有因由故,才會說的!

  從前在此憂禪尼國〈位於西印度〉裡,有一位婆羅門,名叫羖羝德﹝牝羊﹞到了我這裡,欲受第四種類之八戒齋法,我就是在那時候,為他說此偈的〈八齋戒法之八戒為不殺生、不偷盜、不動媱、不妄語、不飲酒、不坐高廣大床、不著花鬘瓔珞,不習歌舞戲樂,和八關齋同。關為禁,齋為謹慎身心,故為八禁戒〉。

  這時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什麼叫做無餘義?什麼又名一切義呢?」佛陀說:「善男子啊!所謂一切,即為唯除助道之常樂的善法,這亦名一切,亦名無餘。其餘的諸法亦名有餘,亦名無餘。欲使樂法的諸善男子們知道有此有餘之義,以及無餘之義!」

  迦葉菩薩聽後非常的欣喜,雀躍無量。向前仰白佛說:「甚奇特啊,世尊!平等看顧眾生,都如對羅睺羅一樣」。這時佛讚迦葉菩薩說:「善哉!善哉!你現在的所見〈心境〉為很微妙甚身的了!」迦葉仰白佛說:「善男子啊!假若有人能夠聽聞到此經的名字,即其所得的功德之大,並不是那些聲聞、缘覺等人所能宣說得來的,唯有佛陀始能知道其功德之如何的。為什麼呢?因為此不可思議之事,是佛的境界,更何況能夠受持、讀誦、書寫此經卷的功德!」

  這時諸天、是人,以及阿修羅們,就在佛前,異口同音,而說偈說:

  諸佛難思議  法僧亦復然  是故今勸請  唯願少停住

  尊者大迦葉  以及阿難等  二眾之眷屬  不久須臾至

  并及摩竭王  阿闍世大王  至心敬信佛  猶故未來此

  唯願佛世尊  少垂哀憫住  於此大眾中  斷我諸疑網

  〈諸佛乃難思議的,法與僧也是同樣不可思議。因此之故,也就是機緣難得之故,現在要勸請:但願佛陀暫時少少的停留,不急於入涅槃。因為大迦葉尊者、阿難尊者,以及他們這些二乘的眷屬們,不久,也就是須臾之間,將會來至此處。同時摩竭陀國王──阿 闍世大王,乃為至誠崇敬信仰佛陀的國王,由於有事,還未到此地來。因此,唯願佛陀世尊您,大垂哀憫,少住一時,在大眾都集合當中,斷除我們的諸疑網!〉

  這時如來為諸大眾,也說偈而說:

  我法最長子  是名大迦葉  阿難勤精進  能斷一切疑

  如等當諦觀  阿難多聞士  自然能解了  是常及無常

  以是故不應  心懷大憂惱

  〈在我佛法當中,最大的弟子,名叫大迦葉。至於阿難這位弟子,乃能勤勉用功精進,故能斷除一切的疑惑。你們應該諦審觀察了解,阿難這位多聞的尊者,自然會解悟此常與無常之事。因此之故,不必替他心懷大憂惱!〉

  這時大眾們,都用種種物來供養如來。大家供養佛陀後,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心,和無量無邊的恆沙數量相等的諸位菩薩們,都得住初地的果位。

  這時世尊,乃授與文殊師利菩薩,和迦葉菩薩,以及純陀的記莂。佛陀記莂他們後,又開金口而說:「諸善男子啊!你們要自修其心,要謹慎,千萬不要放逸!我現在有背疾,全身都會疼痛。我現在想倒臥,和那些小孩,以及常患久病之人一樣」。佛陀並有交代而說:「文殊師利!你們應該為四部的弟子〈出家在家各二眾〉廣說大法。我現在將以此法付囑於你。乃至大迦葉、阿難等人來時,又當會將此大法付囑於他們」。

  這時如來說此話後,乃為了欲調伏諸眾生之故,示現法體有疾病,就以右脇而臥,有如一般有病之人的模樣。

 

現病品第十八

  這時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而說:「世尊!如來已經免纏一切病症,所有的疾患苦痛都已滅除,不會再有疾患之怖畏的了。世尊!一切眾生有四種毒箭,為之諸多疾病之原因。那四種呢?所謂貪欲、 瞋恚、愚癡、憍慢是!如果有病因,則會有疾病之發生。通常都是寒熱肺病,下痢噦噎〈氣逆〉,小便淋瀝,眼耳疼痛,腹背脹滿,顛狂乾消,鬼魅所著等是。像如是種種有關於人類身心之諸病,諸佛世尊,悉皆沒有的了。然而今天如來您,為什麼會令文殊菩薩,而交代他,而作此言說:『我現在背痛,你們應該為大眾說法?』有二重因緣,就沒有病苦。那二種呢?第一為憐憫一切眾生,第二就是對於有病之人布施醫藥。如來已經再於過去無量萬億劫中,修持菩薩之道,常行愛語,而利益一切眾生,不使眾生會有苦惱。也布施給很多有疾病之人之種種醫藥。應該不會有病痛才對。為什麼佛陀您今天自言有病呢?世尊!世間之人如有病時,或著坐下來,或者倒臥在那裡,但都不會安隱在其所在。有時會索取飲食,會遺勅家屬們,叫他們要修治產業。而為什麼如來您,卻默然而臥,並不教諸弟子、聲聞人等,叫他們修持尸羅波羅蜜〈持戒能到彼岸,六度之一〉諸禪定、解脫,三摩拔提〈入定的狀態,此三名均為禪定到彼岸,也是六度之一〉,以及修諸正勤呢?爲什麼不說如是甚深的大乘經典?為什麼不用無量的方便教大迦葉──人中的象王,以及諸大人們,使他們對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到不退轉呢?為什麼不懲治那些諸惡比丘──受畜一切不淨物者?世尊!您實在並沒有病,然而為什麼默然以右脇而臥呢?諸菩薩們,凡所施與患者的醫藥所得到的善根,都一蓋施與眾生,和眾生共同迴向一切種智。都是為了滅除眾生的諸煩惱障、業障、報障。所謂煩惱障,就是:貪欲、瞋恚、愚癡、忿怒、纏蓋、焦惱、嫉妒、慳吝、奸詐、諛諂、無慚、無愧、慢、慢慢、不如慢、增上慢、我慢、邪慢、嬌慢、放逸、貢高、懟恨〈怨恨〉、諍訟、邪命、諂媚,和詐現異相,以利求利,惡求多求,沒有恭敬,不隨教誨,親近惡友,貪利無厭,纏縛難解,欲惡欲,貪惡貪,身見、有見、以及無見。同時頻申喜睡,欠呿不樂〈張口運氣,常吐氣不樂〉,貪嗜飲食,其心瞢〈昏悶、目暗〉,心裡都攀缘異想,不善於思惟,身口多惡,好喜多語,諸根闇鈍,發言多虛,常被欲覺、恚覺、害覺之所覆蓋,這些就是煩惱障。

  業障即為五無間罪,是屬於重惡之病。報障就是轉生為地獄、畜生、惡鬼之謂。如誹謗正法,及一闡提,就名叫報障。像此三障,名叫大病。諸位菩薩在於無量劫,修菩提時,布施醫藥給一切有疾病之人,都常作此願,使諸眾生永斷如是三障的重病!

  又次,世尊!菩薩大菩薩,修菩提時,布施醫藥給一切患者,都常作如是之願:『願使眾生,永斷諸疾病,而得成就如來金剛不壞之身,又願一切無量的眾生,作妙藥王,斷除一切的諸惡重病!願諸眾生得阿伽陀藥〈無價〉,以此藥方,能除一切無量的惡毒!又願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沒有退轉,速得成就無上的佛藥,而消斷一切煩惱的毒箭。又願眾生勤修精進,成就如來的金剛之心,作為微妙之藥,而療治眾病,使人不會生有諍訟之想。亦願眾生,作為大藥樹,療治一切惡重病。又願眾生,拔出毒箭,得成如來無上的光明。又願眾生,得入如來的智慧大藥,微密的法藏!』世尊!菩薩乃如是已於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億〉劫前,就已發這些誓願,欲令眾生均沒有諸病的了。而為什麼如來您,乃於今天唱言:如來有疾病呢?」

  又次,世尊!世間有病之人,即不能自由坐起、俯仰、進止的了。就是飲食也都不得自如,漿水也嚥不了口。已不能教誡其諸子弟有關於修治安業之事。這時他的父母、妻子、兄弟、親屬、以及知己的朋友們,都對於此人生起必會死亡之想。世尊!如來今天也是這樣。如來右脇而臥,默然而沒有論說。即此閻浮提的一切惡人,都會當作如是之念:『如來正覺,必定當會進入涅盤!會生滅盡之想。但是如來之性,未必然是進入於涅盤。為什麼呢?因為如來常住,沒有變易之故。因此因由,如來不應該說:『我今背痛!』

  又次,世尊!世間有病之人,身體很贏損。不論是偃,或者是臥著在於床褥裡,則於此時,眾人之心定會生起惡賤,定會生起此人必定會死亡之想。如來今日也是如此。會被那些九十五種外道之人所輕慢,而生如來也是無常之想。那些外道們,會作此言而說:『佛陀不如我們之以我、性、人、自 在、時節、微塵等法,而為常住沒有變易。你看!沙門瞿曇〈佛陀在俗之姓。佛陀在瞿曇性當中,為最勝之故,都指佛陀〉。已被無常所遷易,是有變易之法。因此義故,世尊您今天不應該默然不說法,不應該只顧右脇而臥』。

  又次,世尊!世間有病之人,是因為四大〈地水火風,指由之而結成的身體〉都有增損,互不調適,贏瘦乏力之極之故。因此之故,不能隨意起坐,或倒臥在床褥裡。如來的四大並沒有不和適,身力都具足,也沒有贏損。世尊!如十匹小牛之力,乃不如一匹大牛之力,十匹大牛之力,不如一匹青牛之力,十匹青牛之力,不如一匹平凡的象力,十匹凡象之力,不如一匹野象之力,十匹野象之力,不如一匹二牙之象之力,一匹二牙之象之力,不如一匹四牙之象之力,十匹四牙之象之力,不如雪山之一匹白象之力。十匹雪山之白象之力,不如一匹香象之力,十匹香象之力,不如一匹青象之力,十匹青象之力,不如一匹黃象之力,十匹黃象之力,不如一匹赤象之力,十匹赤象之力,不如一匹白象之力,十匹白象之力,不如一匹山象之力,十匹山象之力,不如一匹優鉢羅象之力〈青蓮華〉,十匹優鉢羅之象力,不如一匹拘物頭之象力〈赤蓮花〉,十匹拘物頭之象力,不如一匹分陀利之象力〈白蓮花〉。十匹分陀利象力,不如人中之一位力士〈由被追放之剎帝利種所生之大力之人〉之力。十位人中之力士之力,不如一位鉢健提〈堅固,天之名〉之力。十位鉢健提之力,不如一位八臂的那羅延〈力士,天之名〉之力。十位那羅延之力,不如一位十住菩薩一節之力。一切凡夫身中之諸節,雖不相到,但是人中力士的節頭,乃能相到。鉢健提之身,其諸節可以相接,那羅延之身,其節頭能相鉤,十住菩薩的諸節、骨,能解散,也如蟠龍之象結。因此之故。菩薩之力最大。當世界剛成就時,從金 剛際〈金輪際。世界之基,首由金輪〉。到後來建起金剛座〈佛成道時之座,在摩揭陀國,佛陀伽耶之菩提樹下〉,上了道場〈得正覺之處所〉,至菩提樹下〈道樹,本為畢鉢羅樹,佛陀成道在此,故名〉。菩薩坐在那裡後,其心即時得達十力。

  如來現在不應該像那些嬰孩小兒一般見識。那些嬰孩小兒,乃因愚癡無智,故不會有能力說話。因此義故,隨意偃側,也沒有人會對他們譏諷訶責。如來世尊即不同,乃具有大智慧,能照明一切,為人中之大龍,具有威德,成就神通,是無上的仙人,已斷除疑網,已拔棄毒箭,舉止都安祥,具足威儀,得達無所謂的境地。而現在為什麼右脇而臥?使諸人天們,都因之而悲愁苦惱呢?

這時迦葉菩薩,就在於佛前,說偈而說:

  瞿曇大聖德  願起演妙法  不應如小兒  病者臥床蓐

  調御天人師  倚臥雙樹間  下愚凡夫見  當言必涅槃

  不知方等典  甚深佛所行  不見微密藏  猶盲不見道

  唯有諸菩薩  文殊師利等  能解是甚深  譬如善射人

  三世諸世尊  大悲為根本  如是大慈悲  今為何所在

  若無大悲者  是則不名佛  佛若必涅槃  是則不名常

  唯願無上尊  哀受我等請  利益於眾生  摧伏諸外道

  〈瞿曇大聖德──佛陀釋尊!願您站起來,好演說微妙之法!不可像小孩、患者那樣的倒臥在床位!〉

  〈一位調御丈夫、天人師,倚臥在雙樹間,即那些下愚凡夫們一看,就會認為佛陀必定會涅槃。〉

  〈他們不知方等的經典,佛陀甚深之所行,不見佛陀的微密藏,猶如盲人看不到道路一樣。〉

  〈唯有諸菩薩,文殊師利等菩薩,能解此甚深之義,喻如善射之人!〉

  〈三世的諸世尊,都以大悲心為根本,如是的大慈悲,現在徃那去了呢?〉

  〈如果沒有大慈悲,則不能名叫佛陀。佛陀如果必定要涅盤,則不能名叫為常。〉

  〈唯願無上尊,哀受我們的請願,能夠大作利益眾生,摧伏諸外道!〉

  這時世尊,因大慈悲薰心,知道諸眾生各各所懷念的心情。將欲隨順眾生,使眾生究竟利益,即從他的臥床起身,就結跏趺而坐。其顏貌非常的熙怡〈所謂和顏悅色,很慈祥〉,也如融金之聚。面目都很端嚴,猶如盛滿的月亮。形容很清淨,沒有諸垢穢。放出大光明,充遍於虛空。其光明非常的熾盛,超過百千個太陽,照到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的諸佛世界。惠施眾生以大智慧之炬火,使眾生均得消滅無明的黑暗。令百千億那由他〈億〉的眾生,安止於不退的菩提道心!

  這時世尊,心無憂慮,猶如獅子王。以三十二大人之相,八十種相好,莊嚴其法身。在他身上的一切毛孔的一一毛孔處,化一朵連花。那些蓮花很微妙,各各都具有千葉,都純為真金之色,都以琉璃為莖,金剛為鬚,玫瑰為台。形體大而團圓,猶如車輪一樣。這些蓮華都各出種種的雜色的光明,如青、黃、赤、白、紫,即波頗梨等色是。這些光明都遍照到阿鼻地獄,以及想地獄、黑繩地獄、眾合地獄、叫喚地獄、大叫喚地獄、燋熱地獄、大燋熱地獄〈以上為八熱地獄〉。在此八地獄中的眾生,都常為諸苦痛之所逼切,所謂燒煮,火炙、斫刺、剝等苦是。他們遇到這些光明後,如是等諸苦惱,均悉消滅迨盡,都安隱清涼,快樂無比!在那些光明中,並宣說如來秘密之藏,而說:『眾生悉皆有佛性』!眾生聽後,即便命終而轉生到人天之道,乃至八種寒冰地獄。所謂阿波波地獄〈被寒所逼,發出此異聲〉、阿吒吒地獄〈寒逼身而發出患寒之聲〉、優鉢羅地獄〈如青蓮花,身折裂〉、波頭摩地獄〈如黃蓮花,身折裂〉、拘勿頭地獄〈如赤蓮花,身折裂〉、分陀利地獄〈如白蓮花,身折裂〉等地獄當中的眾生,都常為寒苦之所逼惱。所謂即寒而致擘裂,身體碎壞,相互殘害等苦。而他們也因遇到這些光明後,如是這般等苦痛,都已滅盡無餘,同時即得調和溫暖適身。此光明當中,也說如來秘密之藏,而說:『諸眾生皆有佛性』。眾生聽後,即便命終,而轉生到人天之中。

  這時在此閻浮提世界,以及其他的世界,所有的地獄,一時皆悉化為空虛,已沒有在那裡受罪的眾生,唯除一闡提的眾生。餓鬼道的眾生,因飢渴所逼,以髮纏在身上,經過百千歲之久,都未曾聽聞過漿水之名。他們也因遇此光明後,從來的機可,就由之而除滅。到此的光明當中,亦說如來微密的祕藏,而說:『諸眾生皆有佛性』。惡鬼道的眾生聽後,即便命終,而轉生到人天道之中,使諸惡鬼道也多化為空虛,除那些誹謗大乘方等正典的眾生在外。畜生道的眾生,平時都互相殺害,均為相互殘食。而牠們遇此光明後,本有的瞋恚心,悉皆消滅。到此處的光明也說如來秘密之藏,而說:『諸眾生皆有佛性』,使畜生道的眾生聽後,即便命終,而轉生到人天道。當那個時候,畜生道亦滅盡,除了誹謗正法者外。

  每一蓮花當中,都有一位佛陀,佛陀的圓光有一尋〈八尺〉,金色晃曜,微妙端嚴,最上無比!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來裝嚴其身。諸世尊們,也有坐著的,也有行的,也有臥的,也有站立的。有的佛陀震動如雷音,有的澍大洪雨,有的放電光,有的興大風,有的出煙燄,法身都如火聚。或者示現七寶的諸山,及池泉河水,山林樹木。或者示現七寶的國土,及城邑、部落、宮殿、屋宅。或又示現象馬、獅子、虎狼、孔雀、鳳凰等諸鳥獸。或示現使閻浮提所有的眾生都能看到地獄、畜生、餓鬼之界。或又示現欲界六天。又有世尊,或說五陰、十八界、十二入等,有很多罪過災患之事。或又說四聖諦之法,或又說諸法的因緣,或又說諸業煩惱,均為由因緣而生。或又說我與無我,或又說苦樂之二法,或又說常與無常等。或又說淨與不淨。又有世尊爲諸菩薩演說所行的六波羅蜜〈六度〉。或又說諸大菩薩所得的功德,或又說諸佛世尊所得的功德。或又說聲聞之人所得的功德。或有說隨順一乘。或又說三乘成道。或有世尊左脇出水,右脇出火。或有示現初生出家,坐於道場,菩提樹下,轉妙法輪,入於涅槃。或有世尊,作獅子吼,令此會中,有的得到一果〈初果阿羅漢〉、』二果〈須陀含,一來果〉、三果〈阿那含,不還果〉,第四果〈四果阿羅 漢,應供〉。或又說出離生死之無量的因緣。

  這時在此閻浮提中,所有的眾生,遇到此光明後,那些盲人,即能看到色相,耳聾的人,能夠聽到聲音,瘖瘂的人,能夠講話,拘躄的人,能行路,貧人能得財寶,慳吝的人能得布施, 瞋恚的人已起慈心,疑心不信的人已能起信。像如是,這世界裡,已沒有一位眾生行持惡法,除了一闡提之人者外〈以上為提是佛光普照之下,都會解脫的深義〉。

  這時一切人天、龍,鬼神〈夜叉、勇健鬼〉,乾闥婆〈尋香神〉、阿修羅〈非天〉、迦樓羅〈金翅鳥〉、緊那羅〈歌神〉、摩睺羅伽〈大腹行〉、羅剎〈捷疾鬼〉、建陀〈蔭,偏脣鬼〉、憂摩陀〈妖狂鬼〉、阿婆摩羅〈顛狂鬼〉、人、非人等,都異口同音,而唱出如下之言:『善哉!善哉!無上的天尊!多所利益!』〈使眾生得到很多的法益〉。大家說此語後,都非常的歡喜。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轉動其身。用種種的華,虔散佛陀及僧伽。所謂天的優鉢羅花〈青蓮花〉、拘物頭花〈黃蓮花〉、波頭摩花〈赤蓮花〉、分陀利華〈白蓮花〉、曼陀羅花〈圓華〉、摩訶曼陀羅華〈大的〉、曼殊沙華〈赤團華〉、摩訶曼殊沙華〈大的〉、散陀那花〈續斷花〉、摩訶散陀那華〈大的〉。盧脂那花〈眼花〉、摩訶盧脂那花〈大的〉、香華、大香華、適意華、大適意華、愛見華、大愛見華、端嚴華,第一端嚴華等。又散諸香,所謂沉水香、多伽羅香〈不浸香〉、栴檀〈與樂〉、鬱金〈薰香〉、和合雜香、海岸據香是也。又樹立天上的寶幢,垂天上的幡蓋,鼓吹諸天的伎樂, 箏、笛、笙、瑟,箜篌。用這些來供養佛陀,而說偈說:

  我今稽首大精進 無上正覺兩足尊 天人大眾所不知 唯有瞿曇乃能了

  世尊往昔為我故 於無量劫修苦行 如何一旦棄本誓 而便捨命欲涅槃

  一切眾生不能見 諸佛世尊祕密藏 以是因緣難得出 輪轉生死墜惡道

  如佛所說阿羅漢 一切皆當至涅槃 如是甚深佛行處 凡夫下愚誰能知

  施諸眾生甘露法 為斷除彼諸煩惱 若有服此甘露已 不復受生老病死

  如來世尊已療治 百千無量諸眾生 令其所有諸重病 一切消滅無遺餘

  世尊久已捨病苦 故得名為第七佛 唯願今日雨法雨 潤漬我等功德種

  是諸大眾及人天 如是請已默然住

  〈我們現在首先得禮拜大精進得無上正覺之兩足尊!天上所不能了知之事,即唯有瞿曇世尊始能了知!〉

  〈世尊從前曾為了我們的緣故,在於過去無量劫前就開始修持苦行。為什麼一但放棄本來的誓願,而便將捨命,而欲入於涅槃呢?〉

  〈一切眾生因為不能得見諸佛世尊的秘密藏,因此之故,難以超出苦海,而輪轉於生死,而墜入於惡道。〉

  〈如佛陀所說,一切阿羅漢均應至於涅槃。如此甚深的佛陀的行處,凡夫下愚之人,誰能了知呢?〉

  〈布施諸眾生以甘露法,乃為了欲斷除凡愚的諸煩惱的!如果飲服此甘露的話,即不會再受生老病死苦的了。〉

  〈如果世尊乃以療治無量百千的諸眾生,使他們所有算不盡的諸重病,一切均予以消滅迨盡沒有餘存!〉

  〈世尊乃久來就以捨離病苦,因此之故,能得稱名為第七佛『七佛之一』。唯願世尊您,今天大降法雨,使我們的功德種子能夠得潤漬!〉

  〈在此會中的大眾,以及人天們,都如是這般的勸請後,都默然而住〉。

  天龍八部等諸眾生說此偈時,在蓮花台中的一切諸佛,自閻浮提起,遍至於色界天的淨居天〈五阿那含天,色界第四禪最上層的五天〉,都均聽到此偈頌。這時佛告迦葉菩薩說:「善哉!善哉!善男子啊!你已經具足了如是甚深微妙的智慧,不會再再被一切天魔外道所破壞的了。善男子啊!你已經安住不動,已不會被一切諸邪惡之業風所傾動!善男子啊!你已經成就樂說辯才,已經供養過去算不盡的恆河沙數之諸佛世尊,因此之故,能夠諮問正覺者如來,有關於這些問題。

  善男子啊!老實說:我已經在於過去無量無邊億數的那由他〈億〉百千萬劫前,就已除去疾病之根,已永遠離開倚臥,也就是不須倚臥才能使身體安適。

  迦葉啊!在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之前,有一位佛陀出現於世,名叫無上勝如來,是應供、正徧知、明行是、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也就是世出世間所尊崇的覺者。他為那些聲聞講說大乘大涅槃經,為他們分別詳細的開示,把經中的奧義都顯發出來。我在那個時候,也是無上勝佛的一位聲聞弟子。曾受此如此涅槃的經典。我對此大經讀誦通利,也書寫經卷,廣為他人分別詳細的開示解說其中的奧義。我以如是所做的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啊!我自從那個時候以來,已經不再生過 諸惡煩惱的業缘而墮入於惡道。也不再誹謗過正法而作為一闡提。同時也不受黃門身,〈宦〉、無根〈性不全〉、二根〈男女二性〉等身。也不反逆父母、殺害阿羅漢,破塔、壞僧〈破壞和合的僧團〉、出佛的身血等五逆罪。也不犯過四重禁戒。從此以來,身心都安隱,已沒有諸苦惱。迦葉啊!我今實在已經沒有一切的疾病了。為什麼呢?因為諸佛世尊,久已遠離一切的疾病之故!迦葉啊,這些眾生不知大乘方等的密教,以為如來真正有疾病。

  迦葉啊!喻如說:『如來為人中的獅子』。如是之言,即是如來秘密之教!迦葉啊!如說:『如來為人中之大龍』,而我已經在於過去無量劫中就已捨離其業的了。迦葉啊!如說:『如來是人,是天』,而我實在已非人,也非天。同時也非鬼神〈夜叉,勇健鬼〉、乾闥婆〈尋香神〉、阿修羅〈無質諒〉、迦樓羅〈金翅鳥〉、緊那羅〈歌神〉、摩睺羅伽〈大腹行〉。也非我、非命,非可養育、非人士夫。非作、非不作。非受、非不受。非世尊、非聲聞,非說、非不說。像如是之語,均為是如來秘密之教。

  迦葉啊!如說:『如來猶如大海中之須彌山王』,而如來實在非鹹味如同石山〈指須彌山〉。當知此語,也是如來秘密之教。迦葉啊!如說:『如來如分陀利』〈白蓮花〉,而我實在非分陀利。如是之語,即是如來秘密之教。迦葉啊!如說:『如來猶如父母』,而如來實非父母。如是之語,也是如來秘密之教。迦葉啊!如說:『如來是大船師』,而如來實在非船師。如是之語,也是如來秘密之教。迦葉啊!如說:『如來猶如商主』,而如來實在非商主。如是之語,也是如來秘密之教。迦葉啊!如說:『如來能摧伏魔王』,而如來實在並沒有惡心欲使魔王降服。如是之語,皆是如來秘密之語。迦葉啊!如說:『如來能 治癰瘡』,而我實在非治癰瘡之師。如是之語也是如來秘密之教。迦葉啊!如我先前所說:『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善能修治身口意三業的話,即當他們捨命之時,雖有親族取其屍骸,或以火燒之,或投入於大水中,或棄置在塚間,被狐狼、禽獸所食噉,然而其心意識,即會生在善道。而其心法實在並沒有去來,也沒有所至,唯有前後相似相續,相貌不異』。如是之語,即是如來秘密之教。

  迦葉啊!我說:『我現在有病』,也是如此,也是如來秘密之教。因此之故,就命文殊師利,而交代他說:『我現在背痛,你們應該為諸四眾弟子說法』。迦葉啊!如來已成就正覺,實在並沒有什麼疾病須要右脇而臥,也不是畢竟入於涅槃。迦葉啊!此大 涅槃,即是諸佛甚深的禪定。像此禪定,並不是聲聞缘覺之所行處〈境界〉。迦葉啊!你在上面所問的:『如來為什麼倚臥不起來,也不索取飲食,也不叫誡遺言,不叫家屬們以後好好的修治產業?』迦葉啊!虛空之性,也沒有坐與起,也沒有求索飲食,也沒有敕誡家屬須修治產業,也沒有去來,也沒有生滅、老壯、出沒傷破、解脫繫縛。也不自說,也不說他。也不自解,也不解他。非安、非病。善男子啊!諸佛世尊也是如此,也如虛空,怎麼說佛陀當會有病苦呢?

  迦葉啊!世間有三種人,其病很難療治。第一就是誹謗大乘。第二就是五逆罪。第三為一闡提。此三種病在世間裡,可說就是最為嚴重之病,不是聲聞缘覺所能療治的。善男子啊!喻如有病,必定會死,絕不能療治,不管是瞻病後有隨意的醫藥,或瞻病後沒有隨意的藥,一旦患此種重症之人,必死無疑。此三種人也是這樣。假如有聲聞、缘覺、菩薩,不管有說法,或不說法,都不能使其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心。迦葉啊!譬如病人,假若瞻病後,有隨意的藥,就可以使其瘥癒。假若沒有此三醫藥, 則不可能瘥癒。聲聞、缘覺也是如是。他們從佛菩薩之處能得聞法後,即便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並不是不聞法,而自能發心的。迦葉啊!譬喻病人,若有瞻病而有隨意的醫藥,或沒有瞻病隨意的醫藥,均可得瘥癒。有一種人也是如此。或者值遇聲聞,或不值遇聲聞,或值遇缘覺,或不值遇缘覺,或值遇菩薩,或不值遇菩薩,或值遇如來,或不值遇如來,或者得聞法,或不得聞,自然會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謂有人,或者為自身,或者為他身,或者因怖畏,或者為利養,或者為諂諛,或者為誑他,而書寫如是大涅槃經,而受持、讀誦、供養、恭敬此經,而為他人闡說者是!

  迦葉啊!有五種人,對此大乘大涅槃的經典,有病行處,而非如來。那五種呢?第一為斷此三結〈貪瞋癡〉,而得須陀洹果,已不墮落於地獄、畜生、餓鬼,於人天往返七次,就能永斷諸苦,而入於涅槃。迦葉啊!這就是第一名叫有病行處。這種人在於未來,經過八萬劫後,當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迦葉啊!第二種人為斷除三種結縛,薄滅貪恚痴,而得斯陀含果,名叫一往來。此人永斷諸苦,而入於涅槃。迦葉啊!這種人就是第二種有病行處。此人將於未來經過六萬劫以後,便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迦葉啊!第三種人就是斷除五下結〈貪、瞋、身見、戒取見、疑,能使人結下界,而不得解脫,故名〉,而得阿那含果的人。此人不在來此世間,在其行處,而永斷諸苦,而入於涅 槃。這叫這第三種人有病行處。此人於未來,經過四萬劫之後,便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迦葉啊!第四種人就是永斷貪瞋痴,而得阿羅漢果,煩惱都已無餘存,而入於涅槃。但也不是如麒麟之獨一之行〈辟支佛有 1部行──結群學道,2麟喻,獨自一人修持,喻麟之一角〉,此名第四種人有病行處。此人於未來經過二萬劫,便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迦葉啊!第五種人就是永斷貪瞋痴,得辟之佛之道〈缘覺、獨覺〉,其煩惱已無餘存,而入於涅槃。可說就是如麒麟獨一之行。此名第五種人,有病行處。此人於未來經過十千劫,便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迦葉啊!此名第五種人有病行處,並不是如來」。


一切大眾所問品第十七

  這時世尊,從他的面門〈口裡〉,放出種種的色彩--青、黃、赤、白、紅、紫等光明,照在於純陀之身上。純陀迎遇此光明後,就和諸眷屬們,奉持諸餚膳,很快的到了佛所,欲奉獻給如來,以及諸比丘,以便增添最後的供養。他同時也令人運搬種種的食器,都沒有不備足。這時有一位大威德的天人,曾遮住其面,四周都被團團圍繞,而對純陀說:「且止!純陀!不可以把供養物品奉獻出來!」這時如來又放出無量無邊的種種光明來,諸天及大眾們,遇此光明後,就聽許純陀趨前到佛所,奉獻其所施之物。這時天人以及諸眾生們,各各都將自己所奉持而來的供物,到了佛前,都跪在那裡,向佛稟告說:「唯願如來您,聽許這些比丘接受我們的供養吧!」這時諸比丘們知道時宜之故,都執持衣鉢,傾專身心,安詳的在那裡。

  這時純陀為了佛陀,以及僧眾,而布置種種的獅子寶座。懸掛缯彩的幢幡寶蓋,以及香華纓絡,來莊嚴道場。三千大千世界都一變而為莊嚴微妙,猶如西方的安樂國土〈極樂國土〉那樣。這時純陀住在佛前,面容帶有憂悲悵怏,重新仰白佛陀而說:「唯願如來,能夠哀憐大家,住世的壽命延長為一劫,或著減一劫!」佛告純陀說:「你想要我久住於世間,就應趕快奉獻最後的具足檀波羅蜜〈布施度〉」。這時一切菩薩大菩薩,以及天人,暨其他很多種類的眾生 ,都異口同音而唱此言說:「奇哉!純陀!能成就這麼大的福德,能令如來接受其最後無上的供養。我們沒有福德,所設的供物,均為白設的了!」

  這時世尊,欲使一切眾生之願望都能達成滿足,故在自己的身上的每一毛孔處,化作無量的佛陀。每一位佛陀,都各有算不盡的諸比丘僧。這些世尊,以及無量的比丘們,都示現接受大家的供養。釋迦如來即自受純陀所奉獻的供物。這時純陀所持的粳糧,成熟的食物,其數量有如摩伽陀國〈善勝,王舍城之國〉滿足八斛之多。因佛陀神通之力,故皆使一切大會充足不缺。純陀看見這種情景後,心生歡喜,雀 躍不止!一切大眾也是如此的法喜充滿!

  這時大眾承佛的意旨,都各作此念而說:「如來現在已經接受我們的布施供養,不久將會進入涅槃」。大家作此念後,一時悲喜交集!這時樹林的地方很狹小,以佛的神力,如鍼鋒之小的地方,均有算不盡的諸佛世尊,以及其眷屬坐在那裡吃食。所食之物,都一樣,並沒有差別。這時天人阿修羅們,都啼泣悲 歎,而作此言說:「如來今天已接受我們最後供養,佛陀受供後,當會入於涅槃。我們從今以後當供樣誰呢?〈還有誰能接受我們的供養呢?〉我們現在永遠別離無上的調御師,已如沒有眼目的盲人的了!」這時世尊,為了欲安慰一切大眾之故』而說偈說:

  汝等莫悲歎  諸佛法應爾  我入於涅槃  已經無量劫
  常受最勝樂  永處安隱處  汝今至心聽  我當說涅槃
  我已離食想  終無飢渴患  今當為汝等  說其隨順願
  令諸一切眾  咸得安隱樂  汝聞應修行  諸佛法常住
  假使烏與梟  同共一樹棲  猶如親兄弟  爾乃永涅槃
  如來視一切  猶如羅睺羅  常為眾生尊  云何永涅槃
  假使蛇鼠狼  同處於一穴  相愛如兄弟  爾乃永涅槃
  如來視一切  猶如羅睺羅  常為眾生尊  云何永涅槃
  假使七葉花  轉為婆師香  迦留為鎮頭  爾乃永涅槃
  如來視一切  猶如羅睺羅  云何捨慈悲  永入於涅槃
  假使一闡提  現身成佛道  永處第一樂  爾乃入涅槃
  如來視一切  皆如羅睺羅  云何捨慈悲  永入於涅槃
  假使一切眾  一時成佛道  遠離諸過患  爾乃入涅槃
  如來視一切  皆如羅睺羅  云何捨慈悲  永入於涅槃
  假使蚊蚋水  浸壞於大地  川谷海盈滿  爾乃入涅槃
  悲心視一切  皆如羅睺羅  常為眾生尊  云何永涅槃
  以是故汝等  應深樂正法  不應生憂惱  號泣而啼哭
  若欲自正行  應修如來常  當觀如是法  長存不變易
  復應生是念  三寶皆常住  是則獲大護  如咒枯生果
  是名為三寶  四眾應善聽  聞已應歡喜  即發菩提心
  若能計三寶  常住同真諦  此則是諸佛  最上之誓願

  〈你們不可悲歎,因為諸佛法都是這樣的。我入於涅盤,已經過無量劫之久的了。都常受最勝之樂,永遠住在安隱的地方。你們要專心一意的聽,我會說入涅槃之事。〉

  〈我實在已經離開食物之想,終究並沒有飢渴之患。現在為你們說那隨順眾生之願,使一切眾生,均能得到安隱快樂。〉

  〈你們聽後應該要認真的修持。諸佛之法乃為常住的。〉

  〈假如烏和梟,同在一株樹上棲息,能使其為有如親兄弟那樣的話,爾時乃會永遠入於涅槃的了。〉

  〈如來對於一切眾生,都如羅睺羅那樣的看待,永遠都為眾生之所尊重,所效法之人,為什麼會永遠住於涅槃,而棄於眾生於不顧的呢?〉

  〈假如蛇、鼠、狼們,都共同住於同一個穴裡,都能相親相愛,有如兄弟的話,爾時乃會永遠入於涅槃。〉

  〈如來視一切眾生,都如同羅睺羅那樣,常為眾生之所尊重。怎麼會永遠住於涅槃呢?〉

  〈假如七葉華『華臭惡』之樹,能轉變為婆師香『雨時,香木』,迦留『毒樹』,能為鎮頭『甘果,柿』的話,爾時乃會永遠入於涅槃的。〉

  〈如來看視一切眾生,都如羅睺羅那樣,為什麼會捨棄慈悲,而置眾生於不顧,而永遠入於涅槃呢?〉

  〈假如一闡提之人,能現身而成為佛道,而永遠處於第一之快樂的話,爾時乃會入於涅槃的。〉

  〈如來看視一切眾生,皆如羅睺羅那樣,怎麼會捨棄慈悲,而永遠入於涅槃呢?〉

  〈假如一切眾生,一時都成就佛道,都遠離諸過患的話,爾時乃會進入涅槃的。〉

  〈如來看顧一切眾生,都同看護羅睺羅那樣,怎麼會捨棄慈悲,怎麼會永遠入於涅槃呢?〉

  〈假如蚊蚋之尿水,能浸壞大地,能夠盈滿於川谷,大海的話,爾時乃會進入於涅槃的。〉

  〈如來以同一的慈悲心看顧一切眾生,都如看護羅睺羅那樣,都永遠為眾生所尊仰者,怎麼會永遠進入於涅槃呢?〉

  〈因此之故,你們應該要深樂正法,不應該生起憂惱,不要號泣,不要啼哭!〉

  〈如果自己欲行正的話,就應該修如來常住之法。應該觀察這種法乃為長存不變易之法。〉

  〈又應生此念:「三寶均常住」!這樣則能得到最大的庇護,猶如以咒術使那枯木生果實那樣。〉

  〈此名叫三寶,四眾的弟子們都應該好好的聽!聽後應該要歡喜,即應發起菩提之心!〉

  〈假如能計量推想三寶為常住,同於真諦的話,這就是諸佛最上的誓願!〉

  如果有比丘、比丘尼,或優婆塞、優婆尼,能夠以如上之最上的誓願,而發願的話,就應知道!此人已沒有愚痴,以堪受供樣。以此願力的功德果報,在世上乃為最勝的,有如阿羅漢哩!如果有人不能作如是觀察--三寶為常住的話,就是旃陀羅〈賤民〉。如果有人能夠了知三寶為常住,為實法的因緣的話,就能離苦而得安樂,沒有人會媱害、留難他!

  這時人天大眾,阿修羅等,聽聞此法後,內心很歡喜,都雀躍不止!他們的心已很調柔,善滅諸蓋〈煩惱〉心,已不會在高下不平衡了。一看就知道已很有威儀清淨,顏貌怡悅和靄,都了知佛為常住不滅,因此之故,也設施諸天的供樣物,如散種種的華,以及末的香,塗身的香,也鼓起天的伎樂,用來供樣佛陀。

  這時佛陀告訴迦葉說:「善男子啊!你看這些眾生,作希有之事了嗎?」迦葉菩薩答言說:「已經看過了,世尊!我所看到的就是算不盡,難以估計得出的諸位如來,受諸大眾及人天們所奉獻供養的飯食。又看見諸佛的大身莊嚴,所坐的地方都如一個鍼鋒之大,而卻能容納很多眾生,受他們的圍繞,也不會有互相障礙之感。並看見大家均發誓願,而說十三偈頌。也知道大眾的心念,大家都這麼想:『如來今天,獨受我的供養』。假如純陀所奉獻的飯食,把他打破為如微塵,一塵供一佛,仍然不周遍,以佛的神力,才能悉皆充足一切的大眾。為諸菩薩大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等人,始能了知如是希有之事耳。這些、這些,均為是如來的方便示現,使諸聲聞大眾,以及阿修羅們,都能得知如來為常住法」。

  這時世尊,告訴純陀說:「你現在所看到的,是否希有奇特之事嗎?」純陀說:「實在是的!世尊!我先前看到算不盡的佛陀,都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妙好,以莊嚴其身。現在又見到為諸菩薩大菩薩而現的巨身殊異,顏貌無與能比等的莊嚴之相。為見佛身,喻如藥樹,被諸菩薩大菩薩們之所團團圍繞!」佛告純陀說:「你先前所看到的無量的諸佛,是我所化的,是欲利益一切眾生,使大家得大歡喜的。像這些菩薩大菩薩們所修持之行,乃為不可思議,能作無量諸佛之佛事。純陀啊!你現在已經成就菩薩大菩薩之行,得住於十地的果位。菩薩所行的都已具足成瓣的了!」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說:「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說的!純陀所修成的菩薩行,我亦隨喜其功德。現在如來您,欲為未來算不盡的眾生作大光明之故,說此大乘大涅盤經。世尊!我想請示您!一切契經,其說有餘義,或無餘義呢?」佛陀說:「善男子啊!我所說的,也有餘義的,也有無餘義的」。

  純陀仰白佛陀說:「世尊!如佛所說的:

  所有之物   布施一切  唯可讚歎  無可毀損

  〈將所有的物品布施給一切眾生,唯應被讚歎,絕不會有被誹謗,被毀損之事〉。

  世尊!此義怎麼解說呢?持戒和毁戒,到底有什麼差別呢?」佛陀說:「唯除一人之外,其餘的一切布施,均可以讚歎的!」純陀請問說:「到底唯除那一人呢?」佛陀說:「如此經中所說的破戒之人是!」

  純陀又說:「我現在未能了解,唯願佛您闡說」。佛陀就說:「所謂破戒,就是一闡提之謂。布施給其餘一切眾生之所有的布施 ,均可讚歎,均能獲大果報」。 純陀又問:「一闡提之義如何呢?」

  佛陀告訴純陀說:「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們,發出粗惡之言來誹謗正法,造這種重業,永遠都不悔改,又沒有慚愧之心,像這等人,名叫趣向一闡提之道。假若犯四重禁戒,作五逆罪,自己知道一定犯如是重罪之事,而心裡始終並不怖畏,不慚愧,不肯把它發露出來,對於佛教的正法永遠沒有護惜,沒有建立信心,都毁訾輕賤,發出之言多為過咎,像這等人,也名叫趣向一闡提之道。假若又說言,沒有佛法僧寶,此等人也名叫趣向一闡提之道。唯除如此一闡提之輩,而布施給其餘之人,即一切即應讚歎!」

  這時純陀又仰白佛陀說:「世尊!所謂的破戒,到底如何呢?」佛告純陀說:「假若犯四重禁戒,以及五逆罪,和誹謗正法,如是等人,就名叫破戒」。

  純陀又問說:「如是破戒,可以救拔濟度嗎?」佛告純陀說:「有一種因缘之故,則可以拔濟他。假若身穿法服,但卻仍然不放捨遠離。不過其心都常懷慚愧,常抱恐怖,自己也呵責自己而說:『咄哉!為什麼犯此重罪呢?何期這樣?實在怪哉?為什麼會造此苦果之業呢?』他曾深自悔改,而生護法之心,而又欲建立正法,他說:『如果有護法者的話,我就會供養他。假若有人欲讀誦大乘經典的話,我就會作為其諮問者,使其受持、讀誦。到了他已通利後,又當會為他分別詳細廣說』。佛陀我會說此人不名叫破戒!為什麼呢?善男子啊!譬如太陽一昇,即能除去一切的塵翳與黑闇一樣,此大涅盤微妙的經典,興起出現於世間,也是如此。是能除一切眾生無量劫中所作的所有罪業。因此之故,此經曾說:『護正法,得大果報,拔濟破戒』!如果有人毀謗此正法,而能自悔改,還能皈於正法,自會反省自念:『所作的一切不善,猶如自己害慘了自己一樣』,而心生恐怖驚懼、慚愧。除了此正法之外,更沒有其他會有救護可言。因此之故,應當還皈正法。如果能如是, 則對於此人如說皈依,布施給他,則會得福無量。也名叫世間的一切供養。如果冒犯如上述之惡業之罪,不管是經過一個月,或十五日,並不生皈依法之念,也沒有發露懺悔之心,則如果布施給此種人,其果報定會非常的少。犯五逆罪之人,也是如此。如能生悔改之心,懷著懺悔之念而說:『現在我所作的不善之業,定會有非常大的苦報。我應該建立護持正法』!如這樣的話,就不名叫五逆罪。如果布施此種人, 則得到的福報,乃為無量!假如犯五逆罪後,不生護持正法,沒有皈依正法之心,則如果布施此種人時,其福報乃不足言〈也就是福報很少,等於沒有〉。

  又次,善男子啊!所謂犯重罪一事,你今應諦實的聽,我會為你分別詳細的廣說。應該要生如下之念:『所謂正法,即是如來微密之藏。因此之故,我當護持、建立』。如布施此種人的話,就會得到最勝的果報。善男子啊!喻如有人懷妊,快將生產,而遇到國內 荒亂,就遠到他國去。有一天,在廟裡,即便生產。後來聽到故國已安隱,五穀都豐收,就牽攜其子,欲回本國。在歸途,經過恆何,值其水漲暴急。他雖背負其子,卻不能渡河過去。她自念而說:『我寧可和兒子在一起拼命而終,也不會放棄此子於不顧,而獨自潦過去』。作此念後,就因潦河而被水埋沒淹死。命終之後,即升天上。因為慈念其子,欲使其子渡過河之故。此女人雖然本性雖然弊惡,但是因愛子之故,方能得以生在天上。雖冒犯過四重禁戒,以及五無間罪,卻能懺悔而生護法之心,也就如此。雖然先前造過不善之業,卻因護法之故,得為世間無上的福田。此護正法之人,有如是等無量的果報」!

