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01/11(日)13:30 顧玉玲 《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2009/01/08 21:47:42瀏覽2181|回應0|推薦33

顧玉玲 《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時間:1/11(日) 13:30

地點:樂生文學館交通方式
報名信箱:savelosheng@gmail.com
聯絡電話:0919272412張小姐


請各位幫忙買書

用書支持顧玉玲,支持TIWA那群勇敢又美麗的女孩

向TIWA所有工作夥伴致敬,

同時也向螢幕前去買書的你們,致上十二萬分的謝謝!

大老鷹姐姐敬上

《我們》記載著底層移工的故事,透過沐子清亮的眼睛,生動的文筆,一個個故事展開來,這個故事又套著沐子的身世,她的父母,她的家鄉,她的成長過程,在相同的地點,重重疊疊的影像,重重疊疊的故事,猶如一首動人的生命合唱。
其實故事是沈重的,可是沐子的筆,哀而不傷,不像張愛玲,如果愛玲是清冷的月光,沐子則是爽俐的秋陽,這也許與沐子長期從事工人運動有關,清秀佳人的骨子裡卻比男人更加勇敢堅毅。她深情的眼睛永遠關注著底層勞動的群眾,僅管她年紀輕輕已獲「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懷恩文學獎評審獎」、「台北文學年金」等的”豐功偉業”,可她總沒把它當成一回事,僅管沐子的文筆如此慧黠,如此叫人驚艷不已,她總是很不公平的輕忽自己的才情。

嘗想,若不是TIWA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的財務困窘,或許就不會誕生《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這本書了。

沐子之所以再執筆,竟是為了TIWA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籌措年度經費,為了維持TIWA的生計,沐子終於再次提筆,而TIWA內的工作夥伴們也自動接手沐子平時的工作,好讓沐子趕工寫稿,於是"我們"才有幸能再見到沐子的新作品,台灣的社會才有機會看見底層移工生命的真實樣貌。

由於這是長期渉入社會運動裡,與主流社會的衝撞出來的生命激盪,所以它沒有文藝青年頭腦中的夢幻憂傷,耽溺於自我愛憐與喃喃自語,它是真實的,是移工用一生的未來作賭注,以血肉之軀作書寫,僅管很少的養份,卻也在瓦礫縫隙夾縫長出的生命盎然的小草,不向命運低頭屈服.....


書值得一看,不用再多說。

阿添叔叔將書借回去,才看一晚上,隔天就對著大家大呼小叫:「ㄟ!這本很好看也,這個『俊興街』就在我們樂生對面喔!」

邀請大家本週日到文學館聚聚,聽聽看沐子會說什麼?阿添叔叔想分享什麼?還有前來相聚的人們,有些什麼感受?

也請各位前來這正一點一滴被工程、被圍籬侵蝕的樂生現場,見證在綿長的絕望中,如何鬥爭、活著、甚而開出希望的花?
時間:1/11(日) 13:30
地點:樂生文學館
交通方式
報名信箱:savelosheng@gmail.com
聯絡電話:0919272412張小姐
在TIWA網頁上的<我們>留言版,值得一看,也請閱讀過本書的人勇於留言。


作者簡介
顧玉玲

1967年出生於嘉義市,18歲移居台北,至今。解嚴前後受左翼思潮啟蒙、台灣社運滋養,輔大英文系畢業後全職投身工人運動,至今。目前擔任「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理事長,就讀於交大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曾獲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懷恩文學獎評審獎、台北文學年金。

新書介紹

關於夢想與失望,選擇與無法選擇的
異鄉人「我們」的抵達之謎。

  這是幾名菲律賓移工在台灣的故事。獨特、無以複製、不容簡化歸類,我們有幸貼近陪同,唯老老實實記錄下來。──顧玉玲

  這一本「他者」之書,企圖忠實地呈現、記錄幾位菲律賓移工在台灣的故事。作者顧玉玲長期投身工人運動,蓄積了超過十五年對於勞工和移工生活的近身觀察、參與,所寫成的第一本文字記錄。

  這本書的出現,為身為「我們」的讀者打開另一扇觀望的窗口,進一步看見那些其實與我們在同一空間進出、卻被忽略、並受到種種不平等對待的移工們,他們想要成為「我們」當中一份子的渴望、卻如何一再受挫的過程;作者也一再凸顯社會劃分「我們」和「他們」人為界線的種種不合理之處,讓「我們」有機會思索和反省,並試著邀請讀者進入「他們」,就有如照鏡子一般,可以在他者當中看見我們,看見自己。

