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鶴立雞群一武生
2009/12/25 07:51:19瀏覽10659|回應29|推薦58

鶴立雞群一武生

于衡介紹孫立人是「將軍中的將軍」,就本職學能與帶兵成績,孫絕對當得起。坊間對孫負面意見泰半出自意識型態,以前是自認正藍旗的天子門生,現在是迷信毛教的基本教義派,蜉蟻難撼忠悃,這些缺乏份量的雜音我們自不必在意。

我雖對孫敬佩又加,但卻贊同黃仁宇對孫案的評議。黃以為孫對吾國社會背景理解不足,孫對現代化管理十分心儀而用功甚勤,但所身處吾國環境,實未達接受現代化管理條件。從巨觀歷史言,整個抗戰到內戰實為一摸索成長過程,目的在「跑步進入」「用數目字管理」階段,孫無論清華普渡到 VMI,皆為模範生,優秀而經典的學習,造成中規中矩的思維模式,對漫無章法的落后外在環境,竟只能應之以步兵操典。洵為知言。

孫為兵學選鋒,將軍中的將軍,殆無疑義。因身處百年動盪,他的悲劇性對吾輩之啟發,應不止兵學一面,僅以「不懂政治的好將軍」、「鶴立雞群而受迫害」、「隆美爾加岳飛」評之,實無足以涵蓋孫對我們的教育性。

1. 孫幼年在青島海灘,觀看德國孩子的戲耍,竟無緣無故被一個比他大了快十歲的德國孩子甩了一個耳光,兒童世界的喜怒哀樂更接近動物,沒有了世故和客套,更能反映潛意識里殖民主奴的高下,孫在自傳裡敘述,這豈有此理的一巴掌,打醒了他的向上意志。但這一掌在我卻似曾相識,七十二烈士裡的「炸彈大王」喻培倫,是所有同盟會員製造炸彈的師父,他的民族意識也是拜漢口英租界印度巡捕的巴掌所喚醒,喻和他弟弟喻培棣兩人搭小江輪自重慶往上海(1905 十月),船到漢口靠停,兄弟倆上岸觀光,結果土包子引起印度巡捕練掌的靈感,把兩兄弟打得莫名其妙落荒而逃……。從鴉片戰爭以還,祖宗缺德家門不幸,一百七十年來,英法美日俄的巴掌向四萬萬個劣等面頰上招呼,哪一天少過?

2. 大家都熟悉孫是普渡土木學士而 VMI 步科出身,卻多半鮮聞孫在清華時已是全國運動會的籃球選手 (1921),孫操場靶場戰場,「三場通吃」,只有巴頓將軍可比,巴頓年輕時也曾經代表美國參加奧運的競賽(1912,Stockholm Summer Olympiad, 27 y/o)。但孫文武全才卻遠非巴頓可比。孫會念書,成績優秀而連登黃甲,巴頓在西點卻微積分連當兩次,留了一級,他在西點最有名的就是他情急之下編出來的蹩腳謊話,他告訴逼問的老師:西點校園太大了,所以我老是找不到圖書館……。我參觀西點時,導覽的 Ms. Perry 指著巴頓銅像搞笑說,就因為巴頓以找不到圖書館耍賴,所以你們看,校方決定把他的紀念銅像就豎在圖書館的正前方!你小子再調皮呀!你再調皮呀!這下你總不能再賴找不到圖書館了吧?……炮科出身的拿破侖*2,就和孫立人一樣數學鶴立雞群,拿破侖的名言就是:打仗就是打數學。

(*2). Napoleon Bonaparte (1769-1821) Emperor of the French. He attended school at Brienne in France where he was the top maths student. He took algebra, trigonometry and conics but his favorite was geometry. After graduation from Brienne, he was interviewed by Pierre Simon Laplace (1749-1827) for a position in the École Militaire (Paris Military School) and was admitted by virtue of his mathematics ability.

3. 孫進 VMI 之前已經先拿到普渡的土木學士,他在 VMI 修微積分恐怕已經可以上臺代課,鶴立雞群自不意外,巴頓數學不行,但專攻歷史和語文,他對戰史癡迷,廢寢忘食,很有心得,這功夫沒有白費,他與蒙哥馬利因登陸西西里而爭功,蒙哥馬利靠數學,巴頓靠歷史,他對突破點的選擇就以腓尼基和漢尼拔的舊步為借鏡。對 1944 德軍大風雪里的萊茵反撲 (Ardennes Offensive, 16 December 1944) 巴頓的預測也獨排眾議,理由來自他總結德國自菲特烈大帝以來的戰史研究。The fact that all historical records since Fredericks reign showed Germany had never launched a winter attack is exactly the reason why they will do one.(德國遠溯自腓特烈大帝以來,從來沒有發動冬季攻勢的記錄,這個零紀錄,豈不正是現在他將出人意表發動奇襲的理由?)

