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氧生防癌
2012/11/21 00:01:04瀏覽6092|回應5|推薦283
即便在醫學進步的二十一世紀,癌症仍令人聞之喪膽,一旦罹癌,治療過程漫長且艱辛。癌症蟬連多年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各種防癌抗癌書籍如雨後春筍般上市,但人們對癌症的了解仍十分有限。 

關於癌症的起因,隨著醫學的進步不斷推陳出新,近年來,歐美醫學界最新研究更證實了「缺氧會導致癌症」。1992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薩凡札(G.L.Semenza)教授首度發現,細胞缺氧時會產生一種前所未知的「缺氧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到了1994年,他的研究團隊其中一位方鴻明醫師,又再發現缺氧因子具有調控癌症相關基因的功能,從此為癌症研究打開一扇新的門。至今已證實,缺氧因子具有調控超過一百組癌症基因的功能,十萬篇以上的醫學論文也證實「細胞缺氧」與癌症有密切的關連,臺灣也發表了不少相關的研究如: 

1、中研院發現 癌細胞缺氧反急速長(2011年) 

2、癌缺氧就易轉移 陽明大學找到染色質標記(2011年) 

3、從腫瘤缺氧談癌症治療的新思維(北榮血液腫瘤科,2009年) 

與細菌、病毒不同,癌細胞並不是外來的病原,而是從身體內某個原本正常的細胞所逐步變化而來。癌細胞也不是一出現就有傷害性,就像虎頭蜂蟲卵,也得要經過蟲卵、幼蟲、蟲蛹、化蛹後,才會變成螫人的虎頭蜂一樣,癌細胞也要經歷:癌變期、成長期、侵入期、移轉期,才能一步步的從零期癌細胞,轉變成為對身體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末期癌細胞。而推動癌細胞這四階段發展的,就是「缺氧因子」,因為它可以控制超過百組的癌症基因。缺氧時癌細胞不但長得更快,具有更強的抗藥性,也更容易復發,更容易移轉。

研究者還發現,當細胞缺氧時,細胞內會大量產生一種「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簡稱ROS),而引起細胞發炎、死亡,甚至基因癌變。 

雖說缺氧因子是時下醫學界對於癌症的新研究,但其實早在1931年,德國的華堡(Otto Heinrich Warburg)博士就提出「缺氧致癌」的理論,當時華堡博士透過減少35%氧氣供給量,短短數天內便讓胚胎細胞癌化;而且,癌細胞會越來越偏重無氧呼吸,就算有足夠的氧氣,依舊是以無氧呼吸為主。1966年,華堡更在演講中提到「只要維持細胞的正常呼吸,就能預防所有癌症」。

華堡博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著名的生化學家,1931年,他因為發現細胞代謝糖類以產生能量的機制而得到諾貝爾醫學獎,他指導的三位研究者,更分別在1922年、1953年及195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 

但由於華堡博士同時是希特勒御醫,個性自大威權,當時反對他研究的人還不少,而且以當時的醫學研究水準,他也無法進一步驗證癌細胞的生化反應。更重要的是,1976年,法姆斯及畢夏普 首度發現,基因異常會導致癌細胞的誕生,此後「突變致癌」成為癌症研究的主流。華堡博士「細胞缺氧是癌症主因」的觀念逐漸被漠視。 

在基因突變致癌理論下,致癌物質、自由基、病毒……能改變我們的基因,讓正常細胞轉變成癌細胞,因此要抗氧化、多吃蔬果、排毒、強化免疫力才能防癌。 

但是,三十多年來,癌症並未得到控制。美國男性罹癌機率持續的提高到四十%,女性也達到三十%。臺灣也是如此,單單在民國一百年這年,就有超過四萬人因癌症死亡,占該年全部死亡人口的二十八%,並推估新增了八萬至十萬名癌症患者。癌症藥物的研發則走向標靶治療、基因治療……。 

如今,致癌物質多被列管,抗氧化、多吃蔬果、少吃肉已成為常識,但,為什麼沒有得到預期的防癌功效?我們到底還忽略了什麼? 

