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法句經故事集 ( 修訂版 ) 周金言 譯
2023/02/23 20:58:32瀏覽265|回應0|推薦1
法句經故事集 ( 修訂版 )
達摩難陀長老編著
周金言 譯

果 儒 修 訂 1


2 目 錄
代序/我讀法句經故事集的啟示 4 譯者序 導讀 7 9 佛陀家譜 33 第一 雙品 34 第二 不放逸品 60 第三 心品 78 第四 華品 95 第五 愚品 115 第六 智者品 138 第七 阿羅漢品 155 第八 千品 169 第九 惡品 194 第十 刀杖品 216 第十一 老品 233 第十二 自己品 248 第十三 世間品 262 第十四 佛陀品 第十五 樂品

3 第十六 喜愛品 309 第十七 忿怒品 319 第十八 垢穢品 333 第十九 法住品 347 第二十 道品 358 第二十一 雜品 371 第二十二 地獄品 第二十三 象品 第二十四 愛欲品 406 第二十五 比丘品 425 第二十六品 婆羅門品 441 3


4 代序
我讀法句經故事集的啟示 宏印法師

法句經 這部屬於原始佛教的聖典 不論是南傳或 北傳 此兩大系統的佛教 都同樣保留它寶貴的文獻譯典 如做為研究理解印度早期佛教而言 法句經 的題材 有 它不容忽視的思想意義及文獻地位 而此次的新譯 法 句經故事集 以 法句經 原文與故事敘述相結合 題材新 穎 深入淺出 譬喻易懂 富有現代教育的啟發意義 譯者 周金言先生 邀我為新書作序 情意難辭 於此 謹就個人 讀 法句經故事集 的若干心得感想 供讀者諸君參考指正 讀 法句經故事集 的第一點意義是有 歷史感 我 們知道 宗教信仰容易流於憑傳說或神話奇蹟 缺乏歷史性 的時 地 人根據 這點 法句經的取材內容 大都以歷史 上世尊及其弟子的真人真事做題材 充分給人歷史的真實 感 這對生於事事講根據的科學時代 極富現代意義 第二點意義是有 人性 佛教出現於印度 歷經二千 多年的發展演變 原始佛教思想的特色 從諸佛皆出人間 在人間成佛 而演化到天上成佛或他方淨土解脫 印度後期 大乘的思想 如果能以 阿含 法句經 等故事來比較 4

5 則更能顯出 法句經故事集 其解脫觀的實踐意義 的確 能符合五蘊身的人類 人身難得 人身解脫 人身成佛的人 間佛教真諦 讀 法句經故事集 的第三點意義 是富有現代倫理道 德的 合理性 這些故事的題材 給人的感覺 就像發生 在你我周遭的平常事 它的教育功能意義 不會怪力亂神 荒誕不經 或者流於玄想空洞 從倫理的價值觀來思考 其 故事取材 對現代人而言 仍具有說服力 第四點意義是富有全人類的 普遍性 宗教信仰的產 生 它的思想真理 其意義不能只是某些種族 民族 的得 救福音 或者是少數特優的哲學家或思想家才能受用 法 句經 指導人類 淨化人性貪 瞋 癡 傲慢 偏見 懶惰 與無知等困境 發揚慈悲 溫順 無諍 和平 奉獻 聰敏 勤儉 智慧等精神文明 它的實踐意義及教育功能 能滿足 普遍性 無疆界的全人類 甚至遍及一切生命 含靈有情 皆能法義普沾 同得利益 再就 法句經故事集 的內容與題材結構做探源 其取 材部份源自四部 阿含 而更多取自原始佛教的 本生 譬喻 因緣 三大文獻來源 這三大來源的故事意義 其實 5

6 就是蘊育大乘菩薩道的胎床 世尊與阿羅漢尊者的今生故 事 或前生多世的因緣 正是部派佛教思想導向大乘由菩薩 累世修行始能成佛的思想推動力 於此 讀者實不可輕忽 法 句經故事集 的文獻價值及其在佛教思想史的影響意義 達摩難陀長老 生長於斯里蘭卡 南傳佛教發源地 長年在馬來西亞弘法 在南傳佛教國家 聲譽卓著 其德學 成就非凡 其著作甚多 已譯成中文的有 佛教徒的信仰是 什麼 及 如何無憂無慮過生活 筆者應馬來西亞佛青 總會之邀 赴彼邦弘法 曾透過譯員 於吉隆坡拜訪長老 對南北傳佛教思想諸多問題 曾作了廣泛的思想交談 留下 極為深刻的印象 臨別時 達摩難陀長老送給我一本厚厚的 法句經故事集 英文原著 帶回台灣後 此書直到遇上周 金言居士 始得遇知音 如獲至寶 周居士曾負笈美國 現任職中油研究機構 平時最愛閱 讀英文佛書 又熱心翻譯 才情洋溢 原作者與譯者 那種 為信仰而默默耕耘 為文化智慧而無私的回饋人類 其人其 行 就像我們閱讀 法句經故事集 的故事一樣 是那麼令 人感動 令人佩服 2539 年世尊成道日 宏印 寫於嘉義蘭潭 海印精舍 6

7 譯者序 研讀和翻譯 法句經故事集 是一種全新的宗教經驗 希望此書的出版對近年來國內研讀和回歸原始佛教的風氣 有所裨益 一般人研究佛法比較偏重在法義上 對於佛陀本人和僧 團的運作 包括僧人的修行生活 則較少留意 然而佛陀的 人格和為人處世之道具體展現了佛法 也是當初佛教所以能 夠快速為人信受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以說佛陀和佛法是一體 的兩面 同時 僧團的運作也使人們認知佛陀和佛法的豐富 資訊 綜合對佛陀 佛法和僧團運作的研究 才能使人全然 掌握佛教 這種如實 全面的掌握 對個人修行和在現代社 會弘揚佛法都有重大的助益 法句經故事集 對於確實認知佛陀的人格 為人處世 之道及僧團運作大有幫助 本書收錄了佛陀四百二十三句法 句 以及三百零五個故事 其中有他對佛法的闡釋 對人事 紛爭的排解和勸誡 也有對弟子修行的關懷 處理愛欲情仇 的高超智慧等 佛在人間 透過這樣貼切的認知 更能 領會其中的真實涵義 7

8 本書的翻譯儘量使用白話 希望對佛法沒有基本概念的 人也能領會其中的涵意 民國四十二年了參法師翻譯的 南 傳法句經 文言文較多 也沒有輔助說明的相關故事 翻譯的過程儘管艱辛 仍然充滿喜悅 宏印法師 宗善 法師 香光寺香光書鄉編譯組諸位法師 馬來西亞佛教青年 總會開拾法師 以及諸多善知識 如明法比丘 林景正 張 賢敏 劉玉純 黃秀芳 鄧宜貞 黃錦燈 張恆誠和周金和 等人的砥礪和無私的協助 使這本篇幅繁多的書得以順利翻 譯完成 謹在此致上誠摯的謝意 筆者也要感謝內人謝月惠 的大力護持 使譯者無後顧之憂 最後 感謝父親周石泉 母親周李阿幼多年來的包容寬待 是為序 8

9 導 讀 達摩難陀長老 佛陀在領導僧團的四十五年中 出於對世間的慈悲和對 人類幸福的關懷 不停地弘揚他所證悟的佛法 佛陀忠誠的 隨行弟子阿難尊者具有超凡的記憶力 曾經懇求佛陀為他重 述他未曾聽聞過的佛陀所說的法 阿難尊者說他知道佛陀八 萬四千次說法 當然 也有其他弟子從一開始就親近佛陀 因此也虔誠 忠實地記錄佛陀的說法 這些多聞聖弟子們明白 正確記錄佛陀說法和說法因 緣 的重要歷史意義 因此佛陀入滅三個月後 他們召集了 僧團中尊貴的阿羅漢比丘 誦出並結集佛陀所有的說法 方 便佛法的弘揚 並避免後人誤解 扭曲和修改佛法 口耳相傳的傳統 佛陀的說法 由僧團中的弟子一代又一代口耳傳誦下 來 直到西元前八十年 錫蘭才第一次以巴利語將佛法形諸 文字 比丘們公開複誦佛陀的說法 以避免錯誤或誤用其他 的辭彙 9

10 留傳下來的不只是佛陀的教誨 佛陀在世時北印度人的 生活和想法也被留傳下來 這些人包括國王 大臣 王子 婆羅門 農夫 外道 賤民 強盜 官吏 銀行家 妓女 丈夫 妻子 情人和兒女等 他們和現代人一樣 有相同的 弱點 貪 瞋 癡 嫉妒 懶惰 傲慢與愚癡等 早期的佛 教徒也很溫順 慈悲為懷 虔誠 聰敏 慷慨與奉獻 法句經故事集 生動活潑的敘述佛陀與弟子們的故 事 佛陀在家信徒包括國王 如頻婆娑羅王和波斯匿王 富 翁如給孤獨長者 妓女如絲蕊瑪和一大群的平民 如理髮 匠 金匠 馴象師 特技演員 奴隸 獵人 漁人 園藝專 家 屠夫 紡織工人和船民等 許多人從佛陀的教誨中獲益 良多 有些人則一無所得 依然故我 法句經故事集 敘述人類的真實情感而感人肺腑 這 些情感包括悲憫 如波她卡娜在一連串的事故中 喪失了所 有的家人 幽默 有位比丘出家剃度好幾次 頭因此光亮得 像磨刀石 羅曼史 難陀王子思念出家時遺棄在家的新娘 子 陰謀詭計 如外道雇請妓女控告佛陀與她私通 又如摩 醯提利的陰謀得逞 而害死是佛陀信徒的皇后 政治 佛陀 住在盧奚多河兩岸的親戚 因為爭灌溉用水而準備兵戎相 見 戲劇化 提婆達多三番兩次挑戰佛陀 終於以悲劇收場 10

11 佛陀的慈悲 當然 也有許多人反對佛陀 佛陀的表弟提婆達多曾經 三次謀害佛陀不果 也有其他宗教的負責人控告佛陀與人私 通 傳播邪說 企圖破壞佛陀的名譽 但佛陀仍留在人間 一如不受污染的蓮花 蓮花在佛教中象徵純潔 佛陀在世 間 但不落世間 佛陀的慈悲無遠弗屆 佛陀與清道夫 女傭交談 接受 最謙卑的人的供養 有一次 甚至接受一位婆羅門吃剩的菜 飯 因為那是婆羅門謙恭和虔誠的供養 佛陀曾經與許多不 同的宗教師深入對話 討論宗教上頗具爭論的議題 如創造 神存在與否 靈魂理論 神力 動物祭祀 苦行 典禮儀式 和終極救贖等問題 這些深入的對話和討論豐富了佛陀的說 法 佛陀也因此釐清了許多觀念 外道們至今仍對這些觀念 爭論不休 佛陀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宗教師 現代從事教育工作的 人 可以從佛陀的教法中獲得改進教育的方法 在佛陀一生 的確切記載中 我們找不到佛陀對無法理解或不願理解佛陀 說法的人動怒或失去耐性 佛陀也未曾苛責別人 佛陀的耐 心 寬容 無盡的慈悲和悲憫的智慧無人能及 11

12 法句經故事集 一開始的法句說 人心要為所有的行為 不論是善或惡負責 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 UNESCO 的人權組織章程序言彰顯了佛陀的說法 人心引發戰爭 所以護衛和平的信念也必須在人的心中建立起來 佛陀具有超凡卓絕的能力 使他比其他的宗教師更偉 大 他能夠使最敵對 倔強 愚笨或意志脆弱的人奇蹟似的 改變心意和態度 這是因為佛陀具有超凡的能力 可以觀察 人的過去世 而人的過去世的行為會影響今生的業 例如 佛陀知道一位年輕比丘因為多生以來都是金匠 所以無法修 習苦觀 只能觀想美麗的東西 佛陀就給他一朵金色的蓮 花 他因此能夠迅速繫念在前 心無旁鶩地精進修行 另外 有一次 當佛陀在說法的時候 聞法大眾中有人仰望天空 有人以手刮地 有人用手搖樹 而不專心聽講 佛陀知道這 是由於過去世時 他們分別是星象學者 地底下的動物和猴 子的習性造成的 第一位體認到 有效的教誨 必須奠基於 認清聽者的性向和心理狀態 的人 就是佛陀 佛陀對不同的弟子從不使用相同的教誨方式 在這方 面 沒有任何的宗教師可以與他匹儔 佛陀總是依聽眾的年 齡 氣質 個性 身份或心理狀態而應機說法 佛陀曾經延 遲說法 等一位饑餓的牧牛人吃飽飯後 才開始說法 因為 12

13 佛陀明白饑餓的人無法集中精神聽法 有時候 佛陀甚至對發問的人故意保持沉默 因為佛陀 明白他的回答只會使發問的人更困惑 如同在任何團體中 都有不同資質的人 有的人特別聰慧 如舍利弗 他們可以 體會阿毗達摩 論 中最深奧的佛法 另一方面 慈悲的佛 陀則用不同的方法教導愚笨的弟子 例如他要周利盤陀比丘 面向東方而坐 同時在搓揉乾淨的白布時觀想心靈的污垢 另外 當吉離舍瞿曇彌因為喪子而悲痛逾恒 請求佛陀賜藥 救治她的兒子時 佛陀要她先去向村子裏未曾有人去世的家 庭乞討芥末種子 她遵照佛陀的話遍尋整個村子 都無法找 到一戶從來沒有人去世的人家 這時候 她才恍然覺悟到死 亡原來是人生無法避免的必然結果 由於佛陀的教誨 才使 得抱著兒子屍首到處遊走的她證悟真理 一如以下的法句所 述 不請自來 不告而別 來來去去 有什麼值得哭泣呢 偉大的經典 肩負續佛慧命的早期弟子們 遵循佛陀的教法 因此結 集的經典中有處理佛教心理學的阿毗達摩 論 它適合聰 慧的人 也有長 中 短的佛陀說法的經典 大部分的弟子 都可以從研讀這些經典中 了知佛陀大部分的說法 這些經 13

14 典幾乎涵蓋了所有適合不同心性 氣質和個性的聽者的說 法 法句經 是這些經典中的第五部分 也是最後一部份 法句經 所彙集的佛陀說法 法句 最適合廣泛的讀 者 其中的故事比之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學 詩詞和小說創作 都毫不遜色 法句經 和 本生譚 佛陀過去世的故事 毫無疑問的是宗教史上最為人們所傳誦和引述的經文 幾世紀以來 世界各國的文化 風俗和思想都多少受到 法句經 的影響 整個東南亞 尤其是泰國 緬甸和錫蘭 法句經 的故事是母親哄小孩時最喜愛的題材之一 多聞 的比丘也一再引用 法句經 的故事去指導 鼓舞 激勵各 階層的人 無數的人在關鍵時刻 心中因為浮現 法句經 中的故事而不說謊 不殺昆蟲 不散播謠言 去除邪見 不 與不取 如果世人在面對貪 瞋 癡時 能展現慈悲與智慧 那麼 法句經 絕對功不可沒 佛陀的足跡 佛陀把他的證悟和成就歸功於他自己的努力和智慧 這 種體認超越所有的人 佛陀曾經對一位病人指出 引導人們 證得究竟解脫和涅槃的方法 就是戒 定 慧三學 14

15 佛陀的弟子 同時也是最早期弘揚佛法的法師們效法佛 陀 教導人們修習三學 這些弟子們善用 法句經 和故事 來教導不同性向和根器的聽眾 法句經 也是弘法的法師 們準備題材時 最佳的參考資料 即使當今 講演或著作討 論佛法的人 若不引用法句經 將很難適當的表達佛法 佛陀從未宣稱發明或創造他所教誨的法 如同所有過去 諸佛 佛陀去除使人無法證悟究竟真理的無明 並指引這些 方法 因此 他所說的真理法句也可以在其他宗教的經文中 發現 Roy C.Amore 的 兩位大師 一種道理 一書中有如 下的敘述 任何人閱讀耶穌在山頂上的訓誡 馬太福音 5 7 必然會想起這也是簡潔精要的佛陀法句 佛法對世 界文化的貢獻 蘇瑪長老 著 佛陀的道德教誨和耶穌在山頂上的訓誡有極大的相 似之處 B.H.Streeter 佛陀與耶穌 愛你的敵人 祝福那些下詛咒的人 造福那些懷恨的 人 別人若打你的左臉 也轉過你的右臉給他 把外套贈與 偷竊它的人 把東西贈與開口請求的人等 這些耶穌的教誨 也是佛陀身體力行 並且教誨的戒律 東方宗教與西方 思想 Dr.S.Radhakrishnan 著 15

16 薄伽梵歌 Thirkural 梵文 和泰米爾文的古老的印度 著作 其中薄伽梵歌是古老的文學著作 而 Thirkural 大約 在西元前完成 這兩本著作都包含很多 法句經 所傳達的 真理 可以說 法句經 觸及所有人的心靈深處 並且是 全人類共有的思想寶藏 它超越了狹隘的宗教派系 是一本 獻給全人類的經典 神話 傳奇或言過其實 對形成 法句經故事集 的文化環境熟悉的佛教徒而 言 閱讀 理解或重視 法句經故事集 毫無困難 但現代 讀者 尤其是不具有亞洲宗教背景的人 也許會懷疑 法句 經故事集 的真實性 這些現代讀者可能發覺有些故事無關 緊要 重複 甚至不實際 毋庸置疑地 有些 法句經故事 集 的故事類似神話 傳奇或言過其實 但閱讀 法句經故 事集 的最佳態度應該是保持開放的態度 多注意其中所蘊 涵的道德意義和所要傳達的訊息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在 發現印度 一書中也認為人們浪 費太多的時間去探究故事的真實性 他建議人們應該理解故 事背後所要傳達的意義 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 哈姆雷特就 曾經對賀瑞修如是評論道 天地之間的東西比你的哲學想 16

17 像還多 佛陀說的法句才是 法句經故事集 的重要部分 抽離 這些法句 所有的故事都變得無意義 這些故事只是說明佛 陀在何種情況下說這些法句而已 我們不應該過度懷疑這些 故事的真實性 而應該思考這些故事對接受法句的人 所造 成的心理衝擊 舉例而言 我們應該關心的是 這些故事如 何使讀者產生道德上的羞恥心 道德畏懼 如何避免仇恨 貪婪 嫉妒和欲望等 在傳統佛教國家中 人們在年幼時聽聞法句經故事 是 塑造個人人格與培養愛心 悲憫 慷慨大方和寧靜等良好德 行的有效方法 就此意義而言 即使抱持懷疑心態的人 也 會同意法句經故事確實值得欣賞 不論其是否真實 以下幾 個章節 我們針對幾項可能會使對佛法沒有相當認識的讀者 造成困擾的問題提出解釋 供 養 對這些讀者而言 第一個問題可能就是書中經常提及 信徒對佛陀和眾多比丘所作的供養 他們也許會問 為什麼 很少提到對窮人的供養呢 佛陀認為供養困乏的人是值得 讚歎的布施 佛陀也鼓勵如此做 在佛教的其他經典裏 有 17

18 許多故事告訴我們 供養貧窮和困乏的人多麼重要 慈善 家 同時也是佛陀信徒的給孤獨長者就是奉行佛陀如此教誨 的其中一位 給孤獨長者的字面意義就是 餵養貧窮的人 在家信 徒供養僧團 使他們能過著清淨高尚的生活 善盡其教導佛 法的職責 就等於在續佛慧命上盡了襄助之力 所以供養護 持佛法的人 比供養貧窮的人更有功德 因此 佛教的在家 信徒除了供養貧窮的人 更要供養宗教修行人士 使他們能 努力達到清淨 並且服務別人 正信出家 修行的人不會考慮個人的需要 因此 這是 在家人的職責 因此 在家信徒也在較廣的層面上共同參與 推動修行的活動 傳統上 比丘在接受供養食物和其他必需 品後 會向供養者講解佛法 使他們理解佛法 開發智慧 佛教徒的理想是照顧貧窮的人 使其幸福 並且護持修行的 人 提供修行的環境 佛陀並不要求人們只供養佛教比丘 而應供養任何尊貴的 心靈超脫 誠摯 並教導正見的人 法句經故事集 記載有一次信徒因為出家比丘犯戒 而不再供養這些比丘 直到他們糾正錯誤為止 供養之所以 有意義 就在於供養的人信心堅定 清淨供養給具有同樣清 淨心的人 18

19 法句經故事集 主要記載佛陀所建立的僧團的故事 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因為對每一位追求解脫生命輪迴的人而 言 正信出家是重要的第一步 也因此 佛陀的教誨都是針 對與他有密切關係的僧團成員 人們也可能感到困惑 為什 麼有那麼多的法句經故事提及比丘的袈裟 法句經故事集 有一則故事敘述比丘們討論提婆達多 得到布料供養的故事 另外一個故事提及一位比丘過度執著 袈裟 竟然往生成一隻躲在那些袈裟內的昆蟲 我們在閱讀 這些故事時 應謹記在心 這些都是發生在二千五百年前的 社會和經濟環境下的故事 當時 有很多人出家修行 也都 依賴一般人供養生活必需品 因此 要得到布料的供養並不 容易 而修持較差的人看見修持較好的人得到這些難得的供 養時 心生羡慕是很自然的現象 只有阿羅漢完全不在意他 們所得到的袈裟是否昂貴 甚至於是否得到任何的供養 不同的個性 我們必須對記載早期佛教史的人士大表讚歎 他們公正 如實的記載那些尚未證得阿羅漢果的比丘 比丘尼 仍是凡 夫時的言行舉止 而不曾加以合理化或神聖化 根據這些記 載 有的比丘自負 貪婪 不道德 犯邪淫 嫉妒 傲慢 19

20 輕浮 愚笨 心胸狹窄 殘暴 優柔寡斷 無理 而佛陀全 部允許他們加入僧團 大部分的人也在佛陀的教誨之下 痛 改前非 但有些人仍我行我素 不珍惜他們解脫的機會 無 論如何 佛陀不輕視或譴責他們 只有完全去除貪 瞋 癡 的聖者 阿羅漢 才是完美的人 才能免於責難 瞬間開悟 從來沒有研讀過佛教經典的讀者 在閱讀 法句經故事 集 時 可能會有這樣的困惑 佛陀如何能輕而易舉的讓人 轉變心念 那位特技演員怎麼可能站在竹竿上時 就證得阿 羅漢果 一位殺人兇手怎麼可能只聽到佛陀說 我已經停 止 是你自己尚未停止 就平靜下來呢 為什麼會有人在瞬 間證得阿羅漢果呢 要回答這些問題 必須對生死輪迴有相當的了解 眾生 必須善根福報具足 才能值遇佛陀 遇見佛陀的人大致上已 經累積了很多的功德 而且證悟阿羅漢果的因緣即將成熟 所以佛陀只是在最關鍵的時刻 破除他們的餘惑 事實上 他們與佛陀出生在同一時代就不是偶然的 經過累世的修 學 他們已經有足夠的善業資糧 並且熱切渴望從生死輪迴 中解脫出來 他們當然也要忍受過去世的惡業 出生為諸如 20

21 麻風病人或盲人 生活在困苦 邪惡的環境下 這些不健康 和不愉快的際遇 在很多情況下反而是他們得遇佛陀 證阿 羅漢果的機緣 特殊的能力 佛陀能使他們的心靈淨化 是因為他具有諸佛或解脫聖 者的特殊能力 他心通就是其中一種 唯有具備這種能力的 佛陀 才能指出障礙人們證悟究竟真理的困擾 佛陀也是大 醫王 因為他像所有的名醫 在開藥方之前必定先找出真正 的病因 病因若能夠儘早找出來 越能夠快速治癒 佛陀明 瞭每個人的身心狀況 因此可以針對每個人給予解脫生死輪 迴的正確方法 這就是為什麼在關鍵時候 幾句簡單的話就 足以使聽者具有正見 或了解生命的實相 根據阿毗達摩 論 一個念頭只持續不到一秒鐘的時間 所以經由佛陀 的引導 從無明變成明 開悟 也是快速無比的轉變過程 心智成熟無年齡限制 有些人可能會困惑為什麼年紀很輕的 甚至只有七 八 歲的沙彌 能夠在剃度時就證得阿羅漢果 我們也從生死輪 迴的角度來理解這問題 大家都很清楚像貝多芬或 J.S.Mill 21

22 具有比同年齡的孩童更為驚人的才華 Christian Heinecken 1721 年出生後幾個小時就能開口說話 一歲時能背誦聖 經 二歲能回答任何有關地理的問題 三歲能操法語和拉丁 語 四歲時研習哲學 不到五歲就去世 兩歲時就能讀寫的 美國天才 William James Sidis 八歲時就能說法語 俄語 英 語 德語 部分的拉丁語和希臘語 十一歲時向一群教授講 授四度空間 佛法認為這些人在累劫以來就累積了這些潛 力 而在今生 就像蓮花一旦浮出水面 受到陽光照耀時 會馬上綻放 這些人在獲得適當的機緣時 潛力會馬上成熟 而證得聖果 所以證果與生理年齡無關 而是累劫以來的修 行的結果 證悟後馬上死亡 也有人可能會懷疑為什麼在某些故事中 有人在證得阿 羅漢果後不久即去世 要解釋這問題 仍要從佛陀超凡的能 力去探討 佛陀往往在得知某人的生命即將消失之際 前去 拜訪他們 使他們有機會證得涅槃 這類有戲劇效果的故事 較易流傳下來 事實上 有無數的眾生 如佛陀的生父便需 要較長的時間才能了解佛法 且平淡無奇 不具任何戲劇性 佛陀為什麼不用超凡的能力防止這些人去世呢 佛陀 確實防止亞育瓦達那的死亡 那是因為佛陀知道他的業力仍 22

23 足以維持他的生命 只是當時面臨夭折的威脅而已 在其他 情況下 佛陀知道其他人的業力即將消失 佛陀只能幫助他 們證得聖果 不再輪迴 佛陀並沒有使他們從生死輪迴中解 脫出來 只有自己才能解脫自己的生死輪迴 佛陀只是指出 解脫的方法而已 佛法認為生死輪迴並不是生命的理想 無 餘涅槃是佛教的最終目標 所以證得聖果之後入滅 不被認 為是悲劇或不幸的事 因細微的事故而證悟佛法 有人懷疑為什麼某些細微的事故也被記錄下來 例如一 些比丘向佛陀抱怨有幾位比丘穿著木拖鞋 製造噪音 甚至 有人請教佛陀 裝滿沙石的車子為什麼在公牛的拉拽下 繩 索會斷裂呢 佛陀每次都利用這些微不足道的事故來闡述 較複雜的觀念 這些微不足道的事故說明某些比丘的天真無 邪和佛陀無以倫比的耐心 佛陀經常耐心地傾聽他們的問題 然後一步一步地去除 他們的憤怒和無明 我們也會發現有些比丘非常單純 不做 作 他們希望能找到答案 解決困擾他們的問題 對聰明的 人而言 這些問題也許微不足道 但對這些比丘而言 卻關 係重大 佛陀從不忽視任何想要追求真理的人 另一方面 23

24 有些聰明的比丘也會請教佛陀微不足道的問題 因為他們知 道佛陀會為了大眾的法益而趁機解釋更深奧的佛法 看不見的神衹 法句經故事集 中還提到山神 樹神 惡鬼 醜陋的 妖怪 龍 餓鬼等超自然的現象 在純粹物質或世俗教育環 境下成長的我們 會鄙視或否認這些看不見的神衹 然而我 們必須再一次開濶心胸 承認今日的科學已經開始體認到 天地之間存在的東西 比我們知道的還多 除非科學能 夠證據確鑿地證明或否認 否則最好還是承認我們的宇宙知 識還十分有限 距離完全了知宇宙實相仍有一段很長的距 離 奇蹟和宗教 對大眾而言 沒有奇蹟的宗教令人無法想像 世間的所 有宗教都記載著某些事情 以證明他們的創始者具有神通 如渡水而過 同時在不同的兩個地方出現等等 佛教也承認 奇蹟 但佛教與其他宗教有很大的區別 奇蹟不是神力造成 的 根據佛陀的說法 任何修習禪定的人都可能發展心靈力 量而創造奇蹟 因此 法句經故事集 中的阿羅漢創造各式 24

25 各樣的神通 摩訶摩嘎喇那尊者複製眾多的糕餅 周利盤陀 伽尊者化身無數 蘇那雖然只有八歲 卻有能力為佛陀和眾 多比丘創建一座精舍 而讖摩可以凌空而飛 佛陀本人也展 現 雙料奇蹟 分別從兩個鼻孔中放光和水 全身散發六 色祥光 分身 聽見並了知昆蟲哭聲的涵意 創造一朵金色 蓮花 並變現一位美女的老 死 直到腐爛 所有這些奇蹟 不是用來顯示神的力量 而是要協助眾生明白事實的真相 佛陀曾經多次運用神通力 使某些東西出現或消失 聞 法的人因此可以集中精神 或者使發問的人忘記發問 直到 佛陀認為時機成熟才發問 在這些例子裏 佛陀只是運用超 凡的力量 協助眾人證得解脫而已 佛陀特別教誨某些弟子 不可使用神通來平息爭端 佛陀告誡他們 這種做法與雇請 歌舞女郎兜售商品無異 為何要出家 在許多佛教國度裏 人們認為放棄世間生活而正信出家 是值得讚歎的行為 法句經故事集 中 記載著許多出家 人 年輕的 年老的 富翁或窮人 男人或女人都有 雖然 有些人讚歎他們 但有些人卻懷疑他們拋棄家庭 讓家人在 困境中自求多福的作法 是不負責任的自私行為 法句經 25

26 故事集 中記載很多妻子和訂有婚約的人因所愛的人出家修 行而陷入不幸之中 討論此一問題時 讓我們先考慮一句法 句 該法句是針對仍然不明白世間無常的人說的 我有兒 子 我有財富 無明的人因此認為他們安全無虞1 事實上 其身尚且不為己有 更何況兒子和財富呢 第 62 句法句 由於無明繫縛世人 使我們有了自私的欲望 這些欲望 讓我們執著所謂的親人 如果我們明白這些親人在過去生中 可能是無數眾生的六親眷屬 在未來生中也會是其他眾生的 六親眷屬時 我們將會明白執著親人 如同想要從鏡子中取 像般的不可得 出家的理由很多 有些人為了輕鬆的生活 有些人為了 追隨已經出家的心愛的人而出家 有些人則為了逃避不幸 這些人並不是正信出家 真正想尋找生命意義的人 在明白 生死輪迴的道理後 會放棄世間生活而正信出家 這種出家 不是逃避 他們知道想要真正解脫苦痛 必須放棄所有的執 著 這不是自私 而是一種犧牲 畢竟沒有人會因為自私的 念頭而放棄一切 也許在他們下定決心出離世間時 執著於 了參法師的 南傳法句經 Narada Thera Venerable Sri A charya Buddharakkhita 的譯本皆作 愚人如是擔憂 1 26

27 自我的人會有短暫的痛苦 但每個人的解脫都必須自己去追 求 執著世間生活 只會延遲解脫的時間而已 惡業及污染都是自己製造的 不作惡業及清淨行也是自 己造作的 清不清淨全在自己 別人無能為力 第 165 句 法句 一如波她卡娜和吉離舍瞿曇彌的體認 死亡終究會使我 們與心愛的人分離 唯一的解脫是證入涅槃 這時候自我的 幻覺會被徹底摧毀 而不用在生死輪迴中再度相見 並且在 來世死亡的時候 再次痛苦的分離 為了達到究竟解脫 必 須踏出第一步 一如醫生的手術 第一步也許很痛苦 但卻 是必須的 不管利益他人福祉的事多麼重大 也不可疏忽自己的究 竟目的 涅槃 確實明白以後 要下定決心成就它 第 166 句法句 利益他人的福祉 不是指物質上的福祉 而是精神上的 解脫 這種解脫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出離世間而證得 斯里 蘭卡 Kelaniya 大學的基督教文化教授 Dr. Anthony Fernando 在他的著作 佛法與基督教 中如此說道 基督教學生也許會對已婚人士離開妻子和孩子 去出 家修行的作為感到驚訝 我們必須從當時的社會傳統去探討 27

28 此一問題 結婚一段日子後 棄絕世間生活而出家修行是印 度社會認可的行為 根據印度傳統 追求完美的人必須把生 命規劃成幾個階段 首先做禁欲的學生 然後結婚 最後出 家修行或當隱士 根據這種普遍為人接受的印度傳統 佛陀 的作為並不怪異 同時 我們也要知道在印度的家庭中 親 友之間的聯繫非常緊密 因此離開妻子和兒女並不等於拋棄 他們 他們的父母 公婆和叔叔姨母們會照顧他們的 嘲笑剃除三千煩惱絲而出家為比丘的人 也許可以在他 們短暫的幸福來源 財富 心愛的人 或權勢消失時 前去 禮拜 並要求賜福 只有祥和 單純的環境 簡單的生活 棄絕所有貪欲的人 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安樂 強烈執著世間 愛欲的人無法領略真正的解脫 在 長老偈 中 比丘和比丘尼用讚美歌來表示他們內 心在證得真正的安樂後 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法喜 受到他們 鼓舞的人也追隨他們的方法 而有相同的喜悅 這種喜悅和 凡夫誤以為是永恆的而實際上是短暫的幸福截然不同 真正 棄絕世間生活的人 不僅能領會真正的自由 也才能為別人 做更好的服務 棄絕世間的生活 是唯一能根絕貪 瞋 癡 和其他心理污垢 並獲得平靜生活的方法 28

29 阿羅漢果 人為什麼要如此努力 去證得阿羅漢果或聖果呢 因為 他們明白 根據佛陀的教誨 人的最終目的是要徹底摧毀造 成生死輪迴的原因 生死輪迴會不斷帶給人哀愁和痛苦 沒 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涅槃 即使往生天界也只是短暫的歷程 而已 天人早晚也會死亡 並再度輪迴 佛陀認為證入涅槃 和過世間生活的方法截然不同 經歷世間生活 並發現其不 美滿的人 會棄絕家庭 束縛 財富和權勢 而且心中沒有 一絲一毫的悔意 關於法句經 法句經 總共有四百二十三句 這些巴利文的法句是 佛陀大約在三百零五個場合 為了眾生的法益而宣講的 這 些法句因為意境高妙 而且有助於營造未來佛教徒的生活而 被搜集記錄下來 這些法句根據主題分成二十六品 西元五 世紀的偉大論師覺音尊者曾經為 法句經 和專有術語加上 大量的注解 他同時也附上佛陀說這些法句的故事 補充說 明佛陀說這些法句的時空背景和對聽聞者的影響 一般相 信 大部分的故事從佛陀時代以來就已經流傳下來了 29

30 法句經 第一次翻譯成歐洲文字是在西元 1855 年 由丹麥著名的學者 Victor Fausboll 完成的 他把 法句經 和注釋家的注釋一併從巴利文翻譯成拉丁文 1860 年 Weber 翻譯的德文版完成 1908 年第一次英譯 Max Mueller 完 成 除了從巴利文翻譯以外 1878 年和 1883 年也出版譯自 中文和藏文經典的英文版 當然 必須注意的是 這些中文 和西藏經典本身就是譯自巴利文和梵文經典 有心人可以從 法句經故事集 和注解中獲益良多 透 過愛和智慧的追求 一定會在這些古老而歷久彌新的 法句 經故事集 中找到希望的訊息 斯里蘭卡 Kelaniya 大學巴 利文和佛教研究系資深教授 Oliver Abeynayake 在他的著作 小部經典的義理和歷史研究 中說 巴利文的 法句經 包含二十六品和四百二十三法句 這些法句也可以在其他的 經典中發現 如 長部 中部 相應部 增支部 自說經 如是語經 長老尼偈 大品經和小品經 相應部 和 長老偈 中的偈語常出現在 法句經 中 而 彌蘭陀王問經 和導論也有很多 法句經 中的法 句 與 法句經故事集 中的偈語相類似的說法也出現在如 下的梵文經中 彌勒經 大林間奧義書 大事 百喻經 Uttaradyayana 摩訶婆羅多 摩奴法典和本生鬘中 30

31 法句經 在斯里蘭卡受到高度的重視 被認為是神聖 的經典 一般沙彌在受具足戒之前 要求必須背誦所有的法 句 如果不能的話 至少必須熟記部分法句 有關本版本 本版本為適應無法直接閱讀巴利文的現代讀者而略做 修訂 羅馬拼音被用來書寫巴利文時 也為了方便發音 而 把巴利文加以分段 較長的名字基於相同的原因而分成二或 三部分 原始的故事也經過重新修訂 去除其中冗長的重複 部分和怪異的參考資料 有些不需要的資料則捨棄不用 另 外針對現代讀者無法立即理解的法義 則添加一些可以澄清 觀念的注解 無論如何 所有的修訂都確定不會扭曲原來的 精義 作者小心翼翼地保留這些從佛陀以來就遺留下來的神 聖法句的原始法義 希望進一步了解這些法句故事的讀者可 以閱讀 佛教徒史傳 Buddhist Legends 該書的翻譯文 句比較接近原始巴利文 本書的主要英文參考資料有 1 法句經 翻譯 Ven. Narada 譯 1963 年 2 法句經和故事 翻譯 Daw Mya Tin 緬甸三藏協會出 版 仰光 1986 年 31

32 3 佛教徒史傳 Buddhist Legends 三冊 Burlingame E.W 哈佛東方叢書 英國巴利聖典學會於 1979 年複印 法句經故事集 深入闡明佛陀說法的道德和哲學意 義 讀者不可只熟讀這些精闢的法句而感到滿足 必須一而 再 再而三的誦讀法句和故事 加以思考 從而領會其中的 教誨 這些有趣且富有教化的法句 清楚描述佛陀的偉大之 處 精神煥發 慈悲和智慧具足的老師 隨時準備要教導別 人 在經過正確的思考之後 所有這些尊貴的法句都可以被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奉行 Narada 尊者說 法句經 不可以像一般書籍般泛泛 的閱讀 然後擱置一邊 必須一再閱讀 而在需要的時刻作 為教化 激勵和慰藉的最佳指引 如此做的人 才可以正 確無誤的宣稱 一如法句所述 汲取法義的人喜悅過日子 達摩難陀長老 K.Sri.Dhammananda 佛教伽藍 吉隆玻 馬來西亞 1988 年 5 月 30 日 佛曆 2531 年 衛塞節 32

33 佛陀家譜2 一 父系 淨飯王 悉達多 佛陀的俗名 難陀 白飯王 阿難 甘露飯王 摩訶男 阿那律陀 斛飯王 波娑 跋提 二 母系 善覺王 提婆達多 耶輸陀羅 佛陀妻子 摩耶夫人 佛陀生母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 佛陀姨母 2 原書無此家譜 佛陀家譜有不同的說法 讀者可參考以下各種 資料 1. 釋迦譜 梁 僧祐撰述 華嚴蓮社 2. 佛光大辭 典 佛光出版社 3. DICTIONARY OF PALI PROPER NAMES 巴利聖典協會出版 4. 佛學入門手冊 佛教出版社 33

34 第一 雙 1 1 瞎眼的阿羅漢 1 2 何必妄想 品 報復的苦行者 1 4 累劫的仇恨 憍賞彌諍論不休的比丘們 大迦羅比丘和小迦羅比丘的命運 1 7 誰有得到黃色布料供養的資格 1 8 了解正法甚難 難陀為了女人修行 生生世世受苦的屠夫 1 11 世世幸福 提婆達多悲慘的命運 1 13 年輕女孩的成就 知識不等於證悟

35 3 心是所有法4的先導 心是所有造作的主導 若人造作 身口意惡業 必定受苦報 如同牛車緊隨牛的足跡 瞎眼的阿羅漢 有一天 盲尊者迦丘帕拉到祗樹給孤獨園向佛陀問訊 當天晚上經行時 他意外踩死一些昆蟲 第二天早上 精舍 的其他比丘前去找他時 發現這些昆蟲的屍體 他們認為尊 者犯了戒 就向佛陀報告這件事 佛陀先問他們是否親眼看見尊者踩死這些昆蟲 他們回 答說 沒有 佛陀就勸告他們 正如你們沒有親眼看見他殺生 他 也看不見這些昆蟲 再說 身為阿羅漢 他沒有殺生的念頭 3 葉均譯為 諸法意先導 意主.意造作 若以染污意 或語或行 業 是則苦隨彼 如輪隨獸足 4 法 dhamma 有多種意義 此處指業 kamma 或代表思 Cetana 意圖)的業 或任何善惡的心理狀態 本品的法指 不善法 邪惡的心理狀態 若沒有心的作用 不會有任何心 理狀態 所以說心是所有善惡心理狀態的先導 佛陀說 諸 比丘 我說 思 是業 思已而以身 語 意造業 ) 行 最重要的心理狀態 佛 行即是業 35

36 所以並沒有犯戒 他們接著問佛陀 尊者的眼睛為什麼會瞎掉 佛陀就以下面的故事來說明業力的影響 迦丘帕拉的某一前世是醫生 卻故意使某個女人的眼睛 瞎掉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該女人答應迦丘帕喇 如果能 夠徹底治好她的眼病 她和兒子願意做他的僕人 但後來她 卻害怕真的變為僕人 就向醫生撒謊 說她的眼睛愈來愈 壞 而事實上 已經完全痊癒了 醫生很清楚她在騙他 所 以為了報復 就給她另一付藥方 終於使她的眼睛完全瞎 掉 由於這罪行 這醫生在往後很多世都是瞎子 佛陀接著說 惡業會跟隨造業的人 就像車輪尾隨牛的 足跡一樣 36

37 5 心是所有法的先導 心是所有行為的主腦 一切都是 心所造作的 人若造身 口 意善業 一定有樂報 如影 不離形 何必妄想 瑪塔侃達理是個年輕的婆羅門 他的父親非常吝嗇 從 來不布施 雖然瑪塔侃達理是獨子 但身上所帶的首飾也是 父親為了省錢 而親自打造的 當他患了黃疸病時 他父親 也不請醫生來治病 終於使他病入膏肓 他父親知道他快要 逝世時 叫人把他抬到走廊去 以免來家裏的人看到他父親 的財富 當天早上 佛陀出定後 透過神通看見瑪塔侃達理躺在 走廊上 所以當佛陀與弟子到舍衛城去托缽時 就走到瑪塔 侃達理家門口 向瑪塔侃理放光 引起他的注意 這時候的 瑪塔侃理非常虛弱 當他看見佛陀時 只能向佛陀表達敬仰 佛陀的心意 因此他獲得一些幸福感 而這就足夠了 當他 5 葉均譯為 諸法意先導 意主.意造作 若以清淨意 或語或行 業 是則樂隨彼 如影不離形 37

38 內心充滿對佛陀的信心而去世時 便往生至忉利天 當他在 忉利天看見父親在墓地為他哭泣時 化身恢復原來的形像 出現在墓地 向父親說他已往生忉利天 並勸父親親近佛 陀 布施並且聽佛說法 他的父親便遵照他的話去做 佛陀說法後 有人就問 人可不可以只在心靈上信仰 法 而沒有任何慈善行為 也不持戒 就可以往生忉利天嗎 佛陀就請瑪塔侃達理現身 瑪塔侃達理於是從忉利天下來 親自向他們說他已往生忉利天了 聽完他的話後 大家才相 信瑪侃達理只因為內心皈依佛陀 就獲得往生忉利天的榮 耀 聽完佛陀說法 他父親從此了解佛法 並把大部份的財 富布施出來 38

39 6 人的內心若懷有 他 她 辱罵我 毆打我 劫奪我 的想法 心中的怨恨將無法止息 人的內心若沒有 他 她 辱罵我 毆打我 劫奪我 的想法 心中的怨恨就能止息 報復的苦行者 帝沙是佛陀的表弟 晚年出家為僧 他喜歡假裝自己是 長老比丘 如果來訪的比丘得到他的同意 為他服務時 就 很高興 但他不尊敬真正的長老比丘 也時常與年輕比丘爭 吵 如果有人說他的行為不如法 他就哭鬧 生氣 非常不 滿 並向佛陀抱怨 佛陀對他的情形了然於心 所以每次都 勸他改變自己的行為 不要記恨 因為只有不記恨才能消除 恨意 彼罵我打我 敗我劫奪我 若人懷此念 怨恨不能息 彼罵我打我 敗我劫奪我 若人捨此念 怨恨自平息 8 佛陀經常教誨弟子不可以報復 即使受到激怒也要隨時隨地修 習忍辱 佛陀讚歎那些有能力報復 卻忍辱並原諒辱罵他的人 在整部 法句經故事集 中 佛陀多次受到他人嚴厲的批評 辱罵和攻擊 但佛陀仍忍辱如常 忍辱不是脆弱或失敗的表現 而是偉人堅定信念的表徵

40 佛陀說 帝沙不只是今生才如此頑固 前世的時候也很 固執 帝沙的某一前世是頑固的苦行者 名叫提婆拉 由於 誤會 而咀咒一個非常神聖的宗教師 雖然國王勸他向該宗 教師懇求寬恕 但他悍然拒絕 國王最後只好以武力迫使他 向該宗教師請求寬恕 40

41 9 世間的怨恨無法止息怨恨 唯有慈悲可以止息怨恨 這是永恆不易的古法 累劫的仇恨 從前有位信徒的太太不能生育 她害怕因此受到丈夫和 婆婆的歧視 就親自為丈夫安排 選擇再納了一妾 但前後 兩次 當她知道妾懷孕時 卻在飯中摻藥而使妾兩次都流 產 第三次有喜時 這妾就刻意隱瞞她 但她後來還是知道 了 並且如法泡製 妾因此再次流產 並且因而喪生 彌留 之際 妾發誓要報復她和她未來的兒女 兩人之間累世的仇 恨從此展開 後來 這對妻妾曾經投胎轉世成母雞與貓 牝鹿與母 豹 今生 一個投胎轉世成舍衛城一位貴族的女兒 另一位 則變成食人妖怪 有一天 食人妖怪拼命追趕貴族女兒和他 的嬰孩 當貴族女兒知道佛陀正在祇樹給孤獨園說法時 他 就逃到佛陀的身邊 並且把嬰孩放在佛陀的腳下 接受佛陀 9 葉均譯為 於此世界中 從非怨止怨 唯以忍止怨 此古聖常 法 41

42 的保護 食人妖怪被擋在外面 無法進入 後來食人妖怪也被傳喚進去 佛陀向她們兩人勸誡 說 她們兩人的前世是彼此仇恨的妻妾 因為互相懷恨 以致於 往後的幾世裏 不斷地迫害對方的子女 佛陀告誡她們 恨 只會增加更多的恨 唯有友誼 相互體諒及善意才能化解仇 恨 聽完佛陀的說法後 她們明白自己的錯誤 就在佛陀的 勸誡下 盡釋前嫌 佛陀接著要貴族的女兒把小男嬰交給食 人妖怪 但她擔心男嬰的安全 而遲疑了一會兒 但出於對 佛陀的虔誠和信心 她聽話地把男嬰交給食人妖怪 食人妖 接過男嬰後熱切的愛撫和親吻嬰孩 就向對待自己的孩子一 般 一會兒 又把男嬰還給貴族的女兒 從此以後 雙方盡 釋前嫌 同時善待對方 42

43 10 明白 諍論使人毀滅 的人 停止諍論 昧於這種道 理的人 諍論不休 憍賞彌諍論不休的比丘們 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使憍賞彌的比丘們諍論不休 有些比 丘跟隨精通律 vinaya 的法師 其他的比丘則跟隨精通法 dhamma 的法師 雙方諍論不休 他們甚至不聽佛陀的 勸解 但佛陀知道 他們終究會明白這樣是錯誤的 所以就 離開他們 單獨到森林的僻靜處結夏安居 vassa 11 安居 時曾經有一隻大象和猴子照顧佛陀12 葉均譯為 彼人不了悟 我等將毀滅 若彼等知此 則爭論 自息 11 Vassa 即南傳上座部佛教的雨安居 但北傳佛教皆譯作結夏 安居 本書採北傳譯法 12 當猴子看見大象照顧佛陀時 它也決定要效法大象為佛陀做些 服務 有一天 猴子在樹叢中蕩來蕩去時 發現有一蜂巢 它就 把蜂巢所在的樹幹折斷 取下蜂巢 並將它放在樹葉上 獻給佛 陀 佛陀接下後 猴子就躲起來 觀察佛陀是否吃蜂蜜 卻發現 佛陀並不吃蜂蜜 猴子就過來拿起蜂巢 前後翻轉 想要找出為 什麼佛陀不吃蜂蜜的原因 結果發現蜂巢中有些昆蟲的蛋 它就 把這些蛋拿開 然後 再獻給佛陀 佛陀終於吃蜂蜜了 10 43

44 憍賞彌的信徒知道佛陀離去的原委後 拒絕再供養這些 比丘 比丘們才明白他們的愚昧 而相互和解 修好 但信 徒們要他們承認 是他們的錯誤 才造成佛陀離開憍賞彌 否則不願再像從前那樣尊敬他們 信徒們要他們懇請佛陀寬 恕 但佛陀已經離開了 當時又是安居的中期 所以那一次 的安居 比丘們過得很艱苦 安居結束後 阿難和眾多比丘就去找佛陀 並且向佛陀 表達他們的悔意 同時承認他們所犯的錯誤 懇求佛陀回 去 佛陀也就回到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精舍的比丘看見 佛陀時 就向佛陀頂禮問訊 並且認錯 佛陀告誡他們說 生命是無常的 大家必須停止爭吵 不要好像他們永遠不會 死亡一般 44

45 13 人若追求感官欲樂 不知守護諸根 飲食不知節制 懈怠不知精進 必定為波旬14所毀滅 如風吹弱樹 人若觀身不淨 守護諸根 飲食節制 正信16 精進 則魔不能加以摧毀 如風吹山石 大迦羅比丘和小迦羅比丘的命運 大迦羅和小迦羅兄弟倆都是生意人 有一次在外做生意 時 他們聽到佛陀的說法 聽完之後 大迦羅就出家為比丘 小迦羅雖然也出家 卻沒有堅定的信念 出家後 大迦羅很 努力的在墓地禪修 並觀察身體的變化和無常 最後深入止 觀 證得阿羅漢果 相反地 小迦羅對心靈的訓練與提升沒 葉均譯為 唯求住淨樂 不守護諸根 飲食不知量 懈怠不 精進 彼定為魔伏 如風吹弱樹 波旬 mara 波旬有五種意義 1 五蘊 2 造作 abhisan khara 3 死 4 煩惱 5 魔王 本句的波旬指的是煩惱 葉均譯為 願求非樂住 善守護諸根 飲食知節制 具信又 精進 魔不能勝彼 如風吹山石 信 基於智慧的思考而對佛 法 僧產生信仰 佛法中沒有盲 從 迷信 人不能基於不合理的信仰而接受任何事情 第 7 與 8 法句是佛陀針對出家人的說法 讀者應注意 佛陀對 出家人和在家人的生活要求不同 45

46 有興趣 時時想著感官的樂趣 後來有一次 佛陀和眾多弟子 包括他們兩人 停留在 屍舍婆的森林裏 這時候 小迦羅未出家的妻妾們邀請佛陀 和眾多比丘到小迦羅以前的家 小迦羅因此先回家去安排佛 陀和比丘的座次等事 他的妻妾們便趁機說服他還俗 第二 天 大迦羅的妻妾們也邀請佛陀和比丘到大迦羅以前的家 她們希望也能像小迦羅的妻妾們 勸大迦羅還俗 供養完 後 她們就向佛陀請求讓大迦羅留下來表示隨喜 佛陀答應 了 就和其他比丘先行離開 留下大迦羅一人 到達村子門口時 比丘們就向佛陀說 他們擔心大迦羅 會像他的弟弟一樣 被妻子勸說而還俗 佛陀回答說 他們 兩兄弟是不同的 小迦羅沉溺於感官之娛 內心脆弱 相反 地 大迦羅脫離感官的束縛 精進 對佛 法 僧的信仰十 分堅定 佛陀說 內心脆弱的人屈服於誘惑 而堅強的人則不為 所動 46

47 18 人若不能遠離貪欲 無法克己 不誠實 沒有資格穿 著袈裟 人若遠離貪欲 善持戒律 克己 誠實 有資格穿著 袈裟 誰有得到黃色布料供養的資格 有一次 佛陀的兩大弟子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尊者 離開 舍衛城到王舍城去 抵達後 王舍城的人邀請他們和其他的 比丘一起接受早餐的供養 這時候 有人捐出一件非常有價 值的布料給這次供養大會的主辦人 並告訴他們 如果經費 短絀 就把它賣掉 如果不缺 就把它供養給他們認為最值 得擁有它的比丘 由於不缺經費 所以他們決定把這塊布料 供養給比丘 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尊者只是偶爾到王舍城 所 以他們覺得把它供養給該城的提婆達多尊者較為恰當 他們 葉均譯為 若人穿袈裟 不離諸垢穢 無誠實克己 不應著 袈裟 袈裟是棄絕世間的象徵 本句的袈裟是雙關語 如果內心不清 淨 穿袈裟也沒有任何意義 佛陀在另一個場合中曾說 內心 清淨的人 不管外表如何 才是真的比丘 參考第 142 句 葉均譯為 若人離諸垢 能善持戒律 能克己誠實 彼應著 袈裟 47

48 因此錯誤地把它供養給提婆達多 提婆達多把布料做成袈裟 穿在身上 後來 有位比丘 從王舍城到舍衛城向佛陀頂禮 問訊 並且向佛陀提及這件 事 佛陀說 這不是提婆達多第一次接受不該得的布料 佛 陀接著說以下的故事 提婆達多的某一前世是獵象人 那時候 在某處森林 裏 住了很多的大象 有一天 他觀察到這些大象在看到辟 支佛21時會下跪 他就偷偷拿了一件黃色袈裟的上半部 遮 住自己的頭和手 並且手執長矛 在大象經常出入的路上等 牠們 這些大象果真出現了 並且誤以為他就是辟支佛 而 下跪行禮 因此被它輕易地一一加以獵殺 這時候 出生為象群領袖的菩薩發現象群的數目愈來愈 少 就決定到象隊後面去調查 牠小心奕奕地避過獵人的長 矛 並用象鼻纏住獵人 當大象正準備將他摔死在地時 卻 驚覺到他身上穿的黃色袈裟 一陣猶豫之後 終於饒他一 命 獵人利用黃色袈裟的遮掩去獵殺大象是錯誤的 也是敗 德的行為 他不應該利用袈裟來騙人 佛陀以這個故事說明 提婆達多甚至在某一前世時就曾 經誤用黃色的袈裟 辟支佛與佛一樣都是自行證悟四聖諦 並且斷除所有煩惱的聖 者 但辟支佛並不教導眾生 辟支佛在佛不出世時出現世間

49 誤認非法為正法 誤認正法為非法 抱持邪見的人 永 遠無法了知正法 正法就認定是正法 非法就認定是非法 具足正見的人 了悟正法 了解正法甚難 舍利弗和大目犍連 優婆提舍和拘律陀是王舍城的兩個年輕人 有一次在觀 賞戲劇表演時 明白世間的幻相 因此他們決定尋求解脫之 道 他們先親近城裏的苦行者刪闍耶 不久覺得他的說法不 究竟 就離開他 兩人協議誰先找到正法要通知另一人後 就分道揚鑣 到全國各地去尋找解脫的正法 但經過很久的 探訪 仍然找不到正法 只好又回到王舍城 有一天 優婆提舍偶然聽到馬勝比丘念誦 諸法因緣 生 當下就證得預流果 並且遵照兩人的協定 去找拘律 陀 告訴他說自己已證得預流果了 並為他念誦 諸法因緣 生 的偈語 拘律陀聽完這偈語後也立即證得預流果 他們 想起以前的老師刪闍耶 兩人就去找他 並告訴他說 我 們已經找到可以指引究竟解脫之道的人 佛陀已經出現世間 了 正法已被發現了 僧團也已經成立了 走吧 讓我們一 起去找佛陀 但刪闍耶拒絕了 49

50 優婆提舍和拘律陀就和眾多的弟子一起去找住在竹林 精舍的佛陀 並加入僧團為比丘 拘律陀是目犍利的兒子 所以別人就稱呼他為摩訶目犍連 而優婆提舍則被稱為舍利 弗 摩訶目犍連在出家後第七天就證得阿羅漢果 舍利弗則 在第十四天之後證得阿羅漢果 他們兩人是佛陀的兩個大弟 子 他們也向佛陀轉述刪闍耶的話 刪闍耶說 他已經是眾 多弟子的老師 若再成為佛陀的弟子 就像大口瓶變成小水 杯一樣 再說 只有少數人是聰穎的 大多數人是愚昧的 他認為聰穎的人應追隨佛陀 而愚昧的人可以跟隨他 佛陀說 刪闍耶的傲慢使他不能如實的見到正法 他誤 以非法為正法 所以永遠不可能證得正法 50

51 貪欲佔據不知修心的人 如雨水滴進屋頂損壞的房子 貪欲無法佔據善於修心的人 如雨水無法滴進屋頂完好 的房子 難陀為了女人修行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 此時 他的父親淨 飯王不斷派人來請他回國 佛陀就與一大群阿羅漢弟子一起 返國 抵達迦毘羅衛城時 佛陀向親戚們說毘輸安呾囉王子 本生譚 第二天他進入城內 並念誦以 人應覺醒 不應精 神恍惚 開首的偈語 淨飯王聽完這偈語後 就證得預流果 抵達王宮時 佛陀又念誦以 人應奉行法 開首的偈語 這 次 淨飯王證得斯陀含果 二果 在供養之後 佛陀又敘 說月緊那羅本生譚 用來說明他未出家時妻子的德行 第三天 全國人都在慶祝王子難陀 佛陀姨母所生的兒 子的婚禮 佛陀到難陀的住處拖缽 把缽遞給難陀後 就離 開了 難陀只好追隨佛陀 希望把缽歸還給佛陀 因為不歸 還缽是失禮的 這時候 身為新娘的嘉娜帕達卡婭妮公主看 見難陀追隨佛陀出去 也趕忙跑出來 並且大聲呼叫難陀快 點回來 然而難陀一路追隨佛陀到精舍 並立即出家為比丘 51

52 後來 佛陀等人移往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 難陀卻心生不滿 精神恍惚 認為僧團生活了無生趣 同時 他念念不忘未婚妻在婚禮當日呼喚他回去的情景 他渴望還 俗 佛陀知道難陀的心念後 透過神通 讓難陀看見忉利天 美麗的天女們 這些天女遠比難陀未婚妻漂亮 佛陀告訴難 陀 如果他能精進修持法的話 其中一位天女將是他的妻 子 其他的比丘譏笑 難陀像個傭工 為了一個女人修行 難陀因此苦惱 感到羞辱 所以獨自到僻靜的地方努力修 行 最後證得阿羅漢果 這時候 他的心中沒有任何的執著 也沒有絲毫的欲念 佛陀從一開始就預知這一切了 其他不知情的比丘再次 問難陀感覺如何 難陀回答他們說 他不再迷戀世俗的生 活 這些比丘不相信他的話 就向佛陀談及此事 佛陀說 以前難陀就像屋頂損壞的房子 但現在 他已經證悟 像屋 頂堅固的房子 打從看見忉利天美麗天女那天起 難陀就努 力修行 希望能解脫輪迴 最後 佛陀確認難陀已經徹底了 知四聖諦 而證得比丘的最終目的 成為阿羅漢 佛陀說完 後 眾多比丘受益良多 並了悟佛法 52

53 今生悲傷 來世也悲傷 造作惡業的人 今生與來世都 悲傷 看到曾經作過的惡業 他們因而悲傷苦惱 生生世世受苦的屠夫 從前 離竹林精舍不遠的村子裏 住著一位十分殘酷且 鐵石心腸的殺豬屠夫 他的名字叫做純陀 他屠殺豬仔時 都先加以凌虐 他從事殺豬業已經很多年 但從來沒有做過 任何的功德 臨死前幾天 他異常痛苦 不斷掙扎 同時連 連發出豬叫般的尖叫聲 並且像豬一樣 滿地打滾 經過一 星期的精神和肉體的折磨後 他終於喪生 並且墮入地獄 一些聽見純陀發出像豬尖叫聲的比丘 以為純陀正忙於 宰殺更多的豬仔 他們認為純陀是一個非常殘忍 邪惡的 人 沒有一絲一毫的慈悲心 佛陀說 比丘們 他不是在 殺豬 而是自食惡果啊 由於臨終時忍受巨大的苦痛 他的 舉止十分異常 現在他死了 已經墮入地獄 佛陀最後說 作惡的人一定會在今生與來生自食惡 果 惡業不可逃避 這並不表示人一定自食惡果 而沒有任何避免的希望 果真如 此 那麼修行就沒有益處 也沒有解脫的可能 53

54 今生喜悅 來生也喜悅 造作善業的人今生與來世都喜 悅 看到曾經作過的善業 他們滿心歡喜 世世幸福 曇彌是住在舍衛城的佛陀信徒 他很有德行 並且非常 喜歡布施 不論平常的日子或特殊的節日裏 他都慷慨布施 食物與其他必需品給修行人 事實上 他是舍衛城裏眾多佛 教徒的領袖 他有很多兒女 也像他一般有德行 並且喜好 布施 曇彌老了 快要往生的時候 請求僧團在床邊為他唱誦 神聖的經文 正當比丘們在唱誦 大念處經 時 他看見六 匹來自六欲天 six celestial worlds 佈置莊嚴的馬車前來 邀請他 他告訴他們稍等一會 以免打斷經文的唱誦 而比 丘們卻以為他要求停止唱誦 就停下來 並且離去 過了一 會兒 曇彌告訴他的兒女 有六匹馬車正在等他 他決定選 擇兜率天的馬車 並且滿懷幸福和信心地往生 有德行的人 今生和來世都滿心歡喜 54

55 今生受苦 來世也受苦 造作惡業的人 今生與來世都 受苦 我已造下惡業 的念頭使他們受苦 往生惡趣時 受更大的苦 提婆達多悲慘的命運 提婆達多是佛陀的表弟 有一次他和佛陀一起住在憍賞 彌國 那時候 提婆達多認為佛陀受到太多的尊敬 榮耀和 供養 因此妒忌佛陀 並企圖領導僧團 有一天 佛陀在王 舍城的竹林精舍說法時 他向佛陀提出一個自私的意見 他 認為佛陀已經衰老 應該把領導僧團的責任交給他 佛陀予 以拒絕 並且告訴他 說他不配擔當這重責大任 佛陀也要 求僧團對他的傲慢加以懲戒並公開宣告23 提婆達多憤憤不平 發誓報復 他因此三次迫害佛陀 第一次雇請弓箭手企圖殺害佛陀 第二次在鷲嶺上 滾落大 石 企圖砸死佛陀 最後一次則利用醉象那拉吉利攻擊佛 陀 第一次 刺客不僅沒有刺殺佛陀 反而成為佛陀的弟子 第二次 大石只碰傷佛陀的腳拇指而已 最後一次 大象衝 向佛陀時 為佛陀的慈悲所馴服了 23 僧團公開宣告 某位出家人觸犯僧團戒律 所以自今以後 他 的一切言行純屬個人行為 與僧團完全無關 55

