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防治憂鬱症三不:不貼標籤、不污名化、不責怪受害者
2022/10/15 11:46:42瀏覽65|回應0|推薦0

每年10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又稱世界心理健康日,是由世界心理衛生聯盟倡議的節慶,呼籲大眾關心精神衛生。

 

Rota: La strada – Sinfonische Suite ∙ hr-Sinfonieorchester ∙ Christoph Koncz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LAqaH2VS7I

 

【摘要2022.10.12..壹蘋】每年10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又稱世界心理健康日,是由世界心理衛生聯盟倡議的節慶,呼籲大眾關心精神衛生。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不理解憂鬱症(Depression)等專業精神醫學名詞,缺乏醫學知識基礎,也不了解病友生命處境,就習慣性未經思索地對他們貼標籤,甚至責怪受害者victim blaming)。這樣的錯誤認知與行為,屬於歷史倒退、極度不科學、不理性甚至失去人性的「反教育」偏見歧視,長期以來卻被合理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筆者曾親身經歷心理憂鬱的痛苦狀態,更是認為此風不可長,現代精神醫學知識與觀點如下:

一、理解現代精神醫學發展歷史脈絡

古代的人對精神疾病不了解,以超自然或宗教解釋及對待他們,認為他們受到神明懲罰或惡魔附身,還有靈魂脫離、犯了禁忌、沖煞、受驚、風水等眾多說法,讓他們接受咒術、儀式,對其施行非人道待遇,例如虐待、監禁甚至處死。

瑞典醫生Felix Plater1536-1614)是探討人類行為偏差和精神障礙的先驅。1621年英國的Robert Burton寫了當時最出名的書籍《憂鬱的解剖(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描述有關憂鬱方面的症狀。1682年英國醫學家Thomas Sydenham描寫了有關歇斯底里hysteria)方面的症狀,1683年英國的Thomas Willis提出精神疾病應是與大腦有關的疾病,從此精神醫療有了現代醫學的基礎。然而,精神病患的遭遇也在18世紀才受到人道主義的重視。

醫學人類學家凱博文(Arthur Kleiman)的研究指出,社會性的「道德破產」與思覺失調症畫上等號,因此,精神病患被視為是發生危險事故的潛在污染源,更是無法善盡責任和義務的「幼稚化」族群,難達到「成人」的道德層次。如此合理化管教或區隔處理的正當性,往往造成患者的自信低落

現代醫學的進步會給精神科醫師更豐富的知識和能力,照顧需要幫助的患者,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記從事精神醫療工作應有的人道精神與人性關懷。二、病理標籤化與污名化問題

我們必須要小心「貼標籤」的負向力量,有些原先其實沒有憂鬱症的人們,因為網路輿論暴力故意放大他們某些行為,將其病理化、污名化,反而導致出現憂鬱症的症狀。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諶立中曾經這樣形容憂鬱症:「憂鬱症是一種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若是一段時間壓力太大,導致腦部內分泌嚴重失調,身體的『保險絲』燒壞,就會跳電關機,提醒你要先避開壓力來源,不換新的保險絲身體無法再運作;若忽略這樣的警訊,就會造成很大的問題。」

面對憂鬱症,不任意標籤化、陪伴、理解與傾聽是可能的解法之一。擁有精神醫學專業,同為心理醫師的范樂群老師認為:「沒有一個人是病人,只有這個人可能最近因為經濟、家裡、感情有事,造成他當機、卡住了,所以轉不出來。他轉不出來時,會產生身體的疾病,有時像重感冒,有時是輕感冒。」他用廣播來舉例:「病患來的時候,他可能是在某某頻道、我們是在某某頻率,我必須先把自己調到和他一樣的頻道,去聽懂他在講什麼。」

三、身心靈的療法多管齊下

請反思自己是否曾經責怪受害者,說她/他就是因為玻璃心才會憂鬱症等風涼話,或任意定義他人得到憂鬱症是報應等言行,請立即停止。要幫助被貼標籤、被霸凌、被污名化欺負的憂鬱症的病友,就別被西瓜效應(又稱依偎效應,俗語為牆頭草)的慣性控制,跟風使用負向標籤,導致病友憂鬱症惡化。總之,不對他人濫用精神醫學負向標籤,是防治心理疾病的基礎!

 

感想:

1.        因為一般憂鬱症的初期會有自律神經失調症候群,如不易入眠、淺眠、易醒、胸悶、心悸等,隨症狀的增加與加重,身體的不適會開始影響心理情緒的控制,如憂愁、無助、煩燥、驚恐不安,頭腦會有空白感、反應變緩慢、思考說話變遲頓,如此會影響工作、學習,甚至無法工作、上課,嚴重時會有自殺的企圖及行動,除重創病友個人,對家庭、學校、社會更是生命中無法承受的重擔。

2.         中醫部朱恩立主任認為,中醫在治療憂鬱症具有積極快速的療效,透過疏肝解鬱、溫補脾腎、清泄虛火,如柴胡疏肝湯、當歸、肉桂、黃連等,依症加減,可使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大幅減輕,情緒控制也會同步逐漸正常,遠離自殺念頭。使用中醫治療憂鬱症,能將一個對生命毫無希望的人,使他如重獲新生般的開啟幽暗已久的彩色人生。

3.        鬱症治療過程不僅著重病症的治療,後期2~3個月更著力於增強體質,故能穩固療效,大幅減少復發率、減輕復發強度,即使復發多由輕微的自律神經失調開始表現,即時回診,便能快速恢復正常。因症狀大幅減輕,病患自然會先停服安眠藥及抗憂鬱劑,再停止服中藥,恢復正常的學習及工作能力,遠離自殺、重獲新生。

4.        鬱症長期的情緒低落與身心症狀在中醫認為是由於情志不舒,氣機鬱滯引起的「鬱證」。而中醫所謂的鬱,是指滯而不通之義,鬱症是一個綜合病證,臨床表現錯綜複雜,舉凡精神官能症、憂鬱症和更年期症候群等疾病,均可以「鬱症」加以辨證論治。

5.         以中醫觀點鬱症的病因病機仍因七情所傷,情志失調,從而導致臟腑機能不和、肝失疏泄肝氣鬱結、脾失運化、心神失常,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引起性情抑鬱、情緒不寧、悲傷善哭、胸脇脹痛咽中如有異物梗塞等多種複雜症狀。肝氣鬱結常為最基本的病因。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7290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