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胰臟癌
2010/06/30 00:00:42瀏覽31404|回應17|推薦211

胰臟是位於後腹腔的器官,也是消化醫學中,以往較易被忽略的一環;而其被遺忘的原因,竟是因為解剖上位處邊陲,生理功能上懵懂難解,故被鄙視名為胰()臟,它的身分才真是「深宮怨婦」。但是胰臟,卻是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兼外分泌器官,一旦它功能出現異常,就會有消化性症候和系統性代謝失調(例如:消化不良症候群、脂肪便、糖尿病…),真可謂「病不得也」。任何發生於胰臟的惡性腫瘤,統稱為胰臟癌;它屬於嚴重的癌症之一,依產生癌變的組織不同,在病理上有不同的分類。最常見的是由胰管表皮細胞或腺泡細胞產生的腺癌,佔原發性胰臟癌的95%,另外還有許多較少見的,如黏液性癌、囊泡性腺癌及由內分泌細胞產生的內分泌細胞瘤等多種不同的分類。胰臟癌進展非常迅速,不易早期診斷,大部分無法手術治療,故預後不佳,整體而言,5年的存活率低於5 %



 



胰臟癌小檔案



因為胰臟位置深藏,早期的胰臟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所以又稱胰臟癌為「沉默的殺手」。上腹部疼痛是胰臟癌最為常見的症狀。據民國92年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胰臟癌佔台灣癌症死亡原因的第10,各佔男、女性死亡原因的第8位。根據研究,胰臟癌與高脂飲食和吸菸有關,愈高度開發的國家,胰臟癌發生率也愈高。



 



胰臟─人體的「大內高手」



胰臟在身體上的位置隱密,它位於左上腹部,靠近十二指腸及脾臟,爲一長形且扁平的腺體,長約12公分,厚約2.5公分,重約60~100公克,位於左上腹部的後腹膜腔內。可分成三部份,包括頭部、體部及尾部。胰臟的頭部連接在十二指腸上,體部位於胃的後方,尾部靠近左側、鄰近脾臟。胰臟的功能包括:分泌胰液以幫助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另外還分泌胰島素(insulin)、升醣激素(glucagons)等賀爾蒙來調節身體血糖的代謝,調節葡萄糖、脂質和蛋白質的新陳代謝。



 



流行病學



胰臟癌在西方國家的流行率,約每十萬人有七到十人,最近20~30年來逐年發生率上升,好發於男性,黑人比白人多,至於其致病原因則成多元性,可能與吸煙、高脂低渣飲食,咖啡攝取有關,而長期酗酒與慢性胰臟炎,也具有密切關連性。



 



病理生理學



胰臟癌為一緻密及纖維化性腫瘤,常見的原發性腫瘤為腺細胞癌,來自胰管或腺房的上皮細胞;另一類則來自內分泌細胞,例如胰島細胞瘤(islet cell tumor)、升糖素細胞瘤(glucagonoma)、體制素瘤(somatostatinoma)VIPoma…等。胰臟腫瘤約70%好發於胰頭部位,胰體及胰尾則佔其餘的30%。且因胰臟是為後腹腔之器官,並鄰近肝門區、十二指腸、胃、和橫結腸,故易發上述器官轉移;而胰尾腫瘤則比較會轉移至腹膜腔和脾臟。由於附近血管、淋巴管、及神經分布密集,所以也容易遠端器官轉移。



 



為什麼會得胰臟癌?



到底哪些人容易發生胰臟癌?目前並沒有確切的研究證實胰臟癌的發生原因。但在一些研究報告中,可以找出一些可能的因素:



遺傳:目前所知,有幾種遺傳性疾病會增加胰臟癌的發生機率,有家族史或遺傳疾病者(如:遺傳性大腸癌、含BRCA2基因的家族性乳癌、遺傳性胰臟炎等),其罹患胰臟癌的風險較高。



年齡:胰臟癌發生的年齡通常較大,大部分發生在60歲以上,較少低於40歲。



性別:男性居多,為女性的三倍。



抽煙:這是目前確認與胰臟癌最相關的危險因子,吸菸者罹患胰臟癌的機率比不吸菸者高出2~3倍,尤其是一天抽2包以上者



酒精:有報告指出喝酒與胰臟癌的發生有關。



飲食:生活中攝取肉類或脂肪比例偏高者,胰臟癌發生的機會也會跟著增加。



化學藥品:長年接觸化學藥品(超過10年以上者),尤其接觸的是石油產品或各種溶劑者較易罹患胰臟癌。



相關疾病因素:肥胖、糖尿病、慢性胰臟炎患者較易罹患。曾經接受部份胃切除、慢性胰臟炎及糖尿病的患者,也較易罹患胰臟癌。值得一提的是,胰臟癌本身也可能造成慢性胰臟炎及糖尿病,三者關係密切。



 



胰臟癌有什麼症狀?