56 三次陰謀都失敗後 提婆達多改變他的策略 他慫恿一 些新出家的比丘離開僧團 跟隨他到象頂山去另立門戶 但 是後來 大部分的比丘都在舍利弗和摩訶目犍連的勸告下 自動回到佛陀的身邊 並在佛陀的指導下修行 後來 提婆達多病了九個月 有一天 他要求弟子護送 他回祗樹給孤獨園去向佛陀懺悔過去的罪行 當提婆達多抵 達祗樹給孤獨園旁邊的水塘時 十分口渴 想喝水 他的弟 子就在靠水塘邊把他放下 前去取水 這時提婆達多也起 身 用雙腳踏在地面 但卻立即陷入地中 悲慘而死 由於 過去的罪行 提婆達多竟然沒有機會見佛陀最後一面 他死 後 墮落到悲慘 痛苦的境界 償還所有的罪行 24 經過無數劫的受報 提婆達多在未來世將為辟支佛 這是因為 他在違背戒律之前證得某一程度的修行境界 在輪迴中 即使地 獄和天的境界也不是永恆不變的 只有涅槃是究竟永恆的 24 56

57 今生快樂 來生快樂 造作善業的人 今生與來世都快 樂 我已經造下善業 的念頭使他們喜悅不已 往生 善趣時 他們更喜悅 年輕女孩的成就 舍衛城的給孤獨長者和維沙卡兩人都是佛教徒 也固定 在家裏供養眾多比丘 維沙卡家的供養由她的孫女負責 而 給孤獨長者家則先由長女 接著由次女 最後由最小的女兒 修摩那戴葳負責 了解佛法的長女和次女結婚後都住到夫家 去了 所以剩下修摩那戴葳在家裡負責布施的工作 後來 修摩那戴葳在病危的時候想要見父親 他父親來 的時候 她稱呼父親為 弟弟 之後立刻去世 她的稱呼 使她的父親困惑不安 以為她的女兒在臨終時沒有正念現 前 所以他就去找佛陀 向佛陀報告這件事 佛陀說 修摩那戴葳臨終時 意識清楚 而且正念現前 佛陀說修摩那戴葳稱呼父親為弟弟是正確的 因為她的修行 層次比父親高 她已經證得二果 而父親只證得初果 佛陀 並且向給孤獨長者說 修摩那戴葳已經往生兜率天了 57

58 雖然經常誦唸經文 但放逸而不奉行的人 像替人放牧 的牧牛人 不能得到清淨行的法益 經文背誦雖不多 但確實奉行 滅除貪 瞋 癡 如實 知見 內心清淨 生生世世不再執著的人 真正得到清 淨行的法益 知識不等於證悟 有兩位出身高貴家庭的比丘是好朋友 其中一位精通三 藏 擅於唱誦並弘揚經文 他教導眾多比丘 是十八個比丘 團體的指導老師 另一位比丘則在熱切精進的修行之後 證 得阿羅漢果 並且透過止觀的禪修而證得卓越的能力 有一 次 證阿羅漢果的比丘到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陀頂禮問訊時 這兩位比丘碰面了 精通三藏的比丘不知道他的朋友已經證得阿羅漢果 反 而輕視他的朋友 認為這老比丘對神聖的經藏所知不多 因 此決定盤問他幾個經藏的問題 佛陀知道他這種不友善的居 心 也知道他一定會自取其辱 佛陀出於慈悲心就去探視兩 人 以避免熟悉經藏的比丘取笑他的朋友 58

59 佛陀親自提出問題 他問熟悉經藏的比丘有關禪那和道 果 透過禪修而得到的境界 熟悉經藏的比丘無法作答 因為他只知道教導別人 自己卻不修行 另一位比丘由於精 進修行佛法 已經證得阿羅漢果 所以回答了所有的問題 佛陀因此讚歎阿羅漢比丘 而對熟悉經藏的比丘不讚一詞 其他比丘不明白為何佛陀大力稱讚證得阿羅漢果的老比丘 卻沒稱讚他們的指導老師 佛陀向他們解釋說 熟悉三藏卻不知修行的比丘 像牧 牛人 只為牧牛而獲得工資 而親自修行佛法的比丘 就像 牛主人一樣 享受牛的五種產品 所以熟悉三藏的比丘只得 到學生對他的服務 沒有修行證果的益處 而阿羅漢比丘雖 然懂得不多 只能背誦一些經文 但清楚的了知其中的精 義 並精進修行 克服了貪 瞋 癡 他的內心完全沒有煩 惱 對今生與來世沒有任何的執著 所以他獲得修行的聖果 59

60 第二 不放逸品 2 1 摩醯提利陰謀陷害珊蔓娣皇后 2 2 富翁的聲音 愚笨的周利盤陀伽證得聖果 2 4 慶典期間幼稚的舉止 大迦葉尊者想知道生死輪迴的次數 2 6 修行的目的 瑪伽為何往生為帝釋 2 8 智慧之火 2 9 知足的比丘

61 精進是涅槃之道 放逸使人趣向生死輪迴 精進的人不死 1 放逸的人如行屍走肉 智者確實明白以上的道理 所以精進安樂 並且喜悅聖 境 智者堅忍 精進修習禪定 3 解脫繫縛 4 證得無上涅槃 摩醯提利陰謀陷害姍蔓娣皇后 姍蔓娣皇后有很多服侍她的侍女 其中一位名字叫做久 壽多羅 她的職責是每天為皇后向花匠蘇曼那購買花 有一 天 她在蘇曼那的家裏聽聞佛陀說法 由於過去世的修持 她立刻證得初果 回到皇宮後 她就向皇后和其他侍女轉述 不死 不死的意思是說精進的人證得涅槃 不再生死輪迴 所 以不死 放逸的人不知行善 所以生死輪迴不斷 聖境 指三十七道品和九種殊勝 此處的禪定包含止禪與觀禪 此處的繫縛指四種煩惱 貪愛 生 邪見和無明 涅槃 佛教徒修行的最高理想 涅槃是痛苦煩惱的止息 其字 面的意思是遠離愛欲 涅槃是今生就可以證得的境界 是所有 愛欲 煩惱止息的境界 涅槃是徹底滌除愛欲而達到究竟解脫 的境界 就形上學而言 涅槃指所有苦痛的止息 就心理學而 言 涅槃是棄除自我觀 就道德 倫理 學而言 是三毒 貪 瞋 癡 的斷除 61

62 佛陀的說法 她們因此對佛法有所了解 從那天起 她不用 再做其他粗重的工作 皇后也待她如師如母 她非常聰穎 能夠把聽聞過的佛法 再轉述給皇后和其他侍女聽 也因 此 後來她確實理解佛法 王后和她的侍女很想當面頂禮佛陀 但害怕國王會反 對 只好在佛陀經過皇宮到其她信徒的家時 透過皇宮建築 的孔洞悄悄的行注目禮 摩醯提利是國王另一位出身婆羅門的妻妾 她的父親曾 經認為佛陀是唯一值得女兒託付終身的人 所以就向佛陀提 及婚配之事 但佛陀加以婉拒 佛陀說 即使看見天魔波 旬最漂亮的三位女兒 渴愛 不樂 貪欲 6 我都不動心了 畢竟 色身都是污穢的 有什麼值得貪戀呢 佛陀之所以如此回答 是因為知道這對婆羅門夫婦當天 就可以證得三果 不還果 這對夫婦聽完佛陀的說法後 果真領悟美麗外貌的無常 而當下證得三果 他們把女兒交 付給她的叔叔 而雙雙出家修行 後來 兩人也都證得阿羅 漢果 摩醯提利因為對自己的美貌非常自負 認為佛陀的話 是一種侮辱 她內心痛苦 難堪 發誓要找機會報仇 後來 6 渴愛 Tanha 不樂 Arati 貪欲 Raga 三者皆魔女 參考佛光阿含藏 雜阿含經第 1979 頁註 62

63 她的叔叔把她獻給優填王 使她成為國王的妻妾之一 當她 知道佛陀正在憍賞彌城內 也知道皇后和侍女透過居室的孔 洞向佛陀敬禮時 她決定展開報復的行動 同時一併要傷害 皇后和皇后的侍女 她向國王進纔言 說皇后和侍女在房子牆壁挖洞 而且 對國王不忠實 國王就親自去檢查皇后居住的房子 並看見 這些孔洞 但當他明白其中原委後 並不生氣 雖然如此 她繼續向國王誹謗皇后對國王不忠實 並且說皇后企圖殺害 國王 有一次 她知道國王帶著琵琶要到皇后的房子住幾 天 就把一隻蛇藏在國王的琵琶中 並且用花把琵琶的孔遮 蓋起來 然後她告訴國王說 她有不祥的預感 十分擔心國 王的安危 請國王不要前去皇后的房子 但國王不予理會 她就跟隨國王到皇后的房子 並且趁人不注意的時候 把遮 住琵琶孔的花朵拿開 琵琶內的蛇就跑到皇后的床上 並且 蜷起身子 嘶嘶作響 國王看見蛇的時候 相信了她的纔言 誤認皇后要害 他 國王非常憤怒 怒吼著 叫皇后站起來 也叫所有的侍 女都站在皇后的身後 然後國王拉弓 將毒箭向皇后等人射 去 但皇后等人對國王的舉止毫無懼意 只默默地流露慈悲 的眼光 所以雖然國王善於射箭 卻未射中任何人 國王目 63

64 睹這奇蹟時 明白皇后是無辜的 就恩准皇后邀請佛陀和眾 多比丘到宮中來乞食 說法 摩醯提利看見自己所有的陰謀失敗了 於是擬定最後一 項萬無一失的陰謀 她派人送口信給她的叔叔 要他縱火燒 皇后居住的房子 她叔叔遵照她的話做 但房子內的皇后和 侍女由於有很好的修持 所以雖然在危難的時刻 仍然繼續 禪坐 因此 在房子完全倒塌之前 有人證得二果 其他人 的修行也有進步 當國王接到報告趕來時 已經太遲了 國王心中懷疑這 是摩醯提利慫恿的結果 但他不動聲色 反而說 皇后在 世時 我一直警覺在心 提心吊膽 害怕遭了她的毒手 現 在我可寬心了 會是誰做了這件好事呢 一定是深愛我的 人做的 聽完國王這一番話時 愚蠢的摩醯提利馬上出面 說 是她要她叔叔縱火燒死皇后的 國王聽她招認了 佯裝 非常高興 告訴她 他要大大賞賜她和她所有的親戚 當她 們興高采烈的抵達皇宮時 卻全部與摩醯提利一起被捕 並 且在皇宮的廣場上被處決 邪惡的摩醯提利終於因為陷害貞 潔的皇后和侍女而受到懲罰 佛陀知道這悲慘的事件時說 正念現前 精進的人不 死 放逸的人則如行屍走肉 64

65 精進 正念現前 舉止清淨 善於分辨善惡法 克己 生活如法 不放逸的人 名譽隨之提升 富翁的聲音 王舍城有一年發生瘟疫 城裏的一位銀行家 他的妻子 和所有的家人 除了一位年輕的兒子之外全都罹難 臨終之 際 這對夫妻告訴年輕的兒子坎拔高沙卡 趕快離開故鄉 等瘟疫結束後再回來 他們並且告訴他 已經把一些有價值 的財產埋藏在某個地點 這年輕的兒子就照父母的話 遠離 家鄉 後來 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 他才返回家鄉 回鄉之後 城裏居然沒有人認識他 他接著到父母埋藏 財產的地點 發現一切寶藏良好 但是他想 如果把所有財 產挖掘出來 城裏的人可能會認為 這窮小子一定透過什麼 非法的手段致富 並向國王報告 結果是他的財產會被沒 收 所以他不想挖出這些財產 而另外找工作維持生活 他 找到的工作是在清晨叫醒大家 並且大聲通知城裏的人該是 準備食物 馬車 套牛軛等工作的時間了 這種工作在沒有 時鐘的年代絕對需要 65

66 有一天 頻婆裟羅王聽見他的聲音 由於國王善於從人 的聲音去判斷人的個性 就說 發出這聲音的人有大批的 財產 這時候一位侍女聽到國王的評論 就派人去調查這 件事 得到回報後 侍女向國王說 這個人只是個傭工而已 但往後的兩天 國王仍然堅持他的看法 而調查的結果仍舊 一樣 這侍女因此覺得事情一定有蹊蹺 就向國王請求 親 自去調查 侍女就和她的女兒偽裝成農人 然後到坎拔高沙卡的家 去 並且說她們是出門在外的旅客 希望能借宿 坎拔高沙 卡就讓她們在家中過夜 第二天 她們想辦法說服坎拔高沙 卡讓她們繼續住下來 在這期間 國王兩次宣告 在坎拔高 沙卡居住的地區要舉行某慶典儀式 當地所有人都要捐獻 坎拔高沙卡身邊沒有足夠的錢 他被迫去挖掘出部份金幣 當他繳交金幣後 這侍女加以調包 並且把金幣送去給國 王 不久 侍女請人傳話給國王 請國王派人來找坎拔高沙 卡 叫他去王宮 國王的人馬到達時 坎拔高沙卡勉強跟著 他們到王宮 而侍女和女兒卻已先一步回去了 在王宮裏 國王要坎拔高沙卡說出實情 國王向他保 證 如果無辜 絕對不會受到傷害 坎拔高沙卡承認金幣是 他的 而且他是多年前王舍城裏銀行家的兒子 他也說出藏 66

67 金幣的地點 所有的財富因此被挖掘出來 並且呈送到宮中 來 國王就任命坎拔高沙卡擔任他父親的職務 城裏的銀行 家 並且把女兒許配給他 後來 國王帶著坎拔高沙卡到竹林精舍向佛陀頂禮問 訊 國王向佛陀說 坎拔高沙卡雖然有錢 卻願意以勞力維 持生計 從事最低賤的工作 國王又說自己如何被他感動 而任命他作銀行家 國王接著就向佛陀介紹坎拔高沙卡 佛 陀因此趁機說明 具有何種人格特質的人會成功 67

68 由於精進不放逸 持戒和克己的功夫 智者為自己建造 不為洪水淹沒的沙洲 愚笨的周利槃陀伽證得聖果 某個銀行家有兩個孫子 他們的名字分別是摩訶槃陀伽 和周利槃陀伽 年長的摩訶槃陀伽經常陪伴祖父去聽法 後 來就出家加入僧團 在一段時間後 證得阿羅漢果 弟弟周 利槃陀伽也跟隨哥哥出家 但由於前世曾捉弄一位很笨的比 丘 所以今生愚昧不堪 甚至在四個月內記不得一句偈語 哥哥摩訶槃陀伽就建議弟弟不如還俗 有一天 名醫耆婆邀請佛陀和眾多比丘到他家接受供 養 周利槃陀伽不在可以前往的比丘名單中 他知道自己無 緣參加後 十分沮喪 決定還俗 佛陀明白他的心意後 就 叫他在精舍前面的門口 面向東方而坐 給他一塊白布 要 他一邊搓揉布塊 一邊唸誦 去除污垢 Rajoharanam 交代之後 佛陀就和摩訶槃陀伽 以及其他比丘一起去名醫 耆婆家 7 沙洲 河中較高的陸地 可以避免洪水的災難 智者證得阿羅 漢果 就等於為自己建立較高的安全陸地 而不會陷溺在五 欲 邪見 愛欲和無明之中 68

69 佛陀離開後 周利槃陀伽努力搓揉布塊 並唸誦 去除 污垢 不久 白布變髒了 就在這時候 他過去的善業機 緣成熟 使他了解世事無常 這時候 佛陀在名醫耆婆家中 透過神通力 知道年輕的周利盤陀伽的進展 於是放光 使 周利槃陀伽感覺佛陀就在他面前向他說 不只是布塊因為 污垢而變髒 人的身心也有貪 瞋 癡等污垢 只有去除這 些污垢 才可以達到修行的目的 證得聖果 周利盤陀伽 了解佛陀話中的涵意 繼續禪修 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8 並且具足非凡的智慧和神通 這時候 名醫耆婆的家人 正準備向佛陀的缽中注水 以表示供養 佛陀卻用手遮住缽 不讓水倒入 並且問道 是否還有比丘在精舍裏 沒有 佛陀說 還有一人 並要人去請周利盤陀伽來 當 被差遣的人抵達精舍時 不只看到一位比丘 而是有很多一 模一樣的比丘 這些比丘都是具有神通的周利槃陀伽創造出 來的 被差遣的人感到困惑 就回去報告這件事 卻又被差 遣回精舍 要他向那些比丘說 佛陀召喚名叫周利槃陀伽 的比丘 當他照做時 很多聲音回答道 我就是周利槃 周利盤陀伽並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證得阿羅漢 他已經修行很多 世了 佛陀只是幫助他除掉剩餘的污垢 解脫無明所造成的煩惱 8 69

70 陀伽 他迷糊了 只好又回去 但又再次被差遣回精舍 這次要他一把抓住第一個回答 我是周利槃陀伽 的比丘 結果當他抓住第一位回答的比丘時 其他的比丘都消失了 周利槃陀伽比丘就跟隨他到名醫耆婆家 供養之後 周利槃 陀伽在佛陀的授意之下 信心十足的講經說法 後來 周利槃陀伽的事被比丘們無意間提起 佛陀就 說 信心堅定 努力精進的人必定會證得阿羅漢果 70

71 愚癡的人耽溺於放逸 智者不放逸 精進 一如富人保 護珍寶 人不可放逸 也不可耽溺欲樂 精進禪修的人 可以獲 得大安樂 慶典期間幼稚的舉止 有一年 舍衛城慶祝一個廣受歡迎的慶典 慶典期間 許多年輕人用灰土和牛糞塗抹身體 並且在城內到處閒蕩 喧嘩 成為大家頭痛的人物 他們停留在居民家門口 直到 居民給他們錢 才肯離去 當時 舍衛城裏有很多佛教徒 這些信徒就向佛陀通風 報信 請佛陀在七天內 不要進城 而由信徒們直接把供養 品送到精舍 同時 他們也儘量留在家中 第八天 慶典結 束後 佛陀和眾多比丘受邀到城內說法 當信徒告訴佛陀那 些年輕人在慶典期間的幼稚舉止時 佛陀說那些年輕人因為 無明 所以舉止不莊嚴 不莊重 佛陀接著勸誡信徒們不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 也不可以 耽溺于感官欲樂 應該時時正念現前 這樣才可以獲得幸 福 證得究竟解脫的涅槃 信徒們專心聽完佛陀的說法後 滿心歡喜 對佛法的信心更加堅定 71

72 智者以正念去除放逸心 所以智慧增長 憂患全無 以 視憂苦眾生 智者 阿羅漢 觀無明眾生 如同登上山 頂的人俯視山下的眾生 大迦葉尊者想知道生死輪迴的次數 有一次 大迦葉比丘停留在畢砵離洞窟的時候 運用神 通想要知道誰正念現前 誰迷糊過日子 誰快要往生了 這時候 佛陀從精舍裏透過天眼明白大迦葉尊者的所作所為 想要告訴他 這只是在浪費時間 9 所以就放光 出現在 大迦葉尊者面前 告誡他 大迦葉 生死輪迴是不可究竟 了解的 它超過你的智慧 只有證悟的諸佛才能夠解釋眾生 的生死輪迴 9 這故事說明人不應該過度追求無法增進修行的事物 大迦葉想 了解的事無法幫助他證悟生命的實相 佛陀不斷提醒他的弟子們 要確實參透生命的實相 努力解脫生死輪迴 其他的追求都不是 增上法 人可以透過觀禪而證得阿羅漢果 一旦成為具有無上智 慧的聖者 如佛陀 自然具足這些能力 72

73 眾生放逸 智者精進 眾生昏沉 智者清醒 智者超越愚癡的人 就像賽馬超越老弱的馬匹 修行的目的 兩位比丘從佛陀那裏得到禪修的業處後 到森林裏的一 處精舍去禪修 其中一位比丘心不在焉 只知在火旁邊取 暖 整個初夜只知向年輕的沙彌談話而浪費時光 另一位精進的比丘則善盡比丘的職責 初夜時經行 中 夜時休息 後夜則再度禪修 由於他的精進和正念現前 所 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證得阿羅漢果 結夏安居結束後 這兩位比丘回去向佛陀頂禮問訊 佛 陀問他們如何安居 懶惰又心不在焉的比丘說另一位比丘 只是躺著休息 睡覺而浪費時間 佛陀就問道 那麼你自 己呢 他回答說自己在初夜的時候 靠在火旁邊取暖 然 後就整夜沒睡 佛陀非常清楚他們兩人安居的情形 所以就 對懶惰的比丘說 你明明懶惰 心不在焉 卻說自己精進 努力 正念現前 而你的同修精進努力 正念現前 你卻說 人家懶惰 心不在焉 你就像羸弱 步履緩慢的馬 而你的 同修則是強壯 腳程敏捷的馬 73

74 帝釋因為不放逸 所以成為諸天王 精進受人讚歎 放逸受人訶責 瑪伽為何往生為帝釋 有一天 離車國的摩訶利王子前來聆聽佛陀講解 帝釋 所問經 佛陀的生動敘述讓王子以為佛陀一定見過帝釋 為了確認 他就問佛陀 佛陀答道 摩訶利 我確實認識 帝釋 也知道他為何成為帝釋 佛陀告訴摩訶利 身為諸天王的帝釋的某一前世是摩卡 拉村子一位名叫瑪伽的年輕人 他和三十二位同伴從事許多 社會公益活動 如鋪路 建公共休憩房舍等 一生中並奉行 七項義務 1.奉養父母 2.尊敬長者 3.言語溫順 4.不背後 說人閒話 5.慷慨大方 不貪婪 6.實話實說 7.不動氣 由於瑪伽在那一生中具足無數的善業和良好的德行 所以往 生為帝釋 74

75 精進的比丘 害怕放逸而勇猛精進 猶如大火 燒盡一切結 智慧之火 有一位比丘得到佛陀給他的禪修的業處後 就到森林裏 去禪修 雖然努力修持 但卻只有非常小的進展 他感到沮 喪 挫折而返回祇樹給孤獨園 希望佛陀能給他進一步的指 引 在路上 他遇見熊熊大火 於是就跑到山上去觀察火勢 正當火勢蔓延時 他突然領悟到 就像火燒毀一切東西 究 竟智慧也會解除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束縛 這時候 佛陀知道這比丘的意念 就放光 出現在比丘 面前 告訴他 你現在的思考方向是正確的 繼續努力吧 就如大火燒毀一切障礙 正念現前的比丘斷除所有的結 9 這比丘聽完佛陀的說法後 正念現前 思考佛陀的教誡 不 久 就證得阿羅漢果 有十種結 束縛 身見 疑 戒禁取 貪 瞋 色愛 無色愛 慢 掉舉和無明 前五項稱為五下分結 後五項則稱為五上分結 一旦證得預流果 則斷除五下分結中的前三項 其餘二項則在證 得一來果 二果 時 會減輕 貪 瞋 癡薄 但證得不還果 時 才會斷除殆盡 五上分結則只有證得阿羅漢果後 才能斷除 9 75

76 精進的比丘 唯恐放逸 所以不易墮落 而趨近涅槃 知足的比丘 尼珈瑪西提舍出生在舍衛城附近的小村莊 並且在當地 長大 出家後 他過著非常簡單的日子 乞食時 他就到原 來親友居住的村子 隨緣接受人家的布施 他避免參加大的 儀式 慶典 甚至給孤獨長者與拘薩羅國波斯膩王舉辦的大 型布施 他也沒有參加 其他比丘漸漸議論紛紛 他們指責他只接近親人 而不 喜歡參加大型布施等 這些比丘向佛陀報告這件事 佛陀就 召喚他來 讓他自己解釋 他說雖然他常回故鄉 但只是去 乞食 而且只要有足夠的食物 不管食物是否可口 他就離 開 聽完他的解釋後 佛陀當著其他比丘面前稱讚他 佛陀告誡比丘們 需求少 知足的過日子符合所有聖者 和佛陀的教誨 同時 所有的比丘應效法尼珈瑪西提舍 佛 陀進一步敘述鸚鵡王的故事 76

77 從前 鸚鵡王和許多的鸚鵡住在恒河岸邊的無花果樹林 裏 後來 無花果全被吃光了 所有的鸚鵡也就離開林子 只有鸚鵡王留下來 但不管剩下來的東西是嫩芽 葉子或樹 皮 他都很滿足 帝釋知道這件事後 想測試鸚鵡王的德行 就運用神通力量使無花果樹枯萎 然後 和皇后一起變化成 鵝 來到無花果林 問鸚鵡王何以不離開枯萎 無法再長出 大量果實的無花果樹呢 鸚鵡王答道 我沒有離開 是出於感激的心 只要有 足夠的食物維持生命 我就不會背棄這樹林 帝釋大受感 動 就恢復並且透露自己的身份 同時 從恒河中取水 灑 在無花果上 使它們恢復生機 77

78 第三 心品 3 1 無法控制心念的彌醯 能夠洞察他人內心的女居士 3 3 智者應守護自己的心念 3 4 心念容易飄浮不定 心猿意馬的比丘 騷擾比丘的神衹 身體發臭的比丘 牧牛人難屠 3 9 變性人

79 心念飄忽不定 難以駕馭 智者調服心念 一如工匠使箭筆直一般 人心如同被丟棄在地上的魚 躁動不安 所以人應該遠離貪愛 無法控制心念的彌醯 有一次 彌醯比丘乞食後 在返回精舍的路上看見一處 美麗 舒適的芒果園 他認為這是禪修的好地方 就請求佛 陀答應他去那裏禪修 佛陀要他過一陣子再說 因為佛陀知 道光憑對一個地方的喜好 無助於他的禪修 但彌醯急躁難 耐 一次又一次的懇求 最後 佛陀只好答應他 彌醯就到芒果園去 並且坐在樹下禪修 雖然整天禪 修 但心很散亂 所以毫無進展 傍晚時分 他就回精舍 向佛陀說他一直受到各種煩惱的干擾 佛陀告訴他 就是因為心容易受到刺激而且易變 所以 應隨時隨地 以適當的方法控制內心 彌醯正念現前的思考 佛陀的教誨後 就證得初果 79

80 心難以調御 輕浮躁動 隨欲流轉 智者應該調御心 調伏的心令人安樂 能洞察他人內心的女居士 有一次 六十位比丘分別從佛陀得到禪修的業處後 到 山腳下的村落去禪修 村長的母親瑪蒂迦瑪塔供養他們所需 的食物 並且為他們興建一座遮雨蓬 方便他們在雨季時仍 然可以停留在村落裏 有一天 她請求這些比丘指導她禪 修 他們就教導她觀禪 觀察身體的三十二相 並從中去理 解色身的無常變化和我執的虛幻 她非常努力禪修 因而比 這些比丘更早證得三果 並且具有超凡的神通 透過天眼通 她知道這些比丘尚未證果 也知道他們都 有證得阿羅漢果的潛力 但需要足夠的食物 因為羸弱的身 體無法使心發揮最佳的功能 所以她提供他們營養的食物 由於有營養的食物和正精進 他們正念現前 並證得阿羅漢 果 雨季結束後 他們就回去祇樹給孤獨園 佛陀當時正住 在那裏 他們向佛陀報告 說他們身體健康 而且環境良好 也不用擔心食物不足的情形 他們也說瑪蒂迦瑪塔知道他們 80

81 的心念 並提供非常營養的食物給他們 這些食物在維持色 身健康是必要的 而健康的身體是使心專注的重要因素 有一位比丘聽他們說了瑪蒂迦瑪塔的所作所為後 也要 前去該村落 他在得到佛陀給予的禪修指導後 就到該村落 去 瑪蒂迦瑪塔也供給他想要的一切東西 當他想要某些東 西時 瑪蒂迦瑪塔就親身帶這些東西前來給他 有一次 他 用完食物後 請教瑪蒂迦瑪塔是否真正能洞察別人的心念 她不直接回答 卻說 能得知他人心念的人 其言行舉止 是如此如此的 這時候 這比丘想到 如果我像一般眾生有不淨的念 頭 而她也真的能洞悉他人心念的話 她一定會鄙視我的 有了這種想法後 他對瑪蒂迦瑪塔有種莫名的害怕而決定回 祇樹給孤獨園 他向佛陀報告說 因為害怕瑪蒂迦瑪塔會觀 察到他內心不淨的念頭 所以無法繼續停留在該村落 佛陀告訴他 只要專注在一件事上 那就是調伏內心 佛陀要他再回到村落去 但不可胡思亂想 只要專心禪修就 好 這比丘就再回到該村 瑪蒂迦瑪塔也如供養前次比丘們 一樣的供養他食物 使他能夠心無掛礙的禪修 所以 在短 短的時日後 他也證得阿羅漢果 81

82 心念隨著欲望流轉 非常微妙 難於察覺 智者應該守 護心念 使心安住 才能獲得安樂 智者應守護自己的心念 從前舍衛城有一位銀行家的年輕兒子 向到他家乞食的 比丘請教 應該如何做才可以解脫生命中的苦難 那位比丘 告訴他把錢財分成三部份 一部份投資做生意 另一部份做 家庭支出 最後一部份做慈善 他遵照比丘的話去做 然後 他又問比丘下一步要如何做 比丘告訴他 第一要皈依三 寶 守五戒 第二要守十戒 第三要出家修行 他也一一奉 行 最後也出家 出家為比丘後 一位教師教他阿毗達摩 另一教師教他 戒律 但他卻覺得要學的東西太多了 戒律又太嚴 太多 又沒有足夠的自由 他因此認為世俗生活比較好 由於有這 樣的懷疑與不滿 他覺得鬱悶 疏忽職責 同時日漸消瘦 羸弱 佛陀知道這件事後告誡他說 如果能控制心念 就 沒有什麼事情需要再控制了 所以努力控制心念吧 82

83 心念無形相 到處遠遊獨行 能調服心的人 解脫魔縛 心念容易飄浮不定 僧珈邏仕達是舍衛城的一位長老比丘 他的妹妹生下兒 子時 以他的名字為名 這男孩後來也出家為比丘 有一次 這年輕比丘住在某個村子的精舍時 有人供養他兩件袈裟 他決定把其中一件供養給他的長老比丘舅舅 結夏安居後 年經比丘就去找長老比丘 並把袈裟供養 給長老比丘 但長老比丘說自己的袈裟已經足夠了 所以拒 絕 年輕比丘多次懇請 但長老比丘堅決拒絕 年輕比丘因 此十分傷心 認為舅舅不喜歡他 他甚至覺得既然舅舅拒絕 與他共用必需品 他最好還是還俗 過世俗的生活 從那時候開始 他的心念紛飛 思緒紊亂 心中想著 還俗後 就賣掉袈裟 買隻母羊 然後快速生育 就有足夠 的收入娶妻生子 他再攜帶妻小搭車去探訪舅舅 他甚至想 到在路途上 他會告訴妻子 由他來照顧孩子 但她卻要他 駕車 不要管孩子的事 而他堅持要照顧孩子 就去搶孩子 結果孩子卻掉下車子 被輪子輾過 他非常忿怒 拿棍子要 83

84 打老婆 其實 這時候 他正用扇子幫舅舅搧涼 但由於胡 思亂想 而不小心打到長老比丘的頭 長老比丘明白年輕比丘的心念 就告訴他 你自己不 能打老婆 怎麼來打舅舅呢 年輕比丘十分驚訝 坐立不 安的想立刻離開精舍 但長老比丘卻設法帶他去見佛陀 佛陀知道事情的原委後 很仁慈的告訴年輕比丘 人心 散亂不定 即使是遙遠的東西 心都能夠胡思亂想 所以人 應努力使自己從貪 瞋 癡三毒中解脫出來 84

85 心不定 不了解正法 信心不堅定的人 智慧不能成 就 心無貪欲 亦無瞋恚 同時超越善與惡 1 精進修行的 覺者 2 毫無恐懼 心猿意馬的比丘 從前 舍衛城有一個人在森林裏尋找走失的牛時 突然 感覺十分飢餓 就到村子的精舍去 精舍裏的比丘就給他一 些食物吃 吃的時候 他突然想到既然每天勤奮工作 還不 夠溫飽 那麼出家或許是個好主意 所以 他就懇求比丘讓 他加入僧團 出家後 他盡責守分 同時因為有足夠的食物 不久就 長胖了 過了一陣子 他卻厭倦外出乞食的日子 就還俗了 過了一些日子 他又覺得世俗生活艱辛 所以二度出家 但 不久 又還俗 由於意志不堅 所以斷斷續續的出家 還俗 六次 人們就稱他為質多舍利弗 意思是心意不堅定的人 而在這期間內 他妻子也懷孕了 事實上 他六次出家都不 1 2 阿羅漢超越善惡 積極弘法 全無私心 所作所為都為了引導 別人走向修行的道路 阿羅漢仍然要承受過去所做業的業報 此處的覺者指阿羅漢 阿羅漢不論清醒或睡眠時 都是精進的 因為阿羅漢永遠具足正信 精進 正念 正定和慧五種德行 85

86 是想脫離世間 只是為了自己的方便而已 所以 不論身為 比丘或在家居士 他都不快樂 後來 有一天 他進入臥室時 碰巧看見妻子正在睡覺 而且鼾聲大作 張開的嘴巴也流出口水 看見妻子這個樣子 時 他明白身體不淨的道理 並且如是思考 我幾次出家 半途而廢 就是因為迷戀如此德行的妻子 當下他拿著黃 色的袈裟 第七次到精舍去 一路上 不停的念著 無常 苦 而證得初果 到達精舍時 他再度請求加入僧團 我們無法再接納你 幾次剃度下來 你的頭已經像磨 刀石了 比丘們拒絕他的請求 但他堅決的請求 最後 比丘們又起了憐憫心 讓他再度加入僧團 過了幾天 他就 證得阿羅漢果了 後來 比丘見他這次出家這麼久 感到驚 訝 就問他原委 他回答說 我以前會還俗 是因為仍有 執著 但現在一切都過去了 比丘們向佛陀報告這件事 佛陀說 從前質多舍利弗 的心意不夠堅定 而且不了解佛法 但他現在已經是個捨棄 所有執著 3 的阿羅漢了 3 也許有人會問質多舍利弗是否不該拋妻棄子 但我們必須從歷 史的角度來理解 佛陀時代的印度 能捨棄世間出家為比丘 被 認為是相當尊貴的行為 同時 在當時的社會 比丘家裏的其他 成員也樂於照顧他的妻子兒女 因為比丘出家修行 已經做了重 大的犧牲 更何況他的修行目標是要成為聖人 86

87 應知色身像陶器般脆弱 人應善護衛心 一如護衛堅固 的城市 並以智慧破除魔障 勤修止觀 不可執著 騷擾比丘的神衹 舍衛城裏的一群比丘分別獲得佛陀給予的禪修的業處 後 就到離城很遠的適合禪修的叢林去禪修 原先林子裏的 守護神覺得 如果比丘們要停留在林子裏 那麼它們就不適 合棲息在樹上 它們認為比丘只會停留一夜 所以就離開樹 上 到地面上來 但過了十四天 比丘們仍在林子裏 它們 猜測比丘們可能要在此結夏安居 果真如此 它們就被迫要 在地面生活一段時間 因次決定發出鬼般的聲音 製造恐怖 的景像來嚇走比丘們 從此以後 它們有時候幻化成有身體無頭 或有頭無身 體的鬼魅等等 比丘們非常氣憤 就離開林子 回城裏向佛 陀報告這件事 佛陀說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準備任何裝備 佛 陀要他們再回去 但要預先準備好適當的裝備 佛陀就教導 比丘們 慈經 這就是適當的武器裝備 佛陀告訴比丘們要誦唸 慈經 並把慈心散播給林子 裏所有的眾生 對任何眾生不可心生瞋恨或心懷恐懼 比丘 87

88 們就回到原來的林子 並且遵照佛陀的方法做 樹神們收到 比丘們散發的慈心後 立即展現歡迎的誠意 不再干擾比丘 的禪修 他們欣然留在地面上 林子裏因此一片和諧安詳 不再有鬼哭神嚎 魅影的情形 比丘們也可以禪修 觀身 而了知人身脆弱無常的道理 88

89 人生苦短 此身不久將意識全無的躺在地上 如同無用 的木材 身體發臭的比丘 普提珈塔提舍比丘得到佛陀給他的禪修的業處後 努力 禪修 但卻生起病來 首先身上長滿小疔 然後變成大的傷 口 後來這些傷口破裂 他的袈裟受到膿血的污染 變得黏 膩膩的 身體也開始發臭 因此獲得普提珈塔提舍的稱呼 意思是發臭的提舍比丘 其他的比丘因此棄他於不顧 佛陀知道他悲慘的狀況 也預知他馬上就要證得阿羅漢 果 就到他住處的火爐邊去 並且親自燒了一些熱水 然後 到他躺著的地方 抓住床沿 這時候 其他比丘才聚集過來 佛陀就叫他們把他抬到外面去洗滌身體 同時也一併洗滌 曬乾袈裟 這時候 他的身心煥然一新 就繫念在前 佛陀站在床頭 告訴他說 生命消失時 身體就像木頭 一樣被放在地上 佛陀說法後 他就證得阿羅漢果 不久就 入滅了 佛陀要其他比丘將他火化 將骨灰納入浮圖中 89

90 有人請問佛陀 普提珈塔提舍比丘的身體為何會發臭 佛陀說 普提珈塔提舍比丘的某一前世是個殘酷的捕禽人 經常設陷阱捕捉鳥類 抓到後 就折斷鳥的翅膀和腳 防止 它們飛走 由於這些惡業 所以今生身體發臭 佛陀最後說 比丘們 你們出家為比丘 父母無法照 顧你們 若不彼此照顧 誰會照顧你們 請記住 看護比丘 就等於看護佛陀 90

91 錯誤的心念比任何敵人或仇家的傷害更深 牧牛人難屠 難屠替一位富翁看顧牛隻 雖然只是個牧牛人 但他盡 可能存錢 有機會 他就到富翁的家去 也因此有機會能夠 遇見佛陀 並且聆聽佛陀說法 難屠也曾邀請佛陀到他家 去 但佛陀說時機尚未成熟 所以並未答允 過了一陣子 有一次佛陀和眾多比丘突然改變行程 要 到難屠家去 因為佛陀知道 難屠了知佛法的時機已經成熟 了 接連好幾天 難屠都很恭敬地接待並且供養佛陀和比丘 們 最後一天聽完佛陀的說法後 他也證得初果 當天佛陀 和眾多比丘要離去時 他更親手拿著佛陀的缽 送佛陀一程 之後 才頂禮回家 就在這時候 一位難屠長期的仇敵獵人射死難屠 走在 後面的比丘發現難屠的屍體後 趕上來報告佛陀 因為您 的蒞臨 難屠作了大量的供養 並陪您走了一段路 才會在 回家的路上為人射死 佛陀回答道 比丘啊 無論我來不來 由於以前的業 難屠都難逃死亡 所以大家應了解 錯誤的心念比敵人和小 偷傷害人更深 對抗危險的唯一保障是正確的心念 91

92 善念 5 的益處 勝過父母親朋的愛護與照顧 變性人 梭儒亞是一位富翁 有一次 他與一個朋友帶著一群僕 人搭乘華麗的馬車前去沐浴 當時 摩訶迦旃延尊者正在整 飭衣服 準備入城乞食 梭儒亞瞥見尊者金色的皮膚時 內 心想到 這比丘如果是我妻子多好 或者我妻子的膚色能 像這樣就好了 不久 他發現自己的性別神密的變了 他感到非常羞 恥 決定離開故鄉 這時候 他變成女身 他用刻有名字的 印章向一群準備前往怛剎屍羅城的人懇請 讓他搭便車 這 時候 他的親朋好友到處找他 卻遍尋不著 到達怛剎尸羅城後 那群人中有個人就向當地一位年輕 的富翁提及同來的女子梭儒亞 年輕的富翁發現梭儒亞十分 美麗 而且與他的年齡相當 就與他結婚 梭儒亞也因此生 了兩個兒子 其實 當初身為男子時 他已經有兩個女兒了 有一天 故鄉一位富翁的兒子 也是梭儒亞的老朋友來怛剎 屍羅城 梭儒亞就請他來家裏 這人感到十分訝異 因為他 5 善念 指十善念 布施 持戒 修禪定 恭敬 作事 回向功 德 隨喜功德 聽法 說法 正知見 92

93 根本不認識她 就問她是否認識他 她回答是 並垂詢她親 朋好友的近況 這人告訴她 有一位富翁神秘失蹤的事 這 時候 她才向他透露她就是那位失蹤的富翁 並且把自己因 為看見比丘時心中生起錯誤的念頭 性別因而改變 及與此 地年輕富翁結婚的來龍去脈告訴他 這人勸他向摩訶迦旃延尊者請求寬恕 摩訶迦旃延尊者 於是被請來接受供養 供養後 她被帶到尊者面前來解釋一 切原委 並懇請尊者寬恕 當尊者說完 起來吧 我寬恕 你 之後 梭儒亞馬上恢復男人身份 這時她丈夫說 朋 友 既然你是這兩個男孩的媽 而我是他們的父親 他們真 的是我們的兒子 所以你可以繼續住在此地 不要沮喪 梭儒亞回答道 朋友 我原先是男子 後來變成女人 現在又變回男人 同樣地 原先是兩個女兒的父親 最近又 是兩個兒子的母親 一生中經歷過這兩次性別的轉變後 我 已經厭倦世俗生活了 我現在要出家為比丘 並在尊者指導 下修行 以後照顧孩子就是你的責任了 請不要疏忽了 說完之後 梭儒亞擁抱 親吻兩個男孩 然後把他們交給他 們的父親就出家了 他也向協助他找到尊者的年輕人致謝 使他得到尊者寬恕並有機會出家 並追求生命中最終目標 止息所有苦痛 93

94 摩訶迦旃延尊者於是幫他剃度 使他成為比丘 於是他 努力修行 後來 又跟隨尊者到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陀頂禮問 訊 後來 人們常問他究竟比較喜歡兩個女兒或親生的兩個 兒子 他說比較喜歡親生的兒子 但人們經常問及這個問 題 使他感到非常困惑 羞愧 就單獨一人精進修行 並且 觀身無常 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同時具有非凡的智慧和神 通 人們再問同樣的問題時 他就說自己對任何人都沒有執 著 聽他如此回答的比丘們不相信他的話 就向佛陀請教梭 儒亞兩種不同回答的含意 佛陀說 梭儒亞現在的回答和 以前不同 是因為他已經證得阿羅漢果 沒有任何執著 正 確的心念帶給他的喜悅 不是身為父親或母親能夠做到的 94

95 第四 華品 4 1 觀身 觀身如鏡的比丘 琉璃王報復釋迦族 往生忉利天的女信徒 4 5 吝嗇的富翁 不要理睬他人的咀咒 4 7 應該禮敬誰 最虔誠的女信徒 阿難尊者的疑問 帝釋供養大迦葉尊者 4 11 自殺時證得聖果 供養智者 測試其智慧

96 誰能如實知見六道輪迴 誰能如實知見三十七道品 一如技藝精湛的花匠 精挑細選花朵一般 學地比丘 1 如實知見六道輪迴和三十七道品 正如技藝精湛的花匠 精挑細選花朵一般 觀身 一群比丘跟隨佛陀到一個村落之後 返回祇樹給孤獨 園 傍晚時分 這群比丘聚在一起 討論當天的行程 尤其 是山形地勢等 他們討論到底是平地或是起伏的山巒 是泥 地或沙地 紅土或黑土等 這時候佛陀來探視他們 知道他 們談論的話題時 佛陀告誡他們 你們所談的山川地勢等 是身外的環境 你們最好觀身 並努力去了解其本質 佛陀接著說 透過觀身 比丘可以了解世間 諸天與 地獄 也可以了解奧妙的佛法就像園藝專家精心設計的花 園 這些比丘聽聞佛陀說法後 正念現前 專心思考佛陀 的教誨 終於斷除內心所有的煩惱 證得聖果 1 學地比丘 已證初果 但尚未證得阿羅漢果的比丘 96

97 人應該觀色身如泡沫幻影 摧毀愛欲 脫離生死輪迴 觀身如鏡的比丘 有一次 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時 有位比丘 得到佛陀給他的禪修的業處後 到一處森林裏去禪修 他雖 然很精進 卻進步不多 因此對自己不滿意 並且想道 我 要回去 請佛陀另外給我一個比較適合我的業處 想完之 後 他就出發回祇樹給孤獨園 途中 他遇見海市蜃樓 仔細思維之後 他知道這種現 象不過是水的幻影而已 同樣的 人的血肉之軀也只是生老 病死的幻像 實際上無我 他繼續觀察海市蜃樓的幻像 後 來 他又到阿致羅筏底河邊洗浴 洗完後坐在河邊的樹下休 息 當他看見飛濺的水花泡沫時 他明白血肉之軀的無常 這時 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中 看見他的情形 就放光 對 他說法 比丘 你的觀念正確 繼續保持下去 能夠觀身 如水花般無常 幻影般無我是很好的事 佛陀教導後 這 比丘就證得阿羅漢果 97

98 採集諸花卉 2 心生染著的人 流浪生死 一如洪水沖 走沉睡的村落 琉璃王報復釋迦族 拘薩羅國波斯膩王希望與釋迦族締造姻親關係 就派遣 使節到迦毘羅衛城 請求與釋迦族的一位公主結婚 釋迦族 的王子們不想冒犯波斯膩王 就答應他的請求 但他們卻送 給他一位美麗的女孩而不是公主 這女孩是摩訶男與一婢女 所生的 不知情的波斯膩王立這位女孩為妾 後來 這女孩 生下一位王子 命名為琉璃 王子年滿十六歲時 被派去拜 訪外祖父摩訶男和釋迦族的王子們 他受到某種程度的款 待 但所有比他年輕的釋迦族王子都事先被送到一個村落 去 以避免向琉璃王子致敬 過了幾天 王子一行人將回國 琉璃王子剛動身沒多久 一個女僕就被傳喚來用牛乳清 洗琉璃王子坐過的地方 這女僕一面工作一面叨唸道 這 是那個婢女的兒子坐過的地方 這時候 一位被王子派遣 回來拿東西的隨從偷聽到她的叨唸 就去向王子報告說 王 子的母親茉利夫人事實上是婢女的女兒 2 貪求欲樂的譬喻 4 4 故事的 48 法句也用相同的譬喻 98

99 王子知道真相後 大怒 發誓有一天要毀滅所有的釋迦 族人 後來他當了國王 果真發兵攻打釋迦族 並把除了摩 訶男身邊的人和少數一些人以外 其他人都格殺殆盡 事 後 他和軍隊在返國的途中駐紮在阿致羅筏底河床 當天晚 上 河的上游地帶暴雨傾盆 暴漲的河水如萬馬奔騰般把琉 璃王和軍隊一起沖入大海 聽到這兩件悲慘的事故 佛陀向眾比丘解釋 他的親人 釋迦族的王子們 過去世曾經在河中用藥毒魚 所以今生才 會集體喪生 至於琉璃王和他的軍隊 佛陀說 就像洪水 沖走所有沉睡中的村民一樣 死神帶走所有迷戀感官享樂的 眾生 99

100 採集諸花卉 心生染著 又無法滿足貪欲的人 流浪生 死 往生忉利天的女信徒 葩倜扑姬喀枯末利是舍衛城的女信徒 十六歲時就結婚 了 並且育有四個兒子 她很有德行 喜歡以食物和其他必 需品布施給修行人 她經常到僧團精舍去清洗房舍 裝滿所 有瓶罐的水 並且做其他的雜事 她知道自己的前世是忉利 天王的妻子之一 同時 她還清楚記得她是在所有的天人都 到花園摘花嬉戲時往生到人間的 所以 每次供養比丘或做 其他的功德時 她都渴望將來能往生忉利天 再做忉利天王 的妻子 一如前世般 有一天 她生病去世了 並且如她熱烈期望的往生忉利 天 成為忉利天王的妻子 由於忉利天的一天等於人間一百 年 所以她再往生忉利天時 忉利天王等人還在花園裏玩 幾乎忘了她的存在 所以當她再度加入時 忉利天王問她一 早上都到那裏去了 她告訴他 自己已經到人間走一回了 這時候 比丘們向佛陀報告葩替撲姬喀枯末利去世的事 佛 陀說 生命是短暫的 人尚未滿足感官欲望時 死亡已經奪 走人的生命 100

101 智者入村時 就像蜜蜂入花叢 只知採蜜 不傷害 花卉和色香 吝嗇的富翁 王舍城附近的薩卡羅村子裏住著一位吝嗇的富翁 他的 名字叫做憍施羅 有一天 富翁與太太要烘焙一些糕餅 為 了避免與別人分享 他就在房子的最頂層祕密烘焙 當天早 上 佛陀透過神通 知道富翁夫婦可以證得初果 就派遣大 目犍連尊者到富翁的家去 並且交代尊者在中飯之前把富翁 夫婦請回精舍 大目犍連於是運用神通 一眨眼就到達富翁 的家 到達之後 他就站在窗子外面 富翁請尊者離開 但 尊者不予理睬 最後 富翁告訴太太 做個小糕餅給他 打發他走 富翁太太就拿了一小麵團 放在烘盤上 但麵團卻脹大 起來 並充滿整個烤盤 富翁認為一定是太太用了太多的麵 注釋家對本法句的解釋略有不同 達摩難陀長老認為這句的意 思 智者不傷害村民的信仰 慷慨和財富 Narada 長老則認為 是不造成任何人的不便 Sri Acharya Buddharakkhita 尊者則說智 者入村落化緣時 也提供世人做功德的機會 3 101

102 團 所以就親自另外拿了一塊小小的麵團 放在烘盤裏 但 麵團也一樣脹大 試了好幾次 不管用多麼小的麵團 他們 就是無法如願地烘焙出很小的糕餅 最後 富翁只好叫太太 從籃子裏隨意取出一塊給尊者 當他太太正要拿出糕餅時 所有的糕餅全粘在一起 無法分開 此時 富翁對糕餅倒盡 胃口 就把整籃的糕餅都送給大目犍連尊者 尊者對他們談有關布施的法 他也向富翁夫婦說 佛陀 和其他比丘正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等他們 富翁夫婦便 帶著糕餅隨尊者去見佛陀 並用糕餅供養佛陀和比丘們 供 養之後 佛陀宣講布施的法 富翁夫婦兩人因而了悟佛法 102

103 不探查他人過錯 不管他人已作未作 只觀察自己做了什麼事 什麼事尚未做 不要理睬他人的咀咒 舍衛城裏有位富有的女士 是裸形苦行者潘諦格的信 徒 她對潘諦格有強烈信仰 她對待潘諦格就好像對待自己 的兒子 而她有很多的街坊和朋友都是佛陀的信徒 這些朋 友經常到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陀頂禮問訊 聽佛陀說法 每當 她聽到這些朋友稱讚佛陀時 她也想去向佛陀頂禮問訊 聽 佛陀開示 但幾次都被潘諦格阻止 既然無法親自前往 她就要兒子去請佛陀到家裏來接受 供養 她準備了特別的食物 供養之後 佛陀為她說法 第 一次聽到佛陀用宏亮的聲音宣說微妙的法時 她的身心充滿 喜悅 並不自覺的喊著 說得好 說得好 隔壁的潘諦格聽到她喜悅的呼喊聲時 想道 她不再 是我的弟子了 他憤怒的走出房間 向她和佛陀咀咒 並 且一路咀咒的離開她家 這件意外使她十分尷尬 羞愧 再 也無法專心聽佛陀說法 佛陀勸她不要理睬那些咀咒和恐 嚇 應該以正念觀察自己的善惡行為 聽完佛陀的說法後 她證得初果 103

104 人若不能奉行自己所說的善語 無法得到善果 就像美麗但毫無香氣的花朵 人若奉行自己所說的善語 必得善果 像美麗又芳香的花果 應該禮敬誰 住在舍衛城的佛陀信徒喬塔帕哩已經證得二果 有一 次 他在祇樹給孤獨園聽佛陀說法時 波斯膩王突然來了 喬塔帕哩沒有起身 因為他認為若起身 可能會被認為是向 國王而不是向佛陀表達敬意 國王卻引以為侮辱而非常憤 怒 佛陀知道國王心中的不滿 就向國王讚歎喬塔帕哩的德 行及對經典的嫻熟 佛陀的解釋讓國王釋懷 並對喬塔帕哩 留下深刻的印象 後來 國王再次遇到喬塔帕哩時 請他教導兩位妻妾佛 法 喬塔帕哩委婉的拒絕 並建議國王請佛陀另外派比丘擔 任這份工作 佛陀就指定阿難固定到王宮 向皇后末利夫人 和行雨夫人說法 後來 佛陀問阿難 兩位后妃的進展如何 阿難說 末利夫人認真修習 但行雨夫人卻不專心 佛陀說 只有專心 謹慎 精進修行的人 才能得到法的利益 104

105 人應作種種善事 如同許多花朵可以製作許多花圈 最虔誠的女信徒 毘舍佉的父親陀難闍那是跋歧的富翁 她的母親是須摩 那德咪 她的祖父泯兔則是拘尸那國最有錢的五個人之一 她非常年輕的時候 佛陀曾經來過跋歧 當時 她的祖父帶 她和她的同伴去聽佛陀說法 聽完後 他們全都證得初果 長大後 她嫁給舍衛城另一位富翁彌迦羅的兒子富樓那凡達 那 結婚當天 她父親告訴她做一個盡責的妻子要遵守十條 規章 1.不可以把家中的火拿到屋外 2.不可以把屋外的火拿 入家裏 3.借東西給那些願意借東西給別人的人 4.不借東 西給那些不願意借東西給別人的人 5.不管對方是否也有雅 量借東西給別人 都可以借東西給對方 6.愉快的坐 7.愉 快的吃 8.愉快的睡 9.照顧火 10.尊敬家神 這些條文的意義如下 1. 火代表謗誹 為人妻子不可以向他人訴說丈夫和公婆的 壞話 他們的缺點和家庭爭論也不可向外人道 2. 為人妻子不可以聽東家長西家短 3. 借東西給有借有還的人 105

106 4. 不可借東西給有借不還的人 5. 對窮困潦倒的親友 即使他們不還 也要借給他們需要 的東西 6. 為人妻子見到公婆時 當起身敬意 不應坐著不理 對 其他長者亦然 7. 公婆丈夫照料妥當後 妻子方可進食 也應該確保僕人 受到妥當的照顧 8. 這不是說為人妻子可以盡情睡眠 相反的 為人妻子入 睡前應確定所有門窗都已關好 僕人也已善盡職責 同 時 公婆 丈夫已經入睡後才安心休息 9. 公婆和丈夫應視之如火般的謹慎照顧 10 禮敬公婆和丈夫如同家神 有一天 她的公公彌迦羅正在進餐時 有一位比丘到他 家門口乞食 彌迦羅完全不予理睬 她看見這情形 就對比 丘說 請尊者原諒 我公公只吃陳腐的食物 這時候 她公公聽見她這麼說 非常生氣 就要她離開這個家 她不 願意離開 反而請當初結婚時 她父親派遣陪她過來夫家 以便她日後有任何問題時可以請這八位長者前來仲裁 長者們來到後 她的公公告訴他們 我用金碗吃飯時 她卻說我在吃陳腐的食物 由於這種犯上的行為 我要趕走 她 她解釋說 當我發現公公完全不理睬站在門口乞食 106

107 的比丘時 我心想 既然我公公這一生從來沒有做任何的 功德 他不過是享受過去世的福報 陳腐的食物 罷了 所以我才說 我公公只吃陳腐的食物 這樣的說法難道 錯了嗎 最後 這八位長者認為她沒有犯錯 她說 身為一位 對佛法有絕對信心的人 她無法留在不歡迎比丘的家中 她又說 如果不能邀請比丘到家裏來供養 並做其他布施 那麼她就要離開這個家庭 她公公因此答應她所有的要求 第二天 佛陀和眾多比丘就被邀請前來接受供養 正要 供養的時候 她請她公公一起來供養 但為他所拒絕 供養 之後 她再次請公公來聽佛陀開示 她公公也覺得不應該再 拒絕 但他修苦行的師父卻不讓他去 結果她公公只好在布 幔後面聽佛陀說法 聽完之後 她公公的善業成熟 就證得 初果 他因此非常感激佛陀和她 並宣稱她就像他的母親一 般 也因此 人們稱呼她為鹿母 彌迦羅的意思是鹿 後 來 她生育幾位兒女 當年結婚的時候 她父親曾送她一件鑲有珠寶 價值連 城的外套 有一天 她到祇樹給孤獨園時 覺得這件外套太 沉重 就脫下來 用圍巾包好 交給僕人保管 這僕人卻粗 心大意地把它遺落在給孤獨園 她要僕人回去找 但告訴 他 回去好好找找看 如果阿難尊者已經找到了並且收起 來 就不可以要回來 我要把這外套捐出去 107

108 阿難尊者當時負責保管所有信徒遺留下來的東西 但阿 難尊者不接受她的好意 她便決定義賣這件外套 把所得的 款項捐獻出來 但沒有人能出得起適當的價錢 所以她就自 己買下來 並用這筆款項興建東園鹿子母講堂 講堂捐獻儀 式完成後 當夜她召集家庭所有的成員 並告訴他們 她所 有的心願都已完成了 接著她就繞著講堂走 同時唱誦偈 語 這時 聽到聲音的比丘們以為她在唱歌 就向佛陀報告 他們問佛陀 她是不是精神錯亂 佛陀解釋說 今天 她已經完成累世以來的願望 也 由於這種成就感 她才會這樣心滿意足 用唱誦偈語來表達 內心的喜悅 她絕沒有精神錯亂 累世以來 她就是個大布 施者和積極弘揚佛法的人 佛陀接著說 蓮華上佛時 她有個朋友是主要的女信徒 和護持者 她在羡慕之餘 也發願希望能具有同樣的德行 所以在一連七天供養佛和眾多比丘後 她發了最誠摯的願 望 希望在未來世能成為未來佛的主要女弟子和護持者 蓮 華上佛就運用神通 觀察未來 得知她在未來世會實現她的 願望 所以就授記她的願望會實現 後來的迦葉佛也為她授 記 佛陀最後結論道 毘舍佉在前世強烈渴望做善事 並 且確實完成很多善業 就像花藝專家用一大片的花來製作很 多的花圈 108

109 花香 檀香 多伽羅香與茉莉花香都無法逆風飄 只有具足戒行的人 名聲飄送四方 檀香 多伽羅香 蓮花香與茉莉花香 諸香中 戒香為最上 阿難尊者的疑問 一天傍晚 阿難尊者獨自靜坐時 想到一個問題 花 的香從來都是順風飄散 不能逆風送香 難道真的沒有香氣 既可以順風飄送 又可以逆風送香嗎 難道沒有瀰漫全世界 的香嗎 佛陀回答道 阿難 若有人皈依佛法僧三寶 守五戒 慷慨布施 不吝嗇 這種人真正具有德行 值得讚歎 他的 聲譽會四方傳播 不管住在哪裏 所有的比丘 婆羅門和居 士們都對她 她 讚歎不已 109

110 多伽羅香和檀香的香氣微弱 戒香最佳 甚至香飄諸天 帝釋供養大迦葉尊者 大迦葉尊者出定 5 後 到王舍城的貧民區去乞食 他乞 食的目的是希望提供機會給一位窮人 讓他能夠經由供養出 家人而獲得大功德 這時候 帝釋也期望能夠供養大迦葉尊 者 就與妻子喬裝成貧苦的老紡織匠到王舍城來 當大迦葉 尊者到達他們家門口時 他就用飯和咖哩裝滿大迦葉尊者的 缽 當大迦葉尊者聞到咖哩的香味時 他知道供養的人不是 凡人 而是帝釋本人 帝釋因此承認自己的身份 並且告訴 大迦葉尊者說自己也很可憐 因為沒有供養任何人的機會 說完話後 他向大迦葉尊者禮敬 然後夫妻兩人就離開了 這時候 佛陀在精舍裏看見帝釋夫婦兩人離去 就告訴 眾多弟子有關帝釋供養大迦葉比丘的事 弟子們想不出來 帝釋怎麼會知道大迦葉尊者出定 而且知道這正是供養大迦 葉的好機會 因此他們向佛陀請教 佛陀如是回答 像大迦葉比丘這樣有德行的人 名聲 四處遠播 甚至天神也知道 因此 帝釋也親自前來禮敬 5 滅盡定 斷除心垢的聖人透過定力暫時止息意識的流轉 心的 活動全部止息 呼吸也停止 這時 聖人沒有任何的危險 110

111 魔波旬不知持戒嚴謹 不放逸 慧解脫的人往生何處 自殺時證得聖果的瞿底迦尊者 瞿底迦尊者有次在摩竭陀國 仙人崛山邊精進修習止 觀 正當他禪定時 卻生病了 而影響他的修行 儘管如此 他仍然努力修行 但每次有所進步時 都被病魔摧毀殆盡 這種情形前後發生六次 最後 他決心要證阿羅漢果 即使 因此喪生 也在所不惜 下定決心後 他毫不休息的精進修 行 最後甚至決定自殺 以苦痛做為禪修的所緣境 他就用 刀割自己的喉嚨 這時他全心觀苦 心無旁騖 並在去世前 證得阿羅漢果 雖然苦痛降臨時難以集中意志 但他卻表現 出超強的決心和意志 魔王波旬知道瞿底迦入滅後 想知道他究竟往生何處 卻遍尋不著 他就化身成年輕人 前去請教佛陀 佛陀說 知道瞿底迦往生何處對你沒有任何意義 他已經究竟解脫 心裡的煩惱 證得阿羅漢果 不再輪迴了 魔王波旬 你的 能力不足以知道阿羅漢入滅後的去處 6 6 自殺是否恰當不在本故事討論的範圍 因為瞿底迦已經斷除所 有的貪愛 證得阿羅漢果後 世俗的道德不再具有意義 111

112 如同美麗芬芳的蓮花可以在污泥中綻放 聖者的弟子以智慧照耀無明眾生 ---58/ 供養智者 測試其智慧 舍衛城的尸利掘和迦羅發諦那是好朋友 尸利掘是佛陀 的信徒 迦羅發諦那則是苦行者耆那教的信徒 耆那教徒一 向敵視佛陀 迦羅發諦那在耆那教徒的慫恿下 經常向屍利 倔說 跟隨佛陀有什麼好處 來吧 追隨我的師父吧 聽多了 尸利掘就反問他 你的師父究竟知道些什麼 迦羅發諦那回答說 他的師父們無所不知 智慧具足 知道 過去 現在和未來 並且洞悉別人的心念 尸利掘就邀請他們到家中來接受供養 尸利掘想測試耆 那教徒是否真的能知過去 現在與未來 並具有他心通 所 以事先挖了既深且長的壕溝 並在其中填滿污穢物 座位也 不懷好意地預先安排在壕溝上 同時準備了很多用布片和香 蕉皮覆蓋的甕 使人誤認其中裝滿米飯和咖哩 耆那教徒來他家的時候 他要他們依序進入 並站在個 人的位子上 然後同時坐下 這時候 脆弱的繩子應聲而斷 112

