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5/29 13:36:03瀏覽352|回應1|推薦3 | |
尚格樂(Ronald Ziegler)是尼克森政府時的白宮發言人,是他,在水門案爆發時對外說明,水門案僅僅是一樁竊案,而十個月之後,證實尼克森就是主謀者,他的說法再也講不下去。在這十個月中,對於外界質疑尼克森政府是否涉及水門案,尚格樂前後共講了29次「沒有」。 水門案讓白宮與媒體的關係惡劣到了極點,而尚格樂更是成了媒體眼中水門案的冷酷打手。 尚格樂的形象原來並非如此,他原是媒體的寵兒,當年他陪著尼克森打總統大選時,媒體覺得他雖是新手,卻相當能夠滿足記者所需。隨尼克森進了白宮,媒體還將之評為擁有一張稚氣的迷人微笑,實在很難讓人對他發怒。 曾幾何時,尚格樂為了水門案護主,不惜當起主子抵擋媒體的盾牌。 發言人是首長面對媒體的擋箭牌?總統為了自我保護,而要發言人說謊,有沒有違背發言人的角色認定?更重要的是,成功的發言人,要件之一是獲得媒體的信任,說謊無疑是破壞信任的最大武器。 尚格樂對於自己被尼克森授意,對媒體持續釋放錯誤訊息的作為,亦表示後悔之意。他說:「我們認為,總統發言人直接代表總統,因此必須努力維護我們的可信度及合法性,水門案中,我們持續釋放假消息,這讓我們與這個政府一起賠上人民對我們的信任。」 對於水門案,尼克森對媒體會採取如此的隱瞞態度,根結於他對媒體的態度,他在回憶錄中說:「我將那些具有影響力的主流媒體,當作是我政治的反對勢力。」 這個態度應該可以讓媒體發揮第四權的監督力量,產生施政的正面意義才對,但尼克森採取的是消極的閃躲或排拒的態度。 1972年中國大陸之行,行前尼克森對於隨行的記者團很有意見,他不准先前撰文批評白宮的「華盛頓郵報」、「波士頓全球報」及紐約的「新聞日報」記者隨行,但「華盛頓郵報」還是硬跟去。 尼克森也不喜歡開記者會,他上任前兩年只召開了17次,比起同是共和黨的艾森豪總統在同一時期的46次,明顯少了許多。尼克森的說法是,他召開記者會是因為有公共利益,而非是為了他個人的利益,或媒體利益。 一個專業記者組織「西格馬代爾他其委員會」(Committe of Sigma Delta Chi)認為,尼克森不常召開給者會,讓民眾減少很多機會來瞭解政府,並對政府激發出信心。 1974年8月尼克森在水門案引發的社會譴責及司法調查巨大壓力下宣佈辭職下台。 ★以上係摘譯改寫自「誰為總統代言?」(Who Speaks for the President?),作者為W. Dale Nelson,1998年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出版)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