  此外,從書寫傳統的角度觀察,對照於本地作者總是急切地想突顯自我與群體不同的書寫主流,本書顯現出特別珍貴的特質,亦即是評論家唐諾指出的「書寫者自我的縮小」。自我變小,便能容受得下更多人更多故事和更周到的思維。

  特殊的視角,再加上作者在書寫之前積累的豐厚材料和底蘊,以及節制不流於悲情控訴的說故事技巧,一個個移工的生活彷彿顯影般鮮活地躍於字裡行間,才造就出本書的獨特之處,並同時獲得第九屆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得主的殊榮。
http://www.tiwa.org.tw/index.php?itemid=271#c
書名: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作者:顧玉玲
出版:印刻出版社
這本書記錄了TIWA與移工的交會,日日夜夜。
觀看他者之書,恰好映照我們的身世與際遇,大家的故事。
閱讀後有任何想法或感受,請留言給TIWA,感謝!

Comments
讀妳的書感覺很激動
我很喜歡妳的書寫方式
我覺得妳開發了一個新的素材,使用了一種全新的語言來訴說
不同於以前的人間雜誌,當然也跟過去常見的報導文學頗為不同
給我很深的感觸,也帶來很多的聯想
我尤其喜歡妳將三個家庭,三段時空交錯的移動生命史--外籍移工世紀末的跨洋移動,六O年代台灣勞工從鄉村往城市邊緣的移動,以及作者對自己家庭的溯源與回憶--交織排比的叙事方式,透過對比與交織,我們與他們之間的高牆轟然倒下,讓人在不同族群的殊異處境中看到共同的命運,讓讀者也想成為"我們",透過對比與交織,作者在具體人物的故事中,超越了寫實主義的層次,為我們揭露的卻是事物的本質和真相,.這本"文學"作品對於外籍移工困境的呈現,弔詭地比大多數學術作品還要深刻許多
Posted by 夏傳位 at 10/29/08 00:31:12

寫作,是為了延續運動,寫書搞運動,可以紀錄,還可以找經費,你是幸運的,我們也是幸運的,可以一起分享這些工運點滴
雖然累,但相信是值得的
謝謝你
辛苦了
雖然剛出完新書,但預約你下一部作品喔
Posted by 有智 at 10/29/08 00:31:54

向 小沐子 致上賀喜之意
並表達對TIAW的 敬意
Posted by 鍾喬 at 10/29/08 00:32:45

沐子前輩
謝謝你慷慨答應將「我們」的電子檔提供轉譯為電子書,以供盲人閱讀
文學類的書一向很難向出版社取得文字檔
智財權 及 商業利益 的複雜緣故
所以一般都是 掃瞄 轉檔 報讀校稿 排版 轉譯成點字檔案
總之 非常感謝
盲人不乏運用外籍勞工 或 娶東南亞籍的太太
這是我想要轉製<我們>的原因
文字檔會保守好,不會外流
製成點字檔後,不會只放在愛盲基金會的視障書庫,會想辦法送到幾個主要的視障圖書館去,以及我認識的盲人朋友
Posted by 美妃 at 10/29/08 00:33:48

跟各位推薦一本新書,顧玉玲的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印刻,2008。
這本書讓人驚艷的是它高度的文學性,我讀文學及報導文學不多,但是作者不僅結合了兩種書寫形式,又把自己的(家庭的)生命歷史、運動參與放入其中,來體會新移民的狀況;其中沒有圈子裡原來有的、只剩下的政治正確或是化約。
雖然還沒讀完,但是是最近看到最放不下手(得上課,非暫停)的好書。認識玉玲很久,讀了這本書,才看到她的另一面,她的細膩與腦子的複雜,書寫跟講話還是差很多,我覺得我們該向她的書寫方式致敬,靠攏,沒想到身邊有個大作家!
應該看完再推薦,但是忍不住跟大家分享發現新大陸的感受!
Posted by 陳光興 at 10/29/08 00:34:57

這本書的存在不是[寫出來]的,重點在於它是活出來的。
我喜歡沐子這本書,它讓我認識到這一切一切是努力出來、活出來、做出來、戰鬥出來的。
我喜歡這本書
也喜歡這本書帶給我的力量
它讓我有力量一輩子投入社運
希望它讓更多的人有這樣的力量
Posted by 馨文 at 10/29/08 00:36:15