113 所有的耆那教徒都掉落污穢的壕溝中 尸利掘就嘲笑他們 如果你們真的能知道過去 現在和未來 怎麼會不知道別 人的心念呢 所有的耆那教徒都又驚嚇又尷尬的落荒而 走 事情發生後 迦羅發諦那對尸利掘十分憤怒 好一陣子 兩人互不言語 後來他決定回敬尸利掘 有一天他佯裝怒氣 已消 請尸利掘代為邀請佛陀和眾多比丘前來接受供養 尸 利掘就去邀請佛陀 他向佛陀報告自己曾經 款待 耆那教 徒的經過 他也表示很擔心這次的供養可能是迦羅發諦那的 報復 所以他請佛陀審慎考慮是否要前去接受供養 佛陀透 過神通 預知尸利掘和迦羅發諦那都將證得初果 所以就接 受邀請 迦羅發諦那也挖了填滿煤炭的壕溝 並用蓆墊覆蓋 第 二天 佛陀和比丘們抵達迦羅發諦那的家 當佛陀踏上草墊 時 草墊和煤炭奇跡般的消失了 而車輪大的蓮花卻大肆綻 放 佛陀和比丘們就坐在蓮花座上 迦羅發諦那看見這種奇 蹟時 非常驚訝 他向尸利掘說 好兄弟 幫幫我吧 由 於報復的欲望 我已經犯了大錯 我邪惡的陷阱並沒有影響 到佛陀和眾多比丘 我沒有準備任何食物 廚房的鍋子也是 空空的 幫幫我吧 113

114 尸利掘要迦羅發諦那再到廚房看看 迦羅發諦那一到廚 房 赫然發現所有的鍋子都裝滿了食物 他驚訝不已 但也 十分快樂 心情為之一寬 就用食物供養佛陀和比丘們 供 養後 佛陀說 無明眾生缺乏智慧 所以無法領會佛法僧 的殊勝 他們就像盲人 相反地 有智慧的人眼光銳利 佛陀接著次第說法 迦羅發諦那也專心聽法 喜悅漸漸 充滿身心 聽完佛陀說法後 尸利掘和迦羅發諦那都證得初 果 從此以後 尸利掘和迦羅發諦那恢復友誼 同時積極護 持佛陀和比丘們 並且捐獻錢財來弘揚佛法 回到祇樹給孤獨園時 比丘們紛紛議論蓮花從煤炭壕溝 綻放出來的事 佛陀說這種奇蹟不是第一次發生 佛陀因此 敍說迦提羅樹炭火本生譚 114

115 第五 愚品 5 1 波斯膩王迷戀他人妻子 桀驁不馴的年輕沙彌 吝嗇富翁的命運 如何分辨愚癡的人 不能領悟佛法的癡人 5 6 智者領悟佛法 堅信三寶的痲瘋患者 佛陀拯救無知的農人 信仰堅定的插花匠 強暴比丘尼的年輕男子 5 11 欺騙他人的苦行者 5 12 人面蛇身的餓鬼 5 13 謹言慎行 信徒與固執的比丘 5 15 贏得眾人敬仰的沙彌

116 對失眠的人而言 長夜漫漫 對滿心憂鬱的人而言 路 途遙遠 對佛法一無所知的愚人 生死輪迴漫長 波斯膩王迷戀他人妻子 波斯膩王有一天在城裏巡視的時候 在路上看見一位年 輕美麗的女子佇立在她家門口 剎那間 國王就迷戀上她 想要佔有她 他探聽到她是位已婚婦人 就派人要她的丈夫 到宮中來服務 後來 更派她的丈夫去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 任務 到地底下去搜集一些蓮花與紅土 而且在當天傍晚以 前趕回舍衛城 以供國王沐浴 事實上 國王居心叵測 企 圖在她丈夫無法于規定的時間內返回時 予以殺害 然後橫 刀奪愛 這女子的丈夫匆忙拿著她準備好的餐盒後就出發了 在 路上 他與一位出門在外的旅客共用食物 後來他又向河中 灑米 同時大聲說道 河的守護神衹和天龍們 波斯膩王 派我去摘取一些蓮花和紅土 今天 我已經和旅人共用餐 點 也餵養了河中的魚 現在我和你們分享我今天所做善業 的功德 請送我蓮花和紅土吧 一位神衹聽見他的話 就 示現成一位老人 送他蓮花和紅土 116

117 當天傍晚 國王唯恐他真的準時回來 就叫人提早把城 門關了 婦人丈夫回來時發現城門已經上鎖了 就把紅土黏 在城門上 花插在紅土上 然後大聲說話 城內的人 請 幫我作證 我今天準時完成任務 國王卻無理的想殺害我 說完話後 他就前往祇樹給孤獨園尋求佛陀的慰藉與保護 當天晚上 國王欲火中燒 無法入眠 腦子裏想的儘是明天 要如何殺死婦人丈夫而佔有婦人 子夜時分 國王聽見奇怪的聲音 大吃一驚 居然不知 該怎麼辦 王后末利夫人就勸國王去請教佛陀 於是 佛陀 告訴國王 過去佛時 有四個人因為在世時累積邪淫的惡 業 所以現在在地獄中受苦 並發出這些詭異的聲音 國王聽完之後 明白其中的含意 知道自己的行為邪惡 及造作惡業的可怕 他下定決心 不再迷戀他人妻子 是 迷戀他人妻子的欲望在折磨我 使我徹夜無法安眠 他如 此自忖著 然後向佛陀表白 我現在才明白對失眠者而言 夜是多麼的長 這時候 站在旁邊的婦人丈夫也說 佛陀 這一整天 奔波下來 我也才了解心有牽掛的人 旅程多麼漫長 經 過這件事後 二人都獲益良多 佛陀因此說 輪迴對不了 解佛法的癡人而言 真是漫長 117

118 如果找不到比自己更有德行或相當的人為友 寧可獨居 也不要與愚癡的人為伍 桀驁不馴的年輕沙彌 大迦葉尊者住在王舍城時 有兩位年輕沙彌追隨他修 習 其中一位恭敬 服從又盡責 另一位則無所事事 每當 大迦葉尊者告誡他不可疏忽職責時 他總是覺得受到非常大 的侮辱 有一天他到大迦葉尊者的一個信徒家去 騙他們 說 大迦葉尊者生病了 他們就交給他特別的食物 請他拿 回去給大迦葉尊者吃 在半路上 他就吃掉這些特別的食物 事發之後 大迦葉尊者為這件事告誡他時 他非常生 氣 第二天 大迦葉尊者外出乞食時 這頑劣 愚蠢的年輕 沙彌留在精舍裏 他竟然打破所有的鍋子 並且放火燒了精 舍 後來 王舍城來的一位比丘向佛陀報告這件事 佛陀說 大迦葉尊者寧可獨居 也不要和製造成這麼多問題的愚人共 住 1 智者出於慈悲心 希望改善愚人的情況時 可以與愚癡的 人來往 但不可受其污染 118

119 無明的人以為這是我兒子 這是我的財富 以為安全無 虞 2 事實上 此身非己有 更何況兒子和財富 吝嗇富翁的命運 阿難達是舍衛城中非常富有的人 卻吝於布施 他常常 對兒子牧拉斯裏說 不要自以為有錢 我們不應該花錢 反而要更努力累積財富 否則 財產會日漸減少 他甚至 在屋裏埋藏了五甕的金幣 直到他去世的時候 也沒有告訴 兒子埋藏的地點 富人死後往生到離舍衛城不遠的乞丐村 從他投胎的母 親開始懷孕起 所有乞丐的收入就減少 他們認為其中一定 有個不祥的人 就一一篩檢 最後判斷這懷孕的婦女就是禍 首 她於是被驅逐離開村子 後來這婦女生下一個醜陋 人見人厭的兒子 每次她單 獨外出乞討 就能得到與從前一樣多的施捨 但若帶著兒子 譯者註 了參法師的 南傳法句經 Marada Thera 及 Venerable Sri Acharya Buddharakkhita 的譯本皆作 愚人如是擔憂 2 119

120 一起乞討時 就什麼也得不到 所以等兒子長大後 她就要 兒子單獨外出乞討 當他走到他前世的房子前 他前世的孫 子們看見他醜陋的外表時 心生恐懼 就叫僕人把他趕走 這時候 也在城裏乞食的佛陀看見這件事情 就叫阿難前去 請牧拉斯裏 乞丐前世的兒子 前來一談 佛陀告訴牧拉斯 裏 這年輕的乞丐實際上是他前世的父親 但牧拉斯裏不相 信 佛陀就叫乞丐去挖出那五甕金幣 牧拉斯裏這才相信 此後 牧拉斯裏就成為佛陀虔誠的信徒 120

121 自知愚癡的人 其實是聰明的人 愚癡卻自以為聰明的人 是真正愚癡的人 如何分辨愚癡的人 有一次 兩位小偷與一群信徒前往祇樹給孤獨園聽佛陀 說法 其中一位專心聞法 所以馬上就了悟佛法 另一位卻 不用心 反而到處偷取信徒的錢財 佛陀說法後 兩人回到 第二位小偷的家 這時候 他嘲諷不偷錢的小偷 是呀 你很聰明 但你沒有錢買東西來煮 不偷錢的小偷聽到同伴的話 自忖道 他多麼愚蠢 居然自認聰明 不偷錢的小偷就和一些親友到給孤獨園 向佛陀報告這件事 佛陀說 愚人若自知愚昧 基於這份自 知 至少可認為是有智慧的人 如果不自知 反而自認聰明 就真的是愚癡的人 121

122 真正的癡人雖然終身與智者為伍 仍然無法領悟佛法 就像湯匙不知湯的滋味 不能領悟佛法的癡人 優達夷比丘喜歡坐在講經說法的講臺上 有一次 一群 來訪的比丘誤認他也是學養豐富的比丘 就向他請教五蘊 優達夷卻無法作答 因為他對佛法一無所知 來訪的比丘們 很訝異 居然有人與佛陀共住 卻對心 五蘊與六根如此無 知 佛陀對他們說 真正的癡人雖然終身與智者為伍 仍 然無法領悟佛法 就像湯匙不知湯的滋味 122

123 聰慧的人 雖然只與智者短暫相處 但能很快領悟佛法 就像舌頭明辨湯的味道 智者領悟佛法 有一天 波婆城的一夥年輕人與一位妓女在林子裏嬉 戲 後來在稍事休息的時候 妓女偷拿他們的首飾逃走了 他們就在林子裏到處找她 卻遇見佛陀 於是他們停止尋 找 留下來專心聽佛陀說法 聽完後 他們就出家加入僧團 並追隨佛陀回祇樹給孤獨園 在精舍裏 他們持戒嚴謹 後來當他們聽聞佛陀講解 無 始相應經 時 全都證得阿羅漢果 當其他的比丘談到這些 年輕比丘這麼快就證得阿羅漢果時 佛陀解釋說 聰慧的 人 雖然與智者短暫相處 也可以很輕易領悟佛法 就像舌 頭明辨湯的味道一樣 123

124 無明的愚人自作孽 到處造作惡業而受惡報 堅信三寶的痲瘋患者 痲瘋患者殊帕菩達專心聽佛陀說法後 很快就領悟佛法 當聽法的人群散去時 他隨佛陀回精舍 這時候 帝釋想 測試他對三寶的信心 就出現在他面前 告訴他說 你不 過是個可憐人 人家給你什麼 你就吃什麼 沒有人可依靠 只要你否定三寶 並且說三寶對你沒有任何用處 我馬上就 給你巨大的財富 殊帕菩達回答道 我絕不是個沒人可依靠的可憐蟲 我具有聖人所有的七聖財 信 戒 慚 愧 聞 施和慧 兩人對話後 帝釋就到精舍 把他與殊帕菩達之間的對話告 訴佛陀 佛陀向他解釋說 即使千百個帝釋也很難左右殊帕 菩達對三寶的信心 使他遠離三寶 稍後 殊帕菩達也來了 他也向佛陀敍說相同的事 他 在回家的路上意外死亡 這一意外是一惡鬼主導的 該惡鬼 的某一前世是一位妓女 被殊帕菩達所殺 妓女因此發誓報 復 殊帕菩達的死訊傳到給孤獨園 比丘問佛陀 殊帕菩達 往生何處 佛陀說 他已經往生忉利天了 並且說殊帕菩達 的某一前世曾經毆打一位聖者 所以今生是痲瘋患者 但今 生已經領悟佛法 因此斷除一切煩惱 124

125 惡業是造作之後會後悔的業 惡業是當接受業報時 使人涕泗縱橫的業 佛陀拯救無知的農人 有一天 幾個小偷在空曠的荒野分贓 分贓後 他們就 離開了 卻疏忽地留下一袋子的錢 當天早上 佛陀用神通 觀察世間時 發現在那空曠地附近耕作的一位農夫會在當天 領悟佛法 因此在阿難的陪同下前往該地 農夫看見佛陀 時 向佛陀問訊 然後繼續耕作 這時候 佛陀看著裝滿錢 的袋子向阿難說 阿難 看啊 那隻奇毒的蛇 阿難也 回答 世尊 是啊 真是隻劇毒的蛇 說完後 佛陀與 阿難就繼續上路 農夫聽完佛陀與阿難的對話後 就去檢查是否真有毒 蛇 結果發現是一袋子的錢 他拿起袋子 並把它藏起來 這時候 被搶的人也追捕小偷到空地來 他們順著農夫的腳 跡找到農夫和錢 就將農夫痛打一頓 並把他抓到國王那裏 去 國王也判他死刑 農夫因此被解送到墳場去 準備受刑 但農夫一直唸 著 阿難啊 看那毒蛇 世尊 是啊 真是隻劇毒的 125

126 蛇 行刑的人聽見農人一路上都重複這些話 十分困惑 就把農夫解回 交給國王 並報告這件事 國王猜想農夫可 能想請佛陀作證 就帶著農夫去找佛陀 佛陀因此向國王說 明整件事情的經過 國王聽完後 說 這農夫若不祈求佛 陀證明他的清白 早就被殺了 佛陀回答國王說 智者不做會令人後悔的事 126

127 善業是造作之後不會後悔的業 善業是接受業報時 滿心歡喜的業 信仰堅定的插花匠 須瑪那花匠每天早上都要供應頻婆裟羅王茉莉花 一天 早上 在前往王宮的路上 他遇見佛陀與比丘們入城托缽 剎那間 他內心產生強烈的意念 想要用花供養佛陀 他立 刻下定決心 不管國王是否因此驅逐他離開國土或是殺害 他 他都要獻花供佛 他果真用最虔誠的心供養這些茉莉 花 佛陀與比丘們於是在花團錦簇下進城 成千上百的人都 出來頂禮問訊 這種場景讓須瑪那充滿法喜 須瑪那的妻子向國王說 她丈夫未能將花送至王宮這件 事與她無關 事實上 國王很高興須瑪那能用鮮花供養佛 陀 國王也利用這次機會供養佛陀和眾多比丘 供養後 佛 陀一行人回去給孤獨園 國王就召喚須瑪那到王宮來 稱讚 他對佛陀的虔誠信念及供養鮮花的勇氣 並大大獎賞他一 番 在給孤獨園的阿難尊者則問佛陀 須瑪那能從他的供養 得到什麼利益 佛陀解釋說 須瑪那不顧身家安危 用鮮花 供養 因此不會墮落四惡趣 最後 他必能止息生命中所有 的苦痛 127

128 愚癡的人在惡業尚未成熟時 以為惡業甜如蜂蜜 一旦成熟 則受苦受難 強暴比丘尼的年輕男子 舍衛城裏有位大戶人家的女兒 長得非常漂亮 又溫 柔 像朵蓮花 人們因此稱呼她蓮華色 她的美名遠播 很 多人向她求婚 其中還包括王子與富翁等 但她卻寧可出家 為比丘尼 有一天 她點燃燈火 然後觀火遍 4 就證得阿羅 漢果 後來 她一個人到森林裏獨居 有一次她外出托缽時 她的表兄難陀跑進她的屋舍並躲在床鋪下 他一直暗戀她 所以企圖以武力強暴她 等她回來後發現難陀時 她說 不 要做傻事 不要傷害我 不要強暴我 但他還是強行玷污 她 而後揚長而去 由於強暴聖者的嚴重惡行 他必定得長 期承受惡報的懲罰 佛陀知道這件不幸的事後 就請波斯膩王來 向他說明 比丘尼住在森林裏修行時會面臨的苦難和危險 國王便在城 裏為比丘尼興建精舍 此後 比丘尼只住在城市裏 火遍 十遍之一 請參考 清淨道論 第五 說餘遍品 火遍 174 頁 中平精舍印行

129 愚癡的人雖然經年累月只吃用孤沙草尖 5 掘取的少量食 物 但所得到的善業仍不及了知正法者的十六分之一 欺騙他人的苦行者 閻浮車是舍衛城一位富翁的兒子 由於過去世的惡業 他生來具有怪癖 小時候 他喜歡睡在地板上 並且不吃米 飯而吃人的糞便 長大後 他的父母就把他送給修苦行的 人 當這些苦行者發現他的怪癖後 就把他趕走了 晚上 他以人的糞便為食 白天則金雞獨立 張開大嘴 他吹噓的說他只以空氣為食 所以大口常開 而且地球無法 負荷他的重量 所以一足站立 我永遠不坐下 也永遠不睡覺 他如此自誇 很多 人相信他 而供給他食物 但他都予以拒絕 我只吃空氣 如果他們再三懇求 他則只取少許的草葉尖 並且說 好 了 走吧 這些小草葉尖就能夠給你們足夠的功德了 往 後的很多年裏 他就如此這般 裸身 秘密吃糞便過日子 5 6 孤沙草尖 the tip of a kusa grass blade 佛陀在世時的印度 經常用這種方法來比較不同事物之間的價 值差別 129

130 後來有一天 佛陀透過神通 知道閻浮車有能力於短時 間內證得阿羅漢果 就在傍晚時分到閻浮車停留的地方 向 他借住一夜 閻浮車用手指向山上他住的山洞 佛陀就到那 裏去休息 當天夜晚 諸天神來向佛陀頂禮問訊 林子裏因 為他們的發光而燦爛通明 閻浮車看見這異象 第二天清 晨 他就請教佛陀原因何在 佛陀告訴他是諸天神前來頂禮問訊 閻浮車內心大受感 動 就說 您一定是真正的聖者 諸天神才會來向您頂禮 問訊 而我 雖然苦行五十五年 並且只以空氣為食 又一 腳站立 諸天神卻從未來找過我 佛陀回答他 閻浮車 這麼多年來 你一直在騙人 但騙不了我 我清清楚楚知道 你多年來一直吃糞便 並躺 下來睡覺 佛陀進一步指出 過去迦葉佛時 閻浮車曾經 阻止一位比丘前往一位正在供養的居士家中 而且閻浮車更 把那位居士托他帶給比丘的供養品丟棄 由於這些惡業 今 生他才會有吃糞便與睡在地板的怪癖 閻浮車聽完佛陀的說 法後 才了解自己的錯誤 並且深深後悔多年來欺騙眾人的 行徑 他向佛陀跪下 佛陀也給他一片布遮身 佛陀接著向 閻浮車說法 閻浮車聽完佛陀的說法後 就證得阿羅漢果 並立刻加入僧伽 130

131 不久 閻浮車的弟子們也來了 卻訝異的發現閻浮車與 佛陀在一起 閻浮車比丘向他們解釋說 他已經加入僧團 此後是佛陀的弟子 佛陀也向他們說 雖然閻浮車修習各種苦行 但所成就 的卻比不上他現在修行的成就的十六分之一 131

132 惡業雖然不會立刻成熟 如同牛奶不會瞬間凝結 惡業不離愚人 如同灰燼覆蓋下的火炭 時時燒炙愚人 ---71 5 12 人面蛇身的餓鬼 大目犍連尊者有一次與勒叉那尊者一齊到舍衛城乞食 途中他看見一件奇怪的東西 他笑 7 而不語 回到精舍後 他向勒叉那解釋他之所以笑 是因為看見人面蛇身的餓鬼 佛陀也說 在他究竟證悟 成為佛陀那天 也親眼目睹 這個人面蛇身鬼 佛陀說 很久以前 有位辟支佛 人們若 要到他的精舍 必須先通過一處田疇 這田疇的主人因害怕 人們去精舍會破壞田疇 就放火燒毀精舍 辟支佛只好搬到 別的地方去 辟支佛的信徒知道這件事情後 非常憤怒 就 毆打田疇主人致死 由於惡業的關係 他往生成人面蛇身的 餓鬼 佛陀說 惡業雖然不立刻報應 但作惡的人終將自食 惡果 沒有人能逃避惡業的報應 7 諸佛與阿羅漢微笑時 不表示高興 而是為了啟發與他們同行 的人發問 132

133 愚人的各種技倆只會傷害自己 破壞德行與智慧 ---72 5 13 謹言慎行 有一次 大目犍連尊者與勒叉那尊者一起外出化緣時 看見一個人面蛇身的餓鬼 佛陀說 這個人面蛇身鬼的名字 是沙提枯達 他在過去某一世時 擅於投擲石頭 有一天 他請求他的老師允許他練習投擲 老師警告他練習時不可以 打到牛或人 否則一定要賠償牛主人或人的親戚 所以要他 另外找目標練習 後來 沙提枯達發現一位修行人在外乞食 他心想這是 個理想的目標 因為修行人沒有親戚 沒有保護人 也不是 牛 不必負責賠償 他就向這修行人投擲石頭 修行人因此 喪失性命 社會大眾知道這件事情後 非常憤怒 把他殺了 由於他的惡業 他死後墮落到悲慘的惡道 8 中 並且要受很 長時間的苦 今生 則變為人面蛇身的餓鬼 而且他的頭時 時刻刻受赤紅鎯頭的錘打 佛陀說 愚人的技術只會傷害 自己 沒有任何益處 8 惡道 指畜生 餓鬼 阿修羅或地獄 133

134 愚癡的比丘追求種種虛榮 在僧團中坐上座 成為精舍的住持和受他人的禮敬 ---73 愚癡者心中想的是 讓其他比丘和信徒都明白 事情 不論大小 因為我才能成就 都由我作主 所以貪 與慢增長 ---74 5 14 信徒與固執的比丘 希達有一次遇見摩訶那摩尊者 最早的五比丘之一 正 在乞食 就邀請他到家中供養 供養後 他接著聽摩訶那摩 說法 聽完後 他領悟了佛法 後來 他在他的芒果園裏興 建一座精舍 來供養 照顧所有前往該精舍的比丘 而殊達 瑪比丘則是常住比丘 有一天 佛陀的兩大弟子大目犍連與舍利弗到希達興建 的精舍來 希達在聽完舍利弗的說法後 即證得三果 他就 邀請兩人於第二天到家中供養 他也邀請殊達瑪 卻被拒 絕 殊達瑪說 你是先邀請他們兩位 才邀請我的 希 達再度邀請時 殊達瑪仍然不肯 但是第二天一大早 殊達 瑪卻出現在希達家門口 這時候 希達再次邀請他入內供 養 他依然拒絕 並且說自己正在托缽 絕不坐下 當他看 134

135 見供養的食物時 卻嫉妒大目犍連和舍利弗 再也無法抑制 心中的怒火 就辱罵希達並宣稱 我再也不住在你的精舍 了 說完話後 氣呼呼的的離開了 殊達瑪後來向佛陀訴說事情的經過 佛陀說 你已經 傷害這位虔誠又慷慨布施的信徒了 你必須回去找希達 確 實向他認錯 殊達瑪遵照佛陀的教誨去做 但希達認為殊 達瑪必須先了解他錯誤的地方 才願意接受他的道歉 殊達瑪只好又回精舍去 佛陀教誨他 修持好的比丘 不能執著 不能自誇 這是我的精舍 這是我的地盤 我 的信徒等 比丘若執著這種想法 貪愛 貢高之心就會熾 盛 殊達瑪聽完佛陀的教誨後 再次前往希達家 這次他們 倆人和好如初 幾天後 殊達瑪就證得阿羅漢果 135

136 獲得世間福報的方法和證得涅槃的方法截然不同 佛陀的弟子應該明白這種道理 不應該貪戀世間福報 應該修習出離心 9---75 5 15 贏得眾人敬仰的沙彌 提沙的父親是舍衛城中名聲顯赫的人 也經常在家中供 養舍利弗 所以 提沙很小的時候 就見過舍利弗很多次 七歲時 他就出家 在舍利弗的座下為沙彌 當他住在祇樹 給孤獨園時 很多親朋好友都攜帶很多的禮物和供養品來探 望他 他覺得這些探視十分累人 所以 得到佛陀給他的禪 修的業處後 他就到森林裏的一處精舍去 在那裏 如果有 村民要供養他任何東西 他只說 祝你幸福 早日解脫生 命的苦痛 然後 就繼續精進禪修 也因此 三個月後 就證得聖果 結夏安居結束後 舍利弗 大目犍連和長老比丘多人來 探視他 村民也趁機請舍利弗說法 舍利弗予以婉拒 但指 定提沙代為說法 村民則說 提沙只會說 祝你幸福 早 9 出離有三層意義 1.出離群眾 2.心靈上遠離貪愛 3.遠離緣起 法 趣向涅槃 136

137 日解脫生命的苦痛 所以他們要求舍利弗另外派別人 但 舍利弗堅持指定由提沙說法 提沙於是開始說法 提沙說完法時 晨曦已經昇起 舍利弗擊掌讚歎提沙精 彩的說法 村民也深受感動 提沙對佛法深入的了解讓他們 感到驚訝 他們因此慶幸提沙能住在他們村子裏 有些人則 對提沙不早些出來說法感到遺憾 這時候 佛陀在給孤獨園裏 透過神通 知道村民不同 的感受 就現身來化解村民的誤解 佛陀到達村子的時候 村民正在準備供養的食物 村民就趁機供養佛陀 供養後 佛陀告訴村民 各位都很幸運 提沙能住在你們村子裏 也由於提沙在此的緣故 我 舍利弗 大目犍連 長老比丘 和其他眾多比丘才會在此與各位相見 佛陀的這番話使村民們明白他們是何其有幸 便不再浪 費時間去回想提沙尚未說法前的往事 137

138 第六 智者品 6 1 證得阿羅漢果的可憐人 6 2 不守戒律的比丘 140 6 3 桀驁不馴的車匿 141 6 4 國王和大臣們證得聖果 139 6 5 年輕沙彌的修行成就 143 6 6 穩若磐石 145 147 6 7 辱罵比丘的女人 148 6 8 智者不為得失所動 150 6 9 解脫要靠自己 152 6 10 只有少數人證得涅槃 6 11 從黑暗趣向光明 138 154 153

139 人應追隨會規勸別人過錯的智者 如同追隨嚮導 前往 埋藏寶藏的地點 追隨智者 較容易增長智慧 ---76 6 1 證得阿羅漢果的可憐人 羅陀是個又老又可憐的婆羅門 寄住在精舍裏 做些割 草和清潔的工作 比丘們都很尊重他 但當他想加入僧團 時 卻不願意接納他 一天清晨 羅陀遇見佛陀 他就向佛 陀報告比丘不讓他加入僧團的事 佛陀知道他將證得阿羅漢 果 便召請所有的比丘來 問他們 有沒有人曾經接受羅 陀的服務 佛陀 我記得羅陀曾經供養我一些米 舍利弗答道 佛陀接著說 如果這樣 你是不是應該幫助你的施主解脫 世間的痛苦 舍利弗於是答應幫羅陀剃度出家成為比丘 從此以後 羅陀就正式加入僧團 並且嚴格遵守舍利弗的教 導 幾天之後 他就證得阿羅漢果 後來 佛陀再度來探視 比丘們 他們向佛陀報告羅陀嚴格遵守舍利弗的教導 佛陀 說 比丘應該像羅陀一樣 依教奉行 如果犯錯而受到譴責 時 也不可以心生不滿 139

140 智者應規勸忠告別人 使人免於犯錯 善良的人愛戴智者 只有惡人憎恨智者 ---77 6 2 不守戒律的比丘 比丘阿濕具 富那婆修和他們的弟子住在迦羅賴精舍 時 為了私人的利益而栽種了一些果樹 他們也違背一些小 小戒 使得精舍吵鬧不休 而妨礙其他比丘的修持 佛陀知 道以後 派遣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去勸告他們 經過舍利弗和 大目犍連的勸誡後 大部份的犯戒比丘都改變他們的言行 但也有一些比丘竟因此還俗 140

141 不要結交壞朋友 不要與卑鄙的人來往 應結交善知識 與品格高尚的人為友 ---78 6 3 桀驁不馴的車匿 車匿是陪伴悉達多 佛陀的俗名 太子離開世俗生活 出家修行時的侍者 當悉達多太子究竟證悟 成為佛陀時 車匿也出家為比丘 儘管身為比丘 他卻因為自認與佛陀的 關係密切而非常頑強 憍慢 他經常說 佛陀出離世間 出家修行時 只有我一人隨侍在旁 而現在 舍利弗和大目 犍連 出生為婆羅門 卻說他們是佛陀的大弟子 而且有權 指導我們 當佛陀糾正他的行為時 他保持緘默 事後卻仍然毀 謗 揶揄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兩人 佛陀因此幾次勸誡他 車 匿 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兩人都是卓越的比丘 並且善待你 你應該親近他們 並友善對待他們 雖然佛陀多次勸誡 車匿仍我行我素 繼續批評 毀謗舍利弗與大目犍連 佛陀說車匿無法立即改過 等到佛陀入滅後 他就會知 所改變 佛陀入滅的前一夜 喚阿難到床邊 並告訴阿難在 141

142 他入滅後 默擯車匿 也就是說所有的比丘都不要理睬他 也不要邀請他參與任何事 佛陀入滅後 車匿領教到其他比丘對他的態度後 深切 後悔過去錯誤的言行舉止 因此向僧團認錯和道歉 從此以 後 他改變言行 並且在禪修時遵照他們的指導 不久就證 得阿羅漢果 142

143 受持正法的人 內心安詳 生活愉快 智者喜悅聖者所說的正法 ---79 6 4 國王和大臣們證得聖果 摩訶劫賓那是雞咕塔瓦提國王 阿娜闍是他的王后 他 有很多的大臣協助他治理國家 有一天 國王和大臣外出到 公園時 碰見來自舍衛城的幾位商人 這些商人向國王轉述 佛法僧三寶 之後 國王和大臣們就出發前往舍衛城 這一天 佛陀透過神通 知道國王一行人正向舍衛城 來 並且預知他們即將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就到河邊一棵榕 樹下等他們 後來 國王等人來了 看到樹下休息的佛陀和 他放出的六色祥光時 就走近佛陀 頂禮問訊 佛陀向他們 說法 聽法之後 國王等人就領悟佛法 並出家加入僧團 王后聽說國王和大臣等人前往舍衛城後 就召請大臣的 妻子們來 她們也跟隨國王等人的足跡一起前去舍衛城 當 她們到達佛陀休憩的地方時 也看見佛陀身上放出的祥光 就向佛陀頂禮問訊 而佛陀運用神通 使她們看不見國王和 其他大臣 因為她們如果看見自己的丈夫已經身著黃色袈 裟 並已剃除鬚髮時 內心一定會受干擾而無法聽佛陀說 143

144 法 頂禮問訊後 王后向佛陀請問國王現在何處 佛陀說 先坐下來 你會看見國王的 王后和諸位大臣的妻子聽說可以看見丈夫 非常喜悅 就安心的坐下來 佛陀於是對她們說法 國王和大臣們在聽 法之後證得阿羅漢果 而王后和諸位大臣的妻子們則證得初 果 這時候 她們看到國王和諸位大臣等新出家的比丘 並 且認出他們 於是也向佛陀請求 允許她們出家為比丘尼 佛陀指引她們去舍衛城 她們就依照佛陀的指示前去舍衛 城 加入尼眾僧團 不久也都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在這些國王和諸位大臣等新出家比丘的護衛下回 到祇樹給孤獨園 白天或夜晚的休息時分 尊者摩訶劫賓那 原來的國王 經常自語 多幸福啊 多幸福啊 比丘們聽見他一天重複說好幾次這句話時 就向佛陀報 告 佛陀向他們解釋 摩訶劫賓那已經領悟佛法 所以內 心平靜 歡喜過日子 至於他重複所說的話是證入涅槃的喜 悅 144

145 灌溉者引水 箭匠矯直弓箭 木匠處理木材 而智者調 御自己 ---80 6 5 年輕沙彌的修行成就 磐踶它是舍衛城一位著名人物的兒子 他在非常年輕 時 就出家為沙彌 出家後的的第八天 他與舍利弗一齊去 托缽 在半路上看見農人引水入農田 就問舍利弗 尊者 沒有心識的水 能夠隨人意被導引到任何地方嗎 舍利弗說 是啊 水可以被導引至任何地方 然後 他們繼續上路 後來 磐踶它又看見製作弓箭的人用火鍛燒 弓箭 使其筆直 他也看見木匠切割 刨平樹木 用來做車 輪 這時候 磐踶它內心如是思惟 如果沒有心識的水 可以任人導引至任何地方 沒有心識且彎曲的竹子 可以撫 直 沒有心識的木材 也可以做成有用的東西 那麼 擁有 心識的我 為什麼無法控制我的內心 修行清淨止觀呢 經過這番思考後 他當下向舍利弗請求回精舍自己的房間 並深入觀身 諸天神也使精舍和周遭環境保持寧靜 協助他 禪修 不久 他就證得三果 145

146 就在這時候 舍利弗正朝磐踶它的房間走去 佛陀透過 神通知道磐踶它已證得三果 只要繼續禪修下去 馬上就可 證得阿羅漢果 所以佛陀決定阻止舍利弗進入磐踶它的房 間 佛陀就走到磐踶它的房門口 詢問舍利弗一些問題 使 他無法進入房間 磐踶它才能證得阿羅漢果 這天正是他出 家的第八天 佛陀說 當一個人精進修行時 甚至天神們都會來護 持 我個人就親自在門口阻止舍利弗進入磐踶它的房間 如 此 磐踶它才能證得阿羅漢果 146

147 如同磐石不為風動 智者也不為毀譽所動 ---81 6 6 穩若磐石 跋提是祇樹給孤獨園的一位比丘 由於個頭矮小 大家 就以 矮個兒跋提 稱呼他 甚至有些年輕比丘經常拉他的 鼻子 耳朵或拍他的頭嘲笑他 大叔 你好嗎 快樂嗎 比丘的生活你煩不煩啊 但跋提心地非常善良 從不生 氣 也不回嘴 事實上 他的內心和神情都十分平靜安詳 佛陀知道跋提的忍辱時 就說 阿羅漢永不發脾氣 不苛責別人 也不瞋恨他人 阿羅漢就像一座山 山不為風 所動 阿羅漢也不為毀辱所動 這時候 其他的比丘才知 道跋提已經證得阿羅漢果 147

148 如同深潭的水 清澈平靜 智者聽聞佛法後 內心清淨 ---82 6 7 辱罵比丘的女人 瑪她是一位虔誠的女信徒 她的女兒坎南嫁到別的村子 去 有一次 由於坎南回娘家已經有一段日子了 她丈夫就 差信來要她回去 坎南的母親因為要做糕餅給女婿 就要她 過幾天再回去 第二天 瑪她做了幾個糕餅 但有四個比丘來扥缽 她 就把所做的糕餅全部供養他們 坎南只好再留下一天 但連 著三天瑪她都把糕餅供養比丘 因為這緣故 坎南的丈夫就 另行再娶 坎南從此痛恨所有的比丘 認為比丘毀了她的婚 姻 每次遇見比丘 就予以辱罵 毀謗 後來 所有的比丘 就遠離她家 佛陀知道這件事後 1 就到坎南家去 並問她 比丘 是否只取供養的食物 還是拿走不是供養的食物 1 因為這件事故 所以佛陀建議比丘不要向女施主化緣 148

149 坎南回答說 比丘只取供養的東西 又說 比丘們沒 有錯 錯在我自己 她承認自己的錯誤 請求佛陀的寬恕 並頂禮佛陀 佛陀就向她說法 坎南聞法之後證得初果 回精舍的路上 佛陀碰見波斯膩王 就把坎南的事告訴國 王 國王問佛陀 她是不是已經知道自己錯了 並且了解佛 法 佛陀回答道 我已經教導她佛法 她也因此法喜充滿 國王向佛陀保證 會讓坎南今生衣食富足 國王回去後 就叫坎南來 並宣稱 誰能妥善照顧我 女兒坎南的人 可以收養她 這時候一位大臣就認她為螟 蛉女 這大臣告訴她 你要供養多少 就供養多少 從此以後 坎南每天供養所有到她家化緣的比丘 佛陀知道坎南慷慨布施時 說道 比丘們 坎南紛擾 雜亂的心在聞法後已經變得清淨 祥和了 149

150 智者不執著世間 不貪求諸愛欲 不論遭遇苦或樂 智者不憂不樂 ---83 6 8 智者不為得失所動 有一年 佛陀和眾多比丘在某位婆羅門的邀請下 到鞞 蘭若結夏安居 當他們到達時 這婆羅門受魔王波旬的影 響 卻不護持佛陀等人 當時又是饑荒 鞞蘭若的百姓只能 在佛陀及眾弟子外出托缽時供養極少的食物 面對這種困 境 大目犍連懇求佛陀允許他運用神通前往別人無法到達的 地方去帶食物回來 但為佛陀所拒絕 儘管情況如此困難 所有的比丘並不沮喪 仍然滿足于 馬商每天供養的少許穀物 結夏安居結束後 佛陀等人在通 知該婆羅門之後 就回祇樹給孤獨園 舍衛城的人歡迎佛陀 和眾多比丘回來 並供養他們 這時候 有一群人由於比丘們的慈悲 而留在精舍裏 這群人每次貪心的吃完比丘剩下的食物後 就只知道睡覺 一旦醒來時 只知道到河邊去跳呀叫呀 打打鬧鬧的嬉戲 不管在哪裏 他們都行為不檢 無所事事 150

151 有一天 比丘們互相討論他們難以馴服的行為 在鞞 蘭若時 由於飢荒 他們還相當恭敬有禮 舉止也合乎規矩 現在食物充足 他們就行為不檢了 這時候 佛陀聽見眾人議論的話題 就說 愚癡的人 在諸事不順遂時 滿心哀愁 神情沮喪 一旦事事如意時 則又雀躍不已 這是愚癡人的特性 智者則不因生命中的得 失而動搖心志 151

152 智者不會為自己或別人的利益而造作惡業 智者也不會 為了求子 財富而造作惡業 智者不應以非法手段追求 成功 唯有如此 才是有戒行 智慧 正直的智者 ---84 6 9 解脫要靠自己 曇彌夫婦住在舍衛城 有一天 曇彌告訴懷孕的妻子 說 他想出家修行 他妻子請他等孩子出生後再出家 孩子 誕生後 他又向妻子重提這件事 她又要他等孩子會走路時 再出家 他自忖道 要求妻子同意我出家是無益的 我應 該自己努力 解脫輪迴之苦 心意已定後 他就逕自出家 為比丘 並且依佛陀給他的禪修指導精進修行 不久就證得 阿羅漢果 數年後 他回到家裏 向妻子和孩子傳授佛法 他的孩 子也因此出家並且證得阿羅漢果 這時 他太太心想 既 然我丈夫和孩子都出家 我最好也出家修行 就這樣 她 也出家修行 同樣證得阿羅漢果 有一次 在比丘聚集的場合 有人告訴佛陀關於曇彌出 家修行並接引全家人修行證果的事 佛陀說 比丘們 智 者不會為了追求自己或別人的利益 而造作惡業以獲取財富 與成功 相反的 智者理解 奉行佛法 並從輪迴中解脫出 來 人只能自己努力解脫生死輪迴 而無法依賴別人 152

153 到達彼岸 涅槃 的人少 其餘的人都在此岸徘徊 ---85 信受奉行佛法的人 去除貪欲 可以到達難以抵達的彼 岸 ---86 6 10 只有少數人證得涅槃 有一次 舍衛城有一群人集體供養眾多比丘 並安排其 中一些比丘們徹夜說法 但聽法的群眾中有些人無法熬夜 就先走了 有些人雖然整夜坐著聽法 但大部份的時間無法 集中精神 只是半醒半睡的度過 只有少數的人專心聞法 第二天 比丘們告訴佛陀昨天的事 佛陀說 大多數 的人都執著世間 只有少數的人能到達彼岸 證得涅槃 佛陀接著提醒比丘們要時時警覺 正念現前 只有精進學法 的人才能解脫煩惱 證入究竟解脫的涅槃 153

154 智者遠離貪愛 以涅槃為目的 不作黑法 2 勤休白法 並追求凡人不喜歡的寂靜 出離與涅槃 ---87 智者捨離欲愛 無所執著 斷除心中所有的煩惱 ---88 正念現前 修習七覺支 去除一切欲愛的人 煩惱已斷 今生就能證得涅槃 ---89 6 11 從黑暗趣向光明 在拘薩羅國結夏安居後 一群比丘向佛陀請教禪修的事 宜 佛陀就教誡他們要放棄欲樂和對世間的執著 如此才能 趣向涅槃 2 黑法 即十惡業 請參考 3 8 的註 154

155 第七 阿羅漢品 7 1 佛陀和名醫耆婆 156 7 2 阿羅漢不執著 157 7 3 儲藏米穀的比丘 158 7 4 阿那律陀比丘和女天神 7 5 帝釋敬重摩訶迦旃延尊者 7 6 比丘控訴舍利弗 7 7 一眼失明的沙彌 160 161 162 164 7 8 只靠信仰無法證得涅槃 166 7 9 舍利弗尊者最小的弟弟 167 7 10 誘惑比丘的妓女 168 155

156 不再生死輪迴 不後悔 解脫一切 自由自在 斷一切繫縛 1 的人 沒有任何貪欲 ---90 7 1 佛陀和名醫耆婆 提婆達多數次謀害佛陀 其中一次是從鷲嶺推下大石 企圖砸死佛陀 但巨石落下來時 撞到山崖 破裂的碎片打 中佛陀的大姆指 佛陀因此被人護送至耆婆 Jivaka 在芒 果園內的精舍 2 名醫耆婆為佛陀敷藥並且包紮傷口 之後 耆婆就進城去治療其他的病人 但答應在傍晚前趕回來 將 包紮拆掉 當天晚上 耆婆要回去時 發現城門已經提早關 了 而無法回去照顧佛陀 這令他很懊惱 因為包紮若不及 時拿掉 病情會加重 當天晚上 佛陀判斷耆婆無法回來 就要阿難協助他把 包紮拿掉 發現傷口已經痊癒了 第二天早晨 耆婆趕回來 時 問佛陀昨天晚上是否感覺劇痛和不舒服 佛陀回答說 耆婆 成佛後 我就具足隨時可以止息 苦和憂愁的能力 佛陀接著解釋解脫聖者的心境 1 2 繫縛 有四種繫縛 貪 瞋 戒禁取和見取 精舍啟用典禮後 耆婆即證得初果 佛陀在他的建議下 吩 咐比丘要適當運動 如打掃和走路等 耆婆經 記載佛陀對 食肉的看法 該經就是佛陀對耆婆的說法 156

157 正念現前的人精進修行 如同天鵝飛離沼澤 他們不樂在家 3 而正信出家 ---91 7 2 阿羅漢不執著 有一年 佛陀和眾多比丘在王舍城結夏安居 安居結束 前約兩星期 佛陀預先告訴比丘 安居後要離開王舍城 要 比丘們預做準備 有些比丘便開始縫製新袈裟並加以染色 有些人則洗滌舊袈裟 當比丘們看見大迦葉尊者也在洗袈裟 時 心想 王舍城裏裏外外有非常多信徒仰慕大迦葉尊者 並且供養一切所需的物品 而大迦葉卻要追隨佛陀 離開他 們 這樣做對嗎 十五天後 在離去的前夕 佛陀認為可能有一些供養典 禮儀式 比丘剃度和喪禮等事情 所以比丘全部離去是不恰 當的 因此決定要一些比丘留在王舍城 並要大迦葉留下來 帶領他們 大迦葉尊者及幾位年輕比丘就留在王舍城 聽到大迦葉尊者要留下來的消息時 其他比丘就說 果 然不出所料 大迦葉尊者要留在王舍城 佛陀說 比丘們 你們認為大迦葉是執著王舍城的信 徒和他們的供養嗎 你們錯了 大迦葉是奉行我的指示才 3 阿羅漢到處遊方 不執著特定的地方 因為阿羅漢沒有 我 和 我所 的觀念 157

158 留下來的 大迦葉不執著一切事物 阿羅漢不積聚 4 進食時 如實知進食的意義 5 阿羅漢以解脫為修行的目的 解脫即是空 無相 6 阿羅漢不再輪迴 如同鳥在天空飛 不可覓蹤跡 ---92 7 3 儲藏米穀的比丘 貝拉斯沙尊者到村子裏去乞食後 在回精舍的半路上 稍事停留並且吃完供養的食物 然後 他又回村子去化緣 直到化到足夠的食物 他才返回精舍去 把米穀加以乾燥 然後儲藏起來 這樣 他就不需要每天出去乞食了 所以每 隔幾天 當他出定時 只要把預存的米重新泡水後就可以再 吃了 積聚有二種 業 和 四食 的積聚 業 積聚會使人不斷 輪迴 而積聚 四食 雖是生命所必須 但可能妨礙修持 5 根據阿毗達摩 阿羅漢在進食時 應正念現前 具足三種食觀 1.知遍知 確實明白食物的意義 2.審察遍知 確實明白食物 的卑微 3.斷偏知 斷除進食的欲樂 6 涅槃是痛苦煩惱的止息 因為沒有貪瞋癡 所以稱之為 空 而不是說一無所有或一切斷滅 涅槃是無相的 因為不再有貪 的形相 4 158

159 其他比丘對他儲藏食物的做法很不以為然 就向佛陀報 告 佛陀知道其他比丘若學貝拉斯沙的做法 就會誤用 所 以禁止比丘們儲藏食物 佛陀更勸告比丘們要保持簡單純樸 的修行生活 不要被任何物質所束縛 至於貝拉斯沙 他儲藏食物是在制定不可以儲藏食物的 戒律之前 再者 他這麼做 不是由於貪心 而是想節省時 間來禪修 所以佛陀就宣稱貝拉斯沙是無辜的 不必接受處 罰 佛陀更進一步解釋說 阿羅漢不儲藏任何東西 同時 阿羅漢進食時 正念現前 159

160 阿羅漢諸漏已盡 不執著飲食 阿羅漢以解脫為修行的 目的 解脫即是空 無相 阿羅漢的行境如鳥飛過天 空 無跡可尋 ---93 7 4 阿那律陀比丘和女天神 阿那律陀比丘有一天在找尋廢棄的布料來做袈裟 因為 他的舊袈裟已經破損不堪了 他前世的妻子 女天神闍鄰尼 看見他正在找布料 就找了三塊好布料 放在垃圾中比較明 顯的地方 阿那律陀因此找到這三件布料 就帶回精舍 佛 陀和眾多比丘也回到精舍 一起幫他縫製袈裟 這時 闍鄰尼也化身成年輕的女子 到村子來 當她聽 說佛陀和比丘也來到精舍 協助阿那律陀縫製袈裟時 就鼓 吹村民用美味的食物供養 結果供養的食物比實際需要的超 出很多 其他比丘看見多餘的食物 就說 阿那律陀應該 要他的親友和信徒供養足夠的食物就好了 當然了 他可能 想要炫耀他有這樣多的信徒 佛陀勸誡他們 比丘們 不要以為阿那律陀向他的信 徒要求供養米粥和其他的食物 他什麼也沒有要求 今天早 上 這些過多的供養 是一位天神鼓吹的結果 160

161 諸根寂靜的人 如被善御者馴服的馬匹 沒有我慢和欲漏的人 諸天也仰慕 ---94 7 5 帝釋敬重摩訶迦旃延尊者 有一次 結夏安居結束時 正是月圓日 帝釋率領眾多 天神前往毘舍佉興建的東園鹿子母講堂 向佛陀頂禮問訊 摩訶迦旃延尊者因為在遙遠的阿槃提結夏安居 所以尚未返 回精舍 其他人就為他保留空位子 當帝釋以鮮花和素香向佛陀頂禮問訊時 看到保留給摩 訶迦旃延尊者的位子 他說多麼希望尊者也在精舍裏接受他 的禮敬 這時候 摩訶迦旃延尊者突然出現 帝釋歡喜異常 立刻獻上鮮花致敬 比丘們對帝釋景仰摩訶迦旃延尊者的舉動大受感動 有 些比丘則認為帝釋偏心 佛陀就向他們說 天人敬重所有 克制欲樂的人 161

162 阿羅漢猶如大地 耐心具足 若受人刺激 也不憤怒 阿羅漢堅定不移 一如因陀揭羅 7 阿羅漢內心平靜清 淨 如無污泥的池塘 不再生死輪迴 ---95 7 6 比丘控訴舍利弗 結夏安居結束時 舍利弗正準備與其他比丘一同外出遊 方 有位對舍利弗懷恨的年輕比丘卻向佛陀抱怨說 舍利弗 輕視他 佛陀就請人召請舍利弗來解釋 舍利弗不辯別自己 的清白 卻說 世尊 嚴格持戒並且觀身的比丘 若有對 不起其他比丘的行為 怎麼可能不道歉 就逕自外出呢 我 像大地一樣 花卉綻放時 沒有任何喜悅的感覺 垃圾與糞 堆積在上面 也不憤怒 我也像門墊 乞丐和斷腳的公牛一 般 對污穢的血肉之軀感到厭惡 不再執著 8 7 因陀揭羅 是在大門中間安放一堅固的石頭 作為關門時放門 橛用的 又因陀揭羅指帝釋的柱子 在進城的地方安立大而堅 固的柱子 以象徵因陀羅 印度守護神 之所在 8 請參閱 中阿含 24 經 師子吼經 此經詳細記載舍利弗如 何作獅子吼 來教導毀謗他的比丘 162

163 舍利弗謙虛地說完之後 犯錯的年輕比丘深感愧疚 承 認自己毀謗舍利弗的錯誤 佛陀建議舍利弗接受年輕比丘的 道歉 免得年輕比丘將來受業報 年輕比丘就恭敬的懇求舍 利弗寬恕 舍利弗也真誠的原諒他 並且重述如果自己有任 何不對的地方 也請他能原諒 9 所有在場的比丘都讚歎舍利弗 佛陀說 比丘們 像 舍利弗這樣的阿羅漢沒有瞋心 如同大地和門柱一樣的忍 辱 寬容和堅定 他的內心永遠平靜 清淨 9 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尊者是佛陀的兩大弟子 佛陀指派他們擔任 僧伽的教導者 佛陀建議所有的比丘尊敬他們如同父母 經文 另有類似的記載 不管他人如何誤解和毀謗 舍利弗尊者每次 都向他們展現無比的慈悲 163

164 阿羅漢的身口意清淨 阿羅漢智慧具足 究竟解脫 究境寂靜 不受生命中的得失左右 ---96 7 7 一眼失明的沙彌 有一位七歲的男孩 由於父親殷切的盼望而出家為沙 彌 剃度前 男孩先得到一個禪修指導 剃度時 他專注於 禪修的所緣境 由於他的定力和前世的善業 剃度之後 他 就證得聖果 後來 提舍尊者在沙彌的陪同下 前往舍衛城 準備向 佛陀頂禮 半路上 他們暫宿某一村落的精舍 當天晚上提 舍入睡後 沙彌卻徹夜坐在提舍的身邊未眠 只在接近清晨 的時候 稍為睡臥一會 第二天一大早 提舍認為該是搖醒 沙彌的時候了 就用扇子搖醒小沙彌 但卻不幸的用扇柄打 傷他的一隻眼睛 小沙彌急忙用單手遮住受傷的眼睛 出去 打水 準備給提舍尊者洗臉並清洗精舍的地板等 當他單手捧水給提舍時 尊者告誡他 服務別人時 應 該用雙手 這時候 尊者才發現小沙彌的一眼因為自己的疏 忽而失明了 剎那間 尊者明白小沙彌實在是一位高貴的 164

165 人 他深感歉疚 真誠的向小沙彌道歉 但小沙彌告訴他 這既不是尊者錯 也不是他自己的錯 而是業報 小沙彌請尊者不要因此難過 但尊者卻無法忘懷這件不 幸的意外 後來 他們繼續上路 終於抵達佛陀所住的舍衛 城祇樹給孤獨園 佛陀知道路上所發生的事 就說 阿羅 漢不會生氣 阿羅漢克制感官的衝動 內心十分平靜 安詳 165

166 阿羅漢自證涅槃而不輕信 阿羅漢不再生死輪迴 不再 造業 斷除所有的貪欲 阿羅漢是無上士 ---97 7 8 只靠信仰無法證得涅槃 某一村子的三十名比丘前往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陀禮敬 佛陀知道他們證得阿羅漢果的機緣已經成熟 就請舍利弗 來 並在他們面前問舍利弗 舍利弗 你相信觀身能證得 涅槃嗎 世尊 關於觀身而證得涅槃這件事 我不是因為信仰 佛陀 10 就相信這種說法 只有未親證涅槃的人才會接受別 人的這種說法 很多比丘不明白舍利弗話中的含意 心想 舍利弗至 今尚未放棄錯誤的見解 直到此刻 他仍未信仰佛陀 佛陀就解釋說 比丘們 舍利弗的意思十分清楚 他 承認觀身可以證得涅槃 但他接受的原因 是由於他個人的 親身體證 而不是因為佛陀或其他人如此說的關係 事實 上 舍利弗信仰佛陀 舍利弗也相信善惡業報 10 佛教的信仰來自對真理的正確認知 這才是真正的信仰 佛教 不認可盲目的信仰和狂熱的宗教信仰 166

167 不管是村落或林間 平地或丘陵 阿羅漢居住的地方 一切安樂 ---98 7 9 舍利弗尊者最小的弟弟 離婆達是舍利弗尊者最小的弟弟 也是兄弟中唯一沒有 出家的人 根據當時早婚的習俗 他的父母急著要他趕快結 婚 所以在離婆達還很年輕時 就安排他和一年輕女子成 親 婚禮當天 賓客中有位高齡一百二十歲的女士 離婆達 看見她時 就明白人生不離生 老 病 死的變化 於是決 定像長兄舍利弗一樣出家 他就離開家庭 到一處有三十位 比丘的精舍去 舍利弗事先請求這些比丘 如果離婆達提出 願望時 就讓他成為沙彌 離婆達因此順利成為沙彌 這些比丘給離婆達一個禪修的業處 於是他離開精舍到 遙遠的林子裏去禪修 結夏安居結束時 離婆達就證得阿羅 漢果 這時候 舍利弗請佛陀允許他去見離婆達 佛陀說他 也要去 所以 佛陀 舍利弗 尸婆離和諸位比丘就一起去 探視離婆達 這段路程很長 而且路況不佳 人煙也很少 但天神們供應了所有的必需品 離婆達知道佛陀要來 也預 先安排 他運用神通 為佛陀造了一座特別的精舍 並為其 他比丘安排適當的住處 使眾人在停留期間能夠安住 167

168 林野寂靜處 世人所不愛 阿羅漢遠離欲樂 歡喜安住在林野寂靜處 ---99 7 10 誘惑比丘的妓女 有一位比丘得到佛陀給他的禪修業處後 到一處老舊的 花園去禪修 當他正在禪修的時候 一位生性多疑的女子也 來到這裏 她見四下無人 只有一位比丘結跏趺坐 就想到 我要迷惑這比丘 她於是走到比丘面前 一再的把自己 的內衣脫下 穿上 她弄散頭髮 左右搖曳再繫好 而且鼓 掌 放聲大笑 因為她的放浪形骸 使得這比丘思緒起伏 激蕩不已 這是怎麼回事 他迷惑了 這時候 佛陀在精舍裏 心中記掛著這位比丘禪修的進 展 就透過天眼看見那女子的邪惡行為正困惑著該比丘 佛陀透過神通向該比丘說 比丘 追求欲樂者所流連 的地方沒有喜悅可言 沒有激情的人所聚集的地方則充滿喜 悅 佛陀並且放光 示現在比丘面前 向他說法 這比丘 因此證得阿羅漢果 168

169 第八 千品 8 1 行刑者的命運 170 8 2 證阿羅漢果最快的方法 8 3 嫁給小偷的富家女 8 4 賭博的得失 175 178 8 5 往生梵天的方法 8 6 火祭不究竟 172 179 180 8 7 用動物祭祀的婆羅門 8 8 佛陀保護男孩 181 182 8 9 沙其卡沙彌的奇蹟 8 10 喬達那尊者和搶匪們 184 186 8 11 自殺時證得聖果的沙帕達沙 8 12 家破人亡的波她卡娜 8 13 死而復生 187 188 191 8 14 疏于照顧母親的子女 193 169

170 讀誦毫無意義的話一千句 不如讀誦一句有利益的話 聽聞之後 可以使人平靜 ---100 8 1 行刑者的命運 坦巴達提卡擔任政府行刑者的任務屆滿五十五年後正 式退休 在擔任行刑者之前 他曾經是一名小偷 退休後有 一天 他到河中去沐浴 並且攜帶特別的食物回家 回家後 正要享受這份美味時 卻看見剛出定的舍利弗站在門口 這 時候他心裏想著 我這一生 都在行刑處決小偷 現在我 應該供養這位比丘 所以就邀請舍利弗進入屋內 並尊敬 的供養食物 供養後 舍利弗向他說法 但坦巴達提卡卻無法集中心 思聽講 因為他的心思受到過去擔任行刑人時種種往事的干 擾 舍利弗明白他的困擾 為了導正他的心念 就問他是否 出於憤怒 仇恨而行刑 或只是執行公務而已 坦巴達提卡 回答說 他只是接受國王的命令 自己沒有任何殺人的惡意 或願望 舍利弗說 既然如此 你有何罪過可言 170

171 舍利弗的說法讓坦巴達提卡內心較為平靜 就請舍利弗 繼續說法 這時 他專心聞法 更具耐心與理解力 聞法後 他恭送舍利弗走了一段路 然後獨自回家 但卻意外喪生 當天傍晚 佛陀抵達比丘的聚會時 比丘們告訴佛陀坦 巴達提卡的惡訊 並請問他往生何處 佛陀說雖然坦巴達提 卡今生造惡業 但後來領悟佛法 所以往生兜率天 比丘們懷疑 一個造惡業的人怎能只聽聞一次佛法就獲 得如此巨大的利益 佛陀向他們解釋說 時間長短不是問 題 如果能夠正確理解的話 即使一句法語也可以帶來莫大 的利益 171

172 唱誦毫無意義的千句偈語 不如唱誦一句有利益的偈 語 聽聞後 使人內心平靜 ---101 8 2 證阿羅漢果最快的方法 一群商人共同搭船出海 不幸發生海難 除了一人以 外 所有人都喪生了 這唯一活命的人抓住一片木板 最後 漂流到輸帕羅卡港 上岸後 他用一片樹皮遮住身子 坐在 人們可以看得見的地方 有些過往的行人給他食物 有些人 則以為他是聖者 而向他致敬 另外有人給他衣服穿 但他 卻不接受 因為他害怕穿上衣服以後 人們會降低對他的敬 意 有些人認為他是阿羅漢 他也就自以為是阿羅漢 因此 人們稱呼他 婆醯迦達如斯亞 這時候 他某一世的朋友摩訶布拉瑪看見婆醯迦誤入歧 途 覺得引導他回正道是自己的責任 所以在晚上摩訶布拉 瑪就去找婆醯迦 並告訴他 婆醯迦 你還不是阿羅漢 更重要的是 你還沒有成為阿羅漢的德行 婆醯迦聽完朋友的話 抬起頭來 是啊 我必須承認 正如你所說的 我不是阿羅漢 我現在明白自己犯了大錯 172

173 但是 究竟在這世間上 誰是阿羅漢 摩訶布拉瑪就勸他 去舍衛城 請佛陀助他一臂之力 婆醯迦明白自己犯了大錯 非常沮喪 就直接到舍衛城 去見佛陀 後來 他看見佛陀和比丘們正在乞食 就很恭敬 的跟上去 請求佛陀教他佛法 佛陀告訴他 現在正在托缽 不是說法的時間 尊者 沒有人了解你我生命中的危險 所以請教我佛 法吧 婆醯迦繼續懇求 佛陀知道婆醯迦的程度無法了解佛法 而且 婆醯迦長 途跋涉 驟然遇見佛陀 內心正雀躍不已 所以無法立刻接 受佛法 佛陀不願在這種情況下立即向他說法 而希望等他 內心平靜下來時 再向他說法 他也才能心領神會 但婆醯 迦仍固執的懇求 佛陀只好站在路上對他說 婆醯迦 當 你看東西的時候 就只看見那件東西 聽聲音的時候 就只 聽見那聲音 聞 嚐 接觸任何東西時 就只是聞 嚐和觸 摸那東西 想事情時 就全神想那件事情 婆醯迦依法奉行 同時因為全神貫注 他的過去善業現 前 而證得阿羅漢果 於是他懇請佛陀允許他加入僧伽 佛 173

174 陀要他先準備三衣 缽和比丘必備的東西 當他出去籌備的 時候 卻被一隻動物攻擊致死 後來 佛陀和比丘進食完畢 後 在路上發現婆醯迦的屍體 佛陀要比丘們把他的屍體火 化 把遺物供養在浮圖中 回到祇樹給孤獨園時 佛陀說婆醯迦已經證入涅槃 佛 陀並且說婆醯迦是最快證得神通的人 比丘對佛陀的說法感 到困惑 就問佛陀 婆醯迦在何時 如何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說 婆醯迦在路上聽我說法時 就證得阿羅漢果 比丘卻懷疑怎麼可能只聽幾句法語就能證得阿羅漢 果 佛陀說 法句或說法時間的長短與證果的快慢無關 174

175 唱誦毫無義理的百句偈語 不如唱誦一句法句 聽聞之後 使人內心平靜 ---102 在戰場上戰勝百萬雄兵的人 不如克己者 征服自己才是最尊貴的勝利者 ---103 8 3 嫁給小偷的富家女 拘達娜是舍衛城裏一位富翁的女兒 一直過著平靜 深 居簡出的日子 有一天 她看見一位將要被處決的小偷時 霎時就愛上他了 從此以後她拒絕吃飯 除非能嫁給他 否 則她也不願活下去 拘達娜的父母只好向國王的官員行賄 換取小偷的生 命 然後將她嫁給他 雖然她非常愛他 但他卻只愛她的財 富 有一天 他說服她把所有的首飾裝戴在身上 然後告訴 她 他想供養山神 答謝祂們在他生命危險的時候拯救他 說完後 他就帶她往山頂上走去 他們抵達山頂時 他卻說 要殺了她 以便佔有她的首飾 她懇求他只拿走首飾 饒她 一命 但他悍然拒絕 這時候 她明白若不除去他 自己非 死不可 所以必需謹慎 機智應付 於是她告訴他 既然他 們只能再相處幾分鐘 她想最後一次向他頂禮 說著 她就 175