  純陀又說:「世尊!如果一闡提之人,能自悔改,而恭敬供養讚歎三寶。假如布施像這一種人的話,是否能得大果報嗎?」佛陀說:「善男子啊!你現在不應該作如是之說。善男子啊!譬如有人,食庵摩羅果〈無垢果〉,而將核子吐出放置在地上一樣。此人且又念說:『此果物的核子中,應有甘味』。就取還其核子,而將它打破,而嘗之。再吃食當中,發覺其味極苦無比,而生悔恨。又恐怕失去果種〈果苗〉,就將地上之核子收捨起來,把它又種植於地。之後,即勤加栽培,用酥油之乳,隨時去灌溉。如此情形下,你想怎麼樣?此核子能生根發芽嗎?」純陀說:「弗也,世尊!假如天降無上的甘霖,仍然不會生芽!」佛陀說:「善男子啊!那位一闡提也是如此。因為已經消滅善根,還能在什麼地方可以得到除滅其罪呢?善男子啊!假若能生善心,就不名叫一闡提。善男子啊!因此義故,一切所施而所得的果報,並不是沒有差別。為什麼呢?因為布施給諸聲聞所得的果報有異,布施給辟支佛所得的果報也有異。唯布施給如來,乃能獲無上的果報。因此之故,即說:『一切所施,並不是沒有差別』。

  純陀又說:「為什麼緣故,如來會說此偈呢?〈指下面所示之偈〉佛告純陀說:「有如下的因緣之故,我才說此偈的。在王舍城裡,有一位優婆塞,其心並沒有淨信,是奉事尼犍子〈裸形外道〉的人。有一次,曾到我這裡來問我有關於布施的問題。因此因緣,故說此偈。也爲菩薩大菩薩們說秘藏之義。此偈所說的意義是什麼呢?所謂一切,就是少分的一切。當知!菩薩大菩薩乃為人中之雄。能攝取持戒,能布施其所需,捨棄破戒之事,有如除滅稊稗一樣

  又次,善男子啊!如我往昔所說的偈頌說:

  一切江河  必有迴曲  一切叢林  必名樹木

  一切女人  必懷諂曲  一切自在  必受安樂

  〈所有一切的江河,一定都有迂迴曲折。一切所謂的叢林,必定都是樹木遍滿,才有其名的。〉

  〈一切的女人,必定會存有諂曲的心懷的。一切的自在所受的境界,一定是安隱快樂的!〉

  這時文殊殊利菩薩大菩薩,就從他的座位上站起,偏袒又臂〈肩〉,右膝跪著在地上,在佛前禮佛之足,然後以偈而說:

  非一切河  必有迴曲  非一切林  悉名樹木

  非一切女  必懷諂曲  一切自在  不必受樂

  〈一切的河川,不一定都有迂迴曲折的相狀。一切的叢林,也未必均名叫做樹木。〉

  〈一切的女人並不都是懷著諂曲的人。一切的自在,不必統統納受在安隱快樂裡。〉

  佛陀所說之偈,其真義定有餘義可談。唯願佛陀重下哀憫,聞說其因緣實事。為什麼呢?世尊!在此三千大千世界裡,有一洲渚,名叫拘耶尼〈牛貨,西洲名〉,此洲有河流,非常的端直,並不迂曲,名叫娑婆耶〈堪忍〉。其河流之直的程度,簡直如繩,河流入於西海。像這種河流的相狀,在其餘的經典中,佛陀並未曾說過。唯願如來您,能在此方等阿含經中,闡說其餘義,使諸菩薩們能深信了解他的真相〈阿 含譯為傳、教,或法皈,通於大小乘。小乘直稱阿含經,大乘加方等二字〉。

  世尊!譬如有一個人,雖然首先認識金礦之所在,但是後來卻不能統識真金,如來也是這樣,如來盡知一切法後,所演說的還有餘,還不能說盡!如來雖然作此餘說,但還是該用方便講解其意義所皈之趣。如所謂一切叢林,必定就是由於有很多樹木而名一事,一定是還有餘存之義在。為什麼呢?因為如種種的金銀琉璃寶樹等,也是名叫為林。而所謂一切女人,必懷諂曲,也是有餘義的。為什麼呢?因為也有女人善持禁戒,功德成就,具有大慈大悲之心的人!所謂一切自在,必受安樂,同樣的也是有餘義的。為什麼呢?因為如得自在的人就是轉輪聖帝。而如來法王,乃不屬於魔所管轄,乃不可滅盡的。至於梵天帝釋諸天,雖然已得自在之美名,但是通通為無常,如得常住不變易,才能真正名叫自在!所謂大乘大般涅槃是!」

  佛陀聽後非常的嘉許而說:「善男子啊!你現在善得樂說的辯才。你暫且停止發言!要諦聽!文殊師利啊!譬喻有一位長者,身纏疾病,就請良醫來診療,良醫就為他配合良藥。此時患者因急於把病治好,故欲多服其藥。醫師就吩咐說:「如果能消化,則可以隨意服用,但是你現在的身體很 羸弱,故不應該多服用」。當知!此膏藥,名叫甘露,但是也名叫毒藥。如果服多而不消化的話,就名為有毒的了。善男子啊!你千萬不可說那位醫生所說的為有違義理,而失去了該藥膏之力勢!善男子啊!如來也是這樣,如來乃為諸國王、后妃、太子、王子、大臣們著想而說偈的。當時因波斯匿王之王子、后妃,懷有驕慢心之故,為了欲調伏他們,而是現令人可恐怖之事,猶如那位良醫,所以說此偈的:〈偈頌前後均同〉

  一切江河  必有迴曲  一切叢林  必名樹木

  一切女人  必懷諂曲  一切自在  必受安樂

  文殊師利啊!你應曉得!如來所說並沒有漏失!假如此大地,可以使它反覆,但如來之言,終究並沒有漏失!因此義故,如來所說的,為一切有餘義!」這時佛陀並稱讚文殊師利而說:「善哉!善哉!善男子啊!你久來就已經知道如此之義,你乃哀 憫一切眾生,欲使一切眾生得到智慧之故,廣問如來說此偈頌之真義耳!」

  這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又在於佛前,以偈頌而說:

  於他語言  隨順不逆  亦不觀他  作以不作

  但自觀身  善不善行

  〈對於別人的言語,隨順而不逆,也不觀察他人之所作,以及不作之事。唯自觀察自身之善與不善之行,那就對了!〉

  世尊!所說的如是的法藥,但都不是正說。所謂『隨順他人的言語而不違逆』者,到底如何呢?唯願如來您,垂憐哀愍眾生,而作個正說。為什麼呢?因為世尊常說『一切外道。九十五種之學,皆會趣於惡道。而自家的聲聞弟子所行之學,統統向於正路。假如護持禁戒,攝持威儀,守慎諸根,則這種深樂大法之故,自會趣向於善道。而如來為什麼在於九部經中,見有毁他,則便訶責他。那麼,如是上述之偈,其意義到底如何解說呢?』

  佛告文殊師利說:「善男子啊!我當時說此偈,並不是統為一切眾生說的,當時唯為阿闍世王而說的。諸佛世尊,如果不遇到因缘之時,終究不會逆說,有因缘之故,才會 闡說耳。善男子啊!阿闍世王因害其父之後,才到我這裡來。當時他還欲折仗我故,曾發問而說:『世尊!你是否為一切智者呢?還是非一切智者呢?如果佛陀您為一切智者的話,為什麼提婆達多的過去算不盡的世代裡,就常懷惡心,都隨逐於如來您,是為了欲逆害於您的。您如果是一切智者的話,即為什麼您會聽許他的出家呢?』善男子啊!因此因緣之故,我就為此阿 闍世王說此偈頌:

  於他語言  隨順不逆  亦不觀他  作以不作

  但自觀身  善不善行〈和上偈同〉

  佛陀我當時告訴大王說:「你現在害死你的父王,已作五逆罪,乃為最重的罪業,會墮落於無間地獄的。你應當發露懺悔,以求清淨。有什麼事缘,能更見其過咎的嗎?〈也就是如懺悔的話,就還有得求,罪業也會由之而消滅〉

  善男子啊!因為是這樣,我乃為阿闍世王說此偈頌。又次,善男子啊!也是為了護持禁戒,使其不悔禁戒,成就威儀,見他之過而說此偈。假若又有人,受他的教誨‧而遠離眾惡,又教別人,使其遠離眾惡,如是之人,則是我的弟子!」

  這時世尊,為了文殊師利菩薩,而又說偈說:

  一切畏刀杖  無不愛壽命  恕已可為譬  勿殺勿行杖

  〈一切眾生都畏懼刀杖之加害,沒有不愛生命的人。寬恕自己,是天性,可以作為譬喻,故不可殺害人,不可以柺杖傷害人〉。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又在佛前,以偈而說:

  非一切畏杖  非一切愛命  恕己可為譬  勤作善方便

  〈一切眾生並不是都畏懼刀杖,並不是一切眾生都愛壽命。寬恕自己為天性,可以作為譬喻,要精勤而作善的方便〉。

  如來說此法句之義,也是未盡其義的。為什麼呢?如阿羅漢、轉輪聖王、玉女、象馬、主藏、大臣們等都是寶。而諸天人,以及阿修羅們,假若執持利劍,就能隨便加以殺害如上之寶,那是沒有此道理的。那些勇士、烈女、馬王、獸王,以及持戒的比丘們,雖又酬對而至,也不會恐怖的。因此義故,如來所說之偈,也是有餘義的〈一定包含好多意義〉。如果說寬恕自己,可以作譬喻的話,也是有餘義的。為什麼呢?因為假若阿羅漢,用自己來譬喻別人的話,則會有我想,以及壽命之想的了。假若有我想,以及命想的話,則應擁護,凡夫也能看見阿羅漢均為是行人。假若如是的話,即是邪見。如果有邪見的話,命終之後,當會轉生在阿鼻地獄。又阿羅 漢,假若對於眾生會有生起害心,那也是沒有的事。算不盡的眾生,也是不能害阿羅漢的」。

  佛陀說:善男子啊!所謂我想者,是說對於眾生,生起大悲之心,而沒有殺害之想之謂。是阿羅漢的平等之心。不可說世尊無故,而逆說的。從前在此王舍城中,有大獵師殺害很多的鹿,曾邀請我共食其肉。我在那時,雖然接受他的邀請,但對於眾生,乃生慈悲之心,都如對羅睺羅那樣。我曾說偈說:

  當令汝長壽  久久住於世  受持不害法  猶如諸佛壽

  〈應當會使你能長壽,會久住的在於此世間。如果能受持不殺害眾生之法的話,就能如諸佛那樣的無量壽!〉

  因此,我才說前面之偈的,所謂:

  一切畏刀杖  無不愛壽命  恕己可為譬  勿殺勿行杖

  佛陀在這裡乃稱讚文殊師利菩薩而說:「善哉!善哉!文殊師利!為了諸菩薩大菩薩之故,能代為他們諮問如來如是這般的密教!」這時文殊師利又說偈而說:

  云何敬父母  隨順而尊重  云何修此法  墮於無間獄

  〈為什麼敬重父母,隨順父母,尊重父母的人會墮落?為什麼修持這種法的人會墮落於無間地獄呢?〉

  如來即又用偈回答其問題而說:

  若以貪愛母  無名以為父  隨順尊重是  則墮無間獄

  〈如果以貪愛為母,以無明為父,順而尊重此法的話,則會墮落於無間的地獄的!〉

  這時如來,又爲文殊師利重說偈頌而說:

  一切屬他  則名為苦  一切由己  自在安樂

  一切嬌慢  勢極暴惡  賢善之人  一切愛念

  〈一切如果都是屬於他人排佈的話,就名叫做苦。一切假如都能聽由自己之意的話,就會自在安樂。一切的嬌慢,則其趨勢定會極為暴惡。賢善的人,一切都會敬愛思慕於他〉。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大菩薩仰白佛說:「世尊!如來所說的,也是不盡其中之義。唯願如來您,又垂哀憫,闡說其因由!為什麼呢?喻如長者之子一樣,長者子如果從其老師學習時,是屬於老師與否呢?如果屬於老師,即義理不成就〈講不通〉。假若不屬於老師,也是不能成就其義的。如果說能得自在,即其理也是不成就的。因此之故,如來所說的一定是有餘義在。在者,世尊!譬如王子,無所綜習〈不就師學〉的話,遇事就會成就〈不學無術〉。這雖然也是自由自在〈不受人的束縛〉,但是愚痴暗昧之故,仍為常苦之事。像此情形,而說王子 為自在的話, 則義也是不會成就〈沒有意義〉。假若說王子屬於他人,及其義仍然是講不通的。因此義故,佛陀您所說的文中意義,名叫有餘義。因此之故,一切屬於他人,未必然統統叫做受苦。一切都由自己而自在,也未必然都能納受决樂。至於一切嬌慢的人,其趨勢極為暴惡一事,也是有餘義的。世尊!例如有些烈女們,因為嬌慢心故,出家去學道,而護持禁戒,成就威儀,守攝諸根,不使其馳散。因此之故,一切嬌慢之結,也未必然都是暴惡的。

  而所謂賢善之人,乃為一切所敬愛思念,也是有餘義的。譬喻有人,冒犯四重禁戒,而卻不捨棄法服,堅持他為莊嚴威儀之人。護持正法的人,看此情形,則不會敬愛他。這種人命終後,必墮地獄。假若賢善的人,毁犯四重禁戒的話,則護持正法的人,見其情事,應即把他驅出教團之外,叫他罷道還俗。因此義故,一切所謂賢善之人,未必都會受到敬愛的。」

  這時佛告文殊師利菩薩說:「因為事出有因之故,如來乃在此說有餘義。又有因由,諸佛如來才會說此義:記得那個時候,在王舍城裡,有一位女人,名叫善賢〈須跋陀羅〉。她還回娘家,因到我所來皈依於我,以及法與僧,而發言說:『一切的女人,其情勢不能自由,一切的男子,卻能自在無礙』。我在那時已知此女人之心,就為她宣說如是的偈誦。文殊師利啊!善哉!善哉!你今能夠為一切眾生詢問如來有關於此種密語!」

  文殊師利又說偈說:

  一切諸眾生  皆依飲食存  一切有大力  其心無嫉妒

  一切因飲食  而得諸病苦  一切修淨行  而得受安樂

  〈一切所有的諸眾生,均靠飲食才能得以保存生命。一切的大勢力之人,其心並沒有嫉妒。一切眾生都由於飲食,而得很多的病苦,一切修淨行的人,都能得受安樂〉。

  像這樣,世尊!現在接受純陀的飲食的供養,即如來您,豈能沒有恐怖嗎?」

  這時世尊又為文殊師利而說偈說:

  非一切眾生  盡依飲食存  非一切大力  心皆無嫉妒

  非一切因食  而致諸病苦  非一切淨行  悉得受安樂

  〈一切所有的眾生,並不都依飲食而得生存。一切有大勢的人,並不是統統沒有嫉妒之心。一切眾生並不是都因飲食而致有病苦之患。一切修淨行的人,並不是悉皆能得受安樂。〉

  文殊師利啊!你如果會染得疾病的話,我也是同樣的應會得染病苦的了。為什麼呢?因為諸阿羅漢、以及辟支佛、菩薩、如來等,實在已沒有須要飲食,乃為了欲化度那些眾生,才示現受用那些算不盡的眾生所施的供物,使他們能夠完成布施度〈檀波羅蜜〉,而拔濟地獄、畜生、餓鬼等惡道。如果說如來因六年的苦行,而致身體贏瘠〈弱瘦〉,是沒有這道理的。諸佛世尊,乃獨拔諸有〈超越諸眾生〉,不同於凡夫之肉體,其身怎麼會成為贏瘦呢?諸佛世尊乃精勤修習,已獲得金剛之身,不同於凡夫世人之危脆的身體。我的諸弟子們也是如此,是不可思議,是不須依於食物。

  其次,一切有大勢力之人沒有嫉妒,也是有餘義的。如世間的人,也有一生當中,永恆的沒有嫉妒之心,但他卻沒有大勢力。至於一切的病苦,都因得自飲食致然,也是有餘義的。如可以看到,有人得到 客刺之病。所謂棘刺、刀劍、矛槊等是也。又一切修淨行的人,都能得受安樂,也是有餘義的。如世間也有外道之人,雖然修持梵行,而卻會多受苦惱。因此義故,如來之所說,一切都有餘義。此名叫做如來非無因緣而說此偈,有因由故,才會說的!

  從前在此憂禪尼國〈位於西印度〉裡,有一位婆羅門,名叫羖羝德﹝牝羊﹞到了我這裡,欲受第四種類之八戒齋法,我就是在那時候,為他說此偈的〈八齋戒法之八戒為不殺生、不偷盜、不動媱、不妄語、不飲酒、不坐高廣大床、不著花鬘瓔珞,不習歌舞戲樂,和八關齋同。關為禁,齋為謹慎身心,故為八禁戒〉。

  這時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什麼叫做無餘義?什麼又名一切義呢?」佛陀說:「善男子啊!所謂一切,即為唯除助道之常樂的善法,這亦名一切,亦名無餘。其餘的諸法亦名有餘,亦名無餘。欲使樂法的諸善男子們知道有此有餘之義,以及無餘之義!」

  迦葉菩薩聽後非常的欣喜,雀躍無量。向前仰白佛說:「甚奇特啊,世尊!平等看顧眾生,都如對羅睺羅一樣」。這時佛讚迦葉菩薩說:「善哉!善哉!你現在的所見〈心境〉為很微妙甚身的了!」迦葉仰白佛說:「善男子啊!假若有人能夠聽聞到此經的名字,即其所得的功德之大,並不是那些聲聞、缘覺等人所能宣說得來的,唯有佛陀始能知道其功德之如何的。為什麼呢?因為此不可思議之事,是佛的境界,更何況能夠受持、讀誦、書寫此經卷的功德!」

  這時諸天、是人,以及阿修羅們,就在佛前,異口同音,而說偈說:

  諸佛難思議  法僧亦復然  是故今勸請  唯願少停住

  尊者大迦葉  以及阿難等  二眾之眷屬  不久須臾至

  并及摩竭王  阿闍世大王  至心敬信佛  猶故未來此

  唯願佛世尊  少垂哀憫住  於此大眾中  斷我諸疑網

  〈諸佛乃難思議的,法與僧也是同樣不可思議。因此之故,也就是機緣難得之故,現在要勸請:但願佛陀暫時少少的停留,不急於入涅槃。因為大迦葉尊者、阿難尊者,以及他們這些二乘的眷屬們,不久,也就是須臾之間,將會來至此處。同時摩竭陀國王──阿 闍世大王,乃為至誠崇敬信仰佛陀的國王,由於有事,還未到此地來。因此,唯願佛陀世尊您,大垂哀憫,少住一時,在大眾都集合當中,斷除我們的諸疑網!〉

  這時如來為諸大眾,也說偈而說:

  我法最長子  是名大迦葉  阿難勤精進  能斷一切疑

  如等當諦觀  阿難多聞士  自然能解了  是常及無常

  以是故不應  心懷大憂惱

  〈在我佛法當中,最大的弟子,名叫大迦葉。至於阿難這位弟子,乃能勤勉用功精進,故能斷除一切的疑惑。你們應該諦審觀察了解,阿難這位多聞的尊者,自然會解悟此常與無常之事。因此之故,不必替他心懷大憂惱!〉

  這時大眾們,都用種種物來供養如來。大家供養佛陀後,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心,和無量無邊的恆沙數量相等的諸位菩薩們,都得住初地的果位。

  這時世尊,乃授與文殊師利菩薩,和迦葉菩薩,以及純陀的記莂。佛陀記莂他們後,又開金口而說:「諸善男子啊!你們要自修其心,要謹慎,千萬不要放逸!我現在有背疾,全身都會疼痛。我現在想倒臥,和那些小孩,以及常患久病之人一樣」。佛陀並有交代而說:「文殊師利!你們應該為四部的弟子〈出家在家各二眾〉廣說大法。我現在將以此法付囑於你。乃至大迦葉、阿難等人來時,又當會將此大法付囑於他們」。

  這時如來說此話後,乃為了欲調伏諸眾生之故,示現法體有疾病,就以右脇而臥,有如一般有病之人的模樣。

 

現病品第十八

  這時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而說:「世尊!如來已經免纏一切病症,所有的疾患苦痛都已滅除,不會再有疾患之怖畏的了。世尊!一切眾生有四種毒箭,為之諸多疾病之原因。那四種呢?所謂貪欲、 瞋恚、愚癡、憍慢是!如果有病因,則會有疾病之發生。通常都是寒熱肺病,下痢噦噎〈氣逆〉,小便淋瀝,眼耳疼痛,腹背脹滿,顛狂乾消,鬼魅所著等是。像如是種種有關於人類身心之諸病,諸佛世尊,悉皆沒有的了。然而今天如來您,為什麼會令文殊菩薩,而交代他,而作此言說:『我現在背痛,你們應該為大眾說法?』有二重因緣,就沒有病苦。那二種呢?第一為憐憫一切眾生,第二就是對於有病之人布施醫藥。如來已經再於過去無量萬億劫中,修持菩薩之道,常行愛語,而利益一切眾生,不使眾生會有苦惱。也布施給很多有疾病之人之種種醫藥。應該不會有病痛才對。為什麼佛陀您今天自言有病呢?世尊!世間之人如有病時,或著坐下來,或者倒臥在那裡,但都不會安隱在其所在。有時會索取飲食,會遺勅家屬們,叫他們要修治產業。而為什麼如來您,卻默然而臥,並不教諸弟子、聲聞人等,叫他們修持尸羅波羅蜜〈持戒能到彼岸,六度之一〉諸禪定、解脫,三摩拔提〈入定的狀態,此三名均為禪定到彼岸,也是六度之一〉,以及修諸正勤呢?爲什麼不說如是甚深的大乘經典?為什麼不用無量的方便教大迦葉──人中的象王,以及諸大人們,使他們對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到不退轉呢?為什麼不懲治那些諸惡比丘──受畜一切不淨物者?世尊!您實在並沒有病,然而為什麼默然以右脇而臥呢?諸菩薩們,凡所施與患者的醫藥所得到的善根,都一蓋施與眾生,和眾生共同迴向一切種智。都是為了滅除眾生的諸煩惱障、業障、報障。所謂煩惱障,就是:貪欲、瞋恚、愚癡、忿怒、纏蓋、焦惱、嫉妒、慳吝、奸詐、諛諂、無慚、無愧、慢、慢慢、不如慢、增上慢、我慢、邪慢、嬌慢、放逸、貢高、懟恨〈怨恨〉、諍訟、邪命、諂媚,和詐現異相,以利求利,惡求多求,沒有恭敬,不隨教誨,親近惡友,貪利無厭,纏縛難解,欲惡欲,貪惡貪,身見、有見、以及無見。同時頻申喜睡,欠呿不樂〈張口運氣,常吐氣不樂〉,貪嗜飲食,其心瞢〈昏悶、目暗〉,心裡都攀缘異想,不善於思惟,身口多惡,好喜多語,諸根闇鈍,發言多虛,常被欲覺、恚覺、害覺之所覆蓋,這些就是煩惱障。

  業障即為五無間罪,是屬於重惡之病。報障就是轉生為地獄、畜生、惡鬼之謂。如誹謗正法,及一闡提,就名叫報障。像此三障,名叫大病。諸位菩薩在於無量劫,修菩提時,布施醫藥給一切有疾病之人,都常作此願,使諸眾生永斷如是三障的重病!

  又次,世尊!菩薩大菩薩,修菩提時,布施醫藥給一切患者,都常作如是之願:『願使眾生,永斷諸疾病,而得成就如來金剛不壞之身,又願一切無量的眾生,作妙藥王,斷除一切的諸惡重病!願諸眾生得阿伽陀藥〈無價〉,以此藥方,能除一切無量的惡毒!又願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沒有退轉,速得成就無上的佛藥,而消斷一切煩惱的毒箭。又願眾生勤修精進,成就如來的金剛之心,作為微妙之藥,而療治眾病,使人不會生有諍訟之想。亦願眾生,作為大藥樹,療治一切惡重病。又願眾生,拔出毒箭,得成如來無上的光明。又願眾生,得入如來的智慧大藥,微密的法藏!』世尊!菩薩乃如是已於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億〉劫前,就已發這些誓願,欲令眾生均沒有諸病的了。而為什麼如來您,乃於今天唱言:如來有疾病呢?」

  又次,世尊!世間有病之人,即不能自由坐起、俯仰、進止的了。就是飲食也都不得自如,漿水也嚥不了口。已不能教誡其諸子弟有關於修治安業之事。這時他的父母、妻子、兄弟、親屬、以及知己的朋友們,都對於此人生起必會死亡之想。世尊!如來今天也是這樣。如來右脇而臥,默然而沒有論說。即此閻浮提的一切惡人,都會當作如是之念:『如來正覺,必定當會進入涅盤!會生滅盡之想。但是如來之性,未必然是進入於涅盤。為什麼呢?因為如來常住,沒有變易之故。因此因由,如來不應該說:『我今背痛!』

  又次,世尊!世間有病之人,身體很贏損。不論是偃,或者是臥著在於床褥裡,則於此時,眾人之心定會生起惡賤,定會生起此人必定會死亡之想。如來今日也是如此。會被那些九十五種外道之人所輕慢,而生如來也是無常之想。那些外道們,會作此言而說:『佛陀不如我們之以我、性、人、自 在、時節、微塵等法,而為常住沒有變易。你看!沙門瞿曇〈佛陀在俗之姓。佛陀在瞿曇性當中,為最勝之故,都指佛陀〉。已被無常所遷易,是有變易之法。因此義故,世尊您今天不應該默然不說法,不應該只顧右脇而臥』。

  又次,世尊!世間有病之人,是因為四大〈地水火風,指由之而結成的身體〉都有增損,互不調適,贏瘦乏力之極之故。因此之故,不能隨意起坐,或倒臥在床褥裡。如來的四大並沒有不和適,身力都具足,也沒有贏損。世尊!如十匹小牛之力,乃不如一匹大牛之力,十匹大牛之力,不如一匹青牛之力,十匹青牛之力,不如一匹平凡的象力,十匹凡象之力,不如一匹野象之力,十匹野象之力,不如一匹二牙之象之力,一匹二牙之象之力,不如一匹四牙之象之力,十匹四牙之象之力,不如雪山之一匹白象之力。十匹雪山之白象之力,不如一匹香象之力,十匹香象之力,不如一匹青象之力,十匹青象之力,不如一匹黃象之力,十匹黃象之力,不如一匹赤象之力,十匹赤象之力,不如一匹白象之力,十匹白象之力,不如一匹山象之力,十匹山象之力,不如一匹優鉢羅象之力〈青蓮華〉,十匹優鉢羅之象力,不如一匹拘物頭之象力〈赤蓮花〉,十匹拘物頭之象力,不如一匹分陀利之象力〈白蓮花〉。十匹分陀利象力,不如人中之一位力士〈由被追放之剎帝利種所生之大力之人〉之力。十位人中之力士之力,不如一位鉢健提〈堅固,天之名〉之力。十位鉢健提之力,不如一位八臂的那羅延〈力士,天之名〉之力。十位那羅延之力,不如一位十住菩薩一節之力。一切凡夫身中之諸節,雖不相到,但是人中力士的節頭,乃能相到。鉢健提之身,其諸節可以相接,那羅延之身,其節頭能相鉤,十住菩薩的諸節、骨,能解散,也如蟠龍之象結。因此之故。菩薩之力最大。當世界剛成就時,從金 剛際〈金輪際。世界之基,首由金輪〉。到後來建起金剛座〈佛成道時之座,在摩揭陀國,佛陀伽耶之菩提樹下〉,上了道場〈得正覺之處所〉,至菩提樹下〈道樹,本為畢鉢羅樹,佛陀成道在此,故名〉。菩薩坐在那裡後,其心即時得達十力。

  如來現在不應該像那些嬰孩小兒一般見識。那些嬰孩小兒,乃因愚癡無智,故不會有能力說話。因此義故,隨意偃側,也沒有人會對他們譏諷訶責。如來世尊即不同,乃具有大智慧,能照明一切,為人中之大龍,具有威德,成就神通,是無上的仙人,已斷除疑網,已拔棄毒箭,舉止都安祥,具足威儀,得達無所謂的境地。而現在為什麼右脇而臥?使諸人天們,都因之而悲愁苦惱呢?

這時迦葉菩薩,就在於佛前,說偈而說:

  瞿曇大聖德  願起演妙法  不應如小兒  病者臥床蓐

  調御天人師  倚臥雙樹間  下愚凡夫見  當言必涅槃

  不知方等典  甚深佛所行  不見微密藏  猶盲不見道

  唯有諸菩薩  文殊師利等  能解是甚深  譬如善射人

  三世諸世尊  大悲為根本  如是大慈悲  今為何所在

  若無大悲者  是則不名佛  佛若必涅槃  是則不名常

  唯願無上尊  哀受我等請  利益於眾生  摧伏諸外道

  〈瞿曇大聖德──佛陀釋尊!願您站起來,好演說微妙之法!不可像小孩、患者那樣的倒臥在床位!〉

  〈一位調御丈夫、天人師,倚臥在雙樹間,即那些下愚凡夫們一看,就會認為佛陀必定會涅槃。〉

  〈他們不知方等的經典,佛陀甚深之所行,不見佛陀的微密藏,猶如盲人看不到道路一樣。〉

  〈唯有諸菩薩,文殊師利等菩薩,能解此甚深之義,喻如善射之人!〉

  〈三世的諸世尊,都以大悲心為根本,如是的大慈悲,現在徃那去了呢?〉

  〈如果沒有大慈悲,則不能名叫佛陀。佛陀如果必定要涅盤,則不能名叫為常。〉

  〈唯願無上尊,哀受我們的請願,能夠大作利益眾生,摧伏諸外道!〉

  這時世尊,因大慈悲薰心,知道諸眾生各各所懷念的心情。將欲隨順眾生,使眾生究竟利益,即從他的臥床起身,就結跏趺而坐。其顏貌非常的熙怡〈所謂和顏悅色,很慈祥〉,也如融金之聚。面目都很端嚴,猶如盛滿的月亮。形容很清淨,沒有諸垢穢。放出大光明,充遍於虛空。其光明非常的熾盛,超過百千個太陽,照到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的諸佛世界。惠施眾生以大智慧之炬火,使眾生均得消滅無明的黑暗。令百千億那由他〈億〉的眾生,安止於不退的菩提道心!

  這時世尊,心無憂慮,猶如獅子王。以三十二大人之相,八十種相好,莊嚴其法身。在他身上的一切毛孔的一一毛孔處,化一朵連花。那些蓮花很微妙,各各都具有千葉,都純為真金之色,都以琉璃為莖,金剛為鬚,玫瑰為台。形體大而團圓,猶如車輪一樣。這些蓮華都各出種種的雜色的光明,如青、黃、赤、白、紫,即波頗梨等色是。這些光明都遍照到阿鼻地獄,以及想地獄、黑繩地獄、眾合地獄、叫喚地獄、大叫喚地獄、燋熱地獄、大燋熱地獄〈以上為八熱地獄〉。在此八地獄中的眾生,都常為諸苦痛之所逼切,所謂燒煮,火炙、斫刺、剝等苦是。他們遇到這些光明後,如是等諸苦惱,均悉消滅迨盡,都安隱清涼,快樂無比!在那些光明中,並宣說如來秘密之藏,而說:『眾生悉皆有佛性』!眾生聽後,即便命終而轉生到人天之道,乃至八種寒冰地獄。所謂阿波波地獄〈被寒所逼,發出此異聲〉、阿吒吒地獄〈寒逼身而發出患寒之聲〉、優鉢羅地獄〈如青蓮花,身折裂〉、波頭摩地獄〈如黃蓮花,身折裂〉、拘勿頭地獄〈如赤蓮花,身折裂〉、分陀利地獄〈如白蓮花,身折裂〉等地獄當中的眾生,都常為寒苦之所逼惱。所謂即寒而致擘裂,身體碎壞,相互殘害等苦。而他們也因遇到這些光明後,如是這般等苦痛,都已滅盡無餘,同時即得調和溫暖適身。此光明當中,也說如來秘密之藏,而說:『諸眾生皆有佛性』。眾生聽後,即便命終,而轉生到人天之中。

  這時在此閻浮提世界,以及其他的世界,所有的地獄,一時皆悉化為空虛,已沒有在那裡受罪的眾生,唯除一闡提的眾生。餓鬼道的眾生,因飢渴所逼,以髮纏在身上,經過百千歲之久,都未曾聽聞過漿水之名。他們也因遇此光明後,從來的機可,就由之而除滅。到此的光明當中,亦說如來微密的祕藏,而說:『諸眾生皆有佛性』。惡鬼道的眾生聽後,即便命終,而轉生到人天道之中,使諸惡鬼道也多化為空虛,除那些誹謗大乘方等正典的眾生在外。畜生道的眾生,平時都互相殺害,均為相互殘食。而牠們遇此光明後,本有的瞋恚心,悉皆消滅。到此處的光明也說如來秘密之藏,而說:『諸眾生皆有佛性』,使畜生道的眾生聽後,即便命終,而轉生到人天道。當那個時候,畜生道亦滅盡,除了誹謗正法者外。

  每一蓮花當中,都有一位佛陀,佛陀的圓光有一尋〈八尺〉,金色晃曜,微妙端嚴,最上無比!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來裝嚴其身。諸世尊們,也有坐著的,也有行的,也有臥的,也有站立的。有的佛陀震動如雷音,有的澍大洪雨,有的放電光,有的興大風,有的出煙燄,法身都如火聚。或者示現七寶的諸山,及池泉河水,山林樹木。或者示現七寶的國土,及城邑、部落、宮殿、屋宅。或又示現象馬、獅子、虎狼、孔雀、鳳凰等諸鳥獸。或示現使閻浮提所有的眾生都能看到地獄、畜生、餓鬼之界。或又示現欲界六天。又有世尊,或說五陰、十八界、十二入等,有很多罪過災患之事。或又說四聖諦之法,或又說諸法的因緣,或又說諸業煩惱,均為由因緣而生。或又說我與無我,或又說苦樂之二法,或又說常與無常等。或又說淨與不淨。又有世尊爲諸菩薩演說所行的六波羅蜜〈六度〉。或又說諸大菩薩所得的功德,或又說諸佛世尊所得的功德。或又說聲聞之人所得的功德。或有說隨順一乘。或又說三乘成道。或有世尊左脇出水,右脇出火。或有示現初生出家,坐於道場,菩提樹下,轉妙法輪,入於涅槃。或有世尊,作獅子吼,令此會中,有的得到一果〈初果阿羅漢〉、』二果〈須陀含,一來果〉、三果〈阿那含,不還果〉,第四果〈四果阿羅 漢,應供〉。或又說出離生死之無量的因緣。

  這時在此閻浮提中,所有的眾生,遇到此光明後,那些盲人,即能看到色相,耳聾的人,能夠聽到聲音,瘖瘂的人,能夠講話,拘躄的人,能行路,貧人能得財寶,慳吝的人能得布施, 瞋恚的人已起慈心,疑心不信的人已能起信。像如是,這世界裡,已沒有一位眾生行持惡法,除了一闡提之人者外〈以上為提是佛光普照之下,都會解脫的深義〉。

  這時一切人天、龍,鬼神〈夜叉、勇健鬼〉,乾闥婆〈尋香神〉、阿修羅〈非天〉、迦樓羅〈金翅鳥〉、緊那羅〈歌神〉、摩睺羅伽〈大腹行〉、羅剎〈捷疾鬼〉、建陀〈蔭,偏脣鬼〉、憂摩陀〈妖狂鬼〉、阿婆摩羅〈顛狂鬼〉、人、非人等,都異口同音,而唱出如下之言:『善哉!善哉!無上的天尊!多所利益!』〈使眾生得到很多的法益〉。大家說此語後,都非常的歡喜。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轉動其身。用種種的華,虔散佛陀及僧伽。所謂天的優鉢羅花〈青蓮花〉、拘物頭花〈黃蓮花〉、波頭摩花〈赤蓮花〉、分陀利華〈白蓮花〉、曼陀羅花〈圓華〉、摩訶曼陀羅華〈大的〉、曼殊沙華〈赤團華〉、摩訶曼殊沙華〈大的〉、散陀那花〈續斷花〉、摩訶散陀那華〈大的〉。盧脂那花〈眼花〉、摩訶盧脂那花〈大的〉、香華、大香華、適意華、大適意華、愛見華、大愛見華、端嚴華,第一端嚴華等。又散諸香,所謂沉水香、多伽羅香〈不浸香〉、栴檀〈與樂〉、鬱金〈薰香〉、和合雜香、海岸據香是也。又樹立天上的寶幢,垂天上的幡蓋,鼓吹諸天的伎樂, 箏、笛、笙、瑟,箜篌。用這些來供養佛陀,而說偈說:

  我今稽首大精進 無上正覺兩足尊 天人大眾所不知 唯有瞿曇乃能了

  世尊往昔為我故 於無量劫修苦行 如何一旦棄本誓 而便捨命欲涅槃

  一切眾生不能見 諸佛世尊祕密藏 以是因緣難得出 輪轉生死墜惡道

  如佛所說阿羅漢 一切皆當至涅槃 如是甚深佛行處 凡夫下愚誰能知

  施諸眾生甘露法 為斷除彼諸煩惱 若有服此甘露已 不復受生老病死

  如來世尊已療治 百千無量諸眾生 令其所有諸重病 一切消滅無遺餘

  世尊久已捨病苦 故得名為第七佛 唯願今日雨法雨 潤漬我等功德種

  是諸大眾及人天 如是請已默然住

  〈我們現在首先得禮拜大精進得無上正覺之兩足尊!天上所不能了知之事,即唯有瞿曇世尊始能了知!〉

  〈世尊從前曾為了我們的緣故,在於過去無量劫前就開始修持苦行。為什麼一但放棄本來的誓願,而便將捨命,而欲入於涅槃呢?〉

  〈一切眾生因為不能得見諸佛世尊的秘密藏,因此之故,難以超出苦海,而輪轉於生死,而墜入於惡道。〉

  〈如佛陀所說,一切阿羅漢均應至於涅槃。如此甚深的佛陀的行處,凡夫下愚之人,誰能了知呢?〉

  〈布施諸眾生以甘露法,乃為了欲斷除凡愚的諸煩惱的!如果飲服此甘露的話,即不會再受生老病死苦的了。〉

  〈如果世尊乃以療治無量百千的諸眾生,使他們所有算不盡的諸重病,一切均予以消滅迨盡沒有餘存!〉

  〈世尊乃久來就以捨離病苦,因此之故,能得稱名為第七佛『七佛之一』。唯願世尊您,今天大降法雨,使我們的功德種子能夠得潤漬!〉

  〈在此會中的大眾,以及人天們,都如是這般的勸請後,都默然而住〉。

  天龍八部等諸眾生說此偈時,在蓮花台中的一切諸佛,自閻浮提起,遍至於色界天的淨居天〈五阿那含天,色界第四禪最上層的五天〉,都均聽到此偈頌。這時佛告迦葉菩薩說:「善哉!善哉!善男子啊!你已經具足了如是甚深微妙的智慧,不會再再被一切天魔外道所破壞的了。善男子啊!你已經安住不動,已不會被一切諸邪惡之業風所傾動!善男子啊!你已經成就樂說辯才,已經供養過去算不盡的恆河沙數之諸佛世尊,因此之故,能夠諮問正覺者如來,有關於這些問題。

  善男子啊!老實說:我已經在於過去無量無邊億數的那由他〈億〉百千萬劫前,就已除去疾病之根,已永遠離開倚臥,也就是不須倚臥才能使身體安適。

  迦葉啊!在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之前,有一位佛陀出現於世,名叫無上勝如來,是應供、正徧知、明行是、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也就是世出世間所尊崇的覺者。他為那些聲聞講說大乘大涅槃經,為他們分別詳細的開示,把經中的奧義都顯發出來。我在那個時候,也是無上勝佛的一位聲聞弟子。曾受此如此涅槃的經典。我對此大經讀誦通利,也書寫經卷,廣為他人分別詳細的開示解說其中的奧義。我以如是所做的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啊!我自從那個時候以來,已經不再生過 諸惡煩惱的業缘而墮入於惡道。也不再誹謗過正法而作為一闡提。同時也不受黃門身,〈宦〉、無根〈性不全〉、二根〈男女二性〉等身。也不反逆父母、殺害阿羅漢,破塔、壞僧〈破壞和合的僧團〉、出佛的身血等五逆罪。也不犯過四重禁戒。從此以來,身心都安隱,已沒有諸苦惱。迦葉啊!我今實在已經沒有一切的疾病了。為什麼呢?因為諸佛世尊,久已遠離一切的疾病之故!迦葉啊,這些眾生不知大乘方等的密教,以為如來真正有疾病。

  迦葉啊!喻如說:『如來為人中的獅子』。如是之言,即是如來秘密之教!迦葉啊!如說:『如來為人中之大龍』,而我已經在於過去無量劫中就已捨離其業的了。迦葉啊!如說:『如來是人,是天』,而我實在已非人,也非天。同時也非鬼神〈夜叉,勇健鬼〉、乾闥婆〈尋香神〉、阿修羅〈無質諒〉、迦樓羅〈金翅鳥〉、緊那羅〈歌神〉、摩睺羅伽〈大腹行〉。也非我、非命,非可養育、非人士夫。非作、非不作。非受、非不受。非世尊、非聲聞,非說、非不說。像如是之語,均為是如來秘密之教。

  迦葉啊!如說:『如來猶如大海中之須彌山王』,而如來實在非鹹味如同石山〈指須彌山〉。當知此語,也是如來秘密之教。迦葉啊!如說:『如來如分陀利』〈白蓮花〉,而我實在非分陀利。如是之語,即是如來秘密之教。迦葉啊!如說:『如來猶如父母』,而如來實非父母。如是之語,也是如來秘密之教。迦葉啊!如說:『如來是大船師』,而如來實在非船師。如是之語,也是如來秘密之教。迦葉啊!如說:『如來猶如商主』,而如來實在非商主。如是之語,也是如來秘密之教。迦葉啊!如說:『如來能摧伏魔王』,而如來實在並沒有惡心欲使魔王降服。如是之語,皆是如來秘密之語。迦葉啊!如說:『如來能 治癰瘡』,而我實在非治癰瘡之師。如是之語也是如來秘密之教。迦葉啊!如我先前所說:『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善能修治身口意三業的話,即當他們捨命之時,雖有親族取其屍骸,或以火燒之,或投入於大水中,或棄置在塚間,被狐狼、禽獸所食噉,然而其心意識,即會生在善道。而其心法實在並沒有去來,也沒有所至,唯有前後相似相續,相貌不異』。如是之語,即是如來秘密之教。

  迦葉啊!我說:『我現在有病』,也是如此,也是如來秘密之教。因此之故,就命文殊師利,而交代他說:『我現在背痛,你們應該為諸四眾弟子說法』。迦葉啊!如來已成就正覺,實在並沒有什麼疾病須要右脇而臥,也不是畢竟入於涅槃。迦葉啊!此大 涅槃,即是諸佛甚深的禪定。像此禪定,並不是聲聞缘覺之所行處〈境界〉。迦葉啊!你在上面所問的:『如來為什麼倚臥不起來,也不索取飲食,也不叫誡遺言,不叫家屬們以後好好的修治產業?』迦葉啊!虛空之性,也沒有坐與起,也沒有求索飲食,也沒有敕誡家屬須修治產業,也沒有去來,也沒有生滅、老壯、出沒傷破、解脫繫縛。也不自說,也不說他。也不自解,也不解他。非安、非病。善男子啊!諸佛世尊也是如此,也如虛空,怎麼說佛陀當會有病苦呢?

  迦葉啊!世間有三種人,其病很難療治。第一就是誹謗大乘。第二就是五逆罪。第三為一闡提。此三種病在世間裡,可說就是最為嚴重之病,不是聲聞缘覺所能療治的。善男子啊!喻如有病,必定會死,絕不能療治,不管是瞻病後有隨意的醫藥,或瞻病後沒有隨意的藥,一旦患此種重症之人,必死無疑。此三種人也是這樣。假如有聲聞、缘覺、菩薩,不管有說法,或不說法,都不能使其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心。迦葉啊!譬如病人,假若瞻病後,有隨意的藥,就可以使其瘥癒。假若沒有此三醫藥, 則不可能瘥癒。聲聞、缘覺也是如是。他們從佛菩薩之處能得聞法後,即便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並不是不聞法,而自能發心的。迦葉啊!譬喻病人,若有瞻病而有隨意的醫藥,或沒有瞻病隨意的醫藥,均可得瘥癒。有一種人也是如此。或者值遇聲聞,或不值遇聲聞,或值遇缘覺,或不值遇缘覺,或值遇菩薩,或不值遇菩薩,或值遇如來,或不值遇如來,或者得聞法,或不得聞,自然會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謂有人,或者為自身,或者為他身,或者因怖畏,或者為利養,或者為諂諛,或者為誑他,而書寫如是大涅槃經,而受持、讀誦、供養、恭敬此經,而為他人闡說者是!

  迦葉啊!有五種人,對此大乘大涅槃的經典,有病行處,而非如來。那五種呢?第一為斷此三結〈貪瞋癡〉,而得須陀洹果,已不墮落於地獄、畜生、餓鬼,於人天往返七次,就能永斷諸苦,而入於涅槃。迦葉啊!這就是第一名叫有病行處。這種人在於未來,經過八萬劫後,當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迦葉啊!第二種人為斷除三種結縛,薄滅貪恚痴,而得斯陀含果,名叫一往來。此人永斷諸苦,而入於涅槃。迦葉啊!這種人就是第二種有病行處。此人將於未來經過六萬劫以後,便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迦葉啊!第三種人就是斷除五下結〈貪、瞋、身見、戒取見、疑,能使人結下界,而不得解脫,故名〉,而得阿那含果的人。此人不在來此世間,在其行處,而永斷諸苦,而入於涅 槃。這叫這第三種人有病行處。此人於未來,經過四萬劫之後,便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迦葉啊!第四種人就是永斷貪瞋痴,而得阿羅漢果,煩惱都已無餘存,而入於涅槃。但也不是如麒麟之獨一之行〈辟支佛有 1部行──結群學道,2麟喻,獨自一人修持,喻麟之一角〉,此名第四種人有病行處。此人於未來經過二萬劫,便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迦葉啊!第五種人就是永斷貪瞋痴,得辟之佛之道〈缘覺、獨覺〉,其煩惱已無餘存,而入於涅槃。可說就是如麒麟獨一之行。此名第五種人,有病行處。此人於未來經過十千劫,便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迦葉啊!此名第五種人有病行處,並不是如來」。


聖行品第十九之上

  這時佛告迦葉菩薩說:「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應該對於大般涅槃專心思惟五種行。那五種呢?第一為聖行,第二為梵行,第三為天行,第四為嬰兒行,第五為病行。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要常時修習此五種行。又有一行,乃為如來之行,所謂大乘大般涅槃經是。迦葉啊!什麼叫做大菩薩所修的聖行呢?大菩薩如果從聲聞,或從如來得聞如是之大涅槃經,聽後能 生信,信後應做如是的思惟:『諸佛世尊有無上道,有大正法,有眾正行。又有方等大乘經典。我現在應該要專心一意的愛樂貪求此大乘的經典,因此之故,應捨離所愛的妻子眷屬,所居的舎宅,金銀珍寶,微妙的瓔珞,香花伎樂,大小的男女奴俾、僕使,象馬車乘,牛羊、雞犬、豬豕等俗缘人物』。又應做此念:『所有的家屋〈指身心〉很破迮,猶如牢獄一般。一切煩惱都由此而起的。出家即閑曠寬大,猶如虛空那樣,一切的善法,都由此而增長。如果在家的話,即不能盡形壽修梵行。因此,我該剃除鬚髮出家去學道。』又做此念:『我現在一定出家修學無上正真菩提之道』。菩薩如是欲出家時,會有天魔波旬〈惡魔〉生大苦惱而說:『又有這位菩薩會來和我起大戰爭了!』善男子啊!這位菩薩怎麼會和人起戰爭呢〈沒這回事〉。這時發心學佛的菩薩,即至僧坊,在那裡或者看到如來,及佛的弟子,他們的威儀都很具足,諸根都很寂靜,其心也很柔和,可說是非常的清淨寂滅。就至其所,而求出家,而剔除鬚髮,而穿三種的法衣。既出家後,及奉持禁戒,威儀無缺,舉止動作都很安詳,一點也沒有觸犯,乃至對於小罪過也很謹慎,都生怖畏之心,其護持禁戒之心,猶如金剛!

  善男子啊!喻如有人,持帶浮囊,欲度過茫茫的大海。這時海裡有一羅剎〈捷疾鬼〉,就像此人欲乞索其浮囊。此人聽後,就生此念,而說:『如果我將浮囊給他的話,我必定會沉沒而死』。因此而回答羅剎說:『你寧可殺死我,不然的話,你是得不到浮囊的』。羅剎聽後就說:『你如果不能全部給我,那麼就捨一半給我吧!』那個人仍然不肯給他。羅剎就又發言而說:『你如果不能分一半給我,即求你捨三分之一給我』。那個人仍然不肯。羅剎又說:『如果不能給我三分之一,那麼就求你施與如手大之浮囊吧!』那個人仍然不肯。羅剎又說:『你如果你不能給我如手大的話,我現在因飢窮〈飢餓〉,而受眾苦所逼迫,願你振濟我如微塵那麼小許吧!』那個人就說:『你現在所索求的實在不多,然而我現在剛欲渡海,不知前途到底為何?或近或遠,都未知之事,假如給你少許的話,裡面的空氣會慢慢的透散,欲渡過大海,那是很艱難的一件事,如浮囊漏氣的話,怎麼能夠渡過大海呢?會在大海的中途沉入水中而死,是一定的了!』

  善男子啊!菩薩護持禁戒,也是如是。乃如那位渡海之人護惜他的浮囊一樣!菩薩如此守護禁戒時,常有煩惱諸惡之羅剎,會對菩薩發言說:『你應該要信任我,我不會欺負你的。你只要破毁四重禁戒,而護持其他的戒律,就能藉此因緣,使你安隱的得入涅槃!』菩薩遇此情形時,應該要這樣說:『我今寧可護持四重禁戒而墮入阿鼻地獄,也不會毁犯禁戒而生天上!』煩惱的羅剎又會做此語而說:『你如果不能破壞四重禁戒的話,可以破壞僧殘戒,由此因緣,會使你安隱的得入涅槃。』菩薩也不應該隨著所言之語。而羅剎又說:『你若不能 冒犯僧殘戒的話,也可以故犯偷蘭遮罪〈大障善道〉,由此因緣,會使你安隱的得入涅槃。』菩薩此時又不聽從其語。羅剎又說:『你若不能犯偷蘭遮罪,也可犯捨墮戒〈八聚藏之一,盡捨〉,由此因緣,而可以安隱的得入於涅槃』。菩薩此時也不聽從。羅剎又說:『你如果不能犯捨墮戒的話,可以破波夜提戒〈墮戒〉,由此因緣,使你能安隱的得入於涅槃。』菩薩這時又不聽從。羅剎又說:『你若不能犯波夜提的話,可以毁破突吉羅戒〈惡作〉,由此因緣,可以安隱的得入於涅槃。』這時菩薩心內自念說:『我現在如果犯突吉羅罪,而不發露懺悔的話,就不能渡過生死大海,而得達涅槃的彼岸。這位菩薩摩訶薩,於是對於微小的諸戒律也護持得非常的堅固,其心有如金剛!