由於胰臟位置深藏,早期的胰臟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通常是當腫瘤大到相當程度後,人們才知道事態嚴重。因此如果有下列情形,則要提高警覺考慮是否為胰臟癌的可能性。「上腹疼痛」是胰臟癌最為常見的臨床症狀,而且有時「疼痛」會放射至背部。「右上腹疼痛」表示病變可能在胰臟頭部,「左上腹疼痛」表示病變可能在胰臟尾部。另外,腹部的特點與姿勢有關,一般患者在平躺或伸直脊柱時,會有疼痛加劇的情形,因此患者在疼痛時常會將脊柱彎曲,整個身體會縮成蝦米狀,此時腹痛的症狀可感到稍微緩解。



有人報告從胰臟癌發生到有症狀,大約已有兩年的時間。病人的臨床表現,依其長在胰臟不同部位而有不同。一般而言,大部分病人早期症狀多不明顯也不特殊,常只是食慾不振、腹脹或腹部悶痛,病人常不以為意,甚或許多臨床醫師也一直當做是消化性潰瘍或膽結石等病處置。等到病人疼痛加劇或有痛到背部的情形,常意味著腫瘤已侵犯到臨近器官,因而延誤了治療時機。發生在胰臟頭部的胰臟癌,時常因腫瘤壓迫到總膽管引起黃疸、皮膚癢疹、脂性下痢等症狀而被發現,因而有手術治癒的機會。至於發生在體部及尾部的胰臟癌,通常很難早期發現,等發現時,大部分已擴散或轉移至其他器官,很少有可手術切除的病人。另外,病人如發生不明原因的胰臟炎,必須考慮到腫瘤阻塞胰管所產生的可能性。或者,突然莫名發生的糖尿病或血糖不易控制,都有可能是胰臟癌的臨床表現。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癌症末期的表現,如腹水、鎖骨或肚臍處淋巴結等,也必須把胰臟癌的可能性列入考慮。



 



【胰臟癌的典型病徵有】



1)持續性腹瀉或糞便呈灰白色



2)明顯的體重減輕: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或疲倦等。這可能與進食不佳以及消化、吸收異常有關。



3)黃疸、茶色尿液、皮膚癢的出現:這多半是胰臟癌的晚期症狀,其可能原因是胰臟的腫瘤壓迫到總膽管,或者是腫瘤已轉移到肝臟所致。



4)上腹部疼痛,有些可能延伸到中背部。



在此要強調的是,有上述症狀並不一定代表您得了胰臟癌,有時急、慢性胰臟炎也有可能會有上述部份症狀。上述症狀不是胰臟癌的絕對指標,當發生感染或其它健康問題時亦可能導致這些症狀。故有這些症狀時,千萬不要自行服藥,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求該科的專科醫師找出病源,以求最佳的治療時機。



 



如何確定得了胰臟癌?



詳細的病史及身體檢查,可以提供醫師做正確鑑別診斷的參考。其他相關的檢查包括有:



抽血檢驗:有些胰臟癌的病人會出現貧血的現象,血清澱粉酶(Amylase)及鹼性磷酸酶(ALK-P)也會上升。



腫瘤標記(tumor marker):目前在偵測胰臟癌的腫瘤標記有二:CEACA19-9。但此兩項檢查的特異性並不高。癌胚原抗原(CEA)、甲型胎兒蛋白(AFP)、致胰癌抗原(pancreatic oncofetal antigen)…,但仍無法充分提早診斷胰臟癌。也就是說某些良性的疾病,也可能造成腫瘤標記的上升。所以目前腫瘤標記多用於胰臟癌追蹤檢查的參考。



腹部超音波檢查(echo):因多數胰臟癌患者容易出現黃疸,可利腹部用超音波來判定是否為胰臟腫瘤壓迫到膽管,經內視鏡超音波檢查(EUS)等,在胰臟部位可呈現異常佔據的陰影。



