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一樣的記者─張翠容
2008/08/31 16:59:48瀏覽3035|回應1|推薦53

20060729樂青在國民黨中央黨部靜坐,東吳大學許惟豪絕食表示抗議,終體力不支昏倒急送醫院

文:許惟豪


2008年元旦當天下午,伴隨著寒流來襲的是跨年夜熱鬧過後的寂靜,在牯嶺街小劇場,有個身軀瘦小帶著廣東腔的女記者,神情激動地談著她從委內瑞拉農村帶回來的第一手報導。現場有政大廣電系教授郭力昕、台灣古巴後援會的馮建三與早年譯寫《拉美地誌,魔幻行腳》介紹拉美左翼運動的作者舒詩偉,他們幾個肆無忌憚地從委內瑞拉查維茲的參與式民主,聊到古巴後卡斯楚局勢轉變……2008年的第一天寒流來襲,觀眾吸進去的每一口空氣都是冷的,但這位女記者所帶來的對話,卻讓大家在西方美式民主與反恐旗幟的單一觀點下,大口大口地呼吸。



她是「張翠容」,一名獨立戰地記者。

翠容總是背著簡單的行囊走遍各地衝突區。由於不依附媒體企業,她在物資缺乏的情況下,從事著艱難的採訪工作,憑著一股熱情和理想前進。然而,到底是什麼支撐著她從事戰地記者的熱忱?或許她會告訴你:是那位喀布爾大學一位立志當記者的十九歲少年,讓她在採訪阿富汗充滿挫折想放棄記者工作時,重燃對新聞的信念。或者,是那位跑到巴勒斯坦當「人肉盾牌」,阻擋以色列坦克前進的日本女大學生。



感性的翠容,如同所謂的「詩性的記者」(Poetic journalist)。她對文學和電影充滿興趣,形容那是「記者必修的感性之旅,亦是新聞觸角的啟發源頭。」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一系列的巴爾幹電影,促使她在19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時,毅然走進巴爾幹。並親自訪問了許多阿拉伯作家、詩人與畫家,包括被譽為當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巴勒斯坦的流亡詩人馬哈默.達維希(Mahmoud Darwish)。

介入式的觀點

主流媒體的觀點中,不乏種族、國家和階級的自我中心思維,但是他們仍然稱此為「客觀」。曾任職BBC World Service報導亞洲及國際事務的翠容提到,BBC將「報導海外新聞必須以國家利益為依歸」作為採訪守則。台灣媒體何嘗不是呢?以兩岸地緣政治為世界觀早已根深蒂固。

從國內到國外,「偽客觀」的幽靈不斷盤旋新聞報導。翠容意識到「當記者拿起筆來報導過這一切,她已不再是旁觀者,而是一種介入,只是介入的方式不同而已」而介入,是站在窮人的一邊聆聽他們的聲音,忍住悲憤的眼淚質問權力者。

尋找脈絡,還原真相

許多主流媒體習以為常的價值判斷,是一種「簡化事情本質的企圖,是一種對歷史的失憶,又或逃避,逃避歷史的殺傷力,然後再用某一種價值觀的美麗外衣包裝起來,去合理化、去讓人相信」。

從九零年代末東帝汶的大屠殺,到二十一世紀911之後美國對阿富汗與伊拉克的石油戰爭,西方媒體一再嘗試以信仰或文化衝突來「包裝」事件的本質。

因此,翠容以直接走入民間的報導方式,堅持無國界的人本價值,並且加入更細緻的政治經濟分析嘗試將事件還原到現實政治問題,一如薩伊德在「遮蔽的伊斯蘭」一書所做的努力。2002年出版「行過烽火大地」走訪東地汶、阿富汗、印尼並追尋西藏小活佛噶瑪巴的流亡路線;2006年美國侵略伊拉克三年後出版「中東現場」,她以更沈穩動人的筆調,從埃及、以巴、敘利亞、黎巴嫩到伊拉克,耙梳了泛伊斯蘭地區國家的政治歷史脈絡,並揭露美國新保守主義對中東的能源戰略,從而粉碎了杭廷頓所提出二元對立的「文明衝突論」。

翠容借用著名的戰地記者約翰.皮爾格所說的「隱藏的議程」來形容主流媒體那種「簡化事情本質的企圖」。率真而富正義感的翠容直言:「記者的職責就是把這些隱藏的議程挖出來,撥開雲霧,讓讀者更貼近真相」。

追求一種「被看見」,然後呢?