4.巴頓語文能力強,孫亦旗鼓相當,兩人皆不止英語。巴頓能流利使用法語,除了修過法文,一戰時他也曾跟隨潘興將軍(John Pershing)在法國服役,國人學習所有Indo-European語系的外語,環境皆遠不如歐美,但孫確實文武全才。孫從清華到普渡念土木時,德語還是理工科必修,他在 VMI 仍續修德語。電影百色起義里,鄧小平和廣西的法國神父飆了幾句法文,但鄧楠“我的父親鄧小平”卻坦承,鄧在法國「勤工」遠多于「儉學」,法文實在端不出場,遠遜廖耀湘。但孫的德語卻遠遠超過鄧小平陳毅的法語。孫與史迪威在緬甸戰場,當兩人討論戰局必須保密時,雙方以德語問答,以管制周圍美軍的洩密,這有英美軍的回憶錄佐證。巴頓當然不會中文。

5. 孫的杰出履歷和美國經驗雖鶴立雞群,卻絕無宋家姐弟令人反胃的買辦醜態,宋訪美在麥迪遜花園廣場發表演講,以夾雜希臘拉丁big words,維詰屈古奧是尚,意圖 impress 美國各界,而又細數她在衛斯理安的甜蜜,以營造女兒回娘家的如魚得水,美國人究竟是以何種心態對她嬌小東方美驚艷?第二天的報紙已經說明,蓋報導一面倒都是從她的旗袍跟著曲線向上發展,駐美大使胡適對她演講的不知所云大皺眉頭,一個演講是否言之有物豈能用甜美地道的發音來模糊?胡在日記里寫道:講的不成樣子,她簡直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么!(胡適日記 1946/ 手稿本第15 冊)孫卻不然,他的英語和德語是講給不會中文的外國人聽的,孫一身粗布軍裝,是他註冊商標,他哪里要像周至柔一樣老穿得像是去上電視?然而孫之英氣逼人不只是 60 年后的我們驚嘆,60年前連殷琪的媽媽也感嘆相見恨晚,男婚女嫁沒戲唱了。

6. 韓戰開始,美軍改組東京遠東司令部,將資料中心結束,圖書釋出,孫在鳳山作陸軍總司令兼後訓中心司令,聽聞有大批極具價值圖書,立刻聯絡美軍,愿意接收全部書籍轉運臺灣,將在鳳山成立一個陸軍圖書館,容納這批寶貴的原文書。國府兵荒馬亂撤退臺灣后,百廢待舉,所有大學都缺圖書,傅斯年聽到消息,立刻張羅運輸車輛,趕往基隆碼頭,假傳圣旨搶先一步,把整船書籍連哄帶騙弄回羅斯福路,老孫大驚,找傅大炮要書,傅才不管什么斯文掃地,跟老孫打哈哈耍賴,扯了許多胡說八道,先是說陸軍首要任務是作戰訓練,這些原文書丘九比丘八更需要,然后又賴說這些書仍然屬于陸軍,但暫放臺大代管,歡迎陸軍人員共同借閱使用,傅的意思很明白,東西我已經吞下肚了,磕頭道歉賠禮都行,但是吐出來休想。老孫這才發覺,秀才一旦造反比土匪還難纏,傅抹下臉耍橫,是替萬千學子而「搶劫收割」,今天臺大總圖還有上蓋陸軍藏書大印的原文書,乃是太學祭酒搶劫的遺跡。傅孫因搶書而交手,此事件說明孫立人對書的認識和傅斯年校長一樣識貨,孫練兵卻把成立圖書館當成要務來辦,說明他對兵學的態度是如何之學院派!另外我們也插播一點感想:傅校長愛臺大,愛到違法搶劫,阿扁愛臺灣,而愛到違法貪污,只是傅搶來的書,裝填到臺大總圖,而天下為公;扁貪來的錢,裝填到瑞士銀行,而「天下為中(陳致中)」