電腦斷層攝影(CT):其可觀察腫瘤本身、鄰近器官是否受到侵犯或淋巴腺是否有轉移等訊息。腹部超音波(echo)和電腦斷層攝影(CT scan),是相當敏感且方便的檢查,不僅可了解胰臟的解剖構造,與鄰近血管和淋巴結關係,更可以知曉局部器官(例如:肝、脾、結腸、十二指腸…)是否轉移,但病兆若是太小(<1公分),且位於胰尾,容易被疏忽不易觀察到。



核磁共振膽胰管攝影(MRCP):常用於偵測膽胰管阻塞性病變的檢查。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ERCP):這是一種診斷兼治療的檢查,經由造影胰膽管,明白狹窄和阻塞的位置與特徵;更可藉此作切片、細胞學檢查,甚至置放內、外引流管,以緩解阻塞。是把十二指腸內視鏡經口、胃放到十二指腸的胰膽管共同開口處,再將顯影劑打入胰膽管中,利用X光照相的方式照出整個胰管的構造,藉以了解膽胰管是否有狹窄及情況。



經皮穿肝膽管攝影術(PTCD):針對擴大性膽管的阻塞性病變,用穿刺導管針於X-光透視鏡下完成膽汁引流,以了解膽管有無異常情形。



血管攝影(Angiography):是一種侵犯性檢查,但它可提供詳細的腫瘤血管像、局部血管侵犯與包夾,可藉此降低非必要性剖腹切除手術。



切片檢查:藉由超音波或X光的導引、開腹或腹腔鏡手術等方式做組織細胞切片檢查,以確立診斷。通常除非腫瘤為已不可開刀切除,否則不做穿刺切片檢查,避免癌細胞擴散。



 



胰臟癌如何分期?



癌症的分期一般是依據腫瘤的大小、淋巴結是否轉移,以及遠端器官是否也遭到腫瘤轉移來決定。依據1997年美國癌症醫學會(AJCC)所提出的胰臟癌分期為:



第一期:癌細胞尚侷限在胰臟。



第二期:癌細胞侵犯鄰近的器官,例如:十二指腸、膽管或是鄰近的組織,但無淋巴結的轉移



第三期:無論腫瘤大小,已有淋巴結的轉移,但無遠處器官的轉移。



第四期:已發生遠處器官轉移者,如肝臟、肺臟或腹膜的轉移。



 



胰臟癌的治療方針,根據癌症的分期、位置、病患的年齡和健康情況等因素,其治療方式有所不同。另外醫師會會同內科、腫瘤科、放射腫瘤科及外科等專家團隊的建議及病患的意願,選擇最適合的治療計劃。但不管採行任何治療,接受積極支持性和營養照顧是必然需要的,面對這疾病,情緒的調適對病人和家屬都是極沉重的負擔。



 



胰臟癌的手術治療



「外科手術」仍是目前胰臟癌患者長期存活的最佳選擇。決定可否施行手術切除的因素,主要還是腫瘤的大小。目前手術開刀治癒疾病的機率並不大,主要原因是胰臟腫瘤有很多都是大到一定的程度後才被發現,但此時幾乎已無法切除,故現今約只有20%的病人能做根治性的切除。由於胰臟切除是一項大手術,因此對年齡較高的病患而言,手術後併發症的機會同樣的也較高。一般手術後較常見的併發症為出血與感染,通常醫師會給予抗生素,並觀察傷口的變化及是否有異常出血的情形。而對於腫瘤過大,無法行外科手術切除卻又合併黃疸的病人,則可以考慮做膽管繞道手術、經皮穿肝膽管引流術、或膽管支架施放術來引流膽汁以減輕黃疸。所於對於減輕疼痛、延長生命及提高生活品質,外科手術也有施行的意義。胰臟癌的治療,主要還是手術切除,也唯有手術根除才有治癒的可能性。很不幸的是大約25%30%的病人的胰臟癌長在體部或尾部,發現時大多很晚期,已無法手術切除。至於長在胰臟頭部的癌,其可完全手術切除的病人也不到五分之一。這類病人所採行的是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這項手術在以往被認為是一項非常困難且有很高死亡率及併發症發生率的手術,但隨著醫學的發展及經驗累積,目前已有許多醫學中心的醫師能夠很純熟成功地進行這項手術,甚至把手術的死亡率降到5%以下,五年存活率也僅5-7%,和其他手術比較起來,並沒有特別高的危險性。另外對於那些無法完全根除的病人,如有黃疸或胃腸阻塞,可根據病人可能的存活期間、病人的狀況而選擇不同的姑息性治療方式,來減輕黃疸或改善進食的狀況。至於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對於胰臟癌大多沒有很大的效果,目前只被用來做為手術後的輔助性治療。



