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 心情出口 annelin momotom 心 蓮 Jenny*** 安安小秋 一畝桑田 筱小姐 新天新地
more...
剛住進上海新家時,由於習慣了台灣公寓逕自出入的直來直往,對於小區主要出入口都配有一組兩到三人的輪班警衛的存在頗不習慣。且由於那時還未能適應那種上下打量、幾近睨人式的上海式眼神,再加上我仍屬小區內的生面孔,進出小區時自然多蒙受幾眼警衛的關切,所以在剛住進小區的前兩周,常常是一邊關著二十一樓的家門,一邊就想起了樓下的眼神,甚至有幾次情緒不是太好時,出門前磨蹭再三,想說找個理由勸自己沒一定要出這趟門,省得在小區大門口更加壞了心情,算了。原本想說進出自個兒家還彆扭什麼,日後視而不見就好,終會習慣的;但轉念又想,就算能裝個視而不見,但心中不仍在彆扭著嗎?不如大大方方主動打聲招呼,別讓他人的行為將自己搞得狹隘不說、還生心眼了。自此後,進出小區時我總一邊刷著門卡,同時向衛警「你好!」。剛開始,有些衛警是回我一個「儂好!」,同時帶著點「你仍陌生」的皮笑肉不笑,而有些,則「睨」你一眼點點頭不作聲。但我一向相信,真正的禮貌是出自於尊重對方於回應上的自由,禮尚不必然需要往來,若我計較了,也等於是我一開始便不真切,甚至敷衍了,於是在自覺坦蕩真率無所言行瑕疵的心情下,縱然不時心中有點失落甚至感到一點窘,但對這些回應方式也不是太在意,依然日日回回的「你好!」下去。逐漸地,有衛警見我提著東西進門時會主動幫我將門打開,而我也不再只是說「你好!」了,常常在進入小區大門時多說了句「謝謝你!」。又隔了陣子,我搭車進小區時開始同拉起柵欄的衛警隔著車窗招個手致謝,他們也都揮手回應,幾個較熱情的,也或許是那時心情不錯的,還會隔著車窗大聲回你一句「儂好!」。住進這小區有九個多月了,儘管不時我的「你好!」、「謝謝你!」,或是「隔著車窗的致謝」仍只得到無聲的回應,但有時一天進出小區個三四次,也都不再覺得有什麼好在意的了。
剛搬到新居.鄰居都是冷冷的看著.打量著.
家裡老先生先破冰.一看到鄰居就大聲嚷嚷:"早啊! 您好啊!"
一開始對方都很慌亂尷尬.
久了.嘿嘿...也就熟了.
外灘及南京東路步行街是老外最喜歡的地方,很多人都說,也是騙子最多的地方。小姐多是女大學生的清純打扮,讓人不疑有他,對象以老外男士為主。
我想,華僑及台灣男士如果被看出來,也會是靶子吧?
禮來帶動。
我們臺灣來的總喜歡說謝謝,而且一說好幾次,以前國內的都覺得好虛偽,現在不曉得如何??
一老鄉到米國旅行,一早走出旅館大門,熱情園丁向他說
Good Morning,老鄉很緊張得的說 : 我係阿忠啦 !
搞清楚Good Morning是早安後。
次日,阿忠主動大叫 : G'ood Morning。黑園丁回應 :我係阿忠啦 !
十年前在蘇州工作時,公司也是租類似的小區當宿舍,給出差的同仁居住~~
當時一住月餘,裏面是蠻安靜的啦,不過剛去住的時候,對於從自己那一戶,要走好一段距離才到大門口,頗不習慣。另外就是大門的警衛,穿著都是那種深綠色像是軍隊的衣服,臉色都是深沈沒有笑容的,看起來真的還蠻嚇人的!!
不過,怎麼大不比我還有好待遇呀....沒印象他們有主動幫我開門過耶!!! 我...我還是個女生耶!!!
經過文革後的人和之後出生長大的人, 對人的不信任和勢利, 是很自然的了。
禮失求諸野, 在美國, 人際間的互信, 要親身經歷, 才能體會。
您都已主動踏出友善的第一步
讓自己的心防打開了
自然而然也會陸續得到回饋
倒是我有懼高症
大不~居然住在21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