  菩薩對於護持四重戒與輕罪之突吉羅,都同樣的敬重堅固,並沒有分別。菩薩如能這樣的堅持,就會具足五支諸戒。所謂①具足菩薩根本業清淨戒。②前後眷屬餘清淨戒。③非諸惡覺覺清淨戒。④護持正念念清淨戒。⑤迴向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戒。〈①根本-性重〉,②眷屬-方便。此二屬於攝律儀戒。③惡覺-定共戒。④護持-道共戒。此二屬於善法戒。⑤迴向。屬於 攝眾生戒〉。

  迦葉啊!此菩薩又有二種戒。第一為受世教戒。第二為得正法戒。菩薩如果得正法戒的話,就永遠不會做惡業。受世教戒則須白四羯磨,然後才能完得〈羯摩譯為業。是受戒時的作業,白則為表白。行者登戒壇,向阿 闍梨-教師表白要受戒。行者表白後,即由羯摩師唱教作業之文,唱三次為三羯摩,總稱為一白三羯摩,合之而為四羯摩〉。

  又次,善男子啊!有二種戒。一為性重戒,二為息世譏嫌戒。性重戒就是所謂四重禁戒。息世譏嫌戒即:販賣時不做輕秤小斗,以欺騙他人。不應他人的形勢去取人的財物。不以害心繫縛他人,不破壞人的成功,不以燃明而臥,不作田宅種植,不務家業作肆。不畜象馬車乘,牛羊駝驢,雞犬獼猴,孔雀鸚鵡,共命之鳥〈生生鳥〉,以及拘枳羅鳥〈好生鳥〉,豺狼、虎豹、貓貍、豬豕,和其他惡獸,也不畜養童男、童女、大男、大女,奴婢、僮僕等人,更不畜存金銀琉璃,頗梨珍珠,車磲碼碯,珊瑚璧玉,蚵貝等諸珍寶,及赤銅白鑞,鍮石等造的盂器,氍毹〈織毛蓐〉毾氈〈多羅绒〉、拘執〈狀如毯,一邊毛長色黑〉等衣〈毛織衣〉,暨一切穀米、大小的麥豆、黍栗、稻麻,生熟的食具。常受一食後不再飲食。對於行乞的食物,以及僧中的食物,尚知止足,不受別請,不食肉類,不飲酒,五種辛葷之物,均不可食。因此,其身就不會帶有臭穢之氣,會常被諸天,及一切世人所恭敬,供養、尊重、讚歎。足趣所到而食,不可長受其食。所受的衣服,足可以遮蓋身體就好,舉止動作時具足三衣與鉢器,不相離開,有如飛鳥之雙翼一樣。不蓄根子、莖子、節子、嚔子〈接子。如黎柿之屬,同類相按者、孑孓。不畜金或銀等物於庫藏,及飲食於廚庫,不畜衣裳服飾。

  那些高廣的大床,象牙的金床,雜色的編之物等,均不用來為坐臥之用。不畜儲一切細軟等諸席位,不作一切象薦,馬薦。不用細軟的上妙的衣服來敷床而臥。其止息的床,不放置二個枕頭。也不受畜妙好的丹枕,吉安簧的木枕。永不觀看象鬥,馬鬥、車鬥、兵鬥、或者是牛、羊、雞、雉、鸚鵡等鬥。也不專程趕去 參觀軍陣,也不故意聽聽那些吹貝、鼓角、琴瑟、箏笛、箜篌、歌呌、伎樂等聲音,除了要供養佛陀者外。

  也不觀作樗蒲〈五木為子之賭博〉、圍碁、波羅塞〈戲伎之名〉之戲,和其他如獅子象之鬥、彈碁、六博、拍毱、擲石、投壺、牽道、八道行程等,一切有關於遊戲與笑料等事。永不占相手足、面目等事。不以抓鏡、芝草、楊枝、鉢盂、髑髏作卜筮。也不仰觀虛空的星宿,除了欲解睡之時〈起床時〉不作王家往來的使命-將這裡之語傳達彼方,將彼方之語傳於此。終不以諂諛邪命為生活。也不宣說王臣、盜賊、鬥 諍、飲食、國土、飢饉、恐怖、豐樂、安隱等事。善男子啊!這就是菩薩大菩薩之息世譏嫌戒!

  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堅持這些遮制之戒,和那些嚴重的性戒,都同樣的嚴守,並沒有差別〈也就是不輕視輕戒。不管重戒或輕戒,都一樣的嚴守不誤〉。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受持如是的諸禁戒後,作此誓願而說:『寧可以此身投入在熾燃的猛火之深坑,也不會毁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規製的禁戒,而和剎帝利王女,淨裔之婆羅門的女人,有智識之居士等女人,行那不淨之事』。

  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又做此願而說:『寧可以熱鐵纏在全身,也不敢以破戒之身去接受有信仰心的檀越所供的衣服。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又做此願而說:『寧可嘴巴吞熱的鐵丸,也不敢以毁戒之口,去接受有信仰心的檀 越之飲食』。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又做此願而說:『寧可以身倒臥在大熱鐵的上面,也不敢以破戒之身心去接受有信仰的檀越之床敷等臥具』。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又做此願而說:『我寧可以此身支受三百支之鉾的刺痛,也不敢以毁戒之深去接受有信心的 檀越之醫藥』。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又做此願而說:『寧可以此身投入於熱鑊〈釜〉,也永遠不敢以破戒之身去接受有信仰心之檀越的房舍屋宅』。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又做此願而說:『寧可用鐵椎打碎此身- -自頭自足,使其如微塵,也不可以破戒之身去接受諸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們的恭敬禮拜』。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又做此願:『寧可以熱鐵挑起兩眼,也不以染污之心去看他人美麗之色』。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又做此願:『寧可用鐵椎將耳朵完全刺壞,也不以染污之心去聽好音聲』。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又做此願:『寧可以利刀割去其鼻,也不用染污之心去嗅諸香』。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又做此願:『寧可用利刀割裂其舌,也不以染污之心去貪著美味』。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又做此願:『寧可以利斧斬 斫其身,也不用染污之心去貪著諸感觸。』為什麼菩薩會發上面的這些願呢?因為由於上面的這些犯戒的行動之因緣,會使行者墮入於地獄、畜生、惡鬼之故!迦葉啊!以上名叫菩薩大菩薩護持禁戒!

  菩薩大菩薩護持這些禁戒後,都將其功德布施給一切眾生。由於此因緣,願令眾生能夠護持禁戒,能夠得到清淨戒、善戒、不缺戒、不析戒、大乘戒、不退戒、隨順戒、畢竟戒、具足波羅蜜戒!

  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修持這些淨戒時,即得住於初不動地。什麼叫做不動地呢?因為菩薩如果住在於此不動地中時,則能不動〈常故〉、不墮〈樂故〉、不退〈我故〉、不散〈淨故〉。善男子啊!喻如須彌山雖遇毗藍的猛風,也不能使其動搖、墮落、退卻、壞散那樣,菩薩大菩薩住再此不動地中時,也是如此,乃不被色聲香味等塵境所動,不會墮落於地獄、畜生、惡鬼當中,不會退至聲聞、辟之佛地,不會被異見的邪風所吹散,而作邪命〈也就是不會有邪命之行動〉。

  又次,善男子啊!其次所謂不動,乃不為貪欲、瞋恚、愚痴所動之謂。又不墮,則謂不墮入於四重禁戒。又所謂不退,就是不退戒而還俗家之義。又不散者,乃不被違逆大乘經之所散壞之義。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已不被諸煩惱所傾動,不會被陰魔所墮,乃至坐於菩提樹下之菩提道場時,雖有天魔之出現,也不能使其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退轉,也不會被死魔所散壞。善男子啊!這叫做菩薩大菩薩聖行!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聖行呢?所謂聖行,乃為佛陀及菩薩之所行處之故,故名聖行的!為什麼緣故?佛菩薩名為聖人呢?因為如是等人,有聖法之故,常觀諸法之性之空寂之故,由於此義之故,故名聖人。又有聖戒之故,故名聖人。有聖空慧故,故名聖人。有七種聖財,所謂信財、戒財、慚愧財、多聞財、智慧財、捨財、離財等財故,故名聖人。有七聖覺〈擇法、精進、喜、輕安、念、定、行捨〉故,故名聖人。因為此義故,又名聖行。

  又次,善男子啊!所謂菩薩大菩薩之聖行,乃為觀察身之體,從頭到腳,在此裡面發覺為唯有髮毛、爪齒、不淨垢穢、皮肉、筋骨、脾腎、心肺、肝膽、腸胃、生熟二藏、大小便利、涕唾、目淚、肪膏、腦膜、骨隨、膿血、腦胘,以及諸脈而已。菩薩如是專心一意的觀念時,覺察到底誰為之我?我到底是屬於誰?是住在於何處?到底誰屬於我?又做此念:『骨是我嗎?離開骨是我嗎?』菩薩此時觀想而將皮肉除去,唯觀白骨,而又做此念:『骨色相異不同,所謂青黃赤白,及鴿色,如是骨相也不是我。為什麼呢?因為所謂我,則不是青黃赤白,以及鴿色』。菩薩繫心作如是觀時,即得斷一切色欲,而又做此念:『這種骨骸乃從因緣所生。因依於足骨以支拄踝骨,因依於踝骨以支拄於膊骨,因依於膊骨以支拄於膝骨,依因於膝骨,以支拄 必肶骨,依因肶骨以支拄於髖骨,依因於髖骨以支拄於腰骨,依因於腰骨以支拄脊骨,依因於脊骨以支拄肋骨。又依因於肋骨以支拄上項骨,因依於項骨以支拄頷骨,依因於頷骨以支拄牙齒,上面有髑髏。又依因於項骨以支拄肩骨,依因於肩骨以支拄臂骨,依因於臂骨以支拄於腕骨,依因於腕骨以支主掌骨,依因於掌骨以支拄指骨』。菩薩大菩薩作如是觀想時,身體上所有的一切骨骼都分離。得此觀後,即斷三欲。第一為對於形貌之欲念,第二為對於姿態之欲念,第三為對於細觸之欲念。

  菩薩大菩薩觀想青骨時,此大地的東西南北,四維上下,悉皆變為青色之色相,和這青色觀一樣。在觀想黃赤白鴿色時,也是如此。菩薩大菩薩作此觀時,由兩眉之間,即時放出青黃赤白 鴿等色的光明,菩薩在此一一的諸光明當中,看到有佛像,見後,即請問說:『此身乃由不淨的因緣和合所共成的,為什麼能得坐起、行住、屈伸、俯仰、視瞬、喘息、悲泣、喜笑呢?在此裡面並沒有主,到底誰能使之這樣呢?』菩薩作此問後,光中的諸佛忽然不現。因此,又做此念:『或著意識就是我,故使諸佛不為我說明此事?』菩薩因此,又觀此意識,但發現此識乃有次第的生滅,猶如流水一樣,並不是我』。又做此念:『假如意識不是我,即出息入息,或者能為我?』又做此念:『此出息入息,為唯風性耳,風性乃為四大之一,而四大之中,到底那一大是我呢?如地性,定非是我,即水火風之性,也是同樣不是我!』又做此念:『此身一切均沒有我,唯有心風之因緣和合』而 示現種種所作的事業耳。如咒力幻術之所作,也如箜篌之隨意而出生一樣』。因此,此身乃如是的不淨,乃假藉眾因緣之和合所共成的。又當何處,而會生此貪欲呢?如被罵辱,又在於何處,而生 瞋恚呢?而且如我此身乃為三十六物所合成的不淨臭穢之物,到底什麼地方當會有受罵辱者呢?如果聽到其罵,就應思惟:『用什麼聲音,而能得見罵呢?在一一的音聲裡面,不能得見罵人之處,一個音聲如不能,即眾多的也是不能。因此義故,不應該生瞋怒之心』。假若他人來打我時,也應思惟:『如是打者,到底是從什麼地方而生出來的呢?』又作是念:『因為手、刀杖,以及我的身,故得名為打。我現在為什麼縱心所欲去瞋恨他呢?純粹是我的身體自己去招此過咎的。因為我,受此五陰之身之故。例如因為有標的,則有弓箭會射中之事。我的身體也是這樣。有身體,則有打,我如果不忍,則心會散亂。心如果散亂,就會失去正念,如果失去正念,就不能觀察為善或不善之義。如果不能觀善與不善之義,就會去行惡法,由於惡法的因緣,就會墮入於地獄、畜生、惡鬼之道』。

  菩薩這時作如是觀想後,就得四念處〈身、受、心、法之觀處。依次為不淨、苦、無常、無我〉。得四念處後,則得住於堪忍地之中。菩薩大菩薩住於此地後,則能堪忍貪瞋痴,也能堪忍寒熱、飢渴、蚊蝱、蚤蝨、暴風、惡觸,以及種種的疾疫。那些惡口罵詈,撾打、楚撻、暨身心的苦惱等,一切的一切,均能堪以忍耐得住。因此之故,名叫住堪忍地。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還未得住於不動地而淨持戒律時,或者會有因緣而得破戒與否嗎?」佛陀說:「善男子啊!菩薩還未住於不動地前,因為有因緣之故,會有破戒之可能的」。迦葉說:「唯然〈是的〉,世尊!但是由於什麼事緣而得破戒呢?」佛告迦葉說:「假若有一位婆薩,因為知道以破戒的因緣,則能使人受持、愛樂大乘經典,又能使其讀誦、通利 ,以及書寫經卷,廣為他人講說有關於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為是這樣之故,故得破戒。這位菩薩此時應該要作此念:『我寧可在於一劫,或減一劫之久之間墮於阿鼻地獄,受此獄的苦痛罪報,也要使這些人對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到不退轉!』。迦葉啊!由於此事緣,菩薩大菩薩,得以毀壞所持的禁戒 』!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仰白佛說:『世尊!若有菩薩攝取護持如是之人,欲使其不退轉於菩提之心,由於此事而毁戒。但是假若這樣而會墮落於阿鼻地獄,是不會有之事〈也就是雖破戒,也是方便,故不會墮落〉』。佛陀讚 歎文殊師利菩薩而說:「善哉!善哉!如你所說的一點也不錯。我想起從前在於閻浮提,作過大國王,其名叫做仙豫。仙豫國王非常的愛念淨重大乘的經典。他的心很慈善,並沒有粗惡、嫉妒、慳吝,嘴裡常又常說愛語、善語、身常攝護那些貧窮孤獨之人,一生行布施,勤於精進,並沒有休廢過。此時世間上並沒有佛陀,或聲聞緣覺之出現。我〈仙豫國王〉在於這時愛樂大乘方等經典。經十二年的時間奉事婆羅門,供給其所需用的一切。經過十二年布施安奉了後,即作此言:『大師們!如今應該發起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心!』那個婆羅門說:『大王!菩提之性,並無所有,大乘經典也是如此。大王!您為什麼乃欲使人同於虛空〈皈無一物〉呢?』善男子啊!我在那個時候,內心非常的敬重大乘,而聽到那位婆羅門誹謗方等大乘經,我聽後,同時剛好壽終而離開世間。善男子啊!因為這個緣故,自從那個時候以後,即不曾墮落過地獄。善男子啊 !擁護攝持大乘經典,乃有如此算不盡的力量!」

  又次,迦葉啊!又有聖行,所謂四聖諦--苦寂滅道。迦葉啊!苦就是逼迫之相,集就是能生長之相,滅就是即滅之相,道就是大乘之相。又次,善男子啊!苦為現相,集為轉相,滅為除相,道為能除之相。又次,善男子啊!苦有三種相。第一為苦苦之相,第二為行苦之相,第三為壞苦之相。集為二十五有,滅即為滅二十五有,道就是修戒定慧。又次,善男子啊!有漏法有二種,為:有因、有果。無漏法也有二種:有因、有果。有漏之果,則名為苦,有漏之因,則名為集。無漏果,則名為滅,無漏因則名為道。

  又次,善男子啊!有八種相,名為苦,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盛苦是。能生這八苦之法的,就名叫做集。沒有這八苦之處,就名叫做滅。十力、四無所畏、三念處、大悲,即名叫做道。

  善男子啊!生就是出之相。所謂五種是。第一為初出,第二為至終,第三為增長,第四為出胎,第五為種類生。

  什麼叫做老呢?老有二種,第一為念念老,第二為終身老。又有二種,第一為增長老,第二為滅壞老,這就是名為老。

  什麼叫做病呢?病就是如四大毒蛇之互不調適之謂。也有二種,第一為身病,第二為心病,身病有五類,第一為因水,第二為因風,第三為因熱,第四為雜病,第五為客病。客病有四種,第一為非分彊作,第二為忘誤墮落,第三為刀杖瓦,第四為鬼魅所著。心病也有四種。第一為踴躍,第二為恐怖,第三為憂愁,第四為愚痴。又次,善男子啊!身心之病,大凡有三種。那三種呢?第一為業報,第二為不得遠離惡對,第三為時節代謝。生如是種種的因緣、名字、受分別等病。因緣謂風等諸病,名字謂心悶、肺脹、上氣嗽逆、心驚下痢。受分別就是頭痛、眼睛痛、手足等痛。以上名叫病。

  什麼叫做死呢?死就是捨棄所受之身之謂。捨所受身有二種。第一為壽命盡而死,第二為由於為外來之事緣而死。命壽死即有三種。第一為命盡,而不是福盡。第二為福盡而不是命盡。第三為福與命俱盡。外緣死也有三種。第一為非分自害之死,第二為橫為他之死,第三為俱死。又有三種死,第一為放逸死,第二為破戒死,第三為壞命根死。什麼叫做放逸死呢?假若有人,誹謗大乘方等般若波羅蜜,就名叫做放逸死。什麼叫做破戒死呢?如毁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規制的禁戒,就名叫做破戒死。什麼叫做壞命根死呢?如捨棄五陰之身,就名叫做壞命根死。如是這般,名叫死為大苦!

   〈上面所列出之命盡、福盡、俱盡之命盡,就是雖又財物,然而已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之謂。福盡就是唯失去財物,而生命還保存之謂。至於俱盡,即是財物身命俱盡之義〉。

  〈五陰為舊譯,新譯為五蘊。①色:為吾人的色身。②受:苦、樂、捨之感覺。③想:有 悟性之能力,也就是思考力。④行:意志行為之基本,屬於心理之妄動。⑤識:知覺之能力與作用。吾人的身心,乃由此五種而成立,故為五 陰身〉。

  什麼叫做愛別離苦呢?所愛之物之破壞而離散是。所愛之物破壞離散也有二種。第一為人中之五陰壞,第二為天中之五陰壞。此人天所愛的五陰,分別詳細的校計〈也就是把它詳細分析,就會發覺有好多的種類〉,這名叫做愛別離苦。

  什麼叫做怨憎會苦呢?所謂各人所不愛的 ,卻共同聚在一起,而產生之苦,互不相愛的卻共聚集,也有三種,所謂惡鬼、地獄、畜生是。此三惡趣,分別的校計〈推想計算〉,則有算不盡的種類,這就是名叫怨憎會苦。

  什麼叫做求不得苦呢?求不得苦也有二種。第一為所希望之事,卻怎樣追求,也不能得,第二為多用功力,也不能得到果報,如是就是叫做求不得苦。

  什麼叫做五盛陰苦呢?五盛陰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也就是由於吾人的五陰色身所感受的一切苦。因此之故,名叫五盛陰苦。

  迦葉啊!生的根本,大抵有如此七種之苦,所謂老苦,乃至五盛陰苦是。迦葉啊!所謂衰老,即並不是一切都有的現象,如佛陀和諸天,一向必定是沒有老可言。人類當中,則不一定,或者有老,或者沒有老〈如年輕夭折而死〉,迦葉啊!在三界裡受身,即沒有不生的,也就是一定有生。但是老,則不一定。因此之故,一切都已生為根本。迦葉啊!世間的眾生,都因顛倒蓋覆其心,那貪著於生相,而厭患老死的。菩薩則不是這樣。菩薩觀察初生時,就已看見了解其過患。

  迦葉啊!如有一位女人。她曾進入人家的舍宅。此女人乃非常的端正,顏貌也很美麗,用好的瓔珞莊嚴她的身體。房舍的主人看後,即問說:「妳叫什麼名字?繫屬於誰?〈 何許人士〉」。女人回答說:『我就是功徳大夫』。房舍的主人又問說:『妳所到之處,所作何事?〈也就是妳要住什麼地方去作什麼事?〉』女天人回答說:『我所到的地方,都能給與種種金銀、琉璃、頗梨、珍珠、珊瑚、虎珀、車渠、碼碯、象馬、車乘、奴婢、僕使!』房舍的主人聽後,心生大喜,雀躍異常,而說:『我現在有福德,才能使妳到我的宅舍來』。講完後,即便燒香、散華、供養、恭敬、禮拜那位女夫人。之後在門外,又看到一位女人。其形體很醜陋,所穿的衣裳都弊壞,都很垢膩,皮膚皺裂,其色艾白。看後即問說:『妳叫做什麼名字?繫屬於誰〈是那家的子女〉?』女人回答說:『我叫做黑闇』。主人又問說:『為什麼名叫黑闇呢?』女人答說:『我所到的地方,能使其家中的一切財寶都會衰耗迨盡之故。主人聽後,就拿利刃,而作此言說:『妳如果不離開這裡的話,就要斬斷妳的生命』。女人回答說:『妳很愚痴,沒有智慧!』主人問說:為什麼說我愚痴無智慧之人呢?』女人回答說:『在妳府上的那位女人就是我的姐姐,我平常都和我的姐姐在一起,妳若驅逐我,即等於是驅逐我姐姐一樣』。主人就入屋內,就去問那位女功德天而說:『外面有一位女人,她說她是妳的妹妹,到底是真的嗎?』功德天說:『確實是我的妹妹。我和這位妹妹,舉止動作都同時,不曾離開過。我們隨著所到之處,我都作好事,她都作壞事。我作有益於人,她作損壞於人。如果愛我的話,也應該愛她。如果我承蒙妳的恭敬,即也你也應該恭敬她』!主人聽後,就說:『假若有這好事與惡事的話,我就統統不要,請你們隨意到別的地方去好了!』這時二位女人便雙雙離開其處,回到其所應到的地方去了。主人看見他們回去後,就心生歡喜,就禁不住其踴躍!於此時,那二位女人便又相隨到一貧窮人家。貧人看後,心生歡喜,就邀請 她們住下來而說:『從今以後,願妳們二人,常住我家!』女功德天說:『我們剛才已被他人驅走,你為什麼緣故要邀我們留下來呢?』貧人回答說:『你現在觀念我,我因妳的恩惠之故,又當敬重 妳的妹妹。因此之故,俱請妳們都住在我家!』迦葉啊!菩薩大菩薩,也是這樣,也是不願轉生為天。因為有生,當會有老、病、死之故,所以都捨離,並不愛念。凡夫愚人,不知老病死等過患,因此而貪受生死二法!〈姐妹共俱不相離,乃喻生死之相繫。生在前故,喻為姐,死在生之後故,喻為妹〉。

  又次,迦葉啊!如婆羅門的幼稚之童子那樣,因被飢渴所逼之故,看到人家之糞中有菴摩羅果〈無垢清淨〉,就隨便去把它拾起來。有一位有智慧的人看到其情形,就訶責他而說:『你們婆羅門,乃為清淨的種姓〈也就是高貴之家〉,為什麼去取這糞中穢污的果實呢?』童子聽後,赧然有愧,就回答而說:『我並不是要吃它。乃欲為把它洗乾淨,然後還要捨棄耳』。智者即說:『你實在太愚痴了!如果還要捨棄的話,本來就不應該去取它!』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也是這樣,於此生裡,乃為不受不捨,猶如那位智者再訶責那位童子那樣。而凡夫之人,即欣喜生,嫌惡死,喻如童子取果後還要捨棄那樣」。

  又次,迦葉啊!譬如有人,於十字路口,再飲食器具裡,盛滿些色香味均佳之美食,想賣給人家。有人從遠處而來,因飢渴虛損而衰弱,看到色香味俱佳之飲食物,就指問而說:『這是什麼東西?』物主回答說:『此是最好的美食,色香味俱佳,如吃此食的話,就會容色力用都煥發,能除飢渴,也能得見諸天。唯有一個災患。所謂命終是也』。此人聽後,就作此念:我現在不用色澤、力量、以及見到諸天,也不用死去。因此而作此言說:『你說吃食此食物後,就會命終。若真的會命終,那麼,你為什麼在此賣此物呢?』食物主回答說:『有智慧的人就不會買,但是愚人不知此事,就會多給我錢,因貪而食它。』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也是如此,都不願生在天上,不希望得色澤與力量,及見到諸天。為什麼呢?因為在那裡還是不能免除諸苦惱之故。而凡夫即不同,凡夫因愚痴,隨著有生的地方,均皆會貪愛,因為不能徹見生後會有老病死之故。

  又次,迦葉啊!譬如毒樹,不但其樹根能殺人,就是樹枝、樹幹、以及莖、節、皮、葉、花、實,均能殺人。善男子啊!二十五有眾生受生的地方,所受的五 陰,也是如此。一切都能傷殺人!

  又次,迦葉啊!譬如糞穢,不管是多是少,都是會臭的。善男子啊 !生也是如是。假設壽命有八萬年之長,乃至十歲之短,都同樣的會受苦惱。

  又次,迦葉啊!喻如險岸的上面,有雜草覆蓋一樣。在這險岸的那邊,即有很多的甘露。如果有人食它,即壽命會有千年之長,也會永除諸病,是安隱快樂!凡夫愚人因貪其味故,並不察知其下面有大深坑,即欲趨前去取它。一不小心時,腳趺就會墮入坑中而死去。智者知道此事,故都放棄而遠去他方。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也是如此。他們連天上的妙食尚且不欲接受,更何況人中之食物呢?凡夫之人,乃在於地獄,連日都在吞嚥鐵丸,更何況聽有人天上妙的餚饌,怎麼會不想去吃它呢?迦葉啊!以如是的譬喻,以及算不盡的譬喻,就應知道!生,實在就是一大苦惱!迦葉啊!此名菩薩住於大乘大涅槃經,觀察生苦!

  迦葉啊!為什麼菩薩於此大乘大涅槃經,觀察老苦呢?所謂老,即為能嗽逆上氣,會將勇力、憶念、進止、盛年快樂、嬌慢貢高、安隱自恣等破壞。會變成背僂、懈怠、懶惰之人,而被他人所 輕視。迦葉啊!譬喻池中之水,充滿蓮花在裡面,而開敷,而鮮榮,令人可愛。但因遭遇天降雹雨,致被破壞的面目全非。善男子啊!衰老也是如此。悉能破壞你壯盛年齡時的氣色形象!

  又次,迦葉啊!譬喻國王,有一位有智慧的大臣。這位大臣善知兵法。有敵國的國王拒逆不順,國王就派此大臣去討伐。戰爭一開始,就將敵國之王擒獲,就把他帶回見自家的國王。衰老也是如此,會將壯色擒獲,而付諸死亡!

  又次,迦葉啊!譬喻折軸,已沒有用處,衰老也是如此,巴不能再用得著它!

  又次,迦葉啊!大富豪家有好多的財寶。所謂金銀、琉璃、珊瑚、虎珀、硨磲、碼碯是。有好多的怨賊,如果進入其家內,就會劫奪富豪人家的財寶,會將其空盡。善男子啊!盛年時美好的色相,也是如此,都常被老賊之所劫奪!

  又次,迦葉啊!譬喻貧人之貪著於美好的餚膳、細軟、衣裳等物,雖然非常的渴望,可是卻不能隨意得到。善男子啊!衰老也是這樣,雖然有貪著之心想享受富樂,想五欲都能隨己自恣,可是已不能復得的了〈因為衰老了,力不從心了!〉

  又次,善男子啊!如陸地之龜,其心常念有水一樣。善男子啊 !人也是如此,既被衰老之所乾枯,而心卻常常憶念盛壯時所受的五欲之樂。

  又次,迦葉啊!猶如秋月,所有的蓮華,都為大家所愛見。然而到了其萎黃時,則會被人所惡賤!善男子啊!盛年的壯色,也是如此,都被大眾所愛樂,但是到了衰老時,即會被眾人所惡賤。

  又次,迦葉啊!譬如甘蔗,既被壓後,即殘留的滓,就沒有味。壯年的盛色也是如此。既被衰老所壓,就沒有三種味。一為出家味,二為讀誦味,三為坐禪味。

  又次,迦葉啊!喻如滿月,夜間很光明,白天則不然。善男子啊!人也是如此,壯年則端嚴,形貌也瓌瑋〈珍異〉。老年時則衰贏,形神都枯顇。

  又次,迦葉啊!喻如有一位國王,平常都用正法去治國理民,都很誠實正直,並沒有半點的彎曲心,同時也慈憫好施。然而一時彷彿,而被敵國所破壞,就流離逃逆,遠走至於他國。他國的老百姓看到他這種遭遇,都很同情他,都作如是之言:『大王過去都以正法治國,並不冤枉過老百姓,為什麼今天會變成這樣,而流離到此的地步呢?』善男子啊!人也是如此。既為衰老之所壞敗後,就會常讚從前壯盛之時所作的事業!

  又次,迦葉啊!喻如燈柱,都是靠著膏油而燃的。一但膏油既盡,火勢就不能久停的了。善男子啊!人也是這樣,都靠著壯年的膏油,壯膏既燃燒盡了,即衰老之炷,怎能久停呢?

  又次,迦葉啊!喻如枯河,則不能有所利益人類,以及非人。那些飛禽走獸,也一樣的不會蒙受其恩惠〈既沒有水,及人畜穀物等,都不被其澤〉。善男子啊!人也是如此,都未衰老所枯,而不能利益一切作業!

  又次,迦葉啊!喻如河岸,那些面臨危險之樹木,一旦遇到暴風的話,必定會傾顛墜落。善男子啊 !人也是如此,一旦面臨衰老之險岸時,即死風既到,勢不得住!

  又次,迦葉啊!喻如車軸既折斷,則不能擔任載重一樣。善男子啊!衰老也是如此,已不能諮受一切的善法。

  又次,迦葉啊!喻如嬰孩,被人所輕視一樣。善男子啊 ,衰老也是如此,常被一切所輕毁!

  迦葉啊!以上諸譬喻,以及其他等算不盡的譬喻,就可知道,衰老一事,確實為人生的一大苦惱!迦葉啊!這叫做菩薩大菩薩修行大乘大涅槃經,觀察老苦!

  迦葉啊!什麼叫做菩薩大菩薩修行大乘大涅槃經,而觀察有關於病苦呢?所謂病,即為能壞一切安隱樂事。喻如雹雨,會傷壞百穀之苗一樣。

  又次,迦葉啊!如人有埋怨的話,即其心會常憂愁,而懷恐怖。善男子!一切眾生也是如此。都常畏疾病之苦,故心常懷憂感。

  又次,迦葉啊!喻如有人,其形貌很端正,而被國王的夫人之欲心所愛慕,即遣人逼喚,而與其有曖昧之交往。這時被國王發覺,就把他捕捉,使人挑他的一個眼睛,割截其一個耳朵,斬斷其一手一腳,此人於此時的容貌,以變異的令人所惡賤!善男子啊!人也是這樣,首先雖然很端嚴,耳目都具足。但是既為病苦所纏逼後,就會被眾人所惡賤。

  又次,迦葉啊!喻如芭蕉樹、竹子、蘆葦、以及騾馬等,有子之後,則容易會死亡一樣。善男子啊!人也是如此,如果有病,到了嚴重時就會死亡!〈騾為驢和馬交合而生的走獸〉。

  又次,迦葉啊!如轉輪聖王,有主兵的大臣〈兵部大臣〉,常在前面引導,聖王即隨在其後而行一樣《也如魚王、蟻王、螺王、牛王、商主等再前行時,他們的同類部屬諸眾,均會隨從在其後面,不會捨離一樣。善男子啊!死亡的轉輪聖王也是如此。常隨於病臣,並不捨離過。魚、蟻、螺、牛、商主、病王等也是如此,都常被死眾之所隨逐〈寸步不離〉。

   迦葉啊!疾病的因緣就是所謂苦惱、愁憂、悲歎、身心不安等事。或著被怨賊所逼害,破壞浮囊,撥撤橋樑。也能劫奪正念的根本。也會破壞盛壯美好的色相,以及勢力、安樂。同時會將慚愧之心除捨抹煞,能使身心燋熱熾然。這些譬喻,以及算不盡的譬喻,即會知道病苦就是一大苦痛!迦葉啊!這就是名叫菩薩大菩薩修行大乘大涅槃經,觀察病苦!

  迦葉啊!什麼叫做菩薩修行大乘大涅槃經,觀察死苦呢?所謂死,就是能燒滅之故。迦葉啊!喻如火災一起,即能燒滅所有的一切。除了色界天二禪以上之處,乃因火力不能及至該處之故,不會被燒卻外,其它地方都會被燒盡。善男子啊!死亡之火也是這樣,會燒滅一切眾生,唯除菩薩安住在於大乘大涅槃者,因死亡之火的勢力,不及於此之故。

  又次,迦葉啊!如水災一起,及一切都會漂沒,為除三禪以上,因該處乃水災的勢力所不能及的地方之故。善男子啊!死亡之水也是如此,也會漂沒一切眾生,唯除菩薩住於大乘大涅槃者。因死亡之水的勢力不及於此之故。

  又次,迦葉啊!如風災一起,能吹一切,都會被吹而散滅,唯除四禪,乃風災的勢力所不及的地方之故。善男子啊!死亡之風也是如此,均能吹滅所有的一切,唯除菩薩安住於大乘大涅槃者,因死亡之風的勢力不及於此之故」。

  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說:「世尊!第四禪天為什麼緣故災風不能吹散它?災水不能漂沒它?災火不能燒滅它呢?」佛告迦葉說:「善男子啊!第四禪天那個地方,並沒有內外的一切過患之故。善男子啊!初禪天的過患在於:內有覺觀,外有火災。第二禪天的過患在於:內有歡喜,外有水災。第三禪天的過患在於:內有喘息,外有風災。善男子啊!那個第四禪天,即並沒有內外的一切過患之故,諸災難乃不能及此。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也是如此,因為安住於大乘大涅槃之故,內外的一切過患,都已滅盡,因此之故,死王也不及之!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今翅鳥,對於一切龍魚,以及金銀等珍寶,都能噉吃,都能吃而消化掉,唯除金剛,不能使它消化。善男子啊!如死神之金翅鳥,也是這樣。雖能噉、能消一切眾生,唯不能消化那些安住在於大乘大般涅槃之菩薩大菩薩。

  又次,迦葉啊!喻如生長在河岸的所有草木,一旦遇到大水暴漲時,即統統會隨著大水而漂流到大海。唯除楊柳,因其體性甚軟之故。善男子啊 !一切眾生也是如此,都隨著大水而流入於死海,唯除菩薩安住於大乘大般涅槃者。

  又次,迦葉啊!喻如那羅延〈堅固力士〉,能摧伏一切的力士,唯除大風。為什麼呢?因為大風乃無礙之故。善男子啊!如死神之那羅延,也是如是。能將一切眾生悉數摧伏,唯除菩薩安住於大乘大般涅槃者。為什麼呢?因為這類菩薩已無礙故。

  又次,迦葉啊!喻如女人,在於怨親當中,詐現親善,常常都相追逐在一起,其親熱的程度,也如影之隨形一樣,但為伺機尋求其下手殺害對方的便利〈機會〉。不過對方也很謹慎,都防備的水泄不通,非常的牢固,使那怨敵無機可乘,而殺害不了他。善男子啊!死亡的怨敵也是如此,都常伺眾生,而欲殺害。唯不能殺害安住於大乘大般涅槃的菩薩大菩薩。為什麼呢?因為這類菩薩不放逸之故。

  又次,迦葉啊!喻如忽然降下如金剛之暴雨,那些藥木、諸樹、山林、土殺、瓦石、金銀、琉璃等一切物體都被毀壞,唯不能毀壞金剛真寶。男子啊!如金剛的死雨,也是如此。一切眾生均會被破壞,唯除金剛菩薩安住在於大乘大般涅槃者。

  又次,迦葉啊!如金翅鳥能噉吃諸龍,唯不能吃噉受三皈依的人。善男子啊!如死神的金翅鳥,也是如此。能吃噉一切無量的重生,唯除菩薩按住於三種禪定者。那三種禪定呢?所謂空、無相、無願是。

  又次,迦葉啊!喻如摩羅〈魔、障礙〉毒蛇,一旦被螯,即雖有優良的咒語,或上好的好藥,也沒有牠的什麼辦法。唯有阿竭多星咒〈八月出現之星,人若得其咒,即能滅其毒〉,能使其毒消滅而得以痊癒。善男子啊!被死毒之神所螯,也是如此,一切醫方都沒有什麼辦法,唯除菩薩安住於大乘大涅槃咒裡!

  又次,迦葉啊!喻如有人,被國王所瞋恨。此人如果能用柔言軟語,貢獻財寶的話,便可以脫免其害。

  善男子啊!如死神之王,即不然,雖然用軟言柔語,及錢財珍寶去貢獻,也不得脫免。善男子啊!所謂死,則如再險難的地方,而沒有資糧一樣。到懸遠的地方去,而沒有伴侶。晝夜永恆的行進,而不之邊際。在深邃幽暗的地方,並沒有燈光之明。要進入而沒有門戶,可是卻有處所。雖然不會覺得有疼痛,但是卻不可以療治。要往時雖然遮止,可是到達後,卻不得脫離。雖沒有被破壞,可是一見卻會愁毒。這雖不是惡色,可是卻會令人恐怖。雖敷在身邊,卻不可覺知。迦葉啊!以上種種的譬喻,以及其他算不盡的譬喻,就會了知!所謂死亡,真正就是最大的苦惱!迦葉啊,這就是名叫菩薩修行大乘大般涅槃經,觀察死苦!

  迦葉啊!什麼叫做菩薩安住大乘大涅槃經,觀察愛別離苦呢?愛別離苦就是能為一切眾苦的根本,如說偈說:

  因愛生憂  因愛生畏  若離貪愛  何憂何畏

  〈由於愛欲,而生起憂愁,由於愛欲,而生起恐怖!假若離開貪愛的話,那還有什麼事可憂呢?還有什麼事可恐怖呢?〉

  由於愛欲的事緣之故,則會產生憂悲之苦。因為憂悲之苦之故,則會使眾生漸告衰老。愛別離苦,是所謂命終之義!善男子啊!因為離別之故,會生種種微細的諸苦惱。我現在會為你分別詳細的顯明提示!

  善男子啊!在過去的世代裡,人的壽命為無量之時,有一位名叫善住的國王。這位國王還在童子的時候,就身為太子而兼治國家的大事,到了登上王位時,都各為八萬四千年之久。而國王的頭頂上面,曾生有一個肉皰,其肉皰非常的柔軟,猶如兜羅綿〈楊華綿〉,其細軟也如劫貝〈譯為時分樹,由此樹取得白氈,而名為劫貝〉,雖然漸漸的增長,但卻不會覺得有什麼毛病。增長到足足滿了十個月時,甚皰即自剖開,而生一位童子。童子的形貌非常的端直,其奇異的程度很少有雙的,其色像也非常的分明光彩,是人類中的第一人物。父王很喜歡他,就號名叫作頂生。這時善住就將國家的大事,委付了這位頂生太子。之後,他就放棄了宮殿、妻子、眷屬,而入山去學道,經過滿足八萬四千年。這時頂生,於十五日,住在於高樓,沐浴而受持齋戒。即於東方發現有金輪寶,其輪有千隻之輻,轂輞都很圓滿具足。不是工匠所造的。乃為自然成就的,是來應徵的。頂生大王此時就作此念而說:我從前曾經聽過五通仙之說,他說:『假若剎帝利王〈國主、王族〉,在於十五日,住在於高樓,沐浴而受持齋戒,是時若有千輻的金輪,一點也不減少,轂輞也具足,此寶並不是由工匠所造,乃為自然成就,是來應徵的,就應知道!此王就能完成為轉輪聖帝〈具三十二相,即位時由天而感得輪寶,王即轉其輪寶以降伏四方〉。又作此念:『我現在應該要試驗它的功能』。就用左手擎此輪寶,右手執持香爐,右膝跪在地上,而發誓說:『此金輪寶如果為實在不虛假的話,即應該會像過去的轉輪聖王所行的道法一樣!』發此誓言後,那金輪寶即時飛上虛空,徧繞十方,然後還回來停住於頂生國王的左手。這時頂生國王心生歡喜,雀躍不止!又作此言:『我現在已經確定為轉輪聖王的了!』

  不久之後,又有象寶出現。狀貌非常的端麗,猶如白色的蓮華,七支拄地。頂生國王看後,又作此念:『我從前曾經聽過五通仙說:『如果轉輪王在於十五日,住在高樓,沐浴齋戒時,若有象寶,其狀貌端麗,儼如白蓮華,七支拄地而來應徵的話,就應知道!此王必定就是聖帝。』又作此念:『我現在應該要試驗牠,就擎香爐,右膝跪在地上,而發誓說:『此白象寶,如果為屬實不虛假的話,就應如過去的轉輪聖王所行的道法!』作此誓言後,那匹白象寶就從早晨到了晚上的時間,以跑遍八方的大海邊際,然後還回停住在於本處。這時頂生大王心大歡喜,雀躍異常。大王又作此言:『我現在已經確定為轉輪聖王了!』

  不久之後,其次有馬寶出現,其色紺色而艷麗,髦尾為金色。頂生國王看後,又作此念:『我從前曾經聽五通仙說過:若轉輪王在於十五日住在高樓沐浴齋戒時,如果有馬寶,其色為紺艷,髦尾金色而來應徵的話,就應知道-此王即是聖帝』。又作此念:『我現在應該試驗牠』。於是就手捧香爐,右膝跪在地上,而發誓說:『此 紺馬寶如果為實在不虛的話,即應如過去的轉輪聖王所行的道法』。作此誓後,紺馬寶就從早晨到了夜夕之間,以周遍八方的大海邊際,然後還回而住於本處。這時頂生大王心大歡喜,非常的雀耀。又作此念:『我現在已經確定為轉輪聖王了!』

  不久之後,又有女寶出現,其容貌非常的端正,第一微妙,不高又不矮,雖不甚白,又不甚黑。身上諸毛孔都放出旃檀的香氣,其淨潔,有如青色的蓮華,其眼睛可以看到一由旬之遠的地方,耳聞鼻嗅,也是如此。舌頭很廣大,伸出可覆面,行色很細薄,猶如赤銅之鍱,意識非常的靈聰,有大的智慧,對於諸眾生,都常用輕聲軟語。這位女寶用手摩觸國王之衣時,就會知道國王是否平安或有病患,也知道國王心知所攀緣之事,這時頂生國王又作此念:『若有女人能知國王之心思,即是女寶!』

  不久之後,國王在宮內。自然有摩尼寶珠之出現。是純的青琉璃,其大有如車轂。能在黑闇當中,照遍一由旬之遠。如果天空降雨,雨渧如車軸下來時,此寶珠的勢力能作為大蓋,能覆一由旬之普,可遮此大雨,使大雨不下在該處。這時頂生又作此念:『如國轉輪王得寶珠的話,必定就是聖帝』。

  不久之後,有主藏臣自然出現。他一出現,即使國家有好多的財寶,有算不盡之富,庫藏都盈溢,一點也不欠缺,其果報身之眼根之力,能徹見一切地中所有的埋伏的藏寶,也能隨著國王之所思念,均能把他辦好!這時頂生國王又欲試驗他,故和他同乘一條船,進入大海。國王對藏臣說:『我現在想得珍異之寶物。藏臣聽後,即用兩手撓入大海。這時就再其十隻指頭裡,出現十種寶物。主藏臣就把寶物奉獻給國王,同時向國王說:『大王所需要的,即可隨意用之,其他多餘的,就投入於大海吧!』這時頂生國王心生大歡喜,雀躍異常。又作此念而說:『我現在確定是轉輪聖王了!』

  不久之後,又有主兵臣自然出現。此臣非常的勇猛略,其策謀乃無人能與他相匹敵。善知四種的軍兵。他如果發現可擔任戰鬥的勇士,則顯現給國王知道,如果不堪任戰的人的話,就會令他退下來,不使他顯現。對於未摧伏的人,則會使他降伏,以摧伏的人,就會使其力堪守護!這時頂生國王又作此念:『如轉輪王得此兵寶的話,當知,確定就是轉輪聖王!』

  這時頂生轉輪聖帝告訴諸大臣而說:『你們當知!此閻浮提,乃很安隱豐樂。我現在七寶都完備,也已具足千子,更有什麼可作之事麼?』諸臣回稟說:「是的!大王!但是東弗婆提〈東勝神州〉,還未皈大王大德之下,大王現在可以發兵征伐它!」這時聖王即與七寶,以及一切的軍隊,都飛空而往東勝神州〈四部洲之一〉。住在那邊的國土的人民,都非常的歡喜而 皈化了頂生大王。

  這時大王又告訴諸大臣們而說:「我們的閻浮提《以及東勝神州,都非常的安隱豐樂,人民也很熾盛,都來皈化,七寶都齊備,千子也具足,到底又有什麼是可作嗎?》諸臣回答說:「是的,大王!但是西瞿陀尼〈西牛貨洲〉,至今還未皈順大王之德〈應出兵去征伐〉。這時聖王又與七寶,以及諸軍隊,飛空而往西牛貨洲〈四部洲之一〉。聖王既到,即那邊的人民,又是很順利的皈伏。

  這時大王又告諸大臣們說:「我們的閻浮提、弗婆提!瞿陀尼等大洲都安隱豐樂,人民也很熾盛,都已皈化,七寶都具備,千子也具足,又有何事嗎?」諸臣回答說:「是的!大王!然而北鬱單越〈北俱蘆洲,最勝洲〉,還未皈化〈應往征伐〉。這時聖王又與七寶 ,及一切軍隊,飛空而往北俱蘆洲。大王既到,那邊的人民都很歡喜,而皈化。

  大王又告諸大臣們說:「我們的四天下〈四大部洲〉,都很安隱豐樂,人民也很旺盛,都已皈化,已具備七寶,具足千子,更有什麼事可作嗎?」諸臣回答說:「是的,聖王!聽說三十三天〈第二層天〉的壽命即為長久,很安隱快樂。那邊的天神之身神非常的端嚴無比,所居的宮殿、床榻、臥具,均為七寶所成的。他們都自恃天福,未來皈化,現在應該去討伐,使他們降伏!」聖王於此時,就又和七寶,暨一切軍隊,飛騰虛空,昇上忉利天〈三十三天,第二層天〉,看到一樹,其色很青綠。聖王看後,即問大臣而說:「這色相是什麼?」大臣回答說:「這是波利質多羅樹〈香遍樹,天樹王〉。忉利天的天神們,於夏天三個月,常在其下面娛樂。也就是在那邊享受快樂。又看到白色,有如白雲,就又問諸大臣說:「那色相是什麼?」大臣回答說:「那是善法堂。忉利天的諸天們,都常集在那裡,在討論人天的一切事。」

  這時忉利天王--釋提桓因,知道頂生國王已到這裡,現在正在於外面。就出去迎接他。天主看到頂生國王後,就執他的手,昇上善法堂,分座給國王,就雙雙坐在那裡。那時二位帝王〈天帝與聖帝〉的形容相貌都相等,並沒有什麼差別。唯有視眴有不同耳。這時聖王即生此念而說:「我現在寧可辭退凡間的王位,而住在這哩,當一位天王,是否可以?」佛陀說到這哩,又叫一聲:善男子啊:那個時候帝釋天即將他所受持,讀誦的大乘經典開示,分別詳細的為頂生國王演說,唯對於深義,即並未全部通達耳。帝釋天就是依這種讀誦、受持、分別為人演說的因緣之力之故,而具有了很大的威德!