 



一般胰臟癌的外科手術可分為根除性及緩解性手術兩種:



根除性手術:但因為這個位置的腫瘤大到一定程度才會被發現,幾乎只有20~30 %的病人可接受根除性切除。



(1)胰臟及十二指腸切除術:主要切除的部位是胰臟頭部、遠端胃、十二指腸、膽囊及上端空腸切除、迷走神經截除及胰-空腸吻合、膽管-空腸吻合、胃-空腸吻合等。



(2)胰尾切除術:如果胰臟腫瘤的位置是在胰臟的體部或是尾部,通常會採取這種手術方法,只切除整個腫瘤或是切除某一部分的胰臟、附近的淋巴結及其他鄰近的組織。



(3)胰臟全切除術:胰臟腫瘤的位置是在胰臟的體部或是尾部,通常會採取部分胰臟切除手術,但可行全胰臟切除手術。



因會造成胰臟分泌功能全部喪失,嚴重影響營養及代謝方面的問題,目前已經很少進行。



緩解性手術



是指不切除腫瘤,但做症狀(如:疼痛、黃疸、或進食困難等)的緩解治療,腫瘤為不可切除甚而造成膽管或十二指腸阻塞時,可進行膽囊()空腸造口術或是胃空腸造口術,以避免膽道或是胃出口阻塞。



 



護理指導



(一)疼痛:手術後的疼痛是無可避免的,適當的使用止痛藥除了可以減輕疼痛外,對於手術後傷口的復原也有幫助,可以在手術前後與醫師討論止痛藥的使用方法。同時如果能保持半坐臥的姿勢,也就是將病床床頭搖高呈30 ~ 45度角,可以減少腹部肌肉牽扯用力,避免腹部傷口疼痛。



(二)傷口:傷口應保持乾燥、乾淨,如傷口及引流管周圍皮膚出現異常的紅、腫、熱、痛,或是有不正常的分泌物及不好的味道,應該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三)手術後肺炎:手術前病患要先練習深呼吸及咳嗽的運動,目的是讓病患於手術後熟悉深呼吸及咳嗽,以清除肺部的分泌物,避免產生手術後的肺炎。



(四)引流管的照護:接受胰臟切除手術的病患,需要暫時在腹腔插上一些引流管,如:鼻胃管、胰管、膽汁引流管等,這些引流醫師會以特殊的方法固定,病患只要避免拉扯或壓()到,維持引流管的通暢即可。除此之外,每天需注意引流的顏色、味道及量,如果有不正常的變化則需告知醫護人員。



 



營養:手術後病患暫時無法由口進食,醫師與營養師會幫病患調配一種全靜脈營養,經由大靜脈注射高營養液體或是採取空腸造瘻口灌食的方法,維持病患所需要的能量。此外,還需要監測血糖值,避免因切除胰臟而導致暫時性的高血糖或低血糖。開始由口進食後,也要特別注意飲食的攝取,應避免高脂肪的飲食,因會促進胰臟分泌消化液,而增加胰臟負擔。



 



居家注意事項



(一)調整日常生活作息規律,避免過度疲勞。



(二)依醫師指示按時服藥,繼續門診追蹤治療,如有不適症狀可以提出讓醫護人員了解。



(三)傷口及引流管(若有)的照護,先以生理食鹽水或煮沸過冷開水潤濕棉棒,以環形方式由內而外清潔擦拭T型引流管周圍傷口,再以優碘藥水消毒傷口後,並覆蓋Y型紗布及膠布固定妥。每天至少更換紗布一次,但可依照傷口分泌物的多寡增加換藥次數(管子周圍保持清潔、乾燥,以避免刺激傷口及皮膚)



(四)控制血糖。



(五)避免飲用含酒精性飲料。



(六)多吃蔬菜水果,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攝取,以減少胰臟的負荷。一般原則如下:



