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閥的特徵
2015/02/24 23:03:39瀏覽53|回應0|推薦3

朱真一《學術造假來自於儒禍》一文,從教育部前部長蔣偉寧,因陳震遠詐審案被處停權1,分析學術造假背後的原因是儒禍,「抑制異議是提倡儒學的最基本信條。思想箝制不只政治,連文化語言或其他學術思想都是如此。

 

學閥的特徵

L. v. Beethoven: Op. 25 / Serenade [Serenata] for flute, violin and viola in D major (Vienna, 179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ljijnrK1zc

micha 2015.2.19.

朱真一《學術造假來自於儒禍》一文,從教育部前部長蔣偉寧,因陳震遠詐審案被處停權1,分析學術造假背後的原因是儒禍,「抑制異議是提倡儒學的最基本信條。思想箝制不只政治,連文化語言或其他學術思想都是如此。我們從小被教導要尊敬長輩權威,不准抗議,更不能向上頂撞,『官大學問大』是座右銘。」

台灣會發生學術造假的原因是,學者想要有升等獲取更大的地位與權力,卻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寫不出優秀的學術論文,只好動歪腦筋。「對抗威權」確實是訓練獨立思考的一部分,因為階級意識會形成思考的框架,令人無法理性分析人的優缺點,會過度醜化,也可能過度偶像崇拜。

過去國民黨因為長期掌控媒體、教科書的發言權,美化自己,因此,在國民黨獨裁統治時期接受教育的乖學生,確實大多過度偶像崇拜國民黨,過度醜化黨外民主人士,因此反貪腐紅衫軍,只反扁政府貪腐,卻不反馬政府與國民黨的貪腐,這種多重標準、混亂的腦袋,寫出來論文必定前後矛盾、推理邏輯步步出錯。

除此之外,要建立獨立思考能力還需要許多的學習與訓練,就像人類要健康就必須飲食多元,攝取各類營養;人類必須接受各種專業技能、藝術、運動等多元的專業訓練,才能夠身心健全平衡,產生正義感與獨立思考力。

所有的人類都一樣,都是以知識為基礎,逐步提升自己的世界與眼光。人如果缺少某一方面的專業技能與知識,他就一定會在那方面產生偏見,無法在該領域產生獨立思考力。沒有熱情參與社團活動的人,群育能力會出問題,無法與人溝通協調,因此不可能寫出關於「管理」這項議題的驚人論述。

老子說:「所有的事物一旦依據某領域的『智慧真理』來應用,那領域就可以產生源源不絕的創新事物;雖然有人會因此功成名就,但是根本的『智慧真理』卻常常被大眾所忽略。」(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所以,學者如果沒有終身多元學習,精通二項專業、二項體育技能、二項藝術技能,他一定很難出現開創性的見解,為了升等,只好走旁門左道。

德育的提升,是最多學者討論的問題,然而,台灣許多人以為多讀中國古文、增加通識課程,學生多聽老師精神訓話,品德就會提升,這些論點相當愚蠢。一個人如果無法在禮樂射御書術樣樣精通,全力實踐《論語》的內容,他一定無法產生《論語》所追求的守信用、學不厭教不倦、對抗權貴階級的品德與信仰。

《論語‧子張》描述,孔子的門徒子夏訓練學生掃地、倒茶的接待工作,子游看到故意說:「這都只是枝節,要擔當社會重責大任,沒辦法。我這樣講對不對呢?」

子夏聽了就說:「你們師叔子游要求得太過了,要訓練好一個領導人,到底什麼先教、什麼不用教,這要先想清楚,教育學生學管理學、政治學等學問,要先分清楚學生的資質,好像分清楚各種植物的種類不同,再根據個別需要的養分條件去栽種一樣。一個領導人的訓練教育,怎麼能夠隨便來呢?什麼都不教,哪個人就天生什麼都做得到,這只有聖人才有辦法。

掃,是訓練一個人注意衛生、整潔與環境細節;應對,是訓練一個人語言溝通能力、理解別人的思想與喜好、堅守自己原則;進退,則是訓練一個人做事情分寸的捏拿,先後次序的程序正義掌握。這都是訓練一個人反省、辯論、以及承擔責任的基本功課。」

儒家思想,不是罪惡的來源,台灣學術界充滿學閥,擾亂高等教育體系的主因是歷屆教務部長,都沒有嚴格要求大學的校長與老師要以身作則,成為五育均衡並重的社會典範;其次是政客沒有社會正義感,不想推動德國模式的轉型正義,將沒有能力的教授趕出大學,他們怕得罪選民,流失選票。

老子說:「『智慧真理』成就社會文明的一切,卻常常不被重視,不會成為主角;人類應該學習『智慧真理』的特性,沒有出名的欲望,願意委曲求全繼續花更多時間磨練自己。。」(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

學閥的第一特徵是:在國民黨系統內群育能力佳,很懂得官商勾結、逢迎拍馬那一套,但是對其他弱勢族群,缺乏同理心,不想出錢出力親自照顧弱勢者。

學閥的第二特徵是:沒有社會正義感。不願意討黨產得罪人,不願意糾舉肥貓。

學閥第三特徵是:只有死背書的能力,沒有應用書本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只會講大話、喊口號、談願景,沒有頂尖專業技能實現理想。

學閥第四特徵是:附庸風雅。假裝喜歡看球賽,去加油拉票,但實際上完全無法忍受學習運動技能的辛苦;也會假裝喜歡藝術,但實際上完全無法忍受學習樂器、繪畫的磨練。

學閥第五個特徵是:無法讀完兩份報紙。靠著黨政關係良好而當上學者的學閥,大多是庸才,他們無法每天精讀二分報紙,不了解社會真實,他們對社會的看法都帶著偏見,因此他們擔任國民黨的智庫,提出的建言讓國民黨與百姓距離逐漸遙遠,導致政權面臨崩潰;這種庸才必定無法寫出震驚國際社會的學術論文。

老子說:「萬事萬物的發展,必然都會回歸到專業與『智慧真理』的理論架構,『智慧真理』卻不爭權奪利,因此『智慧真理』才能更加發展、具有社會地位。因此具備頂尖專業素養與『智慧真理』的人,都不會去爭權奪利,所以他的成就會更加的發展。」(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2109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