買了『我們』,當天幾乎看完,恕我只能扼要說:非常非常好看,也非常激動與慚愧。
Posted by 林俊穎 at 10/29/08 00:37:06

先讀了你的後記,末了一段仍讓我熱淚盈眶了,卻精神振奮起來。
遺憾遠在天涯,沒法前去參加你的新書發表會。但我會預購十本,書先暫放你那兒,想要書的朋友就自行去TIWA辦公室拿,也可趁機進一步認識「我們」,一舉兩得,不知你覺如何?
唐諾每次為有心所動的書寫文章,總是可怕的落落長;他為妳寫的這篇註解,可比為自家人朱天文先前那部「巫言」了。真摯可感。

我尤其心有戚戚焉的是他引漢娜‧鄂蘭那段文字,對照我在此異鄉之處境,尤其千真萬確:

「...對於那些不屬於受侮辱者和受傷害者的人來說,天下一家的人本主義並不真能夠打動他們,就算他們贊同這種理念,頂多只是出於同情而已。對於這個世界上不同地位的人,邊緣族群根本缺乏感染力,遑論給他們加上一份社會責任,至於邊緣族群甘之如飴的那種悲苦,他們當然更是無從體會了。但可以確定的是,在『黑暗時代』中,溫情乃是一種光明的替代品,對那些不恥於社會現狀,寧願躲在暗無天日求個心安理得的人來說,自有其另類的魅力。躲在沒有能見度的混沌之中,大可以置之不理那個清晰可見的世界,只要靠著一群緊緊靠在一起的人,溫情和博愛就能夠補償那個非常態的現實。⋯⋯由此可見,這種『人的特質』及其隨之而來的博愛情懷,只有『黑暗時代』才得以彰顯,也正因為如此,在這個世界上它是無法得到普遍認同的,更重要的是,如果在一個能見度高的光亮環境中,他們則會鬼魅般消失於無形。
在個人主義盛行的西方社會中,或許正由於社會制度相對地有所保障,於是在這樣的光亮環境中,習以為常的人們普遍而言對日常生活中的公義並不真正關心。
法國的工會運動問題重重,而無明確受益階級的生態環境運動更是乏力了。(你一定很難想像我所住的這個城市,到今天連垃圾分類都還沒全面上軌道,每天將塑膠類製品與其它垃圾混著一起丟,總讓我心裡很不舒坦。今天下午還跟法國朋友說,我們可以來寫一封市民連署信,要求市政府實施垃圾分類...我想我還果真是台灣八十年代末期解嚴後出身的一代,因為衝撞過,看著台灣社會怎樣走過威權時代,便總有一種天真的樂觀,以為眾志就算無法成城,一磚一瓦總是可以砌上來的,即使在這樣一個自己言語不見得真通的白人社會裡...)
想到你這筆獎金可以付足兩年房租,真是太讚了。但願書也可以大賣特賣,讓版稅持續像個小小聚寶盆。

很妙啊,沐子,會不會覺得,一個懷著文學初衷,天生應是個詩人或說故事的人的你,走了這一程路,看似走遠了,其實才正是自己秉著遠比當初的初衷更內裡的真心,打造了生命的厚實與圓滿呢!如唐諾般,我也仍深信文學的力量。不要辜負了上天創造你的美意,要持續寫,持續為世人翻譯,持續為台灣社會揭去「我們」與「他們」之間的那道厚重的帷幕...
Posted by 花兒 at 10/29/08 00:39:44

恭喜你,寫出這麼好看的書
Posted by 昭媛 at 10/29/08 00:40:45

我忍不住先買了一本書 回到家一口氣看完
很感動
看著你的力量 看著你可以在書報時對我說對於作者的不耐煩 但是在面對工作時 又能如此驚人地耐煩與堅持 閱讀著你自己的家族故事 對照著自己長年因為體力勞動 老來終究渾身是傷 每夜因為疼痛而無法入眠的父親 我有很多的感受
Posted by 淑芬 at 10/29/08 00:41:35