176 繞著他緩緩的走 並趁機從他的背後把他推下山去 住在山頂的天神目睹整個事件的過程後 鼓掌贊許她的作 為 並且說 不只男性有智慧 女性也能具足智慧 並且 在今生今世就展現智慧 經過這件事情後 她不想再回家了 就把所有的首飾掛 在樹上 然後一個人到處流浪 也不知道究竟該到那裏去 後來 她碰巧來到女遊行外道居住的地方 就成為她們其中 的一員 她們教她所有的詭辯技巧 由於聰穎 她在很短的 時間內就完全掌握其中的訣竅 這時候 這些女遊行外道就 告訴她四處去雲遊 她們也告訴她 如果有人能夠回答她的 所有詰問 就拜此人為師 從此以後 她就到國內所有地方去雲遊 公開向所有的 人挑戰 很多著名的人士接受她的挑戰 但沒有人駁倒她 最後 她來到舍衛城 進城之前 她一如往常 把一隻樹枝 插在一土堆上 公開挑戰所有人 舍利弗尊者接受她的挑戰 她詢問舍利弗許多問題 而 舍利弗也一一加以解答 問完之後 輪到舍利弗發問 他只 問她一句話 一 1 是什麼 她卻張口結舌 無法回答 1 一 眾生只需要一件東西來維持生命 食物 176

177 就央請舍利弗解釋它的意思 舍利弗建議她先出家為比丘 尼 她也信守諾言的服從舍利弗的建議 正信出家為比丘 尼 並且精進奉行舍利弗的教導 並在幾天之內就證得阿羅 漢果 後來 有些比丘針對此事請教佛陀 拘達娜比丘尼真 的在只聽聞少許的法義就證得阿羅漢果嗎 佛陀說 比丘們 不要以多少來判斷法義 一句法義 比一百句毫無意義的言語更能發人深省 177

178 克服自己 勝過征服他人 天神 樂神 魔王波旬或梵 天都無法戰勝克己節制的人---104 105 8 4 賭博的得失 有一位婆羅門告訴佛陀 尊者 我認為你只知有益的 修行 對無益的事一無所知 佛陀說他也了解無益且有害的事 佛陀就列舉六種會消 耗財產的行為 一 太陽高高掛才起床 二 慵懶成性 三 殘暴 四 沉溺毒品 尤其指酒 而昏醉迷糊 五 在讓 人懷疑的時間內 獨自在街上閒逛 六 邪淫 佛陀接著問這婆羅門如何維生 婆羅門回答說以賭博維 生 2 佛陀再問他輸贏情形 當婆羅門回答說有輸有贏時 佛陀說 在賭博中獲勝 無法與克服煩惱的成就相比 2 在 敗亡經 中 佛陀說賭博是造成人墮落的原因之一 178

179 與其百年間每月舉辦成百上千的祭祀 不如頃刻間供養 修行人 如是供養 勝過百年的祭祀 ---106 8 5 往生梵天的方法 舍利弗的叔叔是一位婆羅門 有一次 舍利弗問他 有 沒有做過任何的功德 他的叔叔回答說 他每個月供養裸形的苦行者 希望 將來能往生梵天 舍利弗告訴他說 他的老師們並不了解往生梵天的方 法 說完後 舍利弗便帶叔叔去見佛陀 請佛陀開示確實 可以使人往生梵天的法 佛陀對舍利弗的叔叔說 供養一湯匙的食物給真正的 聖人 比你供養那些不值得供養的人更好 179

180 在林中火祭百年 不如頃刻間供養修行的人 如是供養 勝過百年的火祭 ---107 8 6 火祭 3 不究竟 舍利弗的姪子是一位婆羅門 有一次 舍利弗問他 有 沒有做過任何功德 他的姪子回答說 他每個月都在火祭中 犧牲一隻羊 期望將來能往生梵天 舍利弗告訴他說 他的老師們一直教他錯誤的教法 他 的老師們根本不知如何往生梵天 然後 舍利弗帶姪子去見 佛陀 佛陀就教他確實可以往生梵天的法 並告訴他說 頃 刻間 頂禮真正的聖者比火祭犧牲一百年好 3 火祭在古伊朗和古印度相當流行 人們認為透過火祭 他們可 以討好神祇 因而得到賜福和保護 另外 在恒河中沐浴以洗滌 罪業也很普遍 佛陀是當時唯一指出這些方法都是無益的聖者 180

181 世間人為追求功德而在節慶的時候施捨與供養 所得到 的功德 不如禮敬聖者的四分之一 ---108 8 7 用動物祭祀的婆羅門 有一次 舍利弗問一位婆羅門的朋友 有沒有做過任何 功德 他的朋友回答說 他長久以來都提供大量的祭祀犧 牲 希望來生能往生梵天 舍利弗告訴他說 他的老師們一直教導他虛幻不實的希 望 他的老師們根本不知道往生梵天的方法 舍利弗就帶他 去見佛陀 請佛陀教他往生梵天的方法 佛陀說 婆羅門 即使只是一刻之間頂禮聖者 也比 整年內都舉行大大小小的祭祀犧牲好 181

182 經常禮敬年高德劭的人 增長四法 長壽 美貌 幸福 和力量 ---109 8 8 佛陀保護男孩 從前 有兩位隱士共住在一起 並且一起修習苦行多 年 後來 其中一位還俗 結了婚 當他的兒子出生後 他 們夫妻兩人便帶著兒子去拜訪仍在苦行的隱士 這隱士看見 他們時 對他們說 願你們長命百歲 但卻對男孩不說 任何好話 他們十分困惑 問隱士為何對孩子保持沉默 隱 士告訴他們這孩子只能再活七天 雖然他無法拯救孩子 但 佛陀可能有辦法 他們就帶著孩子去找佛陀 當兩人向佛陀頂禮問訊時 佛陀也只說 願你們長命百歲 對他們的孩子卻無言 佛陀知道男孩來日無多 為了防止孩子夭壽 佛陀吩咐他們 在家門前搭起帳蓬 然後把孩子放在帳蓬內的床上 佛陀也 派遣幾位比丘前去唸誦 保護經 4 七天 4 保護經 如 慈經 寶經 吉祥經 等經典 182

183 第七天 佛陀親自來到帳蓬 天神們也來了 這時候 一隻惡魔也在門口等待機會要奪走男孩的生命 但眾多天神 繼續來臨 惡魔只好後退 讓出位子給天神們 結果 它只 能站在離男孩很遠的地方 那天晚上 比丘們徹夜唸誦保護經 男孩也因此獲救 第二天 男孩被人家從床上抱起來向佛陀致敬 佛陀對男孩 說 願你長壽 有人問佛陀 這孩子能活多久 佛陀說 一百二十歲 因此人們就稱呼這孩子為亞育瓦達那 意思是 長壽的孩子 男孩長大後 和他的朋友和信徒在國境內到處參訪 有 一天 他們抵達祇樹給孤獨園時 園裏的比丘們認出他來 比丘就問佛陀說 有沒有辦法使眾生長壽 佛陀說 尊敬長者和智慧與德行兼備的人 可以讓人 得到長壽 美貌 幸福和力量 183

184 若長命百歲 卻破戒放逸 不如持戒 修禪定一天 ---110 8 9 沙其卡沙彌的奇蹟 有一天 三十位比丘各自從佛陀得到禪修的業處後 到 遠離舍衛城的一個大村落去 這時候 茂密的森林中有一群 搶匪要用活人去供養森林的守護神 他們就到林子裏的精舍 去 命令比丘們交出一位比丘 做為祭祀的犧牲 每一位比 丘 不管年齡大小 都願意犧牲 其中有一位小沙彌沙其卡 他是受舍利弗指派前來的 雖然仍是稚齡孩童 但由於累世 以來積聚了眾多善業 他已經證得阿羅漢果 他透露說他的老師舍利弗預知這次行程會有危險 所以 特意安排他陪同其他比丘一起來 而且他應該隨搶匪去 其 他比丘聽他這麼一說 雖然很勉強 但他們對舍利弗深具信 心 便同意由小沙彌隨搶匪去 搶匪的祭祀準備就緒後 搶匪頭目就高舉著劍 朝小沙 彌重重擊下 小沙彌這時候正在禪定中 結果劍不僅沒有砍 傷小沙彌 反而彎曲變形 頭目就另外換一把劍 再砍下去 184

185 這次整把劍向上彎曲 也同樣不能傷到小沙彌的一根汗毛 這兩次的異常現象讓搶匪頭目震驚不已而放下劍 並且向小 沙彌下跪 請求原諒 其他搶匪全都訝異不已 也一起認錯 他們要求能夠追隨小沙彌修行 小沙彌便答應了他們的請 求 小沙彌就在這些新比丘的陪同下回到精舍 其他比丘看 見他回來都很高興 也鬆了口氣 大家就回祇樹給孤獨園向 他們的老師舍利弗禮敬 之後 他們去見佛陀 佛陀告誡他們 比丘們 即使長命百歲 但犯下搶奪 偷盜或種種罪行 生命就毫無意義 具足德行的活一天 比 污穢的百年歲月更有價值 185

186 若長命百歲 卻愚癡放逸 不如具足智慧和修禪定一 天 ---111 8 10 喬達那尊者和搶匪們 喬達那尊者從佛陀得到禪修的業處後 到森林中去禪 修 並且證得聖果 證得聖果後 他回精舍去向佛陀頂禮問 訊 在路上 他停下來稍微休息一下 就坐在石板上 進入 禪定 這時天色已晚 一群剛打劫村子的搶匪們也來到他休 息的地方 他們誤以為他是個樹樁 就在他身上周圍放置搶 奪來的贓物 第二天 天亮時 他們才發覺原來他是活生生 的人 但他們又誤以為他是惡魔 嚇得想要急忙逃走 喬達那告訴他們 他只是位比丘 不是惡魔 請他們不 要害怕 搶匪們對他的話感到訝異 就請他原諒他們誤認他 是樹樁 他們也決定出家修行 喬達那就在他們的陪伴下回 到精舍 並且向佛陀報告事情的經過 佛陀教導他們 如 果長命百歲 但是沒有智慧 盡做傻事 是無益的人生 現 在你們都已經了知佛法 變得有智慧了 所以 當一天有智 慧的人 比長年無明的人更有價值 這些新出家的比丘從 此信受奉行佛陀的教法 努力成就自己的道業 186

187 若長命百歲 卻怠惰 委靡不振 不如精進一天 ---112 8 11 自殺時證得聖果的沙帕達沙 從前有一位比丘對自己無法證得聖果感到十分沮喪 同 時覺得還俗既不恰當也是羞恥的事 所以他認為自行結束生 命比較恰當 他就把手放進裝有毒蛇的罐子 但罐中的蛇沒 有咬他 這是他以前的善業保護他的緣故 後來 他又拿刀 片企圖割喉自殺 但當他把刀片放在喉嚨的時候 他回想起 自己今生做為一位比丘 在修行時所證得的清淨時 他的身 心充滿喜悅 他接著超越這份法喜 轉移心念至智慧的培 養 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他回到精舍時 其他比丘問他去那裏了 他回答說他企 圖結束自己的生命 他們又問他 既然如此 他現在怎麼又 在這裏呢 他說 我本想用這把刀子割喉嚨 但我現在已 經用智慧的劍斬除所有的煩惱 這些比丘就向佛陀報告 沙帕達沙自稱在企圖自殺時證得阿羅漢果 千鈞一髮的時 刻 可以證得阿羅漢果嗎 佛陀說 有可能 精進修習止觀的修行人是有可能的 剎那間證得阿羅漢果是可能的 甚至當比丘經行時 腳尚未 踏下去之前 都有可能證得阿羅漢果 187

188 若長命百歲 但不知萬物生滅的實相 不如活著一天如實知見生滅法 ---113 8 12 家破人亡的波她卡娜 波她卡娜是舍衛城中一位富翁的女兒 十分美麗 父母 對她愛護有加 但她卻愛上家裏的一位男僕 和他私奔到離 舍衛城很遠的一個村子去 後來 她懷孕了 當分娩日子快 到的時候 她好幾次請求丈夫允許她回家生產 但她丈夫每 次都害怕遭到他丈人的毒打而拒絕她的懇求 有一天 她趁 丈夫不在家的時候 悄悄出發回娘家去 但是 她丈夫卻追 上她 請她回家去 她加以拒絕 這時候 她分娩的時刻到 了 就在附近的草叢中產下一子 然後與丈夫一起回家 她再度懷孕的時候 也希望回家生產 丈夫也加以拒 絕 產期快到了 她只好又悄悄的帶著大兒子 出發回舍衛 城的娘家 當丈夫追上她時 她產前劇痛加速 即將分娩 這時候天又下著大雨 丈夫急忙去找了個較穩當的地方 當 他正在整理場地時 卻被一條劇毒的蛇咬到 當場死亡 這 時候 波她卡娜已經生下孩子 第二天 她四處尋找丈夫 卻發現丈夫的屍體 她內心非常悲傷 認為丈夫的死都是自 己害的 而十分內疚 就繼續回舍衛城找父母 188

189 由於下了一整夜的雨 溪水上漲 她無法一次帶二個兒 子過河 就把大兒子安置在河這岸 先帶初生嬰兒渡河 並 且把他放在對岸 然後自己再渡河折返這岸 當她正在河中 央時 一隻在嬰兒上空盤旋的老鷹 以為嬰兒是塊肉 波她 卡娜急忙大聲嘶喊 想嚇走老鷹 但老鷹仍然俯衝直下 奪 走她的嬰兒 而在這岸的大兒子聽見母親在河中喊叫 以為 母親在叫他 就自行邁向河中 但不幸地被湍急的河水沖 走 波她卡娜一天之內喪夫 又連喪二子 她放聲慟哭 小 兒子被老鷹奪走 大兒子被河水沖走 丈夫被毒蛇咬死 然後她遇見一位來自舍衛城的人 她淚眼盈眶的打聽她 父母的消息 這人告訴她 昨晚的暴雨使她父母的房子全部 倒塌 她父母和唯一的哥哥全部罹難 並且已經火化了 聽 到這悲慘的消息 她徹底崩潰 完全瘋了 甚至不知道身上 的衣服已經掉落地上 身子半裸 仍然滿街狂奔 嘶聲哭喊 可憐的我啊 老天啊 這時候 正在祇樹給孤獨園說法的佛陀看見她在外面 就運用神通使她前來加入聽法大眾中 當人群看見她走過來 時想阻止她前進 不要讓這瘋女人進來 佛陀制止他們 當她走到可以聽見佛陀說話的距離時 佛陀告訴她控制自己 的心念 使心平靜下來 等她回神過來 才驀然察覺自己的 裙子不見了 就安靜的蹲下來 並接下別人遞來的一塊布 189

190 遮掩自己 她接著向佛陀訴說她不幸的遭遇 兩個兒子 丈 夫 父母和唯一的兄弟全都罹難的經過 佛陀安慰她 波她卡娜 不要恐懼 你已經依止一位 可以真正保護和指引你的人了 在過往的生死輪迴中 你為 兒子 丈夫 父母 兄弟所流過的眼淚已經夠多了 佛陀接著對她說 無始相應經 該經討論無窮盡的生 死輪迴 這時候她如釋重擔並漸漸平靜下來 佛陀又說 人不應該過度擔憂去世的人 而應該淨化 自己 精進努力 裨能證入涅槃 聽完佛陀的說法後 波 她卡娜明白生命的無常 而對可以指引人們解脫生死輪迴的 佛法建立信心 從此以後 她就出家為比丘尼 有一天 她用壺中水洗 腳 當她第一次潑水時 水只向前流了一下子就消失了 她 第二次潑水時 水比第一次往前流動了一段距離才消失不 見 而第三次潑出去的水流動的距離更長 當她看著這三次 的潑水所造成不同的流動情形時 突然明白眾生生命的三個 階段 過去世 今生與來世 這時候 在祇樹給孤獨園的 佛陀透過神通 知道她的想法 便放光 教導她 波她卡 娜 你的想法正確 你已經確實明白五蘊的實相了 如果有 人長命百歲 但卻不明白五蘊無常 苦 空的道理 也是枉 費一生的 波她卡娜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190

191 若長命百歲 而不知非緣起法的涅槃 不如一日一夜徹底明白非緣起法的涅槃 ---114 8 13 死而復生 吉離舍瞿曇彌是舍衛城人 因為身材苗條 所以人們稱 她為吉離舍瞿曇彌 後來 她嫁給一位年輕的富翁 也生了 一個兒子 但她的兒子卻在剛學會走路時去世了 她為此悲 痛逾恒 就抱著兒子的屍體 到處請求人家 能不能救救她 的兒子 人們認為她已經瘋了 有位智者 看見她可憐的樣 子 就決定帶她去見佛陀 這位智者告訴她 你應該去見 佛陀 他有你想要的藥 去吧 她就去請求佛陀給她可以 救活兒子的藥 佛陀知道她心思紊亂 便答應救活她的兒子 但要她先 到村子裏 去找從未有親人去世的人家要一些芥子來 她心 想有救活兒子的希望 一下子興奮過頭 沒能仔細思量佛陀 話中的含意 就挨家挨戶的問 每戶人家都很樂意幫助她 但她就是找不到一戶從沒有親人去世過的人家 天色漸晚 時 她才明白不只她有親人過世 而且她也知道死去的人比 活著的人還多 她的態度因此變了 不再執著兒子的屍體 191

192 她也明白佛陀已經教導她最珍貴的道理 有生必有死 她埋葬兒子後 就回去告訴佛陀 找不到一戶從沒有親人去 世的人家 佛陀說 瞿曇彌 你不要以為只有你的兒子會死 現 在你已經明白 眾生都會死亡 眾生的欲望尚未滿足之前 死亡就奪走人的生命 吉離舍瞿曇彌明白生命的變化和無常後 決定放棄世間 的生活 便請求佛陀允許她加入尼僧團 佛陀就送她去尼僧 團 並要尼眾接納她成為比丘尼 她非常勤奮 經常正念現 前 察覺自己的修行職責 並且精進修行 去除煩惱 一天夜晚 她點燃油燈 並且在距離油燈不遠處坐下 然後集中心念 觀察火焰 她發現火焰明滅不斷 這時她心 想 一如火焰明滅不斷 世上一切眾生也都如此 生死不 斷 有人生 有人死 只有證得涅槃的人才不再生死輪迴 這時候 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透過神通 看到她的修行 進展 就放光 勸她繼續禪修 觀察諸行無常 並且說 若 長命百歲 但不知無為法 涅槃 不如一日一夜徹底明白涅 槃 聽完佛陀的說法後 她就證得阿羅漢果 192

193 若長命百歲 但不知究竟正法 不如得見究竟正法一天 ---115 8 14 疏于照顧母親的子女 請參考 23 3 故事 舍衛城中有對夫婦 育有幾位兒女 這些兒女都結婚了 而且一家和樂 後來 丈夫去世了 他的妻子巴戶普提卡沒 有分財產給兒女 他的兒女想要分財產 就告訴她 母親 現在父親已經過世了 你擁有家產有什麼用呢 我們難道無 法照顧你嗎 他們一再的向母親如此表示 巴戶普提卡也 相信他們會照顧她 就把所有的財產分給兒女 一絲一毫也 沒留給自己 分完財產後 她先到大兒子家去 但不久 大媳婦就抱 怨 你就知道到我們家住 好像分給我們兩份財產似的 她就到二兒子家去 但同樣的事情也發生了 她只好一個兒 子接著一個兒子 一個女兒接著一個女兒的家到處去 但沒 有一位兒女願意長期照顧她 也沒有一位兒女尊重她 她也 因為對兒女十分失望 而出家為比丘尼 她知道自己晚年才出家 不能放逸 必須利用生命中剩 餘的時光好好修行 所以她日夜禪修 佛陀從祇樹給孤獨園 透過神通 知道她的修行情況 就放光 教導她 即使長 命百歲 但若不修習佛法 則生命毫無意義 後來 她正 念現前 如法奉行佛陀的教誨 而證得阿羅漢果 193

194 第九 惡 品 9 1 一位窮苦婆羅門的慷慨奉獻 9 2 克制性欲 197 9 3 天女照顧大迦葉尊者 198 9 4 給孤獨長者與守護神 200 9 5 粗心大意的比丘 202 9 6 供養少的富翁 203 9 7 危險的旅程 205 9 8 獵人全家領悟佛法 206 9 9 獵人被自己的獵狗攻擊 208 9 10 首飾工匠毆打無辜的比丘 9 11 惡報無法逃避 209 211 9 12 善覺王阻擋佛陀的去路 194 195 214

195 行善要趁早 並且要控制心 不要去作惡 若遲疑 則心易於造作惡行 ---116 9 1 一位窮苦婆羅門的慷慨奉獻 舍衛城裏有一對夫婦 他們只有一件外衣 所以夫婦兩 人無法同時外出 因此 太太白天去精舍 先生就利用夜晚 前往精舍 有一天晚上 先生聽完佛陀的說法後 整個人法 喜充滿 心中強烈地想把這件唯一的外衣供養給佛陀 但是 他明白 如果供養出去 他們夫婦兩人就沒有任何外衣了 他因此猶豫不決 就這樣 初夜和中夜過去了 後夜來臨時 他在心裏告訴自己 如果我再遲疑下去 就要失去斷除世 間苦的機會了 我要立刻供養這件外衣 他於是把外衣放 在佛陀的腳下 並大聲喊著 我戰勝自己了 我戰勝自己 了 拘薩羅國波斯膩王也在聽法的群眾中 當他聽到這些話 時 就派人去調查原因 在得知這是那位婆羅門在供養佛陀 外衣所發出的聲音時 他說這不是平常人可以做到的事 值 得讚賞 國王就要手下送一塊布料給這婆羅門 獎賞他虔誠 的信仰和慷慨供養 不過 這婆羅門把國王賞賜的布料也供 195

196 養給佛陀 國王因此又賞賜他兩件布料 這婆羅門也同樣的 把它們供養給佛陀 不管國王獎賞幾件布料 每次都是上一 次的兩倍 他都全數供養佛陀 最後當國王賞賜他三十二 件布料時 他在國王的要求下 留下一件給自己 另一件給 太太 其餘的三十件全部供養佛陀 國王接著說 這婆羅門真正做到難捨能捨的事 應該給 予更適當的獎賞 國王就派人回宮中拿來兩件非常昂貴的天 鵝絨地毯 將它們賞賜給這婆羅門 他用這些地毯做成兩件 覆罩 其中一件供養佛陀 後來 國王再到祇樹給孤獨園時 看見婆羅門供養佛陀的覆罩時 心裏十分高興 又賞賜這婆 羅門一番 比丘們知道這婆羅門的事情之後 就問佛陀 為什麼這 婆羅門所做的善業 現世就立刻得到報應呢 這婆羅門如果初夜時就供養 那麼他所得到的獎賞會 更多 他是在後夜才供養 獎賞就少了 一個人若要布施 應該馬上做 若遲疑 回報既慢且少 更有甚者 可能甚至 就不布施了 畢竟人心容易做惡業 196

197 人若已經作惡 切忌再犯 不可沉溺其中 不知自拔 惡貫滿盈時 必定受苦報 ---117 9 2 克制性欲 從前有一位名叫斯亞沙卡的比丘 他對出家修行的生活 不滿意 並且有自慰的習慣 當佛陀知道他的行為時 告誡 他不要做會使他遠離清淨修持的行為 佛陀也因此制定比丘 不可沉溺於感官享樂的戒律 佛陀說這種行為要加以譴責 佛陀說 這種行為會使人產生痛苦 197

198 人若已造善業 應持續為之 善業多 必受樂報 ---118 9 3 天女照顧大迦葉尊者 有一次 大迦葉尊者停留在畢缽離穴洞中 並且入禪定 長達七天之久 1 當他出定後 希望提供機會給一個人 讓 他能夠供養剛出定的修行人 就在這時候 他看見一位年輕 的女子正在煮食物 就站在她門口乞食 年輕的女子看見大 迦葉尊者時 滿心歡喜 她恭敬的說 尊者 希望我這謙 卑的供養 能夠使我了解究竟真理 大迦葉尊者接受她的 供養後 向她說隨喜 希望你的願望能夠實現 後來 她被毒蛇咬到而喪生 她往生為忉利天的天人 擁有天人的一切榮耀 她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往生忉利天為天 人 是因為供養大迦葉尊者的關係 所以十分感激他 便決 定繼續做善事 使福報能持續下去 她每天清晨都到精舍去 打掃周遭環境 把水壺裝滿水 並且做其他的工作 只有 定學 圓滿而證了三果的阿那含和阿羅漢才能入滅盡定 長達七天 1 198

199 大迦葉尊者剛開始以為是年輕沙彌的服務 後來 他發 現竟然是一名天女在做這些工作 就勸她不要再來精舍 避 免別人說閒話 聽完大迦葉尊者的話後 她非常生氣 哭泣著向尊者懇 求 請你不要毀了我的福報 這時候 佛陀聽見她的哭 聲 便放光安慰她說 雖然善事非常重要 但身為年輕女子 單身來精舍服務並不值得鼓勵 199

200 造作惡業的人 在惡報未成熟時 可能享樂 一旦惡報 成熟 則承受惡報 ---119 造作善業的人 在業報尚未成熟時 可能受苦 一旦業 報成熟 則享受善報 ---120 9 4 給孤獨長者與守護神 給孤獨長者是祇樹給孤獨園的捐獻者 他不僅樂善好 施 同時也是佛陀的虔誠信徒 他每天前往祇樹給孤獨園三 次 向佛陀頂禮問訊 清晨的時候 他會帶著米粥前去 白 天的時候帶適當的食物 夜晚的時候 則是醫藥和花 後來 他的家道中衰 但由於對佛法有信心 他不受貧窮影響 每 天繼續供養 一天夜晚 住在他家的守護神在他的面前現身 告訴 他 我是守護神 長久以來你一直供養佛陀 從不為自己 的未來打算 現在才會如此窮困 此後不要再供養佛陀了 好好照顧你的事業 再做一個富翁吧 給孤獨長者聽完守護神這些話後 就要求祂離開他家 因為他的修持非常好 這守護神無法抗拒他的要求 只好離 200

201 開 但卻無處可去 想回去 又怕給孤獨長者 只好去找帝 釋 帝釋建議祂做件善事 回報給孤獨長者 然後 請求他 原諒 帝釋接著說 有些商人向給孤獨長者借貸 至今未 還 他的祖先也埋藏了很多的財富 但卻被沖入海底 還有 一些無主的財富藏在某某地方 去吧 把這些財富全找回 來 塞滿給孤獨長者的家 這守護神照著帝釋的話去做 給孤獨長者就又發達起來了 當守護神告訴給孤獨長者 祂的所作所為後 給孤獨長 者允許祂回來他家 並且帶祂去見佛陀 佛陀告訴他們兩 人 人可能在很長的時間內無法享受善業的善報 也沒受 到惡業的報應 但善惡業報遲早會成熟的 201

202 不可小覷惡業 不要以為 我不受惡報 要知道點滴 之水也可充滿水瓶 同理 愚癡的人雖然少許少許作惡 但必定會有惡貫滿盈的一天 ---121 9 5 粗心大意的比丘 有位比丘每次從精舍拿臥具 長凳或小凳去使用後 就 把它留在外面 任其日曬雨淋 其他比丘譴責他的粗心大意 時 他就反駁 我又不是故意的 況且 也沒有多大的損 壞 所以 他依然故我 佛陀知道他的習性後 就請他來 並告誡他 比丘 不可以這樣子處理事情 你不應該輕視惡行 即使它非常微 細 如果變成習慣 小小過失也會變成大錯 202

203 不要輕視善業 不要以為 好處輪不到我 要知道點 滴之水也可以充滿水瓶 同理 智者雖然少許少許作善 業 必定會積聚一身的善業 ---122 9 6 供養少的富翁 從前 舍衛城中有一男子聽完佛陀的說法後 大受感 動 決定信受奉行 在那次的說法中 佛陀勸人不僅自己要 布施 更要勸他人布施 因為如此 所獲得的功德會更大 這男子就邀請佛陀和眾多比丘第二天到他家接受供養 他接 著告訴每戶街坊鄰居 明天要供養佛陀和眾多比丘 希望他 們能隨喜供養 這時候 有一位名字叫做畢拉潘達卡的富翁 看著這男 子家家戶戶去穿梭時 心裏想著 這討厭的傢伙 怎麼不 估量自己的能力 獨自供養比丘就好了 卻要央求大夥兒跟 他一起供養呢 所以他就要這男子拿缽來 然後放進一些 米 奶油和蜂蜜 這男子把富翁供養的這些東西單獨放 不 和其他人的供養品混淆 富翁不曉得為什麼他的供養品要單 獨放 他懷疑這男子如此做 是要別人知道身為富翁的他 卻小氣的只布施這麼少的東西 好羞辱他 所以就派人跟著 去看個究竟 203

204 這男子把富翁布施的東西分成一小部分一小部分 然後 將它們放入裝有其他供養品如米 咖哩和甜肉的各個壺罐 中 這樣 富翁就可以獲得較多的功德 富翁的僕人回去報 告男子的處理方法時 富翁不知道這男子的意圖 第二天 他攜帶一把刀子前去供養的地方 只要這男子敢公開他供養 的東西這樣少 他就要殺了這男子 但這男子向佛陀說 世 尊 這次的供養布施 是大家共同供養的 任何人供養的多 少無關緊要 每個人都虔誠 慷慨供養 所以 希望所有人 都獲得相同的功德 富翁聽完這男子的話後 明白自己誤會別人了 就請這 男子原諒 朋友 請原諒我對你心懷惡意 佛陀聽到富翁的表白後 告誡富翁 即使非常細微的 善行 也不可以輕視 如果經常做小小的善行 它也會變成 巨大的善業 204

205 財富多但護衛少的人 不走險路 同理 珍惜生命的人 避免有毒之物 人不應該造作惡業 ---123 9 7 危險的旅程 摩訶達那是舍衛城的一位富商 有一次 一群搶匪計畫 搶劫他 卻苦無下手機會 他們打聽到摩訶達那將搭乘裝滿 貴重商品的車子外出 並且知道他也邀請一群比丘同行 因 為彼此的目的地相同 摩訶達那甚至答應比丘們 會提供比 丘們一路上所需要的東西 這群搶匪打聽到確實的消息後 就先行出發 並且在路上躲了起來 等待摩訶達那一行人車 的來臨 但摩訶達那抵達搶匪躲藏的森林周邊時 就停了下 來 準備停留幾天之後再上路 這些搶匪知道他們要駐紮幾 天 就準備動手搶劫 而這時候摩訶達那知道有人要搶劫他 便決定打道回府 搶匪探聽到車隊要回去了 就又躲到回 去的路上 這時候 村子裏的人向摩訶達那通風報信 說搶 匪已經移往他們回去的路上 摩訶達那最後又決定停留在村子裏幾天 並且把這決定 告訴同行的比丘 比丘們就自行回舍衛城 回去之後 他們 向佛陀報告這次行程取消的原因 佛陀告誡他們 比丘 摩訶達那知道遠離被搶匪圍困的旅程 珍惜生命的人 遠離 205

206 有毒的人 事 物 同理 有智慧的比丘了解人生就像充滿 危險的旅程 所以要精進努力 不犯惡行 手掌若沒有傷口 就可以捧持毒藥 毒藥不會傷害沒有 傷口的人 同理 不作惡業的人不受惡報 ---124 9 8 獵人全家領悟佛法 王舍城中有一年輕的富家女確實了解佛法 有一天 一 位名字叫做拘古泰彌陀的獵人到城裏來販賣獸肉 這年輕女 孩一眼瞥見他時 就深深愛上他而跟隨他 後來與他結婚 一起住在一個小村落裏 時光荏苒 他們總共生育了七個孩 子 也都長大成人 各自結婚了 一天清晨 佛陀觀察世間 發現這對夫婦一家人就要領悟佛法了 就前往這獵人設置在 林子裏的陷阱去 並且在陷阱附近留下自己的腳跡 然後坐 在離陷阱不遠的灌木陰影下 不久 獵人來查看陷阱 發現沒有動物落入陷阱 但卻 在陷阱不遠處發現有人的腳跡 他斷定有人比他更早到這裏 來 並且放掉陷阱中的動物 所以當他發現正坐在灌木下的 佛陀時 他認定佛陀就是放走動物的人 他一時怒火中燒而 取出弓箭 準備向佛陀射去 正在拉弓時 卻全身僵住 無 206

207 法動彈 像一座雕像 他的孩子們這時正好趕來 他們也認 為坐在灌木下的佛陀是父親的敵人 便取出弓箭 準備射佛 陀 但也像他們父親一樣 全都動彈不得 獵人的太太和所有的兒媳婦在家中等不到丈夫們回來 也都趕來了 當她看見獵人和所有的孩子都拿箭向著佛陀 時 大聲地叫 不可殺死我父親 獵人聽見太太的叫聲時 心中想著 前面樹下的人一 定是我丈人 他們的孩子們也想著 這人必定是我的外 祖父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 關愛之心油然生起 這時候獵人太太又說話了 放下你們的弓和箭 向我 的父親頂禮問訊吧 佛陀知道這時候獵人和他的孩子們內 心全部都沒有殺意了 就讓他們能夠動身子 他們放下弓箭 後 一起向佛陀頂禮問訊 並且在聽聞佛陀說法後全部了解 佛法 佛陀回精舍後向其他比丘敘訴獵人全家的事 比丘就 問 世尊 已經了解佛法的獵人太太幫助丈夫和孩子們準 備外出打獵的弓箭和羅網 仍然不算犯殺生之罪嗎 佛陀說 證初果的人不殺生 他們不願意眾生為人所 殺 獵人的妻子只是遵從獵人的命令而準備弓和箭 她心中 從沒有幫助丈夫去殺生的念頭 手掌若沒有傷口 不會受毒 藥感染 同理 她沒有作惡的意圖 所以她沒有犯任何的惡 業 207

208 如果傷害一個與人無害 清淨無染的人 將會自作自受 如同在逆風的地方灑灰塵 ---125 9 9 獵人被自己的獵狗攻擊 可拉是個獵人 一天早上 他和一群獵狗去打獵 路上 他遇見一位比丘正在乞食 他認為這是不祥的預兆 心裏就 嘀咕著 看見這令人討厭的人 我今天一定不會有什麼收 穫 那一天 他真的什麼也沒獵到 回家的路上 他又遇見那位比丘正好從城裏托缽回來 他一時憤怒難消 就放狗追咬比丘 還好這比丘跑得快 趕 緊爬上樹 獵狗才咬不著他 獵人走到樹下 用弓箭頭去刺 比丘的腳底 比丘異常疼痛 無法再護持袈裟 袈裟就從身 上滑落 正好罩在樹下獵人的身上 這群獵狗看見黃色的袈 裟 以為比丘跌了下來 便飛快撲上去亂咬 比丘在樹上看 見這情況時 趕緊折了一截樹枝 向獵狗擲去 這群獵狗才 發現它們攻擊的竟然是它們的主人 而不是比丘 因此四處 逃竄 獵狗跑掉後 比丘就從樹上下來 卻發現獵人已經被 獵狗咬死了 他心中一陣難過 不知道是否要為獵人的死負 責 因為他的袈裟罩住獵人的身體才造成獵狗的攻擊 比丘 就去見佛陀澄清心中的疑惑 佛陀安慰他 你不須為獵人的死負責 你也沒有違反 208

209 道德戒律 事實上 獵人恣意傷害一位他不該傷害的人 才 會得到如此悲慘的果報 有人轉生為人 作惡的人墮落惡趣 2 正直的人往生天 界 漏盡的人則證入涅槃 ---123 9 10 首飾工匠毆打無辜的比丘 從前 舍衛城裏有位首飾工匠 他每天都供養一位已經 證得阿羅漢果的比丘 有一天 這首飾工匠正在處理一塊肉 時 拘薩羅國波斯膩王派遣一位使者送來一顆紅寶石 請他 加以切割 修飾後再送還國王 首飾工匠就用沾染鮮血的手 拿取紅寶石 把它放在桌子上 然後到屋子裏洗手 這時候 工匠的寵物鳥以為染有血跡的紅寶石是塊肉 就當著比丘的 面 用嘴把紅寶石叼起來 並且吞下肚子 工匠洗手出來後 發現紅寶石不見了 就問妻子和孩子 們說 紅寶石那裏去了 他們都說沒有拿紅寶石 最後 工匠詢問比丘 比丘也說沒拿紅寶石 但工匠卻不滿意比丘 的回答 他認為既然沒有外人 只有比丘在場 所以只有比 丘才有可能拿走紅寶石 他告訴妻子 他要鞭打比丘 比丘 2 眾生若墮入四惡趣 受報後 仍可能因為過去的善業往生善趣 209

210 才會認罪 他的妻子回答說 過去十二年來 這比丘一直 是我們的宗教老師 而且我們也從來沒看見他做任何壞事 不要譭謗他 寧可接受國王的懲罰 也不可譭謗修行的人 但工匠卻聽不進去她的勸告 他找出一條繩子 把比丘綁 緊 然後 用棍子毒打 比丘因此頭破血流 這時 寵物小 鳥看見血 以為又是肉 想要再吃 就飛到比丘身邊 但這 時候工匠怒不可遏 使盡全力一踢 剛好踢中小鳥 當場死 亡 比丘看見小鳥倒地 就說 請看看小鳥是否已死 工匠魯莽的說 你也會像小鳥一樣死掉 比丘確定小鳥死了 就輕聲說道 弟子 是這小鳥吞 下紅寶石的 工匠聽見比丘這麼說 就把小鳥的腹部切 開 果真在小鳥的胃裏發現紅寶石 這時候他才明白自己犯 下大錯 因而顫慄害怕 他懇求比丘原諒 請他以後繼續來 他家托缽 比丘回答他說 這不是你的錯 也不是我的錯 這是 我們累世以來所結的業緣 這只是我們輪迴的債而已 我對 你沒有絲毫恨意 事實上 這是因為我進入居士家的後果 從今以後 我再也不進任何人的家 我只會站在門口 不久 比丘因為傷重而不治 但已證得涅槃 這小鳥卻 往生成工匠的兒子 工匠死後墮入地獄 而工匠妻子由於當 時善心對待比丘 死後往生到某一天界 210

211 不論逃到天空 海中或山洞 作惡的人都無法逃避惡報 ---127 9 11 惡報無法逃避 一群比丘出發往佛陀的住處 他們在路上的村子暫時休 息 一些村民就煮了食物要供養 這時候 一間房子著火了 火焰直沖上天 一隻正好飛過的烏鴉 不幸被火燒到 跌下 來死掉了 這群比丘看著死去的烏鴉 心想只有佛陀有智慧 解釋這烏鴉做了什麼惡業 才會如此死去 所以吃完供養的 食物後 他們就繼續上路 另有一群比丘 欲搭船前往佛陀的住處 當他們的船正 在大海的中央時 無法再前進 船上的人就抽籤 想找出誰 是不吉祥的人 結果連抽三次 都指出船長的妻子是不幸的 人 這時候 船長抱歉的說 大夥兒不需因為一位不幸的 女人而喪生 在她脖子上綁上沙袋 丟到海裏去吧 我就不 會再看見她了 船長的妻子就被人照著船長的話丟進海 裏 船也可以再前進了 靠岸後 比丘們下了船 繼續他們 的行程 他們也急著想請教佛陀 船長不幸的妻子究竟做了 什麼惡業 會被丟到海中 211

212 同時 還有第三批的比丘也要去見佛陀 有一天晚上 他們到一處精舍請求在附近借宿一宵 他們遂被引導至一處 山洞 但半夜時分 一塊大石頭滑落下來 正好擋在洞口 第二天 精舍的比丘發現大石擋住山洞的門口 就到村子裏 去找人幫忙 但卻無法移動大石 因此 這群比丘只好困在 洞裡面 第七天 大石奇蹟似的從洞口移開 這群比丘才能 出來 繼續他們的行程 他們也想去請問佛陀 是什麼因緣 令他們被關在洞中 這三群比丘後來在路上碰面了 他們互 相交換所見所聞和親身經驗的事 然後一起前進 佛陀告訴第一群比丘 比丘們 從前有一位農夫 他 有一隻非常懶惰且倔強的公牛 農夫無法要這牛做事 它不 是躺著反芻 就是睡覺 農夫發了幾次脾氣 最後 憤怒的 用草繩綁住牛的脖子 放火燒死它 因為這惡業 農夫受到 很多的苦痛 而且在過去的幾生中 他都被燒死 以償還剩 餘的業報 至於第二批比丘的問題 佛陀如此回答 從前有一位 婦女 有一隻狗 不管她到那裏去 也不管她在做什麼 這 狗總是跟著她 結果有些年輕的男孩就取笑她 她非常生 氣 感到十分羞辱 想要殺死這狗 她便用裝滿沙子的罐子 綁在狗的脖子 然後丟到河裏 狗就溺死了 由於這惡業 212

213 她受到很多的苦痛 而且在過去的幾世裏 都被人投入河中 溺死 償還剩餘的惡業 3 佛陀也回答第三批比丘的問題 比丘們 有一次 七 個牧牛人看見一隻蜥蝪走進地面的裂縫中 他們出於玩樂的 心理 把所有裂縫的出口全部封住 然後走開 忘記那只蜥 蝪仍在其中 七天后 他們才想起來 趕忙回去 打開出口 讓蜥蜴出來 由於這惡業 你們七人才會一起被關七天 而 且沒有任何食物吃 這時候 一位比丘說道 人若做惡業 絕對無法逃避惡 報 不管他是在空中 地上或水上 佛陀說 是啊 比丘 你說的不錯 甚至在空中或任 何地方 沒有地方可以躲避惡業的 這隻狗的某一前世是這位婦人的丈夫 在生死輪迴的洪流中 每個人都曾經是別人的六親眷屬 由於強烈熾熱的愛戀 這隻狗 無法遠離這婦人 所以佛陀告誡世人 情愛繫縛世人最緊 3 213

214 不論逃到天空 海中或山洞 人都不免一死 ---128 9 12 善覺王阻擋佛陀的去路 善覺王是提婆達多的父親 也是佛陀的丈人 他基於兩 個原因對佛陀十分反感 第一 佛陀拋棄他的女兒耶輸陀羅 捨棄世間 第二 他的兒子提婆達多認為佛陀是他的對頭 有一天 他知道佛陀要來托缽 就喝醉酒 擋住佛陀前來的 路 當佛陀和比丘前來時 他拒絕讓路 反而派人告訴佛陀 我無法讓路給佛陀 因為佛陀比我年輕太多了 這時候 佛陀和比丘發現路被擋住了 就轉回頭 他又派人秘密跟隨 佛陀 看佛陀怎麼說 然後回報給他 佛陀轉身的時候告訴阿難 善覺王因為拒絕讓路給佛 陀 已經造下惡業 不久就要受到業報 善覺王知道佛陀 的預測時 誓言採取特別的預防措施 以證明佛陀的話是錯 誤的 他要求他的侍衛加強保護 執勤時要更機警 佛陀知道善覺王的措施時說 比丘們 不管善覺王是 否住在尖頂高塔 高高的天空上 海洋或山洞 他都無法逃 避所作惡業的業報 214

215 七天後 進餐的時候 善覺王鍾愛的一匹馬不知何故受 到驚嚇而大聲嘶鳴 並且憤怒的踢腳 善覺王聽見愛馬驚惶 的聲音時 忘了要格外小心的事 想要親自去照顧愛馬 就 往門外走去 卻跌落樓梯摔死了 並往生惡趣 不管多麼努 力 愚蠢的善覺王仍然逃避不了所作惡業的業報 215

216 第十 刀杖品 10 1 為了塔而爭吵的比丘 10 2 比丘爭吵 218 10 3 鞭打蛇的年輕人 219 10 4 君達那比丘與女子幻像 10 5 祈福的女子 10 6 惡有惡報 217 220 222 223 10 7 大目犍連尊者死得不是時候 10 8 富有的比丘 226 10 9 證涅槃的優婆塞 228 10 10 年輕比丘和破舊的衣服 10 11 殊卡沙彌 216 224 232 230

217 一切眾生皆畏懼刀杖 一切眾生皆畏懼死亡 將心比心 人不應該殺害或教唆殺害他人 ---129 10 1 為了塔而爭吵的比丘 有一次 一群比丘在祗樹給孤獨園中清洗一座塔 並企 圖佔有該座塔 但半途卻被另一群剛到的比丘打斷清洗的工 作 後來的比丘們告訴正在清洗塔的比丘們 我們比你們 年長且資深 你們最好尊敬 禮讓我們 我們要佔有這座塔 沒有人可以阻擋我們 正在清洗塔的比丘們拒絕後來的比丘們不友善的干 擾 不服從他們的要求 所以就被他們鞭打 直到疼痛不堪 大聲喊叫 當佛陀知道這件事 並且知道彼此之間的爭吵 後 訓誡他們 並制定 比丘不准傷害其他比丘 的戒律 217

218 一切眾生皆畏懼刀杖 一切眾生皆珍愛生命 將心比心 人不應該殺害或教唆殺害他人 ---130 10 2 比丘爭吵 祗樹給孤獨園的比丘互毆事件 10 1 的故事 發生 後 佛陀就制定不可互相毆打的戒律 所有的比丘都奉行該 戒律 儘管如此 這兩群比丘後來又為了同一座塔再度爭吵 但這一次 一群比丘威脅恐嚇另一群比丘 以致於受恐嚇的 比丘們因為害怕而大叫 佛陀知道威脅恐嚇的事件後 因而 制定 比丘不可互相威脅恐嚇 的戒律 218

219 以傷害他人來追求自己幸福的人 無法獲得幸福 ---131 不以傷害他人來追求自己幸福的人 能獲得幸福 ---132 10 3 鞭打蛇的年輕人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城化緣時 遇見幾個年輕人用棍子打 一條蛇 佛陀問他們為什麼要打這條蛇 他們說害怕蛇會咬 他們 所以先發制人 佛陀教誨這些年輕人 如果不願意別人傷害你們 你 們就不該傷害別人 1 如果傷害別人 甚至在未來世也得不 到幸福 這些人聽完佛陀的教誨後 理解到恨意的害處 他們也因此專心思考佛陀的教誨 不久 他們都證得初果 1 眾生平等 因此佛教徒應慈悲對待所有眾生 而沒有分別心 219

220 不要對別人惡口 因為對方會惡言相向 惡毒的言語是造成苦的原因 會引發別人的報復 ---133 如果保持內心祥和平靜 就可以趣向涅槃之道 因為心 中沒有瞋恚 ---134 10 4 君達那比丘與女子幻像 自從出家以來 君達那的身旁總跟著一個女子幻像 其 他的比丘都清楚看見這女子的幻像 但君達那自己卻無法目 睹 所以全然不知 每當君達那外出化緣時 人們總是供養 兩匙的食物 並且說 一份供養尊者 一份供養你的女伴 人們也向拘薩羅國波斯膩王報告這件事情 並且請國王加以 調查 國王就到比丘居留的精舍去 君達那聽見喧嘩的聲音 便走了出來 站在門口 女子 幻像也在離他不遠的地方出現 當他知道國王到來時 就返 身進入房間等國王 國王進來後 女人幻像就不見了 國王 問他有關女人幻像的事時 他回答說沒有這回事 國王為了 要確定這件事的真假 就叫他離開房間 他遵照國王的話 離開房間 這時候 國王向外一看 就看到女人的幻像了 但是當他又進入房間時 女人幻像又不見了 國王因此判斷 這女子幻像不是真實的 所以君達那是無辜的 國王因此向 220

221 他致歉 並邀請他接受供養 其他比丘對國王的判斷感到困惑 他們對君達那說 無 行比丘 國王不指責你 反而邀請去供養 你完了 君達那反唇相譏的說 你們才是無行比丘 你們才完 了 因為你們與女子同進同出 有人向佛陀報告事情的來龍去脈 佛陀就告誡君達那 比丘 你可曾親眼看見有女子和其他比丘一起出現 一如 你所說的情形 你根本沒看見這種事 但他們卻親眼見到有 女子和你一起出現 你不知道這是你過去世惡業的影響 現 在我告訴你為什麼總是有一女子跟隨你出現 過去世時 你 是個天神 當時 有兩位比丘非常要好 但你卻喬裝成為女 子 跟隨其中一位比丘 故意造成他們的誤會 因為犯下如 此的惡業 今生才會有女子的幻像跟隨在你的身邊 比丘 以後不要再與人爭辯了 保持沉默 精進修行 趣向涅槃 吧 221

222 如同牧人以棍杖驅趕牛隻到牧場 老死也驅趕著人的生 命 ---135 10 5 祈福的女子 有一次 一群舍衛城的女士到東園鹿子母講堂參加齋 戒 該精舍的捐獻者是著名的毘舍佉 她詢問她們為什麼要 來齋戒 年長的婦女說希望獲得生天的福報 中年婦女則回 答說 希望獲得家庭的幸福 新婚少婦則祈求第一胎能生兒 子 年輕小姐則希望找到如意郎君 毘舍佉知道她們的答案後 就帶她們至世尊處 並報告 她們的所求 世尊說 毘舍佉 五蘊不停的生 老 死 變化 人一旦出生 就會老 最後死亡 但人們卻不想從輪 迴中解脫 仍然留戀輪迴 眾生很難理解 唯有克服世間的 欲望 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222

223 愚癡的人造作惡業時 並不明白自己所作的是惡業 作惡的人因自己的惡業而受苦 如同被火燒炙 ---136 10 6 惡有惡報 有一次 大目犍連尊者與勒叉那尊者一起下山時 看見 一個人面蛇身餓鬼 大目犍連尊者以微笑表示他親眼看見這 奇怪的眾生 回到祗樹給孤獨園時 大目犍連尊者當著佛陀 的面 向勒叉那說有那麼一隻長長的 全身都在燃燒的人面 蛇身餓鬼 佛陀也說他成為佛陀的當天 也親眼看見這個人面蛇身 餓鬼 佛陀說 很久很久以前迦葉佛在世時 這個餓鬼是個 殘忍的小偷 幾次放火燒毀一位富人的房子 甚至還趁迦葉 佛外出托缽時 放火燒掉這位富人布施給迦葉佛的精舍 由 於這些惡業 他必須長久受報 佛陀說 愚癡的人造惡業時 不知正在造惡業 但無 法逃避業報 223

224 人若用武器傷害無辜且不應被傷害的人 2 會很快受到 以下十苦 ---137 1 極端痛苦 2 災害 3 身體傷害 4 病痛 5 失心 狂亂 6 國王懲罰 7 重大刑罰 8 眷屬離散 9 財產 破滅 10 火燒家宅 死後 往生地獄 ---138 139 140 10 7 大目犍連尊者死得不是時候 有一次 一些尼犍子苦行者企圖殺害大目犍連尊者 他 們認為若除去大目犍連尊者 就可以打擊佛陀的名聲 他們 就雇請殺手去王舍城附近的卡拉斯拉殺害大目犍連尊者 當 殺手們包圍精舍的兩個月內 大目犍連尊者都運用神通 所 以殺手們都無法得逞 第三個月 殺手們再度包圍精舍 大 目犍連尊者突然想起他尚未償還過去某一世所種下的惡業 3 就不再運用神通了 這些殺手們也因此逮到大目犍連尊者 加以毒打 並且 2 不應被傷害的人 指阿羅漢 只要他們的色身還在 阿羅漢也會因為他們過去世所犯的重大 惡業而受報 佛陀後來罹患痢疾 也是由於過去餘業的業報 雖 然無法免除過去的業報 但證得阿羅漢果後 他們就不再造業 3 224

225 把他丟棄在草堆中 以為他已經死了 然後揚長而去 這時 候 大目犍連尊者運用禪定力 甦醒過來 並且到祗樹給孤 獨園向佛陀做最後的頂禮 由於受傷太重 他自知即將入 滅 就告訴佛陀說自己行將入滅 佛陀請他向比丘說法 因為這將是比丘們最後一次聽大 目犍連尊者說法了 大目犍連尊者就開始說法 說完之後 他向佛陀頂禮 然後離去 不久 就入滅了 大目犍連尊者死于殺手的消息像野火般傳了出去 阿闍 世國王下令調查 並且逮捕到兇手們 處以死刑 比丘們對 大目犍連尊者的入滅感到十分傷心 不知道為什麼像大目犍 連尊者這樣的聖者 怎麼會死在殺手的手中 佛陀就解釋道 比丘啊 從大目犍連尊者今生所過的 清淨生活看來 他不應該死於非命 但某一前世 他卻曾對 兩眼失明的雙親犯下滔天大罪 他本是孝順的兒子 但結婚 後 太太卻毒化他的心靈 要他除去父母 他就用車子把兩 眼全都失明的父母載到森林裏去 並且打死他們 卻讓父母 以為這是其他小偷所作的罪行 因此 他累劫受苦 他最後 的一生才會死于殺手手中 傷害無辜的人 一定會受到比自 己所犯罪行更多的痛苦 225

226 人若不能斷除疑惑的話 即使赤身露體 結髮 塗泥 絕食 睡地上 不沐浴 塵土汙身 右膝著地作苦行 也不能獲得清淨 ---141 10 8 富有的比丘 從前在舍衛城中有一位富翁 名字叫做巴富斑迪卡 他 的太太去世後 他決定出家 但出家前 他先建立一座具有 廚房和儲藏室的精舍 然後 才攜帶家具 廚具和大量的米 油 奶油和其他的必需品出家到精舍去 每當他想要吃什麼 東西的時候 就要僕人幫他煮 所以他雖然出家 但仍然養 尊處優 有一天 其他比丘向佛陀報告他仍然過著富翁般的生 活 佛陀就告誡他 我一直告誡你 要過清淨簡單的日子 你為什麼還帶這麼多家當出家呢 聽到佛陀這麼說 他竟發脾氣 大聲嚷嚷的說 好吧 佛陀 現在我就照你的話做 說完話後 他就把袈裟脫掉 然後問佛陀 這就是你建議我過日子的方法嗎 226

227 佛陀看見他如此反應 又告誡他 比丘 過去世時 你雖然是一個邪神 但你仍然有害怕作壞事的慚與愧 現在 你身為比丘 怎麼反而失去慚與愧 大剌剌地暴露上身呢 聽完佛陀的教誡 他明白自己犯錯了 他的慚與愧已恢 復過來 他承認自己的錯誤 並且懇請佛陀原諒他 佛陀接著告誡他 赤裸上半身是不對的 不穿衣服無 法使你成為持戒嚴謹的比丘 身為比丘必需棄絕無明 聽完佛陀對巴富斑迪卡的教誡後 其他比丘信受奉行佛 陀的說法 因此證得初果 227

228 即使穿著華麗 而內心平靜 不貪愛 克制欲望 確信四果 修習梵行 不傷害有情眾生的人 就是婆羅門 沙門 比丘 ---142 10 9 證涅槃的優婆塞 有一次 大臣山達迪平定邊境的叛亂後 凱旋歸來 波 斯膩王非常高興 就大肆賞賜他 並賜給他一名舞女 供他 娛樂 接連幾天裏 山達迪縱情玩樂 開懷暢飲 並且沉迷 于與該舞女耳鬢廝磨 最後一天 他前往河邊沐浴 在路上 他遇見佛陀正在托缽 當時 他醉眼惺忪 所以只向佛陀簡 單致意 佛陀微微一笑 向阿難說道 這大臣今天一定會來找 我 並在聽聞我的說法後 證得阿羅漢果 而且證悟後 就 入滅了 當天山達迪一夥人整天都在河邊嬉戲 傍晚的時候 該 名舞女跳舞娛樂山達迪和他的同伴 但由於連日來的體力消 耗 導致心臟病突發而倒地不起 山達迪看見這突然的變故 大受刺激 十分沮喪 傷痛之餘 他去找佛陀 228

229 尊者 請幫我解除憂愁吧 做我的依止 讓我的內心 平靜吧 佛陀說 放心吧 你已經找到真正可以幫助你的人 一位永遠能給你安慰 給你皈依的人 累世以來 你為親朋 好友去世所流的眼淚 多得無法計數 佛陀接著教導他 過去 你執著貪愛 現在棄絕它們 吧 未來 不要讓貪愛奴役你 此刻 也不要陷入任何的執 著 沒有執著 貪愛就完全斷除 你就能證得涅槃了 山達迪聽完佛陀的說法後 就證得阿羅漢果 他也知道 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 就向佛陀說道 世尊 我的時間已 經不多了 讓我達到究竟解脫吧 不久 他就入滅了 比丘們問佛陀 世尊 山達迪入滅時 身著大臣的衣 服 他究竟是比丘呢 還是婆羅門 佛陀說 他既可稱之為比丘 也可以稱為婆羅門 只 要內心清淨 斷除無明 穿什麼衣服不重要 229

230 有羞恥心 克制自己 不造惡業 時時保持清醒的人 十分稀少 他們如同良馬 不犯錯而避免受鞭打 ---143 人應當像良馬加鞭般精進修持 並以信 戒 精進 正 定 分別正法 明行足 正念消滅大苦 ---144 10 10 年輕比丘和破舊的衣服 舍利弗尊者有一次遇見年輕的卑盧提卡穿著破舊的衣 服向人乞討食物 舍利弗尊者出於一片慈悲心 就建議他不 如出家為比丘 卑盧提卡於是把破舊的衣服和乞討的盤子放 在一棵樹下而出家為比丘了 從此以後他不用擔憂衣服和食 物 但是 有的時候 他對比丘的生活不滿 想還俗 每次 這種念頭生起的時候 他就到那棵樹下 並且譴責自己 不 知羞恥的人 你難道還想穿上這件破舊的衣服 拿著這盤 子 到處去乞討嗎 如此自責之後 他的情緒就和緩下來 然後再回精舍去 過了兩三天 當他對比丘生活又不滿時 就又到那棵樹 下 同樣又譴責自己 並且回想過去卑下的生活 之後 才 回精舍 這樣的情形發生好幾次 每次其他的比丘問他去那 230

231 裏 他都回答說 去找他的老師 4 因為集中心念 他以以 前破舊的衣服為禪修的所緣境 所以他確實了知五蘊的實 相 而證得阿羅漢果 證果之後 他就不再前往那棵樹下 其他比丘發覺他不再前去那棵樹時 就問他 你為什麼不 再去找你的老師呢 他回答他們 我以前去找老師 是因為有需要 現在 已經不需要了 這些比丘聽完他的回答後 就去請教佛陀 世尊 卑 盧提卡是否真的已經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說 比丘們 卑盧提卡比丘以前雖然和他的老師 有聯繫 但現在已經沒有任何聯繫了 因為他善於自我調 適 分別正確與錯誤的因 同時了知諸法實相 他已經是阿 羅漢了 所以不再執著過去的老師了 此處的老師指的是卑盧提卡的舊衣服和乞討的缽 它們使他具 有深刻的羞恥感 因此使他努力修行 所以可稱之為他的老師 請參考 25 10 類似的故事 4 231

232 灌溉的人引水 製作弓箭的人矯直弓箭 木匠彎曲木材 具足德行的人調御自己 ---145 10 11 殊卡沙彌 請參考 6 5 類似的故事 殊卡沙彌年紀很小的時候就接受舍利弗尊者的剃度而 出家為沙彌 有一天 他隨從舍利弗尊者外出托缽 路上 他看見幾位農夫正在引水灌溉 幾位製作弓箭的人正在矯直 弓箭 另外有些木匠則正在製作車輪 他請教舍利弗尊者 是否這些沒有生命的東西都可以任意由人引導 水 或製作 成想要的形式 箭和車輪 舍利弗回答說 只要具備足夠的技術 當然可以 殊卡心想 既然沒有生命的東西都可以加以調御 那麼 具有心識的人無法調御內心 修習清淨道和止觀是毫無理由 的 當下他向舍利弗請求回精舍自己的房間去禪修 諸天神 也護持他 使精舍保持安靜 當天他就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 因此向比丘們說 一個人精進修行時 天神都會來護持 我也阻止舍利弗進入殊卡的房間 使他免受干擾 當他看見 農夫引水灌溉 弓箭師矯直弓 木匠製作車輪時 就調御自 己的內心 此刻他已經是阿羅漢了 232

233 第十一 老品 11 1 毘舍佉和喝醉酒的同伴 234 11 2 佛陀拍賣絲蕊瑪的屍首 236 11 3 佛陀安慰年老的比丘尼 238 11 4 過度自信的比丘 239 11 5 觀美色無常而證阿羅漢果 240 11 6 念念不忘小過的末利皇后 242 11 7 總是說錯話的比丘 11 8 佛陀的讚美詞 245 246 11 9 摩訶達拿散盡家財 247 233

234 貪愛與無明充塞世間 如同陷入火焰燃燒之中 有什麼值得歡笑 值得高興呢 世間為黑暗所遮蔽 人為什麼不追求光明呢 ---146 11 1 毘舍佉和喝醉酒的同伴 從前 一群舍衛城的男子請毘舍佉照顧他們任性的妻子 們 希望在她的指導下 她們能有宗教信仰和德行 有一次 毘舍佉在她們的請求下 帶她們到一處花園去 但她們卻瞞 著毘舍佉 帶酒去 更喝醉了 毘舍佉就譴責她們 說她們 的先生會很生氣 後來 她們要求再去花園 但毘舍佉鑒於上一次的經 驗 加以拒絕 她們轉而要求到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陀頂禮問 訊 毘舍佉就答應了 到達給孤獨園時 她們再次啜飲私自 帶來的酒 毘舍佉就請佛陀向她們說法 這時她們都醉了 魔王波旬便趁機慫恿她們縱情一番 她們果真在園中大聲喧 鬧 唱歌跳舞 鼓掌雀躍不已 佛陀知道她們受到波旬的影 響才會如此放肆 心想 絕不能讓波旬有機可乘 佛陀於是從眉間放出暗藍色的光 使整個屋子暗下來 他們因此受到驚嚇 慢慢安靜下來 佛陀接著從位子上消 失 然後化身在須彌山上 放出千個月亮般的白光 234

235 佛陀告誡她們 你們不該在園裏如此不恭敬 由於你 們的放縱 魔波旬才有機會使你們不知羞恥的放浪形駭 現 在開始斷除心中的欲望和其他邪惡的激情吧 佛陀確定她們都對佛法生起不可動搖的信心後 才返回 祇樹給孤獨園 毘舍佉也趁機請教佛陀有關飲酒的問題 佛 陀就向她們解釋飲酒的害處 並且說明無數眾生因為飲酒而 受到痛苦的折磨 甚至失去幸福 佛陀說法後 她們終於了 知佛法 從此走向戒律和保持正念的修行大道上 235