在上一次8/16的「樂生文學週末」,公視記者郭志榮由在地的媒體經驗,談運動的可能性,他提到了現代人難以避免犯的錯:「我們在看這個世界的時候,常常是透過媒體在看……媒體沒拍到的,那當然不存在」。

孩子連喝水都如此不易,眼裏卻沒有絕望

同樣的,背著行囊走進伊拉克的翠容,也曾為遭受美國貧鈾彈侵害的伊拉克兒童大聲疾呼:「難道只因為他們沒有在螢光幕上與我們見過面?」

然而,這些戰爭控訴訊息,在我們所處的社會情境下,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在追求弱勢的「被看見」、平衡報導以及還原真相,之後呢?

我們是否「消費他人的痛苦」?
蘇珊.桑塔格一書《旁觀他人的痛苦》探討人們如何看待戰爭暴力影像,〝Regarding〞這個字帶有許多意思:有關、觀看或旁觀。而中文譯者陳耀成選擇了「旁觀」這個字眼,因為該書關注的主旨在於『究竟影像充斥的現代文化,是否令人越來越傾向「袖手旁觀」?』同樣的,關於戰爭的報導是否也有這傾向?

面對媒體家常便飯的報導伊拉克炸彈攻擊、美軍誤炸平民的死傷人數。量化的軍事戰況恐怕只令觀眾日漸麻木,而非常膚淺的「真相報導」,很可能只是滿足了大眾的「窺探」和「消費」的潛在慾望。桑塔格認為,即便報導內容充滿控訴,觀者感到震撼,結果卻沒有進一步思考追究戰爭的政治責任,那麼仍然是在「消費戰爭」。

從瞭解真相到思考社會行動,暗示了人們如何「去消費化」的可能性。

國際思維,在地行動

因此,另一方面,翠容也時常關注世界各地左翼運動的發展,以及兩岸三地的社會運動。在她的部落格「
真實筆記」,可以時常看見最新的觀察、評論和報導。這一兩年,她將焦點放在拉美左轉的趨勢,獨自走進鄉村民宅近距離的採訪,嘗試還原委內瑞拉和古巴社會發展的真實情況。

8月30日樂生文學週末「替世界寫下一頁真實筆記」,翠容將來到台灣的樂生療養院,承接第五季「在地發聲」的獨立媒體動能,與各位讀者分享她富涵生命力的國際採訪經驗!

===============文:大老鷹姐姐

南方朔口中的 Susanna 就是張翠容,她是華人世界第一個的女戰地記者,充滿對苦難民眾的關懷,那裡有事,她就前往那裡,火裡來,水裡去,毫不遲疑地揹著與她等高的行囊前往別人視為畏途,必須保高額保費才敢前行的地區。

張翠容選擇了最困難的工作──戰地記者,即使是國際新聞的第一線記者,外國人至少還有重重保護,多方的緊急支援管道,而她是華人,是女性,遇到任何情況,她必須自己想辦法解決。但是她從未遲疑,2002年出版的「行過烽火大地」,她走過阿富汗、東帝汶、印尼,以及重走一趟西藏小活佛十七世噶瑪巴逃亡的危險路徑;2006年美國侵略伊拉克三年後出版「中東現場」,提及埃及、以巴、敘利亞、黎巴嫩到伊拉克,揭露美國新保守主義對中東的能源戰略,她行經巴爾幹半島、東埔賽、印尼、越南、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跨越過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並在東歐待了半年。

替世界寫下一頁真實筆記」或許是翠容對自己的期許,行走世界各地,她看見有很多人,他們發揮他們一個人的力量,去試圖改善現狀。例有人找尋街童,透過引導孩子走入音樂的世界,來影響孩子,讓他們找回人生的價值。她認為自己的工作是與他們不同,也與有些獨立媒體工作者兼社會運動者不同,翠容對自己的我定位部份是純新聞工作者,可是她精神支持這些獨立媒體工作者兼社會運動者。去報導不被主流媒體所報導的,去報導真實的聲音,這是張翠容努力做的。

我對翠容的想像是古墓奇兵的蘿拉,至少皮膚要如古銅般地發亮,未料本人如此斯文秀氣,如此白皙,讓我好生訝異,只有靜靜地聽她帶著廣東腔的國語,從她的敘述中,才會透露這位斯文秀氣女子骨子的堅強與瀟灑。

