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10/13 21:39:31瀏覽267|回應0|推薦0 | |
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周一(11日)公布,由加拿大裔美國籍學者卡德(David Card)、以色列裔美國學者安格里斯特(Joshua D. Angrist)和荷蘭裔美國籍學者因本斯(Guido W. Imbens)3名學者,因為洞察勞動力經濟與自然實驗(natural experiments)而共同獲獎。
HAYATO SUMINO – first round (18th Chopin Competition, Warsa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tnljX1bjRs
【摘要2021.10.12.二.蘋果】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周一(11日)公布,由加拿大裔美國籍學者卡德(David Card)、以色列裔美國學者安格里斯特(Joshua D. Angrist)和荷蘭裔美國籍學者因本斯(Guido W. Imbens)3名學者,因為洞察勞動力經濟與自然實驗(natural experiments)而共同獲獎。 至此今年度諾貝爾獎各獎項已全數揭曉,受到疫情影響,各獎項將於12月10日採線上頒獎典禮,和平獎頒獎方式將於10月中旬公布。根據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說明,卡德是因其對於勞動力經濟學的實徵研究(empirical research,又譯經驗研究)貢獻而獲獎,安格里斯特與因本斯則是因為對因果關係分析的方法論做出貢獻。 卡德可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約3201.5萬元台幣)的一半,安格里斯特與因本斯則共享另1/2獎金。 委員會表示,今年的經濟獎3名得主,在勞動力市場領域為世人提供了新的洞察見解,展現從自然實驗之中得出因果關係的結論。3人思考的方式擴及其他領域,也為實徵研究帶來巨變。 實徵研究,是通過直接和間接的觀察或經驗事實,獲得知識的方式。研究人員可以透過量化或統計歸納等的證據,回答實證問題。3名學者獲獎是因為其研究採用了所謂的「自然實驗」、或稱「觀察研究」(observational studies),也就是說「偶發事件或政策變化,會導致群體受到不同對待,類似於醫學的臨床試驗。」 卡德1956年出生於加拿大,目前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擔任經濟學教授。諾貝爾獎官網指出,卡德利用自然實驗,分析了最低工資、移民和教育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安格里斯特1960年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目前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因本斯1963年生於荷蘭,現任美國加州的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安格里斯特與因本斯展示了可以從自然實驗中得出關於因果關係的結論,他們所開發的框架已被研究觀察數據的研究人員廣泛採用。 諾貝爾獎官網新聞稿說明,社會學許多重大的提問都與因果有關,例如,移民如何影響薪資與人力雇用數量?一個人受教育的時間比較長,又何以影響其未來的收入?這些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完全沒有比較標的。 倘若移民比較少或某人不繼續升學,到底會有什麼後果?世人並不知道。然而,今年的經濟學獎得主讓世人得知,運用「自然實驗」(natural experiments),這類問題是有可能解答出來的,關鍵在於使用隨機事件或原則改變導致人群受到不同待遇的狀況尋找答案,這類似於醫學領域的臨床試驗。 新聞稿指出,卡德運用自然實驗去分析最低薪資、移民與教育背景對於勞動力市場的影響,他的研究始於1990年代,挑戰傳統觀念,產生新穎的分析與更多見解;研究結果顯示,調高薪資下限並不一定會導致職缺數目減少。如今世人已明白,新移民會為本國人的收入帶來好處,舊移民則會受到負面影響;還有,對於學生未來在勞動力市場的成功,學校資源的重要性比以往所認為得更加遠大。 然而,透過自然實驗取得的數據很難理解。例如,某個群體的學生義務教育延長一年,另一群則維持不變,對於群體裡的每一個學生所產生的影響不盡相同,有些學生無論如何都會繼續學業,但教育對於這些學生的意義,並不代表對於整個群體學生的意義。如此一來,學校義務教育延長一年所造成的影響,有可能得出任何結論嗎?在1990年代中期,安格里斯特與因本斯解答了這個方法論的問題,他們表明,透過自然實驗能夠得到何其確切的因果結論。 經濟學獎委員會主席佛瑞德里克森(Peter Fredriksson)說:「卡德對於社會核心問題的研究調查、安格里斯特與因本斯的方法論貢獻讓大家明白,自然實驗是豐富的知識來源。三人的研究從根本層面改善了世人回答重要因果關係問題的能力,為社會帶來莫大的貢獻」。 至此,2021年度諾貝爾獎已全數揭曉,上周已先後公布生醫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及和平獎的各獎得主。 ★2021年各獎項得主 生醫獎:美國加州學者朱里雅斯(David Julius)、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其開創性發現,讓我們得以了解熱、冷和機械力如何引發神經脈衝,使世人能夠感知和適應世界。相關研究有助於治療慢性疼痛。 物理獎:美籍日裔氣象學者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德國海洋學家哈斯曼(Klaus Hasselmann),以及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帕里西(Giorgio Parisi),表彰其氣候模型及對複雜的物理系統的貢獻,讓世人更理解氣候變遷。 化學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學者麥克米蘭(David W.C. MacMillan)、德國學者李斯特(Benjamin List),兩人在分子的構成領域建立一種精確且新式的工具:有機催化。他們開發「不對稱有機催化」研究的貢獻,可對製藥學產生重大影響,讓化學更環保,成本更低廉。 文學獎:坦尚尼亞小說家古納(Abdulrazak Gurnah),其作品關注難民並批判殖民主義。 和平獎:菲律賓新聞網站執行長瑞薩(Maria Ressa)、俄羅斯獨立媒體總編輯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表彰「他們致力於捍衛言論自由,守護民主與持久和平的先決條件」。 今年諾貝爾得主總計13人,其中只有1人是女性,其餘均為男性。 諾貝爾獎是依照瑞典炸藥發明人諾貝爾(Alfred Nobel)的遺囑設立,1901年開始頒發,今年慶祝120周年。除了和平獎以外的諾貝爾獎得主,將受邀於12月10日至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參加正式頒獎典禮,親自從瑞典國王手中接下獎章和獲獎證書。 但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諾貝爾基金會日前已宣布,將連續2年取消於斯德哥爾摩舉行現場頒獎典禮,改為電視和網路直播得主在各國領獎。和平獎頒獎典禮自1989年起在挪威奧斯陸舉行,去年同樣因為疫情取消現場頒獎典禮。挪威諾貝爾研究所將在10月中旬,宣布今年是否在奧斯陸舉行現場頒獎禮。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