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Marvin和我們一起閱讀--地下鄉愁藍調
2011/01/21 22:53:56瀏覽1390|回應0|推薦3

 

地下鄉愁藍調  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

馬世芳

時報出版  第一版:200611

推薦人:Marvin

 

每次聽完,總覺得還有大半個身軀陷在青春期的廢墟裡,心甘情願曬著古老的太陽,走不出來。同時,記憶裡的世界每溫習一次就被純化一次,愈來愈像是預言或神話的場景。~~描述聆聽披頭四「白碟」的心情。

「樂評人」在台灣已是瀕臨絕種的夕陽行業,扣除古典音樂的小圈圈,再扣除專為唱片公司服務的華語音樂樂評人,學貫中西的獨立樂評人就所剩無幾了。作者馬世芳先生選擇這條冷僻孤獨、所費不貲、肯定賠錢的行業,除了必須擁有無盡的熱情與無限的勇氣,也與作者背景有著緊密的關連。父親是傳播教授兼作家,母親是台灣音樂界「教母」級的廣播主持人,相信在如此的環境與薰陶之下,走上作家或音樂人的道路也是意料中事~~或是二者合一的樂評人。不過作者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母親陶曉清女士的大量音樂收藏,培養出作者對於早期搖滾樂的專精知識,加上這些年透過廣播主持、網站設立及幕後製作,對於華語音樂圈的生態更是瞭若指掌。在這些優勢之下出書也是理所當然,而令Marvin驚喜的是這本書除了大量且豐富的音樂掌故,更有著文學作品的水準,獲得了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以及金鼎獎「最佳文學語文類圖書獎」的提名,相信馬世芳先生的作家父親也與有榮焉吧。

 

儘管一再用賭徒起誓戒癮的口吻宣稱:是告別青春期的時候了,是學著長大的時候了,卻又一再放縱自己沉落下去。記憶裡的世界,每件事物都充滿象徵,每句話語都是預言。~~描述聆聽披頭四「白碟」的心情。

與其說是一本音樂知識的書籍,還不如說作者以音樂作為過往回憶的集結,Marvin看完這本書時,發現用自己喜愛的東西做為記憶的註腳,是一種非常有效且有趣的方式。Marvin先前寫過幾篇關於音樂的文章(請看Marvin的雷鬼世界或是芭樂也會熱淚盈眶),這些音樂就是每一個生活階段的印記,每每聽到熟悉的音樂響起,那一個特定連結的場景、服裝、人物或氣味就會浮現眼前,這些有趣的段落稍後再說,先談談本書的「文學味」。在Marvin所擁有的相關音樂書籍,大多資訊豐富娓娓道來,至於文字架構就有些令人不敢恭維了,甚至有一本研究搖滾樂這麼流行次文化的主題,文字卻是艱澀到Marvin以為是某個教授的論文發表~~其實該書作者就是漢堡大學的音樂系教授。不過本書作者的筆觸則是軟調許多,借用音樂寫情寫景~~寫一個記憶中的、遠去的、甜蜜的、苦澀的、那五味雜陳的過去。除了頗有老派作家的筆風外,作者也大膽玩弄寫作技巧,除了大部分篇章以自敘性的方式寫作外,在「二十歲的花椒軍曹與十六歲的我」中,儘管是這麼第一人稱的標題,整篇內文全部用第二人稱冷眼旁觀。而「西雅圖故事」則是以一篇廣播稿~~也是作者多重身份之一~~述說一個故事,以第三人稱來俯視自身的陳年往事。不得不承認作者雖然謙稱這是一本出道作品,但風格已具一定水準,也讓這本書看起來更多些文學氣息。

 

此刻我纔醒覺,彼時戀慕著的迷幻、頹廢、激進和悲壯,其實從來就沒有真正進入過自己的生命,就像我壓根兒沒沾到過六十年代的邊一樣,那只不過是對自己未嘗理解過的生命狀態、未嘗經驗過的歷史情境一廂情願的想像。~~描述造訪Jim Morrison墓地的心情。

本書集結作者二十篇短文,並沒有先後的時間序,所有載明時間的基準點就是音樂。高中翹課編校刊時期聽的音樂、大學社團活動時期聽的音樂、服役後茫然無知時聽的音樂,這一個個milestone沒有翻譯成「里程碑」那般的偉大,它只是卑微而踏實的建構起一個人的生命歷程。在「二十歲的花椒軍曹與十六歲的我」中,作者用這張堪稱史上排名第一的專輯唱片「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回憶進入高中時期的迷惘與躁動,有心反抗些甚麼卻又不知要反抗些甚麼。作者以這張專輯當作跨入成人世界的代表作品,主要也是因為這張專輯的特殊地位,Marvin從不同書籍或網路各方評論,已經無法計算看過多少次了,從專輯發想、詞曲來源或影射事物,儘管團員們已經否認了一千次,但是所有人仍然指證歷歷的畫出巨大的、隱晦的、黑暗的、沉重的一張網。一個有趣的例子:藍儂看到兒子畫了一幅女同學Lucy的畫,問到這幅畫的名稱時,小孩子童言童語的回答:「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這就是歌名的由來。但是這麼充滿家庭親情的典故卻無人相信,反而以三個英文字首LSD認定藍儂是在描述嗑藥的快感,甚至萬花筒般的唱片封面也有人研究出一番道理,一一比對出現人物之間的關連性。每個樂迷都希望從中嗅出些甚麼,每個樂迷都希望從中看出些甚麼,藉此找出自己生命歷程中所擁有的、失去的、追尋的某種不知名的什麼。

