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5.尋求
2009/12/01 12:42:22瀏覽33|回應2|推薦0

夫人一面從書本網路裡探看在家教育的世界,同時,也得到機會和少數在家教育的前輩討教一番。

可是,所有的資料和信息都回答不了裡面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為甚麼我會考慮在家教育?」

假如每次和別人談到孩子的學校狀況,夫人都說滿意,那麼,還有什麼潛在的原因讓夫人對改變產生興趣,想要在平順的道路上尋求轉彎?

 

            有的。隨著孩子年齡漸長,夫人越有種負擔,想把自己寶貝的信仰和價值觀傳遞給他們。

            夫人是小留學生,離家前被父母寵愛著,離家後,父母的心雖仍緊緊惦念,但天地遼闊,他們的手伸不過來,在夫人最需要的時候,給她一個擁抱。

當夫人成為母親之後,感受到為人父母裡面對兒女那種深刻的愛,可是,也明白了這種深刻的愛,其實裝在很有限的容器裡。

            即使夫人願意為兒女死,兒女危險的時候,夫人也不見得會在身邊。

            只有上帝無所不在,到哪裡,都可以倚靠,都可以求告。

這世界無論到那裡,都有上帝在地上的家教會。二十多年遊子生涯,凡夫人所到之處,找到教會,就找到家,就擁有一群因信仰而親密的弟兄姊妹。

            學校教育只能提供他們魂和體的知識成長,而生命要寬,要深,靈,魂,體都要追求成長。夫人明白:靈魂教育不能單靠口傳,要靠生活,那是生命提攜生命的教育,學校老師作不到,只有父母可能。

            如果繼續讓孩子上學,他們越來越多時間會被學校佔據,有意義和無意義地佔據,即使夫人有心,孩子也割化不出時間空間來,接受靈魂拓展。

 

            還有,是孩子普通學科學習問題。

            兩個女兒都說:學校其實常常很無聊。老師不斷在重複自己五分鐘就懂的內容,一堂課五十分鐘,有四十分鐘不曉得該做什麼。老大把老師的藏書都讀過好多遍,又自己帶書去讀,最後,乾脆把十字繡帶去做。家長會時,老師對夫人說:「你要不要去買下年度的教材給她帶來學校做,不會的我可以教她,別讓她帶手工來了!」

            老二大多時間都用在幫老師教一個不懂英文的墨裔學生,還有穿珠子手環。

           

            最後,是夫人自己小小的私心。

            孩子很快會長大離家,而現實生活中,夫人總是忙,邊忙邊覺得不夠時間與他們相處(別忘了!她可是全職家庭主婦)。

每天一早忙著送上學,下午接回來,他們要忙著做功課,練琴,到了晚上,大家都累了,他們想輕鬆地在房間看書聊天,夫人還有一堆家事和書要處理。

好多話想告訴他們,好多事情想教他們,好多地方想帶他們去……可是學校,像個大吸塵器,把他們都吸走了。看著身邊的家庭都是如此,到了青少年,能保持距離是最好的狀態…..

            一定要這樣子嗎?這就叫作養兒育女的正常人生嗎?

            從前夫人的爸媽也是為了兒女好,早早把三個孩子送出國,留了多少眼淚,吞了多少思念的酸水,還要被多少懷疑和掙扎刺痛。

從十五歲離家起,夫人越走越遠,越走越遠。

夫人的爸媽一直從遠方供應著,愛成了思念的長線,看不見風箏,只知道手中握住什麼。

記得好清楚,夫人二十歲生日那天早上,她特別打扮了一下,站在鏡子前,發現自己真得長大了,不知為甚麼平時腦中出現的自己多半還是十五歲的模樣,所以那天,猛然看見鏡中人,讓她又新鮮又驚奇。

然後,她想到遠方的父母,一陣辛酸。

父母愛了她二十年,養了她二十年,可是,他們無法分享孩子的青春。好像一個種花的人,花了好多心思栽培一株植物,卻沒有看見它開花的時候。

            出國九年才第一次回台,之後,總是隔幾年才能和爸媽見面,每次見面,夫人的父母看著她,常是一臉茫然,她知道,父母正在把記憶和眼前作番核對,她在他們眼前,熟悉,又陌生。

 

            很多父母即使沒早早把孩子送出門,也有這種感受。孩子一上學,就開始陌生了,大部分當媽的都不願承認不了解兒女,可是,當兒女生活中有很大部分是父母無法看到聽到感受到的時候,他們中間的確就有了疏離。

            當然,生養孩子的目地不是把他們當寵物黏在身邊不放,孩子是要越走越遠,養兒育女,是要允許他們越走越遠。

            可是夫人希望他們往健康,豐盛的路上走。對信仰上帝的夫人而言,未來不在任何人的手上,人生最燦爛的未來一定在上帝的腳下,信仰上帝的爸爸媽媽,應該盡量把孩子的生命養壯,把生活的胃口養健康了,把看待人生的眼光弄對了,好讓他們懂得,一路專心,直奔上帝腳下的應許地。

            這些,單單透過言語和教訓就顯得宗教,顯得專制,生硬,除非透過生活,透過生活中點點滴滴愛的澆灌。

            或者,讓夫人說得更明白一些:每個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給兒女,有的給錢,所以他們拼命賺錢存錢,有的給教育,所以拼命讓孩子上好學校補習,有的給工作技能,給事業。

            夫人,想把自己給孩子。

在上帝還未讓他們離家以前,把自己多給他們一點。不是因為夫人這個女子有什麼了不起,而是因為她是他們此生的唯一,唯一的母親。

            上帝信得過夫人,把這三個孩子交給她,她也當信得過上帝的眼光,相信自己是孩子最好的導師。

            所以,明明不該是個掙扎的母親,但夫人還是掙扎。

            與員外討論了再討論,心中暗暗期待他會像老大選小學時一樣,再一次堅持要做決定。

可是他沒有。

原來只是聽著夫人來回分析在家教育客觀和主觀的優缺點。每次講到在家教育的好處時,員外就告訴夫人:「如果妳願意的話,可以試試看沒關係!」講到對在家教育的疑惑,他又覺得學校教育還是很重要,至少,走大部分人走過的路是比較安全的。

            有時,員外說孩子若真得帶回家,私塾開張後,他也看看能幫著教什麼; 可有時,他又說自己工作太忙,孩子真帶回來,他的改變不會太大,代價得是夫人自己在付,要她想清楚。

 

            想清楚,人生裡這麼多決定,要都可以靠自己裡裡外外完全想清楚,那就簡單了!

            夫人轉身問上帝,上帝有時沉默,有時丟一些問題在她心裡面。

            到頭來,夫人發現:決定在家教育的難處真不在孩子,而在自己。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喵媽咪@guest
Re: 5.尋求
2013/03/09 04:19
The last sentence is very true. I felt challenged in time management. Always feel that I don't have enough time to do when my children are in school already. How would I have time to do lesson planning and actual teaching. Hope to read more related experience in your blog.

sherry :)@guest
Re: 5.尋求
2010/02/16 11:52

隨著你的文 你的思緒 神的引導   我濕了眼睛...將自己給孩子...好震撼呀     我信主不過是致這兩三年的事    真正親近主是這一兩年中 是搬來印州之後   我想把神給我的孩子們 所以他們不需要走過我這三十多年來的掙扎 受傷 無知 罪惡....我想將神給他們 好讓他們的一生都有倚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