236 請好好觀察這外表美麗的色身 實際上是一身的污穢 一堆骨頭 疾病 貪念不斷 一切皆無常 ---147 11 2 佛陀拍賣絲蕊瑪的屍首 王舍城中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妓女 名字叫做絲蕊瑪 她 每天都供養食物給比丘們 有一天 一位比丘向其他比丘提 及她的美貌和供養的美味食物 一位年輕比丘聽說有這麼一 位美麗的女子後 雖然從未見過她 卻暗戀上她 第二天 這年輕比丘和其他比丘一起到絲蕊瑪家去 這天 她身體不 適 但仍然想要親自向比丘們致敬 就要人把她抬到比丘們 的面前 這年輕的比丘終於看到她了 這時候他內心想著 儘管生病 她仍然那麼美麗 因此更加迷戀她 當天晚上絲蕊瑪就去世了 頻婆娑羅王拜訪佛陀時 向 佛陀提及絲蕊瑪去世之事 佛陀建議國王先不要埋葬她 相 反的 保留三天 第四天 絲蕊瑪的身子不復美豔討人喜愛 反而發脹 蛆蟲從身上跑出來 這一天 佛陀就帶領著眾多 弟子到墓園去觀看她的身子 那位深深迷戀絲蕊瑪的年輕比 丘不知道絲蕊瑪已經去世的消息 所以當他聽說佛陀要帶領 其他比丘去見絲蕊瑪時 也滿心歡喜的一起前去 236

237 佛陀也請國王宣告 只要付一千銖 絲蕊瑪就可以陪出 資的人一夜 但儘管一再調降金額 最後甚至免費 也沒有 人願意 佛陀就告訴比丘們說 比丘們 當絲蕊瑪還活著的時 候 多少人願意花千銖的錢 只希望與她共渡一晚 但現在 即使完全免費 也沒人有興趣 人身無法倖免於生老病死 啊 聽完佛陀的說法後 這年輕的比丘終於領悟了生命的 真相 237

238 色身是疾病的淵藪 容易損壞 終究會衰老不堪 這腐朽的色身終必毀滅 有生必有死 ---148 11 3 佛陀安慰年老的比丘尼 優塔蘿比丘尼高齡一百二十歲 有一天 在托缽回來的 路上 她遇見一位比丘 她就請該比丘接受她的供養 比丘 同意後 她於是把托缽得來的所有食物都給他 一點也沒留 給自己 接連三天 她都如此做 第四天 她正在托缽時 在狹窄的路上遇見佛陀 她恭敬的向佛陀問訊 然後退後 卻不小心踩到袈裟而跌倒了 佛陀趕緊上前去安慰她 你一定要了解 你的身子日 漸衰老孱弱 隨時都可能散掉 優塔蘿比丘尼專心思考佛 陀的教誨 終於證得初果 238

239 鴿色的人身骸骨 就像秋天散棄在地的葫蘆瓜 所以何必貪戀色身呢 ---149 11 4 過度自信的比丘 一群比丘到林子裏去禪修 不久之後就進入禪定 這時 候 他們認為已經脫離一切感官欲望 已證得阿羅漢果了 就想回去向佛陀報告 事實上 他們高估自己了 當他們抵 達精舍的外門時 佛陀告訴阿難 這些比丘這時候來看我 得不到多大的法益 叫他們先去墓園 再回來吧 阿難向他們轉告佛陀的話 他們認為佛陀具足一切智 一定有充分的理由要他們如此做 就出發去墓園 在墓園 裏 他們看見腐爛的屍首 1 時 還能心平氣和地看待這些屍 首 當他們看見剛死的屍首時 他們驚恐的發現 心中仍然 有蠢蠢欲動的欲念 這時候 佛陀從精舍看見他們的舉動 就發光 告誡他們 比丘們 觀看屍首時 內心易生起欲 望 對嗎 這些比丘察覺到感官欲望變化多端 難於調伏 的性質後 徹底明白佛法 屍體有十種相 1.膨脹相 2.青瘀相 3.膿爛相 4.斷壞相 5. 食殘相 6.散亂相 7.斬砍離散相 8.血塗相 9.蟲聚相 10.骸骨 相 佛在世時 可以在墓地和停屍間找到這十種相的屍首 請參 閱 清淨道論 第六 說不淨業處品 180~196 頁 1 239

240 此城 色身 為骨頭搭建而成 並塗上血與肉 其中充 滿老死 驕慢與虛假 ---150 11 5 觀美色無常而證阿羅漢果 嘉娜帕達卡婭妮公主是佛陀姨母的女兒 她長得很美 別人都稱她為美人兒 她與佛陀的堂弟難陀訂有婚約 有一 天 她內心如此想著 我的兄長 雖然可以成為聖王 卻 放棄世間而出家 成為聖者 他就是佛陀 他的兒子羅睺羅 和我的未婚夫難陀都出家為比丘 我母親是比丘尼 現在只 剩我孤單一個人 這番思量之後 她就自行出家為比丘 尼 她是因為執著家庭而出家 而不是出於對佛法的信仰而 出家 她聽說 佛陀經常說色身無常 她認為 佛陀如果看見 她 一定會輕視她的美貌 所以就不去見佛陀 但從精舍回 來的其他比丘尼不停的讚譽佛陀 有一天她終於決定與他們 一起去佛陀的精舍 佛陀看見她來時 心想 刺可以用刺 加以拔掉 嘉娜帕達卡婭妮非常執著她的色身 對她的美貌 非常驕傲 我必須經由美貌這件事去破除她的驕傲和執著 240

241 佛陀於是運用神通 示現一位年僅十六歲 卻極美麗的 女人坐在他身旁 只有嘉娜帕達卡婭妮才看得見這女子 當 她看見這女子時 發現若與之相比 自己就像隻又老又醜的 烏鴉坐在美麗的白天鵝旁邊 她非常喜歡這女子 但再次注 視時 卻訝異地發現該女子變成二十歲的女子 然後 每當 她注視時 該女子一次又一次的變老 先變為成熟的女子 再是中年婦女 高齡女性 然後是老邁不堪的老太婆 而且 新的形象產生後 舊的形象就消失了 這時候她才認清人身不停的變化和衰老 有了這一層的 領悟之後 她對自身的執著也消失了 這時候 該女子進一 步的老化 已經無法支撐身體 整個人癱瘓在地上了 最後 死掉 全身浮腫 流膿 蛆蟲從身子跑出來 看完整個過程後 嘉娜帕達卡婭妮心想 這女子就在 我眼前衰老 死亡 同理 我的肉身也會衰老變化 生病而 後死亡 經過這番省思之後 她深刻了解人身的真相 後 來 她信受奉行佛陀的教誨 而證得阿羅漢果 241

242 即使王室華麗的車也會腐朽 色身也難免衰老 而善法永不衰老 聖者如是說 ---151 11 6 念念不忘小過的末利皇后 有一天 末利皇后進入浴室的時候 她的愛犬也一起進 入浴室 當這隻愛犬看見皇后彎著身子洗腳時 這隻狗就與 皇后有不正常的身體接觸 而皇后也沒有加以禁止 這時 候 波斯膩王透過臥室的窗子看見這詭異的情景 等皇后進 臥室時 他生氣對她說 你這個邪惡的女人 看你與那隻 狗在浴室中做了什麼事 我親眼看見了 不要否認 皇后回答說 她只是洗臉 手腳而已 沒做什麼錯事 接著 她又說道 那間浴室相當怪異 如果有人進入其中 從這個窗子看過去 卻變成兩個人 如果不相信的話 國王 請你進去一下 讓我從這窗子看看 國王就進入該浴室 當他出來時 皇后問他為何在裏面 和母羊亂來 國王加以否認 但皇后堅持她親眼目睹 國王 因此感到困惑 但由於智慧不足 就接受她的解釋 認為該 浴室確實怪異 從那時候起 皇后一直後悔欺騙國王 指責 242

243 他與母羊亂來 因此 即使將要去世的時候 她的內心仍然 受到那次意外的干擾 而無法回想自己長久以來所做的善 業 只惦記著自己曾經不公正的對待丈夫 由於臨終時不愉快的念頭 所以去世後 往生至惡道 3 葬禮後 國王本來想請教佛陀 王后往生何處 但佛陀希望 止息他的憂慮 同時 因為他對佛法的了解尚淺 佛陀不希 望他因此對佛法失去信心 所以佛陀就分散他的心念 結果 波斯膩王果真忘了問佛陀 一連七天 國王都來向佛陀問 訊 但都不曾提及皇后往生何處的問題 七天后 在惡道的皇后往生到兜率天去了 就在這一 天 佛陀到國王的宮室去托缽 國王終於問佛陀 王后往 生何處 當他知道王后已經往生兜率天時 非常高興 就 說道 對啊 除此以外 她能往生何方呢 她總是惦念著 3 根據阿毗達摩 瀕臨死亡的人會看見業 業相和趣向 這 些會決定下一生的去處 1.業 指人的一生某些善惡業或臨 終的善惡業 2.業相 指人一生中最重的業 以屠夫而言 這種業相可能是屠刀或垂死的動物形像 而對醫生而言 可 能是病人的形像 對信徒而言 可能是所崇拜的對象 3. 趣向 指來世出生地的形像 這種趣向經常向臨終者顯現 並且展現來世究竟是喜悅或悲慘 如果是悲慘的話 有時可 藉著影響臨終者的念頭來改善 243

244 要做善業 世尊 現在她已經往生了 身為你謙遜的弟子 我不知道如何自處 佛陀就告訴他 看看你父親及祖父遺留下來的車子 它們都破舊不堪了 你的身體也一樣 會老死 只有佛法不 會變化 敗壞 244

245 寡聞的人如同牡牛 只增長筋肉 不增長智慧 ---152 11 7 總是說錯話的比丘 拉魯達伊比丘才智不高 並且不夠圓融 所以雖然非常 用心 但話總是說得不得體 歡樂吉祥的場合時 他說哀愁 的話 悲傷的時候 他卻儘說些快樂幸福的話 更糟糕的是 他永遠不知道自己說錯話 有人告訴佛陀有關拉魯達伊比丘 的表現時 佛陀說 像拉魯達伊這種智慧淺短的人 就像 公牛只是增長肌肉 智慧卻不增長 佛陀接著說 拉魯達伊比丘過去的某一世是農夫 他有 二隻公牛幫著耕田 當其中一隻公牛逝世時 他非常傷心 十分沮喪 就要他的兒子去請求國王恩賜他一隻公牛 但他 的兒子不肯 反而要他自己去 拉魯達伊的兒子知道父親智 慧不高 就事先告訴父親與國王的應答辭 國王啊 我有 兩隻公牛幫助耕田 其中一隻死了 請國王賜我另一隻 當被引領去見國王時 他卻說 國王啊 我有二隻公牛幫 助耕田 但其中一隻死了 請國王也殺死另一隻吧 還好國王是聰明人 知道拉魯達伊說錯話了 其實是希 望賜給他一隻牛 國王便賞賜他十六隻公牛 不只一隻而已 245

246 多生以來 我在輪迴中尋找 4 但找不到建造此屋舍的 人 不斷輪迴實在苦啊 ---153 造作屋舍的人啊 我已經找到你了 不要再造作屋舍了 不要再輪迴了 我所有的椽 煩惱欲望 都已經毀 壞 所有的棟樑 無明 都已經摧毀 我已經證得非緣 起法的涅槃了 一切貪愛已經斷除了 ---154 11 8 佛陀的讚美詞 瞿曇 Gotama 家族的悉達多太子是淨飯王和摩耶夫 人的兒子 為了追求法 他二十九歲時出家修行 出家後的 前六年 他在恒河附近遊方 親近著名的宗教師 學習他們 的理論和修行方法 他曾修習嚴格的苦行 但發現這些方法 都不究竟 於是決心尋找自己的修行方法 從此以後 他放 棄苦樂兩種極端的修行 發現中道而證得究竟涅槃 中道就 是八正道 有一天晚上 悉達多王子在尼連禪河邊的菩提樹下開悟 了 那一年他三十五歲 當天初夜 他了知自己的過去世 中夜時 他證得天眼 後夜時 他證悟緣起法 第二天 天 剛亮的時候 他已經由自己的努力和智慧 究竟了知四聖 諦 苦 集 滅 道 從此人們稱他為瞿曇佛陀 4 指尋找生死輪迴的原因 246

247 年輕時不修梵行 不儲存生活資糧的人 像池塘邊 捕不到魚的老鷺 憔悴終老 ---155 年輕時既不修梵行 又不為生活預存資糧的人 就像破 損的弓 徒然悲歎過去 ---156 11 9 摩訶達拿散盡家財 摩訶達拿是有錢人家的孩子 年輕時 不知長進 成年 後 與另一位有錢人的女兒結婚 老婆也和他一樣 沒受過 教育 兩人的父母都過世後 他們變得非常有錢 但他們都 沒有智慧 不知妥善理財 只知花錢 所以漸漸的散盡家財 最後 一貧如洗 又不知道如何營生 只好乞討為生 一天 佛陀看見摩訶達拿時 告訴阿難 看那有錢人 的兒子 毫無人生目標 只會花錢 如果會管理財富 他會 是非常有錢的人 如果他能放棄世間生活 夫妻兩人都能證 得聖果 但他一無是處 所以散盡世間財富 更糟蹋證果的 機會 247

248 第十二 自己品 12 1 沒有子息的王子 12 2 貪婪的比丘 249 250 12 3 不奉行佛法的弘法比丘 12 4 比丘尼的兒子 253 12 5 死得不是時候的信徒 255 12 6 提婆達多的故事 256 12 7 僧團不和的故事 257 12 8 嫉妒的比丘 259 12 9 受妓女保護的信徒 12 10 精進的比丘 248 252 261 260

249 人若知道自愛 就應善於保護自己 在人生的三個階段 裡 1 智者時時醒覺 ---157 12 1 沒有子息的王子 菩提羅迦王子興建了一座非常宏偉壯觀的王宮 落成典 禮時 他邀請佛陀前來賜福 並接受他的供養 為了這特殊 的節慶 他事先用檀香使王宮滿室生香 由於沒有子息 他 就在餐廳的地板上鋪設長的地毯 並私下祈願 如果他們夫 妻有兒子的命 就請佛陀踏上地毯 當佛陀抵達時 王子恭 敬地請佛陀進入大廳 但佛陀卻駐足不前 只是望了阿難一 眼 阿難明白佛陀的意思 就請王子把地毯收起來 等到王 子叫人移走地毯後 佛陀才進入宮中 王子接著供養佛陀 飯後 王子請教佛陀 何以要求撤走地毯 佛陀反過來問王子是否曾暗中許願 如果註定有兒子的 命 那麼佛陀就會踏上地毯 王子回答 有 佛陀告訴王 子 他們夫婦今生不會有兒子 是因為他們前世所造惡業的 影響 佛陀進一步說明他們前世的作為 在過去某一世時 王子夫婦是一次船難的生還者 他們被沖上一座荒蕪的島 嶼 只能吃鳥和鳥蛋維生 卻絲毫沒有後悔之心 他們只關 1 指人生的青年 中年和老年三階段 249

250 心自己的生命 所以不僅自私的摧殘無辜鳥類的生命 連它 們的幼鳥也不放過 因為這些惡業 他們今生不可能有子 息 如果當時有少許的悔意 他們今生就會有子孫了 智者自己先奉行正法 然後才教導他人 如此才能免於犯錯 ---158 12 2 貪婪的比丘 優波難陀尊者是雄辯滔滔的弘法法師 他總是告誡別人 不可貪婪 欲望要少 同時 他經常宣說知足 節儉和苦行 的功德 但他卻言行不一 信徒供養的袈裟和其他的必需 品 他都照單全收 有一次 他在結夏安居前到某一村落精舍去 精舍裏的 一些比丘對他的辯才無礙印象深刻 就邀請他在該精舍結夏 安居 他問他們結夏安居期間 每人約可得到幾件袈裟的供 養 他們說只有一件 他就不想在此結夏安居 但卻留下他 的拖鞋 然後到另一座精舍去 當他問清楚每位比丘約可得 到兩件袈裟的供養時 他也不想在那裏安居 但也留下他的 木杖 然後他又到另外一座精舍去 這裏的比丘約可以得到 250

251 三件袈裟的供養 他在離開這精舍前留下他的水壺 最後他 來到一座精舍 由於這裏的比丘約可以得到四件袈裟的供 養 他就決定留下來 結夏安居結束後 他到留下東西的所有精舍去拿供養的 袈裟 好像他到每座精舍去結夏安居一樣 收齊之後 他就 回原來的精舍去 路上 他遇見兩位年輕比丘為了兩件袈裟 和一塊天鵝絨地毯的分配問題爭論不休 雙方無法達成和 解 就請優波難陀仲裁 他把兩件袈裟平均分給兩人 而拿 走天鵝絨地毯做為他仲裁的代價 這兩位年輕比丘對他的仲裁不滿 卻莫可奈何 失望 沮喪之餘 他們向佛陀敍說事情的始末 佛陀告訴他們 要 教導別人之前 應該先教導自己 並且親身力行 251

252 人應該言行合一 克己的人才能調伏別人 事實上 克己甚難 ---159 12 3 不奉行佛法的弘法比丘 帕達卡提舍尊者從佛陀得到禪修的業處後 與一大群比 丘到一座森林去禪修 他忠告這些比丘在禪修時要正念現 前 同時要精進努力 忠告之後 他自己卻躺下來睡覺 這 些年輕的比丘遵照他的指示 精進禪坐 初夜時 他們精進 禪坐 當他們準備休息時 尊者卻起床 要他們繼續禪坐 中夜與後夜時分也是如此 每當他們要休息時 尊者就要他 們繼續禪修 所以他們的心無法平靜下來 也無法收攝心 念 精進禪修 甚至無法複誦經文 有一天 他們決定調查尊者自己是否如他所說的那麼精 進 當他們發現尊者只知告誡別人 而自己大部份的時間都 在睡覺時 他們如此議論著 我們的老師只知道訓誨我們 自己卻無所事事 白白浪費時光 這些比丘由於缺乏足夠 的休息 所以都很疲倦 禪修上都沒有進步 結夏安居結束後 他們回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陀報告所發 生的事情 佛陀告訴他們 比丘們 若要教導別人之前 應該先教導自己 並且言行要如法 252

253 人是自己的依止處 別人不是真正的依止處 妥善調御自己的人 證得難能可貴的自依止 ---160 12 4 比丘尼的兒子 從前 有位年輕的少婦徵得丈夫的同意後 出家為比丘 尼 她加入的比丘尼僧團的導師是提婆達多 她出家時 不 知道自己已經身懷六甲 後來 她懷孕的情形愈來愈明顯 其他比丘尼就帶她去見提婆達多 提婆達多要她離開比丘尼 僧團 還俗回家 她告訴其他比丘尼 我當初出家時 並 不想在提婆達多座下 我來這裏是個錯誤 請送我到佛陀居 住的祇樹給孤獨園 她終於如願以償地到達給孤獨園 佛陀知道她出家前就已經有孕在身 因此沒有犯戒 但 佛陀不想親自處理這件事情 就派人去請拘薩羅國的波斯膩 王 給孤獨長者和毘舍佉前來 他們都是著名的佛陀信徒 然後佛陀要持戒第一的優波離尊者公開處理這件事情 毘舍佉檢查過該比丘尼後 向優波離尊者說 這位比丘 尼在出家前已經有喜了 優波離尊者因此向大眾宣佈這比丘 尼沒有犯戒律 後來 這比丘尼生下一位男孩 波斯膩王認 養了這男孩 並且取名童真迦葉 小男孩長大到七歲時 知 道她母親是一位比丘尼後 他也成為沙彌 成年後 他便加 253

254 入僧團 成為比丘 有一天 佛陀給他一個禪修的業處 他 就到森林裏去禪修 他精進禪修 所以在很短的時間證得阿 羅漢果 他繼續在森林裡住了十二年 這十二年中 他的母親都沒有見過他 因此非常想念 他 有一天 當她看見他時 就追上他 並且哭叫他的名字 這時候 童真迦葉比丘見母親如此 心中想到 自己若輕言 軟語 愉快的回答她 她一定會繼續執著於他 為了促進她 的修行 他故意冷漠地回答她 你身為尼僧團的一份子 怎麼連對兒子的情愛都無法割捨呢 比丘尼以為她兒子不知感激她 就問他說這話的意思 他把剛才說過的話重複一次 聽完兒子的話後 這比丘尼心 想 啊 十二年來 我為了這兒子暗自流淚 他卻如此苛 刻地對我說話 我對他的一片情愛有什麼意思呢 這麼一想之後 她明白在情感上執著兒子實在毫無意 義 因此徹底去除這份執著 當天 她就證得阿羅漢果 精舍裏的一些比丘告訴佛陀 世尊 你是他們的皈依 童 真迦葉比丘的母親如果聽從提婆達多的話 還俗回家去 他 們兩人就不可能證阿羅漢果 提婆達多對她的判斷絕對錯 誤 佛陀回答他們 比丘們 要往生天上或證阿羅漢果 不可依靠他人 必須自己精進去求 254

255 惡業是自己做的 從自己的心中生起 惡業摧毀愚癡的 人 一如金剛磨損普通的珠寶 ---161 12 5 死得不是時候的信徒 在一個神聖的日子裏 摩訶迦羅到祇樹給孤獨園去參加 齋戒 並整夜聽聞佛法 當天夜晚 幾位小偷闖入某戶人家 那一家人醒來後 急忙追趕四處逃竄的小偷 有些小偷往精 舍方向跑去 這時候 天快要亮了 摩訶迦羅正要到精舍附 近的池塘去洗臉 這些小偷於是把偷來的東西丟在摩訶迦羅 面前 然後逃之夭夭 被偷的人家這時候正好追上來 看見 摩訶迦羅和贓物 他們誤認他也是小偷 便不分青紅皂白地 抓住他痛打一番 摩訶迦羅當場不幸被打死 天亮時 到池 塘來取水的比丘們發現他的屍體 這些比丘就回精舍向佛陀報告 世尊 整夜在精舍聽 聞佛法的在家信徒摩訶迦羅死於非命 佛陀說 比丘們 如果你們從他今生所作的善行來判 斷的話 那麼他確實死於非命 事實上 他是在償還過去某 一世的惡業而已 那時候 他愛上一位有夫之婦 把婦人的 丈夫打死 因此 惡有惡報 甚至使人墮落地獄 255

256 破戒如同蔓蘿草 2 纏住娑羅樹枯死 破戒的人摧毀自己 徒然讓敵人快意 ---162 12 6 提婆達多的故事 有一天 一群比丘聚在一起討論問題時 佛陀進來了 佛陀詢問他們討論的話題 他們說 世尊 提婆達多是缺 乏德行又很貪婪的人 他利用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取阿闍世王 的信任 博取名聲 他更誤導阿闍世王 使其相信若殺害父 親 就可以成為強而有力的統治者 阿闍世王因此迫害父親 至死 提婆達多還三次想殺害佛陀 他真的是一個非常邪 惡 又深具野心的人 聽完比丘的看法後 佛陀說 比丘們 一如蔓蘿草纏 住它所攀附的樹 那些沒有德行的人內心充滿邪惡的欲望 他們也要為自己的惡行遭受報應 2 蔓蘿草是藤屬植物 娑羅樹若為此草所纏 便會枯死 256

257 有害身心的惡業容易造作 有利身心的善業則非常難奉 行 ---163 12 7 僧團不和的故事 有一天 提婆達多打斷佛陀在竹林精舍說法 並且建 議 由於佛陀日漸衰老 所以僧團領導的責任應該移交給 他 佛陀拒絕他的建議 讓他感到非常羞辱 從此以後 他 內心異常痛苦 企圖殺害佛陀 但都失敗了 後來 他改採 其他手段 建議所有的比丘 在一生之中都要遵守以下五條 戒律 1 比丘必須住在森林裏 2 比丘只能依供養為生 3 比丘只能穿從垃圾堆中找到的破布所做成的袈裟 4 比丘只能在樹下休憩 5 比丘不可吃肉或魚 佛陀並不反對這些戒律 也不限制比丘遵守這些戒律 但出於其他的考慮 3 佛陀不願意制定為僧團戒律 提婆達 3 佛陀的考慮包括 1.戒律應該是自動遵守 而不是因為條文的 嚴格要求 2.嚴格條文可能輕易被用來壓抑個人自由 3.已制定 的條文可能因為時空環境的改變 變得不適當 以現代觀點來 看 我們可以推崇佛陀不接受提婆達多建議的智慧 257

258 多聲稱這五條戒律比既有的戒律好太多了 有些新出家的比 丘也附和他的說法 有一天 在佛陀的詢問之下 提婆達多 承認他所以提議增設五條戒律是要分裂僧團 佛陀於是忠告他 這是非常嚴重的惡行 但提婆達多不 聽佛陀的勸告 後來 提婆達多告訴阿難 從此以後 他要 從事與佛陀領導的僧團全無關連的宗教活動 阿難把這消息 向佛陀報告 佛陀說 提婆達多如此分裂僧團 是非常嚴 重的惡行 他將來會為這邪惡的企圖受苦 佛陀又說 有德行的人很容易行善 而難於造作惡行 邪惡的人 容易造作惡行 卻難於行善 事實上 毫無益處 的事容易做 善行 有益的事卻很難發心去做 提婆達多終於率領一群比丘到象頂山 後來 舍利弗尊 者和大目犍連尊者前去勸誡跟隨他前去的比丘 其中很多比 丘也知過悔改 回來依止佛陀 258

259 愚癡的人因為邪見而輕蔑聖者阿羅漢和正直者的教誨 他們如同格他格竹 4 因為造作惡業而招致滅亡 ---164 12 8 嫉妒的比丘 從前 舍衛城中有一位老婦人 像照顧自己兒子般的照 顧卡拉比丘 有一天 她聽鄰居提及佛陀的德行之後 希望 前往祇樹給孤獨園去聽佛陀說法 於是就向卡拉比丘提出她 的願望 但卡拉比丘前後三次都打消她的念頭 有一天 老婦人不理睬卡拉比丘的反對 直接前往祇樹 給孤獨園 當卡拉比丘發現老婦人已經前往精舍時 內心自 私的想著 如果她聽聞佛陀講經說法 就不會再照顧我了 所以他也趕忙到祇樹給孤獨園去 當他抵達時 發現老婦人 正在聽佛陀說法 他於是恭敬的靠近佛陀 並且告訴佛陀 世尊 這位老婦人非常愚笨 請您只教她有關布施和持戒 的佛法 佛陀知道卡拉比丘懷有惡意 而且很自私 就告誡他 你的愚癡和邪見玷污了佛法 你不過是自取其辱罷了 4 格他格竹 蘆葦一類的植物 結實則亡 259

260 惡業及污染是自己造作的 不作惡業及清淨行也是自己 造作的 清不清淨全在自己 別人無能為力 ---165 12 9 受妓女保護的信徒 有一天 信徒小迦拉到祇樹給孤獨園去受齋戒 並且徹 夜聽聞佛法 第二天清早 他回家的時候 正好有一群憤怒 的人正在追捕偷走他們財物的小偷 這群小偷匆忙之際 把 偷來的財物丟在迎面而來的小迦拉腳下 這時候追上來的人 群 看見他腳下的贓物時 怒火中燒 不明究理地誤以為他 也是小偷 就抓住他加以毆打 幸運的是 有幾位正要前往 附近河流取水的妓女阻止他們 說他們認識小迦拉 並且說 他不是小偷 這群人才放過小迦拉 佛陀知道這件事後 告訴小迦拉 他們放過你 不只 因為那些妓女說你不是小偷 也因為你真的沒偷竊 是無辜 的 260

261 不管利益他人的事多重大 也不可疏忽自己的目的 涅 槃 更要下定決心完成 ---166 12 10 精進的比丘 佛陀般涅槃前四個月就公開宣告自己入滅的日期 許多 尚未證得阿羅漢果的比丘聽見佛陀這麼說以後 非常傷心 不知道該怎麼辦 從那天開始 他們就緊緊追隨在佛陀身 邊 阿塔達塔比丘卻不去見佛陀 反而下定決心 要在佛陀 入滅前證得阿羅漢果 他就努力精進禪修 其他比丘不明白 他的心意 就帶他去見佛陀 世尊 阿塔達塔比丘不像我 們那麼敬愛 尊重您 他以自我為中心 我行我素 阿塔達塔恭敬的解釋 他對佛陀最崇高的頂禮就是在佛 陀入滅前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聽完之後 加以讚歎 並且告 訴其他比丘 敬愛 尊重我的人應該像阿塔達塔一樣的作 為 你們來見我 並不表示對我的敬意 只有信受奉行我所 教誨的法才是真正尊敬我 261

262 第十三 世間品 13 1 與少女爭吵的比丘 263 13 2 佛陀返回迦毗羅衛城 13 3 觀想海市蜃樓 265 266 13 4 佛陀安慰悲傷的王子 13 5 手執掃帚的比丘 267 268 13 6 證聖果的殺人兇手 269 13 7 明白世間實相的紡織女 13 8 三十位比丘突然消失 13 9 辛迦摩娜薇卡誣告佛陀 13 10 供養比賽 276 277 279 13 11 給孤獨長者兒子的故事 262 273 281

263 不要作惡 不可放逸 要去除邪見 不可貪圖世間物 如 此 才不會受苦 ---167 13 1 與少女爭吵的比丘 有一次 一位年輕的比丘和一位年老的比丘到毘舍佉的 家托缽 得到供養的食物後 年老的比丘就獨自到其他地方 去 留下年輕的比丘在毘舍佉的家 這時候 毘舍佉的孫女 正要過濾水 準備供養年輕比丘 卻看見大水罐中自己的倒 影 不禁笑了起來 年輕的比丘看見她在笑 也跟著笑了起 來 但這女孩看年輕比丘對著她笑時 卻說 你這光頭佬 幹嘛笑我 年輕的比丘也回敬她 你也是個光頭 你母親和父親 也都是光頭佬 1 這女孩一聽之下就跑去向祖母哭訴 毘 舍佉立刻向年輕比丘說 請不要因為她而生氣 她無意冒 犯你 但比丘確實剃除頭髮 穿上碎布做成的袈裟 用無邊 緣的缽乞食 所以她的話 不對嗎 年輕比丘回答說 你說的沒錯 但她為什麼要因此羞 辱我呢 這時候 年老的比丘回來了 但也無法安撫年輕 的比丘和年輕的女孩 1 這是指責別人言行魯莽的話 263

264 不久 佛陀也來到毘舍佉的家 並且了解這件誤會的原 委 佛陀知道這位年輕的比丘證得初果的機緣已經成熟了 為了使年輕的比丘更能接受他的話 佛陀就問毘舍佉 只 因為這位比丘剃除頭髮 你孫女就稱呼他光頭佬 這有什麼 意義呢 畢竟 他剃除頭髮是為了加入僧團 年輕比丘聽到佛陀如此說後 就向佛陀禮敬 並且說 世尊 只有你才了解我 我的老師和這女孩的祖母都不了 解我 佛陀知道年輕比丘這時候的心態已經可以了解佛法 就 接著說 享受感官欲望是卑微的 存有卑微的心念是錯誤 的 是不如法的 264

265 人不可放逸 應勤修正法善行 如此做的人 今生與來世都安樂 ---168 人應該奉行正法善行 不可作惡行 奉行正法善行的人 今生與來世都安樂 ---169 13 2 佛陀返回迦毗羅衛城 佛陀證悟後第一次返回迦毗羅衛城 佛陀的家鄉 時 住在尼拘類園 並且在當地為親戚們說法 淨飯王認為佛陀 身為他的孩子 第二天應該會直接到他的王宮來托缽 而不 會到其他地方去才對 所以並沒有特別邀請佛陀前去接受供 養 只是下令準備供養而已 由於沒有人特別邀請他前去接受供養 佛陀和眾多比丘 第二天就進城托缽 進城之前 佛陀心裏斟酌著 過去諸 佛在進入親戚的城市時 是直接到親戚家去 或逐戶托缽 經過思惟後 他知道過去佛都是挨家挨戶的托缽 也就依序 去托缽 當淨飯王從兒媳婦耶輸陀羅 佛陀未出家時的妻子 處 得知這幾近羞辱的消息後 異常憤怒 就去找佛陀 孩子 你為什麼要羞辱我 看你如此托缽 我真的無地自容 你曾 265

266 經是坐著金轎旅遊的人 現在卻挨家挨戶托缽 這種作法適 當嗎 你為什麼要羞辱我 佛陀回答道 國王 我並沒有羞辱你 我不過是遵照 過去諸佛的規矩而已 諸佛皆以托缽維生 國王明白諸佛 都是如此 於是接受佛陀托缽的作法 若人視世間如水泡 如海市蜃樓 則不落輪迴 ---170 13 3 觀想海市蜃樓 有一次 數百位比丘到森林去禪修 由於進展太緩慢 他們決定回精舍向佛陀請示更適合他們的禪修業處 途中 他們遇見了海市蜃樓 就針對這種現象禪修起來 後來 當 他們抵達精舍時 突然暴雨來襲 大雨滴打在地上 形成水 泡 後來就消失不見了 他們因此如是思惟 我們的身體 就像這些水泡 終究會毀壞 因而察覺到五蘊的無常 266

267 世間如國王華麗的車乘 愚癡的人沉緬其中 智者則不執著 ---171 13 3 佛陀安慰悲傷的王子 阿婆耶王子敉平邊境的叛亂後 凱旋歸來 頻婆娑羅王 非常高興 恩准他在七日內享受君王般的恩寵和榮耀 同時 特地派一位女舞者加以慰勞 第七天 當這位女舞者正在花 園娛樂王子和他的同伴時 突然心臟病發作 當場倒地死 亡 王子受到驚嚇 感到十分沮喪 他非常哀傷的前去見佛 陀 尋求佛陀的安慰 佛陀教導他 王子 你累世以來所流的淚無可計量 愚癡的人才會深深陷入世間五蘊 2 之中 2 五蘊 眾生由五蘊所組成 即色 受 想 行 識 267

268 人若不放逸 則自淨其意 並照耀世間 一如明月無雲翳 ---172 13 5 手執掃帚的比丘 沙姆迦尼尊者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打掃 住在同一精舍的 離瓦塔尊者反而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禪修 沙姆迦尼尊者認為 離瓦塔尊者只是在浪費時光 有一天 沙姆迦尼尊者告訴離 瓦塔尊者 你很懶惰 只知依靠信徒出於虔誠和慷慨所供 養的食物 難道你不覺得有時候也該打掃地板 房屋或其他 地方嗎 離瓦塔尊者回答他 朋友 比丘不應該所有的時間都 在打掃 應該在清晨時打掃 然後外出乞食 進食之後 觀 身 了知生命的真相 或者背誦經文直到晚上 這時候 如 果願意的話 可以再打掃一次 沙姆迦尼尊者嚴格遵照離 瓦塔尊者的話去做 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其他比丘發現沙姆加尼尊者不再把大部分時間在打掃 就問他原因 他說 當我正念尚未具足時 我經常打掃 但現在我已經正念現前了 其他比丘對他的話存疑 就去請教佛陀 世尊 沙姆 迦尼尊者宣稱他是阿羅漢了 佛陀告訴他們 沙姆迦尼尊者真的是阿羅漢 268

269 造作惡業後 再以善業補救的人 光耀世間 如明月無雲翳 ---173 13 6 證聖果的殺人兇手 鴦掘魔羅的本名是阿伊沙卡 出生為婆羅門 他的父親 在拘薩羅國波斯膩王的王宮任職 他的父母送他前往怛剎施 羅接受教育 由於他相當聰慧 而且服從老師 因此甚得老 師和師母的歡心 其他學生因此忌妒他 就向老師誣告他和 師母有染 剛開始的時候 老師不相信他們的話 但經過他 們一再的誣告 他終於相信 而決定報復阿伊沙卡 但又害 怕殺害阿伊沙卡會受到報應 於是便設計一個比直接殺害無 辜的阿伊沙卡更惡毒的計畫 他告訴阿伊沙卡去殺害一千個 人 而且每殺一個人 就砍下一根指頭給他 做為感謝他 教導的學費 2 阿伊沙卡雖然十分不願意 但為了服從老師 就開始殺 人 並且把砍下來的指頭掛在樹上 但這些指頭卻被烏鴉和 禿鷹吃掉 所以他就把指頭做成項鍊 以確定數目 由於他 的殺人行為 人們稱呼他為鴦掘魔羅 意思是手指頭項鍊 他也因此成為令人懼怕的人物 國王知道他的暴行之後 下 2 根據 阿含經 記載 鴦掘魔羅是為了往生梵天而殺人 269

270 令要逮捕他 他的母親瑪塔妮聽到國王的命令後 就親自下 鄉 打算拼了老命也要拯救他 這時候 他頸上的項鍊已經 有九百九十九根手指頭了 只差一根就湊足一千的數目了 當天清晨 佛陀明白如果不加以阻撓的話 正在尋找最 後一個被害者的阿伊沙卡一定會發現他的母親 並加以殺害 果真如此 他就會受更長久的苦報 出於對他的慈悲 佛 陀就出發前去他棲身的森林 經過許多不眠不休的日子 阿依沙卡非常疲倦 焦慮 整個人幾近崩潰而急於砍下最後一根手指頭 他決定殺害第 一個見到的人 就在這時候 他瞥見佛陀 便高高舉起刀子 追趕上去 想要加以殺害 但無論如何追趕 佛陀總是在前 面 最後 他大聲吼叫 比丘 停止 停止 佛陀回答道 我已經停止了 是你自己未曾停止 阿伊沙卡並不明白佛陀話中的含意 就問道 比丘 你為 什麼說 你已經停止 是我尚未停止 佛陀告訴他 我說我已經停止 因為我已經不再殺害 眾生 不再瞋恨眾生 我內心滿懷無量的慈悲 耐心和智慧 而你尚未放棄殺害眾生 瞋恨眾生 而且沒有愛心與耐心 270

271 因此你才是尚未停止下來的人 聽完佛陀這席話 阿伊沙卡心想 這些話只有智者才 說得出口 這比丘智慧超凡 而且異常勇敢 他一定是比丘 的領導者 他一定就是佛陀 他必定是為了使我重見光明才 專程來這裏的 這麼一想之後 他放下武器 請求佛陀允 許他加入僧團 佛陀也答應他的請求 阿伊沙卡的母親在森林裏到處喊他的名字 但遍尋不 著 只好回家去 後來 國王和手下在佛陀的精舍找到他 但發現他已經放棄過去的邪惡行為 成為比丘 就決定放他 一條生路 阿伊沙卡於是在精舍裏精進修行 儘管如此 他的內心 仍然不得安寧 因為即使單獨禪修的時候 過去的種種作為 和那些受害者令人憐憫的哀嚎總是浮現在腦海裏 每當他外 出托缽時 人們更因為他過去所做的惡業而向他投擲石頭 或者用棍杖打他 所以每次都是頭破血流 一身瘀青的回祇 樹給孤獨園 佛陀告訴他 鴦掘魔羅 你已經不再作惡了 要有耐 心 你現在所受的 都是你今生所作惡業的果報 如果不是 我遇見你 你的惡業會令你在地獄中遭受更長久的折磨 271

272 有一天早上 他在到舍衛城乞食的路上聽見痛苦的哭 聲 當他發現是一位孕婦正在產前疼痛 卻無法順利生產 時 他內心想到 一切眾生都免不了苦 他回去向佛陀訴說孕婦產前痛苦一事 佛陀就教導他誦 讀一段經文 學會後 他回到原來的地方 坐下來 隔著一 片紗幕 開始誦唸佛陀教他的經文 姊妹 自從我成為阿 羅漢以來 我未曾故意殺害任何眾生 願此你一切順利 預 祝你未出世的孩子安好 這時候 這婦女順利生下孩子且 母子均安 鴦掘魔羅喜歡單獨一人住在偏僻的地方 後來 他安詳 的去世了 但已經證得阿羅漢果 所以他的去世是般涅槃 其他比丘請問佛陀鴦掘魔羅往生何處 佛陀告訴他們 鴦 掘魔已經般涅槃了 他們不相信 殺害這麼多人命的人可能般涅槃嗎 佛陀回答他們 比丘們 鴦掘魔因為沒有善友 所以 才會造了如此多的惡業 後來 他經由善友的協助和忠告 堅定的修習佛法和禪修 因此 他的惡業被他的善業所摧 毀 內心沒有絲毫的污垢煩惱 272

273 世間大部分的人是盲目的 只有少數的人了知正法 如同只有少數的鳥脫離羅網 少數的人往生善趣 ---174 13 7 明白世間實相的紡織女 有一天 佛陀在阿拉維講授生命的無常 佛陀說 請 觀察死亡 死隨念 生命是不確定的 死亡是確定的 人 總有一天要面對死亡 佛陀也教導大眾要經常保持正念 觀察生命的實相 他 也告誡大眾 如同手持木棍或長矛的人在面對敵人和其他 有毒 危險的動物時 不至於手足無措 有修持死隨念的人 也會保持正念面對死亡 因此能往生善界 很多人無法領 會其中的含義 但一位十六歲的紡織女清楚了知佛陀說法的 深意 說法後 佛陀返回祇樹給孤獨園 有一天 佛陀透過禪定觀察世間 知道那位女孩證得初 果的機緣已經成熟 就再度前往阿拉維說法 當這女孩聽到 佛陀和數百位比丘再度蒞臨說法時 也想前去聽法 但他父 親卻急需一些紡織用的線軸 於是她快速綁好線軸 然後出 去找父親 想把這些線軸交給父親 路途中 她在聽法大眾 273

274 的週邊停留了一會兒 佛陀知道這女孩一定會來聽法 佛陀也知道 這女孩一 定要在前往紡織機器之前聽聞佛法 而不是離開紡織機後才 來聽法 因為她的生命即將消逝 而她往生何處仍不確定 所以當年輕的紡織女孩出現在聽法大眾的旁邊時 佛陀仔細 注視她 而當她發現佛陀注視她時 她放下籃子 恭敬的走 向佛陀 佛陀就問她四個問題 你從何處來 我不知道 你要往何處去 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嗎 我知道 你知道嗎 我不知道 大眾聽見她如此回答佛陀的問題 都認為她對佛陀不恭 敬 佛陀就問她的回答是什麼意思 她說 世尊 既然你 知道我從家裏來 所以我認為你第一個問題是問我的過去世 是什麼 我就回答 不知道 第二個問題問我的來世要 274

275 往生何處 我回答 我不知道 第三個問題問我知不知 道有一天會死亡 所以我回答 我知道 最後的問題問 我知不知道何時會死亡 我回答 我不知道 佛陀聽完 她的解釋後 稱讚她的解釋 她也在聽完佛陀的說法後 證 得初果 然後 她繼續前往紡織機所在的房子 當她抵達時 她 父親正坐在紡織者的座位上睡覺 這時候 她父親突然醒 來 卻意外的拉動紡織梭 結果 紡織梭的頭打到女孩的胸 口 以致於當場死亡 而往生兜率天 這時候 她父親傷心 欲絕 淚流滿面 他也明白生命無常 就前去面見佛陀 請 求允許他加入僧團 從此以後 他成為比丘 不久 便證得 阿羅漢果 275

276 天鵝鼓翅飛行天空 人以神通橫越虛空 智者征服魔波旬及其眷屬後 不再輪迴 3 ---175 13 8 三十位比丘突然消失 有一天 三十位比丘前來向佛陀頂禮問訊 他們進入佛 陀的房間時 服侍在佛陀一旁的阿難尊者馬上離開 到外邊 去等候 過了一陣子 阿難尊者再度進入時 卻不見先前的 三十位比丘 他就問佛陀他們到哪裏去了 佛陀回答 他們都走了 從哪裏出去的 從空中 阿難 世尊 他們都證得阿羅漢果嗎 沒錯 阿難 他們聽完說法後都證得阿羅漢果 並且 具有神通 這時候 佛陀看見天空有幾隻天鵝飛過 他說 阿難 證得阿羅漢果位的人 就像天鵝一樣能飛過天空 3 阿羅漢究竟解脫 不再輪迴 276

277 違逆真諦 不信來世 說妄語的人 無惡不作 ---176 13 9 辛迦摩娜薇卡誣告佛陀 佛陀到處弘揚佛法 因此信受佛法的人越來越多 其他 外道的信徒也就日漸減少 於是他們打算破壞佛陀的信譽 就慫恿一位美麗的女信徒辛迦摩娜薇卡 如果你真的關心 我們的利益 請幫助我們羞辱佛陀 她同意執行他們的計 畫 當天夜晚 她攜帶一些花朵 朝祇樹給孤獨園方向走 遇見她的人問她要去那裏 她回答說 你們知道我要去哪 裏有什麼意義嗎 回答後 她就到靠近精舍的外道家過 夜 而在隔天清晨離開 讓別人以為她在祇樹給孤獨園住宿 若有人問 她就回答 我和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一起 過夜 三四個月以後 她用一些布塊裹住腹部 使自己看 起來像懷孕的樣子 九個月以後 她更假扮成快要臨盆一 般 前往祇樹給孤獨園去找佛陀 這時候 佛陀正在對比丘和大眾說法 她打斷佛陀的 話 加以指控 啊 你這個大沙門 你倒是很聰明 可以 向人說法 你讓我懷孕 卻對我要分娩的事不聞不問 你就 只知道享樂 277

278 佛陀停止開示 告訴她 這位姊妹 只有你和我知道 你的話是否屬實 她回答道 是呀 別人怎麼會知道 只有你我兩人所 作的事呢 此時 帝釋知道祇樹給孤獨園發生的事情 便派遣四位 天神化身成小老鼠 跑到她衣服裏面 咬斷她用來綁住腹 部 偽裝成懷孕的布塊 她的技倆就被拆穿了 大眾中很多 人譴責她 你這個邪惡的女人 騙子 你怎敢指控如此尊 貴的世尊呢 這時候 她擔心自己的安危 使盡力氣 趕 忙逃走 但跑不了多遠就發生意外 死得很慘 第二天 眾多比丘在討論她的事情 佛陀教誡他們 比 丘們 一個不怕說謊 不怕來生報應的人 對造作惡業不會 遲疑 佛陀接著說 辛迦摩娜薇卡過去的某一前世是王后 她愛上國王的一位兒子 但那位王子卻不為所動 她就傷害 自己的身子 然後向國王誣賴是王子在無法得逞私欲時 所 下的毒手 國王聽了她的指控後 未加詳察 就驅逐王子遠 離國境 後來 國王知道事情的真相後 她終於受到應得的 懲處 278

279 慳吝者無法往生天界 愚癡的人不讚歎布施 智者時時隨喜 處處安樂 ---177 13 10 供養比賽 波斯膩王有一次盛大供養佛陀和眾多比丘 後來 他的 百姓為了和他競爭 舉辦更大的供養大會 國王和百姓之間 的競爭就此持續不斷 最後 末利王后想出一個計畫 她請 國王興建一座巨大的帳蓬 帳蓬中間 擺設十隻裝滿各式各 樣檀香和香水的船 再準備幾百隻馴服的大象為比丘撐白 傘 同時 提供飲食服務的是公主 百姓們沒有公主 白傘 也沒有大象 就無法繼續和國王競爭了 當一切準備就緒之 後 供養的無遮大會正式展開 進食之後 國王把大會所有 的東西都供養給佛陀 國王的兩位大臣也在現場 其中一位大臣非常高興 讚 歎國王能夠如此慷慨布施佛陀和眾多比丘 他也認為只有國 王才能舉辦無遮大會 並且把功德與所有眾生分享 總而言 之 這位大臣非常高興國王能舉辦這無人能比的布施 相反 的 另一位大臣則認為國王不過是在浪費財富而已 他認為 眾多比丘應供後 就會回精舍睡覺 279

280 進食後 佛陀環視所有參與大眾 也知道第二位大臣的 想法 佛陀知道 如果再說冗長的開示 第二位大臣會更不 滿意 所以出於對他的憐憫 只說了簡短的開示 就回精舍 去了 期望佛陀會用更長的時間表示謝意和隨喜的國王 對 佛陀簡短的開示感到失望 國王懷疑自己是否遺漏了什麼事 情 因此決定前去請教佛陀 佛陀看見國王來時 告訴國王 偉大的國王 你應該 高興能夠舉辦無人能比的布施大會 這種布施的機會難得 每一尊佛住世時 只有一次這樣的無遮大會 但你的某位大 臣卻認為是一種浪費 一點也不贊同這樣的布施大會 如果 我說較長的開示 他會更加不滿 而造作更多的惡業 這就 是我的開示如此簡短的原因 佛陀接著說 國王 愚人不知隨喜別人的布施 因此 會墮落到比人間差的境界 智者隨喜他人的布施 也因為這 份隨喜 他們分享別人的功德 而往生天界 280

281 預流果比大地的統治者 往生天界的人和一切世界主更 有價值 ---178 13 11 給孤獨長者兒子的故事 克拉是給孤獨長者的兒子 每當佛陀和弟子們到他家 時 他都避不見面 給孤獨長者擔心兒子若不能改變這種心 態的話 將來不知道要變成什麼德行 給孤獨長者就以一百 個金子利誘他前去精舍 守一天的戒 他去了 但不聽任何 人說法 而且第二天一大早就回家 給孤獨長者要給他佳 餚 但他卻開口要錢 第二天 給孤獨長者告訴他 兒子呀 如果你能背頌 佛陀的一首偈語 我給你一千個金子 他就再度前往精舍 佛陀也向他說法 但知道他不是誠心學習佛法 純粹只是對 錢有興趣而已 就用神通 使他無法牢記任何偈語 克拉只 得重複練習背頌偈語 也因此 終於了解佛法的真實義 而 證得初果 第二天清晨 他跟隨佛陀和眾多比丘到他家乞食 但心 中卻想著 但願父親不要在佛陀面前給我金子 我可不想 讓佛陀知道我純粹是為了錢 才遵守戒律 281

282 給孤獨長者供養完佛陀和眾多比丘後 就拿出一千個金 子 要他收下 卻出乎意料地被他拒絕 給孤獨長者告訴佛 陀 世尊 我兒子已經改變他的念頭了 他現在表現得非 常尊貴 他進一步告訴佛陀 如何利誘兒子去精舍學法 Dhamma 的事 佛陀說 給孤獨長者 你的兒子已經了解 佛法比轉 輪聖王 天神或婆羅門的財富更有價值 282

283 第十四 佛陀品 14 1 向佛陀求婚 284 14 2 佛陀從忉利天返回世間 14 3 龍王和他的女兒 14 4 佛陀的教誨 287 289 14 5 不知足的年輕比丘 14 6 祀得皈依三寶 14 7 最高貴的人 14 8 什麼是幸福 286 290 292 295 296 14 9 尊敬值得尊敬的人 297 283

284 已經證得無上智慧的佛陀 三毒盡除 世間所有欲愛不 能再迷惑他 佛陀不受繫縛 ---179/180 14 1 向佛陀求婚 拘留國的婆羅門摩醯提利夫婦有一位非常美麗的女兒 求婚的人不斷 他明白告訴他們還不夠資格娶他的女兒 一天清晨 佛陀透過神通知道他夫婦二人證得三果的機緣已 經成熟了 就出發到他經常火祭的地方 摩醯提利一眼瞥見佛陀時 當下認定佛陀就是他女兒要 許配的對象 他便央求佛陀在原地稍事停留 然後急忙跑回 家去叫妻子和女兒來 佛陀於是到附近去休息 摩醯提利一 家回來時 只見到佛陀的足跡 但他的妻子說留下這種足跡 的人已經斷除所有的感官欲望 儘管妻子的看法如此 他還 是毫無畏懼的找到佛陀 並向佛陀提及要把女兒許配給他 佛陀拒絕他的提議 並且敘述自己剛證悟成佛時 魔王 波旬美麗無比的女兒們如何誘惑他 佛陀說 想要誘惑沒 有貪愛 執著與激情的人是無效的 因為這種人不為所動 284

285 佛陀繼續說 波旬美麗無比的女兒們出現在我的面前 時 我心中毫無感官欲望 你女兒究竟有什麼特殊之處呢 我甚至連碰觸的興趣都沒有 聽完佛陀的一席話後 摩醯提利和他妻子了解其中的含 意 而對佛法有正確的信念 後來 他們都加入僧團為比丘 和比丘尼 最後兩人都證得聖果 他們的女兒卻深深感受到 佛陀的羞辱 發誓要找機會報復佛陀 285

286 修習禪定 喜歡涅槃寂靜的佛陀 諸天也敬愛 ---181 14 2 佛陀從忉利天返回人間 有一次 佛陀在舍衛城時接受外道的挑戰 展現了兩種 神通 事後 佛陀到忉利天教授三個月的阿毗達摩 往生忉 利天的摩耶夫人也來聽佛陀說法 聽完佛陀的說法後 摩耶 夫人 眾天神和婆羅門都證得初果 這時候 舍利弗尊者在 舍衛城結夏安居 佛陀指示舍利弗向其他比丘講解阿毗達摩 舍利弗尊者便利用三個月的結夏安居教授完整部的阿毗達 摩 結夏安居即將結束時 大目犍連尊者到忉利天謁見佛陀 佛陀告訴他 預計于安居結束後的月圓日回到人間 並會 降臨舍利弗尊者安居的山卡沙市 十月至十一月之間的月圓之夜 佛陀身上放出六道祥 光 降臨山卡沙市 許多天人和婆羅門陪伴佛陀返回人間 舍利弗尊者則率領大眾歡迎佛陀 大眾讚歎佛陀返回人間的 盛大輝煌 舍利弗尊者向佛陀頂禮問訊後說 世尊 我們 從來未曾目睹或想像過如此壯觀盛大的榮耀 事實上 世 尊 你為天 人和婆羅門所喜愛 禮敬 佛陀回答說 舍利弗啊 天人確實敬愛所有具足究竟 智慧的諸佛 286

287 人身難得 生活難 得聞正法難 諸佛出世也難 ---182 14 3 龍王和他的女兒 在迦葉佛時 龍王伊羅卡帕塔雖然是一位比丘 卻不夠 理智 念念不忘犯過的錯誤 所以往生成龍 他有一位極為 美麗的女兒 由於龍具有化身成人形的能力 所以他公開宣 稱 若有人可以回答他女兒所提的問題 就可以娶她為妻 因此 每個月兩次 她都化身為人 到公眾場所唱歌跳舞 並且提出她的問題 許多人嘗試回答她的問題 但都不正確 有一天 佛陀透過神通 知道一位名叫優塔羅的年輕人 可經由這些問題而證得初果 但優塔羅已經出發 準備前 去回答她的問題 佛陀便趕忙攔下他 告訴他問題的正確答 案 優塔羅聽完佛陀的答案後 果真證得初果 對龍女的欲 望也完全消失了 但他仍然前往說出正確的答案 以便利益 他人 他與龍女的問答如下 問題一 誰是統治者 答 調伏六根的人是統治者 問題二 德行不足的人可否稱為統治者 答 德行有缺陷的人能稱為統治者 毫無私心的人是統 治者 287

288 問題三 什麼樣的統治者沒有德行的缺陷 答 毫無私心的統治者沒有德行的缺陷 問題四 什麼樣的人可稱為愚癡 回答 追求感官欲樂的人 聽完所有正確答案後 龍王的公主繼續請問有關感官欲 望 後有 邪見 無明和克服這些問題的方法 優塔羅遵照 佛陀的教導一一回答這些問題 這時候 伊羅卡帕塔龍王了 知佛陀已經出現在世間 就央求優塔羅帶他前去晉見 頂禮 佛陀 他向佛陀敘述自己往生成龍的緣由 佛陀向他解釋 人身難得 佛陀難遇 佛法難聞 佛陀說法完畢後 很多舍利弗的弟子證得阿羅漢果 大 眾中也有很多人證得初果 288

289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183 諸佛說涅槃至上 忍辱是最高的苦行 傷害他人的人不 是出家人 壓迫他人的人也不是沙門 ---184 不誹謗 不傷害他人 嚴守戒律 飲食知量 在僻靜處 獨居 勤修增上定 1 是諸佛教 ---185 14 4 佛陀的教誨 有一次 阿難尊者請教佛陀 過去諸佛的佛法是否和釋 迦牟尼佛的佛法一樣 佛陀回答說 諸佛的佛法都是一樣的 佛陀馬上背誦過 去諸佛在說法時所宣說的一些偈語 1 增上定 指四禪八定 請看 Ayya Khema 的 何來有我 佛 教禪修指南 此書對四禪八定有詳細的解說 289

290 即使天上灑落金幣 也無法滿足欲望 愛欲是樂少苦多 明白這種道理的智者 甚至對天界的欲樂也不希求 佛陀的弟子希望能斷除愛欲 ---186/187 14 5 不知足的年輕比丘 有一次 祇樹給孤獨園的一位年輕比丘被他的老師送到 別的精舍去學法 他的父親卻在這時候去世了 並留下一些 財產給他和他的弟弟 等他返回給孤獨園時 他的弟弟告訴 他父親的死訊 和父親留給他的財產 起初 他說不需要這 份錢財 可是後來 他覺得還是過世俗的生活比較好 因此 他對出家修行的日子漸漸不滿意 而日益消瘦 其他比丘於 是說服他去聽佛陀的教導 這心中不滿的年輕比丘告訴佛陀 如果擁有父親給他的 錢 他可以過很舒適的在家生活 佛陀告訴他 世人是不知足的 甚至具有大量珠寶財富 的君王也一樣 佛陀接著告訴他頂生王的故事 頂生王是四王天和忉利 天的聖王 享有這兩處天神的尊崇 有一次 他在忉利天住 290

291 了相當長的時間後 希望自己是忉利天唯一的統治者 而不 要與帝釋共同治理 但他無法達成這個願望 所以當下變 老 衰弱不堪 不久就去世了 天人是非常脆弱的眾生 一 旦屈服於強烈的愛欲 他們很容易毀滅 聽完佛陀的勸誡 年輕比丘決定繼續留在僧團中 精進 努力求解脫 291

292 人在面臨危險時 會去尋找很多的保護 如山嶽 森林 庭園 樹神和神社 但這些都不是安穩的保護 也不是 最佳的保護 如此的保護無法使人脫離苦 ---188/189 皈依佛 法 僧的人 可以透過智慧了知四聖諦 苦 集 滅和滅苦的八正道 這才是真正無上安穩的皈依處 和庇護 如此皈依的人 可以脫離苦 ---190/191/192 14 6 祀得皈依三寶 祀得是摩訶拘薩羅王的國師 摩訶拘薩羅王是波斯膩王 的父親 摩訶拘薩羅王去世後 祀得放棄所有的財產 離開 家裏 成為苦行者 他和他的弟子們到靠近鴦祇國 摩竭陀 國與拘留國三國邊境附近的地方住下來 附近有一隻兇猛的 龍 祀得經常向弟子和這三國家的人民說 禮敬森林 山 公園和樹木 如此 你們就可以解除生命中所有的苦痛 有一天 佛陀透過禪定觀察到祀得和他的弟子們 知道 他們證得阿羅漢果的機緣已經成熟了 佛陀就派遣大目犍連 尊者先去向祀得及其弟子說法 佛陀本人隨後也會前去說 法 大目犍連尊者就到祀得居住的地方 他請問他們可否借 292

293 宿一夜 首先 他們予以拒絕 後來卻答應了 但指引他去 龍住的地方 這隻龍非常敵視大目犍連尊者 就和尊者展開 一場爭鬥 最後 龍終於臣服了 而捲起身子 伸出頭來 像雨傘般護持大目犍連尊者 表示對尊者的禮敬 第二天一大早 祀得和弟子們前來觀察大目犍連尊者的 命運如何 當他們發現龍已經馴服 溫順的以頭保護大目犍 連尊者時 都甚是驚訝 他們也因此向大目犍連尊者禮敬 這時候 佛陀也來了 大目犍連尊者從座位上站起來 向佛 陀頂禮問訊 然後告訴眾人 這是我的老師 最尊貴的佛 陀 我不過是偉大佛陀的一位弟子而已 聽完大目犍連尊者這麼一說 先前對尊者馴服龍的能力 留有深刻印象的人 對佛陀的神通更感訝異 佛陀教導他 祀得 人民受到危險的威脅時 會前往 山上 森林 花園 公園和樹木尋求庇護 但這些地方無法 保護人 只有皈依佛 法 僧的人 才能從世間苦解脫出來 佛陀說法完畢後 祀得和他的弟子們證得阿羅漢果 他 們也都加入僧團為比丘 當天從鴦祇國 摩竭陀國和拘留國 前來禮敬祀得的弟子 看見祀得和他的弟子們都身穿比丘的 293

294 袈裟時 感到困惑 心中想著 究竟誰的法力較強 我們 的老師祀得或喬達摩呢 一定是我們的老師法力較強 因為 是喬達摩前來這裏找他 佛陀知道他們心中的念頭 祀得也認為他應該去除他們 心中的疑惑 所以 他就向佛陀頂禮問訊 然後說 世尊 你是我的導師 我不過是你的一位弟子而已 經過他這麼 表白 這些人都明白佛陀的超凡卓絕 294

295 聖者極難得 不是每個家族都能生出聖者 但聖者出生的家族和樂興旺 ---193 14 7 最高貴的人 阿難尊者有一天突然想起一個問題 我們的老師佛陀 告訴我們 純種的大象只生長在參達塔和優薩陀種中 純種 馬只生長在印度種中 純種牛只生長在優沙帕種中 事實 上 他只告訴我們有關純種象 馬 牛的事 但卻未提及最 尊貴的人到底生長在何處 經過一陣思考後 阿難尊者就前去請教佛陀這個問題 佛陀回答他 阿難 最尊貴的人並不生長在某一特定的家 庭中 最尊貴的人生長的家庭 一定快樂興旺 295

296 諸佛出生在世間令人喜悅 佛法在世間弘揚令人喜悅 僧團和合令人喜悅 比丘持戒令人喜悅 ---194 14 8 什麼是幸福 一群比丘在討論 什麼是幸福 的問題 他們知道不同 的人對幸福的解釋不同 所以他們說 有人認為擁有國王 般的財富和榮耀就是幸福 但有人認為感官之娛才是幸福 而有人認為品嚐美食才是幸福 正當他們在討論時 佛陀來了 佛陀知道他們討論的話 題後說道 比丘們 你們所說的那些幸福無法使人解脫苦 在這世間上 幸福的來源是 佛陀出現世間 聽聞微妙佛 法的機會和比丘們和諧相處 296

297 供養值得供養的人 諸佛 佛弟子 以及克服執著 邪 見與傲慢 遠離憂患的人 供養平靜 心無畏懼的人 功德不可衡量 ---195/196 14 9 尊敬值得尊敬的人 佛陀有一次和眾多信徒前往波羅奈 在路上遇見一座供 奉神的神祠 離神祠不遠的地方有位婆羅門正在耕種 佛陀 瞥見婆羅門時 請他前來相見 婆羅門來的時候 向神祠禮 敬 而沒有向佛陀禮敬 佛陀說 婆羅門 你禮敬神祠是對的 佛陀的話使婆羅門心情愉快 佛陀眼見婆羅門處於有利 的身心狀況下 就運用神通 在空中示現迦葉佛的金色佛 塔 佛陀更向婆羅門和信眾解釋有四種人值得建立塔 佛 辟支佛 聖弟子和轉輪聖王 佛陀也指出有三種塔 裝遺骸 的骨塔 供奉肖像或模仿肖像的肖像塔 供奉袈裟 缽等遺 物的遺物塔 菩提樹屬於遺物塔 佛陀強調要禮敬值得禮敬的人 佛陀說法後 這婆羅門 就證得初果 迦葉佛的佛塔一連七天在空中示現 人潮不斷 前來禮敬 第七天結束後 佛塔消失了 被一座石塔所取代 297