 

十七歲的我們真有這麼多的愁緒嗎?我們需要的是一些濃得化不開的情緒,讓我們自覺長大了,卻又不至於一下子被大人世界吞沒。是啊,我們如此年輕,卻又不復童年的懵懂,我們總算有了值得流淚嘆息的回憶。~~描述聆聽羅大佑音樂的心情。

看著與Marvin差不多年紀的作者透過音樂記憶,重新檢視那一段年少輕狂的時光,那一段Marvin也走過的時光,那一段似乎非常遙遠~~畢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現在又突然鮮活的重現眼前。當時的MarvinM姐姐的影響下,絕大部份時間都是專注於西洋音樂:從小學時代的ABBABee Gees;到Fleetwood MacJefferson AirplaneAir Supply這些軟調流行音樂;CCRBob Dylan等民謠搖滾大師;到ZZ TopJourneyStyxPink FloydThe PoliceVan Halen等口味越來越重;進而Blue Öyster CultScorpionsIron Maiden甚至Judas Priest等重到M媽媽打算丟掉Marvin的錄音帶;再轉過頭來探索Bob MarleyUB40Inner Circle等雷鬼世界的慵懶;而又追逐QueenThe Rolling StoneSantanaDire StraitsU2不朽經典;尋找Celia CruzGipsy KingsJosé Feliciano的拉丁風情;從本格派的Run D.M.C.CoolioL. L. Cool JDr. DreAdmiral TCarre RougeLa Fonky FamilyChien De Paille這些馬賽幫Rap團體。這一大串音樂追尋的過程,也代表了Marvin成長過程中每一個階段的想法、視野及見解。現在看看也就不覺得奇怪了,人不可能一輩子離經叛道,走到了極端自然會回到應有的道路上,這也就是人生的縮影~~~~這樣也可以掰到人生哲理上。

 

七十九年的學運總結了這段時間累積的熱情,就像一場轟轟烈烈的告別演場會,學運領袖們紛紛進入體制,政黨輪替帶來的竟是更多幻滅,昔日的敵我界線越來越模糊,整個世代又似乎陷入了瑣碎、冷漠、虛無的情緒之中。網路帶來的資訊爆炸,只用了兩三年就完成了青少年符號消費的總教育,新生代迅速重返個人的小小天地,淹沒在舶來符號的汪洋裏。~~描述曇花一現的台灣滾石雜誌。

現在回想起來,Marvin一點也不在意年紀的大小,反而慶幸自己趕上了那個時代,那時候沒有口含滷蛋的周董,那時候沒有只會整型跳舞的Jolin,那時候沒有滿頭怪髮毫無歌藝的棒棒糖,那時候更沒有洋腔洋調的假ABCMarvin趕上了人手一把吉他及一個小歌本的時代,風起雲湧的推倒了充斥著漂泊出海的日式演歌,唱出我們自己的歌,那不僅僅是一個現代校園民歌而已,它代表了體制的抗拒,突顯了意識的抬頭,更象徵了一個時代的來臨~~它也揭開了Marvin走進聯考體制的開始。繼續細數個人的音樂里程碑:奇妙得從一個丹麥樂團聽到Sunshine Reggae,讓Marvin開始踏入雷鬼的世界,那正是每個月要檢查頭髮的時代。第一次聽到Howard JonesNew OrderDepeche ModeOMD,帶領Marvin進入電子樂的世界,正是Marvin開始每週末去「超感性」MTV報到的時期,之後與老闆熟到幫忙賣演唱會門票時,才發現賣得是台灣極少數重搖滾樂團「紅十字」的門票,也在通化街與信義路口的地下室Pub第一次見識趙傳狂飆電吉他與超高音。

 

Pet Shop BoysAlways on my mind走紅的時候,也是中泰賓館Kiss Disco最顛峰的時候,當時號稱台灣最棒Disco也是Marvin每週末報到的地方。跳完舞去復興南路的清粥小菜充飢一番,再去「太陽系」MTV消磨一下,當天色矇矇亮才是回家的時候,也是Marvin準備挨M媽媽一頓教訓的時候。等到Marvin沉迷於UB40Red Red Wine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的時候,八德路的ROXY 2與新生南路的ROXY 4才是Marvin最愛的所在。第一次聽Saturnino迷人的電bass演奏Mo'Better Blues時,已經是Marvin開始入社會工作打拼的日子。這一條個人音樂時間序可以不斷的畫下去,不管是向上溯源還是開枝散葉,可以填寫進去的記憶實在太多了。是這本書的影響也對,愛說當年勇也行,不管是透過音樂的愛好來認識這個世界,記憶這個世界或是儲存這個世界,這本書都是一個非常棒的示範。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rvinfann&aid=48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