  善男子啊!這位頂生國王,這時對於帝釋天因生起惡心之故,隨後便墮落而還回閻浮提來。他因為與所愛念的人天別離,故生大苦惱。又遇惡病纏身,即便命終逝世!那個時候的帝釋天就是迦葉佛,轉輪聖王就是我身是。善男子啊!當知!像此種愛別離,乃即為大苦之事!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尚且會憶念過去如是等事之愛別離苦,更何況菩薩住於大乘大槃經,而不會觀念現在之世的愛別離苦嗎?」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菩薩修持大乘大涅槃經,觀察怨憎會苦呢?男子啊!此菩薩大菩薩諦觀地獄、畜生、惡鬼、人類、天眾等裡面,均會有這種怨憎會苦的存在。喻如人們,觀見被牢獄所繫閉,被枷鎖杻械所困縛,就會認為是大苦一樣。菩薩大菩薩也是如此。諦觀人天等五道的一切受生,都是怨憎會合的大苦!又次,善男子啊!喻如有人,恆常畏懼怨家之枷鎖杻械,而捨離父母、妻子、眷屬,以及珍寶、產業,而逃避到遠處一樣。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也是如此。是怖畏生死,具足修行六波羅蜜,而入於涅槃。迦葉啊!這叫做作菩薩大菩薩之修持大乘大般涅槃,而諦觀怨憎會苦!」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菩薩修持大乘大般涅槃經,諦觀求不得苦呢?所謂求,就是盡求一切之義。盡求有二種,第一為求善法,第二為求不善法。求善法而未得,會苦,惡法未離開,也是苦。這是略說五盛陰苦!迦葉啊!這叫做苦諦!」

  這時迦葉菩薩大菩薩仰白佛說:「如佛所說的,為之五盛隂苦,這有點不妥吧?為什麼呢?因為如佛從前對釋摩男〈斛飯王的長子,為五比丘之一〉說:『如果色為苦的話,即一切眾生就不應該求色。假若有求的話,就不名苦!』佛陀你也曾經對比丘們說有三種受,一為苦受,二為樂受,三為不苦不樂受。如佛陀從前為諸比丘們說過:『若有人能修習善法,則得受樂』。又如佛說:『在於善道中,六觸受樂』。眼睛看見好的色相,就是樂,耳朵、鼻子、舌頭、身體、意識等,思念好的法,也是同樣的為之樂」。又如佛說偈說:

  持戒則為樂 身不受眾苦 睡眠得安隱 寤則心歡喜

  若受衣食時 誦習而經行 讀處於山林 如是為最樂

  若能於眾生 晝夜常修持 因是得常樂 以不惱他故

  少欲知足樂 多聞分別樂 無著阿羅漢 亦名為受樂

  菩薩摩訶薩 畢竟到彼岸 所作眾事辨 是名為最樂

  〈持守戒律就是樂,因為身不會受眾苦之故。睡眠時得到安隱的話,則醒來時,心裡則會歡喜!〉

  〈如果受衣食時,即誦習、經行、獨處於山林,這樣去做,就是最為快樂的事!〉

  〈假若能對於眾生,晝夜都常修慈的話,則因此而得常樂,因為不會苦惱那些眾生之故。〉

  〈少欲知足之樂,以及多聞分別之樂,則那些沒有執著的阿羅漢,也是把它名為享受快樂哩!〉

  〈菩薩大菩薩畢竟到彼岸,所應作的眾事,都已辨完,這名叫作最樂〉

  「世尊!如諸經當中所說的快樂之相,其意義就是這樣。如佛陀今天所說的,要怎樣解說,才能和佛經裡所說之義相應不謬呢?」佛告迦葉說:「善哉!善哉!善男子啊!善能向我諮詢這種教義!善男子啊!你要知道!一切眾生都在於下苦當中,橫生快樂之想。因此之故,我現在所說的苦想,本來不異!」

  迦葉菩薩仰白佛說:「如佛所說,在於下苦當中,生樂想的話,即下生、下老、下病、下死、下愛別離、下求不得、不五盛陰等苦惱當中,應該也有樂想的了。世尊!所謂下生,就是三惡趣,中生則所謂人類,上生者就是天上。如果有人作如是問:「若在於下樂當中,生苦想?於中樂當中,生無苦無樂之想?於上樂當中,生於樂想?」則應該要怎樣回答呢?世尊!若下苦當中,生樂想的話,但並不見到有人當受打千棒之罰的當兒,最初的一打時,已生樂想之事。如果被打下之時,不生樂想的話,會這麼說:『在於下苦當中,而生樂想呢?』佛告迦葉說:」如是!如是!如你所說的,因此義故,並沒有樂想。為什麼呢?因為如那個人當受打千棒之罰則,而接受打一下時,即已得脫離的話,此人於此時便會生樂想。因此之故,當知於無樂當中,妄生樂想的!」

  迦葉說:「世尊!那個人不會因打一下而生樂想,以能得脫之故,而生樂想」。佛陀說:「迦葉啊!因此之故,我在於從前為釋摩男說:『五陰中之樂,乃為實在,而不是虛假的』。迦葉啊!有三受與三苦。三受就是所謂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三苦則所謂苦苦、行苦、壞苦是。其他二受,其他二受,則所謂行苦、壞苦。善男子啊!由此因緣之故,生死之中,實在有樂受。菩薩大菩薩就是以苦樂之性並不互相捨 離,因此之故,而說一切皆苦!善男子啊!在生死當中,實在並沒有樂可言,然而諸佛菩薩乃隨順世間,說言有樂耳!〈苦受即是三苦:因隨便那一苦,即便具有了其他之二苦之故。苦苦為心緣苦境,即苦境會逼心,故名。行若即為無場所侵之義。至於壞苦,即為快樂的全體壞毁之義,當然又被無常所迫,故又具行苦〉。

  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說:「世尊!諸佛菩薩如果隨順世俗之說,即是否為虛妄嗎?如佛所說:『修善行,則會受樂報,持戒安樂,即身不會受苦報,乃至眾事已經辦完,就是最樂』。如是等經教裡所說的樂受,是否虛妄嗎?如果是虛妄的話,即諸佛世尊,老早已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無量數〉劫以來,修持菩提之道,已經離開妄語,而現在又作此說,那麼,其中一定有深義在,到底為如何呢?」佛陀說:「善男子啊!如上所說的諸受樂之偈,即是菩提道的根本,也能長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此義故,從前在於經中說此樂相的。善男子啊!喻如世間所須要之資生等物,能為快樂之原因,故名叫做樂。所謂女色,所謂耽湎飲酒、上饌甘味,又如渇時之得水,寒時之遇火,以及衣服瓔珞、象馬車乘,奴俾僮僕,金銀琉璃、珊瑚真珠、倉庫的穀米,如是等物,乃為世間所須之物,能為快樂之因,是名為樂。

  善男子啊!雖然如此,但是這些物品,也能生苦哩!如由於女人,而生起男子之苦,而憂愁悲泣,乃至斷命等是。又由於美酒的甘味,乃至倉庫之穀物,而能生人之大憂惱!因此義故,說一切皆苦,無有樂相!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對於此八苦,能了解苦中之無苦!善男子啊!一切聲聞辟之佛等人,因為不知樂因,故為了如是之人,說下苦當中,有樂相!唯有菩薩,困住於大乘大般涅槃之故,乃能知道此苦因與樂因等事!


聖行品第十九之中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菩薩大菩薩安住於大乘大般涅槃,觀察集諦呢?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觀察此集諦,是由於五陰的因緣。所謂集,就是還愛於有。愛即有二種。第一為愛自己之身〈我〉,第二為愛所須之物〈我所有〉。愛又有三種,謂:欲愛、色愛、無色愛。又有三種愛。第一為業因緣愛,第二為煩惱因緣愛,第三為苦因緣愛。出家人之有四種愛。那四種呢?一為衣服,二為飲食,三為臥具,四為湯藥。

  又有五種貪著:對於五陰的身心,隨著諸陰之所須要,而愛著,而分別計校,是無量無邊,不可計算得出!善男子啊!愛有二種,一為善法愛,二為不善愛。不善愛乃為凡愚之求。善法愛即為諸菩薩之求。善法愛又有二種,一為不善,另一為善。求二乘即名叫不善,求大 乘名即為善。善男子啊!凡夫之愛,名之為集,不名為諦。菩薩之愛,即名叫實諦,而不名為集。為什麼呢?因為菩薩乃為了度化眾生,所以才受生的,並不是由業愛而受生的。

  迦葉菩薩仰白佛說:「如佛世尊您,在於其他經典中,為諸眾生說:業為因緣,或說憍慢為因緣,或說六觸為因緣〈六識和六塵觸對之義〉,或說無名為因緣,由於這些因緣而作為五盛 陰的因緣。現在又為什麼緣故,而說四聖諦時,為以愛性為五盛陰的因緣呢?」佛讚迦葉說:「善哉!善哉!善男子啊!如你所說的諸因緣,並不是非因,但是五陰必須由於愛。善男子啊!喻如大王,他如果出去遊巡時,其大臣部屬們,都均會隨從其前後,愛也如此,隨著愛所行之處,那些諸结〈煩惱〉等,也會隨著其愛而行。譬喻垢膩之衣,隨著有塵處而著塵,既著塵,塵即會隨之而住著在裡!愛也是如此,隨著有所愛之處,諸業之結〈煩惱〉也會隨之而住下來。又次,善男子啊!喻如水濕之地,則會生出芽來,愛也是如此,是會生出一切業,煩惱之芽來的!

  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安住在於大乘大般涅槃,深觀此愛,大約有九種:第一如債之有餘。二為如羅剎之女婦。三如妙花之莖之中有毒蛇之纏。四如惡食,其性雖以不便食,但是勉強把它吃下。五如媱女。六如摩樓迦子〈遊子籐〉。七如瘡中之瘜肉〈寄肉、惡肉〉。八如暴風。九如彗星。

  什麼叫做債之有餘呢?善男子啊!喻如貧窮之人,負欠他人的錢財,雖然欲償還完畢,但是卻還有其餘之債未償完畢之故,仍然被繫在牢獄,而不得脫離。聲聞緣覺也是如此,因為有愛習的餘氣之故,不能得以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啊!這就是名叫如債有餘!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羅剎女婦呢?善男子啊!喻如有人,得到羅剎女,而把她納娶為婦。這位羅剎女,乃隨著其所生之子,而把其剛生出來之子食掉。一胎一胎之子,都吃完後,最後連其夫也被吃掉。善男子啊!愛的羅剎女也是如此,都隨著諸眾生所生的善根之子,隨生而隨食,善根子既食盡後,又會吃掉眾生,他即墮落於地獄畜生餓鬼。唯除菩薩,這就是名叫羅剎女婦。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妙花莖有毒蛇之纏呢?喻如有人,其性喜愛好的花朵,而看不見花莖裡之毒蛇之過患,即便前往去捉。蛇雖被捉到,但卻被毒蛇螫一口,既被毒螫咬,就告命終。一切凡夫也是如此,都貪五欲之花,而看不見愛之毒蛇之利害,就隨著其愛去受取領納,因此而被愛之毒蛇所毒螫,命中即墮入三惡道中,唯除菩薩,這就是名叫如妙花莖之有毒蛇之纏!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不便食而強食呢?喻如有人,對於已壞而不可隨便吃食之物,卻強硬的把它食之,食後即肚子會痛,則患下痢而死。愛之食也是如此。五道的眾生乃強食,乃貪著,因此因緣而墮入三惡道,唯除菩薩,此名所不便食,而強食之。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如媱女呢?喻如愚人和媱女通好,那位媱女即以巧妙的使用種種的方法去諂媚他,去親好他,而悉奪那位愚人的所有錢財,錢財既被奪盡後,便又將他驅逐!愛之媱女也是如此。愚人因無智慧,而和他交往,那位愛之媱女即奪取一切所有的善法,善法既被奪盡,即會被驅逐,使其墮入於三惡道,唯除菩薩。這就是名叫如媱女。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摩樓迦子〈遊子籐〉呢?喻如摩樓迦子,如果被鳥所食後,就會隨著鳥糞而墮在地上,有時被風吹而到了樹下來,就會在那裡而生長,而纏繞束縛那株尼拘羅樹〈高竦樹〉,使其不增長,終至枯滅。既枯滅而命終之後,就會墮入三惡道,唯除菩薩,這就是名叫摩樓迦子。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瘡中之瘜肉〈惡肉、寄肉〉呢?喻如有人,瘡疾既久,其中會生瘜肉。此人要勤加用心治療,不可有放棄之念,如果有捨心的話,瘜肉即會增長,會一再的生長蟲疽,因於此種因緣,就會致於死亡。凡夫愚人,其五 陰的瘡痍也是如此。所謂愛,在其裡面,而為瘜肉。應該要勤加用心去療治愛之瘜肉。如果不療治的話,命終後,即會墮入於三惡道中,唯除菩薩。這就是名叫如瘡中的瘜肉。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暴風呢?喻如暴風,會將山嶽偃倒移易,會拔掉深根。愛欲的暴風也是如此,在於父母之處,也會生起惡心,會拔掉如大智舍利弗等人之無上深固的菩提根本,唯除菩薩。這就是名叫如暴風。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如彗星呢?喻如彗星出現時,天下的一切人民,都陷入於飢饉,而病瘦,而纏諸苦惱。愛之彗星也是如此,能斷除一切善根的種子,會使凡夫孤窮飢饉,而生煩惱病,致於流轉生死,而受種種之苦!唯除菩薩。這就是名叫做如彗星。

  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安住在於大乘大般涅槃,觀察愛之結縛,有如上之九種。

  善男子啊!因此義故,諸凡夫們,有苦而沒有諦,聲聞緣覺即有苦有諦,而沒有真實。至於諸菩薩們,乃因了解苦之無苦之義之故,並沒有苦,而有真諦。諸凡夫們有集而沒有諦。聲聞緣覺有集,也有集諦。諸菩薩等已了解集之無集之義,故無集,而有真諦。聲聞緣覺有滅,但非真實,菩薩大菩薩有滅。有真諦。聲聞緣覺有道,但非真,菩薩大菩薩有道,有真諦。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菩薩大菩薩安住於大乘大般涅槃,徹見滅,徹見滅諦呢?所謂斷除一切煩惱是!如果煩惱斷盡的話,就名叫常,滅煩惱之火災,就名叫寂滅,煩惱滅盡故,就會得以納受安樂!諸佛菩薩都求因緣之故,故名淨,不會再受二十五有之身,故名出世間。因為出世間的緣故,故名為我常。對於色 聲香味觸等,以及男女,生、住、滅、苦、樂、不苦不樂等,都不取其相貌〈也就是以無染著〉故名畢竟寂滅真諦。善男子啊!菩薩就是這樣的安住於大乘大般涅槃,而觀察滅聖諦的!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菩薩大菩薩安住於大乘大般涅槃,觀察道聖諦呢?善男子啊!喻如在黑暗當中,由於燈光而得以看見 粗細等物。菩薩大菩薩也是如此。乃安住於大乘大般涅槃,依於八聖道,而得徹見一切法:所謂常、無常、有為、無為、有眾生、非眾生,物、非物,苦、樂、我、無我,淨、不淨,煩惱、非煩惱,業、非業,食、不實,乘、非乘,知、無知,駝羅驃〈主諦〉、非陀螺驃,求那〈依諦〉、非求那,見、非見,色、非色,道、非道,解、非解,等法是!善男子啊!菩薩就是這樣的安住於大乘大般涅槃裡,而觀察道聖諦的!

  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如果說八乘道是道聖諦,但卻不相應〈也就是不合宜〉。為什麼呢?因為如來有時說信心為道,能夠度脫諸漏之故。有時即說道為不放逸,說諸佛世尊因都不放逸之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同時不放逸也是菩薩助道之法,有時即說精進為道。例如佛陀曾告訴阿難說:『阿難!如果有人能夠精進勤修的話,就得以能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時即叫人觀想深念處。佛陀曾說:如果有人繫心〈專心〉精勤修習此觀想心念處的話,則得以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身念處為身、受、心、法之四念處之一。將心念集中於此四處,去觀想身不淨,受是苦,心無常,法無我,以其解脫〉。有時即說正定為道。例如告訴大德摩訶迦葉而說過:『迦葉!所謂正定,乃為真實之道,並不是不正定為道。例如禪定,乃能思惟五 陰之生滅,並不是不入禪定之人所能思惟的』。

  有時即說一法為道而說:『假若有人修習一法,即能清淨眾生,能滅一切憂愁苦惱,而逮得正法。所謂念佛三昧是』。有時又說修無常想,為之道。例如告訴比丘而說:『若有人能多修無常想的話,就能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時說:『獨坐在空寂的阿 蘭若處〈閑靜處〉思惟,則能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時即說為人演說,名為道而說:『如果有人聽聞說法後,所有疑惑之網,就會因之而斷除,疑網斷除後,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時即說持戒為之道。例如告訴阿難說:『若有人精勤修持禁戒的話,則此人定會度脫生死大苦!』有時即說親近善友就是道。例如告訴阿難說:『若有人親近善知識的話,就會具足禁戒。若有重生能親近我的話,就能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心』。有時即說修慈就是道而說:『修學慈心的話,就能斷諸煩惱,而得不動的境地!』有時即說智慧就是道。例如佛陀從前為波 闍波提〈大生主,佛之姨母〉比丘尼說:『姊妹啊!〈稱呼大生主〉,喻無諸聲聞們,都用智慧刀,而能斷除諸生死流-諸漏煩惱』!有時說布施就是道,喻如 世尊您,從前告訴波斯匿王說:『大王!當知!我在過去的世代,多行惠施,因此因緣,今天才能得以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迦葉菩薩綜合其所知的敘述一番後,又說:「世尊!假若八聖道就是道諦的話,即上面所舉出得經教,豈不是變成虛妄了嗎?如果那些經教不是虛妄的話,為什麼再那些經典中並不說明八聖道為道聖諦呢?如在那些經教不說,即如來從前為什麼有這種錯謬呢?然而我已確定知道,諸佛如來已經久離錯謬之事〈絕不會有錯謬!〉」

  這時世尊,讚歎迦葉菩薩說:『善哉!善哉!善男子啊!你現在欲知菩薩大乘微妙的經典所有的秘密之故,才作此問。善男子啊!像這些經典,均悉納入在道諦裡面的!善男子啊!如我從前說過:如果有人信仰道的話,即此信道,便就是信的根本,此乃善能佐助菩提之道!因此之故,我所說的,並沒有錯謬。善男子啊!如來乃善能知道算不盡的方便法,為了欲教化眾生之故,才作這些種種的說法!

  善男子啊!譬如良醫,了解諸眾生的種種病源,因之而隨著其所患的疾病去配合藥方,同時也禁止其疾所忌之藥而不用,唯有水一項,即不管如何,都不禁止使用。如或用阿摩勒水〈餘干子,果實之名,果汁為水,初有澀味,慢慢為甘味〉,或用尼波羅水〈無勝湯水〉,或用鉢晝羅水〈煮樹湯,藥水名〉,或服冷水,或服熱水,或用葡萄水,或安石榴水等是。善男子啊!像此良醫,乃善知眾生所患之病,在藥品當中,雖有種種的禁忌,但水即例外。如來也是這樣,如來善知方便之法,如來對於一法相,而隨諸眾生,將種種的名相,分別詳細廣說!那些眾生也隨著他們所能納受的去納受後,去修習,去斷除煩惱…。如那些病人,隨順良醫之教導,即能得以除去其病患!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有一個人,他善解很多的語言,和大眾在一起。在大眾裡面,因被熱渇所迫逼,都發聲而說:『我要喝水!我要喝水!』善解語言之人,即時以清冷水,而隨著不同的大眾的種類,而說:此『是水』!或著說為被尼〈罽賓之水〉,或說為鬱特〈東天竺之水〉,或說為桬利藍〈中天竺之水〉,或說為婆利〈聲論之水名〉,或說為波耶〈要和水之名〉,或說為甘露〈天酒,美露〉,或說為牛乳。用這些算不盡的水名,為諸大眾們說。善男子啊!如來也是如此。如來以一聖道,為諸聲聞們,作種種不同的演說,從信根等,乃至於八聖道!

  又次,善男子啊 !欲如打金的師甫,用同一種金,隨意而打作種種不同樣是的瓔珞、所謂:鉗鎖、環釧、釵璫、天冠、臂印等是。雖然有這些差別不同的金飾,但是卻不離黃金。善男子啊!如來也是這樣。如來以一佛道,隨著不同身分的諸眾生們,作種種分別,而詳細的為之解說。或說為一種,所謂諸佛唯有一道,並無二道。或又說為二種,所謂定、慧是也。又說為三種,所謂見、慧、智是。又說為四種,所謂見到、修道、無學道、佛道是。又說為五種,所謂信行道、法行道、信解脫道、見到道、身證道是。又說為六種,所謂須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辟支佛道、佛道是。又說為七種,所謂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除覺分、定覺分、捨覺分是。又說為八種,所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又說為九種,所謂八聖道以及信是。又說為十種,所謂十力是。又說為十一種,所謂十力、大慈是。又說為十二種,所謂十力、大慈、大悲是。又說為十三種,所謂十力、大慈、大悲、念佛三昧是。又說為十六種,所謂十力、大慈、大悲、念佛三昧,以及佛所得之三正念處是。善男子啊!所謂道,乃同為一體,因如來從前為諸眾生之故,種種分別解說耳。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一火,因隨所燃起之故,會得種種之名。所謂木火,草火,糠火,麧火,牛馬糞火是。善男子啊!佛道也是這樣,是一而沒有二,但為了不同的眾生之故,作種種分別而詳細的解說!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一個一是,分別解說為六。如識在於眼前,就名叫眼識,乃至一是,也是如此,是一而無二,只因如來為了化諸眾生之故,有了種種分別之說耳。

  又次,善男子啊!喻如一個色法,由於眼睛所看的,就名為色,耳朵所聞的,就名為聲,鼻子所嗅的,就名為香,舌頭所嚐的,就名為味,身體所覺觸的,就名為觸。善男子啊!道也是如此,為一而無二,因為如來為了欲化眾生之故,作種種分別解說耳。善男子啊!因此義故,以八聖道分,名叫道盛諦!善男子啊!此四勝諦,唯諸佛世尊,依次第而說之,由此因緣,有無量的眾生會因之而度脫生死!

  迦葉白佛言:「世尊!從前佛陀於某時,再恆河的河岸,名叫尸首的樹林裡。那時如來曾執拿一少樹葉,對諸比丘們說:『我現在手中所提的樹葉為多呢?還是一切由於地中所生的草木之樹葉為多呢?』諸比丘們回答說『世尊!由於地中所生的一切草木之樹葉為多,是不可計算之多!如來所執捉的樹葉,可說是少的不堪言說!』佛陀曾說:『諸比比丘們!我所覺了的一切諸法,乃如由於大地所生的草木等那麼的多,而為諸眾生所宣說的,即如手中之葉一樣之少!』迦葉提起往事,他說到這裡,又稱一聲佛陀而說:「世尊!那個時候您曾說過這種話:如來所覺了的無量諸法,如果納入在四諦裡的話,則如平常說過的。如果不納入在四諦的話,則應該有五諦的了!」這時佛陀讚歎迦葉說:「善哉!善哉!善男子啊!你現在所詢問的,則能因之而使算不盡的眾生得到利益,得到安隱快樂!善男子啊,如是種種算不盡的諸法,悉數都已收攝在四聖地裡的!」

  迦葉菩薩又白佛說:「如是等諸法,如果收攝在四聖諦裡的話,如來為什麼緣故,唱言不說呢?」佛陀說:善男子啊!雖然又納入在四諦裡,仍然不說。為什麼呢?善男子啊!了知四聖諦有二種類的智慧。第一為中智,第二為上智。中智就是聲聞緣覺之智,上智即為諸佛及菩薩之智。

  善男子啊!了知諸陰〈五陰〉為苦,名叫中智,分別諸陰,則有無量之相,均為諸苦,此義則不是諸聲聞覺所能了知的。如了知,就名叫做上智。善男子啊!如是等義,我在那些經典,畢竟不說之。善男子啊!了知諸入〈十二入〉之名,叫做門,也名叫做苦。這叫做中智。至於分別諸入,有無量之相,均為是苦,此即不是諸聲聞緣覺所能了知的。如了知,就名叫作上智。我在於那些經典裡,也不說過。善男子啊!了知諸界〈十八界〉,其名叫做分,也名叫性,也名叫做苦,就是名叫中智。至於分別諸界有無量之相,均為是苦,即不是諸聲聞緣覺所能了知的。如了知,即名叫做上智。善男子啊!如是等義,我在那些經典 裡,也不說過。善男子啊!了知色陰之壞相,是名中智。至於分別諸色陰,有無量的壞相,又知均為是諸苦,這並不是諸聲聞緣覺所能了知的。知了知,即名叫上智。如此等義,我在那些經典 裡,並不說之。善男子啊!了知受 陰之覺相,為之中智,分別諸受有無量的覺相,這並不是諸聲聞緣覺所能了知的。如了知。就名叫做上智。善男子啊!如是等義,我在於那些經典裡,並不說之,善男子啊!了之想陰之取相,是名中智,分別此想,有無量的取相,這不是諸聲聞緣覺所能了知的。如了知,就名叫做上智,如此等義,我在於那些經典 裡,並不說之。善男子啊!了之行陰為作相,是名中智,分別此行,有無量的作相,則不是聲聞緣覺所能了知的,如了知,就名叫做上智。善男子啊!如此等義,我在於那些經典裡,並不說之。善男子啊!了知識陰為別別相,是名中智,分別此識,有無量的知相,則不是聲聞緣覺所能了知的。如了知,即名叫做上智。善男子啊!如此等義,我在那些經典裡,並不說之。

  善男子啊!了知由於愛的緣故,能生五陰,是名中智,一人的起愛,乃為無量無邊,是聲聞緣覺所不能了知的。能了知一切眾生所起的如是等愛,是名上智。如此等義,我在那些經典裡,並不說過。善男子啊!了知滅煩惱,是名中智,分別煩惱,不可稱計,滅也是如此,不可稱計,是諸聲聞緣覺們所不能了知的。如了知,就名上智。如是等義,我在那些經典裡,並不說過。善男子啊!了知此道相,能離煩惱,是名中智。分別道相,有無量無邊,所離的煩惱,也是無量無邊。這是聲聞緣覺所不能了知的。如了知,就名上智。如是等義,我在那於那些經裡,並不說過。

  善男子啊!了知世諦,名叫中智,分別世諦,乃為無量無邊,不可以稱計的,是聲聞緣覺們所不能了知的,而能了知的,就名叫做上智。像此等之義,我在於那些經典裡,也不說過。善男子啊!了知一切行為無常,諸法為無我,涅槃寂滅為第一義,這叫做中智。了知第一義,乃為無量無邊,不可稱計,這不是聲聞緣覺所能了知的,如能了知,就名叫做上智。如是等義,我在於那些經典哩,並不說過。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仰白佛陀說:「世尊!您所說的世諦,以及第一義諦,其意義究竟為如何呢?世尊!到底再第一義諦中,是否有世諦嗎?在世諦當中是否有第一義諦呢?如果說有的話,即是同為一諦,如果為沒有的話,即如來您所說的是否成為虛妄之說了嗎?」佛陀回答說:「善男子啊!所謂世諦,即為第一義諦啊」文殊菩薩說:「世尊!如果是這樣,即沒有二諦可言的了」,佛陀說:善男子啊!有善方便,因為隨順眾生,而說有二諦耳。善男子啊!如果隨順言說就有二種可談。一為世法,第二為出世法。善男子啊!如超出世間人所了知的,就名叫做第一義諦。而世間人所知的,就名叫做世諦。善男子啊!五 陰所和合之體,稱為某某〈姓名〉,凡夫眾生即隨順其所稱而稱之,這就名叫世諦。了解五陰並沒有什麼某某,離開五陰也沒有什麼某某之名自,超出世間之人,能如其性相而了知,就名叫第一義諦

  又次,善男子啊!或者有法、有名、有實在性、或又有法、有名,而無時再性。善男子啊!有名無實,即是世諦,有名有實,就是第一義諦。善男子啊!如所謂我、眾生、壽命、知見、養育、丈夫、作者、受者、熱時之陽燄,乾闥婆〈蜃樓〉之城,龜毛、兔角、旋火之輪,諸陰界入等,就名叫世諦。苦集滅道,名叫第一義諦。善男子啊!世法有五種:第一為名世,第二為句世,第三為缚世,第四為法世,諦五為執著世。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名世呢?所謂男女、瓶衣、車乘、屋舍等物,就名叫做名世。什麼叫做句世呢?所謂四句一偈,如是等偈,就名叫做句世。什麼叫做缚世呢?所謂捲合、繫結、束缚、合掌等,就名叫做縛世。什麼叫做法世呢?所謂鳴槌而集合僧伽,莊嚴皷而戒兵,吹梵貝而使人知做事的時刻,這些事物名叫法世。什麼叫做執著世呢?如望遠人有染衣〈袈裟〉,而生起想念、執著,而說此為沙門,並不是婆羅門。看到有人就結繩橫佩在身上的,就生念而說:這是婆羅門,而不是沙門等。這就名叫執著世!善男子啊!以上所舉的就是名叫五種世法善男子啊!假若有眾生,對於這五種世法,心無顛倒,如實而知的話,就名叫做第一義諦。

  又次,善男子啊!或者是燒,或者是割,或者是死,或者是壞,就名叫世諦。如果無燒、無割、無死、無壞,就名叫第一義諦。又次,善男子啊!有八苦之相,就名為世諦,如果是無生、無老、無病、無死,無愛別離,無怨憎會,無求不得,無五盛 陰,即名為第一義諦。又次,善男子啊!喻如有一個人,有好多的能為。他或者是走時,就名為走者〈選手〉。或者在收刈時,又名叫做刈者〈農夫〉。或者再做飲食時,就名叫做作食者廚師。或者再作治材木時,就名叫做工匠。或者再鍛冶金銀時,就叫做金銀師。像這樣的同一個人,有了好多的名字,法也是如此。其實是一,而有多種名而已。如依因於父母之和合而生的,就名叫做世諦,由於十二因緣之和合而生者,就名叫作第一義諦。

  文殊菩薩仰白佛說:『世尊!您所言的實諦,其義到底如何呢?』佛陀說:「善男子啊!所謂實諦,名叫真法。善男子啊!如果其法並不是真正的話,就不名叫實諦。善男子啊!所謂實諦,乃為沒有顛倒,無顛倒,乃名實諦。善男子啊!實諦者沒有虛妄。如果有虛妄的話,就不名叫實諦。善男子啊!實諦者,名叫大乘,如果不是大乘的話,即不叫作實諦。善男子啊!實諦者,乃為佛所說的,並不是魔所說的,如果魔所說的,而不是佛所說的話,就不名叫實諦。善男子啊!實諦乃為一道清淨,並沒有二。善男子啊!有常、有樂、有我、有淨,即是名叫實諦之義!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如果有真實就是實諦,而真實之法即是如來、虛空、佛性。如果是這樣的話,則如來、虛空,以及佛性,不是沒有差別了嗎?」〈以下文推,即問意乃在於:如來、虛空、佛性之三,和一實諦有差別與否?〉佛告文殊師利說:「有苦、有諦、有實、有集、有諦、有實,有滅、有諦、有實,有道、有諦、有實實。善男子啊!如來乃非苦、非諦,而是實。虛空非苦、非諦,而是實。佛性非苦、非諦,而是實。文殊師利啊!所謂苦,為之無常之相,這是可以斷除之相,這為之實諦。如來之性,及非苦、非無常,故不是可斷之相,因此之故,為之實。虛空、佛性,也是如是。又次,善男子啊!所謂集,即能使五 陰和合而生,亦名叫做苦,亦名叫做無常。是可斷滅之相,是名叫做實諦。善男子啊!如來並不是集之性,並不是五陰之因,並不是可斷之相,因此之故,名叫真實,虛空、佛性,也是如是。善男子啊!所謂滅,即名煩惱滅,亦常,亦無常。二乘所得之滅,名叫無常,諸佛所得之滅,則名為常,也名叫證法,此為實諦。善男子啊!如來之性,不名為滅,能滅煩惱,非常,也非無常,不名叫證知,是常住而沒有變易,因此之故,名叫實。虛空、佛性,也是如是。善男子啊!所謂道,乃能斷除煩惱,亦常、亦無常,是可修之法,是為實諦。如來及非到之能斷煩惱那樣,是非常,也非無常,非可修之法,乃為常住而不變,因此之故,為之實。虛空、佛性,也是如是。又次,善男子啊!所謂真實,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真實,真實者即是虛空,虛空者即是真實,真實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真實。文殊師利啊!有苦,有苦因,有苦盡,有苦對。如來即非苦,乃至非對。因此之故,為之實,不名為諦。虛空、佛性,也是如是。所謂苦,即是有為、有漏、無樂。如來非有為,非有漏,湛然而安樂,是實,而非諦。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所謂『不顛倒,即名叫實諦』。如果是這樣的話,及四諦之中,是否有四顛倒?假如有的話,為什麼說沒有顛倒名叫實諦,一切顛倒不名叫實諦呢?」佛陀告訴文殊師利說:「一切的顛倒,皆入於苦諦。如諸眾生,有顛倒心的,名叫顛倒。善男子啊!喻如有人,不接受父母尊長之叫 教敕。假使接受,也不能隨順修行,像這等人,名叫顛倒。如是顛倒,並非不是苦,也就是苦者也!」

  文殊師利說:「如佛陀所說:『如不虛妄的話,即為是實諦』。如果是這樣,則會知道虛妄就不是實諦」。佛陀說:「善男子啊!一切虛空,皆攝入於苦諦裡。如有眾生欺誑他人的話,就會以此因緣而墮入於地獄、畜生、餓鬼。如這些法,就名叫做虛妄。如此虛妄,則並非不是苦,也就是苦的了。此為遠離聲聞、緣覺、諸佛世尊,而不行,故名虛妄。這種虛妄乃為諸佛,即二乘等人所斷除之故,故名為實諦。

  文殊師利說:「如佛陀所說:『大乘是實諦』,即應知道!聲聞乘與辟支佛乘,則為不實的了」。佛陀說:「文殊師利啊!聲聞緣覺之二乘,可說也是實,也是不實。喻如聲聞緣覺因斷除諸煩惱,則名為實,而無常、不住,乃為有變易之法,故名不實」。

  文殊師利說:「如果佛陀所說的,即名為實的話,就應知道魔所說的為之不實。世尊!如魔所說的,是否攝入聖諦嗎?」佛陀說:「文殊師利啊!魔所說的,乃攝入於二諦。所謂苦諦與集諦是。凡是一切的非法,非律,都不能使人得到利益。假如整天在宣說,亦沒有人能夠因之而能徹見苦痛,斷除煩惱〈集〉,證悟寂滅,正修聖道,就是所謂的虛妄!這種虛妄,名叫魔說」。

  文殊師利說:「如佛所說的:『一道清淨,無有二者』,而諸外道們,也是這樣說:『我有一道,是清淨,而無二的』。如果說一道是實諦的話,即和那些外道,到底有什麼差別呢?如果沒有差別的話,則不應該說:一道清淨。」佛陀說:「善男子啊!諸外道們,有苦諦與集諦,而沒有滅諦與道諦。他們在非寂滅當中,而生起寂滅之想,在非聖道當中,生起聖道之想,在於非果當中,生起果想,在非因當中,生起音想,因此義故,那些外道並沒有一道清淨無二!」

  文殊師利說:「如佛所說:『有常,有我,有樂,有淨,就是實之義』。那麼,諸外道們應有實諦,佛法中即沒有。為什麼呢?因為諸外道們又如此說:『諸行是常。為什麼是常呢?因為那些可意〈善報〉與不可意〈惡報〉的諸業報等,都受之而不失之故。可意就是十善報。不可意即為十不善報。假若說諸行均為是無常的話,即那些作善惡業之人,在此已經由於無常而所作的也已隨著無常而滅,那麼又有誰會去受其果報呢?因此義故,諸行是常,殺生的因緣,故名為常』。 世尊!假若說諸行均為是無常的話,即能殺與可殺,二者俱為無常。若無常的話,即到底誰會在於地獄去接受其果報呢?假若說一定有地獄之受報,即應知道!諸行實在不是無常的了。世尊!繫心專念,也是名為常,所謂十年所念,乃至於百年之後,也不忘失,因此之故,叫做常。假若為無常,即本來所見之事,到底誰來記憶?誰來專念呢?由此因緣,一切諸行,並不是無常的了。世尊!一切的憶想,也名叫做常。有人從前見到他人的手腳,頭項等相,到後來,如果又看到時,便又會認識他。如果無常的話,本來的相貌應該已滅。世尊!諸所作之業,由於久久修習之故,或者由初學開始,或者經過三年,或者經過五年,然後才得善知,是故名為常。世尊!如算術之法,由一至二,由二至三,乃至算到百千,如果說無常的話,則最初所數之一,應該已滅,初之一如果已滅,誰又能為至於二呢?如是常在於一數,終究並沒有二之數的了。因為一數不減之故,才能得至於二數,乃至得數至百千之數字。因此之故為之常。世尊!如讀誦之法,即由誦一阿含後,而至於二阿含,乃至三四阿含。如果為無常的話,即所讀誦的,終究不會讀誦終於至第四阿含。由於此讀誦增長的因緣之故,名之為常。世尊!如瓶衣、車乘,或如人之負債,以及大地的形相,山河樹林,薬木草葉,眾生之治病,這一切的一切,均為是常之事,也是如此。世尊!一切外道,均作此言而說:『諸行是常』,如果是常的話,即是實諦的了!

  世尊!有外道們,又做此言而說:『有樂!怎麼知道有樂呢?因為受者一定得到可意之報之故』。世尊!凡是受樂的人,必定會得此快樂之報:所謂大梵天王、大自在天王、釋提桓因、毗紐天〈那蘿延之別名,力士〉,以及諸人天之報是也。因此義故,必定有樂!世尊!有一種外道,又做此言而說:『有樂,能使眾生望求之故,如飢餓的人之求食物,口渴的人之求飲水,寒者之求溫暖,熱者之求涼爽,極者之求休息,並者之求癒,貪欲者之求色等,如果沒有樂,他們為什麼要追求呢?因為有望求之故,知道有樂』。世尊!諸外道們,又有做此言而說:『布施者,能得樂。世間之人,喜歡布施給沙門、婆羅門,貧窮困苦之人,不管是衣服、飲食、臥具、醫藥,或者是象馬車乘,或者是末香、塗香,眾花、屋宅,以及依止的燈明,都願意布施出來。作此種種的恵施,乃為我們後世能夠得到可意的善報之故。因此之故,當知!決定有樂』。世尊!又有諸外道作此言而說:『以因緣之故,當知!會有樂。所謂受樂,就是因緣之故,名叫樂觸。如果沒有樂的話,怎麼能得因緣呢?如沒有兔角,則沒有因緣。有了樂的因緣,則知有樂』。世尊!又有諸外道,作此言而說:『有上中下之故,當知!會有樂。下之受樂者,就是釋提桓因,中的受樂者,就是大梵天,上的受樂者,為大自在天,因為有如是上中下的果報之故,當知!有樂』。

  世尊!又有諸外道,作此言而說:「有淨。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沒有淨的話,即不應該起欲。若起欲,當知!有淨」。又作此言而說:『金銀、珍寶、琉璃、頗梨、車磲、瑪瑙、珊瑚、真珠、璧玉、珂貝、流泉、浴池、飲食、衣服、華香、末香、塗香、燈燭之明,如是等物,均為是淨法』。又次,有淨。所謂五 陰,即是淨器,能盛諸淨物。所謂人天、諸仙、阿羅漢、辟之佛、菩薩、諸佛是也。因此義故,名之為淨。

  世尊!又有諸外道,作此言而說:『有我。因為有所賭見,能造作之故。喻如有人,到了陶師之家,雖然又不見陶師之身,但是因看見裡面有輪繩之故,定知其家必定住有陶師。我,也是如此。眼睛看見色相之後,必知有了我。假若無我的話,則到底誰能看見色相呢?聽到聲音,乃至觸法,也是如此』。又說:『有我!為什麼得以知道呢?因為由於其相之故,而知。什麼叫做相呢?如喘息、觀眴,以及壽命,勞役心識,受諸苦樂,或者貪求,或者瞋恚,這些法,均為是我之法,因此之故,當知!必定有我!』又做此言而說:『有我!能分別滋味之故。喻如有人,在食果實,見已而知味,因此之故,當知!必定有我!』又做此言而說:『有我!為什麼知道呢?因為執器去作業之故。喻如執持鐮而能刈,執持斧而能砍,執持瓶而盛水,執車而能駕御〈駛〉。如是等事,我能執而能作。因此,當知!必定有我!』又做此言而說:『有我!為什麼知道呢?因為剛生時,就欲乳哺,這是乘過去事之習氣,也就是宿習之故。事故當知!必定有我』。又做此言而說『有我!為什麼知道呢?因為能和合眾物而利益其他的眾生之故。喻如把瓶衣、車乘、田宅、山林、樹林、象馬、牛羊等物和合,則有利益一樣。吾人之此內身有五 陰,也是如此。那些眼睛等諸根,因和合之故,則能利益我,是故當知!必定有我!』又做此言而說:『有我!為什麼知道呢?因為有遮法之故。有物之故,則有遮礙。如果沒有物,就沒有遮礙。若有遮礙,則知有我,是故當知!必定又我!』又做此言而說:『有我!為什麼知道呢?因為有伴侶與非伴侶之故。親和非親,並不是伴侶。正法、邪法,也不是伴侶。智與非智,也不是伴侶。沙門、非沙門,婆羅門、非婆羅門,子、非子,畫、非畫,夜、非夜,我、非我,如是等法,就是伴侶與非伴侶。因此之故,當知!必定有我!』世尊!諸外道們,都以種種譬喻而說有常樂我淨。因此而知,必定有常樂我淨。世尊!由於此義之故,諸外道們,亦得說言:『我有真諦』。

  佛陀說:「善男子啊!如果有沙門、婆羅門,說有常,有樂,有我,有淨的話,就不是沙門、婆羅門的了。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人,乃對於生死,離開一切智的大導師之故。像這些沙門、婆羅門們,乃沉沒餘諸欲,贏損善法之故。這些外道都被繫在貪欲、瞋恚、愚癡之牢獄,而堪忍愛樂之故。這些外道們,雖然知道業果乃為自作自受,但仍然不能遠離惡法。這些外道並不以正法,正命為自己平時的指針。為什麼呢?因為沒有智慧之火,不能消滅邪法之故。這些外道雖然欲貪著上妙的五欲,但是卻對於善法很貧乏,不用功勤修之故。這些外道雖然欲往至於正解脫中,而持戒具足一事,卻不成就之故,這些外道雖欲求樂,但卻不能造成球樂的因緣之故。這些外道雖又憎惡一切之苦,然而其所行的,卻未能遠離諸苦的因緣。這些外道雖為四大毒蛇所纏,但是卻仍然行放逸,不能謹慎。這些外道仍然被無名所覆,遠離善友,沉樂在三界無常熾燃大火之中,而不能脫出。這些外道遇著諸煩惱難癒之病,但是卻不尋求大智慧的良醫。這些外到將於未來,當涉入於無邊的險遠之路,而不知應積善法的資糧以自莊嚴之事。這些外道常為媱欲災毒所傷害,而返抱持五欲的霜毒。這些外道瞋恚熾盛,而卻又反而更去親近惡友。這些外道常為無名知所覆蔽,而卻反推求邪惡之法。

  這些外道常被邪見之所誑惑,但卻反而在邪見中生起親善之想。這些外道雖希望得食甘果,但卻種苦子。這些外道已處於煩惱闇室之中,但是卻反而遠離大智之炬明。這些外道患著煩惱渇,但是卻反而飲諸欲之鹹水。這些外道漂沒於生死無邊的大河,但是卻反而遠離無上的船師。這些外道因迷惑諸倒,而說什麼諸行是常。諸行如果是常,那是沒有道理的!」


聖行品第十九之下

  善男子啊!我觀察世上的諸行,均為是無常的。為什麼呢?因為以因緣之故,得以之道。不管是什麼法,如果是從因緣而生的話,就會知道是無常的。這些外道所說之法,沒有一法不從因緣而生〈可見都是無常的〉。

  善男子啊!佛性乃為無生無滅,無去無來,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因所作、非無因作、非作、非作者、非相、非無相、非有名、非無名、非名、非色、非長、非短、非陰、界、入之所攝持,因此之故,名為常。

  善男子啊!佛性就是如來,如來就是法,法就是常。善男子啊!常就是如來,如來即是僧,僧即是常。因此義故,可以知道!凡是從因緣而生之法,就不名叫常。這些外道所說之法,並沒有一法不從因緣而生。善男子啊!這些外道不能 徹見佛性、如來、以及法,因此之故,這些外道所談說的,均為是妄語,而沒有真諦可言。諸凡夫們,先前看見那些瓶衣、車乘、舍宅、城郭、河水、山林、男女、象馬、牛羊等物,後來看見和先前所看到的相似之物,就隨便說為是常。要曉得!其實不是常!善男子啊!一切有為有造作之法,均為是無常。至於如虛空那樣無為無造作,就為之常。佛性乃無為、無造作、無變化,是故為常。如虛空,即是佛性,佛性即是如來,如來即是無為,無為即是常,常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無為,無為即是常。

  善男子啊!有為之法,凡有二種。第一為色法,另一為非色法。非色法就是心與心數法。色法為地水火風等有色礙之物。善男子啊!吾人的心,名為無常。為什麼呢?因為心之性乃為攀緣、相應、分別之故。善男子啊!眼識之性,會有變異,乃至意識之性也會有所變異,因此之故,名叫無常。善男子啊!色的境界,乃至法的境界,都會有變異,因此之故,叫做無常。善男子啊!眼識相應,有所變異,乃至意識相應,也有所變異,因此之故,叫做無常。善男子啊!心如果為常的話,及眼識應該獨緣一切法。善男子啊!如果眼識會變異,乃至意識會變異,就會知道為無常。因為萬法乍看起來都相類似,而不知念念當中已有生滅。凡夫只有看其外表,故都以為是常住不變。善男子啊!諸因緣所生之相,可以破壞之故,亦名叫無常。所謂因於眼、因於色、因於明、因於思惟,而生眼識。耳識生時,所因都各各有異,並不是由於眼識的因緣,乃至意識所緣各異,也是如此。

  又次,善男子啊!因為會壞諸行之因緣變異之故,心名無常。所謂修無常之心,有差異不同,修苦、空、無我心之有差異不同。心如果為常的話,就會常修無常觀。尚不得以觀想苦、空、無我,何況能夠觀想常樂我淨呢?應為不能之事。因此義故,外道之法當中,不能攝取常樂我淨。善男子啊!當之心法必定就是無常!

