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參觀印刷廠是剛進巧虎島約兩個月後,
參加新生訓練時,
和所有的新人編輯一起去。
因為人數頗多,
加上對於印刷也還沒有什麼概念,
所以有點像是走馬看花,
知道印刷後製的大致流程。
但經過這麼多年的編輯工作後,
特別是離開巧虎島到了小兔彼得,
工作重心有了新的接觸,也就是單本繪本,
和月刊雜誌很不一樣。
加上編制較小,大小事都要參與, 因此迫切希望了解更多印刷相關事務。
所以大約半年前,我們編輯部三人組
很勤學的跟印刷廠的業務先生相約參觀印刷廠,
希望就目前為止所遇到的狀況好好來了解個清楚,
且經過這幾年印刷技術也有些改變,
就順道一起看看。
其實對於印刷流程,我都算很清楚了。
只是過去做的是小朋友的月刊雜誌,
現在做的是小朋友看的圖畫書和套裝書,
對於印刷成品的顏色和精緻程度是不同的,
與作畫家合作的內容方向與品質要求也有些不一樣。
例如
過去在巧虎島上所完成的月刊都是膠裝,
加上公司的印量很多,
所以和印刷廠不管是在合作上或成本上。
都比較有議價和彈性的空間,
而且在特殊拉頁的設計上因有經費常可付諸實行。
不過,一到了一般出版社後,情形可就不同了。
精裝圖畫書特殊設計為了成本考量,
都得思量再三:加了特殊拉頁,真的比較好嗎?
而且作畫家完成依本繪本的時間,短則七八個月,長則三年,
和雜誌一個月就要畫好20頁的故事單元差異很大。
此外,
還有對於顏色的要求也不太一樣,
因為圖畫書整本的賣點就是圖和文,
所以圖像的要求就要非常嚴格,
印刷出來的顏色以和原畫接近為主。
無奈像是螢光色的色域色相,
一旦到了印刷廠分色掃圖時,
這是印刷用的四色無法分出來的。
就算在印刷的最後關鍵步驟加了特別色的油墨,
還是很有可能也無法全部顯現滿意的顏色,
因為可能你為了某一頁的某個顏色加了螢光黃,
結果其他頁面中的人臉都變成會發光的佛像臉,
還有就是如果原始彩圖是用水彩畫成的話,
極有可能印出來的品質會有點灰灰撲撲的,
這和繪者使用的原料有關係。
繪本從一開始就有很多細節要先想好。
身為編輯的我們,
必須在繪者的要求、印刷的極限與公司的立場下奔波煩勞
有時候自己或連總編都不是很懂印刷技術的專業和極限,
又不能只聽信印刷廠解釋的説詞時,
就必須在翻來覆去的討論過程中,
找到一個可以讓大家都接受的方向。
所以,我們編輯部三人組光是在第一個參觀的地方,
也就是分色掃圖的部門(將原畫作掃瞄成電子檔案並修圖的部門),
就待了超久的時間,至少有40分鐘吧!
前前後後問了超多問題,操作步驟都有看到,
還一度旁若無人的三個人就自顧自的在現場討論了起來。
不過看歸看,討論跟討論,印刷分工實在很細,
很多問題一時半刻找不到解決方案,還是遇到才知道。
接著,又陸陸續續參觀的其他部門,
看拼版和洗版還有不同的印刷機等等,
最後還到搭車前往裝訂廠去。
由於我們公司對於裝訂要求嚴格,
早就在裝訂廠之間惡名昭彰。
我們還特別跟業務先生提醒:
「千萬不要跟裝訂廠的人說我們是**出版社的喔!」
業務先生還同情的說:「對!我也怕妳們被蓋布袋!」
可是啊~~~業務先生很狠,
最後來是把我們公司名字抖出來了!
就在那一瞬間,
編輯部三人組同時看到那裝訂廠的主管頭上顯現出[奧客]兩字!
主管的臉色真的可以說是馬上風雲變色,
然後瞬間又回到和藹可親的樣子,
真的是把我們三個小編可嚇死嘍~!
這是一趟很精實的學習之旅,
不過每門學問與技術都博大精深,
真要一清二楚,可得加把勁啊!
所以,編輯不可能樣樣精,但要學會的是知道哪裡有資源可問、可提供解決方案,重要的是要有厚實基礎知識背景和經歷,才能做出可靠的判斷和決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