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臺灣媒體在促進兩岸民眾交流中責任重大
2011/02/28 10:27:05瀏覽176|回應0|推薦1

臺灣媒體在促進兩岸民眾交流中責任重大

——讀聯合新聞網《預防中東動盪 溫家寶請纓與網民交流》新聞有感

      不容易通過“翻牆軟體”來到臺灣,走走看看,又讀到了不少新的東西,倍感新鮮。《聯合新聞網》幾則新聞,如《預防中東動盪 溫家寶請纓與網民交流》和《 採訪茉莉 遭公安帶走 2 台灣記者已獲釋 》等新聞讓我再一次感到了媒體的一種責任,尤其是臺灣媒體在促進兩岸和解方面確實起著非常大的作用。

      我生活在大陸,個人認為,不管世界風雲如何變幻莫測,在當前的中國大陸是不可能出現類似中東和北非地區“茉莉花革命”的。因為,簡單說,隨著中國大陸國際地位的逐漸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改善以及大陸人的科學文化素質的提升,現在的中國大陸人已經不是改革開放初期的生活狀態和認識問題的水準了。蓄意煽動不會象過去那樣明顯了。通過蓄意煽動起來的革命,只適合經濟文化與民主法治比較落後,而且日常消息相對嚴重閉塞的國家和地區的人民。

      改革開放初期,香港和臺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中國大陸人瞭解世界“視窗”的作用,如今已經不是這個樣子了。中國大陸人已經基本可以借助比較發達的互聯網路及衛星電視等管道直接觀察世界。很多中國大陸人基本上已經養成了獨立觀察,獨立思考地看待問題的習慣。當前中國大陸面臨的這樣那樣的社會問題和矛盾,基本上都屬於改革開放進程中無法去避免的問題和矛盾,大陸民眾不很滿意政府,但是很多人大陸民眾也是比較理解政府的,會全面看待問題的。所以,這些問題和矛盾是不足以達到必須通過暴力去解決的程度的,如果臺灣媒體、境外媒體不能看到中國大陸這些變化及民眾的心態,依然樂此不彼地製造“空”新聞,甚至假新聞,誤以為大陸民眾會信以為真,那就是自娛自樂啦,呵呵…

      不過我想,臺灣媒體還是應該首先與時俱進看到這種變化,而不能繼續拿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觀念和眼光來做自己的新聞行業。就這篇《 採訪茉莉 遭公安帶走 2 台灣記者已獲釋 》和《預防中東動盪 溫家寶請纓與網民交流》新聞來講,讓我們這些稍微瞭解國際國內新聞的人一看就是帶有一種嚴重政治立場偏見,故意抹黑對方,且新聞價值不高的“空”消息,也可能存在極個別的事情但是被蓄意誇大了,或者是網路上個別造謠者的添油加醋行為,再個,過去三年已以來,溫家寶好像已經養成了在全國“兩會”召開前網路問政的習慣,也有可能成為繼任者一種慣例長期做下去的,只有那些惟恐天下不亂的人才自欺欺人這樣宣傳並被一些媒體拿出來隨意曝光放大的。儘管一些報導最初的來源是綠營媒體,但是也被臺灣影響較大的《聯合新聞網》轉載,可想這篇報導被報導出去後在廣大臺灣同胞心目中對中國大陸的負面影響將會多大呀!

      過去 60 多年來,兩岸民眾之所以出現民間的對立,其中一個最大的推手就是媒體的片面報導。馬英九政府決定兩岸“三通”以來,本該是兩岸借助“三通”繼續創造雙贏,謀求逐步建立兩岸“永不打仗”的重大機遇,做為兩岸關係“口舌”作用的媒體也應該適應新形勢,及早佈局兩岸新聞報導工作,不能做破壞兩岸和平、合作及和諧關係,更不能違背新聞職業道德,捕風捉影,無限上綱放大對方發生的負面新聞。

      過去 60 多年來,如果兩岸媒體都能站在兩岸人民期盼中國完整、統一的立場來做新聞報導這一行業,也就不會出現如今兩岸民間的嚴重對立狀態,民進黨也就沒有更多“立黨為公”的民意土壤,也就會改弦易張,降低島內政黨之間的鬥爭消耗。中國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也就沒有必要時時考慮削足適履凡事都要思考向綠營立場靠近些。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願望。不過,我始終認為,臺灣媒體在促進兩岸民眾交流中責任重大,一個正面多於負面的中國大陸形象不但有利於兩岸民間冰釋歷史恩怨,而且,更有利於兩岸政府放開手腳加速推進兩岸間各項事務的全面交流。

      我也希望兩岸儘早開放媒體,大陸媒體可以到臺灣落地發展,讓臺灣民眾瞭解一個真實的全面的中國大陸;臺灣媒體也可以到大陸落地發展,讓大陸民眾瞭解一個真實的全面的中國臺灣。大家在相互遵守對方的相關法律規範下或你們雙方研擬一個新的《兩岸媒體從業報導基本準則》下,讓兩岸媒體披荊斬棘一點一滴來說服兩岸民眾中那些遊離不定的思想,為兩岸的和平相處創造更加穩固的民意基礎。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yw20070607&aid=49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