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尋找理查》心得
2012/06/29 12:12:02瀏覽591|回應0|推薦3

We Are Such Stuff As Dreams Are Made On

  電影以莎士比亞《暴風雨》劇中的一段詩文開場,真是再適合也不過,喜歡莎士比亞說演員是由夢的成分組成,在表演、演出的當下全都融入了空氣中;然而台上的空氣之稀薄,只有肯努力磨練演技的演員能夠分得一份珍貴無比的氣息。艾爾帕西諾這部電影作品觸及劇場、電影、文學,層次景然分明,對於一個演員如何去抓住(Grasp)角色的靈魂有很深的討論和研究,並且反映了自身對於莎翁的熱愛。然而多數美國人不懂莎士比亞是艾爾帕西諾拍攝這個電影的主要原因,然而要了解莎士比亞還是必須要靠閱讀,於是紀錄片中出現許多演員們甚至學者討論《理查三世》文本內容,並且認為演員才是真正理解並繼承莎士比亞的;沒錯,演員是精靈,飛天遁地,無所不能。

  影片中引起我最大興趣有兩個部分,一是對於「音步」的討論,劇中演員的示範「打搭打搭打搭...」,這幾乎是一項失傳的傳統技藝,讓我升起想要挽留的使命感。第二個即為,飽受各家爭議的理查與安夫人之間的微妙危險關係,難以明白的是兩人之間的糾葛,貴為皇后的安夫人為何而下嫁理查?引來學者參與論戰,也藉機幽學者專家一默。我想把這場戲詮釋成一個暴力,可以說是一種政治強姦、強暴,專制政權本質就是暴力的,再加上爾虞我詐的權力鬥爭,基本是就構成了雙重的暴力。有時候我甚至覺得真相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怎麼去詮釋這其中的奧秘,我們可以透過這場戲說出什麼當代的精神意涵?

  劇組四處尋找與劇中相似的場景並穿著古裝戲服排戲,提升了這部電影的質感並與一搬紀錄片做出明確的區隔,更是帶領觀眾了解演員需準備的功課。其中就是,透過想像畫面來構築文本當中的場竟、情境應該是劇場工作者一定要俱備的能力,在生活周遭尋找類似的場景質感也許是一個不錯的入手題材,或許我們身為表演的初學者可以嘗試尋找一些寫實空間來搬演經典好戲,作為一個環境劇場的演出也不錯。

觀眾席中的莎翁

  我以為當代的藝術總是希望與觀眾溝通,這是一種互相體貼的關係,觀眾應當要做足功課再走進藝術殿堂,才能夠與作品交流。所以欣賞這部電影之前,我們應該要讀完《理查三世》,這是我看到觀眾席中的莎翁時的感受,我們要想像自己是莎士比亞,全盤的了解這齣戲,準備好來看當代藝術家是如何去詮釋這個文本。觀賞這部電影的觀眾不僅與莎翁並肩列席於觀眾席當中,也來到後台,三百六十度的欣賞演員的演技,這些一流的演員除了在舞台上舉手投足間散發魅力,在台下做的功課也是了得,演員們閱讀並討論文本,尋找場景,一開排,所有的眼神、對話都跳出來。觀眾可以輕易的藉由演員的表演望進理查的險惡陰謀、安夫人的悲情狀態。

  這是一部認識莎士比亞必看的一部電影,從《理查三世》的細節談莎士比亞時期的演出形式、談莎士比亞的創作意識,深入淺出,但在還沒有閱讀過文本以前,還是無法領略其中奧妙。導演自己說過,沒有閱讀過《理查三世》文本的觀眾,可能難以進入電影中。其實我相信一部好的作品反而能夠激發觀眾的興趣去閱讀經典,其實老師在課堂上第一次播放電影時,我也還沒有全部閱讀完畢,但是透過這部點影初步了解過《理查三世》以後,繼續去閱讀文本,反而更有所體會(我相信如果我已經完全看完,還是會想再看一次的!),權力、罪惡、虛妄的愛!

以經典為敘事主軸,拼貼出當代視角中的莎劇

  導演利用蒙太奇的拼貼手法將經典文本剪裁以後重新詮釋,揀選了當代劇場對莎翁前幾大頭痛的問題,帶領觀眾全方位的欣賞《理查三世》,作為一部紀錄片,卻也能夠精準掌握戲劇節奏不脫拍,從葛羅斯特公爵殺了兄長克萊倫斯公爵,到強娶安夫人,篡位,最後死於戰場這樣的歷史故事,莎士比亞已經為剪裁做了完美的示範,導演還要再將這些被放大的情節濃縮強調,並請一流的演員、學者討論並搬演,構成這部紀錄片,真的是令人激賞。

  整部電影讓人有種穿梭古今的幻覺,或許我們可以說這是「戲中戲」(那真是手法一等一的戲中戲!)理查最終得到的王位竟然無法換得一匹戰馬,慘死殺場也許是適得其所,整部電影也一起進入尾聲,導演依舊呢喃著,像一縷幽魂一般的絮絮訴說對於表演的熱情,劇終,不會像閱讀《理查三世》結束後留下一聲唏噓嘆息,反而覺得心靈和頭腦都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飽足,真是好戲、好電影。

( 興趣嗜好偶像追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enming2000&aid=658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