原來應該要和週五截稿的研討會論文奮戰的,
但卻忍不住又捨不得的把妳的書看完了。
不是要寫書評,是要給一些回應。^.^
老實說,我一點都不覺得妳很節制ㄟ!
因為,若不是妳那樣細膩的心思、那樣慧黠的頭腦,
怎麼能將這些移工的、妳的,以及台灣社會的故事,
編織得那樣動人呢?
且必須承認,雖然未曾目睹或親身接觸這些移工的生命歷程,
但那樣艱難的處境,與那樣荒謬的法律規定卻是可以想像的。
真正讓我在翻讀時想掉淚的,其實是妳寫爸爸的那些段落。
不完全相同,但卻那樣神似,那種對妻子萬般掛念的心情。
原來應該要和週五截稿的研討會論文奮戰的,
但卻忍不住又捨不得的把妳的書看完了。
不是要寫書評,是要給一些回應。^.^
老實說,我一點都不覺得妳很節制ㄟ!
因為,若不是妳那樣細膩的心思、那樣慧黠的頭腦,
怎麼能將這些移工的、妳的,以及台灣社會的故事,
編織得那樣動人呢?
且必須承認,雖然未曾目睹或親身接觸這些移工的生命歷程,
但那樣艱難的處境,與那樣荒謬的法律規定卻是可以想像的。
真正讓我在翻讀時想掉淚的,其實是妳寫爸爸的那些段落。
不完全相同,但卻那樣神似,那種對妻子萬般掛念的心情。
我近來把Blog上的一些文章印出寄給生病的爸爸看,
期盼我們早已遙遠的距離能因此而生出某種親近感。
謝謝!
Posted by 小文 at 10/29/08 00:42:28

我有在苦勞網看到相關三篇文章
你真的很厲害
在紛亂繁忙的運動和日常事務裡
同時靜下心來寫作
那不只是信念
還必須有很強的意志力
從唐諾的描述來看
你的作品也有相當高的美學表現
(我想這不是你最在乎但仍然是很重要的一部份)
很希望能讀到它
大概明年一月等我搬回台灣再去買吧
Posted by 真瑋 at 10/29/08 00:44:22

我翻了你的新書
故事裡的人好像是游牧民族一樣
放牧著生命龐大的寂寞在一片過於侷促的草原
我覺得很好看
Posted by 宏霖 at 10/29/08 00:44:53

"我們"這本書對我來說樹立了一個標竿,美學的高度、尖銳的政治性二者並具,我非常、非常、非常喜歡。

並且深深感佩"長久的陪伴貼近";兵荒馬亂、堅忍不拔的一句話。
沐子有一枝秀逸且附有星圖的筆,一點閱讀的微光便指引我清楚走向看似遙遠實則真切的生命。
為之憤怒、流淚、咬牙切齒,回頭看家裏,隱隱的勞雇對立也在家中上演著。制度的不合理使得人不像人,大家都是。
真的還有很多事要做。
(先買個十本到學校推廣~~)
Posted by 小粒 at 10/29/08 03:01:52

還有,每次讀到好看的書都會有一種小宇宙爆炸的感覺,現在我心中的小宇宙炸翻啦!!!(啊啊啊)
Posted by 小粒 at 10/29/08 03:12:28

原來是這個「粒」啊(忍不住笑起來),爆炸感正是我看你表演時的感受。但願更多人因為閱讀,多一點靠近與理解。
Posted by 沐子 at 10/30/08 00:17:21

早就是沐子文字的粉絲了,從她寫工殤故事,或是部落格裡養小孩與返照自身家庭的觀察,都很喜歡。

只是她並不是作家又長年忙於工運,這次也是因為要籌募經費及留下文字紀錄,才難得有這本書出版。 也算是可喜可賀?
回家利用週末讀完。覺得最有感應的地方,是沐子用自身經歷對照,父母(外省退役軍人與本省寡婦)在語言與生活習慣差異之下的結合。還有從大陸到台灣,從台灣南部到北部的遷移。

讓我想起老爸當年也是退伍不久就從彰化到台北工作。 記得他說那時候考上普考,有兩個工作可以選。 一個是在比較鄉下的地方,但薪水較高。

一個是在台北,薪水較低。 他說覺得要讓小孩受好的教育,所以選了台北。
聽了有點心酸或感動? 這樣的心念跟勇氣啊。

之後又為了賺錢幫(養父)家裏還債,與農耕隊到非洲獅子山跟沙烏地阿拉伯等地。

於是小時候我們經常處於看不到老爸的狀態。

沐子且寫到移工寄回家鄉的禮物,經常是式樣誇張而無甚大用的。。。就像玩具一類

小時候我們也常得到一些新奇東西,可按鈕捲動膠卷看卡通的手持裝置,類似望遠鏡的看風景幻燈片裝置。。。 按照當時的經濟狀況,這種東西根本不該出現在家裏吧。
所以應該感謝沐子讓我想起:就在我的上一代,屢次為了更好的生活而遷移或成為移工。