物質方面,翠容顯得比西方主流媒體記者的採訪規格寒嗆多了,她住的是伊拉克人開的酒店,包括早餐與晚飯 ( 晚上戒嚴 ),西方主流媒體他們住在五星級飯店,100 美金一晚,反正可以向公司報帳,另外也習慣給錢派當地小廝前去幫他們打探消息,自己不實地採訪,似乎已成主流記者的一種習慣。不過翠容坦言有時會去找他們,坦言是「為了借電腦。」 ,她也很自豪自己的高工作效率,一個禮拜的工作足足可扺西方記者半年之多,雜誌請她採訪是再划算不過的事了。

一個人得隨時注意周圍環境,隨機應變

翠容並沒有像西方記者,一切有公司頂著,包括戰地的超高額保險,她坦言「我沒錢保險 」,能籌足旅費就不錯了,而翠容對此沒有抱怨,總是為了省錢揀選便宜的民間旅館,這些總令她的朋友或同在一區的國際媒體記者們擔心不已,他們也憂慮翠容的安危,希望她的機構能夠再支助她更多錢,看她住的地方炮彈多暴民多,不禁為她捏把冷汗,而翠容自己則反倒不擔心,她認為能更深入民間,更貼近真實的聲音。

翠容補述:母親也是被女兒訓練的心臟堅強。

會後有人問翠容,女性的身份是否帶給她不便?

翠容回答:「我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不禁令人莞爾。

顯然翠容的行走與「三毛式的浪漫」大相逕庭,也不是賣弄什麼「東方觀點」「華人觀點」,而是源源本本回到一個人的本質,人的初心,所以在她的文章與照片或紀錄片,總充滿了悲憫與浩然正氣,這可能與她的深厚的人文素養有關,她的無預設立場,讓她穿越迷障,看到真實。

她拍攝的 " 恐怖份子 " ,令我非常訝異,一如鄰家大男孩,卻是西方媒體十惡不赦的 " 恐怖份子 " 。

透過她的鏡頭,看見失去希望流浪街頭的孩童揮手拒絕翠容的攝影,手裡拿的空的飲料瓶是吸食強力膠的罐子。孩子對人生前途的無望,只有藉吸膠麻醉自己。

寄宿的老闆擔心她,一再警告她,那些孩子可能就是綁架、強姦她的人,要她千萬不要接近他們,很危險!

然而她也進一歩知道這群街童,有一位日本女人高遠菜穗子,卻在當地進行救援行動,挽救這些街童。高遠菜穗子收容伊拉克街頭的流浪少年,她馬上一眼認出翠容照片上的男孩:「他是.....,去年搬進來」,我看見與高遠菜穗子合照的孩子的眼神不再敵意,不再拒絕這個世界,穗子以一個力量一點一滴的改變這個戰爭的悲劇,讓孩子的臉上恢復童稚的歡笑,讓孩子對人生漸漸萌生希望。座中,翠容不斷地引用穗子書裡的話,她請惟豪念了出來,那本書夾了許多讓翠容感動的地方。

也許在高遠菜穗子的身上,翠容找到鼓舞她前進的力量,改變的力量。但翠容還是覺的自己要回歸新聞工作者的角色,她一直期勉自己要能夠「 頭腦清醒,視野清晰」 ,如同醫師上刀時的冷靜,而不期待自己作一個速食的報導,她的報導也在找尋出路,然而違背了「西方的主流觀點」時,翠容的稿件也常要面臨不願採用的命運,編輯會坦言翠容的觀點「有趣」,卻不敢採用她的稿子。

傳媒一遇到美國,似乎變成軟弱無力,國內的新聞或者喧囂尖銳,吵得不可開交,可是提及國際政策,似乎就軟弱無力,而是衡量「符合大國觀點」與否,所以所有的新聞似乎只是循著強權大國的利益下的重塑新聞事件,而非真實事件。美國因新保守主義而催生了許多獨立媒體記者,他們用單打獨鬥的方式,與香港不同的是,他們在網路上寫明自己所需的費用,真的可以籌足旅費。 看看現在的歐巴馬呢?好像有一點什麼改革開明的作風,可是細看歐巴馬的政策卻與布希相差無幾。

