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叩問死亡,淺談《阿波隆尼亞》欣賞心得
2011/03/06 11:28:33瀏覽865|回應0|推薦6

初見國家戲劇院

  第一次走入「真正的」國家戲劇院,選了檔美得不可思議的戲。在下午兩點進場的我和友人,準時坐在第一排聆聽鴻鴻導演的導聆,所以對於整個歷史背景和神話故事有了一定的概念,真的超感謝聲音溫柔的鴻鴻!這是我完全沒想到的。考完學測的第一場戲,我嘗試完全是以一張白紙的身分進入劇場。但是看完之後發現,還是要先做功課再進入劇場才行。

 

所謂《阿波隆尼亞》

  幸好聽了鴻鴻的導聆,所以我理出幾條比較清晰的故事線:

  1. Agamemnon Clytemnestra 的婚姻悲劇線Agamemnon要出征,但是必須將女兒Iphigenia獻祭給女神,Iphigenia一出場就是處在一個情緒尖端的狀態,直到一邊尖叫,一邊被拖走。十年後Agamemnon凱旋歸國(最好玩的是,這裡播放咱們中華民國國歌喔!),卻遭Clytemnestra殺害,然後她在被自己的兒子Orestes殺死。Orestes 被三位復仇女神追殺,卻被雅典娜判無罪。(用視訊連線的方式處理省判過程,非常神奇。)

  2. Admetus Alcestis 的婚姻悲劇線Admetus是個國王,Apollo為其僕役,且為Admetus談成長生不死的條件──要有人為他死。AlcestisAdmetus的妻子,也是那位願意為丈夫而死的人,她在死前拋出了「與海豚性交」的話題(結束後導演說這是他們在網路上發現的真實事件,我馬上用手機google)。但是Heracles卻把Alcestis救回來,獻給Admetus,且不是以Alcestis原本的身分,致使Admetus無法實行對妻子的承諾,最後陷入瘋癲,而到底Alcestis到底被獻給了Admetus時,記不記得自己原來的身分?真是令人費盡思猜。

  1. Apollonia 的義人事蹟線上半場最後來到主人翁──Apollonia,再度將觀眾推向一個生死的替代思維中。Apolonia奔投她父親,德國人給她機會,只要她的父親願意代替她死,Apollonia便可以免死,然而他的父親沒有答應。下半場,不知道是不是Apolonia為我們帶來一段十分催睡的演講,是Kafka的《學院報告》;而我只能盯著遠方的字幕才知道她在講什麼。再來Apolonia因為救援猶太人,封為「國際義人」的頒獎典禮現場。主持人是演Heracles吧!Apolonia的兒子、被Apolonia拯救過的猶太人(倖存的老婦人)和她的兒子。他們有段激烈的Argument 好像是在說猶太婦人怎麼可以還活著之類的(我已是昏昏欲睡的迷留狀態)。最後全部人在舞台上的房間中搖擺,歌手高歌,以完美的高音做結。

叩問死亡

  我喜歡死亡的議題,我常常有種感覺,藝術家樂於更擅於用死亡入題,是因為那是一種永恆的狀態,永恆的不存在。而這齣戲先將「犧牲」的性質做了一個詮釋。感覺上有種榮耀感,冠冕堂皇的。但是沒有人願意,而其中「願意」的人,也終究是徒勞,這樣某人「替死」的神話結構,不斷的逼迫觀眾去思考,以更深入接下來Apollonia的噩耗。而我怎麼看這個「不爭」的事實?對於生命的價值,我不斷在尋找,卻越來越感到不以為意。而在生命道路持續進行著的時候,我逼自己先去珍惜。世間終究是殘酷的,面對可預期而且「可避免」的死亡,大家當然要努力逃,逃得遠遠地。然而就算真正的、無胃無懼的犧牲,又能夠換來什麼改變,Alcestis正是如此。不過後來想想Apollonia這個人是真正為了猶太人犧牲的話,她有需要去尋求父親的幫助嗎?而那位倖存的婦人,的「倖存」到底是證據還是汙點?在思考到頭痛不已之際,我想,都是納粹的錯。

  突然覺得,可以思考看看「生存」的正當性?在書寫這篇心得時,又槍決了五名死囚,他們是沒有堂而皇之的為誰犧牲,倒是受害家屬(如果我是他們,我會這樣想)還問,他們憑什麼活到今天?思考,Orestes在犯下弒母之滔天大罪之後,雅典那依然宣判他無罪。什麼是泯滅人性,什麼是罪不可赦,什麼是遺愛人間?突然覺得真正的屠夫是這個國家機器!


我愛《阿波隆尼亞》

  坦白說,這是一齣超級『催睡』的戲。我坐的位子上面有三樓觀眾席當作天花板的壓迫感,而且又看不清楚字幕,已經買了1400的票,二樓單號區,視力不好的我看不到字幕看不清楚演員,但是我很滿意這個觀賞角度,只不過,戲劇院的位子奇窄無比(我第一次進來,座位給我很差的印象),對於擁有一雙又長又粗的腿的我,整個就是不舒服。但是這樣的「不舒服」似乎和這齣戲的主旨非常契合。

  坐定後,努力的看完整個舞台,感覺這個國家戲劇院怎麼比在公視看錄影節目的時候大得多,舞台上有兩個玻璃櫥窗式的空間,其中之一是很明顯的WC。在櫥窗外有餐桌和繞著又測牆壁的沙發(像餐廳的那種)兩個人偶身處其中,顯得格外詭譎。然後有攝影師在台上跟拍演員,讓我想到之前看莎妹的四重奏,話說莎妹好像在學他們(如果照時間軸來看),還有每段出現的人物的名字會show在螢幕上,雖然我看不到。舞台設計在會後座談時提到:台上的兩個玻璃屋,一是房間,一是WC兩個空間都是屬於個人隱私的地方,這樣幫助我們『窺視』角色的生活,而跟拍再即時播放在投影布幕上也可以讓觀眾看得更清楚。

  是不是導演也很能夠同理觀眾的思維,他根本就是打算做一部『催睡』的長戲,然後導演再讓演員瘋狂尖叫,音樂的設計和歌手的嘶吼也不斷的『喚醒』觀眾。我覺得有趣的是『喚醒』,而我也真的昏迷,也不斷被喚醒。我想對於歷史、文化、理念......種種的真相或本質,小老百姓似乎常常是處於一個昏迷狀態的,我覺得導演試圖讓我們被『喚醒』,進而『覺醒』吧。

  而我要何時才會覺醒呢?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enming2000&aid=493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