數十年前老爸的勇氣,真是令我汗顏啊。
Posted by bill at 10/30/08 20:58:36

哇,原來Bill的父親是台灣最早一批移工,你可以去採訪他啊──後來我發現,採訪親人(特別是已然年邁的),是一個很特別的親近方式,個別記憶被看重、翻動、靠近,小歷史的力量何其動人。
Posted by 沐子 at 10/31/08 08:47:04

我也想過,可是不會採訪啊...
只有偶爾想起一些小時回憶會問一下.
Posted by bill at 11/01/08 00:26:30

Bill,二十歲以前,我不知如何和媽媽對話。但我滿懷情感跑去農村、工廠關心中年女工的處境,熱心協助、搏感情.....正是因為這個經驗,我才意識到我對父親母親的歷史一無所知,缺乏同情。我重新回頭看她,問她的勞動歷程像是從來不曾認識她。如此,母女間才重新建立前所未有的情感。

好期待看寫下來,一定爆笑多過感傷,有阿茂伯式的吸引力。好期待哦。
Posted by 沐子 at 11/01/08 16:31:53

恭喜你的新書出版
這是一本很有意義的出版品
相信可以讓更多國人瞭解在台移工的點滴
讓更多國人以同理心來關心這麼一群生活在我們周遭的朋友
仲偉已利用手邊的媒介將新書訊息發出
我們協會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的駐泰領隊SAM也將新書訊息放在他的個人Blog
邊境漂流:
http://blog.yam.com/samlai
也歡迎你有空可以來看看SAM的工作與生活分享
敬祝 大賣
Posted by 仲偉 at 11/01/08 16:32:58

這本書如果只是說好看,
就會簡化了很多經過,
但是,
我看完之後,
就真的只能說好看,而且很感動,
甚至還引起心中很多震撼。
想說謝謝,
因為要在TIWA這麼辛苦繁瑣的工作中,
擠壓出時間來寫這些故事,
真的很厲害。
就是一整個敬佩就對了!
希望書大賣,最好跟海角七號一樣!
Posted by 小秉 at 11/04/08 14:30:46

我看完這本書之後,就覺得應該要做點什麼事情,
所以,我就自告奮勇地寫了一篇讀後心得感想,
想把這篇感想讓多點人看到(看看會不會多一點人來買書)。
當然我不是名人,也不可能有多大的號召力,
但心裡總覺得能做一點是一點,就醬了。
我的心得感想http://forum.yam.org.tw/bon...
Posted by 小秉 at 11/04/08 16:56:57

沐子:
最近讀完「我們」,中途幾度激動落淚
覺得你寫得十分好,非得跟你說說不可!!
我也想多為這樣的人們多寫些文章
但礙於經歷,只能寫寫自己身邊的家人
有時候,又流於過度感傷了…
事實上我最近準備電影和紀錄片,非常忙
但看你的書是 我最享受的時光
它讓我暫時忘記一切, 覺得自己還是個完整的人
我知道這條路上你會為更多人做出貢獻的
加油!!也祝福
Posted by 李志薔 at 11/04/08 18:29:00

這麼大的鼓勵,無以言謝,唯盡心盡力而已...
小秉,你真是天生的推銷高手!令人景仰!!好希望這種「看了就覺得好想買」的文章可以在網路上流來流去哦。這是,我們的運動的一部份。^.^
Posted by 沐子 at 11/04/08 20:17:05

由於此次「我們」的執筆者是沐子,所以由沐子來回應各種其實是針對TIWA工作的感動與意見,但其他工作者也會一起關注的啦。我們都知道這是集體撐起來的空間,書寫與閱讀、反思的互動,對我們何其重要,很高興你的加入。
Posted by TIWA的 大家 at 11/04/08 20:35:39

現在不敢怪海角七號的影迷怎麼這麼不理性,看了七八次?錢不好賺哪(搖頭)
跟你說跟你說我買了十本,要拿去推銷,
我同學買了~~~(炫耀)
真的很好看哪,超爆炸的那種。
先賣一小批看看~~~
Posted by 小粒 at 11/04/08 23:14:30

