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16 13:23:07瀏覽120|回應0|推薦1 | |
台美TIFA談判與大陸讓利之異
日前臺美舉行第七次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會議,這是馬當局最為期待與做出巨大努力的結果,也頗受外界關注,雖然達成兩項共識,但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若將台美TIFA談判與兩岸經貿協商與進行比較與觀察,就會發現中國大陸與美國在與臺灣經貿協商問題上的巨大差異:一個是對台強勢“要利”,一個是對台低調“讓利”。 台美是政治盟友,是安全合作夥伴,臺灣一直依靠美國維護其所謂的“安全”,更有馬英九提出的將美國置於重要地位的“親美、合中、友日”戰略。但在經貿往來問題上,台美關係則呈現不同的面貌。美國對台經貿合作不是慷慨大方,不是對台“讓利”、“讓步”,而是斤斤計較,寸土並爭,寸利不讓,反而要臺灣不斷“要利”,要臺灣開放更多的市場,給美國更多的利益。 馬當局為了讓含有瘦肉精的美國牛肉進口,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經歷艱苦的藍綠較量才達成有條件開放美國牛肉共識,當然也換來了台美重啟TIFA談判的收穫。但美國的胃口很大,要爭取的不只是美國牛肉,還有更多東西,其中最受關注的是要將美國豬肉推銷給臺灣。這就為難了馬英九。馬當局為爭取開放美國牛肉進口,公開承諾“牛豬分離”,即不開放美國豬肉進口。如今美國強行要馬當局開放美國豬肉進口,給馬難堪。 在台美經貿往來中,臺灣不會講“美國經濟規模大、臺灣經濟規模小”,不講要美國“讓利”,也不是象對大陸那樣居高臨下,把“要利”當家常便飯,而是低三下四,處處企求,但卻得不到美國的一點善意回應。這次TIFA會談,雙方僅發表“國際投資共同原則”與“台美資通訊技術服務(ICT)貿易原則”共同聲明,成立投資工作小組與技術性貿易障礙(TBT)工作小組,並同意在WTO與APEC等國際領域加強合作與交流。這些均是技術性的問題,是虛的東西,並沒有就雙邊經濟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尤其是臺灣希望台美雙方簽訂雙邊投資協定(BIA),推動台美簽署FTA,要美國支持臺灣加入美國主導的TP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議)。 但美國卻擺出高姿態,不公開支持,僅以“知曉”與“認知”給予回應,甚至還表示“TPP不是美國邀請就能加入的”,等於對臺灣的要求沒有做出任何承諾,讓馬當局很沒面子。正如臺灣《聯合報》文章所言,美國將TIFA當成“打開臺灣市場的工具,一向不太理會臺灣的要求”。 臺灣在美國豬肉進口問題上態度明確,以“牛豬分離”為由不願做出開放承諾,沒有美國做出足夠的“讓步”與“讓利”,不能滿足美國的經濟要價,臺灣要從美國獲得“讓利”與利益當然是很難的。因此,外界不要對台美TIFA談判成果寄予太高期望,不要指望台美這一高層經貿互動合作平臺能給臺灣經濟帶來多少實質利益。臺灣更大的挑戰還在於美國持續要求臺灣遵守國際標準(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規定開放美國豬肉進口,臺灣堅持“牛豬分離”的立場能持續多久,尚待觀察。雙方未來在這一問題上能否妥協與獲得進展則考驗TIFA的實質性進展,否則可能重蹈因牛肉進口問題而讓TIFA談判中斷。 相對的再看兩岸經貿協商與ECFA的談判。 臺灣對大陸要求很高,甚至多次公開表示“多要少給”,而且經常以“大陸大(經濟規模)臺灣小”為由要大陸做出更多讓步與讓利,但卻台美經貿協商中臺灣從不強調“美國大臺灣小”。日前在ECFA後續貨物貿易協定談判中,臺灣再次要大陸“讓步”與“讓利”,而且盛氣淩人,公開表示大陸與日韓簽署FTA的降稅程度不能超過ECFA對臺灣的降稅程度,這是非常不恰當的。 大陸方面則充分理解臺灣的處境與經濟困難,在兩岸經貿合作與協商不斷展現善意,尤近年出臺了許多單方面的惠台政策措施,尤其是在ECFA的協商中盡可能地“讓利”與“讓步”。日前商務部長陳德銘在兩會期間再次表達了大陸對臺灣的“讓利”立場與態度,強調“考慮到兩岸之間的經濟總量、結構和規模的不同,我們大陸應該更多的讓一步給臺灣,這是沒有問題的”,再次展現大陸的善意。 對於美國在台美貿往來與協商中的“利己主義”與對台“要利”作為,相較於大陸在兩岸經貿往來與協商中對台“讓利”與“讓步”做法,以及臺灣對美國與中國大陸的不同態度,臺灣需要深刻反省與反思,不要寄希望於美國在經濟上對台“讓利”,“親美”不會給臺灣帶來經濟上的利益與收穫,同為兄弟與一家人的大陸才會真正對台“讓利”,大陸才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依靠,在“互惠互利”與“互諒互讓”基礎上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實現中華民族經濟的共同發展與的共同振興才是正途。(中評社)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