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19 23:03:05瀏覽5349|回應10|推薦160 | |
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ncer又稱子宮癌在歐美是婦癌的首位。台灣由於飲食逐漸西化,也有迎頭趕上的趨勢;民國94年女性子宮體癌有987人,已超越卵巢癌成為僅次於子宮頸癌的婦科癌症,子宮內膜癌雖好發於停經後的女性,平均年齡約為59歲,但根據調查似乎有年輕化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罹患子宮內膜癌的病人也常伴隨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癌症已躍居台灣地區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婦癌占了很大的比例。婦癌的初期大多沒有症狀。近年來,癌症已躍居台灣地區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婦癌占了很大的比例。在每一百名婦女的一生中,有四人會得到癌症,而其中將近一半得的是婦女特有的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雖然好發在4O~6O之間,但是二十歲以下的年輕婦女,也常會長卵巢生殖細胞癌及子宮頸癌,有百分之四的陰道癌發生在二十五歲以下。但亦有少數婦女發生子宮內膜癌與動情素無關,多見於高齡停經後,身體瘦小型,在美國多見於亞洲人或黑人。因此,婦女對自己的健康確實不可掉以輕心。雖然目前醫學研究一日千里, 但是對於癌症的治療, 仍有其侷限性. 所以, 早期診斷是不二法門,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還可以獲得很高的治癒率。 婦科生殖道癌症而言, 常見者為子宮頸癌, 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 另外也有較罕見的外陰癌及子宮絨毛膜癌。婦科癌症雖是棘手的疾病,有些如卵巢癌又常難以早期診斷,所以除了關心自己的身體變化,要早期發現癌症,首先要了解癌症的一些症狀,以及定期作檢查。 子宮頸抹片可以發現早期子宮頸細胞病變,或者進一步作陰道鏡檢查,可以直接將可疑的部位切片,作確定的診斷。 骨盆腔觸診檢查對卵巢腫瘤早期發現也很重要。超音波當然可進一步確認腫瘤的性質、大小、位置,以期早期發現腫瘤的部位。一般建議每年做一次骨盆腔檢查。至於CA-125及超音波檢查則建議使用在已經有卵巢囊腫或癌症家族史的婦女。 子宮內膜癌又稱子宮癌,子宮內膜癌大部分屬於腺癌,70%以上屬於第一期癌症,也就是癌症只局限於子宮體。然而第一期如果細胞分化不良,子宮體侵犯超過1/2或有淋巴轉移,均屬高危險群。在一般的抹片檢查並不能有效發現子宮內膜的早期病變, 目前也沒有一個公認合適的篩檢方法.大部分的子宮內膜癌的病人會有不正常的出血,子宮內膜癌的診斷以分段子宮擴括術,包括子宮頸和子宮體兩段的組織取樣,是目前診斷子宮內膜癌最可靠的方法。 雌激素(動情激素)過度的刺激是導致子宮內膜癌最基本的因素。肥胖是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從未生育過、較晚停經、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的婦女,都較易得子宮內膜癌。 形成內膜癌的危險因子有 未有生育婦女 不孕或月經不順者 停經年齡延後者(大於52歲) 肥胖之婦女 卵巢腫瘤而導致動情素增高者如多囊性卵巢,特殊性卵巢瘤 停經婦女單一使用動情素未合併黃體素作更年期HRT者 糖尿病或高血壓者。 使用抗癌藥物Tamoxifen者 要如何察覺可能得了子宮內膜癌呢?停經後不正常的出血是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症狀。剛開始可能是血水狀的分泌物,較晚期就全是血了。因子宮內膜癌發生於停經時期,因此對於停經前後的出血要很小心,當已停經一段時間後再發生的出血,不能單純視為停經的一部份。 一般症狀 1.陰道出血:90%子宮內膜癌患者有異常陰道出血現象。 5%無症狀,無特異症狀,只在例行婦科檢查中發現。 停經前異常出血,月經不規則,經量異常多有大量血塊並合併有前述危險因子之患者。 更年期及停經後之出血,尤其是沒有使用任何荷爾蒙之情況下,若有陰道出血應立即查其原因,有10%之婦女在停經後出血是子宮內膜癌。 2.