1.採均衡飲食,少量多餐。



2.選用肉類時應以瘦肉為主,依次選擇雞肉、魚肉、豬肉。



3.應多利用蒸、煮、燴、燉、紅燒或涼拌等各種不必加食用油的烹調方式,禁用油炸方式烹調食物。



4.避免食用產氣食品,如奶、豆類、韭菜、洋蔥、花椰菜、青椒。



5.若長期使用低油飲食者,應補充脂溶性維生素ADEK



 



胰臟癌的放射線治療



當腫瘤已侵犯到胰臟附近的血管或合併轉移時,此時會考慮使用放射線治療。其方法是利用電腦科技計算出人體可接受的安全標準。但即使如此,胰臟癌的放射線治療仍然是有產生短期和長期副作用的可能性。



由於胰臟周圍遍布了各種器官,如胃、十二指腸、肝、腎、脊髓等,爲了避免胰臟附近器官也遭受到放射線傷害,因此,胰臟癌的放射線治療多半無法達到如其他癌症的較高劑量。在胰臟癌的放射線治療中,依治療組合的種類可概分為下列幾種:



進接放射線治療:



少數病人會再進行手術切除時,才發現腫瘤過大或侵犯到重要血管,使手術切除無法達成。此時,會配合手術給予「近接放射線治療」,以特製的小型放射線治療機,在手術中暴露出來的腫瘤區域裡,給予腫瘤最近距離的直接照射。另一種方法則是在手術中,將輸送放射源的特殊管線放置於腫瘤區域,在手術縫合傷口時,將管線由肚皮穿出,等手術後五至十日,傷口初步復原時,再做進距離的「近接放射線治療」。



胰臟癌的「近接放射線治療」多屬特殊狀況下的個別應用,且須搭配特別的設備。因此,這並非為常規的治療形式,而是需要由放射線治療醫師針對病人做出合適的規劃。



輔助性放射線治療



若胰臟癌病人在經過外科手術切除後,其病理檢查報告發現腫瘤切除邊緣仍有殘存的癌細胞,或者是淋巴腺有轉移時,即代表手術雖切除了大部份的腫瘤,但是人體有殘存癌細胞的風險仍高。故還要在手術後施行加強輔助的放射線治療,以對原腫瘤區域及附近淋巴區域加強控制。



此種治療主要以體外照射的「遠隔放射線治療」為主,其療程進行的方式是每日一次,每週五次,共計2528次,約4500-5000雷得的照射。



全程放射線治療



當中晚期的胰臟癌病人無法用外科手術切除腫瘤,或因其他因素無法接受手術,而要面對未來腫瘤將可能全身轉移的結果時,放射線治療便成為全程治療的主角。其主要是針對胰臟腫瘤及其附近可能轉移的淋巴區域,進行體外的遠隔放射線治療。其療程進行的方式是每日一次,每週五次,為期五至六週,約5000-6000雷得的治療。治療劑量較手術後放射線治療略高,乃因其面對的是無法切除的較大腫瘤。



另外在「全程放射線治療」的療程中,有時也會搭配給予同步的化學治療,以加強放射線治療的效果。治療設計通常由較大的範圍開始進行「全程放射線治療」,另在腫瘤區域附近,包含未有腫瘤細胞但卻潛藏散播風險的範圍,對其鄰近區域以及附近淋巴區域進行預防性照射。其後是針對確認的腫瘤區域再輔助照射,做縮小範圍的治療。



緩和症狀的放射線治療



當診斷出胰臟癌合併全身轉移(如肝轉移、骨轉移等)時,癌病已由血液散播至全身,局部胰臟腫瘤已非唯一癌症。此時,化學治療便成為治療的主角,而放射線治療僅用於緩和轉移性癌症所引起的局部症狀,如:骨轉移的疼痛,肝門轉移的阻塞性黃疸等。這類治療療程通常較短,因其目的是在緩和症狀而無法治療癌症。



 



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



短期副作用



主要是因放射線的直接刺激造成。雖然每日單次治療如同一般性的X光攝影,並沒有什麼特別不適的感覺。但隨著每日劑量的累積,再第三、四週後會逐漸出現短期副作用的症狀,如:噁心、食慾不振、上腹部疼痛和腹瀉等。這些症狀是因照射區域內的腸胃道黏膜產生的放射性發炎有關,約要等到療程結束後的一至二週才會逐漸緩解。在這段期間內,醫師會視病人情況開出一些適當的藥物來減輕這些不適的症狀。另外,少數較年輕的病人,因敏感性高,可能再每日治療後的1~3小時內就會出現強烈的噁心、嘔吐症狀,主要理由是因放射線對胃部的刺激較大,此醫師也會開立出合適的藥物來降低這些副作用的不適。