298 第十五 樂品 15 1 為水爭吵 299 15 2 魔王波旬影響村民 使他們反對佛陀 15 3 勝利使人產生仇恨 15 4 欲望之火 302 303 15 5 佛陀和一位饑餓的人 15 6 飲食要節制 305 15 7 尊敬佛陀的方法 15 8 帝釋看護佛陀 298 306 307 304 301

299 眾生滿懷嗔恨 佛陀不嗔恨 眾生滿懷嗔恨 佛陀住於無嗔 ---197 眾生有種種煩惱痛苦 佛陀沒有煩惱痛苦 眾生有種種煩惱痛苦 佛陀住於無煩惱痛苦 ---198 眾生貪求欲樂 佛陀不貪求 眾生貪求欲樂 佛陀住於無貪 ---199 15 1 為水爭吵 釋迦族的迦毗羅衛城和拘利族的拘利城緊臨盧奚多河 兩岸 兩個城市的農民都用盧奚多河水灌溉 有一年 發生 大旱災 他們的米穀和其他的農作物受到威脅 兩岸的農夫 都想把河水引到自己的田裏 拘利城的農夫想把水改道 引 河水來灌溉他們的田地 但迦毗羅衛城的農夫加以抗議 他 們認為如果拘利城農夫的計策得逞 那麼他們的田地就沒有 水灌溉 農作物就不可能成熟 雙方都想獨佔河水 都懷有瞋恚和恨意 兩個城市的農 人間的爭吵像野火般蔓延開來 而傳到雙方統治者的耳裏 雙方都找不出妥協的辦法 就準備戰爭 用武力解決 299

300 佛陀知道他在河兩岸的親戚們正準備戰爭 為了他們的 和平和幸福著想 他決定阻止 就一個人單獨到河的中央 兩岸的親戚看見他時 都把手上的武器放在一邊 向佛陀禮 敬 佛陀告訴他們 你們不應該為少量不具重大價值的水 大動干戈 傷害彼此更有意義的生命 你們為什麼要採取這 種不道德的作法呢 今天 如果不是我在這裏的話 你們的 鮮血現在已經像河水般流滿地上了 你們懷抱著恨意過日 子 而我對任何人都沒有恨 你們的道德感薄弱 而我德行 清淨 你們自私為己 增長敵意 而我沒有絲毫的自私心 雙方聽完佛陀的勸誡後 對於自己的愚癡感到羞恥 一 場流血戰爭因此得以倖免 300

301 佛陀愉快安住 沒有貪嗔痴等煩惱障 如同光音天 佛陀以禪悅為食 ---200 15 2 魔王波旬影響村民 使他們反對佛陀 有一次 佛陀透過天眼 明白潘卡沙拉村落的一群少女 證得初果的機緣快要成熟了 他就在該村落附近停留下來 有一天 這群少女在河邊沐浴完畢後 回到她們的村子 這 時候 佛陀進城去乞食 但村民由於受到魔王波旬的影響 沒有人供養佛陀 佛陀在回程的路上遇見魔王波旬 魔王波旬當下問佛陀 是否得到足夠的食物 佛陀知道是魔王波旬影響村民不要供 養他的 佛陀就說 你這邪惡的魔王波旬 造作這種惡行 是愚蠢的 魔王波旬對佛陀的話充耳不聞 心想 如果能 誘惑佛陀再次進城去乞食 並再次受到村民的奚落 侮辱 會是很好玩的事 所以就開口道 你一定餓了 回村落去 吧 你一定會得到供養的 這時候 這群少女剛好也抵達現場 她們向佛陀禮敬 問訊 魔王波旬當著她們的面 譏笑佛陀 啊 喬達摩 你今天早上沒有得到任何供養 你一定感到饑餓吧 佛陀說 魔王波旬啊 我們即使得不到任何食物 也 會充滿喜悅 如同光音天一樣 只生活在禪定的喜樂中 301

302 勝利造成怨恨 落敗的人生活在痛苦中 內心祥和的人捨棄勝利與失敗 和樂安住 ---201 15 3 勝利使人產生恨意 拘薩羅國波斯膩王和阿闍世王戰爭時 連吃三次敗戰 阿闍世王是頻毗娑羅王和韋提希王后的兒子 韋提希皇后是 波斯匿王的妹妹 波斯膩王因為戰敗 十分沮喪 感到羞辱 一時悲從中來 多麼丟臉啊 連乳臭未乾的孩子都戰勝不 了 我還不如去死好了 由於懊惱沮喪 他拒絕進食 整 天賴在床上 佛陀知道波斯膩王意志消沉 就告誡眾多比丘 比丘 們 戰勝的人增長敵意和仇恨 敗落的人痛苦 而且意志消 沉 後來 波斯膩王知道佛陀告誡弟子的話後 明白從事戰 爭的雙方都沒有勝利可言 因此堅定的信奉佛法 302

303 沒有任何的火比得上貪欲 沒有任何的罪過比得上瞋恚 沒有任何的痛苦比得上五蘊 沒有任何的喜樂比得上涅 槃 ---202 15 4 欲望之火 一位新娘結婚當天 她的父母親邀請佛陀和眾多比丘前 來接受供養 新郎看著新娘子忙進忙出幫忙準備供養的食物 時 心中非常興奮 而無法照顧佛陀和比丘們 佛陀領會到 新郎的心情 而且也知道新郎和新娘兩人正確了解佛法的機 緣已經成熟了 因此 為了暫時去除新郎的感情執著 並轉 移他的注意力 佛陀就運用神通 使他看不見新娘子 由於 看不見新娘子 新郎全心專注在佛陀身上 也更虔誠聽法 佛陀告訴他 年輕人 欲望之火是所有火中最猛烈 的 生氣和憤怒最邪惡 沒有任何的疾病比得上五蘊的重 擔 涅槃寂靜是最上的喜悅 仔細思考佛陀的教誨後 新郎和新娘子兩人都正確了解 佛法 佛陀於是讓兩人再次相見 這時候 兩人已經沒有愛 的渴望了 因為他們已經了知世間的實相 303

304 饑餓是最大的疾病 1 五蘊是最大的苦 智者如實知這種道理 而證得究竟解脫的涅槃 ---203 15 5 佛陀和一位饑餓的人 有一天 佛陀透過神通 知道阿拉維村裏的一位窮人證 初果的機緣已經成熟了 就前往該村 當天 這窮人出去尋 找走失的公牛 這時候 村子的人已經開始供養佛陀和眾多 比丘 佛陀進食後 村人準備聽佛陀說法 但佛陀卻要等那 窮人 窮人終於找到他的公牛 就跑著回來向佛陀禮敬 但 他又累又餓 佛陀知道還有食物 所以就請村民先拿食物給 窮人吃 等到窮人吃完飯後 佛陀才由淺入深的說法 一直 說到四聖諦 聽完佛陀的說法後 這窮人證得初果 後來 佛陀和眾多比丘回祇樹給孤獨園 路途中 比丘 們十分訝異佛陀會要求村民先給那窮人吃飯 然後才說法 佛陀聽見他們的話後 告訴他們 比丘們 我來阿拉維村 的唯一目的 就是要向那窮人說法 因為我知道他有正確了 知佛法的能力 如果他飢餓難耐 飢餓的痛苦可能障礙他了 知佛法 他一早上都在找走失的公牛 所以非常疲累 非常 饑餓 比丘們 畢竟 沒有任何疾病比飢餓更難以忍受 1 一般的疾病只要有適當的藥就可以治癒 但饑餓卻要天天治療 304

305 健康是最大的福報 知足是最好的財富 可信賴的人是 最好的親友 涅槃是最無上的喜悅 25---204 15 6 飲食要節制 拘薩羅國波斯膩王有一天吃完早餐後 前往祇樹給孤獨 園 他當天吃太多的咖哩肉飯 所以在聽聞佛陀說法時 精 神不振 不斷打瞌睡 佛陀就勸告他 國王 進食應適量 身體才會舒適 國王接受佛陀的建議 從此以後奉行適量的飲食 身子 因此比往昔輕盈 精神愉快 也比較健康 佛陀在國王向他 訴說改善的情形時 告訴國王 國王 健康是最大的福報 25 或譯為 無病最上利 知足最上財 信賴最上親 涅槃最上 樂 305

306 已經領會寂靜 獨居 安樂的人 已經領會法義而喜悅 的人 不再恐懼 而且遠離邪惡 ---205 15 7 尊敬佛陀的方法 有一天 佛陀宣稱四個月後就要證入般涅槃 聽到這件 消息後 很多尚未證果的比丘很傷心 很沮喪 茫茫然不知 道該怎麼辦 他們就緊緊跟隨在佛陀的身旁 提裟尊者決心要在佛陀入滅之前證得聖果 所以並沒有 整天跟隨佛陀 反而到僻靜的地方去精進禪修 其他比丘不 了解提裟尊者 就向佛陀說 世尊 提裟尊者似乎並不尊 敬您 他只曉得做自己的事 而不知來世尊身邊聽法 提裟尊者說 我只是加緊努力精進 以便在世尊般涅 槃前能證聖果而已 這也是我未到世尊身邊的唯一原因 聽完提裟尊者的解釋 佛陀說 比丘們 所有敬愛和尊重 我的比丘應該效法提裟尊者 比丘們 鮮花供養並不表示尊 敬我 只有精進禪修才是 306

307 值遇聖者是好事 與聖者同住是件喜樂的事 不見愚癡的人也是件喜樂的事 ---206 與愚癡的人為伍 會長期憂患 與愚癡的人為伍 如同與敵人為伍般痛苦 與智者為伍 如同與親友同住般快樂 ---207 人應該與有智慧 多聞 堅定 善盡職責的聖者為 伍 如同月亮追隨星辰的軌跡 ---208 15 8 帝釋看護佛陀 2 大約在佛陀般涅槃前十個月 佛陀在毗舍離附近的鞞羅 柧村結夏安居 那時 佛陀身染痢疾 帝釋知道佛陀身體不 適 就親自前來照顧佛陀 佛陀告訴他不要費心 因為有很多比丘在身邊 但帝釋 堅持要照顧佛陀 直到佛陀身體好轉 眾多比丘對帝釋親自 照顧佛陀一事感到驚訝 也對他心生敬畏 2 雖然佛教徒崇拜帝釋 並祈求他的祝福和保護 但佛陀在 幢 頂經 中說帝釋尚未究竟解脫貪瞋癡和恐懼 儘管如此 佛教徒 傳統上相信帝釋護持佛教 307

308 佛陀聽見眾多比丘的心聲後 告訴他們 比丘們 帝 釋親自照顧我這件事並沒有特別的地方 他在往生前 有機 會聽我說法 因此了解佛法 去世後 才往生成為現在的帝 釋 而這一切 都是因為他曾經聽聞法 Dhamma 比丘 們 得遇聖者是樁好事 與聖者共住令人喜悅 308

309 第十六 喜愛品 16 1 執著妨礙修行 310 16 2 佛陀安慰傷心的人 16 3 佛陀安慰毘舍佉 311 312 16 4 為妓女大打出手的王子們 313 16 5 安尼其憍達枯瑪痛失新娘 314 16 6 憂愁緣自渴愛 315 16 7 獲得很多點心的迦葉尊者 16 8 往生淨居天的比丘 316 317 16 9 難提獲得往生天界的榮耀 318 309

310 比丘若流連不該去的地方 沒有正思惟 放棄戒定慧 三學 還俗去追求欲樂 則只能羡慕證果的比丘 ---209 不要貪戀可親與不可親的人事物 怨憎會 愛別離都是痛苦的 ---210 不要執著親人 因為愛別離是痛苦的 沒有愛染與嗔恨的人 毫無繫縛 ---211 16 1 執著妨礙修行 舍衛城裏一戶人家的獨生子沒有得到父母的同意就私 自出家 他的父母由於強烈執著這個獨生子 也出家為比丘 與比丘尼 他們無法放棄彼此之間的感情來獨立生活 所以 住在同一精舍裏 就像住在自己的家裏一樣 一起談話 一 起吃飯 也因此成為其他比丘討厭的對象 有些比丘就向佛 陀報告他們的行為 佛陀教誡他們 一旦出家修行 就不可以像家人一樣 住在一起 愛別離 怨憎會毫無疑問是痛苦的 即使如此 也不可貪愛任何人或眾生 因為感情的執著會影響修行 310

311 貪愛會引起憂愁 貪愛會引起恐怖 毫無貪愛的人 遠離憂愁與恐怖 ---212 16 2 佛陀安慰傷心的人 有位富翁因為兒子去世 十分沮喪 他經常到墓園去哭 泣 一天清晨 佛陀透過神通 知道這件事 就去看他 他 告訴佛陀 兒子的去世使他哀傷痛苦 佛陀安慰他 不只你家有親人去世 眾生有生必有死 你必須明瞭 死亡是生命的終點 不要以為只有你親愛的兒 子會死 不要如此沮喪 而悲痛逾恆 哀傷恐懼都是欲愛引 起的 覺察到生命變化無常的特性後 富翁就證得初果 311

312 貪愛會引起憂愁 貪愛也會引發恐怖 割捨貪愛的人 遠離憂愁恐怖 ---213 16 3 佛陀安慰毘舍佉 毘舍佉因為孫女蘇達坦不幸去世而十分難過 就去向佛 陀訴說她的悲傷之情 佛陀告訴她 毘舍佉 你難道不明 白舍衛城一天有多少人去世嗎 想想看 如果他們都是你的 孫子 你豈不是要日夜不停的哭泣 不要讓一個孩子的死亡 嚴重打擊你 貪愛會造成悲傷和恐懼 312

313 執著引發憂愁 執著引發恐怖 毫無執著的人 遠離憂愁恐怖 ---214 16 4 為妓女大打出手的王子們 一個節慶的日子裏 佛陀在眾多比丘的陪同下 進入毗 舍離城 路途中 他們遇見幾位穿著華麗的離車國王子 佛 陀看著他們這身王室打扮時 說道 比丘們 未曾去過忉 利天的人 仔細觀看他們的裝扮吧 這幾位王子在前往一處遊樂公園的路上 遇見一位美麗 的妓女 他們邀請她同行 但後來卻為了她而爭吵起來 不 一會兒 甚至拳腳相向 結果 好幾位掛彩流血 必須被人 抬回去 佛陀和比丘們乞食結束後 在回精舍的路上 又正巧遇 見人們抬著受傷的王子回去 比丘說 這些王子因為一位 女子的緣故而毀了 佛陀說 比丘們 哀傷和恐懼是因為執著感官欲樂而 引起的 313

314 欲樂引發憂愁 欲樂引發恐怖 毫無欲樂的人 遠離憂愁恐怖 ---215 16 5 安尼其憍達枯瑪痛失新娘 住在舍衛城的安尼憍達枯瑪正準備和沙甲拉城一位美 麗的女孩結婚 但準新娘子從家中前來舍衛城的路上卻生病 了 更不幸的是 她因此喪生了 知道這不幸的消息時 他 整個人籠罩在哀傷痛苦的情緒中 佛陀知道他了解佛法的機緣已經成熟了 就前去他家 並接受他父母的供養 食後 佛陀請他出來相見 並問他何 以如此悲傷沮喪 他告訴佛陀他的新娘子不幸喪生之事 佛陀告訴他 哀傷是欲望招感出來的 對萬物的欲望 和對感官欲樂的強烈渴望會引起哀傷和恐懼 聽完佛陀的忠告後 他努力思惟 終於克服痛苦 明白 感官欲樂的變化無常 不久他就證得初果 314

315 貪愛會引起憂愁 貪愛會生起恐怖 毫無貪愛的人 遠離憂愁恐怖 ---216 16 6 憂愁緣自渴愛 舍衛城中有位婆羅門是外道的信徒 佛陀知道他不久即 將證初果 就到他耕種的地方去找他談話 這婆羅門十分友 善 他非常感謝佛陀關心他和他的工作 他向佛陀說 等 我田裏的稻米成熟後 我會在收成之後 先分一些給你 我 不會在分給你之前 先吃這些米飯 但佛陀預知他今年不 可能有收成 所以不發一言 婆羅門的稻米就要收割的前一天 卻下起傾盆大雨 他 所有的稻米全毀了 婆羅門因為無法如願的分送佛陀米糧 而非常難過 佛陀再度前去找他 並加以安慰 婆羅門也向 佛陀訴說降臨到他身上的大災難 佛陀說 婆羅門 如果沒有任何貪欲 1 永遠不會哀 請參閱 欲經 欲經 出自 經集 中的 義品 第一經 根據註釋 此經為佛陀為一婆羅門的開示 此婆羅門於舍衛城與 衹園間的阿致羅伐底河畔 辛勤耕種的麥子於收割前夕 因河水 氾濫 麥子全部流失 婆羅門為此而悲嘆 故佛陀為其說法 欲有三種 1.欲愛 執著於感官的愛 2.色愛 執著於色界的愛 3.無色愛 執著於無色界的愛 貪欲是造成生命中多數苦痛的主 因 也是使眾生生死輪迴不斷的原因 1 315

316 傷 恐懼 無欲則無憂 持戒精嚴 具足正見 住法 2 了解聖諦 戒定慧三學 圓滿的人 為世人所敬愛 ---217 16 7 獲得很多點心的迦葉尊者 一個節慶的日子 佛陀在眾多比丘的陪伴下 前往王舍 城乞食 路途中 他們遇見幾位手上提著糕餅籃子的孩子正 要到公園去 這些孩子看見佛陀時 就向佛陀問訊 但卻沒 有供養佛陀糕餅 佛陀告訴其他比丘 雖然這些孩子沒有 供養我們 但他們要供養的比丘就要來了 等他們供養完畢 後 我們再上路吧 說完話後 佛陀就和比丘們到路邊樹 下的陰涼處休息 這時候 迦葉尊者從後面趕了上來 這些 孩子一看見迦葉尊者 馬上流露出高興的表情 他們向尊者 問訊 並且供養糕餅 迦葉尊者告訴這些孩子 我的老師佛陀和眾多比丘就 在樹下休息 拿糕餅去供養他們吧 這些孩子遵照迦葉尊 者的指示去做 佛陀也接受他們的供養 後來 有些比丘說 這些孩子比較喜歡迦葉尊者 佛陀解釋道 比丘若像迦葉 2 住法 指四向 四果及涅槃九種殊勝法 316

317 尊者一般 都會受天人喜愛 也會得到四事 3 的供養 渴求涅槃 心中感受到三果的喜悅 並且不為物欲所繫 縛的人 就是證得不還果的人 ---218 16 8 往生淨居天的比丘 一位年老比丘的弟子有一次問他 是否已經證得阿羅漢 果 年老比丘雖然已經證得三果 但沉默不語 因為他曾經 下定決心 在證得阿羅漢果之前 絕不說他的修行境界 但 直到去世時 他還未證得阿羅漢果 也從未說明他的修行境 界 他的弟子們為他在入滅之前都未能證得阿羅漢果感到難 過 他們請問佛陀該年老比丘往生何處 佛陀回答說 比 丘們 你們的老師在入滅之前已經證得不還果 他現在往生 到淨居天 4 他未向任何人透露修行的境界 是因為對自己 只能證到這樣的果位感到慚愧 他努力精進 想證阿羅漢 果 你們的老師對欲界已經沒有任何執著了 3 4 四事供養 指飲食 衣物 臥具 湯藥 淨居天 證得不還果的人往生的地方 317

318 長期離開家鄉到遠處去的親人平安歸來的時候 親朋好友和祝福的人都來歡迎他 她 ---219 同理 作善業的人雖然往生 仍然得到善報 如同親朋好友歡迎返鄉的親人 ---220 16 9 難提獲得往生天界的榮耀 難提是波羅奈城的富翁 他有一次聽佛陀說興建精舍給 比丘有很大的功德 於是就在仙人墮處興建有尖頂 佈置莊 嚴的大精舍 當他把這精舍捐獻給佛陀時 忉利天為他預留 了一座華屋 有一天 大目犍連尊者到忉利天時 看見忉利天為難提 所預留的華屋 返回人間後 他請教佛陀 世尊 世間做 善行的人能夠在活著的時候就得到忉利天預留的華屋和其 他的富貴嗎 佛陀回答他 你怎麼問這種問題呢 你自己不是已經 在忉利天親眼看見了嗎 天人等待善良慷慨的人前去 如同 親友期盼長久不見的家人一樣 當善良的人去世時 他們將 受到熱切的歡迎 往生到天界 5 5 天宮事注 說難提經過一生的布施後 死後往生忉利天 318

319 第十七 忿怒品 17 1 治好皮膚病的女子 17 2 比丘和樹神 320 322 17 3 修習慈心保護優它拿不受熱水燙傷 17 4 往生天界的方法 326 17 5 誤把佛陀當作兒子的婆羅門 17 6 製作禮物的布施者 17 7 恰恰好 323 327 328 330 17 8 穿木屐的比丘 332 319

320 降伏忿怒 消除我慢 解脫一切繫縛 不執著名法與色法的人 不受苦 ---221 17 1 治好皮膚病的女子 有一次 阿那律尊者前往咖畢喇瓦土城時 所有的親 戚 除了妹妹蘿西妮以外都來探視他 他們告訴他蘿西妮有 皮膚病 所以無法前來 但他還是請她前來相見 蘿西妮恥 於得到皮膚病 只好遮著頭臉 前來與他見面 尊者建議她做些善行功德 他請她變賣一些首飾 所得 的錢財用來興建供大眾做善行功德的廳堂 蘿西妮答應他的 建議 尊者也請其他的親戚協助她 他又建議蘿西妮在工程 進行時幫忙掃地 用水裝滿所有罐子 蘿西妮遵照他的話 做 病就日漸好轉 廳堂興建完成時 佛陀和眾多比丘被邀請前來接受供 養 應供後 佛陀詢問捐獻者是誰 但蘿西妮卻不在現場 佛陀就請她前來 等蘿西妮來向佛陀頂禮之後 佛陀告訴她 罹患皮膚病的原因 是因為過去某一世時 她在憤怒下所作 惡業的結果 佛陀說 那時候她是波羅奈國王的王后 但國 王卻寵愛一位跳舞女郎 她因此嫉妒那位舞女 320

321 有一天 她指使僕人事先在舞女的床鋪和地毯上灑上會 使人發癢的粉末 再用這種粉末灑向舞女身上 加以羞辱 全身發癢的舞女痛苦不堪地倒在床上 但卻更加痛苦 由於 犯下這惡行 蘿西妮今生才會罹患皮膚病 佛陀接著告誡大眾 憤怒時不要魯莽從事 也不可以對 人懷有惡意 佛陀說法完畢後 很多人 包括蘿西妮在內都 證得聖果 蘿西妮的皮膚病也痊癒了 容貌變得清澄光滑 321

322 能夠控制忿怒 如同煞住急行車輛的人 是善於調御的人 其他的人只是空執韁繩而已 ---222 17 2 比丘和樹神 有位來自阿拉維村的比丘準備為自己興建一間茅舍 因 此他就開始砍伐一棵樹 但該樹上住著一位女樹神和她的幼 兒 她請求比丘不要砍倒 比丘卻不予理會 她一看無法勸 阻 就把幼兒放在樹幹上 希望比丘能因此停止砍樹 但比 丘已經揮動斧頭砍下去了 無法及時停下來 所以就把小孩 的手臂砍斷了 女樹神看見她的孩子受到如此重大的傷害 大怒 當下就想殺死比丘 當她高舉雙手 正要出手時 突然心念一轉 告訴自己 如果我殺死比丘 就是殺害遵 守戒律的人 一定會因此受苦 而且也可能創下惡例 使更 多比丘受害 既然這比丘有老師 我一定要去找他的老師 她就前去向佛陀哭訴 佛陀告訴她 你能夠如此冷靜 控制自己真是太好了 佛陀接著向她開示 她思惟佛陀說 的法之後 就了解佛法了 佛陀也在祇樹給孤獨園附近提供 一棵樹給她居住 從此以後 佛陀告誡比丘不可砍伐樹木 322

323 以慈愛調御忿怒 以善制服惡 布施勝慳吝 以實話戰勝妄語 ---223 17 3 修習慈心保護優它拿不受熱水燙傷 農夫富留那為富翁修摩那工作 他有一位女兒名字叫做 優它拿 有一天 他和妻子供養剛出滅盡定 1 的舍利弗尊 者 由於這善行 他在工作的農地上挖掘出金子 而變得非 常富有 國王也公開宣告他是王室銀行家 有一次 他連續七天供養佛陀和眾多比丘 並且在第七 天聽完佛陀說法後 一家三人都領悟佛法 後來 他把女兒 優它拿嫁給富翁修摩那的兒子 但優它拿在夫家無法供養佛 陀或聽聞佛陀開示 所以日子過得並不愉快 她就問她父 親 你為什麼把我關在籠子裏呢 我既無法見任何比丘 也沒有任何做善行的機會 富留那對女兒的處境很內疚 只好給她大量的金錢 優 它拿在獲得丈夫的同意後 雇請絲蕊瑪來服侍丈夫一些日子 1 滅盡定 入定期為 7 天 只有 定圓滿 的三果阿那含和阿羅 漢才能入滅盡定 323

324 優它拿利用這段期間供養佛陀和眾多比丘 第十五天時 丈夫看見絲蕊瑪在廚房忙著準備食物時 笑著說 多麼愚 笨的人 不知道享受人生 只知道忙著準備供養而累垮自 己 這時候 絲蕊瑪看著他這麼一笑 一時間忘記自己只不 過是人家僱請來的幫傭而已 卻非常嫉妒優它拿 更糟糕的 是 竟然無法克制內心的妒意 就到廚房去拿起滾燙的熱 水 企圖要潑向優它拿的頭 優它拿看著她過來時 心中毫 無瞋念 並且想著就是因為絲蕊瑪的幫傭 她才有機會聽聞 佛法 又作布施 因此對絲蕊瑪心存感激 突然間 她明白 絲蕊瑪要用滾燙的熱水潑她 她立刻下定決心 如果我對 她懷有任何的瞋心 就讓這滾燙的熱水燙傷我 如果沒有瞋 心 願一切平安 由於優它拿對絲蕊瑪不懷一絲瞋心 這滾燙的熱水頓時 像冷水般 對她毫髮未傷 絲蕊瑪認為這熱燙的水一定已經 變涼了 就想要再去拿另一罐熱水來 但卻被優它拿的僕人 抓住 並且加以毆打 優它拿阻止他們 並要他們為她敷藥 這麼一來 絲蕊瑪恢復理智 明白自己的身份 她後悔自己 想要傷害女主人的念頭 就請求優它拿原諒她 324

325 優它拿告訴她 我要去請教父親可不可以接受你的道 歉 絲蕊瑪同意與她一起去向優它拿的父親富留那道歉 但優它拿說 我所謂的父親 不是指生身父親 而是幫我 斷生死輪迴的佛陀 他教導我究竟真理的佛法 絲蕊瑪表示她也想見佛陀 於是她們決定第二天由絲蕊 瑪在優它拿家中供養佛陀和眾多比丘 第二天 供養完後 她們向佛陀敍說兩人之間發生的事 絲蕊瑪承認犯了錯誤 懇請佛陀勸告優它拿原諒她佛陀問優它拿 當絲蕊瑪要傷害 她時 心中有什麼念頭 優它拿回答佛陀 世尊 我因為感激她的幫忙 所以 沒有任何恨意或瞋念 我只是向她展現我的善意 佛陀讚歎她 優它拿 做得對 做得好 心中不懷瞋 念 使你能征服辱罵你的人 慷慨大方的人能折服吝嗇的 人 說實話的人能折服說謊的人 優它拿於是接受佛陀的 忠告 原諒絲蕊瑪 325

326 人應說實話 不生氣 即使自己擁有的不多 仍能布施 給乞求的人 能夠做到這三件事的人 可往生諸天 ---224 17 4 往生天界的方法 大目犍連尊者有一次在天界看見很多天人住在舒適的 華屋中 他請教他們究竟做了什麼善行能夠往生天界 他們 的回答各不相同 其中一位說 他所以往生天上 不是因為 布施或聽聞佛法 只因為他總是實話實說 另一位天女則說 雖然她的主人毆打辱罵她 但是她不 生主人的氣 心中沒有任何瞋念 她說控制自己的脾氣 去 除恨意使她往生天界 其他天神則說他們在能力範圍內 用 自己的方法 為他人的利益而布施 大目犍連尊者回到精舍後 請教佛陀 一個人說實話 不發脾氣或只布施少量微不足道的東西 就能往生天上嗎 佛陀回答他 你不是親眼目睹 親耳聽聞那些天神的說辭 嗎 你不該懷疑 即使少量的功德也能使人往生天上 326

327 調伏色身 不傷害眾生的聖者 證得不死的境界 涅槃 不再受苦 ---225 17 5 誤把佛陀當作兒子的婆羅門 有一次 佛陀和一位隨從比丘到桑祇城去乞食 一位年 老的婆羅門看見佛陀 就說 我的孩子 你已經很久沒來 看我們了 來吧 讓你的母親也瞧瞧你 說完後 他就要 佛陀回他家去 到達他家時 他的妻子也向佛陀說類似的 話 並且向他們的孩子介紹佛陀是他們的大哥 更要他們向 佛陀致意 從此以後 這對夫婦供養佛陀 聽佛陀說法 夫 婦兩人也因此都證得三果 比丘們十分困惑 不知道為什麼這對婆羅門夫婦會稱呼 佛陀為兒子 佛陀向他們解釋 比丘們 他們如此稱呼我 是因為過去很多世時 我是他們的兒子或姪子 佛陀親近這對夫婦達三個月之久 這對夫婦因此證得阿 羅漢果 這對夫婦去世時 比丘們不曉得他們已經般涅槃 了 就問佛陀他們往生何處 佛陀回答他們 阿羅漢不往 生任何地方 他們已經究竟解脫 不受後有 不再輪迴 327

328 時時保持醒覺 日夜勤勉修學 並且志向涅槃的人 止息所有的煩惱 ---226 17 6 製作禮物的布施者 一天夜晚 女奴璞娜仍在為她的主人樁米 但實在太疲 倦了 所以就稍為休息一會兒 這時候 她瞥見達帕尊者帶 領一群剛聽完說法的比丘回個人的房間去 她看見他們這麼 晚仍然未睡眠 心想 我是因為太可憐 必須一直工作 才會這麼晚還未休息 這些修行人為什麼也這麼晚還不休息 呢 也許他們之中有人生病或有什麼困擾吧 第二天清晨 璞娜把一些米浸在水中 然後拿來做糕 餅 做完後 她帶著這些粗糙的糕餅 打算到河邊去吃 路 上 她看見佛陀正在乞食 她心中嘀咕著 前些日子我遇 見佛陀時 沒任何東西可以供養 但當我有東西可以供養 時 又遇不著他 今天 我遇見他 碰巧手上有這些糕餅 但不知他可願意吃這麼粗糙的糕餅嗎 佛陀明白他的心念 就接受他的糕餅 並且要阿難在地 上鋪坐具 佛陀就坐在坐具上 吃璞娜供養的糕餅 食後 佛陀為璞娜釐清心中的疑惑 你沒有時間睡眠 因為你必 328

329 須努力工作 至於比丘們 他們必須經常保持醒覺 正念現 前 所以才晚睡 不管什麼身份 人都應保持覺知 正念現 前 不可怠惰 仔細思量佛陀的話後 璞娜深深理解法 329

330 阿羅漢應知 這不是現在才有的現象 自古以來就是如 此 沉默不語的人受誹謗 多話的人受誹謗 寡言的人 也受誹謗 世人對任何人都誹謗 ---227 不論過去 未來或現在 沒有人永遠受人讚歎 也沒有 人永遠受人誹謗 ---228 如果行為無瑕疪 智德兼備 如閻浮金 1 一樣有價值 連智者都加以讚歎的人 誰能誹謗呢 甚至諸天與大梵 天也讚譽這種人 ---229/230 17 7 恰恰好 阿拘拉和他的同伴想要聞法 他們先去見離婆多尊者 但尊者非常冷漠 一句話也沒說 他們失望之餘 就去找舍 利弗尊者 舍利弗知道他們的目的後 向他們說法 但內容 卻非常深奧 他們也不喜歡 反而說 舍利弗尊者的說法太 冗長 太深奧了 他們又去找阿難尊者 阿難尊者對他們說 最基本的佛法 他們又說阿難尊者說的法 太過簡潔 籠統 1 閻浮金 來自閻浮河 Jambu 的金 是品質最佳的金 330

331 最後 他們去見佛陀 世尊 我們來找你 是希望聽 你說法 來這裏之前 我們已經聽過幾位尊者的說法 但都 不滿意 離婆多尊者甚至不理睬我們 舍利弗尊者說法太深 奧了 阿難尊者又太簡單 太籠統了 我們都不喜歡他們的 說法 佛陀回答他們 弟子們 一般人容易指責別人 這世 界上沒有人不被譴責 人們甚至批評國王 即使是佛陀也被 人指責 被心胸狹窄的人責罵不要緊 只有智者的譴責才是 真正的譴責 也只有智者的讚譽才是真正的讚譽 331

332 戒慎惡行 調御色身 捨離惡行 勤修善行 ---231 戒慎惡語 調御惡語 捨棄惡語 勤修善語 ---232 戒慎惡意 調御心意 捨離惡意 勤修善意 ---233 智者圓滿調御自己的身口意 ---234 17 8 穿木屐的比丘 有一次 六位穿著木屐 雙手拿著木杖的比丘在石板上 走來走去 製造很大的噪音 佛陀聽見這些噪音時 問阿難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阿難告訴佛陀這六位比丘的情形 佛陀知道事情的真相後 說人必須體諒別人 不要破壞 安靜的氣氛 他也告誡比丘應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 從此以 後 佛陀告誡比丘不要穿木屐 332

333 第十八 垢穢品 18 1 屠夫和兒子的命運 334 18 2 供養聖者的婆羅門 336 18 3 往生成昆蟲的比丘 337 18 4 打妄語的比丘 338 18 5 妻子外遇的男子 18 6 行醫的比丘 339 18 7 守戒不易 340 341 18 8 嫉妒的心不得安寧 342 18 9 精神不集中的信徒 343 18 10 富翁 344 18 11 挑剔的比丘 345 18 12 四處雲遊的苦行者 346 333

334 此刻你就像枯萎的樹葉 死神的使者已經在你身邊 你即將展開漫長的死亡之旅 卻尚未準備資糧 -235 為自己建造安全的島嶼吧 儘早精進修行 成為智者 若能去除塵垢與煩惱 就能證得聖者的境界 ---236 你的生命即將結束 開始邁向無法中途停止的死亡之 旅 但你卻尚未備妥資糧 ---237 為自己建造安全的島嶼吧 儘早精進修行 成為智者 若能去除塵垢與煩惱 就不再生死輪迴了 ---238 18 1 屠夫和兒子的命運 舍衛城中有位從事屠宰工作多年的屠夫 他喜歡吃牛 肉 堅持每天的飲食必須有咖哩牛肉飯 有一天 他在前往 河中沐浴之前 把要煮給一家人吃的肉擺在一旁 當他離開 家後 他的一位朋友勸他妻子把肉賣掉 所以當天就沒有咖 哩牛肉飯了 他非常生氣 就跑到後院去 割下一隻公牛的 舌頭 加以烘焙之後才坐下來吃飯 334

335 吃飯時 他想要咬一口牛舌頭 但卻咬斷自己的舌頭 和那條公牛陷入相同的困境 大量的血從他的口中流出來 使他極度痛苦 又異常憤怒 終於死於非命 並且往生到悲 慘的惡趣 他的妻子被他的遭遇所驚嚇 便勸他的兒子趕快 離開家鄉 到遙遠的地方去 免得這種惡運變成詛咒 降臨 到他身上 她的兒子就到怛剎尸羅去當金匠 後來 他與老 闆的女兒結婚 也養育了幾個孩子 等孩子都長大後 他才 落葉歸根 返回舍衛城 他的兒子們都是佛陀的虔誠信徒 所以非常擔心他們的父親 因為他一生中沒有做過任何善 事 有一天 他們邀請佛陀和眾多比丘前來家中應供 供養 後 他們告訴佛陀 尊者 我們是以父親的名義供養佛陀 和比丘的 請您慈悲的向他說法 使他了解佛法 佛陀就向他們的父親開示 你漸漸老了 你的身體像 枯萎的葉子 現在 你必須為未來的生命做準備 建立奉獻 和修行的生活方式 做個有智慧的人 觀察到世間生命無常 並且思考佛陀的教誡後 這老人 證得了初果 335

336 智者應該一點一滴 時時刻刻去除心理的煩惱 就像金 匠去除金子的渣滓 ---239 18 2 供養聖者的婆羅門 有一次 一位婆羅門看見一群比丘在整理袈裟 準備進 城乞食 他發現有些比丘的袈裟碰到草地上的雨露而沾濕 了 他就清除草徑 除掉那些草 第二天 他發現有些比丘 的袈裟直接碰觸到光禿的地面而弄髒了 他就用細砂鋪在路 上 後來 他又發現比丘在大熱天時會流汗 而在下雨天 時 身體會被淋濕 於是就在比丘進城乞食前聚集的地方建 立一間休息的房舍 房舍建好時 他邀請佛陀和眾多比丘接 受供養 並且說明自己如何一步步地完成他的善行 佛陀說 婆羅門啊 有智慧的人一點一滴的完成善 行 同時 不斷的去除心中的煩惱 336

337 惡業使做惡業的人墮落惡趣 如同鐵銹從鐵塊中長出 來 卻反而腐蝕鐵塊 ---240 18 3 往生成昆蟲的比丘 提沙是舍衛城的比丘 有一天 他獲得一些很好的袈裟 而非常高興 他想要在第二天就穿上它們 但當天晚上 他 就去世了 由於對這些袈裟的執著 他竟然轉世為一隻昆 蟲 並且住在這些袈裟的褶層內 因為沒人可以繼承他的遺 物 其他比丘決定把這些袈裟分給大家 當他們正準備分袈 裟時 這隻昆蟲非常憤怒 大聲哭吼著 他們在損毀我的 袈裟 這時候 佛陀透過神通 聽見它的哭叫聲 便建議比丘 們七天后再處置這些袈裟 第八天 原屬於提沙的袈裟就分 給其他比丘 佛陀事後解釋為什麼要如此建議 提沙在臨 終時 執著這些袈裟 所以他往生後的前幾天 先變成昆蟲 並且住在袈裟裏 當你們要處理那些袈裟時 他非常痛苦 就在袈裟內跑來跑去 如果當時你們真的處理掉那些袈裟 他會因為對你們的極端痛恨 而往生到更苦的地方去 現 在 由於他以前的善業 他已經往生到善趣了 所以我才允 許你們處理這些袈裟 337

338 比丘們 執著是非常危險的 就好像鐵銹腐蝕鐵塊一 樣 執著也會毀滅一個人 使人墮落到更糟的生命形態去 比丘不應該沉溺或執著於四事供養 因為執著會延緩一個人 修行的進步 經文不常唱誦 容易遺忘 房屋不常照顧 容易毀壞 怠惰會破壞外表 放逸是守衛者的過失 ---241 18 4 打妄語的比丘 舍衛城的人經常讚歎舍利弗和大目犍連比丘的說法 有 一次 拉魯達伊聽見他們的讚歎後表示 如果他們也聽他說 法的話 一定也會讚歎他 人們就邀請他說法 但他站在講 臺時 卻不知如何說 他請其他比丘先說法 之後他再說法 但接連三次 他都無法開口說法 這時候 信徒們已經耐心盡失 並斥責他 你這大笨 蛋 我們讚歎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尊者時 你大言不慚的說你 也可以像他們一樣的說法 現在你怎麼不說法啊 拉魯達 伊顏面盡失的離開 佛陀知道這件事時 說道 拉魯達伊對法 Dhamma 所知不多 不知道經常複誦經文 也記不住任何經文 由於 不複誦所學的經文 他對這些經文就愈來愈生疏了 338

339 邪淫是女人的污垢 吝嗇是布施者的污垢 不論今生或來世 所有的惡業都是污垢 ---242 比丘們 無明是最污穢的污垢 你們應當去除無明 成為無垢比丘 ---243 18 5 妻子外遇的男子 一名男子的妻子與人私通 他感到慚愧 而迴避所有的 朋友 甚至也遠離佛陀 過一陣子 他又去向佛陀頂禮問訊 佛陀知道他前陣子不曾前來的原因時 告訴他 弟子啊 不知羞恥的女子像河水 馬路 酒店 公共休息的房舍 或 路邊的茶水 各種各樣的人都可以使用它們 事實上 舉止 輕佻 不貞的女子必定自我毀滅 339

340 不知羞恥 鹵莽如烏鴉 詆毀他人 粗暴邪惡的人 生活隨便 ---244 知所慚愧 清淨不染 謙遜 清淨 覺察的人 生活戒慎 ---245 18 6 行醫的比丘 小沙濡比丘懂得醫藥病理 有一天 他看完一位病人 後 在回去的路上遇見舍利弗尊者 他向尊者說自己醫療 後 得到美味的食物做為醫療的報酬 他請舍利弗尊者與他 分享這些美味 但舍利弗尊者一言不發地離他而去 舍利弗尊者之所以不接受小沙濡比丘的食物 是因為小 沙濡比丘違犯比丘 不可因為個人利益而從事醫療行為 的 戒律 佛陀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後 說道 比丘們 無行比 丘的身 口 意不清淨 同時 又像隻烏鴉 他會利用不正 當的手段去獲取舒適的生活 相反的 知羞恥的比丘 日子 艱困 340

341 殺生 妄語 拿非份之物 邪淫 酗酒的人 自食惡果 ---246/247 善良的人啊 惡念難於調伏 所以不要因貪婪 邪惡 而使自己長期受苦報 ---248 18 7 守戒不易 有一次 五位在家信徒到祇樹給孤獨園去受戒 他們各 自守五戒中的一戒 每個人都說自己所守的戒最難遵守 因 此爭論不休 他們就向佛陀報告他們的見解 佛陀告誡他們 你們不應該認為那些戒簡單或微不足 道 遵守戒律會使你們幸福美滿 不可看輕任何戒律 所有 戒律都難於遵守 341

342 人應出於信仰和喜樂而布施 嫉妒別人獲得飲食的人 日夜不得安寧 ---249 若連根拔除這種嫉妒心 日夜都安寧 ---250 18 8 嫉妒的心不得安寧 年輕的提舍比丘有個非常壞的習慣 就是蔑視他人的善 行 他甚至批評著名的布施者如給孤獨長者和毘舍佉 他更 吹噓說 他的親戚都非常富有 而且像水井一般 任何人都 可以前去汲水 聽他這麼說 有些比丘心生懷疑 就想一探 究竟 他們就到他的家鄉去調查 結果發現他的親戚都很貧 窮 提舍所說的全不實在 這些比丘就向佛陀報告 佛陀因此說 比丘若因為別 人接受禮物和供養 而心生不快 永遠無法證得觀智 1 觀智 指十六觀智 即 1 名色分別智 2 把握因緣智 3 審察遍知智 或譯為三法印智 4 生滅隨觀智 5 壞隨觀智 6 怖畏現起智 7 過患隨觀智 8 厭離隨觀智 9 欲解脫智 10 審察隨觀智 11 行捨智 12 隨順智 13 種姓智 14 道智 15 果智 16 反照智 請參閱 清淨道論 第二十一 說行道智見清淨品 清淨道論 又將道智分為四種 即 1 須陀洹道智 2 斯 陀含道智 3 阿那含道智 4 阿羅漢道智 見第二十二 說 智見清淨品 1 342

343 沒有任何火比得上貪欲 沒有任何執著比得上瞋恚 沒有任何繫縛比得上情愛 沒有任何河流比得上愛欲 ---251 18 9 精神不集中的信徒 有一次 佛陀在祗樹給孤獨園說法時 大眾中有五位在 家信徒 其中一位坐著睡著了 第二位用手指頭刮地上 第 三位用手搖樹 第四位仰頭向天 只有第五位專心恭敬的聽 佛說法 阿難尊者看見他們不同的行為舉止時 告訴佛陀 世尊 你在說法時 這五人之中只有一位專心聽講 阿 難也向佛陀敘述其他四位的舉止 並且請教佛陀 為什麼他 們有這種表現呢 佛陀說 這是因為他們無法改變舊有的習氣 在過去 世時 第一位信徒是一條蛇 因為蛇總是捲曲著身子睡覺 所以才會在聽聞佛法時睡覺 刮地的信徒在前世是地下生 物 搖樹的是隻猴子 仰頭向天的是星象學家 專心聽法的 人則是學識豐富的婆羅門 佛陀接著說 阿難 記住 人必須專心聽講才能了解法 而有許多人不了解法 阿難又問 世尊 礙障人們證悟法的是什麼 阿難 貪 瞋 癡障礙眾生證悟法 眾火之中 欲望 之火最厲害 貪欲永不止息的燒灸眾生 343

344 看見別人的過失很容易 看見自己的過失則很難 宣揚別人的過錯 像揚棄糟糠 而隱匿自己的過錯 卻像狡猾的家禽躲藏起來 ---252 18 10 富翁 有一次 佛陀遊方到鴦伽國和優塔盧時 來到跋提城 他透過神通 知道城中巨富泯兔家人 包括他本人 妻子 兒子 媳婦 孫女和僕人證得初果的機緣已經成熟 泯兔曾 在家中後院發現大堆與身高相等的金羊雕像 人們因此稱呼 他泯兔 巴利文的意思是公羊 富翁 泯兔家人聽說佛陀來到跋提 就前去向佛陀頂禮問訊 並且在聽完佛陀說法後 證得初果 泯兔告訴佛陀 在他們 前來聽法的路上 一些苦行外道批評佛陀 並且試圖說服他 不要前來聽佛陀說法 佛陀回答他 弟子啊 誇大別人的 缺點和錯誤 而對自己的錯誤視若無睹是很自然的現象 佛陀接著說明泯兔的前世 佛陀說在某一世時 泯兔興 建一座精舍和集會用的廳堂給迦葉佛 而在另一世 他是波 羅奈的富翁 那時 當地發生飢荒 他把自己僅剩的食物供 養一位辟支佛 由於這供養 他煮飯的鍋奇蹟似的裝滿了米 344

345 挑剔別人的過錯 易怒的人煩惱增長 同時 離斷惑的 境界還很遙遠 ---253 18 11 挑剔的比丘 優哈那珊尼比丘老愛挑剔別人 說別人的不是 眾多比 丘就向佛陀報告 佛陀說 比丘們 如果挑剔別人的過錯 是為了教導 對方 這種挑剔不是惡意的 不要加以譴責 如果老是挑別 人的毛病 數落他人 只是出於輕蔑和惡意 這種人無法獲 得禪定 他無法了解法 煩惱會在他心中滋長 345

346 天空中無痕跡 只有佛陀的教法才能證得涅槃 世間人執著諸邪見 如來則不然 ---254 天空中無痕跡 只有佛陀的教法才能證得涅槃 諸行無常 諸佛穩定 不隨境轉 ---255 18 12 四處雲遊的苦行者 四處雲遊的苦行者須跋陀羅在拘施那羅時 聽說佛陀當 天晚上就要般涅槃了 他曾經向不同宗教的領導者請教三個 困擾他很久的問題 但是他們的答案都無法令他滿意 雖然 尚未請教過佛陀 但他覺得只有佛陀才能回答他的問題 於 是急忙前去謁見佛陀 阿難尊者希望他不要打擾佛陀 但佛 陀聽見兩人的對話後 同意接見他 須跋陀羅就向佛陀請教三個問題 1.天空是否有軌跡 2.佛陀的教法外可否找到聖者 3.有沒有不是無常的緣起法 佛陀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346

347 第十九 法住品 19 1 收受賄賂的法官 348 19 2 愚人才會騷擾別人 19 3 知識不等於證悟 349 350 19 4 年齡不是判斷的標準 19 5 虛張聲勢 352 19 6 好辯的比丘 353 19 7 誰才是比丘 19 8 沈默不代表智慧 19 9 人如其名 351 354 355 356 19 10 證阿羅漢果甚難 357 347

348 魯莽處事的人不公正 智者應先辨別是非善惡 之後 才下判斷 ---256 有智慧的人不魯莽從事 依法斷事 護持正法 是守法者 ---257 19 1 收受賄賂的法官 有一天 幾位比丘在舍衛城乞食後 正要返回祇樹給孤 獨園 路途上 天下大雨 他們就在法庭的大廳避雨 卻看 見幾位法官當場收取賄賂 之後 任意裁決案子 回到精舍 後 他們向佛陀報告這件事 佛陀說 比丘們 法官如果在斷案時受到金錢的影 響 就不是遵守法律的公正法官 如果能明智的的評估證 據 然後公正斷案 就是遵守法律 公正的法官 348

349 多言者 不一定是智者 只有內心平靜 無敵怨 不傷 害他人的人才是智者 ---258 19 2 愚人才會騷擾別人 有一群比丘無論在精舍或村落裏 總是在進食的時候惹 事生非 有一天 他們羞辱一些沙彌 並且誇口道 注意 只有我們才是聰明智慧的 他們接著把精舍搞得亂七八 糟 然後揚長而去 佛陀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為後 說道 比丘們 多話 辱罵或威脅他人的人沒有智慧 只有不懷恨意 不傷害他人 的人才有智慧 1 在佛教 慧是了知世間是無常 苦 無我的正確知見 慧又分 為三種 1.聞所成慧 聽聞而得的智慧 2.思所成慧 思惟而得 來的智慧 西方實證科學就是這種智慧 3.修所成慧 禪修所證 得的智慧 這種智慧勝過純粹的邏輯推理 慧學包括八正道中的正見 正思惟 正精進 慧 也是五力 五根之一 慧圓滿者才能夠究竟解脫 阿羅漢即是慧圓滿的聖 者 五力 五根 指 信 進 念 定 慧 1 349

350 經常說法的人 不一定就是精通佛法的人 雖然聽聞的 佛法不多 卻能心領神會 依法奉行的人 才是精通佛 法的人 ---259 19 3 知識不等於證悟 舍衛城附近的果園裏住著一位名字叫伊咕達那的比丘 雖然他只能熟記一首佛陀無問自說的偈 但是他徹底了解 其中的法義 只要有機會 他就勸別人修習佛法 並且誦這 首偈語給人聽 每次他誦完偈語之後 森林裏的守護神就很 熱烈的鼓掌稱讚他 有一次 兩位嫺熟三藏的比丘在眾多比丘的陪伴下 前 來他住的精舍 他就邀請他們分別說法 這兩位比丘問他在 這麼偏僻的地方 會有很多人願意來聽法嗎 他告訴他們 甚至森林裏的守護神都會在每次說法後 鼓掌稱讚 於是這兩位比丘輪流說法 但結束時 森林裏卻靜悄悄 的 他們十分困惑 懷疑伊咕達那剛才所說的話 但伊咕達 那堅持說守護神會來聽法 並且鼓掌讚歎 他們就要他親自 說法 他便用扇子遮在身前 然後背誦佛陀的偈語 背誦後 守護神一如往常熱烈鼓掌讚歎 陪伴他們前來的比丘們看見 這種情形後 認為森林裏的守護神對伊咕達那比較友善 350

351 比丘們回到祇樹給孤獨園時 向佛陀報告這件事 佛陀 告誡他們 比丘們 我不認為多聞且經常說法的人就對佛 法有正確的知見 相反的 懂得不多 只知一首偈語 但完 全了解四聖諦 經常正念現前的人才是真正了解佛法的人 上座 不是因為他頭髮灰白 只是年歲增長的人 不過 齒徒長 而已 ---260 了知四聖諦與正法 不殺生 戒行具足 調伏欲望 斷除煩惱的人才是真正的上座 ---261 19 4 年齡不是判斷的標準 有一天 一群比丘前來向佛陀頂禮問訊 佛陀知道他們 證得阿羅漢果的機緣已經成熟 就問他們 進來的時候 有沒有看見一位長老 他們說 沒有 只瞥見一位沙彌 佛陀說 比丘們 他不是沙彌而是長老 我不因為人 的歲數大就稱之為長老 凡是究竟了知四聖諦 而且不傷害 別人的人才是長老 351

352 妒忌 慳貪和虛偽的人 即使有辯才 相貌堂堂 也不是善良的人 ---262 連根拔除煩惱的智者 是真善人 ---263 19 5 虛張聲勢 僧團的慣例 規定年輕的比丘和沙彌必須服侍他們的老 師 服務的範圍包括洗滌 染袈裟和其他細微的工作 有些 比丘羡慕資深比丘能享受這種服務 也希望有如此的待遇 他們就向佛陀建議 讓這些年輕比丘在接受資深比丘的授課 和督導之後 也接受他們的指導 佛陀知道他們的動機 斷然否定 並勸誡他們 比丘 雖然你們可以侃侃而談 但我不認為你們發心善良 發心善 良的人遵守梵行 不貪 而且不作惡業 352

353 一個人即使剃除頭髮 但若破戒 妄語 仍不是比丘 充滿欲望和貪愛的人 怎麼可能是比丘呢 ---264 完全斷除所有惡業的人 才是比丘 ---265 19 6 好辯的比丘 哈達卡比丘喜歡和人辯論 若他屈居下風 就繼續挑戰 對方 並約定在另外的地方和時間再辯論 他每次都會提前 抵達 然後說對方沒來 是承認失敗的表現 之後 他往往 誇口說 看啊 那些蠢笨的人不敢來和我辯論 他們都被 我打敗了 佛陀知道後 勸誡他 比丘 你怎麼會有這種行為呢 比丘雖然剃除三千煩惱絲 但若如此誇口 是不恰當的 只 有徹底去除惡業和驕傲的人才是比丘 353

354 只知向人乞食的人不是比丘 2 持戒的人才是比丘 而不是只知向人乞食的人 ---266 超越善惡業 勤修梵行 修習戒定慧的人才是真正的比 丘 3 ---267 19 7 誰才是比丘 從前有一位婆羅門習慣向別人乞食 有一天 他心裏想 著 一般認為乞食維生的人就是比丘 那別人也應該以比 丘稱呼我 有這種想法後 他就向佛陀說 應該稱呼他為 比丘 佛陀說 婆羅門 如果有人只知乞食維生 我不稱他 為比丘 邪見 行為不正的人不是比丘 只有觀察五蘊無常 苦 無我的人 我才稱呼他為比丘 2 3 比丘 字面的意義是乞討者 但比丘並不乞討 比丘只是靜靜 的站在門口乞食 人們布施什麼 比丘就吃什麼 只知乞食而不持守全部比丘戒的人不可稱之為比丘 354

355 愚癡的人雖然默默不語 仍然不是牟尼 智者 智者如同手拿天平的人 受持善法而捨棄惡法者才是真 正的智者 也是了知五蘊的智者 ---268/269 19 8 沈默不代表智慧 一些不是佛陀信徒的苦行者在接受供養後 會對布施者 說些賜福的話 如 願你們遠離危險 祝你們興旺 財源 滾滾來 祝你們長命百歲 相反的 佛陀的弟子比丘們在 接受供養之後 卻默默不語 這是因為佛陀證悟以後的前二 十年 要他們如此 當時的人就加以比較 苦行者祝福我 們 而敬愛的比丘卻什麼也沒說 很多比丘向佛陀反應這件事 佛陀從此要所有的比丘在 接受信徒的供養之後 也要說一些恰如其分的祝福 從此以 後 大眾在供養之後 也能夠聽到比丘們適當的祝福 而心 滿意足 並建立信心 其他的苦行者則譏諷說 我們嚴格 遵守牟尼的傳統 保持沉默 而沙門喬達摩的弟子則在公眾 場合講說法義 聽到這種蔑視的話後 佛陀說 比丘們 有些人沉默 不語是由於無明和膽怯 有些人則不願意和別人分享深奧的 知識 只知保持沉默的人不是牟尼 只有克服惡業的人才是 牟尼 355

356 殺生的人不是聖者 不殺害眾生的人 才是聖者 ---270 19 9 人如其名 漁夫阿利亞住在舍衛城北邊的城門附近 有一天 佛陀 透過神通 知道阿利亞證得初果的機緣已經成熟 就在乞食 後回精舍的路上 和眾多比丘走到阿利亞釣魚的地方 阿利 亞瞥見佛陀時 放下釣魚竿 走到佛陀身邊 佛陀就當著他的面 詢問所有比丘的名字 最後佛陀也 問他的名字 他告訴佛陀他的名字是阿利亞 Ariya 佛陀告訴他 他的名字的意思是聖者 但聖者不傷害任 何眾生 而他卻奪走魚的生命 實在有辱他的名字 他了解佛陀鼓勵他放棄殺害眾生的生活方式 更要培養 對眾生的慈悲關懷 4 追求解脫者 絕對不可殺害任何生命 無論是多麼小或卑微的 生命 尊重所有生命 才能使世界和平 當今的自然保護理念和 運動與此一理念相應 4 356

357 比丘 尚未證得阿羅漢果位之前 千萬不可因持戒 苦 行 多聞 修習禪定 獨居僻靜處 或因 我享有凡夫 所沒有的出家樂 而心生滿足 ---271/272 19 10 證阿羅漢果甚難 有一次 一群持戒精嚴的比丘 他們有些嚴格修苦行 有些則已經證得阿那含果 不還果 他們認為既然已有這 些成就 要進一步證得阿羅漢果很容易 有了這種想法之 後 他們就去見佛陀 佛陀問他們 比丘們 你們證得阿 羅漢果了嗎 他們說 他們已經修行到某一程度 所以要證阿羅漢果 並不困難 佛陀告誡他們 雖然你們持戒精嚴 或者已證得阿那 含果 但你們不可因此自滿 並且認為只差阿羅漢的境界一 點點而已 除非你們已經徹底斷除煩惱 否則絕對不可認為 自己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位 357

358 第二十 道品 20 1 解脫之道 20 2 觀無常 359 360 20 3 諸行皆苦 361 20 4 諸法無我 362 20 5 精進 莫放逸 363 20 6 護持身 口 意 364 20 7 只有知識 但不能證悟是沒有用的 365 20 8 五位年老的比丘和一位年老的女人 366 20 9 觀想蓮花 367 20 10 瀕臨死亡的富商 20 11 眾生皆會死 368 369 20 12 兒女不是究竟的依止 358 370

359 所有道中 八正道 1 最殊勝 所有法中 四聖諦最殊勝 所有境界中 涅槃最殊勝 兩足眾生中佛陀最殊勝 ---273 這是唯一的正道 除此之外 再沒有證入清淨知見的正 道了 奉行八正道 魔王波旬就無能為力 ---274 奉行八正道 可以滅盡諸苦 八正道也是我滅盡諸苦 證悟聖果 成為佛陀 時所宣說的正道 法 ---275 你們應該自己努力 如來只是指出正道而已 奉行八正 道並且禪修的人 可以解脫魔王波旬的束縛 ---276 20 1 解脫之道 3 一群比丘伴隨佛陀到某一村子去乞食後 回到祇樹給孤 獨園 當天傍晚 他們在一起討論路途的情況 尤其有關當 地的山川地勢 究竟是平地或丘陵 泥土路或碎石路等等 佛陀聽到他們的話後 就過來告訴他們 比丘們 你們現 在所談論的路況是外在的環境 比丘應該只關心修行 並且 精進修習可以導致涅槃的解脫之道 1 3 八正道 即正語 正業 正命 以上屬戒學 正定 正念 以 上屬定學 正見 正思惟 正精進 以上屬慧學 圓滿八正 道即可究竟解脫 佛陀是第一位主張 人可以不依賴超自然或外在的力量 而自 行證得解脫 的聖者 359

360 諸行無常 如果能夠以智慧如此觀察 就能厭離諸苦 這就是清淨道 ---277 20 2 觀無常 一群比丘各自依佛陀給他們的禪修的業處到林子裏去 禪修 但是卻進步遲緩 他們便回去見佛陀 請佛陀給更適 合他們禪修的業處 佛陀於是透過神通 知道這些比丘在迦 葉佛時 曾修習無常觀 所以佛陀就告誡他們 比丘 一 切緣起法都是無常的 4 4 一切因緣和合的事物 不論是有生命或無生命 都遵守無常 苦和無我的永恆定律 修習無常觀的人 可以獲得內心的平靜 與滿足 360

361 諸行皆苦 如果能夠以智慧如此觀察 就能厭離諸苦 這就是清淨道 ---278 20 3 諸行皆苦 一群比丘各自依佛陀給他們的禪修的業處 到林子裏去 禪修 但是卻進步遲緩 他們便回去見佛陀 請佛陀給更適 合他們的禪修的業處 於是 佛陀透過神通 知道這些比丘在過去迦葉佛時 曾修習苦觀 所以佛陀就告誡他們 比丘 一切緣起法 都令人難以忍受 不完美 所以都是苦 361

362 諸法無我 5 如果能夠以智慧如此觀察 就能厭離諸苦 這就是清淨道 ---279 20 4 諸法無我 一群比丘各自得到佛陀給他們的禪修的業處後 到林子 裏去禪修 但卻進步遲緩 他們便回去見佛陀 請佛陀給更 適合他們的禪修的業處 於是 佛陀透過神通 知道這些比丘在過去迦葉佛時 曾修習無我觀 所以佛陀就告訴他們 比丘 一切緣起法 都是無我 不受人左右 5 所有緣起法都是無常 苦和無我 厭離它們的人可以證得涅 槃 無我 沒有永恆不變的自我 是佛陀的重要觀點 362

363 應當努力修行時不努力 年輕力壯 但意志與思想不堅 定 怠惰的人 無法發現可以證得智慧的正道 ---280 20 5 精進 莫放逸 舍衛城的一群年輕男子在佛陀的允許下出家 加入僧 團 佛陀教他們禪修的業處 這些初出家的比丘 除了一人 以外 全都到林子裏去禪修 他們夜以繼日的精進修習 所以經過一段時間後 全都 證得阿羅漢果 便回去向佛陀頂禮問訊 而其中唯一未到林 子裏去禪修的提撒比丘 因為未精進修習 所以毫無成就 當提撒比丘發現其他比丘的修持都比他好時 後悔曾經 浪費時光 他就下定決心 要不眠不休的禪修 當天晚上經 行時 他不小心滑倒 跌斷大腿骨 其他比丘聽見他的哭叫 聲時 都跑去幫忙 佛陀知道這次意外事件時 說道 比丘若在應該精進 修習的時候 虛度時光 不知精進修習 無法證得禪定和清 淨 363

364 願言語謹慎 調伏心意 不以身作惡 願如此清淨身口 意的人 能證得聖者所宣說的正法 ---281 20 6 護持身 口 意 大目犍連尊者有一次和勒叉那比丘下山時 看見一個悲 慘的豬面人身餓鬼 這時候 大目犍連尊者只是微笑 回到 精舍時 勒叉那比丘問尊者因何微笑 尊者回答說 因為他看見那個滿嘴蛆蟲的豬面人身餓 鬼 佛陀這時候也說 在他證得究竟智 成為佛陀時 也曾 親眼目睹該餓鬼 佛陀因此宣說該餓鬼的前世因緣 在過去佛時 這餓鬼是一位經常為人講經說法的比丘 有一次 他到有兩位比丘居住的精舍去 停留期間 他發現 當地的人歡喜聽他說法 他因此想到 如果能使這兩位比丘 遠離該精舍 而為自己獨有 就再好不過了 於是他離間這 兩位比丘 使他們爭論不休 終於都離開精舍 因為這惡業 他在死後 長期遭受苦報 今生 他也生為豬面人身 繼續 受苦 佛陀因此說 身為比丘 應內心平和 不可造身 口 意的惡業 364