帶有血絲及異味的分泌物增多 3.腹痛、子宮積膿、貧血等 4.體重無故減輕多見於後期患者 子宮內膜癌的篩檢 目前並無有效而明確的篩檢法則,子宮頸抹片檢查就是在含有危險因子的病人亦無其敏感性與特殊性。惟近幾年來超音波檢查的進步,尤其是陰道式超音波檢查或許是將來可採行之篩選工具。 診斷方法 醫師診斷子宮內膜癌的方法是:事先先做一個詳細的骨盆檢查,確定問題所在後再做子宮內膜切片,取一些子宮內膜組織在顯微鏡下查看;當確定為子宮內膜癌時,就必須安排一系列檢查,如胸部X光、電腦斷層掃描、超音波等以確定癌細胞是否轉移。 子宮內膜切片或D&C(子宮頸口擴張及括除術)可達90-98%之正確診斷。 子宮頸抹片檢查: 主要目的是為子宮頸癌的篩檢,對子宮內膜癌的發覺率不高,很多人誤認只要作抹片為陰性,而認為無其他婦女癌症,因而延誤診斷。 若有異常出血先作陰道超音波檢查,再作子宮內膜切片:因陰道超音波很容易看到子宮內膜之厚薄及異常,若內膜增厚到一定程度,立即採子宮內膜切片既方便又正確而合於經濟原則。 子宮內視鏡檢查: 因費用較高,而且不普遍,通常保留在特殊情況下才使用,如切片檢查為陰性,仍然出血者,無法用一般方法取得標本者,子宮鏡是檢查子宮內膜瘜肉及子宮內膜肌瘤的好方法。 血清中CA125之檢測: 若增加太多則顯示內膜癌轉移到子宮體外,可作將來手術治療之參考。 子宮內膜癌的病理組織分類為:子宮內膜狀癌(endometrioidcarcinoma)漿細胞癌(serous carcinoma) 黏液腺癌(mucinous carcinoma)亮細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透明細胞癌(glassy cell carcinoma) 混合性惡性米勒式腫瘤(MMMT)…等。 常見 轉移部位 有時癌細胞會穿透子宮壁到附近的組織,例如子宮旁組織、膀胱、直腸,也可能隨著淋巴轉移到陰道、輸卵管、卵巢、骨盆腔或遠處的肺部、肝臟、或腦部。 臨床分類 根據1971年FIGO(國際婦產科協會)之臨床分類如下: 零 期:內膜癌只局限於子宮內膜部份。 一期:內膜癌侵襲只限於子宮體。 Ia:局限於子宮內膜 Ib:侵入子宮肌層,但不超過1/2 Ic:侵入子宮肌層,而且超過1/2 二期:侵襲子宮體及子宮頸,但未穿越子宮體。 IIa侵入子宮頸的腺體 IIb侵入子宮頸的間質 三期:已穿出子宮體,但未超越骨盆腔。 IIIa侵入漿液層或附屬器,或腹膜細胞學檢查為陽性 IIIb轉移至陰道 IIIc轉移骨盆腔或主動脈旁淋巴結 四期:侵犯已越過骨盆腔或到膀胱、直腸之粘膜 IVa侵入膀胱或腸道內膜 IVb遠處轉移,包括腹腔內以及腹股溝淋巴結的轉移 治療 基本原則是越早發現治癒率越高,其方法不外乎: 外科手術切除: 若是零期或一期早期,將子宮體及子宮頸,雙側卵巢及輸卵管切除即可。 若一期後期或二期以上,除了上述手術外尚須附帶切除骨盆腔淋巴腺。 放射線治療: 對於因內科嚴重疾病或過於肥胖病患,或內膜癌後期的病人無法行手術治療者。 放射線及手術聯合療法: 若腫瘤過大,用放射線治療隨即作手術切除,或者手術後再加放射線治療,主要是希望 (一) 減少陰道的復發。(二) 減少骨盆腔淋巴轉移。 化學療法: 使用黃體素或化學抗癌藥物往往用於復發或已轉移的患者。 治療方法以手術治療及放射線治療為主。但目前傾向於手術治療,因為在手術的同時可以正確的評估癌症擴散程度,這就是所謂的手術分期。子宮內膜癌擴散轉移的途徑是經由血液及淋巴兩種途徑,因此要靠完整的手術分期來查看腹腔內是否有癌細胞、其他器官是否受到轉移、骨盆腔及主動脈旁淋巴是否受到侵犯。 預後 百分之七十五到八十的病人被診斷出子宮內膜癌時,癌細胞仍侷限於子宮內,五年存活率高達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子宮內膜癌的復發在病後兩年內最常見,因此經過治療的頭兩年,病人必須三個月就回門診追蹤檢查一次,以確保自身的安全。 子宮內膜癌的預後與期別有關,五年存活率第一期為80-90%,第二期為67-77%,晚期只有5-40%,故早期發現和治療非常重要。 子宮內膜癌雖不如子宮頸癌可以靠子宮頸抹片來有效篩檢,但幸運的是,子宮內膜癌會有停經前後的不正常出血的症狀,比起卵巢癌要來的容易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任何子宮不正常的出血都必須由專業的婦產科醫師評估,以免延誤病情。 ………………………………………. 男士要體貼自己妻子,婦女要為丈夫生兒育女,還有生肌子宮瘤、子宮癌、肺癌、子宮頸癌等等的風險。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