長期副作用



長期副作用約要到放射線治療的整個療程結束後三至六個月才可能發生,甚至在往後數年內都是長期副作用可能出現的時間。其主要原因是放射線對腫瘤周圍正常器官的傷害,但只有在少數的病人身上發生。所以治療前精確的設計無非是要降低長期副作用的可能性。而可能出現的長期副作用如: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腸道沾粘、阻塞或形成瘻管等。此外,肝、腎的功能也可能會有程度不等的影響。由於長期副作用僅出現在少數病人,且發生的種類與程度不一,所以需視情況加以個別處理,並無一定的原則可循。



 



胰臟癌的化學治療



若胰臟癌病人的年紀偏大,身體情況不佳,對化學治療承受能力須仔細評估,以免因副作用太大而造成反效果。整體而言,化學藥物治療對胰臟癌的幫助還是有限的。而在發生肝臟或其他器官轉移的病人,也可考慮使用化學治療來壓制癌細胞生長,以改善生活品質。



但是最近幾年來的臨床實驗顯示:適當的化學治療可以提供胰臟癌病人生命期的延長或症狀的緩解,特別是和放射線治療同步進行時,效果更加明顯。現有的研究資料顯示:在胰臟癌手術之前或之後,給予同步化學放射治療,會比只做手術切除的病人存活期長一些。但其缺點是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病人,在接受同時化學放射線治療時,會因為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不適需要住院,有些病人甚至無法完成全程治療。對不宜手術治療的胰臟癌患者而言,同步化學放射線治療是目前最能改善病人存活期的治療方式。



在臨床上可供選擇的化學藥物種類不多。早期化學治療藥物,大部份以5-FU注射搭配放射治療為主,carmustine(BCNU)lomustaine(CCNU)Stretozotocin,初步治療反應率約20-30%,而整體治療效果卻很低,估計5%以下。放射線照射治療僅用於輔助性治療,目前仍無法治癒非切除性胰臟腫瘤,一般性照設計量約為4000-5000 rads,若配合化學藥物治療,可提昇治療成效,但一切治療方針,應和醫師密切溝通,才能獲得最大益處。不過最近研究發現,Gemcitabine(健擇)的療效幾乎全面性優於5-FU。另外,尚有其他多種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藥物,包括致癌基因抑制劑,細胞生長訊號傳遞阻斷劑,抗血管新生劑等,希望這些透過對癌病的分子生物學研究而開發出來的新療法,可以帶來令人鼓舞的成果。



 



面對胰臟癌



胰臟癌是一個惡性度相當高的的疾病,與癌病共存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另一種更殘酷的事實是:當病人及家屬獲知疾病診斷的同時,也必須接受疾病已走到癌症末期的事實。此時所要面對的便是不知何時會失去家人的痛苦與恐懼。



儘管如此,中國人的天性較為內斂隱藏,往往害怕說出心中的焦慮,而將這個問題深深埋在自己的心中,困擾著自己。但其實家人間彼此坦承溝通心中焦慮害怕的事情,是讓心中壓力得到紓解出口的好方法喔!如此也才可讓彼此心中得到真正需要的支持。



在胰臟癌風暴後



因為胰臟癌的症狀通常不甚明顯,等到有明顯的疼痛症狀時,往往已是末期的胰臟癌,錯失了手術治療的黃金時機,故胰臟癌又常被稱之為「沉默的殺手」。



由於整個胰臟深藏在腹腔之後,前有胃、大小腸等臟器遮蔽,因此有關胰臟方面的疾病或癌變,很難早期發現。胰臟癌的死亡率非常高,就算還能手術切除,存活時間也可能僅有一年左右,存活五年以上者,不超過3%,因此定期健康檢查時,別忘了胰臟的相關檢查。



胰臟癌目前治療效果不佳,但與大部份的癌症一樣,其最佳的處理方法是早期診斷已取得制敵先機,使得治療效果可以更好。對於一些所謂高危險群的病人,包括抽煙者、酒精使用者、飲食中攝取肉類或脂肪比例偏高者、糖尿病的病人等,最好能做定期的檢查,以期可以早期作出診斷,使治療率能更進一歩的提昇。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dov&aid=4170557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8 22:02 【udn】 這有其他產品!系統 透視 人體 男性比價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ping自言自語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詳細
2010/09/07 21:15

化療不能治癒 只能減緩病痛

有些人會找偏方

諸如..牛樟菇之類..