7. 傅有為有守而閱人無算,他因九一八寫文大罵張學良,寫文章直接點名國舅「這樣的宋子文非走開不可」!他因胡適反對立即對日宣戰,而不惜與多年好友決裂!要「捲起袖子跟胡適打一架」……。傅隨重慶國民參政會七人(*3) 訪問延安,毛單獨接待他,進了一間類似禮堂的大房間,四壁掛滿各界贈送的致敬錦旗,傅一眼看穿毛潤之原來如此!喜歡的就是這個?如此這般乃是要提醒這位北大的傅大教授,當年不該忽略我圖書館滿口湖南土音的小管理員!于是開口誇贊:啊!堂哉皇哉!毛有些聽出來,很不自在,就帶他離開(見羅家倫“懷念傅孟真”,逝者如斯集)。他在松山機場會客室見老蔣,周圍星光閃閃眾將肅立,傅卻怡然翹足而談笑自若,不是拿翹而是借《顏斶說齊宣王》典,寧要《親賢》也不可《附勢》,點明知識分子對當局應采的不卑不亢態度。這樣閱人無算的傅斯年,卻獨獨誇獎孫立人。

(*3).傅訪延安時間在1945年7月1日,同行原定七人,皆國民參政會屈志老成的賢達,傅之外有左舜生、王雲五、章伯钧、黄炎培、褚輔成,和冷遹,七人聯名致電毛周提出往訪要求,主要是希望恢復因皖南事件而中斷的政治協商。王雲五臨行因病退出。

8. 孫案是冤獄,是羅織,殆無疑義。但以當年時空,果然軍隊建制去除免疫系統,能不能阻擋細菌?沒有政工制度的臺灣,是不是已經死于敗血症?

大陸官方定調:蔣介石對不起大陸人民,王蒙說:這話很對!國民黨實實在在對不起大陸人民,丟掉大陸,逃到臺灣,害億萬人民在無止盡的政治運動中一再的被瞎整、被迫害……國民黨真是對不起大陸同胞!這話辛辣,但是把一天到晚咒罵蔣介石的深綠,丟到新疆石河子生產建設兵團,去幹一輩子的修理地球,不知是不是要倒過來埋怨老蔣,為何白色恐怖幹的太也小器了?

歷史沒有對照組,佛朗哥攻下馬德里,終結了合法的民選政府,令犧牲奉獻前仆后繼的海明威、喬治歐威爾、和白求恩等國際人道主義者,都痛不欲生、無語問蒼天,歷史卻吊詭地證明,不懂民主的佛朗哥卻歪打正著地保衛了西班牙的長遠民主。孫立人只用步兵操典去應對政治如果是無限正確,那么馬英九用繪畫繡花、溫良恭儉讓去面對亂局,豈不也無可批評?一個對國語算術無力駕馭的小學老師,只專注于檢查手帕衛生紙,其實不難理解,只是我們真的是要一個只懂烹小鮮的法匠來治大國么?

孫是將軍中的將軍,但克里蒙梭說過:“軍事太重要了,我不能只丟給將軍們去管。”


(附圖一)孫在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

孫自傳里提到,他進VMI是該校第二個老中,孫新生入學聽聞已有一個姓黃的華僑,特地去拜碼頭,不想姓黃的或許被操得很疲倦、或許賣老托大,對孫很侮慢,凈說些沮喪的話,勸他自動退學,……。比照后來VMI學長整學弟的苦況,孫覺悟黃并未誇大,但黃竟先行退學。

南北戰爭后,林肯力排眾議,原主張既往不咎療傷為先,但他一死,政策奔車朽索直放極右,對南方處處打壓睚眥必報,VMI 原與 west point少林武當,皆為天王,但軍校就意味建軍,自然特別防伺,VMI 被降等,此后重北輕南,VMI 位階不如西點已成定局。孫在清華,心念早決,出國志在學兵,但父命難違,所以勉強學工程,但學位一旦拿到,立刻死灰復燃,一頭栽進軍校。蓋西點必須官方舉薦,孫拿不到中國政府的官牒,只能進VMI。張佛千說,孫天生只對帶兵感興趣。


(附圖2)
這是孫在白山黑水的四平。
難怪殷媽媽看了恨不相逢未嫁時

(附圖3)孫立人與巴頓,在南德 Bad Tölz(美軍第三軍前進指揮部,位在慕尼黑正南約20英哩)

時間在1945五月,孫因仁安羌一役獲英美授勛致謝,此行是 Eisenhower 直接邀請參訪歐洲,當時德國已降而對日抗戰尚未勝利。

(附圖4)
西點,巴頓銅像,罰站圖書館前,。。。
你小子再調皮呀!