  又次,善男子啊!心性各異之故,名叫無常。所謂聲聞的心性異,緣覺的心性異,諸佛的心性異是也〈以上為三聖之心性各異之義〉。一切外道之心有三種。第一為出家心,第二為在家心,第三為在家遠離心。樂相應心異,苦相應心異,不苦不樂相應心異,貪欲相應心異,瞋恚相應心異,愚癡相應心異,一切外道的心相亦異。所 謂愚癡相應心異,疑惑相應心異,邪見相應心異,進止威儀之心亦異。善男子啊!心如果是常的話,即不能分別諸色。所謂青黃赤白紫色等事。善男子啊!心若是常的話,即諸所憶念之法,不應該會忘失才對。善男子啊!心若常的話,凡所讀誦,即不應會有增長。又次,善男子啊!心若是常的話,即不應該說:已作、今作、當作。如果有已作、今作、當作的話,就應知道!此心必定就是無常的。善男子啊!心若是常的話,就沒有所怨、親,非怨、非親等分別。心若是常的話,即不應該說言:『我物、他物、或者是死、或者是生等有分別差異之語。心若是常的話,雖然有所作,但是不應有增長。善男子啊!由於此義之故,當知!心性各各有別異。有別異之故,當知!就是無常!

  善男子啊!我現在已在此非色法中〈心法〉,演說無常之義,此心乃為無常之義,已經非常明顯的了。往下就是要為你們說明色〈物質〉為無常之義。此色乃為無常,本來並沒有所謂生。因為生後會滅之故。你們的內身〈肉身〉處於胎中之歌羅邏〈凝滑、初七日內〉之時,本來並沒有生,因為生後即會變異之故。如外面之牙莖,本來也沒有生,因為生後即會變異之故。是故當知!一切的色法〈物質〉,均為是無常。善男子啊!所有的內色,都會隨著時間而變異。如 歌羅邏之時以變異,安浮陀〈皰,在胎內第二週〉之時,也會變異,伽那〈厚〉之時變異,閉手〈結〉之時變異,諸皰之時變異,初出生時變易,嬰孩時變易,童子時變易,乃至到了老時,各各都會有所變異。所謂外色〈身外之物〉也是這樣。如發芽時變異,莖時變異,枝時變異,葉時變異,花時變異,果實變異是。

  又次,善男子啊!內色〈肉體〉之味會變味,歌羅邏時之味會變異,乃至老時之味等,各各都會變異。身外之味也是同樣。如牙莖、枝葉、花果等味會變異是,歌羅邏時之力有別異,乃至老時之力,都會有別異。歌蘿邏時之狀貌有別異,乃至老時等的狀貌都各有別異。歌 羅邏時的果報有別異,乃至老時等的果報都有別異。歌羅邏時名字有別異,乃至老時等的名字都各有別異。所謂內色壞已還合〈生後死,死後又生〉,是故知道內色為無常。外色之樹木等,也是壞已還合,故知外色也是無常。由於有次第而漸漸生,故知為無常。如次第而生歌蘿邏時,乃至次第而生變為老之時,以及次第而生芽,乃至次第而生果子,故知為無常,諸色都會變滅,故之外色是無常。如歌羅邏滅之時,會有異,乃至老滅之時有異,即芽滅知時有異,乃至果滅之時會有異,故知就是無常。凡夫因沒有智慧,看見相類似之生,就認為是常。因此義故,名叫無常。若無常,即是苦,苦苦,那就是不淨的了。善男子啊!我因為剛才迦葉諮問此事之故,對於他的疑問,可說已於回答過的了!

  又次,善男子啊!諸行是無常!善男子啊!所有的一切,大抵說來,可皈為色與非色。色乃不是我。為什麼呢?因為色質之物,乃可以破,可以壞,可以裂,可以折,也就是會生長變易之故。如果是我的話,即不可以破壞,不可以裂折,不可以生長變易。因此義故。即知色法並不是我。至於非色之法〈心法〉,也是如此,也是非我。為什麼呢?因為由於因緣而生之故。善男子啊!若諸外道們所謂:『因專念之故,知道有我』。而專念之性,實在不是我啊!如果以專念當做是我性的話,這樣,即如過去之事,就會有所忘失。有忘失之故,必定知道為無我。

  善男子啊!若諸外道『以憶想之故,而知有我』的話,即有時會無憶想之故,定知為無我。例如說看到人家之手有六指,即又問說:『我以前在什麼地方,互相看過?』如果有我的話,就會憶起,就不應該再問,由於相問之故,定知無我!善男子啊!若諸外道說:『以有遮之故,知道有我』的話,即應知道,善男子啊!因為有遮之故,必定知道無我!例如說:『調達,終於不發此,就不是調達』,那樣,我也是如此。如果必定是我的話,終不會遮我,由於遮我之故,定知是無我。如果以遮之故,而說知有我的話,即現在不遮你自己時,必定應該是無我的了。善男子啊!若諸外道『以伴、非伴、而知有我』的話,即以無伴之故,就邀沒有我的了。有些法,並沒有伴侶,所謂如來、虛空、佛性是也。我也如此,實在沒有伴侶,因此義故,定知無我,又次,善男子啊!若諸外道,『以名字故,知道有我』的話,而無我法當中,也有我之名。例如貧賤之人,名字叫做富貴者〈多的是〉。喻如說我死一樣,如果我死,則我及殺我的了。而我實在是不可殺的,是假名殺我耳。也知矬人名如長者一樣。因此義故,定知無我!又次,善男子啊!若諸外道『以出生後就會 求乳,而知有我』的話,善男子啊!假若有我,即一切嬰兒就不應該會亂執不淨之物〈糞穢之物〉,也不會想接近火、蛇、毒藥。因此義故,定知無我。

  又次,善男子啊!一切眾生對於三法當中,都有同樣之認識,所謂媱欲,飲食,恐怖是。因此之故,為無我。又次,善男子啊!若諸外道,『以相貌之故,而知道有我』的話。善男子啊!當知有相貌之故,為無我,無形相之故,也是無我!喻人睡時不能自由進止、俯仰、 視眴,也不感覺什麼苦樂,不應該有我的了。假若以進止、俯仰、視眴,而知有我的話,即那些機關的木人,也應有我的了。善男子啊!如來也是這樣。乃不進、不止、不俯、不仰、不視、不眴、不苦、不樂,不貪、不恚、不癡、不行。如來就是如是真實有我。又次,善男子啊!若諸外道,『以見他人吃食果物,即口中會生涎,而知有我』的話。善男子啊!因為以憶念之故,一看則會生涎,生涎並非我,我也並非涎,也非喜、非悲,非哭、非笑,非臥、非起,非飢、非飽。因此義故,定知無我!

  善男子啊!這些外道,其愚癡的程度,有如小兒,沒有智慧的方便力。不能了達常與無常,苦與樂,淨與不淨,我與無我,壽命,非壽命,眾生、非眾生,實、非實,有、非有之義。。在於佛法中取於少部分的教義,而虛妄的計量為有常樂我淨,而實在不知常樂我淨。喻如生盲之人〈眼睛失明〉,不認識乳的色相,便問他人而說:『乳色到底像時麼呢?』回答說:『其色潔白,如貝』。盲人又問:『此乳色,是否如同貝聲嗎?答言『弗也』!又問:『貝之色像什麼呢?』答言:『如稻米之末』。盲人又問:『乳色很柔軟,如稻米之末嗎?稻米之末,又像什麼?』答言:『如雪』。盲人又問而說:『那些稻米末冷如雪嗎?雪又像什麼物呢?』答言:『猶如白鶴』。此生盲人雖然聽到如此四種譬喻,但是究竟未能得以認識乳的真正色彩!這些外道也是如此,究竟不能認識常樂我淨。善男子啊!因此義故,得知在我的佛法當中,有真實的諦理,不像外道那樣〈妄猜〉。

  文殊師利仰白佛說:「希有的世尊!如來您,在於今日,將臨涅槃,而又一再的將大轉無上的法輪,乃作此分別詳細的解說真諦!」佛陀告訴文殊師利說:「你現在為什麼對於如來,生起如來會入涅槃之想呢?善男子啊!如來實在就是常住不變,並不入般涅槃!善男子啊!若有人這樣計量而說:我是佛陀,我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即是法,法就是我所〈有〉,我即是道,道就是我所〈有〉,我即是世尊,世尊即是我所〈有〉,我即是聲聞,聲聞即是我所〈有〉,我能說法,使他人聽受,我能轉法輪,別人不能」。然而如來終究不會作如上之計想,因此之故,如來乃不轉法輪。善男子啊!若有人作如下之妄計而說:『我即是眼,眼即是我所〈有〉,而鼻舌身意,也是如此。我即是色,色即是我所〈有〉,乃至法也是如此。我即是地,地即是我所〈有〉,水火風也是如此』。

  善男子啊!若有人計念而說:『我即是信,信即是我所〈有〉,我即是多聞,多聞即是我所〈有〉,我即是檀波羅蜜〈布施度〉,檀波羅蜜即是我所〈有〉,我即是尸羅波羅蜜〈持戒度〉,尸羅波羅蜜即是我所〈有〉,我即是羼提波羅蜜〈忍辱度〉,羼提波羅蜜即是我所〈有〉,我即是毗梨耶波羅蜜〈精進度〉,毗梨耶波羅蜜即是我所〈有〉,我即是禪波羅蜜〈禪定度〉,禪波羅蜜即是我所〈有〉,我即是般若波羅蜜〈智慧度〉般波若蜜即是我所〈有〉,我即是四念處〈身、受、心、法〉,四念處即是我所〈有〉,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等,也是如此〈四念處至八聖道分等,為三十七助道品。善男子啊!如來終究不會作如是心計。因此之故。如來不轉法輪。善男子啊!若說:『常住而沒有變易』的話,即為什麼說:『佛轉法輪』呢?因此之故,你現不應說:『如來方更轉無上的法輪』。

  善男子啊!喻如由於眼根攀緣色塵,又緣於明,緣於思惟,所謂因緣合和而得生眼識一樣。善男子啊!眼根不會念言而說:『我能生識』。色乃至思惟,終究也是不會念言而說:『我生眼識』。眼識也不會念言而說:『我能自生』。善男子啊!如是等法,乃由於因緣之合和,而得以名為見。善男子啊!如來也是如是。因於六波羅蜜,以及三十七助菩提之法,而得以覺了諸法。又因於咽喉、舌齒、唇口、言語、音聲,而為憍陳如〈火器、了本際。五比丘之一〉等人最初說法,名叫初轉法輪。因此義故!如來不名叫轉法輪。善男子啊!若不轉,即名為法,法即是如來。善男子啊!喻如因於 燧,因於鑽,因於手,因於乾的秋草,而得以生起火來一樣,燧之本性也不會說:『我能生火』,鑽、手、乾草等同樣的不會各自念言而說:『我能生火』。火也不會說:『我能自己生起火來』。如來也是這樣。由於六波羅蜜,乃至憍陳如等的因緣,才名叫轉法輪。如來也不會一再的生起念言而說:『我轉法輪』。善男子啊!若不生念,則名叫轉正法輪。此轉法輪即名如來。

  善男子啊!喻如由於酪,由於水,由於鑽,由於瓶,由於繩,由於人手去執捉,而得以出生酥來。酥不會念言而說:『我能出酥』。酥也不會念言:『我能自出酥來』。由於眾緣和合之故,得以出生酥來。如來也是這樣,如來終究不會念言:『我轉法輪』。善男子啊!若不出,則名為轉正法輪,此轉法輪,即是如來。

  善男子啊!喻如由於子〈種子〉,以及由於沃壤、時節、和人的作業,而得以生長芽來。善男子啊!種子也不會自言而說:『我能生芽,乃至作業也不會自念而說:『我能生芽』,芽自體也不會自念而說:『我能自生芽來』。如來也是如此,終究不會念言而說:『我轉法輪』。善男子啊!若不作,事則名叫轉正法輪。是轉法輪,即是如來。

  善男子啊!喻如由於皷,由於空,由於皮,由於人,由於桴等人物之和合,才會出聲音一樣。皷乃不會念言:『我能出聲』,乃至桴也是如此。聲也不會念言:『我能自生聲音』。善男子啊!如來也是這樣,終究不會念言:『我轉法輪』。善男子啊!轉法輪名叫不作,不作即為轉法輪,轉法輪即是如來。

  善男子啊!轉法輪乃是諸佛世尊的境界,並不是聲聞緣覺所能得知的。善男子啊!虛空乃非生、非出、非作、非造,非有為之法,如來也是,如來乃非生、非出、非作、非造、非有為之法。如如來性那樣,佛性也是一樣,為非生、非出、非作、非造、非有為之法,如來也是,如來乃非生、非出、非作、非造、非有為之法。如如來性那樣,佛性也是一樣,為非生、非出、非作、非造,非有為之法。

  善男子啊!諸佛世尊之語有兩種。第一為世語。第二為初世之語。善男子啊!如來為諸聲聞緣覺,說世語,為諸菩薩即說出世之語。善男子啊!這些諸大眾也有兩種。第一為求小乘,第二則為求大乘。我於從前在於波羅奈城〈江繞,鹿野苑所在地〉為諸聲聞們轉法輪,現在始在這 拘尸那城為諸菩薩轉大法輪。又次,善男子啊!又有二種人。第一為中根,另一為上根。為中根之人,在於波羅奈轉於法輪,為上根之人,人中之象王- -迦葉菩薩等人,現在於此間--拘尸那城,轉大法輪。善男子啊!對於極為下根之人,即如來終究不會為之轉法輪。即下根的人即是一闡提。

  又次,善男子啊!求佛道的人,又有兩種。第一為中精進,第二為上精進。在於波羅奈為中精進之人轉於法輪。現今在於此拘尸那城為上精進之人轉大法輪。又次,善男子啊,我從前在於波羅奈城初轉法輪時,有八萬位天人們得證 須陀洹果。現今在於此拘尸那城度脫八十萬億人成就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次,善男子啊!在波羅奈城時,首先由大梵天王稽首請我轉法輪。現今在於此拘尸那城,即有迦葉菩薩稽首請我轉大法輪。又次,善男子啊!我從前 在於那個波羅奈城轉法輪時,乃演說無常、苦、無我的道理。現今在於此間拘尸那城轉於法輪時,乃如實演說暢談常樂我淨的真理。

  又次,善男子啊!我從前在於波羅奈城轉法輪時,所發出的音聲,乃遠聞至於梵天。如來於今在此拘尸那城轉法輪時。所發出的音聲,乃遍滿東方二十恆河沙等諸佛的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也是如此。

  又次!善男子啊!諸佛世尊,凡是所有的演說,均名叫轉法輪。善男子啊!喻如轉輪聖王所有的輪寳,乃能使未降伏的人,均能使其降伏。已降伏者,即能使其得到安隱!善男子啊!諸佛世尊凡所有的說法,也是如是。那些無量的煩惱之未調伏者,都能使其調伏,已調伏者,能使其生善根。善男子啊!喻如轉輪聖王所有的輪寳,則能修滅一切的怨賊。如來之演法,也是如此。乃能使一切煩惱賊,悉皆寂靜。又次,善男子啊!喻如轉輪聖王所有的輪寳,能夠由下而上的迴轉一樣,如來之說法,也是如此 。乃能使下趣的諸惡眾生,上升到人天,乃至到佛道。善男子啊!由此之故,你現在不應該讚言而說什麼:『如來於此,更轉法輪』。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仰白佛陀說:「世尊!我對於此真義並不是不知道。我所以會諮問佛陀者,乃為了欲利益諸眾生之故!世尊!我已久來就知道轉法輪實在就是諸佛如來的境界,並不是聲聞緣覺所及的!」

  這時世尊,對迦葉菩薩說:「善男子啊!這就是名叫菩薩安住於大乘大涅槃經所行的聖行!」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說:「世尊!又以何義,名叫聖行呢?」佛陀說:「善男子啊!所謂聖,乃為諸佛世尊而名。因此義故,名叫聖者之行-聖行」。迦葉說:「世尊!如果是諸佛之所行,則不是聲聞緣覺菩薩所能修之行」。佛陀說:「善男子啊!這是諸世尊安住在此大般涅槃,而作如是的開示,詳細分別演說其義的。由於此義之故,名叫聖行。聲聞緣覺,以及諸菩薩,如是聽後,則能信受奉行,故曰聖行。善男子啊!此菩薩大菩薩行此聖行後,則能得以安助於無所畏地。善男子啊!若有菩薩,得安住於如是的無所畏地的話,就不免會一再的畏懼貪瞋癡,以及生老病死。也不會畏懼地獄、畜生、惡鬼等惡道。善男子啊!惡有二種。第一為阿修 羅,第二為人中。人中有三種惡,第一為一闡提,第二為誹謗方等經典,第三違犯四重禁戒。善男子啊!安住在於此無所畏地裡的諸菩薩們,終究不免畏懼墮落如是諸惡業裡。又不會畏懼沙門、婆羅門、外道、邪見、天魔、波旬。又不免畏懼會受二十五有之眾生之身。因此之故,此境地才名叫無所畏!

  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安住於無所畏地,得二十五種三昧〈禪定〉,而壞二十五有。善男子!得無垢三昧,能壞地獄有。得無退三昧,能壞畜生有。得心樂三昧,能壞餓鬼有。得歡喜三昧,能壞阿修羅有。得日光三昧,能斷弗婆提有〈東勝神洲〉。得月光三昧,能斷瞿耶尼有〈西牛賀洲〉。 得熱燄三昧,能斷鬱單越有〈北俱蘆洲〉。得如幻三昧,能斷閻浮提有〈南瞻部洲〉。得一切法不動三昧,能斷四天處有〈四天王天〉。得難伏三昧,得三十三天處有〈忉利天〉。得悅意三昧,能斷燄摩天有〈時分天〉。得青色三昧,能斷兜率天有〈喜足天〉。得黃色三昧,能斷化樂天有〈欲界第五天〉。得赤色三昧,能斷他化自在天有〈欲界第六天〉。得白色三昧,能斷初禪有。得種種三昧,能斷大梵天有。得雙三昧,能斷二禪有。得雷音三昧,能斷三禪有。得 注雨三昧,能斷四禪有。得如虛空三昧,能斷無想有。得照鏡三昧,能斷淨居阿那含有〈五不還天〉。得無礙三昧,能斷空處有。得常三昧,能斷識處有。得樂三昧,能斷不用處有。得我三昧。能斷非想非非想處有。善男子啊!以上就是名叫菩薩得二十五三昧斷二十五有!善男子啊!此二十五三昧,名叫諸三昧王!

  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住入如此等諸三昧王時,如果欲吹壞須彌山王的話,隨意即能〈隨便起唸就能吹壞〉。假如欲知三千大千世界裡面,所有的眾生心之所念之事,也均能如願而知。如果欲將三千大千世界裡,所有的眾生,納入於身上之毛孔裡,也能隨意作得到。同時也能使這些眾生在毛孔裡時,也不會覺得有些迫 迮之感。如果欲化作無量眾生,均使其充滿在於三千大千世界中,也是能夠隨意的。也能分一身,便成多身。又能將多身,在合之而為一身。雖然作如是等事,但心裡卻沒有半點的執著,猶如蓮花之不被污泥所染一樣。

  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得入如是的三昧後,即得以安住於自在之地。菩薩安住於此自在地,而得自在之力,就能隨意欲生何處,即得以往生於該處!善男子啊!喻如轉輪聖王,領有四天下,能隨意欲到所行之處,而沒有半點的障礙一樣,這位菩薩大菩薩也是如此。不管是什麼生處,若欲往生的話,即能隨意往生到那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若看見地獄的一切眾生,有可能化度,使他安住於善根的話,菩薩就會即時往生到那個地方。菩薩雖然往生到其處,但非本來的業果。菩薩乃安住在於自在地之力的因緣之故,能得往生其中耳。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雖然在於地獄裡,也不會受到熾然,碎身等苦痛。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所可成就的如 是的功德,乃為無量無邊百千萬億,尚且不可稱計,何況諸佛所有的功德,那裡能稱計得出呢?

  這時大眾當中,有一位菩薩,叫住無垢藏王。有很大的威德,已成就神通,得大總持,具足三昧,得無所畏。就從座位站起,偏袒右肩〈顯露右肩之肉〉,右膝著在地上,合掌長跪在那裡。他仰白佛陀說:「世尊!如佛所說,諸佛 菩薩所可成就的功德智慧,乃為無量無邊百千萬億,實在不可稱計。不過我還是這樣想:『還是不如此大乘經典』!為什麼呢?因為有此大乘方等經典的偉大之力之故,才能出生諸佛世尊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時佛陀讚言而說:「善哉!善哉!善男子啊!如是!如是!如你所說的!有好多其他的大乘方等經典,雖然也能成就無量的功德,但是欲和此大涅槃經相比,還是不得為喻的,如百倍、千倍、百千萬倍,乃至算數譬喻也不能及的〈也就是不能相比〉。善男子啊!喻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醍醐乃為最上之味。如果有人飲服它,則眾病就會悉皆除滅。喻如所有的諸薬,悉入其中一樣。善男子啊!佛陀也是如是。從佛出十二部經,從十二部經出修多羅〈契經〉,從修多羅出方等經,從方等經出般若波羅蜜經,從波若波羅蜜經出大涅槃經,猶如醍醐。所謂醍醐,乃喻佛性,佛性即是如來。善男子啊!因此義故,說:如來的所有功德,乃為無量無邊,不可稱計!

  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如佛所稱讚的大涅槃經,猶如醍醐之最上最妙。假若有人飲服它,即會消除眾病,一切諸薬都均皈納其裡面。我聽聞這些功德後,竊自思念:假若有人,不能聽受此經的話,就會知道此人乃為大愚痴,是沒有善心的人。世尊!我現在可以忍受剝我的膚皮為紙張,刺我的血為墨汁,以我的髓作為水,析我的骨當為筆,去書寫如是的大涅槃經。書寫此經後,會讀誦,期能通利此經,然後為諸他人廣說此經的經義。世尊!假若有眾生。貪著而愛好財物的話,我首先會佈施財物給他,然後,以此大涅槃經勸他讀誦。若遇尊貴的人的話,會用愛語先隨順他之意,然後漸漸的會用此大乘大涅槃經,勸他讀誦。若遇凡夫庶民的話,應該用威勢去逼他讀誦,若遇驕慢人,就會當他的僕使,會去隨順其心,使他歡喜,然後又用此大涅槃經,去教導他。若有毀謗方等經的話,常會用威勢之力,去摧伏他,此人既被摧伏,其後就是勸令他讀誦此大涅槃經。如果有人愛樂大乘經典的話,我就會自往其處,去恭敬、供養、尊重、讚歎他!」

  這時佛讚迦葉說:「善哉!善哉!你非常愛樂大乘的經典,貪執於大乘經,耽愛於大乘經,味著於大乘經。信敬、尊重、供養大乘,善男子啊!你現在能夠以此善心的因緣,得以超越無量無邊的恆河沙等量的大菩薩之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又在於不久的將來,會和我一樣的廣為大眾演說如是的大般涅槃、如來、佛性,諸 佛所說的秘密之藏。善男子啊!在往昔過去之世,佛日未出之時,我在於那個時候,作為婆羅門,在修菩薩之行,悉能通達一切外道所有的經論,修寂滅之行,俱足了威儀,其心很清淨,也不會被外來能生欲想之所破壞,以滅瞋恚之火,受持常樂我淨之法。雖然到處周遍的去求索大乘的經典,乃至並不聽聞到方等經的名字。我在那個時候,就進住於雪山。雪山乃非常的清淨。流泉、浴池、樹林、藥木,都充滿在此地方。處處的石間,有清流之水。有眾多的香花,周遍嚴飾其處。眾鳥群獸,不能稱計得出。其果滋繁,其種類難以統計。又有算不盡的藕根、甘根、清木、香根。我在於那個時候,獨自住於其處,唯食諸果實。食後即專心一意的思惟、坐禪。經過無量的歲月之後,也不聽到有如來之出世,也不聞有大乘經典之名。善男子啊!我修如是的難行的苦行之時,那些帝釋諸天人們,心大驚怪,就聚集天人而開大會,結果,諸天就各互相告而說偈說:

  各各相指示 清淨雪山中 寂靜離欲主 功德莊嚴王

  已離貪瞋慢 永斷諸愚痴 口初未曾說 粗惡等語言

  〈諸天們各各都相互的指示。他們說在清淨的雪山裡,而離開愈有一位很寂靜而離開欲念的主腦人物,是功德莊嚴之王!〉

  〈此人因為已離貪欲、瞋恨、我慢,永遠斷除諸愚痴之故,其口裡未曾說過粗惡等語言之事!〉

  這時在諸天大眾之中,有一位天子名叫歡喜,又說偈而說:

  如是離欲人 清淨勤精進 將不求帝釋 及以諸天耶

  若是求道者 修行諸苦行 是人多欲求 帝釋所坐處

  〈這位遠離欲念的人,是非常的清,是很勤於用功精進者!看他的情形,好像並不希望上升到帝釋天,以及求生到其他諸天上的樣子?〉

  〈如果是一位求道的行者的話,必定會修持諸苦行,這種人一定是貪求多多,都希望生到帝釋天所座之處,也就是打帝釋天的寶座,想成為帝釋天〉

  這時又有一位仙人天子,為帝釋而說偈頌說:    

  天主憍尸迦 不應生是慮 外道修苦行 何必求帝處

  〈憍尸迦天主啊!不可生起這種憂慮啊!假如是外道修苦行的人,也未必會窺視您帝釋之寶座的。憍尸迦為帝釋之姓,譯為蠒兒〉

  說此偈後,又做此言而說:「憍尸迦!世間有一種大士,都是為眾生之故,並不貪求本身之利益,都是為了欲使眾生得大利益故,而修算不盡的種種苦行的。像這一種人,都是徹見生死中之眾多過咎之故,假如看到珍寶充滿在此大地,填足在諸山大海裡,也不會起貪著之心。他看此珍寶,有如在看吾人的涕唾。像這一類的大士,都願捨棄其財寶,及所愛的妻子,和自身的頭目髓腦、手足肢節,所居的舍宅,象馬車輪,奴婢僮僕等,人與物。同時並不應此善行,而望求上生於天上。他為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受到快樂!如我所了解的,這一位大士,乃清淨而無染。所有的結縛煩惱已永盡,但願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已!」

  釋提桓因又作此言而說:「如你所說,即此人乃為攝取一切世間的眾生,而行諸苦行,及諸善業的。大仙!如果世間有佛樹的話,則能除滅一切梵天、世人,以及阿修羅等眾生的煩惱毒蛇。假如諸眾生止息在此佛樹的陰涼中的話,則所有的煩惱諸毒,都會盡皆消滅。大仙!此人如果在於未來世當中,作成善逝〈佛陀〉的話,我們都得以滅除無量熾然的煩惱。不過如是之事,實在難以確信。為什麼呢?因為算不盡的好多眾生,雖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但看起來,以少少的善業善緣,對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便會有動轉〈退轉〉,猶如水中的月亮一樣,水一動,就跟之而動。也如畫像之難成而易壞一樣。菩提之心也是這樣,是難發而易壞的。大仙!如有好多人,用諸鎧仗,牢固自身,以資莊嚴,欲向前去討賊,但是臨陣之時,卻因恐怖,而便退散一樣,無量眾生也是如此。雖然發起菩提心,將自身牢固莊嚴,但看生死之過患,而心生恐怖,即便退散。大仙!我看如是無量的眾生,發菩提心之後,都生動轉之心。因此之故,我現在看見此人,雖然專修苦行,以至無惱無熱,住於險道,其行清淨,但是仍然未能相信他的一切,所以我現在當然要親自前往,去試驗他,以便知道其實在能夠堪以擔任負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重擔與否?大仙!猶如車有二個輪,則可以載物之用,而鳥有二翼,則堪以擔任其飛行,這位苦行者,也是如此。我雖然看見其堅持禁戒,但是不知有深智與否,如果有深智,就會知道能夠堪任荷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重擔!大仙!喻如魚母,有好多的胎子,然而成就者很少,猶如菴摩羅樹〈無垢清淨〉,花多而果少一樣,發心的眾生,雖有算不盡之多,但是及其成就,則少得不足為人言道!大仙!我應該和你一起去試驗他。大仙!譬如真金,用三種方法試它,就會知道其真假。所謂燒、打、磨是也,欲試那位苦行者,也應該如此。」

  這時釋提桓因,自己變化其身,為一羅剎之像,其形相非常的令人可怕,就降下到了雪山,離開苦行者不遠的地方,而便站立在那裏,這時羅剎之心,並不畏懼什麼,非常的勇健,令人難當!其辯才有次第,其聲音很清雅,而宣說過去諸佛所說過之半個偈而說: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諸行乃為無常住的,是有生滅變異之法〉。

  說此半偈後,就住在那位苦行者之前。他所變現的形貌,乃非常的可怕。他顧眄〈邪視〉遍見,而觀看四方!這位苦行者,聽此半偈後,心生歡喜,喻如賈客〈作生意的人〉,在於險難的地方,在夜行時,失去了其伴侶,心生恐怖而到處尋找,終於又遇到其同伴,就心生歡喜,踴躍異常。也如久病不遇良醫去看其病症,賜其好藥,後來偶然得到這些良醫瞻病,給好藥一樣。又如有人沉沒於海裡,突然遇到船舧一樣。也如口渴之人,得遇清涼之水。猶如被怨人所追逐,忽然脫離其掌握一樣。又如久繫牢獄,卒聞可以出牢。也如農夫遇炎旱很久,而得大甘雨一樣。也如遠行之人,能得皈家,家人看到其歸來,即生大歡喜一樣!善男子啊!我在於那個時候,聽到諸佛說過之半偈後,心裡歡喜的程度,也像上面幾個譬喻一樣。就從座位站起,以手舉頭髮,向四方顧視,而作此語說:「剛才所聽到的偈頌,到底是何人所說的呢?」

  這時四顧無人,唯有看到一位羅剎在那裏。我就說言而說:「到底是誰開此解脫之們的呢?誰能雷震諸佛之音聲呢?誰能在於生死睡眠之中,而獨自覺醒,而唱如是偈言呢?誰能在此,對於生死饑饉當中的眾生,示現指導無上的道味呢?算不盡的眾生沉沒有生死的苦海中,到底什麼人能在其中作大船師去救度呢?這些眾生常被煩惱重病所纏,到底誰能與此當中作為良醫去療治他們呢?說此諸佛所說的半偈,起悟我的心,這猶如半月之漸開蓮花一樣!」善男子啊!我在那個時候,還是不見其他人影,唯見一位羅剎在那裏。我就又作此言而說:『是否這位羅剎說此偈頌嗎?』但是我仍然有疑:『或者不是這位羅剎所說出來的,為什麼呢?因為此人的形貌非常的可怕。我曾聽說過:若有人得聞此偈之句的話,所有的一切恐怖、醜陋、均會消滅,為什麼此人的形貌還是這麼令人可怕?這種人怎麼會說此種偈呢?如火中不應該會生出蓮花,日光當中也不會生出冷水,是為定律,而怎麼會有可能呢?』

  善男子啊!我在那個時候又作此言所:『我今並沒有智慧,而這位羅剎或者能得見到過去的諸佛,而從諸佛所聽聞到的半偈,也說不定?我今應該要去諮問他!』於是就到羅剎所住的地方,而作如是之言:『善哉!大士!您到底是在什麼地方得到此過去離怖畏者〈佛陀〉所說的半偈的呢?大士!你到底在於何處得到如是的半如意珠呢?大士!此半偈之義,乃為過去、未來、現在之諸佛是尊的正道啊!一切世間的無量眾生,常恆的被諸惡見的羅網所覆,終身在此外道之法中,始終未曾得聞如是出世十力世雄之所說的空義』。善男子啊!我諮問那位羅剎後,羅剎就回答我而說:『大婆羅門,你今不應該問此義。為什麼呢?因為我已經幾天不飲食了。我到處覓索食物,都不能得到。我因飢渴苦惱之故,心亂而謬語,這並不是我的本心所知之事。假如我今有能力,能飛行虛空,到達鬱單越〈北洲〉,乃至天上界,到處去求食物,也不能得。因此之故,我才說此語的』。善男子啊!那時我又對羅剎說:『大士!若能為我說此偈全部完整的話,我會終身當你的弟子!大士!你所說之偈,其名句還不完,意義當然就不完整。為什麼緣故,不再說下去呢?蓋財施是有竭盡的,而法施的因緣乃不可盡的。法施的功德無窮無盡,能利益好多的眾生。我今聽聞此半偈法後,心生 驚疑,願你現在能為我斷除對於真義之疑惑,而說出下半偈。我聽後,必定會終身當你的弟子!』羅剎回答我說:『你的智慧太過於高,但是唯愛自己之身,都不見垂憐於他人。如我現在必定會被肌苦所逼, 那能說出其偈呢?』我就問他而說:『你所食的食物到底是什麼?』羅剎回答說:『你不要問好了!我如果說出來的話,必定會使人多生恐怖!』我就又說:『我獨處在這哩,更沒有他人,我不會怕你的,為什麼不說出呢?』羅剎回答說:『我所食之物,唯有人類的煖肉, 所飲的也唯有人們的熱血。我乃薄福的眾生,唯食此種食物。我到處求索,都不能有所得。因為世間雖有好多人,但都是有福德之人,且被諸天所守護,我因此自覺無力,不能得以殺人取食』。

  善男子啊!我就又說:『你只要具說其中的後半偈,我若聽完其偈後,當然會以此身奉施供養於大士你!我設若因此而命終的話,我的此身已無所用處,就當為虎狼鴟梟雕鷲們之所噉食,而又不能得到一絲毫之福報。我今為了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願捨此不堅之身,以換堅固之身!』羅剎回答我而說:『誰會信你這些話呢?只為了八字〈後半偈〉之故,願棄所愛之身?』善男子啊!我那時即時回答他而說:『你為什麼無知呢?喻如有人,布施他人以瓦器,而得回報的為七寶之器。我也是如此。我願捨棄此不堅固之身,而能得到金剛之身。你說誰能相信?我今有證人在此!如大梵天王、釋提桓因,以及四大天王,都能證明此事。又有天眼的諸菩薩們,為了利益無量的眾生,而修行大乘,而具足六度,故能證知此事。又有十方諸佛世尊,宏利眾生者,也能證知我乃為了八字之故,而願捨此身命!』羅剎又說:『你如果能如是捨此身的話,就請你諦聽! 諦聽吧!我會為你說出其餘的半偈!』善男子啊!我在那個時候,聽到此語後,內心非常的歡喜,就解除身上所穿的鹿皮,而為這位羅剎敷置一個法座。然後說:『和上〈師父〉!願您坐在此法座上!』我就在其座前叉手〈合掌〉,長跪在地上,而作言:『唯願和上您,善為我說出其餘的半偈,使我能得具足全偈』!羅剎即說: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將有生滅之法消滅後,就會得到寂滅,而為真正沒有變易的快樂〉。

  這時羅剎說此偈後,又作此言而說:『您這位菩薩大菩薩!您今已聽到具足之偈義了,你所希望已能滿足了。如果您欲利益眾生的話,就請你即時將你的色身布施給我吧!』

  善男子啊!我在於那個時候,深思此義,然後就在各處,如石上,或在壁上,或在樹幹,或在道邊,都將此偈書寫完整,然後就更繫緊所穿的衣裳,因為恐怕死後,身體露現之故。這些事做完後,即爬上高樹,這時樹神就問我而說:『善哉!仁者!到底欲做什麼事呢?』善男子啊!我那時回答說:『我欲捨此身,以報答此偈之價值!』樹神又說:『此偈有什麼利益呢?』我就答說:『如是之句偈,乃為過去、未來、現在之諸佛所說的開空法之道,我為了此偈,願捨棄身命。並不是為了利養,多聞、財寶,或想為轉輪聖王、四大天王、釋提桓因、大梵天王等人天中之快樂。乃為了欲利益一切眾生,才願捨棄此身的!』善男子啊!我將捨身時,又作此願:『願使一切慳吝貪惜之人,統統來看我捨離此身!如果有了作些少許的布施,就起貢高之心的人,也願他們能看到我為了一偈而捨此身命,猶如棄掉草木一樣!』

  我在那時,說此語後,就即時放身,自投在樹下。在未落地上時,太空中曾出種種的聲音。其聲音乃響徹至阿迦尼吒天〈色究竟天〉。這時羅剎即回覆其本釋提桓因〈帝釋天〉之身形。就在空中接取我的身體,然後將我安置在於平地上。這時釋提桓因及諸天人,暨大梵天王們,都稽首禮拜於我的足下。他們讚言說:『善哉!善哉!真正是一位菩薩!能大利益無量的眾生,欲在無明黑暗當中,點燃大法之火炬。由於我乃愛惜如來之大法之故,相嬈惱於您!唯願您聽我懺悔這種罪過吧!您的將來,必定會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以得見您!能垂憐濟度我們!』

  這時釋提桓因,及諸天眾,都頂禮我的雙足後,即和我告辭,突然間已不見其影!善男子啊!如我從前為了半偈之故,就願意捨棄此身。由於此因緣,便能得以超越十二劫,而能在於彌勒之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啊!我之所以能得如是算不盡的功德,均為供養如來的正法之故。善男子啊!你現在也是這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則已超越過無量無邊恆河沙等數量之諸菩薩之上!善男子啊!這叫做菩薩安住在於大乘大般涅槃,修於聖行!〈彌勒譯為慈氏,為繼釋迦世尊之後之佛〉。


梵行品第二十之一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菩薩大菩薩之梵行呢?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安住於大乘大般涅槃,住於七種善法,才能得以具足梵行。哪七種呢?第一為知法。第二為知義。第三為知時。第四為知足。第五為自知。第六為知眾。第七為知尊卑。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菩薩大菩薩之知法呢?善男子啊!此菩薩大菩薩能了知十二部經。所謂修多羅〈契經〉、祇夜,〈重頌〉、授記〈成佛預言〉、伽陀〈孤起頌〉、優陀那〈自說〉、尼陀那〈因緣〉、阿波陀那〈譬喻〉、伊帝目多伽〈本事〉、闍陀伽〈本生〉、毘佛略〈方廣〉、阿浮陀達磨〈未曾有法〉、優波提舍〈論議〉是。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修多羅呢?從『如是我聞』開始,乃至到了最後之經文-『歡喜奉行』等,這一切的一切,裡面的文句等,均名叫修多羅〈經中所所謂長行,也就是散文體之本文全體,是直講教育之文。譯為契經〉。

  什麼叫做祇夜經呢?如佛陀告訴比丘們說:『我和你們都愚痴沒有智慧。因此,不能如實而徹見四真諦之理。所以才會流轉輪迴,久處於生死中,淪沒在於大苦海裡!那四種真理呢?所謂苦、集、滅、道是。如佛陀從前為諸比丘們講說契經完了之後,在那個時候,又有利根的眾生,為了聽法之故,後來才趕至佛所。就隨便請問在座之人說『如來剛才開講什麼法呢?』這時佛陀知道其意,就將講完的經意,以偈訟的體裁, 唸出來說:

  我昔與汝等 不見四真諦 是故久流傳 生死大苦海

  若能見四諦 則得斷生死 生死既已盡 更不受諸有

  〈我往昔和你們大家,都不能徹見四諦的真理。因此之故,久遠劫以來,都流轉於生死的大苦海裡 。〉

  〈如果能夠證見四真諦之理的話,就能得以斷生死之流。生死既已斷滅,就不會一再的轉生而受諸有之身〉。

  以上之頌文就是所謂祇夜〈譯為重頌、應頌。是應長行之文,而重述其義之意〉。

  什麼就做授記的經教呢?喻如在經或律〈戒經〉裡面,如來闡述教義時,有時會為諸天人們傳授佛的記莂而說:『你這位阿逸多〈彌勒佛之姓〉!你會在於未來的世代,有一國王名為 儴佉,當會在那個時候成就佛道,佛號叫做彌勒〈慈氏〉!』

  以上為之授記〈豫言。將來於某時、某地、必定會成為佛陀之一種明記〉。

  什麼叫做伽陀經呢 ?這是除了修多羅,以及諸戒律以外,其餘的曾有四句之偈之頌文。所謂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等頌文就是名叫伽陀〈譯為諷頌,或孤起頌。是不用長行之文 ,直用偈頌以闡教義之偈〉。

  什麼叫做優陀那經呢?喻如佛陀在晡時〈下午申時-三點至五點 〉入於禪定,為了諸天眾,而廣說法要。這時諸位比丘,各做此念而說:『如來現在到底在作什麼呢?〈為什麼一直都在禪定裡呢?〉』如來就在於翌日旦晨,從禪定而起〈出定〉,不管弟子有無諮問之下,就用他的他心智〈知他人心中事〉,而即席開始說教而說:『比丘們!你們要知道!一切諸天的壽命都極為長遠!你們這些比丘們啊!善哉!你們要學唯為他人之利益著想,不求自己的利益而作。善哉!能少欲!善哉!能知足!善哉!寂靜!

  像這一類的經文,乃為無人發問,而由佛陀自己開口說出來,就名叫優陀那〈譯為自說。無人請示佛陀,而佛陀知道開教之必要,故為『無問而自說』的經文〉。

  什麼叫做尼陀那經呢?如諸經之偈,為他人而演說所因的根本是。例如舍衛國有一位丈夫,他常以羅網去捕鳥,捕得鳥後,即把牠繫在籠內。隨後即以水與穀物去飼養牠,最後又把牠放生。世尊察知其本末的因緣,就以偈頌而說:

  莫輕小惡 以為無殃 水滴雖微 漸盈大器

  〈不可以輕視小小的惡業,以為並不會有因果報應之什麼災殃。喻如一滴之水,雖然為微不足道之小,但是卻會由於一滴一滴之水而漸漸的把大器物盈滿哩!〉

  這就是名叫尼陀那〈譯為因緣。如在經中,可以看到佛陀說法教化之因緣,或見佛聞法之因緣等是。〉

  什麼叫做阿波陀那經呢?如戒律中提示的種種譬喻等,就是名叫阿波陀那〈喻為譬喻。為了使人容易了解佛法的真義,有時會在戒經裡,以種種的譬喻,以闡釋佛陀所啟事的真正意義〉。

  什麼叫做伊帝目多伽經呢?喻如佛陀所說:『比丘當知!我出現在世間時,所應說的諸弟子們之過去事,均名叫做戒經。鳩留秦佛〈應斷已斷〉出事之時,經他所說的,就名叫做法鏡,至於迦葉佛〈飲光〉時,經他所說的諸弟子們之事,就名叫做分別空,這叫做伊帝目多伽〈譯為本事。是敘述佛弟子之過去的因緣實事〉。

  什麼叫做闍陀伽經呢?喻如佛世尊,本為菩薩修諸苦行時,所經過的一切,所謂:『比丘當知!我在於過去世時,曾經轉生做過鹿、做過羆、做過麞,做過兔。也做過栗散王、轉輪聖王、以及龍、金翅鳥等。像轉生如是等眾生,就是行菩薩道時,所應受之身。』敘述這種佛陀的前身事,叫做闍陀伽〈譯為本生。是說明佛陀過去世之因緣〉。

  什麼叫做毘佛略經呢?所謂的大乘方等的經典是。其真義很廣大,猶如虛空之大。說這種教義的經典,就是名叫毘佛略〈譯為方廣,是佛陀闡述方正廣大的真理的經典〉。

  什麼叫做未曾有經〈阿浮陀達磨〉呢?如彼菩薩最初誕生時,並沒有人扶持他,他即能步行七步,而放大光明,遍照十方的世界。也如那些獼猴,手捧蜜器,來呈現給如來。又如白項狗,也懂得在佛身邊聽佛說法。如魔王波旬變為青年,步行於瓦鉢的中間,使諸瓦鉢相互振觸,也沒有半點的傷 損。如佛出生後不久,進入天廟時,使那些天像站起,下座禮這位初誕生的菩薩佛陀。講說這些神秘的實事的經典,名叫做未曾有〈梵語為阿浮陀達磨。譯為未曾有,是佛示現不可思議神通力用的經文〉。

  什麼叫做優波提舍經呢?如佛世尊所說的諸經,有時或坐議論,而分別詳細的廣說,以辨明其真實的相貌,就名叫做優波提舍〈譯為論議,是將佛法真理由多方面的議論,做徹底的論究,以期真理之名確的顯露的經典。菩薩如果能夠如是的了知十二 部類的經典的話,就名叫做知法!

  什麼叫做菩薩大菩薩之知義呢?菩薩大菩薩如果對於一切的文字與語言,都能廣知其義的話,就名叫做知義。

  什麼叫做菩薩大菩薩之知時呢?善男子啊!菩薩善知如是之時中,任修寂靜,如是之時中‧可以任修捨定,如是的時中,能任運供養佛陀,如是的時中,可以任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以及能任具足般若波羅蜜,這名叫做知時。

  什麼叫做菩薩大菩薩之知足呢?善男子啊!菩薩知足就是所謂對於飲食,衣、藥、行、助、坐、臥,睡,寤,語默等,都知足之義,這就是名叫菩薩的知足。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菩薩大菩薩之自知呢?此菩薩自知我有如是的信,有如是的戒,有如是的多聞,有如是的捨,有如是的慧,有如是的未來,有如是的正念,有如是的善行,有如是的問,有如是的答,這就是名叫菩薩的自知。

  什麼叫做菩薩大菩薩之知眾呢?善男子啊!此菩薩知道如是等就是剎帝利眾,是婆羅門眾,是居士眾,是沙門眾。應該對於如是之眾,如是的行、來、如是的坐、起。如是的說法,如是的問答,這叫菩薩之知眾。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菩薩大菩薩之知人之尊卑呢?善男子啊!人有二種,第一為信,第二為不信。菩薩當知!所謂信,就是善,其反面的所謂不信,即不名為善。又次信有二種,第一為常常往 訪僧坊,第二為並不前往僧坊。菩薩當知!其常往者為之善,其不前往者,即不名為善。常往僧坊的人又有二種。第一為到後即禮拜,第二為不禮拜。菩薩當知!作禮拜的人為之善,不禮拜的人,即不名為善。會做禮拜的人,又有二種,第一為聽法,第二為不聽法。菩薩當知!聽法的人為之善,不聽法的人,即不名為善。其聽法的人又有二種,第一為至心的聽法,第二為不至心的聽法。菩薩當知!至心聽法之人為之善,不至心聽法的人,則不 名為善。至心聽法的人又有二種,第一為思其法中之義,第二為不思其義。菩薩當知!會思義的人為之善,並不思義的人,則不名為善。思義的人又有二種。第一為如說而行,第二為不如說而行。如說而行者為之善,不如說而行的人,則不名為善。如說而行者,又有二種,第一為求聲聞,而不能利安饒益一切苦惱的眾生,第二為迴 向無上的大乘,利益很多之人,使其能得安樂。菩薩應知!菩薩能夠利益多人,使人得安樂者,就是最上最善!

  善男子啊!喻如所有的珍寶當中,乃以如意寶珠最為勝妙的。猶如諸味當中,甘露乃為最上。這種菩薩,在於人天當中,乃為最勝最上,是不可能譬喻的!善男子啊!這叫做菩薩大菩薩安住於大乘大涅槃經,住於七善法。菩薩安住在於七善法後,得以具足梵行!

