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生水資源概念話題燒
2023/04/04 15:09:02瀏覽245|回應0|推薦0

全台水情吃緊,水庫蓄水量降低,再生水資源重要性浮上檯面,中鼎(9933)、欣陸因多年深耕布局水資源事業,法人認為,因全台水資源商機擴大,中鼎、欣陸營運大受惠。

 

Buchbinder - Beethoven Sonata op.31 no.2 "Tempes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naejv4lQc

 

【摘要2023.3.23..經濟日報】全台水情吃緊,水庫蓄水量降低,再生水資源重要性浮上檯面,中鼎(9933)、欣陸因多年深耕布局水資源事業,法人認為,因全台水資源商機擴大,中鼎、欣陸營運大受惠。

法人指出,水資源吃緊,再生水資源可替補一般工業、製程用水,且2019年至2025年政府規劃多座再生水廠建置,預計每日可處理水量近50萬噸,未來五年潛在商機1,200億元,中鼎、欣陸未來商機可期。

欣陸投控旗下欣達環工,現有八個水務相關專案在手,其中四個為再生水相關,包括「高雄鳳山溪再生水BTO計畫」、「高雄臨海汙水廠暨再生水廠BTO計畫」以及「高雄橋頭再生水廠BTO計畫」等,另外近期啟用通水之「台南市安平再生水廠」目前已達成第一期通水目標,全案預定2024年完工,屆時供水規模將擴大至每日3.75萬噸再生水,供產業調配使用。

欣陸去年在三大事業體成長下,營收、淨利及股利均創歷史新高,去年營收321.46億元、年增19.74%,營業淨利32.58億元,稅後純益28.88億元、年增58.2%,每股純益3.51元,較20212.22元大幅成長,擬配發每股現金股利2.5元。

中鼎截至1月,在建工程金額達3,550億元,續創歷史新高,其中以水資源為主的環境事業占比達18%,占整體營收3%,其中共有五個水資源案件,包括高雄臨海汙水處理暨再生水廠、高雄鳳山再生水廠、桃園北區水資源回收中心。

 

國民黨能源三大誤區,顯示缺乏國際觀與專業性【摘要2023.3.23..自由劉志豪】近年來國際燃料價格暴漲,全球電業皆受到燃料價格影響,各國陸續宣布調漲電價以維繫電廠營運。經濟部17日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決議調漲電價,藉以減少台電虧損、協助穩健營運並強化供電。

而國民黨為首的在野黨與擁核學者們則見獵心喜,試圖將電價調漲一事,歸因於核電除役政策與再生能源發展目標,來打擊現今能源政策方向。此種攻擊不僅對能源政策毫無幫助,更凸顯在野黨缺乏對國際產業動態與整體能源政策的專業性。

誤區一:忽視全球能源物料價格

2022 年俄烏戰爭導致國際燃料價格持續高漲,全球石化燃煤、天然氣價格不斷攀升。對比兩年前低點,國際燃煤價格漲了9倍,天然氣更暴漲35倍之多,全球電價累積調漲7成,各國因能源燃料虧損乃國際產業現實。而台灣作為高度依賴能源燃料進口的國家,雖已以長約為主、現貨為輔進行採購,確保燃煤與燃氣來源供應穩定,盡量降低燃料成本,去年年度燃料成本仍增加超過 3000 億元。

而在野黨評論能源政策卻完全忽視全球性的產業現實與動態,毫無國際觀可言,實在有違專業。

誤區二:錯誤連結核電除役與電價政策

在野黨在此電價調漲之際,再度大肆炒作核電議題,漠視台灣核電僅佔整體發電量 8.7% 之事實,胡亂將電價調整歸因於既定的核電除役政策。綜觀全球,核電佔比更高的國家,電力公司反而虧得更多、漲價幅度也更高,與在野黨的主張恰恰相反。

核能佔比高達 70% 的法國,電力公司虧損高達 5700 億,每度電售價相比台灣電價高出 3 倍之多。核電佔比26.7% 的韓國,虧損也高達 7500 億元,面臨韓國電價史上最高的漲幅,民生電價較 2020 年調漲 2 成,工業調漲 2 7,今年電價調漲後,韓國電價遠超過台灣目前電價 35%。顯見,大量使用核能,也不足以抵銷國際燃料成本上漲的整體趨勢,而台灣低於 10% 的核電又如何能影響電價。

視角回到台灣,相比過去馬政府執政時期,三座核電廠全開、核能發電穩定維持在 15% 以上,卻仍然在 2008 年接連調漲 12.60% 11.19%2012 年調漲 10.41%2013 年調漲 8.49%調漲電價的幅度與次數也並未更少。

誤區三:惡意抹黑再生能源發展目標

最後,擁核學者和國民黨再度借題發揮,主張電價調漲是源自「綠電取代核電政策,每年支出增加 1400 億至 1600 億」,更是無視國際供應鏈對綠電的強烈需求。

事實上,隨著2050 淨零碳排的目標被重視,開始有越來越多國際企業要求其上下游廠商需達成綠色供應鏈,綠電已成為國內產業外銷的剛性需求。換言之,以製造出口為導向的台灣企業能否取得綠電,將成為公司接獲國際訂單的關鍵。根據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統計,截至 2023 3 月,國家再生能源憑證核發數量已超過 240 萬張,說明了綠電作為外銷產業的強力靠山,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性。

台灣出口產業對國家整體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根據經濟部資料指出,我國國家關鍵產業有 25 家企業加入 RE100 倡議,承諾在未來逐步使用 100% 綠電,光是這 25 家企業 2022 年營業額加總已逾 5 兆元,若沒有足夠綠電,出口會受到嚴重損失,這些產業的外銷、就業及戰略地位,將對台灣國家經濟造成嚴重衝擊。

基於以上三點,便可以發現國民黨與擁核學者對於能源政策的批判,缺乏對全球電力產業的認識,以及整體國家戰略產業發展的格局。這也難怪,國民黨召開記者會批評現今政府能源政策時,被媒體反問國民黨未來的能源政策方向時?國民黨立委黨團總召曾銘宗只能含糊其詞,跳針回應「大方向是以核養綠,但細節不確定」。曾銘宗口中所説的大方向,甚至直接照抄核能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兩年前的能源提案。

國家長期能源政策的討論,不該只剩下缺乏專業性的空洞批評;學者也不該為了政治立場,將錯誤資訊硬是連結至合理的電價調整上,背棄科學與專業,實在有違學者風範。應以具備國家政策高度的能源目標進行論辯,才是國家之福。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88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