看『我們』的心情,仿如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玉玲用節制的文字,卻讓我們聽到巨浪拍打的聲因,這些重擊的力量讓人落淚。

以前看玉玲的在『樟樹開花了』網站的發表,那些因為工作肢體受傷的人,總是讓我心痛,而這些肉體受苦、心情受辱的外勞,又是另一種不忍看見的傷痕。

謝謝玉玲的書寫,把『她們』翻譯給『我們』聽,希望這個轉一的過程讓人與人之間的誤會減少一些。
Posted by doksa at 11/05/08 06:52:19

看這書讓人很難不去對號入座。中山北路三段的地緣、世代的集體記憶、年底的移工大遊行、還有大夥一同走過的--移工攝影班,偶發現自己不停的在字裡行間找尋熟悉的面孔身影,相遇時興奮莫名。其實,我那裡會不知道這個葛瑞斯不一定是我知道的那個葛瑞斯,而那個喬伊亦可以是攝影班的芬那或艾美。即便如此,看到她或她與她都在這裡留下了聲音與足印就是讓人覺得踏實,也為自己曾經看到她或被她看到而感到既驕傲又羞赧。
書看完了,喘口氣後忍不住又一次次往回翻,一次次撫觸那些斑斑刻痕的篇章,想再更靠近一點,把自己也鑲嵌進故事的縫隙裡。
http://imagedancer.blogspot...
Posted by 鄉下羊 at 11/05/08 14:42:31

翻過推薦序和附錄之後,本來以為這本書可能又是一本寫給知識份子自省的書。但實際讀過每一篇之後,又覺得和自己的生命歷程非常貼切,我的父母親都曾經是勞工階級,孕育出我這麼一個埋首於稿堆和技術的白領階級,以前曾參加過好幾次秋鬥,但更多的場合是在公娼、性別的社運當中,看到工運的人的身影,但一直沒機會去接觸這部份的議題。
雖然也很焦慮外勞、外籍配偶的處境,不過在許多時刻自己並沒有更積極地去認識、協助。也許是有這部份的遺憾,看了這本書之後,作者這樣子描述、加上用自己過往的家庭記憶去印證,不禁也跟著激動起來。
我能向身邊的人做什麼呢?決定先訂了10本書,然後分送給正在焦慮經濟不景氣的朋友們(現在還在79折喔),讓他們更了解這些外籍朋友的處境,認識我們其實都處於非自主的狀態,而且該向這些勇敢跨海來到這裡求生的人們致意、給予他們一個更友善的環境,而不是剝削他們而以為自己是主子。
Posted by proton at 11/09/08 15:09:21


剛剛看完了沐子的新書:"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很感動,情緒還在整理中,這本書現在在同學間口耳相傳,好康道相報呢!
想到之前參加移工遊行的時候有拍一些照片,雖然沒什麼實質的貢獻,但就算是一種紀錄吧,就當作ㄧ個小小小小的禮物,感謝你們共同集合出一個這麼好看又有意義的故事。
Posted by 馨如 at 11/09/08 17:05:53

去年家裏請了菲籍看護照顧祖母,知道TIWA「我要休假」遊行,正想著如何跟家族討論這件事情,祖母卻過世了。幾個月悲傷平復後,我開始小額捐款給TIWA(好像在買贖罪券喔),似乎是因為那幾個月沒有挺身而出為菲籍看護Everlyn爭取休假感到虧欠。
看完「我們」這本書,我才開始把Everlyn的遭遇、仲介說法、我們這些雇主家庭的擔憂與無知拼湊出來。我驚訝的不是本書的文學價值,而是,我們就在這樣的故事之中,我們卻一無所知。
前幾天間接得知Everlyn這一年都沒有長期工作,沒賺到錢,決定自掏腰包回去了。我傳了簡訊問她,她很快就回應,說人在嘉義,19日飛機回去。沒工作很無奈...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簡訊...。
我不知道TIWA的工作者是如何年復一年協助更無奈更辛苦的個案,對你們喊「加油」也實在是太廉價了,那..那我還是多多推銷本書吧。
Posted by ipa at 11/10/08 22:51:23

感謝特地來TIWA這個冷清的網站上,一字字留下故事與心情的朋友,忍不住,反反覆覆看了很多很多遍,深感珍惜。正因為運動的土壤支撐,一本書才不只是一本書,我們才得以相互看見與對照,遠遠超越文字記錄所能承載。
Posted by 沐子 at 11/10/08 23:35:45