  「又次,善男子啊!又有梵行,所謂慈、悲、喜、捨是。」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說:『世尊!如果多修慈心的話,就能斷除瞋恚之心,多修悲心,也能斷除瞋恚。那麼,為什麼又說為四無量心呢?推就其義來說,即應有三種。世尊,慈心有三種緣,第一乃緣於眾生,第二為緣於法,第三則無緣。悲、喜、捨之心 ,也是如此。若從此義來說,則應唯有三種而已,不應該有四。所謂眾生緣,則緣於五陰,而願與共快樂,就名叫做眾生緣。所謂法緣,則為緣諸眾生所須之物,而施與眾生以諸事物,就名叫做法緣。所謂無緣,乃謂緣於如來,這名叫做無緣。慈,及多緣貧窮的眾生。如來大師乃永離貧窮,而受第一的快樂。因此之故,如果緣於眾生,則不緣於佛,法也是如此〈緣於法,則不緣於佛〉。由於此義之故,緣於如來,名叫無緣。世尊!慈之所緣於一切眾生,如緣於父母、妻子、親屬。由於此義,而名叫眾生緣。而法緣,則不是父母、妻子、親屬,見一切法,皆由於緣而生,故名法緣。至於無緣,則不住於法相,以及眾生相,是名為無,悲、喜、捨之心,也是如此。因此之故,應為三種,不應有四種。世尊!人有二種,第一為見行,第二為愛行。見行之人,多修慈悲,愛行之人,多修喜捨。因此之故,應該為二種,不應為有四種。世尊!所謂無量,名叫無邊,因為邊際不可得,所以就名叫做無量。如果無量,則應是一而已,不應說有四。如果說有四種的話,怎能得到無量之名呢?是故應該為一,不應該為四』。

  佛告迦葉說:『善男子啊!諸佛如來為了諸眾生所宣說的法要,其言說很秘密,很難以了知的,有時為諸眾生說為一種因緣。譬如說:『什麼為一因緣呢?所謂一切為有之法』是。善男子啊!有時會說為二種因緣,所謂因與果是。或說為三種因緣,所謂煩惱〈惑〉、業、苦是。或說為四種因緣,所謂無名,諸行、生、老死是。或說為五種。所謂受、愛、取、有、生是。或說為六種。所謂三世之因與果是。或說為七種,所謂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是。或說為八種,所謂除了無名、行、生、老死外之其餘八種是〈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或說為九種,如 城經裡所說:『除了無名、行、事之外的其餘九事』〈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或說為十一種,如為薩遮尼犍子〈禁慾主義者〉所說之除了生一法之外,其餘之十一種是。或時具說十二因緣,如在王舍城為迦葉等具說十二因緣,所謂無明,乃至生老病死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善男子啊!如一因緣,為諸眾生之故,以種種而分別解說。無量的心法,也是如此。善男子啊!由此義故,對於諸如來之行處,則不應該起疑!

  善男子啊!如來世尊有很大的方便法 ,如無常,說為常。常,說為無常。說樂為苦,說苦為樂。不淨說為淨,淨說為不淨。我說為無我,無我說為我。對於非眾生,而說為眾生,對於實眾生而說為非眾生。非物說為物,物說為非物。非實說為實, 實說為非實。非境說為境,境說為非境。非生說為生,生說為非生。乃至無明說為明,明說為無明。色說為非色,非色說為色 ,非道說為道,道說為非道。善男子啊!如來用這些無量的方便,乃為調適眾生之故。怎能說為是虛妄呢?

  善男子啊!或有一類眾生,因非常貪愛財物之故,我就對於此人,而自化其身,變作為轉輪王。經過無量的歲數那麼久,都能隨其所須要,而做種種的供給,然後才敎化他,使他安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昔有眾生,他很貪著五欲的快樂,我就會在於無量歲數,以微妙的五欲,去滿足他的願望。然後才勸化他,使他安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眾生,以榮豪富貴為幸,我就會對於此事,在於無量的歲數當中,去做他的奴僕,去為他執瓶執壺,也就是當他的使用人。到了已深得其心後,就又勸化,使他安住在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眾生,其姓乖戾,自以為是,須要他人的諫助,我就會在於無量百千歲當中,教訓敦喻,使其心調順,然後又勸化使其安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啊!如來乃如是,於無量歲數當中,用種種的方便,使諸眾生安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那裡是虛妄呢?諸佛如來雖然處在眾惡當中〈和諸惡的眾生在一起〉,但是卻不會被其所染污,猶如蓮花一樣〈處汙泥而不染〉。善男子啊!應該要如是的了知四無量心之義!

  善男子啊!此無量心,其體性有四種。若有人修持此法,則會轉生到大梵天之處。善男子啊!如是無量的伴侶,有四種,是故名為四。大梵修慈心的話,則能斷除貪欲,修悲心的話,則能斷除 瞋恚,修喜心的話,則能斷除不樂,修捨心的話,則能斷除貪欲、瞋恚。善男子啊!因此義故,得名為四無量心,而非一、二、三等無量心。

  善男子啊!如你所說:『慈能斷除瞋恚,悲也是同樣,故應說為三無量心〈而不能說為是四無量心〉』。你今天不應該作如是的難言。為什麼呢?善男子啊!因為瞋恚有二種,第一為能奪命,第二為能鞭撻,修慈心能斷除那個第一類之奪命。修悲心則能除那第二種之鞭撻。善男子啊!因此義故,怎能說為不是四無量心呢?其次, 瞋恚又有二種。一為瞋恨眾生,第二為瞋恨非眾生。修慈心的話,就能斷除瞋恚非眾生之心。又次瞋恚又有二種。第一為有因緣,第二為無因緣,修慈心即能斷除有因緣,修悲心即能斷除無因緣。又次 瞋恚又有二種。第一為於過去久以積習的。第二為於現在今始積習的。修慈心即能斷除過去久習的瞋恚之心,修悲心即能斷除現在始積習的瞋恚心,又次瞋恚又有二種,第一為瞋恨聖人,第二為 瞋恨凡夫,修慈心的話,就能斷除瞋恨聖人之心,修悲心的話,即能斷除瞋恨凡夫的心。又次瞋恚又有二種,第一為上的瞋恨心,第二為中的瞋恚心。修慈心的話,就能斷除上的瞋會心,修悲心即能斷除中的瞋恚心。

  善男子啊!因此義故,就名叫做四無量心,怎能得以非難而說:『應該為三無量心,而不是四量心』呢?因此之故!迦葉啊!此四無量心,乃伴類相對,分而為四種的。又以器之故,應分為有四,如在器裡存有慈的話,即不得有悲、喜、捨等心之存在。因此之故,可以分別而為有四種之無量心,而不會有減的。善男子啊!以行來分別之故,應該分為有四種,若行慈之時,即沒有其他的悲喜捨之在,是故應為有四種。善男子啊!以無量之故,亦得名為四。所謂無量,則有四種,第一為:無量心,有緣而非自在,第二為:無量心,自在而非有緣。第三為,無量心,亦緣亦自在。第四為:無量心,非緣非自在。

  什麼叫做無量心之有緣非自在呢?雖緣無量無邊的眾生,但是卻不能得到自在的三昧。雖然為得,但是卻不定,可說是或得,或失!

  什麼叫做無量心之自在非緣呢?如緣父母兄弟姐妹,而欲使他們能夠得到安樂。而卻非無量之緣。

  什麼叫做無量心之亦緣亦自在呢?這是所謂諸佛菩薩等是〈緣諸佛菩薩,即亦緣得自在〉。

  什麼叫做無量心之非緣非自在呢?如聲聞緣覺,乃不能廣緣無量的眾生〈非緣〉,也非自在。

  善男子啊!因此義故,叫做四無量心。這並不是聲聞緣覺所能了知的,乃為諸佛如來的境界!善男子啊!如是的四事,聲聞緣覺雖然也名為無量,但是卻少的不足為言。諸佛菩薩乃得名叫無量無邊!」

  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如是!如是!實在如聖言!諸佛如來所有的境界,並不是聲聞緣覺們所能及的。世尊!頗有〈若有,是否有〉菩薩,安住在於大乘大般涅槃裡,而得到慈悲心。這是否大慈大悲之心嗎?』佛陀說:『有的!善男子啊!菩薩若對於諸眾生中,有三品的分別。第一為所親之人,第二為怨憎之人,第三為中容之人。在所親之人當中,又分作三品。所謂上品、中品、下品是。怨憎也一樣的有上中下三品的分別。此菩薩大菩薩,對於上品的親人當中,會與其增上之快樂,對於中下品的親人當中,又會平等而與增上的快樂。對於上品的怨憎之人當中,會與其少分的快樂,對於中品的怨憎人之所,即會與之以中品的中樂,對於下品的怨憎人中,會與其增上的快樂。菩薩像這樣的修持後,又轉增修習,在於上品願憎人當中,與其中品的快樂,在於中下品之怨憎人處,則會同等而與其增上之快樂。菩薩又會一再的轉增而修習,而對於上中下品之人處,都平等的與其最上的快樂,如果在於上怨,與其上樂的話,那個時候就得名叫慈心成就。菩薩在這時,對於其父母〈最親〉,以及上品怨憎之人〈最恨〉當中,得到平等心,並沒有 差別。善男子啊!這叫做得慈,而不是大慈』。

  迦葉菩薩說:『世尊!為什麼菩薩得到此種慈,仍然有故而不得名叫大慈呢?』佛陀說:『善男子啊!因為很難成就之故,不名為大慈,為什麼呢?因為從久以來,在於過去無量劫當中,多於積極煩惱,未曾修習善法,因 此之故,不能在於一日當中〈比較短期間〉就能調伏其心。善男子啊!譬喻豌豆,如果曬乾時,就是用錐欲刺它,也不能達成一樣,諸煩惱之堅固的程度,也是如此,雖然一整日夜,繫心不散,也難以調伏的,又如家畜的犬狗,不 畏他人,而山林的野鹿,即見人便會恐怖而走。眾生的瞋恚心難以棄離,有如守家之狗,慈心容易失去,即有如野鹿。因此之故,此心難以調伏。也因此之故,不名大慈!

  又次,善男子啊!譬如畫字在石頭,則其文字常在,如畫在水中的話,就會隨時消滅,其行勢就是不能久久停住。瞋恚難除,喻如畫石,善根易滅,有如畫水。因此之故,此心難以調伏。喻如大火聚,其光明能久久停住,而閃電之光,則不得暫停, 瞋恚心如火聚,慧心如閃電之明。因此之故。此心難得調伏。又由此義之故,不名大慈。

  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安住於初地時,名叫大慈。為什麼呢?善男子啊!最極惡的人就是大闡提。初地的菩薩修大慈時,對於一闡提,其心乃平等而沒有差別。不見其過之故,不會生 瞋恚之心,因此義故,得以名叫大慈。善男子啊!菩薩為了諸眾生,拔除其沒有利益之事,名叫大慈。欲給與眾生無量的利樂,名叫大悲。對於諸眾生心生歡喜,名叫大喜,無所擁護,名叫大捨。如果不見我的法相與己身,而見一切法都平等無二,就名大捨,自捨自己之快樂,而施與他人,就名叫大捨。

  善男子啊!唯有四無量心,能使菩薩所修的六波羅蜜增長具足,其餘的諸行未必都能如此。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首先得到世間的四無量心。然後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之心。由於次第才能得到出世間的無量心,善男子啊!因為世間的無量心,而得出世間之無量心。因此義故,名叫大無量心!

  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除去沒有利益,而與其利樂,則實在沒有所 為的了。像這樣的思惟,即是虛觀,並沒有實利。世尊!譬如比丘,觀一切不淨時〈不淨觀〉,見到其所穿的法衣,均為是皮膚之想,而實在並不是皮膚。一切可以食噉之物,皆作蟲之想,而實在並不是蟲。觀想美好的羹湯時,都作為穢汁之想,而實在並不是穢汁。觀想所食之酪時,猶如髓腦,而實在不是髓腦。觀想骨的碎末,猶如 麯〈乾糧〉之想,其實並不是麯麨。四無量心也是如此。不可能真正實在有所利益於眾生,使眾生得到安樂,雖然口中發言說要與眾生得到安樂,其實並不能得到。像如是之觀,豈不是虛妄了嗎?世尊!如果不是虛妄,而實在與眾生安樂的話,則那些眾生為什麼不能因為諸佛菩薩的威德力量之故,使一切都得安樂呢?如果真正不得安樂的話,即如佛所說:『我想起從前,唯修慈心,經過此世間之時劫,七次往返成壞之劫那麼久,不來此世受生。到了世界再於成就時〈成劫〉,生在梵天中。世界壞時〈壞劫〉,生在光音天〈遍淨天〉。如果在梵天,即力勢自在,沒有眾生能摧伏,在於千梵中,最勝最上,名叫大梵天王。有諸眾生,均在我的地方,生起最上之想。三十六返〈次〉作為忉利王-釋提桓因〈帝釋天〉,無量百千次作為轉輪王。唯修慈心,乃能得到如此的人的果報的。如果說:並不是實在的,怎麼能得和此義相應呢?』

  佛陀回答說:「善哉!善哉!善男子啊!你真正的勇猛,無所畏懼!」佛陀並為迦葉,而說偈言:

  若於一眾生 不生瞋恚心 而願與彼樂 是名為慈善

  一切眾生中 若於起悲心 是名聖種性 得福報無量

  設使五通仙 悉滿此大地 有大自在主 奉施其所安

  象馬種種物 所得福報果 不及修一慈 十六分之一

  〈若對於一切眾生,不但不起瞋恚心,而且願給其得到快樂,這名叫做慈善!〉

  〈在一切眾生當中,如果起悲心的話,就名叫做聖種性,所得的福德,乃為無量的!〉

  〈假如五通仙們,都充滿於此大地,而有一位大自在天王之主,布施給那麼多的五通仙們,使他們都能得到安樂。 〉

  〈所布施的包括象馬等大家所需的種種物品,這樣布施所得的福德果報,乃不及於修一慈心當中的十六分之一!〉

  善男子啊!所謂修慈,乃為實在,而不是妄想,確實是真正的!若是聲聞、緣覺之慈,則名為虛妄,至於諸佛菩薩之慈,乃為真實而不是虛妄。怎麼知道呢?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修持此一大涅槃,則能觀土而作為金相,觀金作為土相,觀地作為水相,觀水作為地相,觀水作為火相,觀火作為水相,觀地作為風相,觀風作為地相。都能隨意而成就,並沒有虛妄。又觀 實眾生為非眾生,觀非眾生為實眾生,悉能為隨意而成,並沒有虛妄。善男子啊!應該要知道眾生!菩薩之四無量心,乃為如此真實之思惟,而不是不真實 !

  又次,善男子啊!什麼叫做真實思惟呢?所謂能斷除煩惱之故!善男子啊!凡是修慈心者,能斷除不樂之心,修捨心者,則能斷滅貪欲、瞋恚、以及眾生之相。因此之故,名叫真實思惟。

  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之四無量心‧能作為一切諸善的根本。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如果不能得見貧窮的眾生的話,則沒有因緣可生起慈心。如果不生起慈心的話,則不能生起惠施之心。由於惠施的恩緣,能令眾生得到安隱快樂。所謂飲食、車乘、衣服、華香、床臥、舍宅、燈明等物是。如是布施時,心裡並沒有半點的繫縛。不生貪著之念〈捨〉。就必會將此功德迴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樣,即其心在於此時,已無所依止,妄想以永斷,不是為了因怖畏,或求名譽,或為人家之利養而作,也不是 希求人所受的快樂,不生嬌慢心,不希望他人之回報,不誑惑人家。因此之故,而行布施,也不求富貴。凡是行布施時,不是〈不管〉接受布施之人是持戒,或破戒、是福田,或不是福田。此人是有智識,或此人並沒有智識。又布施 時並不見對方是大器,或不成器的人物。也不擇某某日〈好晨〉、某某時〈好時刻〉。不論是適當的處所,或不適當的處所。又不計較是飢饉缺物,或豐樂〈物資豐富〉。不見因果的問題〈不管有無果報〉。不論這是眾生,或不是眾生。是有福德的人,或沒有福德的人,雖見又不見布施者、受 施者,以及布施的財物〈三輪體空〉、乃至不見斷滅、以及果報〈不管有無因果〉,但是仍然常行布施,並沒有斷絕。

  善男子啊!菩薩若見持戒,或破戒,乃至果報的話,終不能布施與人〈也就是唯為布施而布施,不管對方如何,果報如何等事。唯要行布施就是!如果計較這些的話,就會簡擇好 壞,而不能徹底行施〉。若因此而不行布施的話,則不能具足檀波羅蜜〈布施度〉。如果不具足檀波羅蜜的話,就不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啊!喻如有人,其身上被毒箭所射入時,他的家人因欲使他安隱,為了消除其毒氣之故,就邀請名醫,為他拔箭。而患者卻說:『且待,莫觸〈請等一下,不可摸他〉。我現在要看〈要先了解〉這支毒箭到底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是什麼人所射的? 到底是剎帝利〈王族武士〉呢?或者是婆羅門〈淨裔〉、毘舍〈商人〉、首陀羅〈賤民〉呢?』又作此念:『這枝毒箭是用什麼樹木製造的呢?是竹子呢?或者是柳樹呢?其鏃鐵〈箭頭〉到底是由 那家陶冶工場所出品的呢?是剛硬的呢?或者是柔軟的呢?箭的毛羽是什麼鳥之翼呢?是烏鴉的呢?或者是鴟、鷲的呢?裡面之毒是經人加工而成的呢?或者是自然野生而有的呢?是人的毒藥呢?或者是惡蛇之毒呢?像這位愚痴的人,到頭來,在還未能知其究竟時,便即命終而死亡!善男子啊!菩薩也是如此,如果在實行布施時,則在分別計較受施者是否持戒,或破戒,乃至是否有果報等問題的話,則究竟難得下手布施,如這樣躊躇不能布施的話,就不能具足檀波羅蜜,如不具足檀波羅蜜,則不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修習布施時,對於眾生所行的慈心,都是平等的,都猶如愛護自己的兒子那樣。又行布施時,對於眾生生起悲憫之心,有如父母在瞻視看顧自己的孩子之疾病 那樣。又行布施之時,其心之歡喜的內容,則如父母看到孩子之病已癒一樣。既布施之後,其心放捨,猶如父母見子長大,已能自己生存一樣。

  這位菩薩在他的修持慈心的過程中,實行布施食物時,常作如下之願:『我今所布施的,願和一切眾生共享。因此因緣,使諸眾生,得享大智慧之食,勤進迴向於無上的大乘。願諸眾生得善智之時,不求聲聞緣覺之食。願諸眾生,得法喜之時,不求貪愛之食。願諸眾生,均得般若波羅蜜之食,均能使其充滿,而攝取無礙,而增上善根。願諸眾生,解悟空相,得到無礙之身,猶如虛空。願諸眾生都常為 接受布施的人,憐憫一切眾生,當為眾生的福田!』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修慈心時,大凡所有的施食,都應該要堅發如是等願!

  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在於修持慈心的過程中,實行布施漿物〈飲料〉時,常作如是之願;『我今所施的飲料,悉與一切眾生同共享之。由此因緣,使諸眾生能趣大乘之河。能飲八味〈甘、辛、鹹、苦、酸、淡、澀、不了〉之水,速行無上菩提之道,離開聲聞緣覺那種枯竭,都渴仰志求無上的佛乘。能斷煩惱之苦,而渴仰法味。離生死之愛,而愛樂大乘大般涅槃,能具足法身,得諸三昧,而入於甚深的智慧之大海。願諸眾生,能得甘露之味,得達菩提出世之道,離欲而寂靜。願如是等法味,都能一一得到!願諸眾生能夠具足無量百千的法味。一旦具足法味後,則能得見佛性,見佛性後,則能乘願而降大法雨,降大法雨後,佛性即遍覆,有如虛空那樣的無邊際。有使其餘無量的眾生,得到唯一的法味,所謂大乘的法味,而不是聲聞,辟之佛之法味。願諸眾生得到唯一的甜味,沒有六種等有差別之味,願諸眾生唯求法味無礙的佛性所行之味,而不求其餘的法味』。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在於慈心當中,實行布施漿飲食物時,應該要堅發如是等種種之願!

  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在於修持慈心的過程中,實行布施車乘時,應該要常作此願:『我現在所布施的車乘之功德,願與一切眾生共同享之』。由於此因緣,能夠普使眾生成就大乘,得住於大乘,而不退於大乘!能夠乘上金剛的座乘,而不動轉。不望求聲聞、辟支佛之乘。能向於佛乘,無能伏之乘、無贏乏之乘、不退沒之乘、無上之乘、十力之乘、大功德之乘、未曾有之乘、希有之乘、難得之乘、無邊之乘、知一切之乘!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在於慈心當中,布施車乘之時,,常施堅發如上之誓願!

  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在於慈心中,布施衣物給人時,常發如是之願:『我現在所施的衣物功德,都願與一切眾生共同享之。由此因緣,能使眾生得到慚愧之衣,以法界而覆身,而裂開諸邪見之衣,衣服離聞身體,為一尺六寸,而得金色之身。所受的諸感觸,均為柔軟無礙,均為光色潤澤,皮膚細軟,常光無量、無色離色!願諸眾生,均能普得無色之身,超過一切色〈離色〉,而得入無色的大般涅槃!』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布施衣物時,應當堅發如是的誓願!

  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在於修慈的過程當中,布施華香、塗香、末香、諸雜香時,應該要做如是的大願:『我今所布施的功德,願悉與一切眾生,共同享之。由與此因緣,能使諸眾生,一切都能得到佛花三昧,能將七覺得妙鬘繫在一切眾生的手頂〈頭頂〉。願諸眾生,其形都如滿月,所見的諸色,都為微妙第一。願諸眾生,皆成一相,百福莊嚴。願諸眾生,都隨意而得見可意之色〈悅 可之色〉。願諸眾生,常遇善友,得無礙之香,而離開諸臭穢。願諸眾生,具足諸善根,具足無上的珍寶。願諸眾生,相貌和悅,沒有憂苦,都備足眾生,不相憂念。願諸眾生,戒香具足。願諸眾生,持無礙戒,香氣芬馥,充滿於十方。願諸眾生,得堅牢之戒、無悔之戒,一切智戒,離諸破戒,悉得無戒〈為無戒之戒,而不是不得戒體之謂〉,未曾有戒,無師戒,無作戒〈生死涅槃都無作之戒〉,無穢戒〈無荒戒〉,無汙染戒,竟已戒,究竟戒,平等戒。塗割善惡等,均無憎愛 。

  願諸眾生,得無上戒,大乘之戒,非小乘之戒。願諸眾生,悉得具足尸羅波羅蜜〈戒度〉,猶如諸佛所成就之戒。願諸眾生,均被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所薰修。願諸眾生,均得成就大般涅槃,微妙如蓮花。其花的香氣充滿在於十方。願使眾生,純食大乘大般涅槃無上的香膳,如蜂採華,唯取香味。願諸眾生悉得成就無量的功德所薰之身。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修持慈心的過程當中,布施華香之時,常當堅發如是等誓願!

  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修持慈心的過程中,布施床敷給人時,常作如下之願:『我今所布施的功德,均與一切眾生共同享之。由此因緣,使諸眾生得到天中天所臥之床。得到大智慧,坐在四禪處,臥於菩薩所臥之床,而不臥聲聞、辟支佛之床。願諸眾生,得到安樂之臥,離開生死之床,成就大涅槃獅子之臥床。願諸眾生坐此床後,又為其餘的無量眾生示現神通,如獅子之遊戲。願諸眾生住此大乘大宮殿中,為諸眾生演諸佛性。願諸眾生坐無上床,不為世法之所降伏。願諸眾生,得到忍辱床、離開生死、飢饉、凍餓。願諸眾生得到無畏床,永離衣切煩惱之怨賊。願諸眾生得到清淨之床,專求無上正真之道。願諸眾生,得到善法床,常被諸善友所擁護。願諸眾生,得到右脅臥床,能依因於諸佛所行之法』。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於修持慈心的過程當中, 實行布施床敷之時,應當堅發如上的誓願!

  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在於修持慈心的過程當中,施舍宅時,常作如是之願:『我今所布施的,願和一切眾生共同享之。因此因緣,使諸眾生,住於大乘之舍宅,修行善友所行之行,修持大悲之行,六波羅蜜之行,大正覺之行,一切菩薩所行的道行,無邊廣大如虛空之行。願諸眾生,皆得正念,遠離惡念。願諸眾生,悉得安住於常樂我淨,永離四顛倒。願諸眾生,悉皆受持出世間的文字。願諸眾生,必為無上的一切智器。願諸眾生,悉皆得入甘露的法舍。願諸眾生,初、中、後心,都常入於大乘涅槃之宅。願諸眾生在於未來世,常處菩薩所居的宮殿,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在修持慈心的過程當中,布施舍宅時,都常應堅發如是等誓願!

  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在於修持慈心的過程當中,布施燈明時,常作如是之願:『我今所布施的功德,悉與一切眾生共同享之,由此因緣,使諸眾生光明無量,而安住於佛法。願 諸眾生,常很照明。願諸眾生。得到色相之微妙,光澤第一。願諸眾生,其眼睛都清淨,沒有諸翳網。願諸眾生,得大智炬,善解無我、無眾生、無人、無壽命〈無壽者,謂無四相〉。願諸眾生,皆得賭見清淨的佛性,猶如虛空。願諸眾生,肉眼清淨,徹見十方。如恆河沙的事戒。願諸眾生,得佛光明,普照十方。願諸眾生,得無礙明,皆悉得見清淨的佛性。願諸眾生,得大智明,破一切闇,以及一闡提。願諸眾生,得無量光,普照無量的諸佛世界。願諸眾生,燃大乘之燈,離開二乘之錠光。願諸眾生,所得的光明,能滅無明之闇,勝過千日。願諸眾生,得火珠之光明,悉滅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黑闇。願諸眾生,具足五眼,悟諸法相,成為無師之覺。願諸眾生,了見無名。願諸眾生,悉得大乘大般涅槃,微妙光明,示悟眾生,真實的佛性。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在於修持慈心當中,布施燈明時,常應堅發如此的誓願!

  善男子啊!一切聲聞、緣覺、菩薩、諸佛如來,所有的善根,都以慈心為根本的。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修習慈心,即能生如是的無量善根。所謂不淨、出息入息〈以上為二甘露〉、無常生滅、四念處、七方便〈三賢四善根〉、三觀處〈空、假、中之三觀,或為惑、業、苦之三道,以觀十二因緣。小乘即為苦、無常、無我等觀〉、十二因緣、無常等觀、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見道、修道、正勤、如意、諸根、諸利、七菩提分、八 聖道、四禪、四無量心、八解脫、八勝處、十一切入、空無想願、無諍三昧、知他心智、以及諸神通、知本際智、聲聞智、緣覺智、菩薩智、佛智等是。善男子啊!如是等法,都以慈心為本。善男子啊!由此義故,慈心乃為真實,並非虛妄。如果有人詢問而說:『什麼是一切諸善的根本呢?』你就應該回答說:『是慈心!』因此義故,慈心乃為真實,而不是虛妄。

  善男子啊!能作善根的,名叫實思惟,就名叫慈,慈即為如來。慈即為是大乘,大乘即為是慈,慈即為是如來。善男子啊!慈即是菩提道,菩提道即是如來,如來即為是慈。善男子啊!慈即大梵,大梵即是慈,慈即是如來。善男子啊!慈能作為一切眾生的父母,父母即是慈,慈即是如來。善男子啊!慈乃是不可思議,是諸佛的境界,不可思議的諸佛的境界即是慈。當知慈即是如來。善男子啊!慈即 是眾生的佛性,而這佛性,久來就被煩惱所覆蔽,因此之故,使眾生不能覩見。佛性及慈,慈即如來。善男子啊!慈即是大空,大空即是慈,慈即是如來。善男子啊!慈即是虛空,虛空即是慈,慈即是如來。善男子啊!慈即是常,常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是如來。善男子啊!慈即是樂,樂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是如來。善男子啊!慈即是淨,淨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是如來。善男子啊!慈即是我,我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是如來。善男子啊!慈即是甘露,甘露即是慈,慈即是佛性,佛性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是如來。善男子啊!慈即是一切菩薩無上之道,道即是慈,慈即是如來,善男子啊!慈即是諸佛世尊的無量境界,無量境界即是慈。應當要知道!這種慈 ,即是如來!

  善男子啊!慈如果是無常的話,即無常就是慈。應當要知道!這種慈乃為聲聞乘之慈。善男子啊!慈如果是苦的話,即苦就是慈。應當要知道!這種慈就是聲聞乘的慈。善男子啊!慈如果是不淨的話,即不淨就是慈。應當要知道!這種慈就是聲聞乘之慈。善男子啊!慈如果就是無我的話,即無我就是慈。應當要知道!這種慈就是聲聞乘之慈。善男子啊!慈如果是妄想的話,即妄想就是慈。應當要知道!這種慈就是聲聞乘的慈。

  善男子啊!慈如果不名叫檀波羅蜜的話,即是非檀波羅蜜之慈。應當要知道,這種慈就是聲聞乘之慈。乃至般若波羅蜜等,也和這意義同〈這種六度,均為是聲聞乘之六度〉。善男子啊!慈如果不能利益眾生的話,即如是之慈,乃為是聲聞乘之慈。善男子啊!慈 如果不入一相之道的話,應當要知道!這種慈就是聲聞乘之慈。善男子啊!慈如果不能了解諸法的話,應當要知道,這種慈就是聲聞乘之慈。善男子啊!慈如果不能見如來性的話,就應當要知道!這種慈就是聲聞乘之慈。善男子啊!慈如果見法均為有相的話,當要知道!這種慈就是聲聞乘之慈。善男子啊,慈如果是有漏的話,即有漏慈就是聲聞乘之慈。善男子啊!慈如果是有為的話,即有為之慈就是聲聞乘之慈。善男子啊!慈如果不能住於初住的話,即不是初住之慈,就應知道!這是聲聞乘之慈。善男子啊!慈如果不能得佛的十力、四無所畏的話,就應知道!這種慈就是聲聞乘之慈。善男子啊!慈如果能得四沙門果〈四阿羅漢果〉的話,就應知道!這種慈就是聲聞乘之慈。

  善男子啊!慈如果為有無,非有非無的話,即這種慈,乃不是諸聲聞、辟支佛們所能得以思議的,善男子啊!慈如果為不可思議的話,即法也是不可思議,佛性也是不可思議,如來也是不可思議!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安住在於大乘大般涅槃 裡,修持如是之慈之故,雖然又安心於睡眠之中,但是並不得眾生之睡眠,因為很勤勉用功精進之故。雖然常於覺寤,也不像眾生之醒寤,因為並沒有睡眠之故。在於睡眠當中,諸天雖然在擁護他,也不覺得有擁護者。菩薩不行惡業之故,睡眠時不會作惡夢,而沒有不善的,都是遠離睡眠之故。命終之後,雖然往生在梵天,也沒有所生的感覺,因為得自在之故!善男子啊!凡是修慈心的話,即能得以成就如是這般無量無邊的功德!善男子啊!此大涅槃微妙的經典,也能成就如是這般無量無邊的功德!諸佛如來,也得成就 如是這般無量無邊的功德!

  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說:『世尊!如您所說:菩薩大菩薩,所有的思惟,均為是真實的。至於聲聞緣覺,即並不是真實的。那麼,一切眾生為什麼緣故,不能以菩薩的威力,平等的納受菩薩所賜與的快樂呢?如果眾生實在不能得到菩薩所與的快樂的話,就應知道!菩薩所修習的慈,並沒有實質的利益的了?』

  佛陀說:『善男子啊!菩薩之慈,並不是不利益。善男子啊!有些眾生,有的必受苦痛,有的卻不一定受苦痛。如果有眾生,必受苦痛的話,就說菩薩之慈,並沒有利益,這乃為是一闡提!如果有受苦,而不必一定的話,也就是不定性的話,即菩薩之慈,就會為之而有利益,會使那些眾生,均能納受到快樂!善男子啊!譬如有人,遙 見獅子、虎豹、豺狼、羅剎等惡獸惡眾生的話,自然會生起恐怖之心。夜行時看到杌〈小凳子〉,也會升起恐畏之心。善男子啊!如是諸人,自然會生起怖畏的,眾生也是這樣,反之而看到修慈的人,則自然會受快樂。善男子啊!因此義故,菩薩所修持之慈,是真實的思惟,並不是沒有利益!

  善男子啊!我所說之慈,乃有了無量的法門,所謂神通是。善男子啊!例如提婆達多〈調達〉曾教阿闍世王,欲害如來我。那個時候,正是我進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之時。阿闍世王即放出名叫護財的狂醉之象,欲使其傷害我,和我的諸弟子們。醉象於此時狂奔,而蹹〈蹋〉殺很多的眾生,那些眾生被踏死後,流出很多的血氣。狂象嗅到血氣之味後,狂醉 倍於平常之時。於是看到我的翼從的被服為赤色,就認為是血,而又乍見乍跑。我的弟子當中,還未離開欲念的人,就因恐惶而四散馳走,為除阿難一人。這個時候,王舍城裡所有的人民,都同時舉聲號哭、流淚。大家都這樣說:『怪哉!如來!今天必定會命終!為什麼一位正覺佛陀,一旦遇難而散壞呢?』這時調達〈提波達多〉心生歡喜,而說:『瞿曇〈世尊在俗之祖姓〉沙門,將要滅沒了,是很好的事!從今以後,真正不會再出現了。快哉啊!我此計謀,將於得逞!』善男子啊!我在那時,為了欲降伏那匹叫做護財的醉象之故,即入慈定。我伸手出示,即時在五指頭出現五隻獅子。醉象看到後,即生佈畏,至於大小便都一齊放出,全身仆倒,投在地上,禮拜我的雙足。善男子啊!那個時候我的手指頭並沒有實質的獅子,乃是修持慈心的善根之力故,才能使那隻醉象降伏的。』

  又次,善男子啊!我因欲進入涅槃,才開始起步,向拘尸那城邁進,有五百名大力士在其中途灑掃整理道路,其中有一個大石頭擋路,他們想把它舉起移走,但是盡他們之力也不能動搖其大石。我於此時憐憫他們,就起了慈心,那些力士即時看到我用足拇指舉其大石,擲置於虛空,然後還用手接過來,安住在於右掌 裡,就一吹,把它碎為粉末。又再把它聚合而為完整的石塊。使那些大力士的摃高心熄滅。然後就為他們略說種種的法要,使它們均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之心。善男子啊!如來於那個時候,實在並沒有用腳趾去舉起此大石頭,使其在虛空中,又回置到右掌裡,再於吹為碎末,然後復合而為一本來完整的大石塊。善男子啊!應當要知道!那些事情乃是慈心的善根之力,使那些大士看到如此事情耳!

  又次,善男子啊!在此南天竺〈南印度〉,有一處大城,名叫首波羅,在城內有一位長者,名叫盧至〈受樂〉,是眾人當中的指導人物。他已經在於過去算不盡的佛所,積植諸善之本。善男子啊!那個大城裡的一切人民,都信伏邪道,都奉侍尼 犍〈離繫〉。我在那個時候欲度那位盧至長者,就從王舍城到了首波羅城,其中間的距離為六十五由旬。佛陀我,和諸大眾們,都步行而往,乃為了化度那地方的民眾之故。那位尼犍,聽聞我欲至彼城,就作此念而說:『沙門瞿曇如果到了此城來時,這裡的民眾一定會放棄我,一定不會一再的供給我的一切了!我們從今以後,怎麼過日子呢?』因此,諸尼犍子的信徒們,就各各奔告於城裡的所有民眾而說:『沙 門瞿曇,現在欲到這裡來。然而諸沙門們,乃為遺棄他們的父母,而馳騁於東西各地。他們所到的地方,都使地上的五穀不豐登,人民都得受飢饉之苦,因之而死亡的人也特別多,病瘦的人即相繼不絕,不能解就!瞿曇為無賴,純粹都率諸惡羅剎鬼神作他的侍從。都是些無父無母。孤窮的人去向其諮詢後,而為他的門徒的。他所教訓的,都純說為虛空〈空無一物〉,跟隨其所到的地方,都不得安樂的。』那些人聽後,即起怖畏,就禮敬尼 犍子的雙足而說:『大師!我們今天要怎樣應付此人呢?』尼犍回答說:『沙門瞿曇,其姓愛好叢林、流泉、清水,如果在外面設有此類東西的話,即宜應把它毀壞。你們可以相攜到城外,去斬伐林木,不可使其餘存。那些流泉、井池,都用臭穢之物,把它填塞,要堅閉城門,各各以器仗嚴待,而當作壁牆去防護其出入,必須要勤自固守。他們設若要來的話,就莫令其前進,如來不前進而來的話!你們就得安隱!我們也會做種種咒術,使那位瞿曇照原道回去!』那些人們聽此語後,都恭敬依令而行。大家都去斬伐樹木,有水的地方都被汙染,都嚴 備器仗,堅牢的各自當任防護之職。善男子啊!我在那個時候,到了城外後,已經見不到一切的樹木叢林,為見諸人各自整嚴器仗,當做牆壁,已自守衛。我看到此情形後,就生起憐憫之心,而以慈心待他們,將所有的樹木,令其回復到本來的形貌。不但如此,還使更多的樹木生長,其數目乃不可計算的!那些河池,井泉裡面的水,都令其清淨,都盈滿在其中,有如青琉璃。使該城的人都能透見我,以及我的諸弟子們,那時城門自然得啟開,不能制止!所嚴備的器仗,都變為雜華。以盧至長者為上首人物,都和城內的民眾相攜而到我這裡來。我就見機,而為他們說種種法,欲使他們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啊!我在那個時候,實在並沒有化種種的樹木,以及清淨的流水,盈滿在於河池裡。也不變其本 城為紺琉璃,使他們能得徹見我身,和開其城門,即將器仗變化為雜華等事。善男子啊!當知!這些事,均為是慈善的根力,才能使該城的人民得到如此希有之事耳!

  又次,善男子啊!在舍衛城裡,有一位婆羅門女,名叫婆私吒〈最勝〉。她唯生一子,故很疼愛,可是卻因纏病而死。這時該女人,因愁毒攻入心內,而狂亂失性,以裸身而不知羞恥為何物,而遊行於十字路中,而啼啼哭哭,而至失聲!她曾唱言說:『兒子啊!兒子啊!你倒底到 那裡去了啊?』都這樣的啼哭喊叫周繞於城市裡,而不休止。不過此女人因在於先佛所,曾經植種過眾德之本。善男子啊!我對於此女人乃生起慈憫之心。這時女人就因此而得以看到我,而生起看到其子之想,而還回到其本心。就向前來抱我的肉身,如他愛子那樣的動作。我於那時,就告訴阿難而說:『你可以拿衣裳給這位女人』。阿難照做而拿衣給那女人之後,我便為此女說種種法要。這位女人聽法後,非常的歡喜,就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啊!我在於那時,實在不是他所要找的兒子,他也不是我之老母,也沒有抱持的動作。善男子啊!當知!這些均為是慈善的根力,使那位女人看到如是 之事耳!

  又次,善男子啊!波羅奈城〈江繞〉裡,有一位優婆夷,名叫摩訶斯那達多〈大軍將〉。已經在於過去無量的先佛前,種植過諸善根。這位優婆夷,在於結夏九十日屆滿時,即請眾僧去供養醫藥。於此時,在大眾當中,有一位比丘,罹染重病。經良醫診斷後,須要以肉為要,假若能得人肉的話,其病就可以除去,如果得不到人肉時,生命就不能保全,這時該 優婆夷聽到醫師之言後,就拿黃金遍至市井,唱如是之言而說:『誰有肉,要賣給人嗎?我要把它買下來!如果有肉要賣的話,就當用黃金相等量之價與他!』但是走遍市內,卻並沒有人肯賣,而得不到人肉。於是該 優婆夷就拿起刀來,割他自己的股肉,然後把它切細,而煮為羹,同時灑下種種的香料,然後施與那位患重病之比丘。該比丘飲服後,即得痊癒,該優婆夷因割肉而患瘡,而至有苦惱。其苦不堪以忍受,就發聲而言:『南無佛陀!南無佛陀!』我於那個時候在於舍衛城聽到其聲音,就對這位女人起大慈心。這位女人就即時看到我執持良藥,塗在她的瘡口上。就這樣的痊癒 ,而回復如本來那樣的健康。我即為其說種種妙法。他聞法而歡喜,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心。善男子啊!我在那個時候,實在並不前往波羅奈城,並沒有持藥去塗在那位優婆夷的瘡口。善男子啊!你要知道,這均為是慈善的根力,使那位女人得見如此這般之事而已!

  又次,善男子啊!調達這位惡人〈提婆達多〉,因貪心而不知滿足,曾飲服很多的酥之故,至於頭痛腹脹,而受大苦惱,不能堪以忍受,而發如是之語而說:『南無佛陀!南無佛陀!』我於那時住在 優禪尼城,聽到其聲音,即生慈心,這時調達即便看到我到達他住的地方,用手摩其頭與腹,授與其鹽湯,而使他其飲服,服後,其病痛及癒而告平復。善男子啊!我實在並不到達提婆達多的住所,去摩其頭與腹,以及授湯與其飲服,善男子啊!應當知道,這均為是慈善的根力,使提婆達多得見如是等事耳!

  又次,善男子啊!在憍薩羅國〈中印度,都會舍衛城,恆河北〉,有好多的盜賊,其數有五百之眾。都結群黨,以抄劫人家,受害者非常的多。婆斯匿王非常的憂慮其暴縱,就遣兵去征伐追捕。被國軍擒拿後的強盜,就被挖出眼珠,而把他們逐放在黑闇的叢林內。這些群賊雖然一時起惡心,但他們曾於先佛前種植過眾德之本。這時既失其眼睛,也就受大苦惱,大家在無形中,喊作此言:『南無佛陀!南無佛陀!我們現在沒有人能救護!』大家也就啼哭號咷不已!我在於那個時候,住在祇桓精舍〈憍薩羅國內勝太子之樹園為寺〉,聽到其叫苦的聲音,就生起慈心。這時即又一陣涼風,吹著香氣在於山中,種種的香藥也就乘其風勢而吹滿 在他們的眼眶,他們就因此而得回眼睛,如原來的樣相,一點也不異。賊徒們這時打開眼睛,即看如來站在他們的前面,而為他們說法。善男子啊!應當要知道!這均為是慈善的根力使那些群賊看到如是這般之事耳!

  又次,善男子啊!那位瑠璃太子〈惡生王〉,因為愚痴之故,將其父王廢棄,而自立為王。又念舊嫌,而多加害釋種。曾擄一萬兩千名釋種的諸女人,而將她們的耳朵與鼻子刵劓〈割掉〉,也截斷她們的手足,然後把他們推落坑劍。這些女人因身體所受的痛苦很難堪以忍受,就作此言:『南無佛陀!南無佛陀!我們現在已沒有救護之地的了!』然後就又號咷大哭起來。這些女人已於先佛之所,種植過之善根,我在於那個時候,在於竹林中,聽到她們叫苦的聲音,即生起慈心,諸女人們即時得見於我來到迦毘羅城,用水洗乾她們的瘡傷處,然後以藥塗在她們的受傷的地方。剎時諸女的病苦就叫停!耳朵、鼻子、手足、都回復如初。我於當時即為她們略說法要,悉令她們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嗣後,她們就到大愛 道比丘尼〈世尊的姨母〉處,去如法出家,去受具足戒。善男子啊!如來於那個時候,實在並不到達迦毘羅城去為她們以水洗瘡、塗藥、止苦。善男子啊!當知!這均為是慈善的根力,使那些女人看到如是等事耳!

  悲、喜之心,也是如此,善男子啊!由於此義之故,菩薩大菩薩之修習慈思惟,即是真實,而不是虛妄的。善男子啊!所謂無量,乃為不可思議,菩薩之所行,乃為不可思議,諸佛之所行,也是不可思議,此大乘的經典,大涅槃經,也是不可思議!


梵行品第二十之二

  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修習慈心、悲心、喜心後,得住極愛一子之地〈極愛乃就心而說,一子即就境而說。或為住地,或為八地以上,或為初地,均可〉。善男子啊!為什麼此地 叫做極愛,又名叫一子呢,善男子啊!譬如人之父母,看到其孩子安隱時,即其心也會非常的歡喜,菩薩大菩薩安住在此地當中,也是如此。乃視諸眾生如同一子。看到修善之人,即會 生起大歡喜之心,因此之故,此地名叫極愛。

  善男子啊!譬如父母看到其子遭遇到災患時,即心裡生起苦惱,會憐憫而愁毒,都不會捨離其苦惱的心情!菩薩大菩薩安住在於此地當中,也是如此。見諸眾生被煩惱病患之所纏緊,即心裡會生起愁惱,會憂念如其子,會由其身上之毛孔,都流出血液出來,由此之故,此境地名叫一子。

  善男子啊!如人在幼小時,都會拾取土塊,穢物,瓦石,枯骨,樹枝等物,放在自己的口中,父母看此情形,都會恐怕其子有麻煩,就會以左手抓住其頭,以右手把那穢物挑出。菩薩大菩薩安住在於此地中,也是如此。看到諸眾生的法身 未增上,或者看到眾生的身口意三業,都行不善。菩薩見此情形後,就會用他的智手,去拔除,去使惡業散出,不欲使眾生流轉於生死,而受諸苦惱。因此之故,此地才又叫一子地。

  善男子啊!譬如父母所愛之子,一時死亡而離開了他們,即為人父母的就會愁惱,會願與其子一同死去!菩薩也是如此,菩薩看到一闡提墮入於地獄, 亦願其俱生到地獄去。為什麼呢?因為此一闡提,如果在受苦時,或者一念生起悔改之心時,菩薩我,就會為之說種種之法,會使他得生一念之善根!因此之故,此地才又名為一子之地!

  善男子啊!喻如父母唯有一子,有關於其子的一切,不管是睡,是醒,或者是行住坐臥,當父母的,其心都會常予以掛念。如果有罪咎的話,就會用好言好語去誘諭他,不使其惡一再的增加!菩薩大菩薩也是如此。菩薩看到諸眾生們,假若墮落於地獄畜生餓鬼,或者在人天中造作善惡時,其身也會常予以掛念,都不會放捨。如果行諸惡業的話,也不會生他的氣,不會以惡加之。因此之故,此地又名一子之地!」

  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如佛所說,其言很秘密。我今智慧很淺,要如何才能了解其中的含義呢?如果諸菩薩安住於一子的境地,就能這樣的話,為什麼如來您從前當為一位國王而在行菩薩道的時候,會斷絕那個地方的婆羅門之命呢?假若得到境地,就應該會護念他,如果還不得此地的話,又為什麼因緣,不會因殺生而墮落地獄呢?假若以平等心視諸眾生,同於一子之想,如愛護羅睺羅的心腸的話,為什麼又向提婆達多曾經說過如是之語:『不知羞恥的痴人!都食人家 涕唾!』使提婆達多聞後,生大瞋恨,起不善之心,終於導致出佛身血來呢?而提婆達多即因多造這類的惡業之故,如來您又說他:『這種人當會墮入地獄一劫之久去受罪』呢?世尊!像這些的話,要怎樣解說才能不相違背呢?

  世尊!如須菩提,乃安住於虛空地之人。凡是欲進入城內求乞飲食時,都會首先觀察對方。如果對於對方,生有嫌嫉心之人的話,就止步不去那 裡乞食,乃至極為飢餓,仍然也不會去那邊求乞。為什麼呢?因為這位須菩提常作此言而說:『我憶往昔時,在於福田之處〈人家來乞食時〉,生起過一個惡念。由此因緣,曾墮落大地獄,受諸種種之苦。我今寧願飢餓,整日不食,終不使他對於我生起嫌厭而墮落於地獄,去受諸苦惱!』又作此念:『若有眾生,討厭我站立的話,我就整天端坐不起。若有眾生,嫌我端坐的話,我就整日站立,不移腳步,至於行臥,而會遇人之嫌厭的話,也是同樣!』這位須菩提 因護念眾生之故,尚且會起此念,更何況是菩薩?菩薩若得一子地的話,為什麼因緣,如來您曾出此粗言,使諸眾生起了很重的惡念呢?〈指對提婆達多之記〉。」

  佛陀告訴迦葉說:「你今不應說此難言!不可說佛陀也會使諸眾生作煩惱的因緣〈起因〉這些語。善男子啊!假如蚊虫之嘴,能夠吸盡到海底,如來也不會為諸眾生作煩惱的因緣的。善男子啊!假如地大均變為非色〈非物質-空〉,水都變成為乾硬的相狀,火都變為冷相,風都變為停住〈不動〉之相,三寶、佛性,以及虛空,都變作為無常之相,但如來也絕對不會為諸眾生作諸煩惱的因緣!善男子啊!假如毁犯四重禁戒之罪,以及如一闡提之誹謗正法等人,現身一變而得以成就如來之十力、四無畏、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但如來也絕對不會為諸眾生作諸煩惱的因緣!善男子啊!假如聲聞、辟 支佛等人,能夠常住不變,但如來也絕對不會為諸眾生作諸煩惱的因緣!

