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私塾火花
2009/12/04 03:35:56瀏覽48|回應0|推薦0

            自立私塾後,夫人最感恩的一件事,就是終於能夠常常和孩子坐下來,交心。

            為人父母,尤其作媽的,都有這個過程: 孩子小時候無法離手,雖然有時候被纏累了,會不耐,但也常常被他們的純真可愛觸動,滿心歡喜。等到孩子漸漸長大,上學,有了難以干涉的忙碌和煩憂之後,父母就漸漸抽離從前黏膩在他們身上的眼光。

            從完全掌控到放手,原是好的。

只是,當孩子開始可以獨立,卻無法完全獨立的時候,父母往往落入另一種不平衡,就是每次只有在他們出狀況的時候才會注意到他們。

            所以學齡前小小孩聽到媽媽喊他的名字,會歡歡喜喜搖搖晃晃地跑來,可是上學後的孩子回家繼續關在房間忙,如果聽到媽媽喊他,常常第一個反應是:

「又怎麼了?」

「我又犯錯了嗎?」

「又要我幹甚麼了!」

            這時,作媽的看見孩子來到面前,已經豎起滿身刺,一臉不耐,本來只想好言相勸,也很容易變成嚴厲訓詞。

            從前自己孩子年紀尚幼時,夫人觀察其他火藥極重的親子關係時,總以為都是因為那些孩子進入青少年,所以在父母面前老是一副武裝叛逆的模樣。

直到自己孩子年紀漸長,她才被上帝的光照:其實,是作爸媽的每次注意到孩子時,都是因為看到問題,看到該改進的,看到還可以努力的地方,以致於給孩子練成那種抵擋的「自然反應」。

            當孩子裡面對父母的「有話要說」產生抗體之後,緊接著來的,就是父母裡面的經驗,知識,智慧老被當成「訓話」拒絕。

即使不敢反抗的孩子,關住內耳,一樣聽不進去。

 

            夫人在孩子回家之前,一直和他們之間的關係良好,也許因為大女兒不過小學四年級,所以還願意跟媽媽講心事。

            但,是夫人自己發現,就算彼此談話的意願還在,現實卻漸漸把他們之間的距離扯遠。

早上匆匆送孩子上學,下午接回家,孩子忙著作功課,練琴,媽媽忙著家務做飯,到了晚餐結束,大家都累了,都想有點自己的時間,又各自回房。

如此一天就過去了。

日光之下,看似正常,畢竟,每個家庭不都一樣是這麼一回事嗎?

直到進入私塾,夫人才知道可以很不一樣。

孩子隨時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告訴夫人:「我有話要告訴你。」然後,不必等到晚上,最後又因一通電話被迫改時間,也不用等到週末,到時候又不想講了。

私塾裡,孩子有話要說,若不是及時,夫人可以把孩子帶到另一間房裡談話,就是等幾個小時,甚至午餐時間,單獨約會一下。

而當夫人有感動要和孩子分享一些話時,孩子也習以為常,安心地和媽媽「private talk」。

天天,在功課作到一個階段,在午餐休息時間,夫人和孩子,經常就可以有默契的聊起來。交心,在私塾裡,是那麼自然流露的行動。

私塾夫人因此有了許多在孩子不設防的狀況下,談論生命,信仰,和原則的特權。

每當孩子分享他們讀書,看電影,或是與朋友相處之間感受到的事時,因為生活在他們當中,夫人也得到發言權,分享她的看法和經驗。

雖然偶而女兒會說:「那是你們那個時代的文化….」或說:「那是因為你是中國人…..」,但,夫人發現,他們會用瞭解不同時代文化的興趣來聆聽,而不會因著「不同」去拒絕。

這在同伴壓力(peer pressure)主導的學校生活,是個很難得的現象。

同伴壓力常常讓這些孩子直接拒絕不同,而不是對不同產生好奇和興趣。

 

孩子挺愛聽私塾夫人講她「那個年代」的故事。雖然也免不了論斷一下她「那個年代」的看法。

 

好幸福!私塾夫人感覺!聽著周遭媽媽怎樣抱怨孩子不和自己溝通,拒絕他們的經驗,她對幾乎每天都可以和孩子高談闊論的日子,感到幸福。

因此她開了「私塾火花」這塊,其實,是分享一些她在私塾裡和孩子分享的內容。

夫人真正期待的是:孩子有一天中文能好到讀懂這些文字,重溫自己在私塾裡聽過的,夫人講的話。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