趁著賣書,近日會到多處地方,碰碰一些過去碰不到的人。馬不停蹄。
11月15日(六)下午1:30,杭州南路生態綠
11月19日(三)晚上7:00,竹北草葉集
11月21日(五)晚上8:00,誠品信義店
11月30日(日)晚上8:00,中和小小書房
Posted by 沐子 at 11/11/08 00:31:31

TIWA大家好
家裡的印尼看護Lucy兩個禮拜前「逃走」,一度也掉入了「被騙」、「賣淫」的迷思,讀完這本書很羞愧,覺得自己是很差的雇主,完全沒有為他爭取權益,還自以為待他不錯,也曾像令狐沖一樣不明白為什麼他會這麼狠心,現在我只覺得擔心,怕他遇到更差的雇主,甚至被關到宜蘭看守所,有什麼辦法能找到她呢?
我家曾經聽人建議找「非法」外勞,人還沒來,警察就來抓了,就這樣我們被罰了十五萬,至今想起來還是很難過。
謝謝沐子寫下這些故事,謝謝辛苦的移工朋友,也許我們都只能傷心地繼續前進,但至少我們可以一起前進
Posted by iffy at 11/12/08 12:58:03

就是氣啊,不過問為何逃跑?為何有需要卻無法聘僱?「打擊非法」就是提高罰則,現在最高可罰七十五萬!受害的全是弱勢者,家庭勞雇經常是同階級的人啊。

十五萬,好多錢啊,聽起來就難過。

運動正是要撐起一個空間,讓不同條件的人得以來來去去、協同前進。
Posted by 沐子 at 11/13/08 22:38:31

顧袐書長:
昨夜讀完了你的《我們》,心裡悸動,不能成眠,索性四時起床,竟又看到電視您接受孫越叔叔訪問,聽著聽著又令我再度忍不住熱淚盈框,這本書從此改變我們注視外勞的目光,謝謝您。
勞動力從來不是抽象的存在,勞動力的發動者在人,人才是勞動之本,因此,Arbeit macht frei勞動使人自由,所指的是勞動,使得付出勞動力的主體,在勞動結果上見證其為人的價值,如孩童遇水潭則要丟石頭激起漣漪,漣漪,是他的作品,他的驚喜,他的快樂。因勞動的介入,人,才成為自由的。
反諷的是,這些勇敢踏上未知、釋放勞勳力(也追求某種意義自由)的國際移工,卻在這些不合理的結構制度裡中計落網。勞動結構這種昏瞶、可怕的設計,逼使人對人野蠻的獸化過程,自由,成為一種諷刺-也令我不倫不類地想起,納粹奧希維茲集中營門口的大鐵門上竟也堂而皇之鑄造著這句:「Arbeit macht frei」。
但願我只是引喻失義!
書中有幾段讀到您父親的故事,從移工故事裡延展翻褶出另一片段,隱隱然交織巨宏觀的移民歷史圖像。對於您,以及您那樣一個父親,心中皆存敬意。
想見一個江西的小小少年,逃離布店學徒,追求不一樣人生的意志,竟在日後,成為生命晚年,孤獨騎著一段無人山路,且暗自用目光愛撫這片如老家故鄉山景的私密淚痕。逃家的自由換來永恆家的渴望,這是命運對想望自由的懲罰嗎?
你在孫叔叔的節目上說:「移民,是我們從不陌生的經驗。」的確,一個社會的文明端視這個社會如何看待所謂「異己」他者存在。由這本《我們》回頭反照,令我想到台灣在這半個多世紀以來,不同省籍、族群、地域的融合通婚生活…到底給我們怎樣的「共同生活經驗」?我們學到了什麼?互相體認或更大的諒解、理解嗎?為什麼非我族類的仇視、意識型態的切割,總是這麼容易有言論市場?那麼容易就撩撥人心呢?
是不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做足「我們」成為一個群體的這項功課,以致對更遠的「異己」,如移動勞工,就更加賤視了呢?這本書《我們》給了我們,跨越更大歷史時間軸的「移民」想法反思。
「我們是他們,他們是我們」,他們提點了我們的原貌,現了我們的原形。
妳的看法,對我們社會非常重要。
Posted by 吳錦勳 at 11/27/08 12:46:02

