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產業失靈篇 無膽開創 無能前瞻 升級轉型前景堪憂
2013/01/26 17:51:06瀏覽169|回應1|推薦1

台灣社會慢性病舉其要者概有三端:其一曰階級對立(包括勞工/雇主、軍教/一般),其二曰薪資停滯(年輕人起薪較諸廿年前幾乎零成長),其三曰缺乏信心(一般人民都覺得台灣拚不過韓、星、陸)。

 

財經產業時事與評論

 

【中國時報2013.01.25摘要】台灣社會慢性病舉其要者概有三端:其一曰階級對立(包括勞工/雇主、軍教/一般),其二曰薪資停滯(年輕人起薪較諸廿年前幾乎零成長),其三曰缺乏信心(一般人民都覺得台灣拚不過韓、星、陸)。

Franz Schubert. ''Heilig, heilig, heilig...''. Deutsche Messe D87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mMVj9WVQYo

上述社會議題之所以成為慢性病,就是因為症狀持續太久而無法矯治,漸漸就成了痼疾,導致現在的馬政府只能搖擺而束手無策。病因其實都與台灣的產業經濟進展不順有關。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印度與東南亞加入競逐、南韓傾全國之力急起直追之後,台灣以中小企業靈活因應為主軸的經濟體早就不再有優勢。

正是因為舊產業逐漸凋零而新產業未見萌芽,遂使整個台灣經濟在「式微」的大氣氛下了無生機,其呈現在勞動市場面的自然是勞工需求萎縮,以致一般大學畢業生薪資退化。當年輕人薪資普遍偏低時,自然就會有逐漸激化的階級對立。當今台灣諸多問題的根源,還是產業未能轉型與升級

但是,每個國家都面對相同的全球競爭環境,為什麼韓國、新加坡產業政策能夠因應得好,台灣就是因應不好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只有四個字:政府效能。馬政府的兩岸政策開放交流,為什麼五年來也幾乎是無所進展呢?許多人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只有四個字:官員無能

就以「產業轉型」為例吧:過去馬政府高聲呼喊的口號,有哪些真正做出成效了呢?馬政府說要推「生技產業」,結果行政院活生生把唯一的生技創投案擋下,再加上選舉時狂殺宇昌,幾乎是掐死了生技業半條命。

政府說要推「綠能產業」,結果在再生能源補貼推出第一年就出爾反爾,弄得業者怨聲載道,徒呼負負而去。政府說要推「國際醫療」,結果面對少數醫界雜音就畏縮不前,兩年來還在原地踏步。政府也說要推「雲端、數位匯流、文化創意……」等,但幾乎每一項都只是報告製作精美、策略口號響亮,然後結果令人不敢樂觀期待。

總結來看,在馬政府所推動的十幾項新產業中,真正算是有成效的,就只有觀光。但是觀光不具創新趨動的厚實基礎,也太受兩岸關係干擾,不能做為產業轉型的標竿。

為什麼馬政府的新產業政策推不動、轉不靈呢?恕我們直言,至少這幾任內閣的財經部會首長與閣員,都不是開創新局的材料。他們絕對沒有前瞻視野、大膽開創的能力,只是熟諳官場應對進退,既不積極解決問題,也不能回應社會的挑戰。試問當初震天價響的「六大新興產業」,如今成效安在哉?

再以行政院最近幾個月敲鑼打鼓推動的「經濟動能推升方案、三業四化、台商回流、自由經濟示範特區」等諸案來看,不但在執行面看不到振奮人心的作為,在理念面甚且也與馬政府的其他政策充滿矛盾。諸如台商回流、自由經濟示範特區等方案,面對的租稅、勞工、環保等困難一如以往。

同一批人以前解決不了的問題,為什麼現在換個方案名稱就能解決?整體而言,目前的諸多產業相關方案,既沒有閣員首長的理念貫穿,也沒有閣揆的提綱挈領。這樣下去台灣產業怎麼可能轉型成功呢?

在社會面,勞工的日子一樣要過、年輕人的起薪很難看漲、階級的對立無法減緩。在產業面,各種新政策的口號繼續在喊、台灣在國際競爭中仍無起色。這是台灣人民深沉的怨歎,難道也將是慘到無法擺脫的宿命嗎?

 

高階人才留不住【中國時報2013.01.25摘要】歐洲商會警告,台灣薪資成長不如大陸,人才將快速流逝;同時,主計處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11實質平均薪資減少1.98。這些冷酷的敘述說明了一件事實,台灣高度倚賴電子代工業及境外生產的成長模式,已走到危險的邊緣,再不改弦易張,調整經濟結構,台灣將面臨人才乾涸、經濟墜崖的危機。

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重度倚賴出口,GDP約有60﹪到70﹪來自出口貢獻,其中又以電子代工業為主。代工代表低毛利,必須追求產能最大化,而非產品價值。老闆們必須壓低員工薪資,以控制成本和費用,公司利潤才會成長。這是最近14年台灣平均薪資水平原地踏步,受薪階級生活愈來愈困難的癥結。

反觀大陸決策層清楚地認識到,靠投資推動低效能成長的模式已經走到盡頭,須盡快推動轉型,尋找下一個經濟成長引擎。

台灣過度依賴代工及境外生產,不僅造成薪資倒退、年輕人看不到希望、人才快速流失等侵蝕國家根基的後果,更需要警惕的是,長期低成長將瓦解台灣向來引以為傲的社會福利財務基礎,台灣將回到第三世界國家。

人才是流動的,高階人才外流不是扣紅帽子、道德喊話或立法限制所能解決,政府必須加速經濟結構轉型,不僅要留住人才,更要吸引全球人才為台灣所用。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7258177

 回應文章

台灣政經索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政治世襲嚴重
2013/01/27 20:44

真正的人才不易出頭。

台北市的雲端園區,就是一例。

詹宏志還不錯,可以點出來。

台北市政府,政務、事務的人才都差人一等。

只要有民調人才就可以當選。


我的部落:台灣政經索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