(附圖5)有為有守而閱人無算的傅斯年
(左)傅與蔣,(中)傅與周,(右)傅與毛
周毛兩張都是訪延安的新聞照

(附圖6)1945,七月1日,專機降落延安。。。。

左起:王若飛、周恩來、朱德、左舜生、傅斯年、冷遹、章伯钧、褚輔成、黄炎培和毛澤東。


(附圖7)

這是1921參加第五屆遠東運動會出發前全隊合照,前排右即擔任後衛的孫。
籃球上有1921字樣,是合照時刻意對準鏡頭。

他們球衣上的「中國」二字真是令人感慨無限,。。。。
1921年孫中山還在世,三民主義還沒有演講本(1924),國民黨尚未北伐(1926),共產黨還是「馬神廟某大學的牛克斯主義研究會」(見西潮,蔣夢麟),蔣渭水尚未成立台灣民眾黨和文化協會(1922),法理上代表中國而對這支國家籃球隊撥發公款的是徐大總統世昌,對照今天五花八門卻令人發笑的「一中各表」與「各表一中」,這個「中國」是北洋政府,「中國」是鐵打的營盤,那些聲嘶力竭的生旦淨末丑,是流水的兵。

是役他們撂倒連莊四屆的菲律賓隊,又擺平日本,得到冠軍。

這張照片是中鋒王瑞生(後排中)的孫子,從他爺爺蛛網塵封的舊皮箱裡找到,真是侏羅紀琥珀裡的恐龍DNA,孫右手右腳上還可以看見老照片的污染刻畫,
王瑞生本人餓死在老共的大牢裡,死的比孫更慘。
參看王君原作:(從遠東運動會到北京奧運)



參看于衡的改正----貂續狗尾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imei3&aid=3621150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路過
清華學堂時代的孫立人
2009/12/30 02:32


sas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孙立人将军也是我比较佩服的一个军人
2009/12/28 03:55

孙立人将军也是我比较佩服的一个军人。

中国远征军两次入缅作战,孙都有份参加。第一次入缅,虽然由于英军无能,导致整体失利,然而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还是打出仁安羌之战,令国人提气。

关于仁安羌之战,有时间的话我也打算将其写入我的“漫谈军人的作战意志”系列中。

第二次入缅,孙立人再率新三十八师更是给日军王牌,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第18师团等部予毁灭性打击。把日军打服了--在日军战史记载中,多有表示叹服之处。

孙立人因此获颁青天白日勋章。这枚勋章,孙将军当之无愧,为抗战期间国人之荣光。

yichun(meimei3) 於 2009-12-28 12:34 回覆:

孫確實優秀難得,但入緬事是非功過一言難盡。

史迪威對華人看法維持天津租界刻板印象,截扣援華物資作為建立他個人戰功籌碼,我中華熱血竟成其與西點同輩較勁的賭資,殊可浩瀚,


路過
出處
2009/12/28 01:39

出處

yichun(meimei3) 於 2009-12-28 02:09 回覆:
仍然感謝

路人
傅斯年
2009/12/27 14:32

公視紀錄片「台灣百年人物誌」

22集 傅斯年

曾是五四運動要角的傅斯年,早年在中央研究院創辦了歷史語言研究所,他的名言「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資料」,為中國的史學研究打開了全新的格局。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後,傅斯年抱著「歸骨於田橫之島」的決心,來到了臺灣,並且將日本人離台後幾乎歸零的台灣大學,發展為臺灣學術及高等教育的重鎮。雖然他主持台大僅年餘即猝逝於省議會的質詢台上,但他所立下的風範卻仍是學術及教育界,甚至所有知識份子的高標。


江陵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共同資產
2009/12/26 05:25
傅斯年是我們民族共同資產,他應該不是被郭國基氣死,小報聳動新聞和誤傳吧!

您的文章寫的真好,議論縱橫,有孟、韓氣勢,也碰巧他們不拘細瑣。

掉個書袋:

楊步偉用「寧國府前一對石獅子」來形容傅斯年和陳寅恪刻苦用功。
俞大維說,「搞文史當中出了個傅胖子,我們便永無出頭之日。」
傅斯年說,「中國只有兩個讀書種子,陳寅恪和俞大維。」
陳寅恪、傅斯年、趙元任、俞大維,中國最好的腦袋,恰巧 1920 年代同在柏林。
yichun(meimei3) 於 2009-12-26 07:12 回覆:
確實是當時最好的腦袋。
另外一篇就用您這拋玉起頭吧。

——————————————
俞大維和陳寅恪:

俞去柏林學軍事,在大使館“請家教”,抄滿了二十幾本筆記。后來陳儀負責軍工武器采買整建,俞是實際負責人。1999兩彈一星授勛大會上錢學森感念核彈工程的自力更生,推崇最該感恩的有三人,俞正是第一位。