例如她看西藏問題,就與「 表面的人權自由觀點非黑即白非常不同,她認為西方主流媒體忽略了西藏問題錯縱複雜的深層一面。

翠容看東帝汶也不一樣,她認為東帝汶問題,「 是政治的問題,不是信仰的問題,而且涉及到冷戰時期的國際政治,這個複雜的政治情勢一直延伸至二十世紀末,所以如果把東帝汶事件全歸咎於印尼軍方暴行,似乎是太簡化了。

翠容似乎很喜愛一位知名的波蘭記者雷夏德.卡普欽斯基 (Ryxard Kapuscinski):

當我在第三世界國家的時候,我通常都很審慎,幾乎不錯過任何一個記者會,但是我從來不問問題,情願讓別人去問那些問題。有時,我會在一些城鎮走上一整天,但決不主動與別人交談,我只是去看、去聽、去感覺。在一般情況下,我寧願讓別人來與我談話,這由於我不想去強迫或改變外間的情況,對方也許會說一些話,也許甚麼都不說,不過這不會讓我覺得失望,因為他可能本來就沒有甚麼好說。

我必須要旅行,這是我唯一可以活下去的方式,只有在路上,我的腦筋才會轉動,一旦坐下來,我的腦袋就變得一片空白。 」

而翠容也有類似的心情「 我背上背囊,繼續探索的旅程,這時才領悟到「只有在路上,我的腦筋才會轉動可生命也在流轉。世界不同角落的生存狀態,向我展現出生命的多變。

翠容這麼形容卡普欽斯基 : 卡普欽斯基的採訪手法明顯與那些西方明星記者不一樣,他不會提出尖銳難值的問題,也不會只顧埋首奮筆疾書記錄答案,他相信只要用眼睛和心去看,就能看清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

海明威說:「這是一個美麗的世界,我們必須為她奮鬥 ! 」而翠容則改寫得更好:「 這並不是個怎麼美麗的世界,但我們仍必須為她奮鬥!

我好喜歡翠容,只敢遠遠地看她被一群身帶著名牌包包的正妹們團團圍繞著,她們拍照、簽名。

暗自猜想翠容要的不是這種偶像崇拜,也不是讀者的獵奇心態,或者我們對戰地記者不切實際的浪漫懷想,她更想鼓舞年輕學子更想告訴我們的是不要輕忽個人,一個人也能發揮改變世界的力量。

翠容不太講自己,反而多方引用而把舞台給她所報導的主角,她不斷地引用高遠菜穗子書裡的話,請惟豪念出來,那本書有許多讓翠容感動的地方。

也許在高遠菜穗子的身上,翠容找到鼓舞她前進的力量,改變的力量。

她要我們關心的,不是製造英雄式的傳奇,而是要我們把關注放在那些受苦的群眾......

世人多為自己生計謀福址,可不像她如苦行僧般地行走戰地流離之區。

讓我欽敬的,不是翠容那一口流利的英文,而是翠容的一派自然。

當然,行走江湖,英文是最起碼的,更難得是她深厚的人文素養。

座中有人問中東、中亞、東歐、柬埔寨非英語系國家怎麼辦?語言障礙如何克服?

她笑著說,總是不期然而然,就有人自告奮勇作翻譯。

有時,語言不是障礙,聽不懂,大家也笑成一團。

可是阿肥說翠容不是故作戰地記者狀,而是關心戰地的老百姓而前去,她自然而然的去做,腦中裡沒有成為英雄或沽名釣譽的想法。翠容坦言對主流媒體所要的八卦新聞,沒有興趣,依然注意中東情勢的變化,她認為中東情勢影響石油供需,此攸關香港經濟。八卦影響什麼?除了滿足民眾窺探明星隱私,還有什麼?主編也對她莫可奈何?這種大屌不甩真是酷斃了,但代價最後終是出走單飛,緊隨接踵而至的是經濟的壓力,但翠容安於物質的匱乏與捉筋見肘的財務,努力去完成記錄這世界的真實聲音,去看見不被報導不被看見不被記錄的弱勢群眾的痛苦。

阿肥說翠容從未意識到自己是女性,多年前她就是這個樣子,多年後她的模樣依舊如當年的青春,依舊未變。

我好喜歡這位眼光宏遠做事踏實的香港女子.......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yersu&aid=2178254

 回應文章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為真相奮鬥...
2009/04/04 01:36

1. 真的是一位不一樣的戰地女記者! 但曾為英屬殖民地的香港,她工作的公司應該還是會為她保些意外傷害險...

2. 記者應為真相奮鬥...

http://blog.udn.com/glee/119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