365 定中生慧 無定則慧減 明白這種道理的人 應該自行努力 以增長定慧 ---282 20 7 只有知識 但不能證悟是沒有用的 波思拉是一資深的比丘 不僅深深理解 法 並且教 導比丘 法 但也因此十分自負 佛陀清楚他的弱點 希 望加以改正 並引導他走上修行的正道 所以每當波思拉比 丘來頂禮問訊時 佛陀就稱呼他 無用的波思拉比丘 幾次聽到佛陀如此稱呼自己時 他仔細思考其中的含意 終 於了解佛陀所以如此稱呼 是因為自己雖然對 法 有廣泛 的知識 卻不曾認真禪修 所以未能證得聖果 連初禪也沒 有 因此 他在未知會任何人的情況下就離開了 前往舍衛 城外非常遙遠的 有眾多比丘的精舍 他首先去見最資深的 比丘 並謙卑的請他擔任自己的導師 但這比丘為了使波思 拉能真正謙卑 就要波思拉去請求第二資深的比丘擔任導 師 他就去見第二位比丘 但第二位比丘也同樣告訴他去見 另一較資淺的比丘 於是他輾轉來到一位年輕的阿羅漢沙彌 處 最後這沙彌在確定波思拉比丘會恭敬的接受教導後 才 答應擔任波思拉比丘的導師 在這沙彌的指導下 波思拉比丘守護六根 如實觀身 365

366 精進禪修 佛陀透過神通知道波思拉比丘正在精進禪修 就放光 告訴他要堅定 努力精進 發展更高的心靈境界 不久 波 思拉比丘就證得阿羅漢果 砍伐欲望之林 但不要傷及真正的樹木 欲望之林只會 產生恐怖 比丘 砍伐大大小小的欲望之林 脫離欲望 之林 ---283 如果對女人仍存有一絲絲的情愫 內心就仍然受繫縛 如同犢牛仍離不開母牛般 ---284 20 8 五位年老的比丘和一位年老的女人 從前 舍衛城裏有五位朋友 他們年老的時候一起出 家 他們習慣回老家去乞食 其中一位的妻子烹飪手藝很 好 並且妥善照顧他們 因此他們最常去乞食的地方 就是 她家 有一天 她突然生病了 並且遽然去世 五位老比丘十分傷心 同聲哭泣並稱讚她的德行 佛陀 勸誡他們 比丘們 你們深感憂愁 哀傷 那是因為你們 未能解脫貪 瞋 癡 這三毒像一座大森林 砍掉它吧 你 們就能解除心靈的污垢 366

367 斷除貪愛 如同摘秋天的百合花 勤修聖者 佛陀 所 說的法 可以引領人走上寂靜涅槃的正道 ---285 20 9 觀想蓮花 從前有一金匠的年輕兒子在舍利弗的引導下出家 加入 僧團 他在得到舍利弗給他 不淨觀 的禪修業處後 就到 林子裏去禪修 但卻絲毫沒有進步 他因此兩次回去找舍利 弗 請舍利弗進一步指導 但仍然沒有起色 最後 舍利弗 只好與他一起去見佛陀 佛陀知道年輕比丘是金匠的兒子 過去幾世也都是金匠 的兒子 因此另外給他禪修的業處 佛陀不要他觀想厭惡的 事情 反而要他從愉快的感覺開始禪修 佛陀運用神通 創 造一朵美麗的蓮花 並且要年輕比丘把蓮花種在精舍外面的 土堆中 年輕比丘開始集中心念在這朵又大又香的蓮花上 終於 除去障礙 內心充滿法喜 禪修也漸漸有進步 最後證得四 禪 這時候 佛陀又運用神通 使蓮花瞬間枯萎 年輕的比 丘看見蓮花瞬間枯萎 花色不再鮮活亮麗 終於明白蓮花和 一切因緣和合的事物一樣 都是無常的 他因此更進一步了 解苦 空 無我的真理 這時 佛陀再度放光 告誡他要去 除貪愛 年輕比丘正念現前 如法奉行佛陀的教誨 終於證 367

368 得阿羅漢果 雨季時 我將住在這裏 冬季和夏季時 我也將住在 這裏 愚癡的人如此盤算 不知生死無常 7 ---286 20 10 瀕臨死亡的富商 摩訶答那是波羅奈的商人 有一次他打算在某一節慶的 期間 到舍衛城去販賣紡織品和其他商品 但當他抵達靠近 舍衛城的河邊時 卻因為洪水高漲而無法過河 只好在這岸 等待 這一等就是七天 等他進入舍衛城時 節慶已經結束 了 他不想再把商品運回去 就決定在舍衛城多停留幾天 把商品賣完 有一天 佛陀進城乞食時 看見摩訶答那和他 的商品 就微微一笑 阿難問佛陀 何以微笑 佛陀說 阿難 看見那位商人和他的商品嗎 那商人 想要留在城裏 把商品販賣出去 卻不知道他自己的生命就 要結束了 今天應該要做的事 今天就要完成 每天正念現 前 精力充沛 並且不受煩惱的干擾 才能擁有真正有價值 的生命 7 不知生命危脆的道理 368

369 阿難把佛陀的忠告轉告給摩訶答那 請他修習正念 不 可以無明的過日子 摩訶答那聽到自己的生命即將終結時 大吃一驚 心生恐懼 所以一連七天 他都邀請佛陀和眾多 比丘接受他的供養 並且請佛陀向他說法 協助他解脫生死 輪迴 聽完佛陀的說法後 他就證得初果 去世時 他往生 兜率天 溺愛子女和家畜的人 內心執著貪愛的人 將被死神捉 去 如同洪流橫掃沉睡的村落般 ---287 20 11 眾生皆會死 吉離舍瞿曇彌因為獨生子去世 心裏哀傷而來找佛陀 佛陀告訴她 吉離舍瞿曇彌啊 難道你認為你是唯一喪失 兒子的人嗎 眾生都會死的 欲望尚未滿足的時候 眾生就 會死去 佛陀的忠告使吉離舍瞿曇彌不再悲傷難過 全文請參考 8 13 的故事 369

370 面臨死亡的時候 父子親戚都無法救護 父子親戚都無法加以救護 ---288 明白此事實的持戒智者 儘速修築通往涅槃的正道 ---289 20 12 兒女不是究竟的依止 8 波她卡娜失去丈夫 兩個兒子 父母和唯一的哥哥後 幾乎發瘋 當她親近佛陀時 佛陀告訴她 波她卡娜 兒 女無法照顧你的 即使你的一對兒子仍然健在 他們也不是 為你而存在的 有智慧的人遵守戒律 去除證入涅槃的一切 障礙 波她卡娜因為佛陀的婉言相勸而克服她的哀愁 8 全文請參考 8 12 的故事 370

371 第二十一 雜品 21 1 寶經 的威力 372 21 2 唯有慈心可以止息恨意 21 3 裝飾拖鞋的比丘們 373 375 21 4 殺害父母的比丘 376 21 5 男孩和眾多神祇 377 21 6 生命中沒有究竟的滿足 379 21 7 有德行的人不虞匱乏 380 21 8 空間距離不是問題 381 21 9 獨處比較好 382 371

372 如果捨棄小小樂 可以獲得更大的樂 那麼智者應捨棄 小小樂 追求至善的樂 ---290 21 1 寶經 的威力 毗舍離有一年發生嚴重乾旱 造成饑荒 所有的農作物 幾乎沒有收成 很多人餓死 傳染病也爆發了 城裏的人無 法處理死人的屍體 所以屍臭滿城 引來很多邪惡的非人 城裏的人 無限哀傷 想辦法向四方求援 但最後決定 尋求佛陀的協助 所以由離車國摩訶利王子率領的代表團就 向頻婆娑羅王進言 請國王邀請佛陀到毗舍離城來幫忙解決 他們的困境和煩惱 但國王叫他們親自去邀請佛陀 佛陀知 道此行可以造福眾人 也就同意前往 佛陀和眾多比丘抵達毗舍離城的時候 天空突然下起傾 盆大雨 把城裏沖洗乾淨 佛陀被安排住進一座特別準備的 客房 這時 帝釋率領諸天神前來向佛陀禮敬 眾多邪惡的 非人因而逃離 當天晚上 佛陀開講 寶經 並要阿難繞 城複誦該經文 阿難依照佛陀的指示去做 由於該經具有保 護的力量 很多生病的人都康復了 佛陀一連七天都講相同的經文 第七天結束的時候 毗 舍離城一切恢復正常 大雨也把城裏所有的污穢物清洗乾 372

373 淨 離車王子們和毗舍離城的百姓從此快活過日子 不再憂 傷 他們也非常感激佛陀的幫忙 為了追求自己的快樂而使他人痛苦的人 將為瞋恚所束 縛而無法解脫 ---291 21 2 唯有慈心可以止息恨意 1 舍衛城中有一位婦人養了一隻母雞 每次母雞下蛋時 這婦人就打破雞蛋 惹得母雞非常生氣 也因此下一世時這 隻母雞往生成貓 婦人往生成母雞 更湊巧的是 兩人往生 在同一棟屋子裏 貓於是吃光母雞生下來的蛋 再下一世時 母雞變成豹 貓變成鹿 豹咬死鹿和它的 子女 之後 兩人之間累世的仇恨不斷上演 佛陀在世時 他們又變成一位婦女和一隻惡魔 有一次 這婦女和她的丈 夫以及幼小的兒子 一起從娘家返回他們靠近舍衛城的家 時 在路旁的池塘邊休息 婦人的丈夫跳進池塘洗澡 這時 1 全文請參考 1 4 的故事 373

374 她認出有個人是惡魔的化身 而且就是自己累世的仇人 她 趕緊帶著孩子 急忙逃往佛陀正在講經說法的精舍 把孩子 放在佛陀的腳下 這惡魔因此無法進入 佛陀叫惡魔進來 並且告誡她們兩人 今天 你們兩 人如果沒有來到我這裏 你們累世以來的仇恨就永無止盡 仇恨無法平息仇恨 只有慈悲才能止息仇恨 仔細思量佛 陀的教誨後 兩人明白仇恨確實一無是處 並承認彼此的愚 癡 便決定止息累世以來無意義的仇恨 374

375 傲慢又放逸的人 應該作的事 2 都不作 不應該作的事 3 卻都做了 煩惱因此增長 ---292 精進修習觀身是苦的人 不作不應該作的事 應該作的事則不間斷 如此觀察的人 煩惱減少 ---293 21 3 裝飾拖鞋的比丘們 有一群住在跋提的比丘只對製作 穿著裝飾過的拖鞋有 興趣 而疏忽修行 有人向佛陀報告這件事 佛陀告誡這群 任性的比丘 比丘們 你們加入僧團是為了要究竟解脫 但你們卻只知道製造並穿著有裝飾的拖鞋 聽完佛陀的勸誡後 這群比丘痛改前非 精進的修習解 脫之道 2 3 應該作的事 指持戒 修習禪定等 不應該作的事 指裝飾雨具 拖鞋 缽等 375

376 阿羅漢殺父 傲慢 母 欲愛 害剎帝利族二王 斷見 與常見 破王國 十二處 及其官員 執著 而不後 悔 ---294 婆羅門 阿羅漢 殺父 傲慢 母 愛欲 害婆羅門族 二王 斷見和常見 掃除老虎當道的危險道路 五蓋 而不後悔 ---295 21 4 殺害父母的比丘 有一次 遠地的一群比丘來祗樹給孤獨園向佛陀頂禮問 訊 拉枯塔卡跋提比丘正巧從不遠處的地方經過 佛陀便指 著他向這群比丘說 比丘們 看那比丘 他殺死自己的 父 母 而且一絲悔恨之心也沒有 這群比丘對佛陀的話十分困惑 因為他們知道拉枯塔卡 跋提比丘並沒有殺害父母 所以懇求佛陀加以解釋 佛陀因 此向他們解釋其中的含意 其實這只是譬喻 意思是說阿羅 漢去除貪愛 貢高 邪見 和對六根與六塵的執著 所謂的 父母 指的是貪愛和貢高 常見和斷滅見就是 兩位國王 執著就是收取所得稅的稅務官 而六根與六塵就 是王國 376

377 喬達摩 4 的弟子 時刻保持醒覺 無論晝夜 常憶念佛 寶 5 ---296 喬達摩的弟子 時刻保持醒覺 無論晝夜 常憶念法寶 ---297 喬達摩的弟子 時刻保持醒覺 無論晝夜 常憶念僧寶 ---298 喬達摩的弟子 時刻保持醒覺 無論晝夜 常觀身不淨 ---299 喬達摩的弟子 時刻保持醒覺 無論晝夜 常樂不殺生 ---300 喬達摩的弟子 時刻保持醒覺 無論晝夜 常好樂禪修 ---301 21 5 男孩和眾多神祇 有一天 王舍城裏的一位砍柴工人和他的兒子上山去砍 柴 傍晚在回家的路上 他們在靠近墓園的地方進食 也把 兩隻公牛的軛解下來 讓它們去吃草 但這兩隻牛卻在他們 不注意的情況下走失了 砍柴工人發現牛不見了 就去找 喬達摩 Gotama 或譯為 瞿曇 佛陀家族的姓氏 憶念佛寶 憶念佛陀的殊勝功德 請參考 清淨道論 第七 說六隨念品 一 佛隨念 196 頁 4 5 377

378 牛 而叫兒子留下來看顧木柴 這砍柴工人最後在城裏找到 牛 但天色已晚 城門都關上了 他的兒子只好一個人在牛 車下過夜 砍柴工人的兒子雖然年紀小 但心中經常憶念佛陀的聖 德 那天晚上 兩個惡魔企圖嚇唬 傷害他 當其中一位惡 魔拉他的腿時 他大聲喊 南無佛 惡魔聽到這男孩的 叫聲時 受到驚嚇 反而覺得應照顧這男孩 其中一位惡魔 留下來保護男孩 使他免於任何危險 另一惡魔則到頻婆娑 羅王的宮裏去偷取食物 並留下文字 說他拿走王宮的食盤 和其用途 這些文字只有頻婆娑羅王才能看見 兩位惡魔就 餵養這男孩如同他們的孩子般 第二天清晨 國王的僕人發現王宮的盤子不見了 就四 處去找 但全找不著 最後 他們發現盤子在男孩身上 認 為這男孩是小偷 就把他帶到國王面前 當國王看見盤子上 的文字時 就詢問男孩 男孩回答說 當夜曾被父母餵食 吃飽後 他心滿意足的入睡了 毫無恐懼之心 除此以外 他一概不知 國王就請男孩的父母來詢問 之後 國王攜帶 他們一起去見佛陀 國王問佛陀 是不是只有憶念佛陀的聖德才可以保護 人 免于惡魔的迫害和危險 或者 憶念 法 的殊勝也同 樣有效 378

379 佛陀說 國王啊 憶念佛陀不是唯一可以保護人 免 于惡魔和危險的方法 對六根中任何一根具足正念是保護一 個人 免受惡魔迫害和危險的好方法 出家修行的生活艱苦 在家的生活痛苦 與不同個性的人共住痛苦 生死輪迴苦 所以不要再輪迴了 不要一再受苦 ---302 21 6 生命中沒有究竟的滿足 十月和十一月的月圓之夜 毗舍離城燈火通明 城裏的 人大肆慶祝眾星雲集的節慶 祈求眾星不要降下災殃 他們 高歌 狂舞 盡情享樂 這時 有一位比丘站在精舍眺望城 裏的一切 他感到一陣落寞 對自己的出家生活不滿 而喃 喃自語 沒有人的日子比我更糟糕了 就在這時 林子的守護神現身在他面前 告訴他 地 獄眾生羡慕天人的命運 同理 城裏的人羡慕生活在林子裏 的人 指修行人 這比丘明白這道理後 後悔曾經如此看輕比丘的命運 第二天一大早 他去向佛陀頂禮問訊 佛陀勸他努力觀想世 間的無常變化 佛陀也教導他 一切眾生皆苦 379

380 有正信 持戒的人 有聲譽和財富 7 的人 到處受人尊敬 ---303 21 7 有德行的人不虞匱乏 質多羅聽完舍利弗尊者的說法後 證得三果 有一天 他滿載一車子的食物 以及其他要供養佛陀和眾多比丘的東 西 出發前往舍衛城 正當他向佛陀頂禮問訊時 鮮花恰如 天雨般 奇蹟似的遍灑在他身上 他停留在精舍的好幾天裏 一直供養佛陀和比丘們 而 天神總是裝滿他的食物和供養品 使他不虞匱乏 就在他回 去的前一天晚上 他把所有的東西都供養僧團 但天神又用 很多非常有價值的東西裝滿他已空的車乘 阿難看見這段日子裏 天神不斷補充質多羅的供養品 就問佛陀 世尊 是不是因為質多羅前來供養您 所以才 能擁有這些無價的東西 如果他供養其他人 也會有這些禮 物嗎 佛陀說 阿難 質多羅信仰堅定 又慷慨布施 無論 他到何處 都會獲得財富和榮耀 7 此處的財富指 信 戒 慚 愧 聞 施 慧 七聖財 380

381 善良的人如喜馬拉雅山 即使身在遠方 而聲譽到處傳 播 邪惡的人如夜晚射箭 雖然近在咫尺 別人卻視若 無睹 ---304 21 8 空間距離不是問題 給孤獨長者和郁瞿婁年輕時 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受教 郁瞿婁有位兒子 給孤獨長者有一位女兒 當兒女成年後 郁瞿婁就向給孤獨長者請求讓這對小兒女成親 結婚後 給 孤獨長者的女兒脩摩迦提就住在夫家 但郁瞿婁一家人對佛 法沒有好感 有時候 他們甚至邀請裸形外道到家中來 每 次脩摩迦提的公公都會要求她一起向這些裸形外道禮敬 但 由於害羞和不習慣見裸形外道 她都加以拒絕 相反地 他 告訴婆婆有關佛陀的殊勝 她的婆婆聽到脩摩迦提敘述佛陀的種種事後 急於想見 佛陀 所以就允准她邀請佛陀前來家裏接受供養 她就開始 準備食物和其他供養品 一切就緒後 她就到樓上去 面向 祇樹給孤獨園 備妥鮮花 焚香 心中同時觀想佛陀的殊勝 德行 然後說出自己的願望 世尊 我誠懇邀請您和眾多 比丘明日前來應供 願佛陀知道我的邀請 381

382 這時候 給孤獨長者在祇樹給孤獨園請佛陀於第二天至 他家接受供養 但佛陀回答說 他已經答應脩摩迦提 明日 將接受她的供養 給孤獨長者十分困惑的對佛陀說 世尊 她不住在舍衛城 而住在很遙遠的地方 佛陀回答 不錯 但善良的人雖然在遙遠的地方 卻 像身邊的人一樣為人所察知 第二天 佛陀和比丘們到郁瞿婁的家去接受供養 郁瞿 婁夫婦對佛陀的殊勝和莊嚴 十分感動 就向佛陀頂禮問 訊 供養完後 佛陀為他們說法 從那天起 郁瞿婁一家人 都成為佛陀堅定的信徒 獨自坐臥 獨自經行而不倦怠 獨自調御的人 喜歡住在林中僻靜處 ---305 21 9 獨處比較好 伊卡非哈如尊者不喜歡與眾多比丘居住一處 他寧可一 人獨住 獨居時 他不論行 住 坐 臥都努力使正念現前 其他比丘不了解他 就向佛陀報告這件事 佛陀不僅不責 備 反而稱讚他 他做得對 比丘獨處是好事啊 382

383 第二十二 地獄品 22 1 陷害佛陀的陰謀 384 22 2 自食惡果的人 386 22 3 假裝已經證得聖果的比丘 22 4 被女人愛戀的男子 22 5 固執的比丘 388 389 22 6 嫉妒心重的女人折磨女傭 22 7 自求多福的比丘 390 391 22 8 觀念錯誤的裸行外道 22 9 孩童拜訪佛陀 387 392 393 383

384 說妄語的人墮地獄 造作惡業卻說 我沒有作 的人 會下地獄 這兩種人來世同樣受地獄苦 ---306 22 1 陷害佛陀的陰謀 佛陀的信徒日漸增多後 其他外道的信徒就日漸減少 他們往昔的供養和榮耀也不再豐碩 人們甚至不知道他們是 否還存在 因此 這些外道非常嫉妒佛陀 他們擔心如果再 不採取行動破壞佛陀的聲譽 會對他們不利 所以他們就找 來一位名叫孫陀利的女子 告訴她 年輕 聰慧 貌美的 孫陀利 我們要你去破壞佛陀的名譽 你要表現得讓人以為 你和佛陀私通 如此一來 佛陀的名譽就會掃地 他們的信 徒就會離開他 回來供養我們 好好利用你的美貌姿色 耍 點心機吧 從此以後 孫陀利在夜晚時分 往祇樹給孤獨園的方向 走去 人們如果問她要去那裏 她就說 我要去找佛陀 我和他住在精舍裏呀 而事實上 她卻前往外道的住處 隔天大清早 她才回家 如果路上遇見有人問她從那裏來 她就說 我和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共度一夜後 要回家 啦 接連幾天 她都這麼做 如此信口雌黃 384

385 不久 外道們雇請一些暴徒殺害她 並且把屍首棄置在 祇樹給孤獨園附近 棄屍的第二天 外道們四處散播孫陀利 失蹤的消息 他們也向國王報告 並得到允許 可以到處搜 查 他們在給孤獨園附近找到孫陀利的屍首 就報告國王 說 佛陀的信徒殺死孫陀利 並把屍首丟棄 他們之所以 這麼做是為了掩飾佛陀的穢行 國王說 果真如此 你們可以到城裏各處去宣告這件 事 他們便帶著孫陀利的屍首到城中各處去 高聲說 看 啊 佛陀的信徒做了什麼好事 他們殺害孫陀利 就是為了 掩飾佛陀的穢行 佛陀知道外道企圖破壞他的聲譽時 只是淡淡的說 弟 子們 去跟這些人說 說謊的人會下地獄 犯了罪 卻口 口聲聲說 我沒有犯罪的人也會下地獄 這兩種人同樣犯 了罪 都會在地獄中受苦 他們的來世也將如此 其實國王也命令手下調查孫陀利的死因 結果發現孫陀 利死于一般暴徒手下 這些暴徒在國王面前招認 外道雇用 他們殺害孫陀利 並棄屍在祇樹給孤獨園附近 這些外道們 也被帶到國王面前 並承認他們在殺害孫陀利這件事上所扮 演的角色 國王命令他們到城裏各處 向大眾公開承認罪行 385

386 他們就到城裏的各個角落說 我們誣賴佛陀的信徒 只是為了要羞辱佛陀 事實上 佛陀的信徒是無辜的 我們 才是真正的罪人 這些外道和暴徒因此受到應有的制裁 佛陀的信譽不僅不受這次無妄之災的損壞 反而增長 雖然身穿黃色袈裟 卻造作惡業 又不能調御身口意的 人 終究會因造作的惡業而墮落地獄 ---307 22 2 自食惡果的人 大目犍連尊者有一次與勒叉那尊者一起下山 他們在路 上遇見幾個景況悲慘的惡鬼 回到精舍後 大目犍連尊者當 著佛陀的面 告訴勒叉尊者 說他親眼看見有五個受苦的惡 鬼 身體為火所灸燒 佛陀也說 在上一尊佛時 這五個惡鬼都是出家比丘 但對修行不感興趣 而犯下眾多罪行 也因此 他們在地獄 受苦 今生他們也變成受苦的惡鬼 來償還他們的餘罪 386

387 如果犯戒 不能調御身口意時 與其接受他人的供養 不如吞下熾熱的火紅鐵丸 ---308 22 3 假裝已經證得聖果的比丘 有一年 跋耆發生飢荒 某些比丘為了要有足夠的食 物 就假裝他們已經證得聖果 村子裏的人不明就裏 竟相 信 尊敬他們 而大量供養 只留下極少數的食物給自己 結夏安居結束後 全國的比丘遵照當時的習慣 聚集起來 向佛陀頂禮問訊 這些跋耆的比丘也來了 他們形色飽滿歡 愉 其他地方的比丘則面黃飢瘦 佛陀詢問所有的比丘如何結夏安居 他特別詢問來自跋 耆的這群比丘們 飢荒時 是否有獲得供養的問題 這群比 丘回答說 沒有任何問題 佛陀知道這群比丘為什麼會得到 那麼多供養 為了藉機教誨他們 佛陀就問 你們如何在 飢荒期間 得到那麼多的供養來結夏安居 這群比丘回答說 他們經過討論之後 決定作假 利用 彼此之間的回答 來誤導村人 使村民以為他們都已經證得 清淨聖果 佛陀問他們 是否真正證得聖果 他們說沒有 佛陀於 是告誡他們 如果名不符實而接受信徒的供養 是不如法 而且很危險 387

388 放逸 淫人之妻者必然遭受四種報應 獲罪 不得安眠 受人譴責 墮落地獄 ---309 因此 邪淫不僅造作惡業 也會墮落地獄 邪淫的男女 必生驚恐 喜樂短暫 國王也將治以重罪 所以人不應 淫他人之妻 ---310 22 4 被女人愛戀的男子 讖磨既富有 又英俊瀟灑 很多女子因此深深迷戀他 這些女子無法抗拒他的魅力 而不自覺的愛上他 讖磨也就 和很多女子私通 絲毫沒有良心不安 國王的手下前後三次 抓到他與人邪淫 並且把他押解到國王面前 國王的手下告 訴國王說 讖磨是給孤獨長者的姪子 國王出於對長者的尊 敬 每次都是加以譴責就放過他 給孤獨長者知道姪子的惡行後 就帶他一起去見佛陀 佛陀向讖磨指出邪淫的罪惡及其嚴重後果 從此以後 讖磨 就痛改前非 守五戒 388

389 如果錯抓孤沙草 1 手會受傷 同理 比丘若造作邪行 也會墮入地獄 ---311 懈怠 犯戒 修梵行時卻心生疑惑的人得不到善報 ---31 應當作的事就盡力 堅定的作 放逸的比丘 徒然增長欲望的塵垢 ---313 22 5 固執的比丘 有位比丘後悔曾經愚癡的砍伐一些樹木 就向另一位比 丘透露他的心聲 這位比丘卻說 砍伐樹木不過是極小的 戒 2 而已 你已經向我表達悔意就好了 沒什麼好自責的 說著說著 這比丘為了證明自己不把這種小小戒放在心上 就用雙手連根拔取一些樹木 甚至當佛陀告誡他時 他一開始也是桀驁不馴 頑強任 性 但是當佛陀說法後 這桀驁頑強的比丘才明白 身為比 丘 要克制身 口 意的行為 從此以後 他嚴格遵守戒律 後來 更因為修習觀禪而證得阿羅漢果 孤沙草 香草名 雖然禁止破壞樹木似乎微不足道 但佛陀的重點在於強調人必 須尊重所有的生命 無論它們多麼卑微 因為所有的生命都是相 互依存的 今天 我們可以體會佛陀的智慧 不可任意破壞自然 環境 1 2 389

390 不要造作惡業 造作惡業的人 將來必定受苦 應該造作善業 造作善業的人不受苦 ---314 22 6 嫉妒心重的女人折磨女傭 從前 有一位嫉妒心重的婦女和丈夫住在舍衛城 她發 現丈夫和家中的女僕私通 而異常憤怒 有一天 她將該女 僕綑綁起來 割掉她的耳朵和鼻子 並且關在房間裏 然後 她陪同丈夫到祇樹給孤獨園 他們出發後不久 這女僕的親 戚來他們的家 發現女傭被綁著關在房間裏 就將她鬆綁 並帶她到給孤獨園去 這女僕向佛陀敘說女主人對她的所作 所為 她更站在群眾中間 讓大眾親眼目睹她家女主人的殘 酷手段 佛陀因此說 不要犯惡行 以為不會為人所知 私下 犯下的惡行 一旦為人發現 會招致更大的痛苦和哀傷 善 行可以悄悄的做 善行只會帶來幸福 而不是哀傷 這善妒的女主人承認她的惡行 並努力去除嫉妒心 後 來 她也確實了知佛法 390

391 譬如邊境城市 內外都受到防護 人也應當如此保護自 己 不可糟蹋機會 糟蹋的人墮入地獄受苦 ---315 22 7 自求多福的比丘 一群比丘到邊境的村落去結夏安居 第一個月 村民妥 善照顧他們 並且提供他們生活的必需品 但搶匪在第二個 月的時候掠奪該村子 有些村民甚至被擄去當做人質 村民 因此必須重建村子 保護自己 也就無法如願供養 照顧這 群比丘 這群比丘只好自求多福了 結夏安居結束後 他們回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去向 佛陀頂禮問訊 他們向佛陀報告說 由於村民的處境困難 所以 安居的後兩個月 他們過得相當艱辛 佛陀告訴他們 比丘們 想要擁有無憂無慮 輕輕鬆 鬆的日子本來就很困難 如同村民要保護自己的村落 比丘 要時時刻刻自我警惕 集中心念 努力修行 391

392 對不該羞恥的事感到羞恥 該羞恥的事卻不知羞恥 懷有此等邪見的人 墮落地獄 ---316 對不應恐怖的事心懷恐怖 該恐怖的事卻不知恐怖 懷有此等邪見的人 墮落地獄 ---317 22 8 觀念錯誤的裸行外道 有一天 幾位裸行外道外出乞食時用布遮著他們的缽 一群比丘看見他們 就評論道 用布遮住前面身子的外道 比只用布遮蓋缽 全身卻一無遮掩的外道更受人敬重 這些裸行外道聽見比丘們的評論時 反唇相譏道 是 啊 我們是用布遮掩缽 但我們這麼做可以防止灰塵跑進食 物裏面 灰塵中也含有眾生啊 比丘們回到精舍後 向佛陀報告裸行外道的話 佛陀 說 比丘們 那些外道對該羞恥的行為不知羞恥 不需羞 恥的行為 卻大感羞恥 由於這種錯誤的知見 他們無法得 到真正的法喜 392

393 視邪見為正見 視正見為邪見 懷有此種邪見的人 墮落地獄 ---318 錯就是錯 對就是對 心懷正見的人 趣向善趣 ---319 22 9 孩童拜訪佛陀 有一位外道的信徒們不希望他們的孩子和佛陀信徒的 孩子混雜在一起 就告訴他們的孩子 不要去祇樹給孤獨 園 不可向佛陀的比丘們頂禮 有一次 這些孩子們到祇樹給孤獨園附近遊玩 不久 感覺十分口渴 但記起父母告誡 而不敢進入精舍 就要其 中一位父母是佛陀信徒的小孩進入精舍要水來喝 這小孩進 入精舍後 先喝了一杯水 才去向佛陀頂禮問訊 並說他的 朋友們因為父母的教誨 而不敢進入精舍 佛陀就邀請他們全部進來喝水 並依孩子們的個性講說 佛法 這些孩子們也因此對三寶有信心 回家後 這群孩子 們向父母敘說進入精舍 並且聽聞佛陀說法的情形 他們無 明的父母 卻大聲叫道 我們的孩子對我們的宗教不夠虔 誠 他們被毀了 鄰居們有些是佛陀的信徒 聽見他們這麼喊叫 就過來 向他們解釋佛法的殊勝 他們才去祇樹給孤獨園聽佛陀說 法 終於對三寶有了正確的信念 393

394 第二十三 象品 23 1 佛陀忍受毀謗 23 2 人必須自我訓練 395 396 23 3 父親與不肖的兒子們 23 4 飲食節制 399 23 5 沙彌和前世母親的神祇 23 6 隨著鼓聲起舞的老象 23 7 照顧佛陀的大象 400 402 403 23 8 魔王波旬企圖誘惑佛陀 394 397 405

395 如同戰場中的大象忍受弓箭 我 佛陀 也如此忍受誹 謗 事實上 世上多破戒的人 ---320 只有馴服的象 馬可以參加集會 國王只乘馴服的動物 能夠忍受誹謗 調御自己的人 是人中最尊貴的人 ---321 調伏的騾最優良 印度的種馬最優秀 矯羅 1 的象最優 良 自行調御的人最優秀 ---322 23 1 佛陀忍受誹謗 2 摩醯提利對佛陀懷恨在心 後來 她成為優填國王的三 位后妃之一 當她聽到佛陀來到憍隡彌城的消息時 就雇請 一些惡徒 在佛陀進城乞食時加以誹謗 這些惡徒便到處尾 隨佛陀 並大肆誹謗 如是一而再 再而三的毀謗 使得阿 難尊者無法忍受 他勸佛陀離開 到另一個城市去 但佛陀 拒絕他的建議 到別的地方去也可能受人毀謗 一個清白 的人每次受人毀謗就離開是不如法的作為 在什麼地方發生 問題 就要在當地解決該問題 就像隻戰鬥中的大象 默默 忍受來自四方的箭 我也默默忍受人們的毀謗 1 2 矯羅 象名 請參考 2 1 的故事 395

396 任何車乘都無法使人到達涅槃境界 只有善自調御 才 能使人抵達涅槃境界 ---323 23 2 人必須自我訓練 有一天 幾位比丘看見一位馴象師和他的大象在河邊 馴象師正試著要馴服大象 但並未成功 一位曾經也是馴象 師的比丘 就向其他比丘解釋輕鬆馴服大象的方法 馴象師 聽見比丘的話 就照著他的話做 很快就馴服大象 後來 這比丘向佛陀報告這件事時 佛陀告誡他 比 丘 你離究竟解脫還很遙遠 你應該專注于心靈的修行 你 不可能經由馴服象而證得究竟解脫 只有馴服自己的人才能 體悟畢竟大樂 3 3 佛陀不是因為該比丘服務別人而勸誡他 而是提醒他不可忘記 出家修行的目的 徹底解脫所有煩惱和苦痛 396

397 求偶時期的大象財護 4 難以馴服 但被人繫縛後 不吃任何食物 只惦記著森林 ---324 23 3 父親與不肖的兒子們 舍衛城中有位年老的婆羅門非常富有 他有四個兒子 每個兒子結婚時 他就分給那位兒子應得的一份財產 四個 兒子全部結婚後 他又把剩下的財產分成兩半 其中一半再 分給四個兒子 後來 他的妻子去世了 他的兒子們就回來 妥善照顧他 他們十分關心 敬愛他 但卻慢慢說服他 把 剩下來那一半財產也全部分給他們 從此這老人分文不值 老人首先與長子同住 過了幾天 長媳婦就說話了 長子 分到的財產比較多嗎 難道你不知道去其他兒子家的路嗎 聽完話後 老人十分難過 就離開長子的家 前往次子 的家 不久 二媳婦也講類似的話 老人只好遷移到第三個兒 子的家去 結果 情形也是一樣 老人最後去找最小的兒子 但與在前面三個兒子家的遭遇一樣 老人從此流落街頭 拿 著一缽一杖 前去找佛陀 尋求安慰和忠告 到達精舍後 他向佛陀訴說他的兒子如何虧待他 佛陀 就教他數首偈語 請他在婆羅門大型聚會的場合上朗誦 這 4 財護 象名 397

398 些偈語的主要內容如下 我四個愚癡的兒子個個像惡魔 他們雖稱呼我父親 父親 但只是嘴上親熱而已 心裏全不是這樣想 他們全是 騙子 工于心計 全聽老婆的話 把我趕出他們的家 現在 我只有乞討為生了 這四個兒子比我手上的枴杖更無用 城裏所有婆羅門聚會的日子到了 老人知道他的四個兒 子也會出席 就前往參加大會 並且大聲朗誦佛陀教他的偈 語 當時的習俗認為虧待父母 不奉養父母的兒女都應該接 受處罰 因此大家聽完老人的偈語後 就憤怒地找出這四個 不肖兒子來 威脅著要處罰他們 這時候 四個兒子明白自己的錯誤 就跪在父親的腳 下 請求父親原諒 他們發誓從此以後會照顧 愛護和禮敬 他 他們也警告妻子要妥善照顧父親 從此以後這四個兒子 供給父親足夠的食物和衣服 老人因此恢復健康 他就前往 精舍 請佛陀每天接受他兒子供給他的四盤食物中的兩盤 做為他的供養 有一天 老人的長子邀請佛陀前去他家應供 供養後 佛陀說 人若妥善照顧父母 可以得到功德 佛陀也講大象 財護照顧父母的故事 大象財護被捕後 天天思念森林裏的 父母 398

399 愚癡的人 懶惰 好吃又貪睡 像豬一樣懶睡翻滾 因此生死輪迴不斷 ---325 23 4 飲食節制 有一天 拘薩羅國波斯膩王吃完豐碩的早餐後 前往祗 樹給孤獨園 向佛陀頂禮問訊並聽佛陀說法 但他卻精神不 振 一直打瞌睡 無法保持清醒 他告訴佛陀 尊者 我 自從吃完豐碩的早餐後 身體一直不舒服 佛陀說 過量的飲食會造成身體不舒服 佛陀接著建 議國王飲食應適量 國王也接受佛陀的勸告 日漸減少食 量 果然 他變得活力充沛 機敏又快樂 399

400 從前 我的心到處攀緣 但現在我已經調御內心 如同馴象師馴服求偶時期的象 ---326 23 5 沙彌和前世母親的神祇 有一天 眾多比丘要求左奴沙彌背誦一些經文 背誦完 後 左奴虔誠的說 願以背誦經文的功德回向給父母 這時候 是他前世母親的神祇正好聽到他的背誦和話 她非 常高興 立即高聲說 親愛的兒子 我多麼高興能分享你 的功德 你做得太好了 真是好孩子 由於左奴的緣故 天神和其他神祇更敬重她 聚會時 都優渥禮遇她 左奴長大後 卻對修行生活不滿意 想還俗 便回家向 今生的母親表明心意 他母親費盡唇舌 勸他不可半途還 俗 但他心意已定 他母親只好答應吃完飯後 給他世俗的 衣服 他母親就忙著去準備餐飯 這時候 是左奴前世母親 的神祇心想 我一定要想辦法 阻止他離開僧團 這神 祇就附在左奴身上 使他在地上打滾 並且喃喃自語 他今 生的母親嚇了一跳 鄰居們也都過來要求神祇安靜下來 不 料神祇卻說 這沙彌要離開僧團 還俗 果真如此 他就 無法解脫了 說完後 神祇就離開左奴的身體 左奴也清 醒過來了 400

401 他發現母親滿臉淚痕 鄰居也聚集在他身邊 就問他們 究竟發生什麼事 他母親告訴他剛才發生的事情 並且說 還俗是非常愚蠢的事 左奴明白自己的錯誤 就回到精舍 受具足戒 成為僧團的一員 佛陀為了幫助左奴證得究竟涅槃 告誡他 比丘 無 法控制心 使心不散亂的人 無法找到快樂 所以控制你的 心念 如同馴象師馴服大象一般 左奴奉行佛陀的教誨 終於證得阿羅漢果 並嫺熟三 藏 後來 更是宣說佛法的優秀比丘 401

402 人應具足正念 並妥善守護自心 如同象自力脫離泥沼 修行的人也應自力脫離煩惱的陷阱 ---327 23 6 隨著鼓聲起舞的老象 大象波梨耶年輕的時候非常強壯 但老了以後 卻衰弱 不堪 有一天 它走到池塘時 陷在泥淖中 無法脫困 國 王知道這件事後 就派一位馴象師去幫助它 馴象師抵達波 梨耶陷身的地方時 就要人吹奏戰鼓 波梨耶聽見戰鼓聲 時 覺得自己似乎又回到戰場了 精神為之大振 而一鼓作 氣 脫離困境 佛陀以波梨耶的故事教誡眾多比丘 比丘 如同波梨 耶自行脫困 你們也要自行從煩惱中解脫出來 402

403 如果有行為端莊 智慧具足 適合共住的益友 應該克服所有的困難欣然與他共住 ---328 如果沒有行為端莊 智慧具足 適合共住的益友 就應該像國王放棄王國 或獨自生活在森林中的象 獨自居處 ---329 寧可一人獨居 也不要與愚痴的人為友 獨自居處 不造作惡行 自由自在 如同森林中的象 ---330 23 7 照顧佛陀的大象 5 憍薩彌的比丘有一次因一件小事而引發爭吵 他們甚至 不聽佛陀的勸解 佛陀就獨自到一處林子裏去結夏安居 在 這期間大象波利哩亞卡妥善守護著佛陀 而當地的信徒知道 佛陀離開的原委後 不再供養這些比丘 他們終於知道犯錯 了 就拜託阿難尊者去請佛陀回來 結夏安居結束後 阿難和五百名比丘到佛陀安居的林子 裏 五百比丘在林子外等待 阿難尊者獨自進去見佛陀 佛 陀要阿難叫五百比丘全都進來 他們進來向佛陀頂禮問訊 後 說 世尊 您一個人獨自在林子裏結夏安居 真是辛 苦了 5 相關經文請參考 1 5 的故事 403

404 佛陀說 比丘們 不要這麼說 波利哩亞卡大象在這 段時間妥善守護著我 它實在是個好朋友 真正的朋友 人 如果有牠這種朋友 應永遠維持這份友誼 如果無法找到真 正的朋友 最好還是獨處 404

405 在患難的時候 得遇善友是好事 知足是好事 生命即將結束時 能具足功德是好事 能夠解除所有苦是好事 ---331 今生能禮敬 照顧父母親是件好事 今生能禮敬 照顧沙門是件好事 今生能禮敬 照顧聖者 6 是件好事 ---332 老年時 仍然能夠持戒是件好事 具有正信是件好事 智慧具足是件好事 不造作惡業是件好事 ---333 23 8 魔波旬企圖誘惑佛陀 有一次 佛陀住在喜馬拉雅山附近時 發現很多百姓受 到暴君不公平的統治 他想 是否有法子可以使這些君主能 公平 如法的善待百姓 魔王波旬知道佛陀的心思後 就誘 惑佛陀當國王 佛陀對魔王波旬說 邪惡的魔王波旬 你的教法和我 的大不相同 你無法左右我 人應該警覺那些口口聲聲要幫 助我們 而實際上卻處處為自己利益打算的朋友 6 聖者 指佛陀 阿羅漢等 405

406 第二十四 愛欲品 24 1 口臭的金魚 24 2 業報 407 409 24 3 勇敢面對死亡的男人 24 4 貪欲的束縛 24 5 美色是膚淺的 410 412 413 24 6 特技演員變成聖者阿羅漢 24 7 年輕女孩誘惑比丘 417 24 8 魔王波旬恐嚇羅睺羅 418 24 9 領會佛法的奧妙並不容易 24 10 帝釋的請求 414 419 420 24 11 富貴使人更加貪婪 421 24 12 在肥沃的土地上播種 收穫特別多 406 423

407 放逸人的貪愛 如同蔓草到處增長 他們不停的生死輪 迴 亦如林中的猿猴不停的尋找水果 ---334 在這世間 如果為惡欲所纏縛 苦痛增長如同雨後的毘 羅草 ---335 在這世間 如果能夠降伏難以克服的貪欲 則苦痛遠離 如同水滴滑落蓮花葉 ---336 恭賀所有聚集在此的人 能剷除愛欲之根 亦如想得到甜根的人 努力挖掘毘羅草 不要讓魔王波旬像洪水傷害蘆葦草般傷害你們 ---337 24 1 口臭的金魚 舍衛城的一群漁夫捕到一隻非常漂亮的金魚 這魚實在 太漂亮了 他們就把它獻給國王 國王帶著魚去見世尊 當 魚張開嘴巴時 一股惡臭剎那間瀰漫整個精舍 國王問佛 陀 為什麼如此漂亮的魚 卻口臭難耐 佛陀說 迦葉佛時 這魚原是一名叫迦毗羅的比丘 由 於精通佛法 所以有相當好的名聲和榮耀 但也因此貢高 瞧不起其他比丘 若有比丘向他指出什麼是正確 什麼是錯 誤時 他總是譏諷地說 你又懂得多少 407

408 言下之意 就是他比其他比丘懂得太多了 許多比丘漸 漸遠離他 有一次 他正在誦比丘的別解脫律儀戒時 沒有 任何比丘加入他的行列 當他察覺其他比丘都默默不語時 他說 沒有所謂的經 律 論 我不在乎你們聽不聽別解 脫律儀戒 說完話後 就離開了 迦毗羅比丘的言行障礙了佛教的發展和傳播 由於這惡 業 他生生世世受到很多的苦 佛陀接著說 迦毗羅曾經向 大眾教導奧妙的佛法 所以具有美麗的金色魚身 但他誹 謗 辱罵其他比丘和法 所以今生才會口臭難聞 佛陀最後 教誡大眾 解行並重的重要 408

409 如果只砍伐樹 而不斷除堅固的樹根 則樹會再生 同理 如果不斷除愛欲的根本 則苦會一再生起 ---338 貪著愛欲的人 會被貪欲所襲捲 透過六根而產生的思 緒會使他受苦 一如巨浪襲人 ---339 貪欲的潮浪四處衝擊 如蔓草茂盛發芽 到處攀附 2 看見蔓草擴散時 應該用智慧斷除它的根 ---340 欲樂無常 耽溺欲樂 追求享樂的人 生死不斷 ---341 耽溺愛欲的人時時驚恐 如同落入陷阱的野兔 他們受到煩惱和五蓋的纏縛 長期輪迴受苦 ---342 沉湎於愛欲的人時時驚恐 如同陷阱內的野兔 因此 志求涅槃的比丘應斷除貪欲 ---343 24 2 業 報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乞食時 瞥見一隻母豬 佛陀微微 一笑 阿難問佛陀何以笑 佛陀說 阿難 這隻豬在上一 尊佛時 是住在一處精舍附近的母雞 所以有機會聽聞唱誦 的經文 因此死後往生成一位公主 有一天 她在廁所中看 見蛆蟲 而正念現前 明白色身不淨等法義 死後 往生至 2 貪欲如同蔓草 經由六根 染著六塵 409

410 梵天 為天女 今生 由於以前的一些惡業 卻又投胎為豬 阿難 請仔細觀察善惡業如何使人生死輪迴 永不間斷 離開欲望的叢林 世間的生活 加入修行的叢林 出家 為比丘 一旦脫離世間的生活 又返回欲望的叢林 出 家後又還俗 看啊 這位脫離繫縛 卻又回頭再受繫縛 的人 ---344 24 3 勇敢面對死亡的男人 大迦葉尊者的一位弟子已經證得四禪 有一天 他在金 匠叔叔的家中看見一些非常美麗的東西 而生起強烈的愛 戀 就還俗離開僧團 但他十分懶惰 不努力工作 終於被 叔叔趕出去 於是淪落為小偷 3 後來 他被官府逮捕 準 備送往墓園去處決 這時候 大迦葉尊者看見這位以前的弟 子 就告誡他 收攝你的心念 專注在禪修的業處 他 遵照大迦葉尊者的教誨 正念現前 3 證入禪定的人仍可能有貪欲 並利用他們的能力去造做惡業 如提婆達多 410

411 到達墓園時 行刑官員告訴他 我們要處決你了 就開始做各種準備工作 儘管馬上就要被處決了 他絲毫不 恐懼或焦慮 只是靜靜坐下來 進入禪定 忘掉即將來臨的 危難 執行的人對他沉著的態度和勇氣 十分欽佩 就說 看 看這小偷 雖然馬上就要被處決了 仍然不恐懼顫慄 從來 沒遇見這樣的人 他實在非常勇敢 執行的人覺得最好向國王報告這小偷異乎尋常的舉止 他們就向國王報告 國王也因此下令釋放他 佛陀知道這 件事後 就放光勸誡他 你以前離開欲望的叢林 世間的 生活 加入修行的叢林 出家為比丘 但去除欲望的叢林 後 卻又被貪慾所束縛 佛陀又說 使你的內心清淨 不要有任何心理上的煩 惱 連根拔起欲望的根 清淨自在吧 這小偷於是觀察因 緣和合事物的生滅和無常 苦 空的性質 不久就證得初果 後來 他到竹林精舍向佛陀頂禮問訊 也在佛陀的允許 下 重新加入僧團 並且在佛陀的教導下 很快就證得阿羅 漢果 411

412 智者知道鐵 木 或麻所造成的束縛不夠強固 而對珠 寶 裝飾 兒女或妻子的執著則是更大的束縛 ---345 智者明白這些貪欲 4 是強固的束縛 它們雖然外表看似 鬆弛 實際上卻難以解脫 智者斷除這些貪欲 不再貪 愛 而出離世間 出家修行 ---346 24 4 貪欲的束縛 一群比丘到舍衛城乞食時 看見幾位手腳帶著鐐銬的囚 犯 回到精舍後 他們向佛陀報告在舍衛城的見聞 他們問 佛陀有沒有比鐐銬更束縛人的東西 佛陀說 比丘們 和對食物 衣服 財富和家庭的欲 望比較 鐐銬是微不足道的束縛 這些欲望比手鐐腳銬和囚 籠更堅固 這就是為什麼有智慧的人斷除欲望 棄絕世間 加入僧團為比丘的原因 4 這些貪欲 指對珠寶 裝飾 兒女 妻子的貪愛 412

413 耽溺愛欲的人 無法自拔 如同結網自陷的蜘蛛 智者斷除貪欲 堅定出離 解脫一切苦 ---347 24 5 美色是膚淺的 差摩皇后是頻婆娑羅王的王后 人長得非常美 也十分 驕傲 國王希望她去精舍向佛陀頂禮問訊 但她聽聞佛陀經 常說美貌不足取 所以儘量避著佛陀 國王知道她的心念 也知道她對自己的美貌十分驕傲 就命令宮廷樂師唱歌贊誦 竹林精舍的一切 包括它愉快祥和的氣氛等 聽完之後 她 深感興趣 決定一探究竟 她抵達精舍的聽眾廳時 正在講經說法的佛陀運用神 通 變現一位極端美麗的年輕女子在身邊 為佛陀扇風 這 女子天仙般的容顏讓王后覺得自己實在無法相比 當她再度 注視時 發現那女子的美貌漸漸衰老 最後 竟變成老太婆 然後去世 屍首長出蛆蟲來 剎那間 她明白了美貌的無常 佛陀了知差摩的心態 就告誡她 差摩 仔細觀察這 會腐壞的肉身不過是架構在一堆骨頭上 它會生病 衰老 愚癡的人高估了色身 請觀察年輕貌美是沒有什麼價值的 差摩精進奉行佛陀的教誨之後 就證得阿羅漢果 她也出家 為比丘尼 佛陀更稱讚她是第一比丘尼 413

414 斷除對過去 未來和現在五蘊的貪著 就不再輪迴 心中解脫所有緣起法 就可以不再生死輪迴了 ---348 24 6 特技演員變成聖者 7 有一次 一團擁有很多舞者和特技演員的戲團到王舍城 來 並在頻婆裟羅王的王宮表演 其中有一位漂亮的女舞者 在竹竿頂端上唱歌舞蹈 這時候有一位名字叫做優迦先那的 年輕富家子在觀賞她的表演後 瘋狂的愛上她 就與她結 婚 婚後 由於她不願意留在王舍城 他只好跟著這戲團到 處去 但他既不會跳舞 也不會特技表演 對戲團毫無貢獻 所以當戲團到各地去表演時 他就是幫忙搬箱子或當駕車的 司役 後來 他們生了一個男孩 他太太經常對著孩子唱著 你的父親是照顧車乘的人 是個搬箱子和行李的人 他一 無是處 優迦先那聽出諷刺的含意 就問她 你是不是 在說我 沒錯 我正是說你 既然如此 我要離開你們 你在不在這裏有什麼差別嗎 他的太太這樣回答 他 而且一而再 再而三的唱這首歌 優迦先那知道太太之 7 請參考 26 14 的故事 414

415 所以傲慢 是因為擁有特技演員的身手 他就請也是特技演 員的丈人教他特技 經過一年的訓練 他也成為一位傑出的 特技演員 後來 戲團再度回到王舍城表演 並且公開宣稱優迦先 那要表演特技 表演當天 戲團豎起一根長竹竿 優迦先那 就爬到竿子上面 訊號響起後 他就在竿子頂端表演 這時候佛陀透過神通 看見他 也知道他了解佛法的機 緣已經成熟了 佛陀就進入戲團表演的場地 並且運用神通 使觀眾的注意力全部轉移到他身上 而忘了鼓掌喝采優迦先 那的特技表演 優迦先那發現無人注意他時 便坐在竹竿 上 很不高興 而且十分沮喪 佛陀就告訴他 優迦先那 有智慧的人不執著因緣和 合的事物 反而精進修行 希望能解脫生死輪迴 優迦先 那就在竹竿上思惟佛陀的教誨 立刻證得阿羅漢果 然後走 下來 出家 加入僧團為比丘 有一天 佛陀住在竹林精舍時 眾多比丘在討論為什麼 優迦先那會因為一位漂亮的女舞者而隨戲團到處跑碼頭 佛陀聽到他們的話後 說優迦先那的某一世出生在迦葉佛 415

416 時 有一天 他和太太遇見一位比丘在乞食 由於有些食物 他們就供養這比丘 並且許下虔誠的願望 尊者 願我們 能如實知見佛法 當時 那位阿羅漢比丘運用神通觀察未來 發現他們會 達成願望 就微微一笑 那時的優迦先那並不知道阿羅漢言 行舉止的含意 反而輕蔑的說 這比丘像個戲子 由於他這 種輕浮的說法 今生才會跟著戲團到處跑碼頭 416

417 惡念不斷 欲望熾盛 追求歡樂的人 貪愛不斷增長 煩惱 魔 因此繫縛更緊 ---349 棄除惡念 觀身不淨 正念現前的人 斷除所有的貪愛 不再為煩惱 魔 所繫縛 ---350 24 7 年輕女孩誘惑比丘 有位比丘在城裏專為比丘興建的休息處進食 吃完後 他到一戶人家去向一位年輕女子要水喝 這女子一眼接觸這 位年輕比丘時 就深深愛上他 為了贏得他的歡心 她邀請 比丘 只要口渴 隨時都可到她家要水喝 不久 她更進一 步請比丘到她家供養 她告訴這比丘說 她想要的東西都不虞匱乏 但卻總是 覺得孤單寂寞 比丘明白她話中的含意 也發現自己愈來愈 迷戀她 於是非常厭煩出家的修行生活 而日漸憔悴 其他 比丘就向佛陀報告這件事 佛陀教誡他 比丘 仔細聽著 這年輕女子將是你毀 滅的原因 亦如在過去某一世時 她的所作所為一樣 那時 你是一位優秀的弓箭手 她是你的妻子 有一天 你們一起 外出旅遊時 碰見一夥搶匪 她卻愛上搶匪頭目 所以當你 正與搶匪頭目奮戰時 她卻把你的劍交給搶匪頭目 而讓他 417

418 迅速殺死你 她就是你喪生的原因 現在 她將毀滅你的修 行生活 比丘 徹底拔除你心裏對這女子的欲望吧 這比 丘從此努力精進 努力淨化心念 希望能夠如實證悟佛法 阿羅漢無所畏懼 遠離愛欲 貪癡 去除生命中的苦痛 不受後有 今生是他們的最後身 ---351 斷除欲望 不染著 了知四無礙解 正確理解佛法的人 今生是他們的最後身 是具有大智慧的大丈夫 ---352 24 8 魔王波旬恐嚇羅睺羅 有一次 眾多比丘來到祗樹給孤獨園 為了安排他們的 住宿 羅睺羅被安排到佛陀房間的門外睡覺 這時候 魔王 波旬想透過羅睺羅來騷擾佛陀 就化身成大象 用長長的鼻 子摩擦羅睺羅的頭 並且製造恐怖的噪音 想要嚇唬羅睺 羅 但羅候羅不為所動 在室內的佛陀了知一切 就說 邪惡的魔王波旬 一 千個魔王波旬也無法嚇唬他 他沒有恐懼 不貪愛 相反地 他精進 有智慧 聽完佛陀的話後 魔王波旬知道佛陀看 破他的詭計 便立即消失 418

419 我已經克服一切 明白一切 一切法都不染著 我放棄一切 斷除所有煩惱 證得阿羅漢果 我親自證得四聖諦 誰是我的老師 ---353 24 9 領會佛法的奧妙並不容易 佛陀證悟後 在鹿野苑初轉法輪時 在路上遇見一位四 處雲遊 名字叫做優波迦的苦行外道 當他看見佛陀容光煥 發時 十分感動 就說 朋友 8 你如此沈著清淨 誰是 你的老師 你修什麼法 佛陀說 我沒有任何老師 優波迦接著請問佛法精義 佛陀就向他開示 聽聞佛陀 說法後 優波迦不置可否 只點了幾次頭 就離開了 9 8 朋友 這是自認為與佛陀平等的人們對佛陀的稱呼 9 並不是每一位有幸與佛陀相遇的人都了解法 而大阿羅漢如舍 利弗尊者只聽聞一半的偈語就證得初果 參考 1 8 的故事 419

420 所有的布施中 法施最殊勝 所有的味道中 法味最佳 所有的喜悅中 法喜最樂 毫無貪愛的人 克服所有的 苦惱 ---354 24 10 帝釋的請求 有一次 忉利天的天人們聚集在一起討論四個問題 但無 法得到最佳的答案 最後 帝釋和他們一起去祇樹給孤獨園 見佛陀 他們首先向佛陀說明他們的困難 接著向佛陀提出 他們的四個問題 1.什麼是最佳的禮物 2.什麼東西味道最 好 3.什麼是最喜悅的事 4.為什麼斷除愛欲最卓越 佛陀回答道 佛法是所有禮物中最高貴的 最佳 最 喜悅的 斷除愛欲 可以解脫所有苦 因此是所有成就中最 卓越的 佛陀說完後 帝釋告訴佛陀 世尊 如果佛法勝過所 有的禮物 為什麼我們無緣分享功德呢 世尊 我盼望從今 以後 我們也可以同霑法益 佛陀就召集並告誡所有的比丘 從此以後要與眾生分享 所作的一切功德 從此以後 邀請所有眾生 包括天神在內 一起分享所有功德 10 就成為僧團的習俗 邀請天 龍前來分享功德的偈語如下 願眾生 諸天 龍與我 們分享此功德 願他們永遠保護此世間和佛法 10 420

421 財富毀滅愚癡的人 但無法摧毀追求彼岸 渴望證得涅 槃 的人 愚癡的人貪愛財富 不只毀滅自己 也害了 別人 ---355 24 11 富貴使人更加貪婪 有一次 拘薩羅國的國王前往精舍向佛陀問訊 他首先 向佛陀解釋晚到的原因 原來舍衛城當天有一位富翁去世 該富翁沒有子嗣 所有家產因此被充公 他因為處理這件事 才遲到 國王接著向佛陀說 這富翁雖然非常富有 但非常 吝嗇 活著的時候 他不布施 對自己也十分苛刻 吃得少 同時只穿便宜 粗糙的衣服 聽完國王的話 佛陀說這富翁的某一前世也是富翁 有 一天 一位辟支佛到他家化緣 他請太太加以供養 他太太 明白他很少同意她供養任何人 便特別在辟支佛的缽裝滿食 物 當富翁發現太太供養的食物相當豐碩時 心想 這比 丘吃完後 只會睡覺 與其如此 不如把這些食物給我的僕 人吃 至少他們吃完後 會更賣力的為我工作 這麼一想 他就後悔剛才答應太太供養辟支佛 421

422 這富翁有一位哥哥也是富翁 而且只有一位兒子 這富 翁由於貪戀哥哥的財產 就把哥哥唯一的兒子給殺了 然後 在哥哥去世時繼承所有的財產 這富翁因為曾經供養辟支佛 所以今生才會富有 但因 為心生後悔 所以今生不知道如何利用財富 而且為了要繼 承哥哥的財產 就謀殺姪子 所以在地獄長久受苦 今生之 前 他已經償還累世以來所累積的惡業報應 所以今生才得 以為人 但今生也沒有做任何的善業 國王說 尊者 雖然他有幸生在佛陀在世的時候 卻 從不供養任何人 他錯失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422

423 雜草使田地荒蕪 貪欲害了世人 因此 布施給解脫欲望的人 可以得到大果報 ---356 雜草使田地荒蕪 瞋恚害了世人 因此 布施給沒有瞋心的人 可以得到大果報 ---357 雜草使田地荒蕪 愚癡害了世人 因此 布施給不愚癡的人 可以得到大果報 -----358 雜草使田地荒蕪 愛慾害了世人 因此 布施給沒有愛慾的人 可以得到大果報 ----359 24 12 在肥沃的土地上播種 收穫特別多 有一次 佛陀到忉利天去向一位天女解說阿毗達摩 Abhidhamma 她前世是佛陀已去世的母親 這時 在忉 利天上有一位天神 名字叫做因陀伽 因為因陀伽的前世是 人 當時他曾經供養少許的食物給阿那律尊者 因此往生忉 利天 享受大果報 另有一位名叫安哥拉的天神 他的供養比因陀伽多了很 多倍 但供養的對象卻不是聖者 所以儘管大量供養 但往 生忉利天後所享受的果報卻遠不如供養較少的因陀伽 因此 當佛陀到忉利天時 安哥拉就請問佛陀 為什麼果報的差別 如此懸殊 423

424 佛陀告訴他 安哥拉 布施和供養時 應該有智慧的 考慮布施和供養的對象 布施和供養就像種子 播種在肥沃 土地的種子會豐收 但你卻把種子播種在貧瘠的土地上 所 以果報就少了 請參考本書導讀有關布施的說明 424

425 第二十五 比丘品 25 1 比丘應該調伏五根 25 2 比丘殺死大雁鳥 426 25 3 比丘應該慎言 427 428 25 4 尊重佛陀的方法 25 5 比丘應該知足 429 430 25 6 所有供養品都一樣 431 25 7 虔誠的女士和強盜 434 25 8 觀想茉莉花 435 25 9 比丘應該內心平靜 25 10 執著於老舊的衣服 25 11 仰慕佛陀 25 12 沙彌顯神通 436 437 439 440 425

426 善哉 調伏眼 善哉 調伏耳 善哉 調伏鼻 善哉 調伏舌 ---360 善哉 調伏身 善哉 調伏口 善哉 調伏意 善哉 調伏一切 能夠調伏一切的比丘 解脫一切苦 ---361 25 1 比丘應該調伏五根 舍衛城的五位比丘各自去調伏五根中的一根 每位比丘 都認為自己要調伏的最難 彼此之間因此意見分歧 他們最 後向佛陀說明他們的歧見 佛陀就告訴他們 五根同樣難 以調伏 若有比丘能全部調御這五種感官 就能從苦中解脫 出來 426