陳寅恪可惜健康太差,眼睛看不見沒能把滿肚子學問寫下來……,

江陵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筆誤
2009/12/26 00:28
文章真有趣,再讀一遍。

可能筆誤,傅校長若有搶書之舉,應在韓戰開始不久,韓戰 1953 結束,他 1950 病故。
yichun(meimei3) 於 2009-12-26 01:47 回覆:
謝謝更正,
1.手邊找不到原始資料,現依記憶暫定如此。待考。

2.您的傅斯年在省議會被郭國基氣得腦溢血而大去,才是“夾擊法”的正確示範。



胡小餮
苦笑話一則 
2009/12/25 21:59
英雄孤獨但不寂寞,精神永在。
文本無可挑剔,回應故事深刻感人。
那胡小餮來分享「苦」笑話。
.......
下午,同事氣沖沖的說:「你看你看!都六年級了,句子代換還代成這樣:『成功』的背後是一條『艱辛漫長』的『坎坷路』,他寫:『爸爸』的背後,是一條『可以通往7-11超商』的『中正』路。你知道嗎?看到這種句子喔,我血壓就會飆到一百八!」
「這沒什麼,你看我們二年級的,要他造一個『匆匆忙忙』的句子,他竟寫:『下課了,媽媽來接我,所以我匆匆忙忙的『打包』Reading和Work sheet回家。』」
我說,六年級那個,化抽象為具體;二年級的那個,不但反映了真實生活,而且具備外交思想呵!
yichun(meimei3) 於 2009-12-25 22:24 回覆:
請坐。暖包。

江陵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王蒙
2009/12/25 19:40
王蒙被老毛提過一句,一輩子感恩戴德。
王蒙三分才,七分鄙,愛說似是而非的渾話,還被文壇當寶。

sunism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外島服役時
2009/12/25 18:24

一夜未眠, 在電算中心瞎忙著統計系統

身後一人靜靜觀看, 我未予理會, 一個段落後回神, 才知後頭站的是張將軍

夜半了還不睡??!

我急忙站起敬禮, 張將軍即說不客氣了; 隨即垂詢起系統發展的狀況

我更是一驚:

此人對電算系統的深入瞭解, 讓我驚訝萬分, 後來才知道, 他是陸官當期畢業的第一名, 保送美國名校拿了工程PH.D,

除了學養以外, 更難得的是, 張將軍是個愛兵如子, 自律甚嚴的人; 一個將軍忙到晨起夜半不寐, 勤務兵私下說了: 老闆從沒叫他們煮夜消, 擦皮鞋.....他到島上快兩年了, 不放自己一次返台假, 連老婆要來探他都不許....

有天, 陸軍總司令坐著直升機來了, 下機頭一件事: 連禮都不回, 當著接機大小官的面, 狠狠的拔了他的星星, 要他滾回去台灣, 理由簡單-----"你這個師是怎麼顧的? 自殺意外頭一名?!"

張將軍走了, 很多人嘆息

來了個肥頭肥腦, 活像隻蟾蜍, 橫豎看起來就像軍閥的傢伙

這老傢伙頭天就摔碗摔盤, 大罵廚子東西難吃, 簡直狗才吃.... 老子臨退了還把我弄來外島, 老子不好過你們沒一個好過

發完脾氣後, 又罵司令部沒紀律, 一群高司幕僚都是飯桶, 於是比照新訓中心, 管你老上校啥的, 吃飯一律來玩"舉板凳靠板凳"那一套, 高司幕僚一律來"四清三點五查六找"....

摔碗摔盤的把戲不止於司令部, 他沒事就跑人家一線單位摔盤摔碗, 遇到了人家陣地指揮官, 隨手一指:"那是啥島? "

暗礁小島千千萬萬, 誰知那是啥島啊?

"來, 做個伏地挺身兩百下, 俺就告訴你那是啥島"

於是, 據點指揮官做了一千下伏地挺身了, 也還搞不清那是啥島....

小兵呢? 一回兒保育山林大種樹, 一回兒搞彩繪大地, 一回兒搞同樂會歌唱園藝養豬推龍球大賽, "我當兵被女友甩了徵文大賽"..... 贏的榮譽假, 輸的關禁閉....

全島被他搞成了個幼稚園, funny farm....

耶....

但怪了......自殺數與意外死亡數當季降為零, 隔了一季,兩季....都是零....

後來跟他下圍棋: 他才說: "你以為這將軍好當啊 ?  我幾十年來, 天天做噩夢...."

這位像隻蟾蜍的將軍

是打過越戰的....

yichun(meimei3) 於 2009-12-25 20:36 回覆:
歷史從來吊詭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