感謝玉玲11/30在小小給我們一個有趣(玉玲語)的夜晚。

在這個晚上很高興和[我們]彼此觀看。自從看了<<我們>>之後,就和TIWA網站交了朋友(小小座談會的消息也是在這裡看到的),今後也會像朋友一樣的互動。
Posted by 柳超莊 at 12/01/08 09:42:31

哎呀,真歡迎你來。昨天的人與地都好,時間拖得晚了,真不好意思啊。最後與志工阿宅一出書店就逆向走,走進一個很大的菜市場,空無一人,但菜肉腐味尚存,唯貓狗與老鼠尚奔走中。走得忘我了,心中只是稀奇:夜裡的市場是這樣啊.......然後我與宅男才對問:怎麼走這麼久?
原來沒人在認路,都把責任交給對方。問了路人才又原路迢遙走回,又經過一次小小,簡直像是戀戀不捨~.
一本書承載得有限,得以映照出閱讀者的生命經驗才真是豐富得多。
Posted by 玉玲 at 12/01/08 12:17:01

與錦勲對話,豐富的回饋與對照,感謝!
超莊(昨天正想問你的姓呢,想著什麼樣的姓氏才好相配這個名字...)週日若得空,歡迎來中山走動,這季節正好。
Posted by 玉玲 at 12/01/08 12:21:51
唔,把閱讀《我們》的心得放上來了。
真是不好意思,拖得有點久了...(搔頭)
在學校npo-emba在大學招募的報導團裡學習中.
(所以之前一直不敢先提前自行發佈.)
http://npo-emba.blogspot.co...
(=////= 這陣子一直用mail"騷擾"玉玲姐真是不好意思....)
Posted by 舒婷 at 12/02/08 02:57:17

玉玲,
這個週末感覺比較空閒,就拿起妳的書,居然從星期六晚上到星期日上午,一口氣看完。很受感動。想要說一說我的想法。
其實,妳有兩個強項,一個是直接以人的關懷進入妳的對象,持續工作,這是只占據街頭運動的人所無法做到的;另外一個是妳對於人的敏感度似乎源自於妳對於文字的敏感度,或者反向亦然。妳的書寫中有一個自己的空間。雖然妳深恐妳的書寫不夠紀實,但是,妳真正打動人之處,卻總是在妳的文字溢出了報導性的事實與說理,而在妳的文字直指問題核心之處,例如這些移動的夢想追逐者浮沉求泳、波浪前進,如同夜行蝙蝠以高頻聲納探究身世,或是低潛貼緊孤單,或是不斷撐起的一桶牛奶的夢想,而他們所介入的環境,卻因此而暴露了原本社會或是家庭之內在關係的張力與不堪,以及轉移折射而亂箭傷人。為了要透露這些核心問題,妳的文字有強大的能力展開各種物質性空間。
妳的關懷與工作,我非常欣賞,妳的文字,我也非常欣賞。
其實,最打動我的,還是妳在似乎不經意卻深刻地回溯妳父親之種種的段落,那一代的外地移民的沉默與不被理解。
前次我在課堂中提及台灣內在的奴役關係,使得人性醜陋處更加暴露。那時,我還沒有讀到妳的書。我想,妳的書已經充分刻畫了我所注意到的問題。
我認為,妳的前面兩項長處,可以分別進行,不必融合。我的意思是,妳可以繼續妳的TIWA工作,不過,你的文字創作可以更為放開,嘗試拓展妳自己的空間。妳的書寫必然會是基於妳的工作或是生活經驗,但是,妳可以不必為了忠實於工作對象,而綁束妳自己的空間。妳會鼓勵與協助這些女子建立自己的空間與能力,我想,妳也還有一大片空間值得替自己經營。
Posted by Joyce at 12/07/08 22:22:10

火車上讀「我們」,深受感動。半因生動的文采,半因書中勞動者的面容。多少也有點慶幸,庸碌的生活沒有將自己的赤子情懷消磨殆盡,雖然它深埋在內心的最底層,終究,為靈魂的召喚而冉冉昇起。「如果失去理解他人苦痛的耐心,這世界與殺戮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yersu&aid=2548397
 引用者清單(2)  
2009/11/28 23:00 【柔光照耀的房間裡】 「還沒休假」2009移工大遊行(2009月12月13日(日)中午12:30/地點:自由廣場)
2009/01/11 11:11 【有理想所以呼吸】 與沐子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