427 調伏手足及言語 調伏居於主宰地位的心 內心喜悅 平靜 獨處 知足的人 才是真比丘 ---362 25 2 比丘殺死大雁鳥 有一位比丘善於投擲石頭 即使是快速移動的目標 也 能準確投中 有一天 他和另一位比丘到河中沐浴 完畢後 他們坐著休息 這時候 他看見兩隻大雁鳥在天上飛 他告 訴同伴 他可以用石頭擲中其中一隻的眼睛 說完之後 他 就拾起一塊鵝卵石 瞄準其中一隻大雁鳥投了出去 結果如 他所說的直接命中 大雁鳥一聲哀號後 墜落在這年輕比丘 的腳下 一命嗚呼 同伴目睹這件慘事後 向佛陀報告 佛陀告誡他 比 丘 你為什麼要殺大雁鳥呢 尤其身為比丘 更應訓練自 己 對眾生要有慈悲心 要精進求解脫 比丘一定要調伏身 口 意 1 比丘應遵守四淨戒 1.別解脫律儀戒 2.根律儀戒 有關調伏感 官的戒律 3.活命遍淨戒 有關生活清淨 正命 的戒律 4.資 具依止戒 有關使用生活資具的戒律 1 427

428 比丘不造惡口業 內心寂靜 能善巧解說法義 言語柔 和 ---363 25 3 比丘應該慎言 瞿迦利迦比丘辱罵佛陀的兩大弟子舍利弗尊者和大目 犍連尊者 由於造作這種惡業 他會受惡報 比丘們說 瞿 迦利迦會受大苦 是因為無法控制口業 佛陀告誡他們 比丘必須善護口業 行為舉止必須善 良 內心必須祥和 平靜 不可胡思亂想 428

429 安住於法 喜悅法 修習法的比丘 善於憶念法 不會退轉 ---364 25 4 尊重佛陀的方法 佛陀宣告四個月後即將般涅槃 許多尚未證得阿羅漢果 的比丘因此非常沮喪 精神恍惚 不知該怎麼辦 大部分的 比丘就日夜不離佛陀身邊 但有一位達摩拉瑪比丘依然保持 正常的作息 不來佛陀的身邊 其他比丘誤解他的心意 便 向佛陀報告 於是達摩拉瑪比丘恭敬的向佛陀解釋 他對佛陀最崇高 的頂禮就是在佛陀般涅槃之前 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讚歎他 做得很好 敬愛 尊重我的比丘應該像 你一樣 真正奉行法的人 才是真正頂禮我的人 429

430 不要輕視自己所有的東西 不要羡慕別人所有的東西 羡慕他人的比丘 無法證得禪定 ---365 比丘所得雖然少 但不輕視所得 諸天也讚歎生活如此 清淨又精進的比丘 ---366 25 5 比丘應該知足 佛陀的一位弟子和提婆達多的一位弟子十分友好 而提 婆達多曾多次謀害佛陀不果 這比丘前往提婆達多的精舍 並且在那裏停留好幾天 吃 住 睡都在該精舍 並且享受 種種招待 佛陀的其他弟子就向佛陀報告他的所作所為 佛 陀就請這比丘來 加以詢問 這比丘承認有這回事 但辯稱 他只是停留在該精舍 並不接受他們的教義 佛陀告誡他 比丘 即使你不接受提婆達多的邪說 但你的作為卻會讓人以為你是他的信徒 身為比丘 應滿足 於自己所擁有的 不可以羨慕他人的東西 若羨慕他人的東 西 就無法修定 無法修習觀禪 2 或修習引領至涅槃的八 正道 只有知足的比丘才能證得禪定 觀智和八正道 觀禪 對無常 苦 無我的直觀 戒規範言語和行為 定 調 伏心念 只有觀禪才能如實窺見有為法的本質 純知識的理解無 法獲得觀智 只有直接禪修觀察自身的身心運作才能獲得觀智 2 430

431 對於名色 身心 沒有 我 與 我所 的執著 不因困乏而哀愁的人是真比丘 ---367 25 6 所有供養品都一樣 從前舍衛城中有位婆羅門 十分慷慨 經常供養佛陀和 比丘 有一天 佛陀觀察得知該婆羅門夫婦將可證得三果 於是就走到他們家門口去 這時候 正在用餐的婆羅門並沒 有看見佛陀 他的太太雖然看見佛陀 但害怕丈夫如果也看 見佛陀的話 會把所有的餐點全部供養給佛陀 那麼她就要 再煮一次 於是她就擋在丈夫面前 防止他看見佛陀 然後 慢慢的倒退到佛陀站的地方 輕聲告訴佛陀 尊者 我們 今天沒有食物可以供養 佛陀只是搖頭 這婆羅門太太看 見佛陀如此 遂無法控制自己的爆笑出來 婆羅門看見太太的笑聲時回過身來 看見佛陀和太太在 家門口 剎那間 他明白了而大聲叫道 太太 你真的毀 了我 我們尊敬的老師到家門口時 你應該立刻通知我 怎 麼反而隱瞞我 真是大大的羞辱我了 說著 他拿起裝有 米飯的盤子 走到佛陀面前 歉意的懇請 世尊 請接受 我這已經吃了一部份的米飯 實在很抱歉 供養你這種已經 吃過的米飯 431

432 佛陀告訴他 婆羅門 任何供養品對我來說都很好 無論吃過與否 這婆羅門非常高興佛陀能夠接受他的供養 他同時請教 佛陀 如何界定比丘 以什麼標準來評定比丘 佛陀明白他們對名色已經有相當的認識 就告訴他們 婆羅門 不執著於身心的人就是比丘 佛陀接著向他們說法 聽完佛陀的說法後 這對婆羅門 夫婦證得三果 432

433 心懷慈悲 好樂佛陀教法的比丘 證得寂靜涅槃 和諸行解脫境界 ---368 比丘 汲去舟中的水 3 則舟去輕快 同理 斷除貪欲瞋恚 則易證得涅槃 ---369 斷除五下分結和五上分結 同時守護五根 斷除五著 4 的比丘 是名渡瀑者 5---370 比丘 勤修禪定 不可放逸 不要讓心沉溺于欲樂 不要漫不經心 不要在吞下鐵丸的時候才哭喊 真痛啊 ---371 沒有智慧就沒有正念 沒有正念也就沒有智慧 定慧具 足的人 接近涅槃的境界 ---372 居僻靜處 調伏內心 如實了知正法的比丘 有凡人 所沒有的喜悅 6---373 觀察五蘊生滅的人 喜樂安住 如實了知正法的人 知 道如此觀察可以趣向涅槃 ---374 有智慧的比丘應該調伏感官 知足 持戒 親近清淨 精進 有法益的人 ---375 親近精進清淨的善友 使自己和藹可親 行為端正 法喜充滿的人 就能滅盡諸苦 不再輪迴 ---376 3 4 5 6 舟中的水 舟喻色身 水喻心中的邪惡思想 五著 指貪 瞋 癡 慢與邪見 有四瀑流 欲瀑流 有瀑流 見瀑流和無明瀑流 指八定 四色定 四禪 和四無色定 433

434 25 7 虔誠的女士和強盜 從前有一位女士非常富有 她有個名叫輸屢那的兒子出 家為比丘 有一次輸屢那在回祇樹給孤獨園時 經過家鄉而 遇見他母親 他母親就以他的名義籌畫一個盛大的布施大 會 他母親聽說他善於說法 就請他在大會上開示 他答應 了 他母親又為此搭了一個大帳蓬 包括他母親在內 有很 多人都來聽他說法 當他母親正在聽法時 一群強盜闖入她家 強盜的首領 跑到大帳蓬去監視她 如果她知道家中遭竊而提早回家的話 就要殺死她 可是當家中留守的女僕來通知她家裏有強盜 時 她只冷靜的說 讓他們拿走我所有的錢財吧 我不在 乎 不要在我聽法的時候來打擾我 說完後 打發女僕回 去 這時候 坐在她身邊不遠處的強盜首領也聽見她與女僕 的應答 她的話讓他想到 如果我們果真拿走這位有智慧 且高貴的女士的錢財 將來一定會被處罰 甚至會遭到雷 殛 他這麼一想就心生警惕 趕緊到她家去 命令屬下歸 還所有財物 一起去聽輸屢那說法 輸屢那說法完畢時 已經是破曉時分 強盜首領率領屬 下向輸屢那的母親認錯並請她原諒 心性仁慈且信仰虔誠的 434

435 她就原諒他們 這群強盜了解他們的惡行後 就出家加入僧 團為比丘 並且得到輸屢那的教誨後 到林子裏去禪修 佛陀也放光 告訴他們要精進修行 究竟清靜 如同茉莉花凋落 枯萎 比丘也應該連根去除貪與瞋 ---377 25 8 觀想茉莉花 一群舍衛城的比丘從佛陀得到禪修的業處後 到森林裏 去禪修 在森林裏 他們發現茉莉花雖然在白天盛開 但夜 晚的時候花瓣就落地了 他們有感於此 就下定決心要精進 修行 使自己從所有煩惱中解脫出來 像茉莉花瓣掉落地面 佛陀雖然不在他們身邊 但知道他們的決心 就放光 告訴他們 比丘 如同枯萎的花會落地 比丘也應該精進 解脫世間苦 這群比丘思考佛陀的教誨 後來他們終於證 得阿羅漢果 435

436 身口意清淨 寂靜 棄絕世間樂的比丘 是真正寂靜安樂的人 ---378 25 9 比丘應該內心平靜 沙塔卡亞比丘的前世是獅子 據說獅子獵到食物後 會 休息好幾天 沙塔卡亞比丘的舉止與獅子十分相似 很少移 動 如果移動的話 也非常緩慢 但步伐穩健 而且他總是 內心平靜 沉著 其他比丘認為他的舉止十分怪異 就向佛 陀報告 佛陀聽完他們的描敘後說道 比丘們 比丘應該 內心平靜沈著 比丘的舉止應該如沙塔卡亞比丘 436

437 自我警惕 自我反省 守護自己 正念現前的比丘 才 能長住安樂 ---379 人是自己真正的守護者 人是自己真正的依止 因此人應調御自己 一如商人馴服良駒 ---380 25 10 執著於老舊的衣服 難迦拉苦拉是一位貧窮的農人 有一天 一位比丘看見 他穿著破舊的衣服正在耕種 就問他是否願意出家為比丘 他答應了 就把犁和舊衣服掛在一棵離精舍不遠的樹上 而 出家為比丘 出家後不久 他對比丘的生活不滿 想還俗 每次生起 這種念頭的時候 他就到那棵樹下去譴責自己 你還想穿 上這舊衣服 再恢復農人的艱困生活啊 如此自責之後 他對出家生活的不滿就消失了 每次有所不滿 他都去那裏 自我檢討 其他比丘問他為什麼經常到那棵樹下 他告訴他們 我去找我的老師 後來 他證得阿羅漢果 就不再去那 棵樹下了 比丘們就略帶譏諷的問他 你現在怎麼不再去 找你的老師了呢 437

438 他回答說 我以前去找老師 是因為有需要 但現在 已經不需要了 比丘們就去請教佛陀 難迦拉苦拉是否說 實話 佛陀告訴他們 他說的是真話 由於自我責備 難 迦拉苦拉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了 438

439 對佛法生歡喜心 信心十足的比丘 諸行解脫 證得究竟寂靜的境界 ---381 25 11 仰慕佛陀 跋迦梨是舍衛城裏的一位婆羅門 有一天 他看到佛陀 到城裏來乞食 佛陀安詳 沈著的外表深深吸引他 他因為 對佛陀的執著而出家 加入僧團裨能親近佛陀 出家為比丘 後 他總是靠近佛陀身邊 而疏忽他的職責和修行 佛陀就 告誡他 跋迦梨 你這麼注意我這不完美的色身是不可能 得到任何法益的 只有真正領會法的人才算是真正 看見 我 不能領會法的人 並沒有 看見我 所以你必須離開 我的視線 7 跋迦梨聽見佛陀這麼說後 十分沮喪 無法忍受 他就 離開精舍 想要到山頂上 跳下去自殺 這時候 佛陀知道跋迦梨內心的痛苦 知道他可能因此 喪失證得聖果的機會 就放光 使跋迦梨感覺佛陀好像就在 他身邊 跋迦梨果真馬上忘記哀傷 內心平靜下來 正念現 前 他決定要淨化自己的內心 不久 他就證得阿羅漢果 執著有礙修行 所以佛法不鼓勵崇拜偶像 無論宗教師多麼崇 高或神聖 都不應視為偶像 佛陀的教法中 人必須自求解脫 不可依賴他人 7 439

440 比丘雖然年少 若精進修行佛法 照耀世間 如同無雲遮掩的明月 ---382 25 12 沙彌顯神通 修摩拿沙彌是阿那律陀尊者的弟子 雖然非常年輕 但 由於累世的善業 他已經是阿羅漢了 並且具有神通 有一 次 阿那律陀尊者生病了 他就運用神通 離地而行 到距 離精舍十分遙遠 難以到達的阿耨達池去取水回來給尊者 後來 阿那律陀尊者和他一起到東園鹿子母講堂向佛陀頂禮 問訊 其他沙彌看他這麼年輕 就揶揄捉弄他 佛陀希望這些 沙彌明白修摩拿沙彌的殊勝 就要沙彌們也到阿耨達池去汲 取一瓶子的水 但所有的沙彌都沒有辦法 最後 在阿難尊 者的要求下 修摩拿沙彌再次顯神通 到阿耨達池取水回來 給佛陀 傍晚時分 眾多比丘聚在一起 向佛陀訴說修摩拿沙彌 的神奇之旅 佛陀說 比丘們 任何人精進修行佛法都可 證得神通 即使十分年輕的人也可以 440

441 第二十六品 婆羅門品 26 1 比丘不一定就是阿羅漢 26 2 清淨與止觀 444 26 3 何處是彼岸 444 443 26 4 誰才是真正的婆羅門 26 5 佛陀的榮耀 445 446 26 6 隱士並不一定就是比丘 26 7 不可毆打阿羅漢 447 448 26 8 瞿曇彌大愛道請求剃度出家 26 9 尊敬值得尊敬的人 449 451 26 10 證悟佛法的人才是婆羅門 26 11 想要誤導智者並不容易 453 454 26 12 佛陀讚歎吉離瞿曇彌比丘尼 26 13 婆羅門不是世襲的 456 26 14 沒有束縛就沒有恐懼 457 26 15 斬斷愛欲的束縛 455 458 26 16 佛陀馴服辱罵他的四位婆羅門兄弟 26 17 舍利弗尊者受母親辱罵 461 26 18 阿羅漢不執著感官欲樂 462 26 19 證得阿羅漢果的奴隸 459 463 441

442 26 20 佛陀讚歎差摩比丘尼 464 26 21 提沙比丘被控使用咒語 26 22 被人誤打的比丘 467 26 23 一名女士和四名沙彌 26 24 阿羅漢沒有煩惱 26 25 習氣的力量 465 468 470 471 26 26 比丘被控告為小偷 472 26 27 比丘誤會舍利弗尊者 473 26 28 比丘誤會大目犍連尊者 26 29 超越善惡 474 474 26 30 身體會發光的年輕人 26 31 特別長的懷孕期 477 26 32 誘惑比丘的妓女 478 475 26 33 闍祇羅比丘證得阿羅漢果 480 26 34 喬帝卡在天上的美麗屋舍 482 26 35 曾經是舞者的比丘 484 26 36 曾經是舞者的比丘 484 26 37 摸骨專家婆耆舍 485 26 38 妻子出家為比丘尼 487 26 39 鴛掘魔尊者和大象 488 26 40 天作的供養 442 489

443 努力斷除貪愛和欲望 滅盡諸蘊 作一位證得究竟涅槃 的人吧 ---383 26 1 比丘不一定就是阿羅漢 舍衛城中有一位婆羅門對佛陀和比丘們極端崇拜 經常 邀請他們到家裏去接受供養 每當佛陀和比丘們抵達時 他 就稱呼比丘們為阿羅漢 並誠摯的請他們進入房子 聽見他 如此稱呼時 尚未證得阿羅漢果的比丘感覺相當尷尬 從此 他們就避免去他家應供 這位婆羅門發現這些比丘不到他家應供時 非常傷心難 過 就向佛陀報告比丘不受他供養的事 佛陀向這些比丘詢 問事情的來龍去脈 比丘們說 那位婆羅門以阿羅漢稱呼他 們 佛陀繼續問他們 聽到如此稱呼時 他們有沒有虛假的 驕傲和不如法的喜悅 他們說沒有 佛陀就說 比丘們 這婆羅門如此尊稱你們 是出於 對阿羅漢的無限敬意 比丘應該徹底去除貪愛之心 以證得 阿羅漢果 443

444 定慧具足的婆羅門 到達彼岸而解脫一切繫縛 ---384 26 2 清淨與止觀 有一次 一群比丘到精舍向佛陀頂禮問訊 舍利弗知道 他們證得阿羅漢果的機緣已經成熟 就向佛陀請教 何謂 二法 事實上 他的問題純粹是為了這些比丘而發問的 佛陀說 舍利弗 輕安和觀禪是使生命平靜和了知實 相的二種法 無此岸 六根 或彼岸 六塵 2 離苦而無繫縛的人 我稱之為婆羅門 ---385 26 3 何處是彼岸 魔王波旬有一次偽裝成一位男子 前去問佛陀 尊者 你經常提 param 究竟是什麼意思 佛陀知道這男子實際 上是魔王波旬 就告訴他 邪惡的魔王波旬 param 你無 關 它指的是 彼岸 只有斷除所有煩惱的阿羅漢才能到 達 彼岸 2 無此岸 六根 或彼岸 六塵 阿羅漢不執著於 我 與 我所 所以沒有內六處 外六處 444

445 修習觀禪 安住僻靜處 遠離塵垢 該做的事已經做了 所作已辦 沒有煩惱 並且證得涅槃的人 我稱之為 婆羅門 ---386 26 4 誰才是真正的婆羅門 有一天 一位婆羅門心裏想著 喬達摩佛陀稱呼他的 弟子為 婆羅門 我是四種姓中的婆羅門 所以也該稱為 為婆羅門 有了這種想法 他就去找佛陀 請教這問題 佛陀回答 他 我不會因為一個人是四種姓中的婆羅門而稱他為婆羅 門 我只稱呼阿羅漢為婆羅門 3 3 佛教主張聖果無法世襲 人必須努力修行 以獲得聖果 一切 眾生都可能經由滌除所有的污垢和煩惱而成為聖者 445

446 太陽在白天光芒萬丈 月亮在夜晚明亮 剎帝利 武士著武裝時威武 婆羅門在禪定時容光煥 發 但阿羅漢 佛陀 則不分晝夜 光明普照 ---387 26 5 佛陀的榮耀 有一年七月的月圓日 波斯膩王一身華麗的裝扮 前來 向佛陀問訊 當時 坐在大眾邊緣的卡努達伊尊者正在深定 中 全身發出一片金黃色的光暈 大眾中的阿難尊者發現天 上的太陽正要下山 而月亮正要出來 一時之間 太陽和月 亮同時在天邊放光芒 當阿難尊者轉過身來注視佛陀時 發 現來自佛陀身上的光輝 遠比其他的光更耀眼 阿難當下驚呼道 世尊 你身上綻放出來的高貴光輝 勝過國王 卡努達伊尊者 太陽和月亮所有的光彩 佛陀回答阿難 諸佛日夜都綻放光輝 並且包括五種 光彩 4 4 佛陀以戒律超越放逸 善行超越惡行 智慧超越無明 功 德超越敗德 正直勝邪惡 446

447 棄除惡業的人是婆羅門 行為清淨的人是沙門 棄除污穢的人是出家人 ---388 26 6 隱士並不一定就是比丘 舍衛城中有位婆羅門隱士 有一天 他突然想起 佛陀 稱呼弟子為沙門比丘 既然如此 那麼他是一位隱士 佛陀 就應該稱呼他為 沙門比丘 他就去請教佛陀 佛陀回答 我不是因為一個人是隱士就稱呼他為 沙 門比丘 沙門比丘 是徹底去除內心煩惱和不淨的人 447

448 不可毆打婆羅門 婆羅門也不可對毆打他的人生氣 毆打婆羅門是可恥的 婆羅門生氣更羞恥 ---389 婆羅門 不報復有大利益 只有在斷除貪愛 不再意圖 傷人的時候 才能真正止息痛苦 ---390 26 7 不可毆打阿羅漢 很多人讚歎舍利弗尊者的忍辱和寬宏大量 他的弟子也 總是說 我們的老師具有偉大的忍辱和寬宏大量 如果受 到辱罵或毆打 他仍然保持平靜和沉著 不會發脾氣 有一位婆羅門因為錯誤的知見 宣稱要激怒舍利弗尊 者 有一天 他遇見舍利弗尊者在乞食 就用手打尊者的背 舍利弗尊者甚至不回頭看究竟是誰打他 只是若無其事的繼 續乞食 動手打人的婆羅門懊惱自己的魯莽 就跪在舍利弗 尊者的面前 承認自己的錯誤 並請舍利弗原諒 他說 尊 者 如果你寬恕我 請你發慈悲心 到我家接受供養 傍晚的時候 其他比丘向佛陀報告這件事 他們說 舍 利弗這麼做會使得這婆羅門愈來愈放肆 將來甚至會毆打其 他比丘 佛陀告訴他們 真正的婆羅門不會毆打真正的婆 羅門 只有凡夫和普通的婆羅門會在憤怒或瞋恨的情況下毆 打阿羅漢 448

449 不作身口意惡業 調伏身口意的人是婆羅門 ---391 26 8 瞿曇彌大愛道請求剃度出家 瞿曇彌大愛道是悉達多太子的姨母 悉達多太子的母親 在產後第七天去世時 她成為淨飯王的王后 她把自己剛出 生五天的兒子難陀交給侍女照顧 自己則親身養育悉達多太 子 後來的佛陀 因此 她是佛陀的大恩人 當悉達多太子成為佛陀後 返回家鄉迦毘羅衛城時 她 請求佛陀讓她出家為比丘尼 但被佛陀拒絕 後來 證得阿 羅漢果的淨飯王去世後 佛陀停留在毗舍離附近的大森林 裏 不料瞿曇彌大愛道和五百名女子事先自行剃除三千青 絲 身上穿著染過色的衣服 然後自迦毘羅衛城步行前來 再次向佛陀請求出家為比丘尼 阿難尊者也代為說項 佛陀 要求她們必須遵守八條特別的戒律 她恭敬的接受這些條 件 佛陀就同意她加入尼眾僧團 於是瞿曇彌大愛道成為第 一位比丘尼 和她一起前來的其他女子也都加入尼眾僧團 後來 有些比丘認為瞿曇彌大愛道比丘尼的出家方法不 對 因為她沒有戒師 所以不是一位真正的比丘尼 他們便 不再與她共同舉行宗教儀式 449

450 佛陀知道這件事後 告誡他們 你們為什麼會這麼想 呢 我要瞿曇彌大愛道比丘尼遵守八條特別的戒律 她也遵 照我的指示受持這八條戒律 我就是她的戒師 你們不應該 對阿羅漢有絲毫的懷疑 450

451 不論經由誰而理解智者的教法 應該對此人禮敬 如婆 羅門禮敬祭祀的火一般 ---392 26 9 尊敬值得尊敬的人 舍利弗尊者出生在優婆提舍村落的一戶婆羅門家 所以 他的名字是優婆提舍 他母親的名字是舍梨女 舍利弗有一 位非常要好的朋友 拘律陀是婆羅門目犍利的兒子 他們兩 人一直在尋找能夠解脫生死輪迴的正法 也有加入宗教團體 的強烈意願 起初他們親近刪闍耶 但後來不滿意他的說法 就離開 他 四處去尋找可以指引他們證入究竟涅槃的老師 但卻遍 尋不著 他們在達成先找到正法的人要盡速通知另一個人的 協議之後 兩人分道揚鑣去尋找 大約在這時候 佛陀和眾多比丘抵達王舍城 最早出家 的五位比丘之一的馬勝比丘也在其中 有一天優婆提舍遇見 正在乞食的馬勝比丘 為他莊嚴的威儀感到歡喜 就很恭敬 的趨前請教他的老師是誰 教什麼法 並請他簡略的敘述 一下 馬勝比丘告訴他佛陀已經出世了 現在住在王舍城的 竹林精舍 他又說了一首簡短的偈 如來宣說 諸法因緣 生 諸法因緣滅 這就是偉大沙門的說法 451

452 當尊者只誦了一半的偈語時 優婆提舍就了解佛法了 他立即遵照協議 找到拘律陀 告訴他已經找到正法了 他 們兩人和他們的弟子就一起去謁見佛陀 並請求加入僧團 也都如願以償 後來人們稱優婆提舍和拘律陀為舍利弗和大 目犍連稱呼 不久 兩人都證得阿羅漢果 舍利弗尊者心中牢牢記著 他是因為遇見馬勝比丘的關 係才能夠親近佛陀 證得涅槃 所以他總是禮敬馬勝比丘所 在的方向 夜晚入睡時 頭也朝向馬勝比丘所在的方向 祗 樹給孤獨園的比丘誤解舍利弗的舉止 就向佛陀說 世尊 舍利弗仍然禮敬四方 就像他還是婆羅門的所作所為一般 他似乎未曾放棄過去的信仰 舍利弗解釋說 他只是禮敬他的老師馬勝比丘 而不是 禮敬四方 佛陀說 比丘們 舍利弗並未禮拜四方 他只 是禮敬引領他親近佛陀的老師馬勝比丘 他禮敬這樣的一位 老師是對的 452

453 不因髻髮或種族出身而決定誰是阿羅漢 理解四聖諦和 正法 內心清淨的人 才是真正的婆羅門 ---393 26 10 證悟佛法的人才是婆羅門 有一位婆羅門的苦行者認為 既然佛陀稱呼弟子為婆羅 門 那麼他出生時就是婆羅門 佛陀也應該稱呼他為婆羅 門 心中有這種想法後 他就去見佛陀 並向佛陀說明他的 看法 佛陀不認同他的看法 佛陀說 婆羅門 我不會因為 任何人編結頭髮或出生為婆羅門 就稱他為婆羅門 只有完 全了解四聖諦的人 我才稱之為婆羅門 453

454 愚癡的人啊 如果內心充滿貪愛 又徒具外表 那麼髻 髮有什麼用處 穿鹿皮 4 做的衣服有什麼用處 ---394 26 11 想要誤導智者並不容易 一位詭計多端的婆羅門爬上毗舍離城門附近的一棵樹 上 並且把身子像蝙蝠一般地倒掛在樹幹上 處在這樣驚險 的狀況下 他不停叫著 給我一百隻牛 給我錢 給我一 位女僕 你們如果不照我的話做 我從樹上掉下去死掉的 話 毗舍離城就會毀滅掉 城裏無知的百姓害怕他真的掉下死掉的話 會使毗舍離 毀滅 就答應他的勒索 並懇求他下來 比丘們向佛陀轉述 這件事時 佛陀說 騙子只能欺騙愚痴的人 無法愚弄有智 慧的人 4 印度有些外道用鹿皮作坐具或做衣服穿 454

455 穿著糞掃衣者 5 清瘦見經脈 獨自在林中僻靜處禪定 的人 我稱之為婆羅門 ---395 26 12 佛陀讚歎吉離瞿曇彌比丘尼 6 有一次 帝釋和諸天神來向佛陀問訊 吉離瞿曇彌比丘 尼同時也運用神通 從空中前來向佛陀頂禮問訊 但她看見 帝釋等人時 就先離開 但卻被帝釋一眼瞥見 帝釋於是請 教佛陀她是誰 佛陀說 帝釋 她是我的女弟子吉離瞿曇彌比丘尼 她在兒子去世時 十分悲傷沮喪地來找我 我教導她所有因 緣和合的事物都是無常的 她因此了解佛法 出家為比丘 尼 並且證得阿羅漢果 她是我最傑出的女弟子之一 5 6 糞掃衣 出家人撿拾別人丟棄的碎布 洗淨後 連綴成袈裟 請參閱 8 13 的故事 455

456 不能因為是婆羅門母親所生 就是婆羅門 7 如果有種種煩惱 也不過是一位婆羅門 8 而已 只有去除所有執著的人 我才稱之為婆羅門 ---396 26 13 婆羅門不是世襲的 從前 舍衛城中有一位婆羅門認為 既然佛陀稱呼弟子 為 婆羅門 那麼他的父母親都是婆羅門 所以佛陀也應 該稱他為婆羅門 他這麼想著 就去找佛陀 說明他的看法 佛陀說 婆羅門 我不因為某人的父母親是婆羅門 就稱那人為婆羅門 我只稱呼完全沒有煩惱 而且不再執著 生命的人為婆羅門 7 8 此處的婆羅門指的是修行人 此處的婆羅門指的是種姓上的婆羅門 與修持境界無關 456

457 斷除一切結 毫無畏懼 不執著 解脫諸煩惱的人 我稱之為婆羅門 ---397 26 14 沒有束縛就沒有恐懼 9 優迦先那與戲團的女舞者結婚後 因接受岳父的指導 學習特技 而成為技巧嫻熟的特技演員 有一天 他在表演 時 佛陀來到現場向他說法 聽完佛陀的說法後 他就在表 演的長竹竿上證得阿羅漢果 然後 他走下來 請求當佛陀 的弟子 從此以後他就加入僧團了 有一天 其他比丘問他當時的心境 他回答說 當他站 在竹竿上時 心中毫無恐懼 這些比丘就去問佛陀 世尊 優伽先那說他是阿羅漢 真的嗎 佛陀回答說 比丘們 像優伽先那一樣 斬斷所有束 縛的人沒有任何恐懼 他真的是阿羅漢 9 接續 24 6 的故事 457

458 去除皮帶 韁 繩 其他附屬物 和門閂 10 而了知四聖 諦的覺者 我稱之為婆羅門 ---398 26 15 斬斷愛欲的束縛 舍衛城裏的兩位婆羅門各自擁有一隻公牛 他們都認為 自己的牛比對方的牛更好 更強壯 最後 他們決定一決高 下 就到河邊去 用沙子裝滿牛車 然後叫他們的牛依序去 拉牛車 但每次繩索都拉斷了 牛車卻依然不動 一些比丘看見他們之間的比賽後 就向佛陀報告 佛陀 告誡他們 比丘們 扯斷肉眼可見的繩索很容易 任何人 都可做到 比丘應該斬斷的是心中的憤怒和貪愛的束縛 皮帶 指瞋恚 韁 指貪愛 繩 指六十二邪見 附屬物 指 潛伏的煩惱 或譯作隨眠 共有七種 門閂 指無明 10 458

459 忍受辱罵鞭打而不瞋恚 具有如同軍隊般耐力的人 我 稱之為婆羅門 ---399 26 16 佛陀馴服辱罵他的四位婆羅門兄弟 從前 舍衛城裏一位婆羅門的妻子已經證得初果 只要 她打噴嚏 或者有任何東西或人意外碰到她時 她都會脫口 說出一些偈語 有一天 這婆羅門和幾位朋友正在家中進餐 時 她又順口說 皈依佛 這句讚歎佛陀的話卻激怒她的 丈夫 使他立刻跑出去找佛陀 並詰問佛陀 他的第一個問題是 如果想要生活平靜 應該殺死什 麼 第二個問題是 如果想要幸福 應該殺死什麼 佛陀回答道 婆羅門 想要平靜 幸福生活 就要去 除憤怒 諸佛和阿羅漢歡喜並且讚歎人能止息憤怒 佛陀的回答觸動這婆羅門的心靈深處 就出家為比丘 後來並證得阿羅漢果 這婆羅門的弟弟聽說兄長出家的消息後 非常憤怒 他 也直接去精舍辱罵佛陀 佛陀反問他 婆羅門 假設你邀 請親友到家中用餐 他們卻滴口未沾就回去了 既然這些親 友都不接受你的食物 請問 這些食物最後歸屬誰啊 他 說歸屬他 459

460 佛陀接著說 同理 既然我不接受你的辱罵 你所說 的話豈不是在辱罵你自己嗎 11 他一聽之下 立刻誠服佛陀的睿智 而對佛陀生起極大 的敬意 也因此出家為比丘 後來 也證得阿羅漢果 後來 這婆羅門的另兩位弟弟也抱著同樣的心態前來辱 罵佛陀 但也受到佛陀的感化而出家為比丘 也都在機緣成 熟時 證得阿羅漢果 一天夜晚 眾多比丘說 佛陀的德行多麼高妙深奧 這四位婆羅門兄弟前來辱罵佛陀 佛陀運用無比的智慧 協 助他們領悟佛法 並且作為他們的依止 佛陀說 比丘們 我不傷害那些傷害我的人 由於我 的忍辱和自制 很多人才會皈依我 11 這是佛教徒面對不實的批評和辱罵時應有的正確態度 460

461 不瞋恚 有德行 持戒 不貪愛 調伏身心 證得最後 身的人 12 我稱之為婆羅門 ---400 26 17 舍利弗尊者受母親辱罵 有一次 佛陀在竹林精舍時 舍利弗和一群比丘前往那 羅卡村他母親的家去乞食 他母親邀請他們進去接受供養 但當她拿食物給舍利弗時 她說 你這吃剩菜剩飯的人 你拋棄所有的財富 出家做比丘 你毀了我們 接著她拿食物給其他比丘時 也粗魯的說 你們總是 把我的兒子當作侍從 現在吃吧 舍利弗一言不語 只是 保持他一貫高貴的沉默 回到精舍後 比丘們向佛陀報告 舍利弗耐心忍受生身 母親的訶責 佛陀說 阿羅漢絕對不會生氣 也絕對不會失 去耐心 12 阿羅漢斷除所有的貪愛 不再輪迴 所以是最後身 461

462 如同蓮葉上的水滴 針鋒上的芥子 不染著愛欲的人 我稱之為婆羅門 ---401 26 18 阿羅漢不執著感官欲樂 13 有一次 一些比丘在討論蓮華色阿羅漢比丘尼被一位年 輕男子強暴的事 他們請教佛陀 阿羅漢是否享受感官欲 樂 佛陀回答他們 比丘們 阿羅漢不享受感官欲樂 他 們也不會沉溺于感官欲樂 因為他們不執著於六塵和感官欲 樂 就好像水不黏著蓮花的葉子一樣 13 請參閱 5 10 的故事 462

463 滅世間苦 捨棄五蘊重擔 並且解脫所有煩惱的人 我稱之為婆羅門 ---402 26 19 證得阿羅漢果的奴隸 有一位婆羅門的奴隸從主人家逃走後 加入僧團為比 丘 並且證得阿羅漢果 有一天 他和佛陀一起去乞食時 被以前的主人看見 這婆羅門主人就上前緊緊抓住他的袈裟 不放 佛陀問究竟發生什麼事 這婆羅門說 這比丘是他 家的奴隸 佛陀說 這位比丘已經放下生命的重擔了 這位婆羅門認為佛陀的意思是說 這位比丘已經證得阿 羅漢果了 為了證實 他再請問佛陀 這年輕比丘是不是阿 羅漢 佛陀肯定的說 這比丘已經是阿羅漢了 463

464 具有甚深智慧 明辨道與非道 證得無上涅槃的人 我稱之為婆羅門 ---403 26 20 佛陀讚歎差摩比丘尼 一天夜晚 帝釋和許多天神來向佛陀問訊 這時候 差 摩比丘尼也運用神通 從空中來向佛陀頂禮問訊 但她看見 帝釋一行人時 就在問訊後 先行離去 帝釋請教佛陀她是 何許人 佛陀告訴他 她是我傑出的女弟子之一 她是智 慧第一的比丘尼 請參閱 24 5 的故事 464

465 不與俗人親密 也不與四方遊行的人親密 四處雲遊 不執著於一屋一瓦 沒有愛欲的人 我稱之為婆羅門 ---404 26 21 提沙比丘被控使用咒語 提沙比丘得到一個禪修的業處後 就在一座山邊找了一 處合適的洞穴 然後開始三個月的結夏安居 他每天清晨到 村子去乞食 村子裏的一位老婦人經常供養他 住在他安居 洞穴中的一位女神覺得很難與一位高貴的比丘共處一室 但 又沒有勇氣請他離開洞穴 就想用個法子來挑剔他的不是 使他離開 她決定附在老婦人的小兒子身上 附身之後 這 年輕男子把頭向後扭轉 瞪大雙眼 老婦人看見這景象時 大聲驚呼 這神祇便開口道 我 已經附在你兒子身上了 叫提沙比丘用水洗他的腳 滴水在 他頭上 我才會離去 第二天 提沙比丘來向這婦人乞食 時 老婦人遵照神祇的話做 她的兒子就恢復原狀 這神祇於是先回洞穴門口去等提沙比丘 提沙回來時 她現身告訴他 我是守護這洞穴的神祇 你這驅魔人 不 要進入這洞穴 465

466 提沙明白自己打從出家那一日起 就過著有德行的生 活 便回答說 他從沒有犯下比丘不可以使用咒術的戒律 女神祇接著指控他為老婦人的小兒子治病 但提沙回想自己 並未使用咒術 於是明白 即使神祇也無法挑剔他 他因此 法喜充滿 當下就證得阿羅漢果 他告訴女神祇 像她這樣指控具有清淨德行 無污點的 比丘是謬誤的 並且建議她不要再打擾他 結夏安居後 他 回到衹樹給孤獨園 也向其他比丘敘說與神祇發生的事情 他們問他 當神祇禁止他進入洞穴時 他是否生氣 他回答 說 沒有 這些比丘就去請教佛陀 提沙尊者宣稱不會動怒 真 的嗎 佛陀回答說 比丘們 提沙的話是真的 他已經是阿 羅漢了 不再執著任何人 所以沒有任何理由對人動怒 466

467 不以武力對待一切強弱眾生 不傷害他人 不殺生的人 我稱之為婆羅門 ---405 26 22 被人誤打的比丘 有位比丘帶著禪修的業處到森林裏去禪修 證得阿羅漢 果後 他打算回精舍向佛陀表達誠摯的感恩之意 路途上 經過一個村落時 一位婦女剛好和丈夫吵嘴 而跑出家門 就緊隨在比丘的身後 這時候 追趕她的丈夫發現她緊跟在 比丘身後 誤會這比丘要帶她走 就大聲喝叫 並威脅要毆 打他 這婦人懇求丈夫不可毆打比丘 但這卻使她的丈夫更 憤怒 立即出手毆打比丘 打完後 便帶走婦人 事後 這 比丘繼續往精舍去 抵達祗樹給孤單園時 其他比丘看見他全身都是淤青 就加以治療 並問他 對打他的人是否懷有恨意 他說沒有 這些比丘向佛陀報告 世尊 這比丘說他不再有恨意 此 話當真 佛陀回答他們 比丘們 阿羅漢唾棄暴力 他們即使 被毆打 也不會生氣 佛陀確定該比丘確實是阿羅漢 467

468 面對敵對者時 能保持友善的態度 處於暴力氣氛中 仍然保持溫和的態度 眾人執著五蘊 而不執著五蘊的 人 我稱之為婆羅門 ---406 26 23 一名女士和四名沙彌 有一次 一位婆羅門太太請丈夫到祇樹給孤獨園邀請四 位比丘到家中來接受供養 她特別要丈夫指名邀請真正出身 婆羅門的資深比丘 但丈夫引導回來的卻是四名阿羅漢沙 彌 當她看見丈夫請回來的是年輕沙彌時 非常失望 就責 怪丈夫 並憤怒的要他再去精舍請資深比丘來 同時 她拒 絕讓四位沙彌坐尊貴的座位 也不供養他們 這婆羅門再度到達精舍時 遇見舍利弗尊者 就邀請舍 利弗尊者到他家應供 舍利弗到他家時 看見已經有四位阿 羅漢沙彌在場 就問他們是否已經接受供養 當他知道他們 尚未受到供養 又知道只準備供養四名比丘而已時 便返回 精舍 這婆羅門只得再到精舍一趟 這一次 大目犍連尊者與 他同行返家 但結果也和舍利弗尊者一樣 返回精舍 這時 候 帝釋看見這四名阿羅漢沙彌略顯飢餓 就化身成一名老 468

469 婆羅門 出現在這婆羅門夫婦家 這對夫婦向老婆羅門致 敬 並請他坐上尊貴的座位 但這老婆羅門只坐在地上 並 且向這四名阿羅漢沙彌致敬 他接著透露自己的身分 這對 夫婦看見帝釋向沙彌致敬 就供養他們和帝釋 供養後 這 四名阿羅漢沙彌和帝釋各自顯神通 帝釋回天界去 四名沙 彌也回精舍去 佛陀知道這件意外時 評論說 比丘們 阿羅漢對敵 視他們的人不懷惡意 469

470 斷除所有的貪欲 瞋恚 驕慢和虛偽 如同芥子滑落針 鋒的人 我稱之為婆羅門 ---407 26 24 阿羅漢沒有煩惱 14 摩訶槃陀伽尊者在弟弟周利槃陀伽出家為比丘時 已經 是阿羅漢了 他的弟弟周利槃陀伽天生愚笨 因為某一前世 時 他捉弄一名非常愚笨的比丘 所以今生他甚至在四個月 內都無法記住一句偈語 摩訶槃陀伽尊者因此建議他不如還 俗 後來 有些比丘針對摩訶槃陀伽尊者對待弟弟的態度請 教佛陀 阿羅漢是否仍然會發脾氣 他們還有沒有精神上 的煩惱 如瞋心呢 佛陀向他們解釋 比丘們 阿羅漢沒有像貪欲和瞋念 等煩惱 摩訶槃陀伽尊者對待弟弟的態度是想幫他的忙 而 不是瞋心 14 請參閱 2 3 的故事 470

471 委婉的說如法 有益的話 實話實說 不以言語觸怒他人的人 我稱之為婆羅門 ---408 26 25 習氣的力量 比利陀婆遮尊者說話的口氣往往十分激動 他經常對人 說 過來 你這個可憐蟲 或者說 走開 你這個可憐 蟲 等等 其他比丘向佛陀報怨他的態度 佛陀就請他來 勸誡他 佛陀透過神通得知 過去很多世時 比利陀婆遮尊 都出生在深信婆羅門至上的婆羅門家中 佛陀說 比丘們 不要因為他的言語而感覺受到冒 犯 他說 可憐蟲 時 只是累世以來身為婆羅門所養成的 習氣而已 沒有惡意 他沒有傷害他人的意思 阿羅漢是不 會傷害別人的 471

472 不作非分之取 無論長或短 多或少 鮮美或陳腐 的人 我稱之為婆羅門 ---409 26 26 比丘被指控為小偷 有一天 舍衛城的一位婆羅門把身上的衣服放在門外地 上吹風 這時 一位要回精舍的比丘經過他家門口 看見地 上的衣服 他以為這是人家丟棄不要的布料 就將它拿了起 來 卻被這婆羅門瞥見 便追趕上來 指控 辱罵比丘 你 這個光頭佬 偷我的衣服 比丘立刻把衣服還給他 比丘回到精舍時 向其他比丘敘述這件意外 這些比丘 開玩笑的問他 這衣服是長是短 材料是好是壞 他回答說 無論是長是短 材料好壞 我都不在意 我絲毫不執著 這些比丘就請教佛陀 世尊 這比丘說他不再執著任 何東西 真的嗎 佛陀說 比丘們 他說的是真心話 阿羅漢不會拿不 是供養給他的任何東西 而且也不執著任何東西 472

473 對今生或來世都沒有欲望的人 沒有貪欲 煩惱的人 我稱之為婆羅門 ---410 26 27 比丘誤會舍利弗尊者 舍利弗尊者有一次與一群比丘到一小村落附近的精舍 去結夏安居 村民看見舍利弗尊者來 就答應要提供所有的 必需品 但直到結夏安居結束以後 村民並沒有提供所有的 必需品 舍利弗尊者說 如果村民再供養袈裟來 請送來給我 如果沒有 也請通知我 然後 他就回祗樹給孤獨園去向 佛陀頂禮問訊 其他比丘誤會舍利弗尊者的意思 就向佛陀報告 世 尊 舍利弗尊者仍然執著物質的東西 如袈裟和其他必需 品 佛陀回答說 比丘們 舍利弗不貪愛任何東西 他要 求把村民供養的袈裟交給他 是為了避免供養的村民失去功 德 同時也無損對比丘和沙彌的尊敬 473

474 沒有貪欲 了知四聖諦而沒有疑惑 並證得涅槃的人 我稱之為婆羅門 ---411 26 28 比丘誤會大目犍連尊者 有一次 眾多比丘向佛陀報告說 大目犍連尊者也像舍 利弗尊者一樣 仍然執著世間的一切 佛陀回答他們說 大 目犍連尊者已經是徹底去除貪愛的阿羅漢 超越善與惡 超越一切結 無憂無慮 清淨無垢的人 我稱之為婆羅門 ---412 26 29 超越善惡 有一天 一群比丘向佛陀說 離婆多沙彌獲得很多的 供養 有好名聲和財富 他雖然一個人住在森林裏 但透過 神通 已經建立很多精舍給幾百位比丘安住 佛陀告訴他們 比丘們 離婆多已經連根拔除所有的 貪愛 他已經證得阿羅漢果 474

475 如同沒有雲翳的月亮 明亮 清明 滅除再生的慾望 我稱之為婆羅門 ---413 26 30 身體會發光的年輕人 肯達帕尊者在某一前世 曾經供養檀香木給迦葉佛的舍 利塔 因為這善行 他出生在舍衛城中一位婆羅門的家裏 同時身上有特殊的異象 那就是他的肚臍眼能發出圓的光 暈 人們因此稱呼他肯達帕 一些婆羅門就利用這不尋常的 特徵 帶他到城裏去展示 只有付錢的人才可以觸摸他 有一次 他們帶他到祗樹給孤獨園附近 向準備前往給 孤獨園的佛陀信徒說 你們去見佛陀 聽他說法有什麼用 呢 沒有人比肯達帕更有能力 任何人只要觸摸他的身子就 會發財 你們為什麼不來試試看呢 這些信徒回答說 我們的老師具足一切智 沒有人比 得上他 這些婆羅門就帶肯達帕到給孤獨園去與佛陀一較 高下 當肯達帕與佛陀在一起時 他肚臍的光就自動消失 而被帶離佛陀面前時 又恢復放光 但與佛陀一起時 又消 失了 475

476 肯達帕告訴自己 佛陀毫無疑問地知道如何使我身上 的光消失 他懇求佛陀教導他這方法 但佛陀勸他先加入 僧團為比丘 然後佛陀才會考慮教他 肯達帕於是告訴他的婆羅門朋友 說他要加入僧團 學 習這技巧 請他們等他 成為比丘後 佛陀教導他去觀身 也就是觀察人身的三十二個不淨的地方 幾天後 他就證得 阿羅漢果 這時候 他的婆羅門朋友問他 是否已經學會技 巧了 他回答他們 你們最好回去吧 我不想離開這裏了 眾多比丘向佛陀轉述他的話 佛陀說 肯達帕說的是真心 話 他已經徹底消除所有的心理污垢了 15 15 佛陀在另外的場合說 以創造奇蹟來吸引信徒 就像商人雇請 歌舞女郎來招攬生意一般 476

477 超越泥濘 貪欲 崎嶇道 煩惱 生死海 輪迴 無 明黑暗的人 渡過四瀑流 欲 生 邪見與無明瀑流 而證得涅槃的人 修習止禪和觀禪的人 沒有欲愛和疑 惑的人 完全不執著 究竟寂靜的人 我稱之為婆羅門 ---414 26 31 特別長的懷孕期 殊帕瓦莎公主的懷孕期異常的長 當她產前陣痛好幾天 時 她不停憶念佛 法 僧三寶的殊勝功德 最後 她甚至 請丈夫代替她去向佛陀頂禮問訊 佛陀知道公主的情況時 就說 願公主免除恐懼 一切平安 願她順利生下健康 高貴的兒子 正當佛陀這麼說時 公主也生下健康的兒子 當天 佛陀和眾多比丘都被邀請到他們家去供應 慶祝他們 兒子的誕生 這孩子長大後 出家為比丘 大家稱呼他施瓦哩 他在 剃度出家時 當下就證得阿羅漢果 後來他更以能夠輕易得 到供養而出名 他是供養第一的比丘 有一次 比丘們請教佛陀 為什麼施瓦哩在母胎中特 別久 佛陀回答 比丘們 某一世時 施瓦哩是一位王 子 他的國家給另一位國王佔據了 為了要奪回祖國 他接 受母親的建議 圍堵該城市 城裏的人們因此斷水斷炊好幾 477

478 天 因為這惡業 他們今生要忍受長期懷孕和生產的痛苦 世人若割捨欲樂 正信出家 斷除貪欲 不再輪迴 我稱之為婆羅門 ---415 26 32 誘惑比丘的妓女 山桌山慕達是舍衛城裏一戶有錢人家的兒子 出家成為 比丘後 他到距離舍衛城相當遙遠的王舍城去禪修 之後 他的父母非常思念他 有一天 舍衛城裏舉行一些慶典 他 們因為兒子不在身邊而不禁哭泣起來 有一位妓女看見他們 在哭泣 就詢問他們究竟什麼事惹得他們如此傷心 這對夫 婦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訴她 她就問 如果我能使你們的兒 子離開僧團還俗的話 你們要如何酬謝我呢 夫婦倆答應 使她成為富翁 這妓女就向他們要了一大筆錢 出發前往王 舍城 抵達王舍城後 她在山卓山慕達進城乞食的路上租了一 間房子 並且準備好美味的食物 等他來乞食 剛開始的幾 天 她在房子門口供養他 不久 她邀請他進屋子裏 她更 花錢雇請幾個小孩子在他經常來乞食的時候 在房子門口嬉 戲 她於是藉口一樓又吵又有灰塵 而邀請他上頂樓去進 478

479 食 等他隨她上到樓頂時 她卻關上門 開始誘惑他 尊 者 請你當我親愛的丈夫吧 讓我做你親愛的妻子吧 等 我們渡過漫長 快樂的婚姻生活後 我們可以一起加入僧 團 再精進努力 盡最大的努力證入涅槃 這比丘知道自己犯錯了 立即心生警惕 告訴自己 由 於疏忽 我已經犯了大錯 這時候 佛陀知道發生在山卓山慕達身上的事 就叫阿 難來 告訴他 山卓山慕達正在王舍城中一棟尖頂樓房的 二樓上對抗一位妓女的挑逗 而他終究會戰勝 佛陀就透過神通放光 勸誡山卓山慕達 去除對財富 和感官欲樂的貪愛 從欲望中解脫出來吧 山卓山慕達正念現前 努力思考佛陀的教誨 而證得阿 羅漢果 479

480 世間人若棄絕愛欲 正信出家 斷除愛欲 不再輪迴 我稱之為婆羅門 ---416 26 33 闍祇羅比丘證得阿羅漢果 一位阿羅漢比丘在迦葉佛入滅後不久四處去化緣 準備 興建供奉迦葉佛遺物的舍利塔 有一天 他來到一戶金匠的 門前 不巧 金匠與妻子正在激烈爭吵 他就對著比丘大吼 你最好丟掉迦葉佛的遺物 滾回去吧 他太太聽他這麼 一說 卻說 你如果生氣 就辱罵我好了 喜歡的話 甚 至可以毆打我 但你為什麼要辱罵迦葉佛和比丘呢 你這麼 做 已經犯下大錯了 金匠聽完妻子的話後 知道自己剛才犯下嚴重的錯誤 為了補救他的錯誤 他製作了一些金飾的花 裝在金色的罐 子 然後供養迦葉佛的舍利塔 這一世 金匠出生為一位富家女的私生子 出生時 她 將他放在罐子裏 然後順水飄流而下 最後被一位在河中沐 浴的年輕女子看見 便加以收養 並命名為闍祇羅 長大後 他的養母聽從一位比丘的建議 送他去迦尸羅受教育 這比 480

481 丘並且安排闍祇羅住在他的一位商人信徒的家 後來 闍祇 羅與商人的女兒結婚 婚後不久更在他們新屋的後院裏挖出 大量的金子 他們總共生育了三個兒子 闍祇羅後來出家為 比丘 並且證得阿羅漢果 有一天 佛陀和包括闍祇羅在內的眾多比丘到闍祇羅兒 子的家去乞食 他的兒子們連續十五天供養佛陀和眾多比 丘 過了一陣子 比丘們問闍祇羅是否仍執著他的金子和兒 子 他回答說 已經毫無牽掛 這些比丘就向佛陀敘說闍祇羅所說的話 佛陀說 比 丘們 闍祇羅已經斷除貪愛和驕慢 他已經證得阿羅漢果 481

482 世人若捨棄愛欲 正信出家 斷除愛欲 不再輪迴 我稱之為婆羅門 ---41616 26 34 喬帝卡在天上的美麗房屋 喬帝卡是王舍城中非常著名 非常有錢的人 他住在高 廣華廈中 該大廈有七道牆 每道牆進出的門都有守護神保 護著 他的富裕傳播得很遠 很多人都來參觀他的華廈 有 一次 頻毗娑羅王和阿闍世王子也來參觀他的華廈 阿闍世 王子眼見他的華廈如此壯觀 發誓將來成為國王時 絕對不 許喬帝卡住在這華廈中 國王離開華廈時 喬帝卡送給國王 一顆無價之寶的大紅寶石 送禮物給前來參觀華廈的人是喬 帝卡的習慣 後來 阿闍世王殺死父王 篡位成功 當上國王後 他 果真攜帶將士前去喬帝卡的華廈 準備用武力取得 但華廈 所有的門都有神祇保護 阿闍世王和他的將士只好無功而 退 當他前往竹林精舍時 發現喬帝卡正在聽佛陀說法 阿 闍世王就大聲吼叫著 你命令你的守護神和我的將士作戰 自己卻跑到這裏來 假裝聽佛陀說法 喬帝卡聽阿闍世 王這麼一說 才知道國王剛才到他的華廈去 準備予以沒收 16 本故事與 26 33 同一法句 482

483 過去世時 喬帝卡曾經發過誓願 希望他的財產不會被人強 奪而去 此刻他的願望實現了 他就告訴國王 國王 任 何人無法在違背我的意願下奪走我的財富 說完這句話 後 他伸出十指 請國王強行拿下他手指上的戒指 國王奮 力想要拔出戒指 就是無法成功 喬帝卡於是要國王鋪塊布 然後他把雙手放在布上 結 果所有的戒指自動滑落下來 喬帝卡把它們獻給國王 他接 著請求佛陀讓他加入僧團 不久 他就證得阿羅漢果 後來 有一天 比丘們問他是否仍然執著于他的華廈和 財富 他回答說 沒有 這些比丘就請教佛陀 世尊 喬帝卡宣稱已證得阿羅漢果 真的嗎 佛陀說 比丘們 喬帝卡說的是事實 他已經沒有任 何貪愛了 他現在是一位阿羅漢 483

484 解除天人的束縛 解除一切束縛的人 我稱之為婆羅門 ---417 26 35 曾經是舞者的比丘 舞者那塔普塔卡有一次聆聽佛陀說法 聽完後 他就加 入僧團成為比丘 後來證得阿羅漢 有一次 佛陀和包括他 在內的很多比丘外出乞食時 遇見一位年輕的舞者在跳舞 其他比丘問他是否仍喜歡跳舞 他回答說 不再喜歡了 比丘們向佛陀報告這件事 佛陀說 比丘們 那塔普塔卡 已經徹底斬斷執著的束縛 他已經是阿羅漢了 超越喜歡 欲樂 與不喜歡 到林間僻靜處修行 輕安 沒有煩惱的人 調伏五蘊 精進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 ---418 26 36 曾經是舞者的比丘 17 舞者那塔普塔卡加入僧團後 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說 比丘們 那塔普塔卡不再耽溺于一切欲樂了 17 請參考 26 35 的故事 484

485 了知有情眾生的生死 不執著 善逝 趣向涅槃 了知 四聖諦的人 我稱之為婆羅門 ---419 煩惱漏盡的阿羅漢 諸天 乾沓婆 18 人們都不知道他 她 的往生處 我稱之為婆羅門 ---420 26 37 摸骨專家婆耆舍 王舍城中有位名字叫做婆耆舍的婆羅門 他只要觸摸死 人的骨骸 就能判斷該人究竟往生天界 人間或地獄 有些 婆羅門就帶他到各個村落去 村子的人都圍在他身邊 大方 付錢 請教他們已故親人的往生處 有一次 他們來到祇樹給孤獨園附近 他們看見很多人 要前去聽佛陀說法 就要那些人過來請教婆耆舍 那些要去 聞法的人卻說 婆耆舍知道個什麼啊 我們的老師無與倫 比 只有他才是究竟證悟的人 並與他們展開一場激烈的 爭論 最後有人說 好吧 讓我們去驗證一下 是婆耆舍或 佛陀懂得多 大夥兒就到精舍去 18 天人的一種 485

486 佛陀知道他們的來意後 就吩咐一位比丘分別準備往生 地獄 畜生 人間 天界的四付骨骸 同時也準備了一位阿 羅漢的骨頭 然後把這五付骨頭排成一列 婆耆舍正確判斷 前四付骨頭的主人往生何處 但最後一付骨頭卻難倒他 佛陀便開口道 婆耆舍 不知道了吧 我知道第五付 骨頭的主人往生何處 婆耆舍請求佛陀教導他知道第五付 骨頭主人往生何方的技巧 佛陀建議他先出家 加入僧團 佛陀才可能教導他 婆耆舍就要他的婆羅門朋友等他學會這 種技巧 成為比丘後 佛陀教導他觀想身體的三十二個部位 他 遵照佛陀的指示 努力禪修 不久 就證得阿羅漢果 當他 的婆羅門朋友前來問他是否已學成功時 他告訴他們 你 們最好離開這裏 我不再需要了解這種技巧了 我也不會和 你們走了 其他比丘聽他這麼說 就去請教佛陀 世尊 婆耆舍 宣稱已經證得阿羅漢果 真的嗎 佛陀說 比丘們 他真的了知萬物的生滅 他已經是 阿羅漢了 486

487 不執著過去 未來和現在五蘊的人 斷除煩惱 不執著 的人 我稱之為婆羅門 ---421 26 38 妻子出家為比丘尼 王舍城中有位佛陀的信徒 名字叫毗舍可 有一次 他 聽完佛陀說法後 就證得三果 他告訴妻子 請繼承我的 財富吧 從今以後 我不要再管世間事了 他的妻子曇摩 提那拒絕他的要求 相反地 請求讓她出家 加入尼眾僧團 毗舍可答應她出家做比丘尼後 她就離開王舍城 努力精進 禪修 所以在短短的時間內 就證得阿羅漢果了 證果後 她返回王舍城 她的丈夫聽說她回來了 就去 見她 並且請教幾個問題 當他請教初 二和三果的問題時 她都予以回答 但他問及阿羅漢果的時候 她不回答 卻說 這個問題超過你的程度 如果你要知道 請你去問佛陀 他就去向佛陀請教同樣的問題 佛陀說 她已經回答 你的問題了 如果你問我 我也是同樣的答案 佛陀的話 證實曇摩提那已經證得阿羅漢果 487

488 毫無畏懼 尊貴 勇猛 智慧具足的人 斷除欲望 調 伏五蘊煩惱 沐浴 19 清淨 證悟的人 我稱之為婆羅門 ---422 26 39 鴛掘魔尊者和大象 20 有一次 波斯膩王和末利王后以史無前例的無遮大會供 養佛陀和眾多比丘 大會預計安排頂著傘的大象 為每一位 比丘遮陽 但卻缺少一隻馴服的大象 所以只好用一隻尚未 馴服的象頂替 鴛掘魔羅尊者恰好被安排到這隻大象 每個 人都擔心這隻象會出紕漏 但當它被牽到尊者身邊時 卻變 得乖順 後來 比丘們問尊者 當時心中害怕嗎 他說 不怕 這些比丘向佛陀報告他的話 佛陀說 比丘們 沒錯 鴛掘魔羅當時毫無畏懼 阿羅漢心中沒有任何畏懼 19 20 印度人以為在恒河中沐浴 就可以消除罪業 此處佛陀的意思 是說內心沒有垢穢 接續 13 10 的故事 鴛掘魔羅的故事也請參考 13 6 的故事 488

489 智者 牟尼 明白自己的前生 明辨天界和惡道 不再 輪迴 證得無上智 而且一切圓滿成就 我稱之為婆羅 門 ---423 26 40 天作的供養 佛陀有一次胃痛 他就請優波摩尊者前去向天作化緣 要一些熱水 天作很高興有這麼難得的機緣 就供養佛陀熱 水和一些蜜糖 回到精舍後 尊者為佛陀準備好熱水 讓佛陀沐浴 沐 浴後 尊者又為佛陀準備摻有熱水的蜜糖讓佛陀喝 佛陀喝 下以後 胃舒服多了 天作就請教佛陀 尊者 供養什麼 人的功德比較大 佛陀說 天作 供養不再作惡的人 功德最大 489

490 中平精舍流通書目 1. 觀禪手冊 雷迪大師著 2. 禪修之旅 Jotika 禪師著 3. 寧靜的森林水池 阿姜查 講述 4. 回到當下 Joseph Goldstein 著 5. 生活的佛法 阿姜查 講述 6. 不存在的阿姜查 阿姜查 講述 7. 毗婆舍那禪 恰宓禪師 著 8. 炎夏飄雪 Jotika 禪師 著 9. 就在今生 佛陀的解脫之道 班迪達尊者 講述 10. 何來有我 佛教禪修指南 Ayya Khema 著 11. 何謂毗婆舍那 簡單的毗婆舍那 12. 解脫的滋味 阿姜查 講述 13. 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 著 14. 佛國之旅 斯里蘭卡見聞記 果儒 著 15. 中文巴利文對照課誦本 果儒編纂 16. 幸福安樂與解脫自在的人生 果儒編纂 17. 清淨道論 覺音論師 著 18. 掌中之葉 清淨道論 實修手冊 19. 佛遺教三經 附無常經 20. 顯如法師文集 明法比丘 編 490

491 21. 長阿含經 修訂版 22. 中阿含經 果儒校注 23. 增一阿含經 果儒校注 24. 最大的銀行 探索生命黑箱 丞捷 著 25. 健康元素 26. 健康新視角 27.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 28. 拯救下一代 蔡禮旭老師 講述 29. 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 蔡禮旭老師 講述 30. 小故事大智慧 蔡禮旭老師 講述 31. 說話的藝術 蔡禮旭老師 講述 491

492 流通處 中平精舍 32444 桃園市平鎮區新榮路 71 號 新勢國小旁 e-mail amitabh.amitabh@msa.hinet.net 郵政劃撥 31509529 戶名 許果儒 慈善精舍 果道法師 22146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 337 巷 17 弄 9 號 5 樓 電話 02 2648-6948 法雨道場 明德法師 嘉義縣中埔鄉同仁村柚仔宅 50~6 號 電話 05 2530029 正法蘭若 本清法師 南投縣埔里鎮福長路 210 巷 60 號 電話 049 2933-624 印刷 耿欣印刷有限公司 新北市中和區立德街 72 巷 30 號 3 樓 電話 02 2225-4005 三版 2015年10月 492 恭印1,000本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lene&aid=155309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