醫學還沒臨床實驗證實吧

您的資料很詳細 很有愛心


老廖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學習了
2010/08/01 02:15

最近觀賞韓劇<戀期90天>與日劇<風之花園>都提到此病,尤其後者更詳盡,但是你的介紹更周延,謝謝!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請問
2010/07/09 16:45

那偶每晚睡前一杯紅酒 會怎樣嗎

煙 是沒抽很多啦 一天大概三分之二包

medov醫生(我愛中華民國(medov) 於 2010-07-10 23:57 回覆:

每年要養成檢查胰臟與肝臟習慣,煙最好一天不超過10根


奈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胰臟癌
2010/07/05 19:48
謝謝您詳細的介紹胰臟癌
家母即是因此病辭世
當年的主治醫師 沒有像您說明的那麼仔細
我們也懵懂的不知如何發問
開了刀後 沒幾個月人就走了
留下心裡永遠的痛 和對此病的畏懼
medov醫生(我愛中華民國(medov) 於 2010-07-07 22:40 回覆:

胰臟癌可能有遺傳因子,每年要養成檢查胰臟習慣,


Sunny Tsai(催眠諮商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分享
2010/07/04 20:44
謝謝你鉅細靡遺地解說這個疾病,對我幫助甚大,因為在催眠時催眠師能將情況詳細地描述,個案在催眠狀態下也才能真正進入自己的身體、觀察它、感覺它的感覺,
這是非常震驚的、有效的。
一如利用催眠改變中風患者的腦細胞連結,能詳細的描述整個細胞連結過程,
就能帶領個案進入自己的身體感官。
謝謝。

Sunny Tsai,Certified Consulting Hypnotist執照催眠諮商師
Sage Hypno:3000 Hwy7, Suite 202,Markham, Ontario, Canada
Tel:(905)910-9859 website:www.sagehypno.com

我在~別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菩薩心腸啊
2010/07/02 10:10
菩薩心腸啊
妳多麼細心的細說病因
療法
不愧四十年之經驗纍積
如妳所言
長庚真的開錯腳
妳勸我多找一家
不是沒道理
好在都託妳的福
兩隻小犬都算平安
回想起來
毛毛的ㄟ
祝福妳
medov醫生(我愛中華民國(medov) 於 2010-07-03 10:45 回覆:

菩薩,抱歉因忙晚回,您調侃晚輩了,您是積善世家那來麻煩,您要保重身體呢


龍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空常來
2010/07/01 20:28

黃群生龍雨
medov醫生(我愛中華民國(medov) 於 2010-07-03 10:46 回覆:

感謝


_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珍重
2010/07/01 10:20

從雅虎到這來 至今惟見medov醫生的格 所介紹的病理文章最完整

感動您有一顆無上願意分享布施的心!整理文章也是很辛苦的

您自己也多珍重才是!

medov醫生(我愛中華民國(medov) 於 2010-07-01 19:22 回覆:

抱歉因忙現在才回覆,這沒有什麼只是希望更多人健康罷了


廣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
2010/07/01 08:34

先嚴便是此症離世的.他終生不菸不酒,六十七歲時出現黃膽,全身發黃,經醫檢查發現為胰臟癌,開刀時發現除胰臟外尚有十二指腸、胃、膽都已轉移,經全部割除,活了一年多還是撒手人寰.此文可讓大家能明瞭與預防.謝謝


廣慶
medov醫生(我愛中華民國(medov) 於 2010-07-01 19:23 回覆:

抱歉因忙現在才回覆,人身體沉默的器官就肝臟與胰臟,所以要養成每年檢查肝臟與胰臟習慣


野口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拉肚子
2010/06/30 23:46
腹部疼痛到拉肚子  應該不是症狀之一吧
最喜歡從折射裡 看你的不小心
medov醫生(我愛中華民國(medov) 於 2010-07-01 19:23 回覆:

抱歉因忙現在才回覆,因為您的陳述狀況太含糊,只要養成每年檢查肝臟與胰臟習慣就對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