  善男子啊!假如十住的諸菩薩們,會犯四重禁戒,會作一闡提去誹謗正法,但如來也絕對不會為諸眾生作諸煩惱的因緣!善男子啊!假如一切無量的眾生,都斷滅佛性,而如來即究竟進入般涅槃,如來也絕對不會為諸眾生作諸煩惱的因緣!善男子啊!假令擲 罥,能繫縛風,牙齒能破滅鐵,指爪能毀壞須彌山,但如來也絕對不會為諸眾生作諸煩惱的因緣!寧可和毒蛇同處在一起,兩手納入在飢餓的獅子之口內,用佉陀羅炭〈坑樹〉來洗浴身體,也都不應該說:如來世尊會為諸眾生作諸煩惱的因緣!善男子啊!如來乃真正實在能為眾生斷除煩惱,絕對不會為諸眾生作煩惱的因緣的!〈佉陀羅炭,其木堅實,用其炭灰洗身,則必爛〉。

  善男子啊!如你所說的:『如來於過去世,在修行時,曾殺害婆羅門一事。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對於眾生,乃至小如螞蟻,尚且不會故意去殺害,更何況是婆羅門?菩薩常做種種的方便,去惠施眾生的無量壽命!善男子啊!所謂施食者,就是施命,菩薩大菩薩行檀那波羅蜜時,常施眾生無量的壽命。善男子啊!修習不殺生之戒,則能得到長的壽命。菩薩大菩薩行尸羅波 羅蜜時,則為施與一切眾生無量壽命。善男子啊!慎重口業沒有過錯,即得長的壽命。菩薩大菩薩行羼提波羅蜜時,常勸眾生不可有怨恨之心,常推直向於人〈別人對〉,引曲向於自己〈自己錯〉,就不會有諍訟。即得壽命延長。因此之故,菩薩行羼提波羅蜜時,已施給眾生無量的壽命。善男子啊!精進修善,能得壽命延長,菩薩大菩薩行毘梨耶波羅蜜時,常勸眾生勤修善法,眾生行後,即得無量壽。因此之故,菩薩行毘梨耶波羅蜜時,已施予眾生無量的壽命。善男子啊!修攝心,即得壽命延長。菩薩大菩薩行禪那波羅蜜時,勸諸眾生修平等心,眾生行後,即得長的壽命。因此之故,菩薩行禪那波羅蜜時,以施與眾生無量的壽命。善男子啊!對於善法不放逸的話,即得長的壽命。菩薩大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勸諸眾生,對於諸善法不生放逸,眾生行後,由於此因緣,而得長的壽命。因此之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已施與眾生無量的壽命。善男子啊!由於此義之故,菩薩大菩薩對於諸眾生,畢竟不會奪取壽命的!

  善男子啊!你剛才所問的:『殺害婆羅門時,得到此一子地否?』善男子啊!我那個時候已經得到,因為以愛念之故,斷掉他的命根,並不是惡意!善男子啊!喻如父母唯有一子,非常的疼愛,當其子犯憲制〈犯國法〉,這時當父母的就因為過於怖畏之故,或者會擯出,或者會殺害。雖然 是擯、是殺、但都沒有惡心!菩薩大菩薩為了護持正法,也是如此。假若有眾生,誹謗大乘的話,即以鞭撻,使其苦痛,或者甚至是要奪其命,都是欲使他能夠改變既往之非,能夠遵修善法的!菩薩之意,乃常作此思惟:『要用什麼方法,才能使眾生發起信心?』都隨其方便,定當去作,諸婆羅門命終之後,轉生阿鼻地獄,即又三念。第一會自念:『我從什麼地方轉生到這裡的呢?』即自知從人道中而來。第二會自念:『我今 所生的地方是什麼地方呢?』即便自知是阿鼻地獄。第三會自念:『到底是乘什麼業緣,而來轉生此地的呢?』即便自知乃乘誹謗方等大乘經典,不信因果,而被國王所殺而來生此處的!思念這些事後,即於大乘方等經典,生起信敬之心,剎時會臨終,會生到甘露鼓 --如來的世界,在那個地方具足了十劫的壽命。善男子啊!由於此義之故,我在於過去世,乃賜予此人有十劫的壽命,為什麼叫做殺他呢?

  善男子啊!假若有人,掘地、刈草、斫樹、斬截死屍、罵詈鞭撻,作這些業緣,會墮落地獄與否呢?」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如我加以了解佛陀所說的內中意義時,即發 見這些人定會墮落地獄的。為什麼呢?因為如佛從前為諸聲聞說法而說:『你們這些比丘們!對於草木,也不可生起惡心!為什麼呢《因為一切眾生都因惡心之故,而墮入於地獄的!》

  這時佛陀讚歎迦葉而說:「善哉!善哉!如你所說的,應該善於受持!善男子啊!若因惡心才會墮落地獄的話,即菩薩在於當時實在並沒有惡心,為什麼呢?因為菩薩大菩薩對於一切眾生,乃至小如蟲蟻,都會生起憐憫利益之心之故,為什麼會這樣做呢?因為善知因緣,諸方便之故,欲 使眾生種諸善根之故。善男子啊!由於此義之故,我在那個時候,是用善的方便的,雖然奪他的生命,但非惡心!善男子啊!婆羅門之法,即:若殺蟲蟻,滿足十輛車之多,也沒有罪報,蚊蟲、蚤蟲、貓子、獅子、虎狼、熊羆等諸惡的蟲獸,以及會為眾生 帶來傷害者,假如殺滿十輛車輛,也沒有罪。就是那些鬼神、羅剎、拘槃荼〈壓魅鬼〉、迦羅富單那〈黑色臭餓鬼〉、以及癲狂乾枯等諸鬼神們之能嬈害眾生者,如果斬奪這些鬼神的生命,也都不會改悔,就會墮入於餓鬼道。若能懺悔,斷食三日的話,則其罪會消滅,沒有遺餘。假若殺害和尚〈指婆羅們師父〉,暨其父母、女人、以及牛隻的話,即會經過無數的千年,墮在地獄之中。

  善男子啊!佛陀以及菩薩,都知道殺生有三類,為上中下是。所謂下,就是殺害蟲蟻,乃至一切畜生,唯除菩薩示現受生者外。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由於願力的緣故,示現為受畜牲之身,這叫做下殺。由於下殺的因緣而墮落於地獄、畜 生、餓鬼、具受下苦。為什麼呢?因為諸畜生有微少的善根,由此之故,加以殺害的話,就會具受罪報,故名下殺。中殺即從殺害凡夫乃至阿那含果,故名為中。由於惡業之因,而墮落於地獄、畜生、餓鬼,而具受中苦,就名叫作中殺。至於上殺,即指殺害父母,乃至阿羅漢、辟支佛,以及畢竟的菩薩,就名叫作上。由於此惡業的因緣,而墮入於阿鼻大地獄中,具受上苦,故名上殺。善男子啊!那些婆羅們,一切皆是一闡提。喻如掘地、 刈草、斫樹、斬截死屍,或罵詈鞭撻等,均沒有罪報,殺一闡提,也是如此,並沒有罪報。為什麼呢?因為諸婆羅門,乃至無有信等五根〈信勤念定慧〉,因此之故,雖然殺害,也不會墮入於地獄。

  善男子啊!如你上面所說:『如來為什麼緣故,罵提婆達多為痴人,為食洟唾之人呢?』你不應該作如是的難言。為什麼緣故呢?因為諸佛世尊,凡所發言,乃為不可思議!善男子啊!或有實 語,雖為世間人之所愛,但是卻為非時非法,不會有什麼利益可言,如是等語,我畢竟不會說。善男子啊!或又有言,為粗獷虛妄,非時非法,聽者不會喜愛,不能有所利益,我也不會說。善男子啊!若有語言,雖然為 粗獷,但是乃真實而不虛,是時是法,能作為一切眾生的利益,即聽起來雖然不甚令人喜悅,我也要說之,為什麼緣故呢?因為諸佛世尊,應供、正徧知,乃知方便法之故。

  善男子啊!如我在一個時候,遊行在於曠野的部落之叢林之樹下。這時有一個鬼神,名叫曠野,乃專門吃人的血肉,殺害很多的眾生。又在其聚落,每天吃 食一人。善男子啊!我在那時,為了那鬼神,廣說法要。然而他乃一暴惡、愚痴、無智之故,不肯接受教法。我就化身,為一大力的鬼神,搖動其所住的宮殿,使其不能安心在那裡。 那位鬼神於此時,就將他的眷屬,帶出宮殿之外,欲來拒逆於我。然而一見我時,即失去了心念,惶怖而躄在地上,而迷悶斷絕,猶如死人那樣。我因慈憫,故用手摩他的身體,即時回魂而起坐。他就作此言而說:『快哉!今日!還能得留身命!這位大神主,具有很大的威德,有慈憫心, 赦我的罪愆!』說完,就在我所,生起善念之心。我就回復如來之身,又更為說種種的法要,命令那位鬼神接受不殺生之戒。就在這天,曠野村內有一位長者,依次應該要被那位鬼神殺死,供他吃食之用。村人就將長者送往交付那位鬼神,鬼神得後,即轉施於我。我既受後,便替長者更 立名字,名叫手長者。這時那位鬼神即向我而說:『世尊!我及眷屬!只有仰賴血肉,以自存活,然而現在已受戒,當以何物來資身,而得以生存呢?』我就回答而說:『從今以後,當會敕諸聲聞弟子們,隨著有修行佛法的地方,就令其施與你們的飲食。善男子啊!由於此因緣,我就為諸比丘制訂這種戒律:『你們從今以後,要常常施與那曠野的鬼神之食。若有住處,不能施食的話,就不得算為是我的弟子‧是天魔的徒黨眷屬!』

  善男子啊!如來為了欲調伏眾生之故,示現如是種種的方便,並不是故意要使他們生怖 畏的。善男子啊!我也曾經用木杖打過護法鬼。又於一時在一山上,推羊鬼頭,使其墮落於山下。又用樹頭撲打過護獼猴鬼,令護財象見到五獅子,使金剛神去令薩遮尼犍〈外道〉起怖畏。又用針去刺傷 箭毛鬼之身。雖然做了這些是,但是也不使那些鬼神們有殘滅之事。實在只為了欲使他們能夠安住在於正法之故,才會示現如是種種的方便。

  善男子啊!我在於那個時候,實在並不罵辱提婆達多,提婆達多也不愚痴而食人的涕唾。又不轉生於惡趣之中之阿鼻地獄,去受罪一劫之久。也不破壞和合之僧伽,也不出佛的身血,也不違犯四重禁戒之罪。也不誹謗正法、大乘經典,也非一闡提,也非聲聞、辟之佛。善男子啊!提婆達多並非聲聞、緣覺的境界,唯 是諸佛之所知見的!善男子啊!因此之故,你現在不應該難言說:『如來為什麼因緣會苛責罵辱提婆達多呢?』你對於諸佛所有的境界不應該生起如是的疑網!」

  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說:「世尊!譬如甘蔗,數數〈屢次〉煎煮的話,就會得到種種的滋味,我也是從佛屢次聽聞,就得很多的法味。所謂出家味、離欲味、寂滅味、道味等味是。喻如真金屢次燒打、銷鎔、鍊冶,就會屢更明淨,屢更調和柔軟,光色微妙、其價難量,然後乃為人天所珍重。世尊!如來也是這樣。我們慎重的諮問,即會得到聞見甚身之義,令深行之人,受持、奉修,無量的眾生得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心。然後 為諸人天所宗仰、恭敬、供養!」

  這時佛陀讚稱迦葉菩薩說:『善哉!善哉!菩薩大菩薩,為了欲利益諸位眾生之故,諮起如來如是的深義!善 男子啊!由此義故,我乃隨你之意,而說大乘方等甚深的秘法,所謂極愛一子地是!』

  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說:「世尊!若諸菩薩修習慈、悲、喜之心,即得一子地,那麼,修捨心時,又能得到何地〈何種境地〉呢?」佛陀說:「善哉!善哉!善男子啊!你善 能知道時誼,知道我欲說,你就會諮問!菩薩大菩薩如修捨心時,則得安住於空平等地,如須菩提〈空生,解空第一〉那樣。善男子啊!住於空平等地,則不見有父母、兄弟、姊妹、兒 媳、親族、知識、怨憎、中人,乃至不見五陰、十八界、十二入、眾生、壽命等,如那虛空。為什麼呢?因為善能修習空法之故!」

  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說:「世尊!為什麼叫做空?」佛陀說:「善男子啊!空就是所謂觀察內空、外空、內外空、有為空、無為空、無始空、性空、無所有空、第一義空,空空、大空等是,菩薩大菩薩怎樣觀察內空呢?是菩薩大菩薩觀察內法為空,就是內法空。所謂沒有父母、怨親、中人、眾生、壽命、常樂我淨、如來、法、僧、以及沒有所有的財物。在此內法之中,雖然有佛性,然而此佛性並非在內,也非在外。為什麼呢?因為佛性常住,沒有變易之故,是菩薩大菩薩觀察內空。外空也是如此,是沒有內法之故。內外空也是同樣〈真諦之故,為內空,俗諦之故,為外空,真俗二俱之故,為內外空〉。

  善男子啊!唯有如來、法、僧、佛性,不在內外二空裡。為什麼緣故呢?因為如來等四法,乃為常樂我淨,故名為四法,而不名為空,這就是名內外俱空。善男子啊!有為空就是有為之法,悉皆都是空的。所謂內空、外空、內外空、常樂我淨空、眾生壽命如來法僧第一義空。此中佛性,並非有為法。因此之故,佛性非有為法空,是名有為空〈生死為俗諦之故,謂之有為空〉。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菩薩大菩薩之觀察無為空呢?即:此無為法,悉皆都是空。所謂無常、苦、不淨、無我、陰界入、眾生壽命相、有為、有漏、內法、外法是。無為法裡面之佛等之四法〈佛、法、僧、佛性〉,並非有為法,也非無為法。其性為善之故,非無為。其性常住之故,非有為。這叫做菩薩之觀察無為空〈涅槃為真諦之故,叫做無為空〉。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菩薩大菩薩之觀察無始空呢?此為菩薩大菩薩徹見生死為無始,悉皆都是空寂寂。所謂空,就是說:常樂我淨,均為是空寂,並沒有變易,眾生、壽命、三寶、佛性,以及無為法等都是。此為名叫菩薩之觀察無始空〈真諦、俗諦、真俗二俱為之三諦,因為此三諦相即,而不見元初之故,為之無始空〉。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菩薩大菩薩之觀察性空呢?此為菩薩大菩薩觀察一切法之本性悉皆是空!所謂陰界入、常無常、苦樂、淨不淨、我無我等是。觀察如是等一切諸法時。不見其本性,是名菩薩大菩薩觀察性空〈真、俗、真俗二俱等三諦之體性,本來之空之故〉。

  什麼叫做菩薩大菩薩之觀察無所有空呢?喻如有人,沒有孩子,就叫做舍宅空。觀察畢竟會為空,因為沒有親愛之故,愚痴之人即謂之諸方空,貧窮之人就為之一切空。像如是以推計。或者是空,或者非空。菩薩觀察時。有如貧窮之人一切皆空。此名菩薩大菩薩之觀察無所有空〈真、俗、二俱等三諦之體性既為空,自然的所有一切也是沒有,故為無所有空〉。

  什麼叫做菩薩大菩薩之觀察第一義空呢?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觀察第一義空,發 見人之眼生時,並沒有所從來,以及其滅時,雖去了,也沒有所至之處,可說是本無今有,已有還無,而推其實性時,即為無眼、無主!如眼睛沒有性以推,即知一切法,也皆是如此。什麼叫做第一義空呢?有業有報,而不見作者!如是空法,就名叫第一義空。此名菩薩大菩薩觀第一義空〈真即是中,中即是真之故,為之第一 義空〉。

  什麼叫做菩薩大菩薩之觀察於空空呢?此空空內,乃至就聲聞、辟支佛等人,也會是迷沒的境界。善男子啊!是有、是無,名叫空空,是是、非是,名叫空空。善男子啊!十住的菩薩,尚且對於此中之義,只能通達其少分,猶如微塵而已,更何況其他的人呢?善男子啊!像此空空,乃不同於聲聞所得之空空三昧。此名菩薩觀察於空空〈一即一切之故,為之空空〉。

  善男子啊!什麼叫做菩薩大菩薩觀察於大空呢?善男子啊!所謂大空,乃指般若波羅蜜,是名大空。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得如是的空門,則能得以安住於虛空等地〈真、俗、二俱之三諦,均為是空,故名大空〉。

  善男子啊!我現在於此大眾當中,演說如是等諸空的真義時,有了和十恆河沙相等量之菩薩摩訶薩,即得安住於虛空等地。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安住於此地後,對於一切法中,已沒有滯礙、繫縛、拘執,其心已無迷悶,由於此義之故,名叫虛空等地。善男子啊!喻如虛空,對於可愛之色,並不會生起貪著,對於不愛之色,也不會升起瞋恚。菩薩大菩薩安住於此地中,也是同一道理。對於好壞之色,其心已沒有些微的貪著與瞋恚。善男子啊!喻如虛空之廣大得無有以對,不管是任何事物,均能容納,菩薩大菩薩安住於此地中,也是如此,為廣大無能以對,均能容納一切諸法。因此義故,又得名叫虛空等地。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安住在於此地中,即對於一切法,亦見亦知,不管是行〈心〉,或者是緣〈境〉,或者是性〈內〉,或者是相〈外〉,或者是因〈親〉,或者是緣〈疏〉,或者是眾生心,或者是根,或者是禪定,或者是乘,或者是善知識,或者是持禁戒,或者是所施等,如是等等之法,一切的一切,都能知見!

  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安住在於此地中,知而不見, 甚麼為知呢?知道自餓之法,以及投淵赴火,自墜高巖,常翹一腳,五熱炙身,和常臥在於灰土之上,暨常臥在棘刺、編椽、樹葉、惡草、牛糞等上面等事。同時知道穿粗麻衣,棄置在塚間之糞掃的 氀毼,欽婆羅衣〈粗衣,混雜毛絲而織,外道專用此衣〉。麞鹿之皮革,芻草的衣裳,茹菜〈吃素〉,噉食藕根、油渣、牛糞、根果等。假若行乞食時,則限於一家,家主人若說沒有物可施,就即刻離開,假如再喚你時,絕不再迴顧。不食鹽肉及五種的牛 味,平常所飲服的為糠汁、沸湯〈開水〉。受持牛戒、雞、狗、雉等戒。用灰塗身,留長髮,用羊祠天時,先咒後殺。四月天事火,七月服風,以百千億的花蕊去供養諸天。所有的欲願,統統由此行事而成就。菩薩知道如是等法,如果也能為無上解脫之因,那是絕對沒有道理的!這就是名叫知。

  什麼叫做不見呢?菩薩大菩薩,不曾看見有一人行如是等法,而得到正解脫者,此名不見。〈也就是無人因之而得解脫,故為不見〉。

  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亦見亦知。什麼叫做見呢?見諸眾生行這種邪法〈不正確之法〉,必定會墮入地獄,故名為見。什麼叫做知呢?知諸眾生業障消滅,而從地獄脫出後,轉生於人中。此人假如能夠修行檀波羅蜜。乃至具足諸波羅蜜的話,則此人必定會得入正解脫,這名叫作知。

  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又有亦見亦知。什麼叫做見呢?見常、無常,苦、樂,淨、不淨,我、無我,是名叫做見。什麼叫做知呢?知道諸如來必定畢竟不會入於涅槃。知道如來身為金剛不壞,並不是煩惱所成就之身。又不是臭壞腐敗之身。又能知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這叫作知。

  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又有亦知亦見,什麼叫做知呢?知道此眾生的信心會成就,知道此眾生,求於大乘,知道此人為順流,此人為逆流,此人為正住,知道此眾生已到彼岸。所為順流,就是凡夫之謂,所為逆流,乃指從須陀洹〈初果〉乃至緣覺乘。正住就是諸菩薩等是,到彼岸就是所謂如來、應供、正徧知,這名叫做知。什麼叫做見呢?菩薩大菩薩安住在於大乘大涅槃經裡,修持梵行心,以淨天眼,見諸眾生,造身口意,三業不善,墮入於地獄、畜生、餓鬼。見諸眾生修善業者,其命終,則生於天上、人間。見諸眾生,從黑闇進入於黑暗。也有諸眾生從黑暗而進入光明,有諸眾生從明入暗,有諸眾生從明入明,這叫做見。

  又次,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又有亦知亦見。菩薩大菩薩,知諸眾生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的話,則此人今世的惡業雖然已成就,也或因造些貪欲、瞋恚、愚痴,故造這些業時,應該會墮入地獄受報,但是此人因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的緣故,就會轉而為在於現世輕受,而不會墮入地獄。為什麼此業能夠得到現報呢?因為曾經懺悔,而將所有的諸惡業發露〈坦白說出來〉,故既懺悔之後,更不敢作。慚愧成就之故, 供養三寶之故,常自苛責之故。此人乃因此善業的因緣,不會墮入地獄而於現世受報。所謂頭痛、目痛、腹痛、背痛、或橫罹死殃,或被人苛責罵辱,或被人鞭杖閉繫〈囚禁〉或飢餓困苦,受這些現世的輕報,就名為知。什麼叫做見呢?菩薩大菩薩,見如是人不能修習身、戒、心、慧,造少惡業。由於這種業力的因緣,應該要受現報,但是此人對於少惡也不能懺悔,一點也不苛責自己,不生慚愧,沒有怖懼,由於這種業力的增長,而可以見到其會受地獄之報,是名為見〈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為身戒心慧,為知轉障〉

  又有知而不見。什麼叫做知而不見呢?雖然知道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但是都被煩惱所覆蔽,不能得以見到佛性,故名知而不見。又有知而少見。十住的菩薩大菩薩等,雖然都知道一切眾生均有佛性,但是卻不能見得清楚,猶如黑暗的晚上,見不明了一樣。又有亦見亦知。所謂諸佛如來知亦見亦知是也。

  又有亦見亦知、不見不知。亦見亦知就是所謂世間的文字、言語、男女、車乘、瓶盆、舍宅、城邑、衣裳、飲食、山河、園林、眾生、壽命等是,這些就名叫亦見亦知。什麼叫做不見不知呢?聖人所有的微密之 語,沒有男女,乃至沒有園林等是,這叫做不見不知〈亦見亦知為俗諦,不見不知為真諦〉。

  又有知而不見。知道要惠施的地方,知道所供給之處,知道受者,知道因果報應。此名為知。什麼叫做不見呢?不見所施、供處、受者,以及其果報。此名不見。菩薩大菩薩,其知有八種,即是如來五眼所知的!

  迦葉仰白佛說:「世尊!菩薩大菩薩!能夠知道如是,但不知能得何等的法利?」佛陀說:「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能夠知道如是,即能得四種無礙。第一為法無礙,二為義無礙,三為辭無礙,四為樂說無礙。所謂法無礙,乃知一切法,以及法的名字是。義無礙就是知道一切法所有的諸義,能隨著諸法所立的名字,而作其義〈解了其內中之真義〉。辭無礙即為隨字論〈定其文字,善知字體〉、正音論〈將其因辭,為正確,分明而切齒〉、闡陀論〈法句。合聲。如爐香讚等讚之聲〉、世辯論等是。樂說無礙就是所謂菩薩大菩薩,凡所有的演說,都不會有所障礙,都不可以動轉,無所畏懼,難可摧伏是。善男子啊!這就是名叫菩薩善能如是見知,即得如是的四無礙智!

  又次,善男子啊!所謂法無礙智,乃是菩薩大菩薩能夠遍知聲聞、緣覺、菩薩、諸佛之法。義無礙即為 :乘雖然有三,而能知其歸為一,終究不謂有差別之相。辭無礙就是:菩薩大菩薩,在於一法當中,作種種之名,經過無量的時劫,也說不盡。聲聞、緣覺、能作如是之說,無有是處〈聲聞緣覺是絕對做不到的!〉樂說無礙者:菩薩大菩薩在於無量劫中,為諸 眾生演說諸法時,或者是名,或者是義,作種種不同知異說,乃不可以窮盡之謂。又次,善男子啊!法無礙就是:菩薩大菩薩雖然知道諸法,但是絕不會取著!義無礙是:菩薩大菩薩雖然知道諸義,也不取著。辭無礙是:菩薩大菩薩雖然知道名字,但是也是不會取著。樂說無礙是:菩薩大菩薩雖然知道樂說如是最上,就不取著。為什麼呢?善男子啊!如果會取著的話,就不叫菩薩的了!

  迦葉菩薩又仰白佛陀而說:「世尊!如果不取著則不知法,假若知法,則是取著。如果知道,而不著的話,則不能有所知的了。為什麼如來您說『知法而不取著呢?』佛陀回答說:「善男子啊!所謂取著,則不能叫做無礙,無所取著,才能名叫無礙。善男子啊!因此之故,一切諸菩薩等,有取著的話,則沒有無礙,若沒有無礙,就不名叫做菩薩。當知,此人乃名叫凡夫。為什麼緣故,取著名叫凡夫呢?如一切凡夫都取著於色,乃至取著於識。因為取著色之故,則會生貪心,生貪心之故,就會被色所繫縛,乃至被識所繫縛。因被繫縛之故。則不能脫免生老病死,憂悲大苦等一切煩惱,所以取著名叫凡夫。因此義故,一切凡夫沒有四無礙智。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已經在無量阿僧祇劫以前,就已知見法相。因為知見之故,則知其義,由於見法相以及知義之故,對於色相當中,不會升起繫著,乃至心識之中義,也是如此的不會繫著。因為不繫縛之故,則能得脫生老病死憂悲大苦等一切煩惱。由於此義之故,一切菩薩能得四無礙智。善男子啊!由於此因緣故,我乃為了諸弟子們,在十二部經中,說繫著名叫魔縛。如果不取著的話,則能脫離魔縛,欲如世間有罪之人,就會被國王所縛囚,沒有罪之人,就國王也不能縛囚他,菩薩大菩薩也是如此。有繫著,就會被魔所縛,無繫著之人,則魔不能縛他。由於此義之故。菩薩大菩薩,並沒有所著!

  又次,善男子啊!所謂法無礙,即為菩薩大菩薩善知字,持而不忘失之故。所謂持,即如地持、山持、眼持、雲持、人持、母持,一切諸法,也是如是。義無礙為:菩薩雖然知道諸法的名字,但是卻不知其義。菩薩如得此義無礙的話,則知其義!什麼叫做知義呢?所謂:地持者,有如大地之普遍的攝持一切眾生,以及非眾生〈物質〉之畏。由此義故,地,則名為持。善男子啊!所謂山持者:菩薩大菩薩,作此思惟:為什麼緣故,以山名為持呢?因為山能持地,不使他傾動,因此之故,名叫持。為什麼以眼,名為持呢?因為眼能持光之故,才名叫持。為什麼以雲,名為持呢?因為雲的名叫做龍氣,龍氣能持水,故名能為持。為什麼以人,名為持呢?因為人能持法,以及非法等是,故名為持。為什麼以母,名為持呢?因為母能持子,故名為持。菩薩大菩薩,知道一切法之名字句義,也是如此。所謂辭無礙,即,菩薩大菩薩雖然用種種辭,去演說一義,但亦沒有義。猶如男女、舍宅、車乘、眾生 等之名。然而為什麼無義呢?善男子啊!所謂義,乃是菩薩和諸佛的境界,而辭,乃為凡夫的境界。由於知義之故,才能得達辭無礙。所謂樂說無礙,即:菩薩大菩薩知辭又知義之故,能在於無量阿 僧衹劫之久說辭、說義,都不可能有盡,就名叫作樂說無礙。

  善男子啊!菩薩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之久,修行世諦,由於這樣長期的修行不斷之故,才能知法無礙。又於無量阿僧祇劫修持第一義諦之故,得 知義無礙。又於無量阿僧祇劫修習毘毗伽羅論〈聲明學〉之故,得到詞無礙。又於無量阿僧祇劫修習說世諦論之故,能得樂說無礙。

  善男子啊!聲聞緣覺之人,也說他能得此四種無礙,那是沒有道理的。善男子啊!在九部經裡,我曾經說過聲聞緣覺之人有此四無礙,但是聲聞緣覺實在並沒有這回事。為什麼呢?因為菩薩大菩薩為了度化眾生之故,而修習此四種無礙之故,而緣覺之人,即修寂滅法,其志在於喜悅獨處。如果要化渡眾生,但現神通而已,整日只能默然,並不多言,怎麼說有四無礙智的人,只默然而無所宣說呢?緣覺不能說法度人,使人得達 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大菩薩等境地。 不能使人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心。為什麼呢?善男子啊!因為緣覺出世之時,世間並沒有九部類經典。因此之故緣覺並沒有辭無礙智與樂說無礙智。善男子啊!緣覺之人雖然知道諸法,但是卻沒有法無礙智。為什麼呢?因為法無礙智,其名叫做知字,緣覺之人雖然知文字,但是卻沒有字無礙。為什麼呢?因為不知常住二字之故。因此,緣覺之人不得法無礙智。雖然知道義,但是卻沒有義無礙。所謂真正的知義,則能知諸眾生悉有佛性。佛性之義,名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此義故,緣覺之人,不得義無礙智。由此得知,緣覺之人,均沒有四無礙智。

  為什麼聲聞沒有四無礙呢?因為聲聞之人沒有三種善巧方便。那三種呢?第一必須輭語,然後受法。第二為必須粗 語,然後受化。第三為不輭不粗,然後受化。聲聞之人沒有此三種方便之故,沒有四無礙,其次,聲聞緣覺,不能徹底知辭知義。沒有自在智之故,不能知道此境界。沒有十力、四無所畏之故,不能畢竟渡過那些十二因緣的大海。不能善知眾生的諸根之利鈍之差別的程度, 未能永斷三諦的疑心。不知眾生的種種心法所攀緣的境界,不能善說第一義空,因此之故,聲聞緣覺之二乘,沒有四無礙智。

  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說:「世尊!如果說諸聲聞緣覺之人,他們均沒有四無礙智的話,為什麼世尊您曾經說舍利弗〈鶖子〉為智慧第一,大目 犍連〈采菽〉為神通第一,摩訶拘絺羅〈大藤,舍利弗母舅〉為四無礙第一呢?如果他們沒有四無礙的話,為什麼佛陀曾說此話呢?」這時世尊讚歎迦葉而說:「善哉!善哉!善男子啊!譬如恆河,有無量之水,辛頭大河之水,乃無量,博叉大河之水,也是無量,私陀大河之水,也是無量,阿耨達池〈無熱池〉之水,也是無量,大海中之水,也是無量。像這些水量,雖然都同為無量,然而其中有多少之量,實在仍為不相等的。聲聞緣覺,以及諸菩薩之四無礙智,亦是如此。善男子啊!如果說,都是相等,就沒有道理的了。善男子啊!我乃為諸凡夫們說摩訶拘 絺羅為四無礙智中的第一人。你所問的,其義如是。善男子啊!聲聞之人,或有得一無礙,或有得二無礙,若說具是四無礙,是沒有之事。」

  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如佛陀在上面梵行品裡所說:『菩薩知見得四無礙智』。菩薩知見,則表示無所得,亦沒有心去說無所得。世尊!此菩薩大菩薩,實在並沒有所得。如果使菩薩心有所得的話,就不是菩薩,只能名叫凡夫。為什麼如來說言菩薩有所得呢?」佛陀說:「善男子啊!善哉!善哉!我將欲說,而你又問起來!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實在並沒有所得。所謂無所得,才名四無礙。善男子啊!因此義故,無所得者,名叫無礙,若有所得,就名叫礙。有障礙就名叫四顛倒!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並沒有四顛倒之故,故得無礙,因此之故,名無所得。

  又次,善男子啊!無所得,則名為慧。菩薩大菩薩,得此慧知故,名叫無所得,有所得的,就名叫無名,菩薩永斷無明之黑暗之故,故無所得,是故菩薩名叫無所得。

  又次,善男子啊!無所得者,名叫大涅槃,菩薩大菩薩安住在於如此大涅槃 裡,不見一切諸法知性相,是故菩薩名叫無所得。

  又次,善男子啊!無所得者,名叫大乘。菩薩大菩薩不住於諸法,故得大乘。是故菩薩名叫無所得。有所得就名叫做聲聞辟支佛之道。菩薩即永斷二乘之道,故得佛道。是故菩薩名叫無所得。

  又次,善男子啊!無所得者,名叫方等經。菩薩讀誦此方等經之故,得大涅槃。是故菩薩名叫無所得,有所得名叫十一部經。菩薩所修習後,都純說方等大乘經典,是故菩薩名叫無所得。

  又次,善男子啊!無所得者,名叫虛空。世間之人說沒有什麼物時,就名叫虛空。菩薩得此虛空三昧,而無所見故,是故菩薩名叫無所得,有所得就名生死輪迴。一切凡夫輪迴在生死,故有所見,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叫無所得。

  又次,善男子啊!無所得者,名叫常樂我淨,菩薩大菩薩,見佛姓之故,得常樂我淨,是故菩薩名叫無所得。有所得則名叫無常、無樂、無我、無淨。菩薩大菩薩斷此無常、無樂、無我、無淨,是故菩薩名叫無所得。

  又次,善男子啊!無所得者名第一義空,菩薩大菩薩觀第一義空,悉無所見,是故菩薩名叫無所得。有所得就名叫五見,菩薩永斷此五見,故得第一義空,是故菩薩名叫無所得。

  又次,善男子啊!無所得者,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悉無所見,是故菩薩名叫無所得。有所得名叫聲聞緣覺之菩提。菩薩永斷二乘之菩提,是故菩薩名叫無所得。

  善男子啊!你之所問,也是無所得。如果說為有所得,乃是魔的眷屬,並不是我的弟子。」

  迦葉菩薩仰白佛說:「世尊!你為我說此菩薩無所得之要義時,無量的眾生,已斷除有相之心。由於此事實之故,我敢諮問無所得之義,使如是等無量的眾生,能夠離開 魔的眷屬,而能為佛的真正弟子!」

  迦葉菩薩又仰白佛陀而說:「世尊!如來在上面曾經為純陀說過偈而說:

  本有今無  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  無有是處

  〈本有而今無,本無而今有者,是說三世有法,乃沒有這個道理的!〉

  世尊!這其中的真義如何呢?」佛陀說:「善男子啊!我為了化度諸眾生之故,作如是說,也為聲聞辟支佛之故』而作此說。也為文殊師利法王子之故,而作此說。不但為純陀一人而說此偈而已。那時文殊師利欲將問我有關於此義。我知道其內心,故為說之。我既然說了後,文殊師利即得解了其義」。

  迦葉菩薩說:「世尊,如文殊菩薩等人,焉有幾人,能像他能夠了解此義呢?故,但願如來您,更為廣大的眾生,廣大的闡說!」佛陀說:「善男子啊!諦聽!諦聽!今當為你重敷解說其義。所謂本有,乃謂我往昔本有無量的煩惱,由於有煩惱之故,現在沒有大 般涅槃。所謂本無,乃說本來沒有般若波羅蜜,由於沒有般若波羅蜜之故,現在就具有了諸煩惱之結縛,假若有沙門,或者是婆羅門,或者是天,或者是魔,或者是梵,或者是人,若說:『如來之過去未來現在,有煩惱』是沒有這道理的。

  又次,善男子啊,所謂本有者,乃為我往昔本有由父母和合之身,因此之故,現在沒有金剛微妙之身。所謂本無,即為我身本來無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由於本來沒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故,現在具有了四百四病。若有沙門、或者婆羅門,或者是天,或者是魔,或者 是梵,或者是人,若說:『如來過去、現在、未來、現在有病苦』,乃沒有這道理的。

  又次,善男子啊!所謂本有,乃為我往昔本有無常、無樂、無我、無淨,由於有了無常、無樂、無我、無 淨之故,現在沒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謂本無者,乃謂本來不見佛性,由於不見佛性之故,沒有常樂我淨。不管是沙門,或者是婆羅門,或者是天,或者是魔,或者是梵,或者是人,若說:『如來過去、現在、未來,沒有常樂我淨』。乃沒有這個道理的。

  又次,善男子啊!所謂本有者,乃為本來有凡夫修苦行心,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謂。由於此事之故,現在不能破壞四魔。所謂本無者,乃為本來沒有六波羅蜜,由於沒有六波羅蜜之故,凡夫修苦行之心,而得阿耨羅三藐三菩提之謂。不管是沙門,或者是婆羅門,或者是天,或者是魔,或者是梵,或者是人,若說:『如來過去、現在、未來,有苦行』‧乃沒有這道理的。

  又次,善男子啊!所謂本有者,乃為我往昔本有雜食之身,由於有此食身之故,現在沒有無邊之身。所謂本無者,乃謂本來沒有三十七助道之法,由於沒有三十七之道法之故,現在具有了雜食之身。假若有沙門,或者是婆羅門,或者是天,或者是魔,或者是梵,或者是人,若說:『如來過去、未來、現在,有雜食之身』乃沒有此道 理的。

  又次,善男子啊!所謂本有,乃我往昔對於一切法中,本有取著之心,由於此事之故,現在畢竟沒有空定。所謂本無。即謂我本沒有中道實義,由於沒有中道真實義之故,對於一切法則有著心。如果有沙門,或者婆羅門,或者是天,或者是魔,或者是梵,或者是人,若說:『如來過去、未來、現在,說一切法,都是有相』,就不對的了。也就是無 有是處。

  又次,善男子啊!所謂本有,乃謂我初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有諸頓根的聲聞弟子,因為有鈍根的聲聞弟子之故,不得演說一乘之實法。所謂本無,則謂本來無利根之人中象王,如迦 葉菩薩等人。因此之故,隨宜方便開示三乘之法。如果有沙門,或者是婆羅門,或者是天,或者是魔,或者是梵,或者是人,若說:『如來過去、未來、現在,畢竟都是演說三乘之法』,是沒有此事的。

  又次,善男子啊!所謂本有,乃謂我本來說:『卻後〈此後〉三月,要在於娑羅雙樹間,當會入於般涅槃』。因此之故,現在不能得以演說大方等之經典──大般涅槃經。所謂本無,本來往昔,沒有文殊師利大菩薩等人,因為沒有這些人故,現在說『如來為無常』。不管是沙門,或者是婆羅門,或者是天,或者是魔,或者是梵,或者是人,若說:『如來過去、未來、現在,都是無常者』是有此理的。

  善男子啊!如來普為諸眾生之故,雖然知道法,但有時會說不知。雖然見諸法,有時也會說不見。有粗之法,會說為無相,無相之法,會說為有相,實在為無常,也會說是有常,實為有常,也說是無常。我、樂、淨等,也是如是說。三乘之法。有時會說為是一乘,一乘之法,則隨宜而說為三乘。略相說為廣相,廣相說為略相。四重禁之法,說為是偷蘭遮〈輕戒〉,偷蘭遮之法,說為是四眾禁戒之法。冒犯說為非犯,非冒犯說為 是犯罪。輕罪說為是重罪,重罪說為是輕罪。為什麼呢?因為如來明確的見諸眾生之根器之故!善男子啊!如來雖然做這些不同的說法,但是究竟並不虛妄,為什麼呢?因為虛妄之語,就是罪過的緣故。如來乃悉斷一切的罪過,怎麼會有虛妄之語呢?善男子啊!如來雖然沒有虛妄之 語,但是如果知道眾生,由於虛妄之說,而能得到法利的話,就會隨宜方便,而為眾生說之。善男子啊!一切的世諦,對於佛陀來說,則為是第一義諦。為什麼呢?因為諸佛世尊為了第一義諦之故,而說世諦,亦是為了欲使眾生得到第一義諦之故。如果不能使諸眾生得到第一義諦的話,則諸佛終究不會宣說世諦。善男子啊!如來有時演說世諦,眾生則謂佛陀在說第一義諦。有時演說第一義諦,眾生則謂佛陀在說世諦。這就是諸佛甚深的境界,並不是聲聞緣覺能了知的。善男子啊!因此之故,你不應在剛才難言菩薩大菩薩乃無所得之 語。菩薩乃常得第一義諦,怎麼可以難言而說無所得呢?

  迦葉又說:「世尊,第一義諦亦名為道,亦名菩提,亦名涅槃。假若有菩薩說:有道,有菩提,有涅槃可得的話,即是無常的了!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法是常的話,則不可以得,猶如虛空一樣,誰會有所得呢?世尊!如世間之物,本無今有,名叫無常,道也是如是。道如果可得的話。就名叫做無常的了。法如果是常的話,就是無得無生。猶如佛性之無得無生。世尊!所謂道,乃為非色、非不色、不長、不短,非高、非下,非生、非滅,非赤、非白,非青、非黃,非有、非無。為什麼如來您說:『可得』呢?菩提、涅槃也是如是。

  佛陀說:「如是!如是!善男子啊!道有二種,第一為常。第二為無常。菩提之相,也有二種,第一為常,第二為無常,涅槃也是如是。外道之道,名為無常,內道〈佛教〉之道,其名叫做常,聲聞緣覺所有之菩提,名叫無常,佛菩薩所有之菩提其名叫做常。外道之解脫名為無常,內道之解脫名為常。善男子啊!道與菩提,以及涅槃,均名為常。一切眾生常為無量的煩惱所覆蔽,沒有慧眼之故,不能得以見到。而諸眾生為了欲見之故,就修學戒定慧,由於修行之故,得見到與菩提,以及涅槃。這名叫做菩薩得道、得菩提、得涅槃。道知性與相,實在不生不滅,因此,不可以把捉執持!

  善男子啊!所謂道,雖然沒有色相可以看見,也不能以稱量可知,而實在有用!善男子啊!如眾生之心,雖然並不是色相,也非長、非短,非麤非細,非縛非解,非是見法,但卻明明是有的!由於此義之故,我曾對於須達多長者說:『長者!心乃為城主,如果不護心的話,則不能護身與口。如果護心的話,則能護身口。由於不善於護持身口之故,使諸眾生墮入於三惡趣。由於護身口之故,則能使眾生得到人天與涅槃。得,名叫做真實,不得,則名不真實。善男子啊!道與菩提,以及涅槃,也是如此 ,亦有亦常。如果說為沒有的話,怎麼能斷一切煩惱呢?以此『有』之故,一切菩薩才能了了見知!

  善男子啊!見有二種。一為相貌見,另一為了了見。什麼叫做相貌見呢?喻如遠遠的見到煙,名叫做見火,實在並不見到火。不過雖然不見火,也不是虛妄,又如見到空中之鶴,便說見到水。雖然並不見到水,可是也不虛妄。又如見到華葉,便說見到根,雖然不見到根,但也不是虛妄。如人遙見籬間的牛角,便說見牛,雖然不見到牛,但也不是虛妄。如見女人懷 妊,便說見欲,雖然不是欲,但也不是虛妄。又如見樹生葉,便說見水,雖不見水,但也不是虛妄。又如見雲,便說見雨,雖不見到雨,但也不是虛妄。如見身業,以及口業,便說思心,雖然不見心,但也不是虛妄。這叫做以相貌見。什麼叫做了了見呢?如眼見色是。善男子啊!如人的眼睛 清淨而不損壞,如自觀掌中的阿摩勒果〈了了見。見得很明顯〉。菩薩了了見到,以及菩提、涅槃,也是如此。不過雖然如是的了了見,但是完全無見相。善男子啊!由於此因緣,我在於往昔,曾告舍利弗說:『一切世間,若有沙門,或婆羅門,或天,或魔,或梵,或人,有些乃為不知、不見、不覺者。唯有如來,才能悉知、悉見、悉覺。以及菩薩也是如是。舍利弗啊!若諸世間的眾生的所知、所見、所覺則我和菩薩們,也知、也見、也覺。世間的眾生之所不知、不見、不覺,也不自知,不自見、不自覺。世間的眾生所知、所見、所覺,便自說言:我知、我見、我覺。舍利弗啊!如來對於一切,都悉知、悉見、悉覺,但也不自言我知、我見、我覺。一切菩薩也是如是。為什麼呢?因為假若使如來,作知相、見相、覺相的話,就應知道!這並不是佛世尊,乃名叫凡夫,菩薩也同樣!』」


梵行品第二十之三

  迦葉菩薩說:「如佛世尊為舍利弗說:『世間之人所知的,我也得以知道。世間人所不知的,我也悉知』。這意義如何呢?」佛佗說:「善男子啊!一切的世間,不知佛性,不見佛性,不覺佛性。假若有知道佛性、見到佛性、覺悟佛性的話,就不名叫世間,而名為菩薩。世間的人,又是不知、不見、不覺十二部經,以及十二因緣、四顛倒、四聖諦、三十七助道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般涅槃。如果知道、得見、覺悟這些法的話,就不名叫世間,當應名叫菩薩。善男子啊!這就是名叫世間不知、不見、不覺。甚麼叫做世間所知、所見、所覺呢?所謂梵天、自在天、八臂天(大自在天)、性、時、微塵、法,以及非法,是造化主、世界的終始,斷常的二見,說言:『自初禪天,至於非非想天,名為涅槃』是。善男子啊!這名叫做世間所知、所見、所覺。菩薩大菩薩,對於這些事,亦知、亦見、亦覺。菩薩如是知,如是見,如是覺後,如果說不知、不見、不覺的話,就是虛妄的了。虛妄之法,就是罪業,由於此罪業之故,會墮落於地獄。善男子啊!不管是男,是女,是沙門,是婆羅門,如果說言:『沒有道,沒有菩提,沒有涅槃的話,就應知道!這些人名叫一闡提,是魔的眷屬,名叫謗法。此謗法,名叫謗諸佛。如是之人,則不名世間,也不名非世間」。

這時迦葉聽到此事後,即以偈頌,讚歎佛陀:

  大悲憫眾生 故今我皈依 善拔眾毒箭

  故稱大醫王 世醫所療治 雖瘥還復生

  如來所治者 畢竟不復發 世尊甘露藥

  以施諸眾生 眾生既服已 不死亦不生

  如來今為我 演說大涅槃 眾生聞秘藏

  即得不生滅

  (以大慈悲而憐愍眾生,因此之故,我現在要皈依!善能拔除眾生的諸毒箭,故稱為大醫王!)

  (世間的醫師所療治的,雖然也會痊癒,但卻還會衍生。如來所醫治的,畢竟不會再復發。世尊乃以甘露之藥,施與諸眾生。眾生即服其甘露後,就不會死,也不會再生。如來為我演說大涅槃,眾生聽聞此秘藏後,即得不生不滅!)