或許,我們真的忽略了每分每秒不可或缺的「氧氣」,它很重要,但也最不容易被察覺。1992年起由薩凡札教授帶動的「缺氧因子」研究,等於回頭證實當年華堡博士的「缺氧致癌」理論,使得缺氧再度成為癌症研究的新方向。 

華堡博士當年提倡要預防癌症,就要改善血液循環,增加血紅素,並在飲食中補充能幫助呼吸代謝的酵素。他同時預言:此一癌症預防方法雖被漠視,但終將實現,但在此之前,數以百萬計的男男女女,將毫無意義的因癌症而死亡。回顧數十年來的癌症奪命史,不得不佩服華堡博士的先見之明。如今經過「缺氧因子」的研究證實,最根本有效的防癌法其實很簡單──只要讓細胞有足夠的氧氣。 

多數人可能不覺得日常生活中有缺氧的問題,事實上,尤其在現代都市中,缺氧是很常見的現象,人口擁擠、空間狹小、空氣汙染、壓力過勞、運動不足、緊張焦慮……都會導致缺氧體質,使細胞冒黑煙,成為癌細胞的溫床,並造成細胞的酸中毒。

缺氧的人罹癌的機率不但較高,癌細胞惡化的速度也遠高於非缺氧者。2012年五月英國報導,打鼾、睡眠呼吸中止會使血氧濃度下降,使人得癌的機率提高1.65倍,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的科學家也在一項逾一千五百人的研究中,發現嚴重睡眠呼吸中止的人,罹癌死亡率會提高4.8倍,中度者亦高達二倍。相對的,只要能改善環境缺氧、提高血紅素、改善心肺及呼吸循環,就能減低罹癌機率,甚至大幅度的提高患者的壽命和生存機率。 

缺氧致癌,氧生防癌」是一個終於被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的老發現,但以目前醫學界對這方面研究的熱衷程度看來,它將是抗癌、防癌的新革命。分享這個既創新又簡單的觀念與方法,為眾多讀者解惑,不再莫名其妙的恐癌。 

為了向社會大眾介紹這一個全新的觀念,我們將先深入剖析癌症的產生、成長及轉移,並以「缺氧」為切入點,讓大家了解「氧生」的重要性,進而幫助大家。

書名/氧生:21世紀最有效的防癌新革命

作者:張安之、李石勇、方鴻明

……………………………………………………….

我每次貼完文章就忙於醫務,實在無法每個人都回應或回訪您部落格,在此向過去、現在、未來留下回應的格友們致謝和致歉!我也無法加入任何城市,在此向過去、現在、未來邀請我加入城市的格友們致謝和致歉。又本人喜大部分假日到各地尋找弱勢的家庭,或訪查自殺沒錢辦理喪葬事宜的家庭,給予協助,或到療養院當志工,沒回應或回訪請體諒。我設立部落格動機是幫助有病痛的人,懇請您們見諒!

不景氣出國洽公或旅遊,抗漲購買恰當又便宜機票。以下公司由「忘江魚之歌」格友經營,機票價格比市面便宜。



愛心捐贈請寄到華梵大學課外活動組熊安欣老師收,新北市石碇區華梵路一號,有要捐贈小物寄到這裡即可謝謝:))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dov&aid=7052491

 回應文章

嫣鴻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慈心
2014/05/18 19:00

經由您熱心的分享醫學新知 , 得讓慌亂的家屬病患與未來擔心得上癌症的人

有了預防於未然,和控制病況的方向, 倒是幫了大忙.. 善心者當有好報 .三太子開心


雲問~謝謝,孩子們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見證
2013/06/07 23:22

自從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後,便參考醫師的文章

努力奉行,飲食上多蔬果少魚肉,每天吃鳳梨或木瓜,

每周爬山兩次,一次約走七、八公里。呼吸變強了,

肺活量也變大了,至今已四年了,無復發跡象,醫師

的文章救了許多的人,在此衷心感激,並祝佳節愉快。


taihom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2/11/24 10:51
不可多得的好知識,點開了癌症這方面的成因.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恩﹗忙中依然祝福感恩節閤府如意歡喜﹗
2012/11/23 23:34


羽白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
2012/11/22 21:42

謝謝medov醫生分享

及感謝投票給李堯(羽白)

加油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