  迦葉菩薩說此偈後,即又仰白佛陀而說:「世尊!如佛您所說:『一切世間的不知、不見、不覺的,而菩薩即悉能知、能見、能覺』。如果使菩薩就是世間的話,即不得說:『世間為不知、不見、不覺,而是菩薩能知、能見、能覺』。如果不是世間,是有甚麼異相了麼?」

  佛陀說:「善男子啊!所謂菩薩,亦是世間,亦非世間。不知、不見、不覺者,名叫世間,能知、能見、能覺,就不名世間。你說:『可有甚麼差異者』,我今當會解說。善男子啊!不管是男,是女,如果有人,聽聞此涅槃經,即生敬信,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話,這就名叫世間的菩薩。是一切世間不知、不見、不覺。如是的菩薩,也是和世間同樣的不知、不見、不覺。菩薩聽聞此涅槃經後,知有世間,不知、不見、不覺者,應該是菩薩所知、所見、所覺。知是事後,就會自思惟:『我應該如何方便修習,才能得知、得見、得覺呢?』又自念說:『唯應深心修持淨戒!』善男子啊!菩薩這時由於此深心修習淨戒的因緣,在於未來世當中,能夠在他所生的地方,生生處處都能持戒清淨。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由於持戒清淨之故,在於生生處處都能恆常沒有憍慢、邪見、疑網!畢竟不會說言:『如來畢竟入於涅槃』,這就名叫菩薩修持淨戒。戒既清淨,其次則修習禪定,由於修習禪定之故,能夠在於生生處處正念不忘。所謂『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之事,以及十二部經之事,乃至諸佛世尊都為常樂我淨之事,暨一切菩薩,安住於方等大涅槃經,而悉能得見佛性之事』,如是等事,均能憶念不忘。由於修定之故得十一空,此名菩薩修持清淨定。持戒、禪定既然都俱備完成,其次就修習淨慧。由於修慧之故,終不妄計執著身體裡面了我,我當中有了身,是身是我,非身非我等事。此名菩薩修習淨慧。由於修習淨慧之故,所受持的淨戒就能保持牢固不動。善男子啊!譬喻須彌山,不會被四方所吹來的暴風所傾動,菩薩大菩薩也是如此。不會被四顛倒有所傾動一樣之牢固!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也是如是,也不會被四顛倒之所傾動!善男子啊!菩薩這時自知、自見、自覺,所受持之戒,並不會有所傾動。此名菩薩所知、所見、所覺,並非世間之知見覺!善男子啊!菩薩得見所持的戒律非常的牢固而不動,心裡就不會有悔恨。由於無悔恨之故,心得歡喜。得歡喜之故,心得悅樂,心悅樂之故,心則安隱。心安隱之故,得無動之定。得無動定之故,得實知見。真實知見之故,厭離生死。厭離生死之故,便得解脫。由於得解脫之故,了了明明的見到佛性!此名菩薩之所知見覺,並非世間之知見覺!善男子!此名世間不知見覺,而是菩薩的所知、所見、所覺!」

  迦葉又說:「甚麼叫做菩薩修持淨戒,心無悔恨,乃至明了見於佛性呢?佛陀說:「善男子啊!世間之戒,則不名叫清淨戒。為甚麼呢?因為世間戒,乃為了有之故,其性不定之故,不是畢竟之故,不能廣為一切眾生之故(無利他之意),由於此義之故,名叫不淨。由於不淨之故,有悔恨之心。有悔恨心故,心裡不會有歡喜。無歡喜之故,則沒有悅樂。沒有悅樂之故,則沒有安隱,沒有安隱之故,就沒有不動之定,無不動之定之故,沒有真實的知見,無真實的知見之故,就沒有厭離,無厭離之故,就沒有解脫。無解脫之故,則不得見佛性,不見佛性之故,終不能得大般涅槃。這就是名叫世間戒不清淨!善男子啊!所謂菩薩大菩薩的清淨戒,就是:戒非戒之故,不是為有之故,畢竟禪定之故,為眾生之故,此名菩薩的戒清淨。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在於淨戒當中。雖欲生無悔恨之心,而無悔恨心卻自然的不生。善男子啊!譬如有人執拿光鏡,雖不想由之而看到自己之顏,可是自己的顏面之像,卻會自然的在鏡裡出現。也如農夫,散種子在良田裡,不一定想它要發芽,可是芽卻會自生而出。也如燃點燈火一樣,不一定期望其消滅黑暗,但是黑暗卻自然會消滅。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堅持淨戒,其無悔恨之心會自然而生,也和上面的譬喻一樣,由於持守淨戒之故,心得收喜。善男子啊!喻如端正的人,自己見到自己的面貌時,心裡會生歡喜一樣,修持淨戒的人,也是如此。

  善男子啊!破戒的人,見到持戒不淨,即心裡就不會歡喜。喻如形貌卑賤的人,自見自己的面貌時,則不會喜悅一樣,破戒之人,也是如此。善男子啊!譬如牧牛,有二位女人,一人持酪瓶,另一位即持漿瓶。都一同到達城裡,欲賣給他人。在半路因跌倒之故,二個瓶都同時破壞。其中一人,心中歡喜,另一位則很愁惱。持戒、破戒之事,也是如此。持淨戒的人,心則歡喜,心歡喜之故,則便會思惟:『諸佛如來在涅槃經中曾經說過:有修持清淨戒的人,則能得到涅槃。我今修習如此淨戒,亦應能得到涅槃!』由於此因緣,心則悅樂!」

  迦葉菩薩又說:「歡悅與快樂,有甚麼差別呢?」佛陀說:「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不作惡時,名叫歡喜,心淨而持戒,叫做樂。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觀察於生死,則名叫做喜,見大涅槃,就名叫做樂。下的就名為喜,上的則名為樂。離世間之 共法,名之為喜,得不共之法,則名為樂。由於戒清淨之故,身體輕柔,口也沒有粗語之過。菩薩這時,不管是見,或者是聞,是嗅,是嚐,是觸,是知,(六根的作用)均沒有諸惡。由於無惡之故,心得安隱,由於安隱之故,則得靜定。得靜定之故,則得實知見。由於真實知見之故,會厭離生死。厭離生死之故,則得解脫。得解脫之故,得見佛性,見佛性之故,得大涅槃。這名叫菩薩的清淨持戒,並非世間之戒。為甚麼呢?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所受的淨戒,有五法佐助。那五法呢?第一為信,第二為慚,為三為愧,第四為善知識,第五為增敬戒。由於離五蓋(五煩惱)之故,所見的都清淨,離五見(五邪見)之故,心無疑網。離五疑-五疑就是一、疑佛,二、疑法,三、疑僧,四、疑戒,五、疑不放逸。由於離此五疑之故,菩薩於此時即得五根。所謂信、念、精進、定、慧是。得五根之故,即得五種涅槃。所謂色解脫,乃至識解脫(解脫五陰之縛結之義)。這叫做菩薩之清淨持戒,並非世間之戒。善男子啊!這乃為世間之人所不知、不見、不覺,是名叫菩薩之所知、所見、所覺。

  善男子啊!若我弟子當中,有人受持、讀誦、書寫、演說大涅槃經,但是若有破戒的話,就會被人訶責、輕賤、毀辱,而作此言說:『如果佛陀的秘藏大涅槃經,有威力的話,為甚麼會使你毀犯你所受的戒律呢?若人受持此涅槃經,而會毀犯禁戒的話,則知此經並沒有甚麼威力。如果沒有威力,則雖然讀誦,也是沒有甚麼利益的。』由於輕毀涅槃經的緣故,又會使無量無邊的眾生墮落於地獄。受持此經,而會毀戒的人,就是眾生的大惡知識,並不是我的弟子,是魔的眷屬。如是之人,我也不會聽其受持此經典。寧可使其不受、不持、不修,也不可以毀戒而受持修習。

  善男子啊!若我弟子,受持、讀誦、書寫、演說此涅槃經的話,則應該要端正身心,要慎重,切莫掉戲,不可有輕躁的舉動。身為之掉戲,心為之輕動。求有之心,名叫輕動,身造諸業,名叫掉戲。若我弟子,求有、造業的話,則不應該受持此大乘聖典大涅槃經。如果有人這樣的受持此經典的話,就會有人輕視訶責,而作此言:『若佛秘藏大涅槃經,有威力的話,為甚麼會使你,求有、造業呢?如果受持此經,而求有、造業的話,則會知道,此經乃為沒有甚麼威力。如果沒有威力,則雖然一再的受持,也不會有利益』。由於輕毀此涅槃經之故,又會使無量無邊的眾生墮入於地獄。受持此經而求有、造業的話,就是眾生的大惡知識,並不是我的弟子,是魔的眷屬。

  又次,善男子啊!若我弟子,受持、讀誦、書寫、演說此涅槃經,即不可非時而說,不可非國而說,不可以非請而說,不可以輕心而說,不可以處處而說,不可以自歎而說,不可以輕視他人而說,不可以滅佛法而說,不可以熾燃世法而說。善男子啊!若我弟子受持此經,而非時而說,乃至熾燃世法而說的話,會被人輕訶,而作此言:『如果佛陀秘藏的大涅槃經,有威力的話,為甚麼會使你非時而說,乃至熾然世法而說呢?若持經的人,會作如是而說的話,則知此經並沒有甚麼威力。如果沒有威力,則雖然一再的受持,也是沒有甚麼利益可言』 。 由於輕毀涅槃經之故,會使無量的眾生墮於地獄。受持此經,而非時而說,乃至熾燃世法而說,就是眾生的大惡知識,並不是我的弟子,是魔的眷屬。

  善男子啊!如果欲受持的人,或者是說大涅槃的人,說佛性的人,說如來的秘藏的人,說大乘之人,說方等經的人,說聲聞乘的人,說辟支佛乘的人,說解脫的人,見佛性的人,首先應該要清淨其身。由於其身清淨之故,則沒有 訶責,由於無訶責之故,則能使無量的眾生對於大涅槃經生起清淨的信心,由於生起信心之故,則能恭敬此經。若聽聞一偈,或一句,或一字,以及聽聞說法的話,則得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心。當知!此人就是眾生的真正善知識,而不是眾生的惡知識,是我的弟子,並不是魔的眷屬。此名名叫做菩薩,乃不是世間。善男子啊!這就是世間之人所不知、不見、不覺,而是菩薩所知、所見、所覺!

  又次,善男子啊!甚麼又是一切世間所不能知見覺,而是菩薩之所知見覺呢?所謂六念處是。那六念呢?所謂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是。善男子啊!甚麼叫做念佛呢?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乃為常住而不變易,乃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大獅子吼,名大沙門、大婆羅門。是大清淨,而畢竟到達彼岸,沒有能勝者,沒能見頂者。沒有怖畏,不驚、不動。獨一無侶,無師而自悟。是疾知,是大智、是利智、深智、解脫智、不共智、廣普智、畢竟智,是智寶成就者。是人中之象王,人中的牛王,人中的龍王,人中的丈夫,人中的蓮花分陀利花(白蓮華),是調御人師。為大 施主,為大法之師。由於知法之故,名叫大法師,由於知義之故,名叫大法師,由於知時之故,名叫大法師,由於知足之故,名叫大法師,由於知我之故,名叫大法師,由於知大乘之故,名叫大法師,由於知眾生之種種性之故,名叫大法師,由於知諸根之利、鈍、中之故,名叫大法師,由於演說中道之故,名叫大法師。

  甚麼叫做如來呢?如過去諸佛所說的,都不變。為甚麼不變呢?過去諸佛為了度化眾生,而說十二部經,如來也是這樣,故名如來。諸佛世尊從六波羅蜜、三十七道品、十一空以來,而至於大涅槃,如來也是這樣。因此之故,稱號佛陀為如來,諸佛世尊為了眾生之故,隨宜而方 便開示三乘。其壽命無量,不可以稱計。如來也是這樣,因此之故,佛陀稱為如來(十一空為:內、外、內外、有為、無為、無始、性、無所有、第一義、空、大)。

  甚麼叫做應呢?世間之法,都名叫怨。佛陀應其害而現之故,故名為應。凡是四魔,就是菩薩之怨,諸佛如來,為菩薩時,能用智慧,以破壞四魔,因此之故,名為應。又次,所謂應,名叫遠離,為菩薩時,應當遠離無量的煩惱之故,名叫應。又次,所謂應,名叫樂。過去諸佛為菩薩時,雖然經過無量阿僧祇劫那麼久,為了諸眾生之故,而受諸苦惱,但卻並沒有不樂,都常安樂。如來也是這樣,因此之故,名叫應。又次,所謂應,則一切人天都應該用種種香華、瓔絡、幢幡、伎樂,去供養他,故名叫做應(應供)。

  甚麼叫做正徧知呢?正就是不顛倒,徧知則對四顛倒的始末,沒有不通達,故名。又次,正叫做苦行,徧知則了知由於苦行,必定會有苦果等事。又次,正就是世間的中道,徧知就是畢竟定知修習中道,就能得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次,正名可以數,可以量,可以稱,徧知,則為不可以數,不可以量,不可以稱。因此之故,稱佛為正徧知。善男子啊!聲聞、緣覺,也有徧知,也有不徧知?為甚麼?因為徧就是所謂五陰、十二入、十八界等法,聲聞緣覺亦得徧知這些法,故名徧知。甚麼叫做不徧知呢?善男子啊!假如二乘之人,在於無量劫之久,觀察一色陰,也不能盡知其奧義。由於此義之故,聲聞緣覺沒有徧知。

  甚麼叫做明行足呢?明就是得無量的善果而名,行則以腳足為名。善果名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腳足名為戒與慧。乘戒與慧之足,而得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此之故,名叫明行足。又次,明叫做咒,行叫做吉,足名叫做果。善男子啊!這叫做世間之義。咒名叫解脫,吉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名大般涅槃,因此之故,名叫明行足。又次,明名光,行名業,足名果。善男子啊!這叫做世間之義。光名叫不放逸,業名叫六波羅蜜,果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次,明叫做三明,一為菩薩明,二為諸佛明,三為無明明。菩薩明就是般若波羅蜜,諸佛明就是佛眼,無明明即是畢竟空。行就是在於無量劫中,為諸眾生之故,修諸善業,足就是明見佛性。由此義故,名叫明行足。

  甚麼叫做善逝呢?善名叫做高,逝名叫做不高。善男子啊!這是世間之義。高則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高即為如來心。善男子啊!心若高,就不名叫如來,因此之故,如來名叫善逝。又次,善就是善知識,逝就是善知識之果。善男子啊!這是名叫世間之義。善知識,即初發心,果即名為大般涅槃。如來不捨棄最初的發心,而得大涅槃,是故如來名叫善逝。又次,善者名好,逝者名有。善男子啊!這是名叫世間之義。好就是見佛性,有就是大涅槃。善男子啊!涅槃之性,實在非有的,諸佛世尊都為了世間之故,說言是有耳。善男子啊!譬如世人,實在並沒有子,而卻說他有子。實在沒有道,但卻說他為有道。涅槃也是這樣,為了世間之故,說言是有。諸佛世尊成大涅槃,故名善逝。

  甚麼叫做世間解呢?世間名叫五陰,解名為知,諸佛世尊善知五陰,所以名叫世間解。又世間名叫五欲,解叫做不貪著,不貪著五欲,故名世間解。又世間解是:東方無量阿僧祇世間(世界)的一切聲聞緣覺,都不知、不見、不解,而諸佛則能悉知、悉見、悉解,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也是如此。是故稱號佛為世間解。又世間為一切凡夫,解則為知諸凡夫的善惡因果,並不是聲聞緣覺所能了知,是唯有佛陀,始能了知,因此之故,稱號佛陀為世間解。又世間名叫蓮華,解叫做不污。善男子啊!這就是名叫世間之義。所謂蓮華,即是如來,不污就是如來不為世間的八法所污染,因此之故,稱號佛為世間解。又世間解即為:諸佛菩薩名叫世間解,為甚麼呢?因為諸佛菩薩徹見世間故,故名世間解。善男子啊!如由食物而得以保持生命,就名食為命。諸佛菩薩也是如此,因徹見世間的緣故,故名世間解。

  甚麼叫做無上士呢?上士者名叫做斷,而無所可斷,就名為無上士。諸佛世尊沒有煩惱,故沒有甚麼可斷,因此之故,稱號佛為無上士。又上土名叫諍訟,無上士即沒有諍訟。如來乃無諍之故,稱號佛為無上士。又上士之名叫做語可壞,無上士即語不可壞,如來所言,乃為一切眾生所不能壞,是故稱號佛為無上士。又上士名叫上座,無上士就名為無上座。三世諸佛並沒有罪過,因此之故,稱號佛為無上士。又上者名新,士者名故,諸佛世尊體證大涅槃,沒有新、沒有故,是故稱號佛為無上士。

  甚麼叫做調御丈夫呢?自已既然是丈夫,又能調伏丈夫之謂。如來實非丈夫,也非不丈夫,由於調御丈夫故,故名如來為丈夫。善男子啊!一切男女,如果具四法的話,就名叫做丈夫。那四法呢?第一為近善知識,二為能聽法,三為思惟義,四即為如說修行。善男子啊!不管是男,或者是女,如能具此四法的話,就名叫做丈夫,善男子啊!如果有男子,而沒有此四法的話,就不得名叫丈夫。為甚麼呢?因為身雖為丈夫,但是其行動卻如同畜生之故。如來乃能調伏這些男人或女人,因此之故稱號佛為調御丈夫。又次,善男子啊!如御馬之人,凡有四種,第一為觸其毛,第二為觸其皮,第三為觸其肉,第四為觸其骨。都隨其所觸,而能合乎御御者之意。如來也是這樣。如來以四種法,調伏眾生。第一為說生之故,便使其聽受佛語。如觸其毛,就能隨著御者之意。第二為說生老,便使其聽受佛語。如觸其毛皮,就能隨著御者之意。第三為說生,以及老病,便使其聽受佛語。如觸其毛皮肉,就能隨著御者之意。第四為說生,以及老病死,便能使其聽受佛語。如觸其毛皮肉骨時,就能隨著御者之意。善男子啊!御者之調馬時,雖沒有決定要用那一種法,而如來世尊在調伏眾生之事,則必定而不虛,因此之故,號佛為調御丈夫。

  甚麼叫做天人師呢?師有二種,第一為善教,第二為惡教。諸佛菩薩教諸眾生都作如此之言:『善男子啊!你當遠離身上之不善之業。為甚麼呢?因為身的惡業可遠離而得解脫之故。因此之故,我用此法教導你,如果此惡業不可以遠離,而能得以解脫的話,我終究不會教你,叫你遠離。若諸眾生離開惡業,而已墮惡道,是沒有這道理的。由於遠離惡業之故,能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得太涅槃。是故諸佛菩薩,常用此法去教化眾生,口與意也是如此。是故稱號佛為無上師。又次,從前未得道,現在已得道,用所得之道,為眾生說。從本以來,未修梵行,現在已修了,用自已所修的,去為諸眾生說。自己破除無明,又為眾生破壞無明。自己得清淨的眼目,又為眾生破除盲瞑,使其得到淨眼。自知二諦,又為眾生演說二諦。自己既然解脫,又為眾生演說解脫之法。自渡無邊的生死大海,又使眾生皆悉得渡。自己得到無怖畏,又教眾生,使眾生沒有怖畏。自己既然得到涅槃,又為眾生演說大涅槃。是故稱號佛為無上師。至於天,即名為晝,天上之晝很長,夜間即很短,是故名天。又次,天叫做無愁惱,常受快樂,是故名曰天。又次,天乃名叫燈明,能破黑闇,而為大明,是故名叫天。也由於能破除黑業之黑闇,而得諸善業,而生天上,是故名叫天。又次,天名為吉,由於吉祥之故,得名為天。又次,天者名日,日有光明之故,名日為天。由於此義之故,名為天!人者名叫能有多恩義之義。又次,人乃身口柔軟。又次,人名有憍慢,而又能破除憍慢。善男子啊!諸佛雖然為一切眾生的無上大師,而經中卻說為天人師,是甚麼緣故呢?善男子啊!諸眾生當中,唯有天與人,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心,能修十善業道,能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以及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稱號佛為天人師。

  甚麼叫做佛呢?佛者名叫做覺,既能自己覺悟,又能覺悟他人。善男子啊!譬如有人,覺知有賊,則賊自然的不能有所作為(會逃逝)。菩薩大菩薩能覺知一切無量的煩惱,既覺知後,就會使這些煩惱不能有所作為(會消滅)。因此之故,名為佛。由於有此覺知之故,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是故稱為佛。

  婆伽婆(世尊)之婆伽,名為破,婆則名叫煩惱,能破煩惱,故名婆伽婆。又能成就諸善法之故,又能善解諸法之義故,有大功德,無能勝故,有大名聞,通於十方之故,又能作種種的大惠施之故,又於無量阿僧祇劫吐女根之 故。

  善男子啊!不管是男,或者是女,能夠依照這樣的念佛的話,則不管是行,是住,是坐,是臥,或者是白天,或者是夜間,或者是明,或者是闇,都能常得不離見佛世尊。

  善男子啊!為甚麼名為如來、應、正徧知,乃至婆伽婆等,有了這種無量的功德之大名稱呢?善男子啊!菩薩在於往昔,無量阿僧祇劫的期間,恭敬父母、和尚(力生,生弟子之力)、諸師、上座、長老。於無量劫的期間常為眾生,而行布施,堅持禁戒,修習忍辱,勤行精進、禪定、智慧,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因此之故,現在能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金剛之身。又次,菩薩乃於無量阿僧祇劫的期間,修習信、進、念、定、慧等根(五根),對於諸師長恭敬供養,常為法利,而不為貪利。菩薩若持十二部經,或者是讀,或者是誦,都常為眾生而作,是欲使眾生得到解脫,得到安隱快樂,終究不會為了自己而為。為甚麼呢?因為菩薩常修出世間心,以及出家心、無為之心,無諍訟之心,無垢穢之心,無繫縛之心,無取著之心,無覆蓋之心,無無記之心,無生死之心,無疑網之,無貪欲之心、無瞋恚之心、無愚痴之心、無憍慢之心、無穢濁之心、無煩惱之心、無苦心、無量心、廣大心、虛空心、無心、無無心、不調心、不護心、無覆藏心、無世間心、常定心、常修心、常解脫心、無報心、無願心、無語心、柔軟心、不住心、自在心、無漏心、第一義心、不退心、無常心、正直心、無諂曲心、淳善心、無多少心、無堅心、無凡夫心、無聲聞心、無緣覺心、善如心、界知心、生界知心、住界知心、自在界心(計為五十四心)。由此之故,現在能有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處、常樂我淨,故得稱為如來,乃至婆伽婆。這就是名叫菩薩大菩薩之念佛!

  甚麼為菩薩大菩薩之念法呢?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曾經思惟:『諸佛所說之法,乃為最妙最上』。由於此法之故,能使眾生得現在的果報。唯有此正法,沒有時節。乃為法眼所見,並非肉眼所能見到的。然而不可以譬喻來作比例,乃為不生不出不住不滅,不始不終,無為無數。如沒有舍宅,就會為之作舍宅,無所歸之處,就會為之作為歸處。無明的,就為之作光明,未至彼岸,就使其至彼岸,為無香氣之處,作無礙之香,是不可見之見,不動不轉,不長不短,永斷諸樂而有安隱之樂,是畢竟微妙!是非色斷色,而就是色,乃至非識斷識,而亦是識。是非業斷業,非結斷結,非物斷物,而亦是物。非界斷界,而亦是界。非有斷有,而亦是有,非入斷入而亦是入,非因斷因,而亦是因,非果斷果,而亦是果。非處非實,而斷一切之實,而亦是實。非生非滅,而永斷生滅,而亦是滅。非相非非相,斷一切相,而亦是相。非教非不教,而亦是教。非怖非安,斷一切恐怖,而亦是安。非忍非不忍,永斷不忍,而亦是忍。非止非不止,斷一切止,而亦是止。是一切法之頂,悉能永斷一切煩惱。是清淨無相,而永脫諸相。是無量眾生的畢竟住處。能滅一切生死之熾火。乃為諸佛所遊居之處,是常住不變易!此名菩薩之念法!

  甚麼叫做念僧呢?諸佛聖僧如法而住,受正直之法,隨順修行,不可以覩見,不可以捉持,不可以破壞,不可能嬈害,不可以思議。是一切眾生的良祐的福田。雖為福田,可是也無所接受領取。是清淨無穢,無漏無為,廣普無邊。其心非常的調柔,乃為平等無二。沒有嬈濁,常不變易,這名叫做念僧!

  甚麼叫做念戒呢?菩薩思惟:『有一種戒,乃不可以破,並沒有漏,不可以壞,並不有雜。雖沒有形色,但可以護持。雖沒有觸對,卻善修方便,可得具足,而不會有過咎。乃為諸佛菩薩之所讚歎的。是大方等大涅槃之因』。善男子啊!戒譬喻為大地,為船坊、瓔珞、大姓、大海、灰汁、舍宅、刀劍、橋梁、良醫、妙藥、阿伽陀藥(無價、無病)、如意寶珠、腳足、眼目、父母、陰涼等。戒又為不能劫盜,不可以嬈害。火不能焚,水不能漂。為大山的梯隥,諸佛菩薩的妙寶勝幢。如果安住於此戒律裡,而能得須陀洹果(初果),我雖然也有此分,然而我卻不須要!為甚麼呢?因為我如果得此須陀洹果的話,則不能廣渡一切眾生。如果安住在於此戒的話,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事,我也有分,也是我所欲祈望之事。為甚麼呢?因為如果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話,則當會為眾生廣說妙法,會作為眾生的救護,這就是菩薩摩訶薩之念戒。

  甚麼叫做念施呢?菩薩大菩薩深觀此施,乃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因,諸佛菩薩親近修習如是的布施,我也如是的親近修習。如果不惠施,則不能莊嚴四部之眾。布施雖然不能畢竟斷除結縛,但是能破除現在的煩惱。以布施的恩緣,常為十方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世界的眾生之所稱歎。菩薩大菩薩布施眾生之食,則布施其命,由於此果報,在得成佛道之時,即會是常而不變易,由於施藥之故,成佛之時,則得安樂。菩薩布施時,如法去求財,不會侵彼去施此。是故成佛,則得清淨的涅槃。菩薩布施時,使諸眾生,不求而得,是故成佛,則得自在之我。由於布施的因緣,使他人能得大力,是故成佛時,則能獲得十力。由於布施的因緣,能令他人得到法語,是故成佛時,則能得四無礙智。諸佛菩薩,修習此布施之法,為涅槃之因,我也是如是,也是修習布施作為成就涅槃之因。如廣說念施之義,則如在『雜華經』中說的(雜華經,很可能為華嚴經。雜華之句,出在觀佛三昧海經『我於雜華,為普賢、賢首說!』)。

  甚麼叫做念天呢?天有四天王處(第一層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無色界頂)。如果有信心的話,就能因之而得生於四天王處,我也是有此成分。假若持戒、多聞、布施、智慧的話,就能由此功德而得生四天王處,乃至得生非想非非想處,此事雖然我也是有分,但是這種果報並不是我所欲求的。為甚麼呢?因為四天王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均為無常,因為無常之故,有生老病死。由於此義之故,並不是我所欲求的地方。譬如幻化一樣。幻化雖然能夠誑惑愚夫,但是有智慧之人,則不會被迷惑。所謂如幻化,即是指四天王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所謂愚者,即是一切凡夫。我則不同於凡夫愚人。我曾聽過有第一義天,所謂諸佛菩薩常不變易是。由於常住不變之故,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我為眾生精勤修持,志求第一義天。為甚麼緣故呢?因為第一義天能使眾生斷除一切煩惱,好像和如意樹一樣。如我有信根,乃至有慧根的話,則能得達此第一義天。當為眾生,廣為分別闡說第一義天。這就是菩薩大菩薩之念天。善男子啊!這就是『菩薩乃不是世間』(非世間)之義。是為『世間之不知、不見、不覺,而是菩薩所知、所見、所覺』的!

  善男子啊!若我弟子,所謂受持、讀誦、書寫、演說十二部經,和受持、讀誦、書寫、演說大涅槃經,都平等没有差別,此義乃為不對的。為甚麼呢?善男子啊!大涅槃經即是諸佛世尊的甚深秘藏。由於是諸佛甚深的秘藏,所以則為是最為優勝的。善男子啊!由於此義之故,大涅槃經乃為甚奇甚特,是不可思議!

  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說:「我乃知道此大涅槃經,是為甚奇、甚特,不可思議!也知道佛法僧之不可思議,菩薩之菩提大涅槃,也是不可思議。世尊!然而到底由於甚麼,而又說菩薩為不可思議呢?」

  佛陀說:「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没有人教他,然而他卻能自發菩提之心。既發菩提心後,就會勤修精進。假如正使大火已焚燒到其身與首,菩薩畢竟都不會因求救而捨棄念法之心。為甚麼呢?因菩薩大菩薩,常自這樣思惟:『我在於無量阿僧祇劫的長期當中,或者在於地獄、餓鬼、畜生、人間、天上當中,被諸結縛之火所燃燒,都未曾得到一決定法。決定法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菩提之故,始終都不愛惜身心與生命!我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故,正使碎身,變為微塵,始終都不放棄勤於精進!為甚麼呢?因為勤於精進之心,即是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因之故。善男子啊!如是的菩薩雖然還未得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是卻能如是的不惜身命,更何況得見之後呢?因此之故,菩薩乃為不可思議!

  又次,所謂不可思議,乃為菩薩大菩薩知見生死之無量的過患,乃不是聲聞緣覺所能及的!菩薩雖然知道生死無量的過患,但是為了救度眾生之故,在於生死當中受諸苦痛,並不生厭離之心。因此之故,才又名為不可思議!菩薩大菩薩為諸眾生之故,雖然在地獄受諸苦惱,但是卻如在第三禪天裡的快樂,因此之故,才又名不可思議。善男子啊!譬如長者,他的家裡有火燒之災。長者看後,就從其舍宅逃出,但是他的諸子卻還在後面,並未脫離失火之災難。長者此時知諸子定會被火災所害,為了諸子之安全之故,就旋回還入舍宅去救他們,並不顧自已是否會遇災難!菩薩大菩薩也是如此,雖知生死乃有很多的過惡,但是為眾生之故,處在生死,而不厭,因此之故,才又名叫不可思議。

  善男子啊!無量的眾生,雖發菩提之心,但是見生死中,有好多的過惡,其心就會退沒。有的就退為聲聞,有的會退為緣覺。如果是菩薩,而聽聞此經的話,就始終不會退失菩提之心去為聲聞、辟友佛。像這檥的,菩薩雖然還未位階初不動地之果位,但是其心乃非常的堅固,並沒有退沒。因此之故,才又名不可思議。

  善男子啊!如果有人唱言:『我能浮渡大海之水』。像這種話,是不是可以思議?」迦葉說:「弗也,世尊!像這種話有的可以思議,有的不可思議。為甚麼呢?因為如果是人類說他能夠渡過,那就是不可思議。假如是阿修羅說他能渡過,那是可以思議的。」佛陀說:「善男子啊!我並不說是阿修羅之事。我正說人類之事耳!」迦葉說:「世尊!人類中間也有可以思議的,也有不可以思議的。世尊!人類有二種。第一為聖人,第二為凡夫。如果是凡夫之人,則不可以思議,假若是賢聖之人,則可以思議的」。佛陀說:「善男子啊!我所 說的為凡夫,並不是在說聖人」。迦葉說:「世尊!如果是凡夫之人的話,實在是不可以思議的了」。佛陀說:「善男子啊!凡夫之人,實在不能渡過大海之水的。若是菩薩的話,則實在能夠渡過那生死的大海,因此之故,才又名叫不可思議。善男子啊!如果有人能用蓮藕之根去懸須彌山的話,是可思議與否呢?」迦葉說:「弗也,世尊!」佛陀說:「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一之頃,均能稱量一切生死,因此之故,才又名叫不可思議」。

  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已經在於無量阿僧祇劫之久,常觀生死乃為無常、無我、無樂、無淨,而為諸眾生分別詳細演演說常樂我淨。雖然演說如是,但是並不是邪見,因此之故,才又名叫不可思議。善男子啊!如人入於水,而水卻不能沉溺他,入於大猛火中,火也不能燃燒他。像這種事,乃為不可思議菩薩,也是如此。雖然處在生死當中,也不會被生死之所惱害。因此之故,才又名叫不可思議。

  善男子啊!人有三品類,所謂上中下是。下品類的人,最初入母胎時,曾作此念:『我現在所處的地方,是眾穢物所歸的地方。如諸死屍的中間,也如眾棘刺當中的大黑闇處』。最初出母胎之時,又作此念:『我現在出離所棲廁的地方,已脫出眾穢聚集之處,乃至已出離大黑闇中間』。中品類之人會作此念:『我現在入於眾樹林中的清淨的河中、房室、舍宅』。出母胎時也如是。上品類之人,會作此念:『我昇上殿堂,在華林的中間。我乘馬、乘象,登上高山』!出母胎時也如是。菩薩大菩薩初入胎時,自己知道自己已入胎。住胎時,也知道自己已住在胎內。出母胎時也知道自己已出母胎,而不生起貪欲瞋恚之心。而且還未得證初住之地,因此之故,又名叫做不可思議。善男子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實在不可以譬喻來作比例的。善男子啊!心也不可以用比方之譬喻來作比例的,然而皆可說。菩薩大菩薩,並沒有師諮,受學之處,而能得此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此法後,心裡已沒有半點的慳悋,會常為眾生演說。因此之故,又得名為不可思議。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有身遠離,非口,有口遠離,非身,有非身口,而亦遠離。所謂身遠離,就是遠離殺生、盜偷、媱亂之業之義,這名叫身遠離而非口。口遠離,就是遠離妄言、兩舌、惡口、無義語(綺語)。這名叫口遠離而非身。至於非身、非口,也是遠離,乃謂遠離貪嫉、瞋恚、邪見之義。善男子啊!這就是名叫非身、非口,而也是遠離之義。善男子啊!菩薩大菩薩,乃不見一法是身是業,以及離主,而亦有離。因此之故,又名不可思議。善男子啊!由身而離身的惡業,由口而離開口的惡業,由智慧而遠離非身、非口之惡業(意業)。善男子啊!實在有此智慧,然而不能使菩薩遠離!為甚麼呢?善男子啊!沒有一法能夠破壞,能夠作成的。因為有為的法性,乃為異生異滅的,因此之故,此慧不能遠離。善男子啊!慧不能破,火不能燒,水不能爛,風不能動,地不能持,生不能生,老不能老,住不能住,壞不能壞,貪不能貪,瞋不能瞋,癡不能癡。因為有為之性,乃為異生異滅之故,菩薩大菩薩,終究不會生起念而說:我『乃用此慧破諸煩惱』。然而卻自說:『我破煩惱』!菩薩雖作此,言但是也非虛妄,因此之故,又名叫做不可思議!」

  迦葉菩薩仰白佛陀說:「世尊!我現在始知菩薩大菩薩之不可思議!佛、法、眾僧、大涅槃經,以及受持者、菩提涅槃等,也是不可思議!世尊!這無上的佛法,到底當會住於久或近,而到甚麼時候,而告滅沒呢?」佛陀說:「善男子啊!若有大涅槃經,乃至有此五行,行謂聖行、梵行、天行、病行、嬰兒行。假若我的弟子,有人能夠受持、讀誦、書寫、演說其中的真義,而能為諸眾生所恭敬、尊重、讚歎、種種供養的話,就應知道!那個時候佛法並未消滅!善男子啊!假若大涅槃經雖然具足而流布,但是在那時候,我的諸弟子卻多犯禁戒,多造作眾惡,不能敬信這種經典。由於不信此經之故,就不能受持、讀誦、書寫,以及解說其義。因此而不會被眾人所恭敬,乃至受人之供養。看到受持此經的人,會輕視,會誹謗而說:『你是六師外道,並不是佛的弟子』。當知這時就是佛法將滅不久之時的了!」

  迦葉又白佛說:「我曾經從佛您聽受過如下之義:『迦葉佛之法住世七日,然後滅盡』。世尊!迦葉如來是否有此經嗎?如果有此經的話,為甚麼說會滅呢?如果沒有此經典的話,為甚麼說大涅槃經是諸如來秘密之藏呢?」佛陀說:「善男子啊!我上面所說之語,唯有那文殊菩薩乃能了解其義。現在當會重新講說。你要專心一意注意的聽!善男子啊!諸佛世尊有二種法。第一就是世間法。第二就是第一義法。世間法可以滅,但第一義法則不可以壞滅。又有二種。第一為無常、無我、無樂、無淨。第二為常、樂、我、淨。無常、無我、無樂、無淨則有壞滅,而常、樂、我、淨則無可壞滅。又有二種。第一為二乘所持的,第二為菩薩所持的。二乘所持的則有壞滅,菩薩所持的則無壞滅。又有二種,第一為外法,第二為內法。外法則有壞滅,而內法則並無壞滅。又有二種。第一為有為,第二為無為。有為之法,則有壞滅,無為之法,則沒有壞滅。又有二種。第一為可得,第二為不可得。可得之法,則有壞滅,不可得之法,則沒有壞滅。又有二種,第一為共法,第二為不共之法。共法會壞滅,不共之法,則不會有壞滅。又有二種,第一為人中,第二為天中。人中會壞滅,天中則沒有壞滅。又有二種,第一為十一部經,第二為方等經。十一部經,會有壞滅,方等的經典,則不會有壞滅。善男子啊!假若我的弟子受持、讀誦、書寫、解說方等大乘的經典,而恭敬、供養、尊重讚歎的話,當應知道!這時佛法並不會滅!

  善男子啊!你剛才所問的『迦葉如來是否有此經』?善男子啊!大涅槃經均為是一切諸佛的秘藏的!為甚麼呢?因為諸佛雖有十一部經,但是都不說佛性。不說『如來即是常樂我淨,諸佛世尊畢竟並不入於涅槃』。因此之故,此經名叫如來秘密之藏。因為此經乃十一部經所不說之故,故名為藏。喻如人有七寶,但都不拿出來在外之用,故名之為藏。善男子啊!此人所以會藏積此寶物,乃為未來事之故。甚麼未來事呢?所謂穀貴是。如賊來侵國之時,值遇惡王時,用來作贖命時,道路澀難,則物難得之時。遇著這些時候,就會拿出來用!善男子啊!諸佛如來秘密之藏也是如此。乃為未來世,諸惡比丘,畜積不淨之物,而為四眾說:『如來畢竟會入涅槃』。當時都讀誦世典,而不敬佛經。像這等惡比丘們現在於世間時,如來為了要滅除這些惡眾,使他們能夠遠離邪命,為自己之利益,而受人供養等事。如來遇此情形,則會為演說此經。假若此經典,此佛秘密之藏,消滅不現之時,當應知道!這時佛法則會滅沒!善男子啊!大涅槃經乃常 住而不變易,為甚麼難言說:『迦葉佛時,有此經與否呢?』善男子啊!迦葉佛時所有的眾生,都貪欲微薄,智慧滋多,那時的諸菩薩大菩薩都很調柔易化。都有大威德,而總持不忘,有如大象王。其世界很清淨,一切眾生悉知如來終於不畢竟入於涅槃,是常 住不變。雖然有如是的經典,也不須要演說。」

  善男子啊!現在世間的眾生,有很多的諸煩惱,都是愚癡、善忘,而沒有智慧。有好多斬不斷的疑網。信根不樹立,世界不清淨,一切眾生都說:如來為無常遷變,畢竟會入於大般涅槃。因此之故,如來乃演說此經典。善男子啊!迦葉佛之佛法,實在也是不滅的!為甚麼呢?因為常住不變之故。善男子啊!假若有眾生,將我看做無我,無我看做是我,常看做是無常,無常看做是常,樂看做為無樂,無樂看做為樂,淨看做為不淨,不淨看做為淨,滅看做為不滅,不滅看做為滅,罪看做為非罪,非罪看做為罪,輕罪看做為重罪,重罪看做為輕罪,乘看做為非乘,非乘看做為乘,道看做為非道,非道看做為道,實在是菩提看做為非菩提,實在非菩提謬見為菩提,苦看做為非苦,集看做為非集,滅看做為非滅,實看做為非實,實在是世諦看做為第一義諦,第一義諦看做為世諦。歸看做為非歸,非歸看做為歸,以真正佛語名為魔話,實在是魔語卻以為是佛語。到這時,佛陀乃會說大涅槃經。

  善男子啊!寧可說蚊蟲之嘴,能吞盡到大海之底,也不可以說如來之法會滅盡。寧可說能用繩索可以繫縛猛風,也不可以說如來之法會滅亡。寧可說用嘴能將須彌山吹散吹壤,也不可以說如來之法會滅亡。寧可說佉陀羅火(突破),能生蓮華,也不可以說如來之法會滅亡。寧可說阿伽陀藥(不死藥)為毒藥,也不可說如來之法會滅亡。寧可說言能使月亮會炎熱,太陽能使其為冷,也不可說言如來之法會滅亡。寧可說四大各自能捨棄其體性,也不可以說如來之法會滅亡。

  善男子啊!假若佛陀最初出家,然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還未有弟子會了解甚深奧義時,那位佛陀世尊就進入涅槃的話,就應知道!此法乃不會久住於世間!又次,善男子啊!假若佛陀初出,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後,有了諸弟子已經了解甚深的奧義,而那位佛陀雖然已進入涅槃,即應知道!此法定會久住於世間!

  又次,善男子啊!若佛初出,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後,弟子群裡雖有了解甚深的奧義,然而沒有篤信的白衣檀越(在家信徒)之敬重佛法,佛陀便則進入涅槃的話,當知!是法,不會久住於世間。又次,善男子啊!若佛初出,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後,有諸弟子了解甚深的奧義,有好多篤信的白衣檀越敬重佛法,則佛陀雖然進入涅槃,但應當知!佛法定會久住於世間!

  又次,善男子啊!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後,雖然有諸弟子了解甚深的奧義,而且有篤信的白衣檀越敬重佛法,但是諸弟子之演說經法,乃為了貪圖人家的利養,並不是為了涅槃而作,佛陀又入涅槃,即應知道!是法不能久住於世間!

  又次,善男子啊!若佛初出,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後,有諸弟子了解甚深的奧義,又有篤信的白衣檀越敬重佛法,諸弟子們凡是演說佛法,都不是為了貪圖利養,都為了求涅槃而說。這樣,則佛雖然滅渡(涅槃),則應知道!是法定會久住於世間!又次,善男子啊!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後,有諸弟子了解甚深的奧義,而且有篤信的白衣檀越敬重佛法,但是諸弟子們,多起諍訟,互爭是非,佛又已入涅槃,則應知道!是法不能久住於世間!又次,善男子啊!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後,有諸弟子了解甚深的奧義,又有篤信的白衣檀越敬重佛法,那些弟子都修和敬之法,不相爭是非,都互相尊重,則佛雖入涅槃,即應當知!是法乃會久往而不滅!

  又次,善男子啊!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後,雖有弟子了解甚深的奧義,又有篤信的白衣檀越敬重佛法,那些諸弟子們都為大 涅槃而演說佛法,都互相恭敬,不起諍訟,但是卻畜積一切不淨之物,又自讚言:『我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佛陀又入涅槃,就應知道!是法不能久位住於世間。又,次善男子啊!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後,有諸弟子了解甚深的奧義,又有篤信的叫白衣檀越敬重佛法,那些弟子們也為了大涅槃而演說經法,都善修和敬,都互相尊重,並不畜積一切不淨之物,也不自言已得須陀洹果,乃至已得阿羅漢果。則佛陀世尊雖然已滅度,就應知道!是法乃會久住於世間的!

  又次,善男子啊!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後,有諸弟子,乃至並不畜積不淨之物,又不自言得須陀洹,乃至阿羅漢果。然而卻各執所見的種種異說,而作此言:『長老!諸佛所制之四重禁戒之法,乃至七滅諍之法,乃為了眾生之故,或者是遮,或者是開。十二部經也是如此。為甚麼呢?因為佛陀知道國土、時節等都各有差異,眾生也不同,有利鈍之差別。因此之故,如來乃或遮止或開導,而有了輕重之說。善男子啊!譬如良醫,為了某疾病使人飲服乳,為了某疾病而遮禁服乳。如遇熱病就聽其飲服,冷病時就遮止不使其飲服。如來也是這樣。如來乃觀諸眾生的煩惱病根,亦開、亦遮。長老!我乃親從佛聞如是教義:『唯我知道其義,你不能知,唯我能了解戒律,你不能了解,我乃知道諸經,你則不能了知。』彼佛又已滅度,則應知道!是法不會久住於世間!善男子啊!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後,有諸弟子,乃至不說:『我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也不說言:『諸佛世尊為了眾生之故,或遮止,或開導。長老!我親從佛處聞如是的教義,如是之法,如是的戒律。長老!當依如來十二部經。此義如果是的話,我當會受持,如果不是的話,我當會捨棄。』這樣,即彼佛世尊雖入涅槃,也應知道!此法當會久住於世間!

  善男子啊!我的法將滅之時,有聲聞的弟子,有的會說有神,有的會說神乃為空。有的會說有中陰身,有的說沒有中陰身。或說有三世,或說沒有三世。有的說有三乘,有的說沒有三乘,或言一切為有,或言一切為無。或言眾生有始有終,或言眾生無始無終。或言十二因緣是有為法,或言因緣是無為法。或言如來有病苦之行,或言如來沒有病苦之行。或言如來不聽許比丘們乞食十種肉。那十種呢?所謂人、蛇、象、馬、驢、狗、獅子、豬、狐、獮猴等是。其餘即悉聽許人食。或 言一切都不核准,或言比丘不作五事。那五事呢?所謂不賣生口、刀、酒、洛沙(譯為染作家。此草多蟲,會損傷物命)、胡麻油是,其餘的則悉聽其便。或言不核准進入五種家庭。那五種呢?所謂屠兒、媱女、酒家、王宮、旃陀羅舍。其餘之家舍,則悉聽人出入。或言不聽許人穿憍舍耶衣(絲衣、娟衣),其餘則悉數聽便。或言如來聽許比丘畜積衣、食、臥具,其價值各十萬兩金,或言不核准。或言涅槃為常樂我淨,或言涅槃只為結縛斷盡,並沒有其他甚麼法叫做涅槃。喻如織縷,其名叫做衣,而其衣既然壞了,就名叫做無衣,實在並沒有甚麼別法名為無衣。涅槃之體也是如此。善男子啊!當那個時候,我的弟子會作正說的人很少,邪說的人為多,受正法的人為少,受邪法的人為多,受佛語的人為少,受魔語的人為多。

  善男子啊!那時在拘睒彌國裡(譯為不靜,為沿於恆河的古都),有二位弟子,第一位已成為阿羅漢,另一位為破戒者。破戒者的徒弟有五百名之多,而阿羅漢的弟子之數只有一百名。破戒者說:『如來畢竟入於涅槃。我曾經親自聞佛如是之義:如來所制定的四重禁戒之法,若受持也可以,如果毀犯,也並沒有甚麼罪過。我現在也已得到阿羅漢果,也具有了四無礙智。而阿羅漢也犯此四重禁之法,也沒甚麼。犯四重禁之法假若是實在有罪的話,則阿羅漢果定不會去毀犯。如來在世時制定要人堅持之法,已由於佛陀臨涅槃時(世壽臨滅時),均於放捨了』。阿羅漢的比丘則說:『長老!你不可說如來畢竟入於涅槃。我知道!如來乃為常住不變易。不管是如來在世,或如來涅槃後毀犯四重禁戒的話,其罪並沒有差別!假若說,阿羅漢會毀犯四重禁戒,則其義不然!為甚麼呢?因為得須陀洹果(初果)之人,尚且不會犯四重禁戒,更何況是阿羅漢?如果長老你說你是一位阿羅漢?但是阿羅漢果的人,已經不會生甚麼妄想了。也不會自說我已得阿羅漢的。阿羅漢的人惟說善法,不說不善之法。長老你所說的,純粹為非法!如果看十二部經,就一定會知道長老你並不是阿羅漢』!善男子啊!那個時候,那些破戒的徒眾,即共同將這位阿羅漢的生命斷掉!善男子啊!那時魔王,由於二眾之忿恚之心,就悉數將這些六百名比丘一同除滅。這時凡夫們,大家都說:『哀哉!佛法於是定會斷滅!』然而我的正法並沒有斷滅。這時那個國家有十二萬位諸大菩薩,都善持我法。『為甚麼可以說我的佛法會斷滅呢?』當時也就是閻浮提內沒有一位比丘為我的弟子之時,這時波旬(惡魔)悉會以大火焚燃一切所有的經典。其中有燒不掉而遺餘的經典,而諸婆羅門即會共同偷取,處處採捨加減,安置作為他們的經典。由於此義之故,諸位小菩薩,在於佛未出世時,都會一同去信受婆羅門之語。諸婆羅門雖然作此說:『我有齋戒』,但是認真說來,諸外道們實在是沒有的。諸外道們雖又說他們有:『我、樂、淨』,但是實在並不了解我、樂、淨之義。只將佛法之一字、二字,一句,二句而說:『我的典籍有如是之義』耳。」

  這時拘尸那城外,娑羅雙樹之間,無量無邊阿僧祇的大眾,聽聞此語後,都異口同音而唱說:「世間虛空!世間虛空!」(世間將會變成為虛空!)

  迦葉菩薩告諸大眾而說:「你們暫且不要憂愁而啼哭才好!世間並不會變為空的。因為如來乃為常住而無變易!法與僧也是同樣!」

  這時大眾聽聞此語後,即止啼哭,都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心!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lene&aid=155669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