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閱讀‧中國懸疑] 大懸疑──果然萬分懸疑!
2011/03/18 01:33:49瀏覽1094|回應0|推薦3
大懸疑第一部:葬玉琀蟬(上)
 
「真是一部盛世奇書!」
「『大懸疑』之後再無懸疑!」
「榮獲盛大文學全球寫作大展『百萬交易金大獎』!」
 
我承認自己是個俗人,看見這種充滿煽動力的文宣,再加上作者王雁傲人的家庭背景(藝術大師的甥女、祖上可追溯至清朝皇族),就受不了好奇心的驅使,幾乎想也不想就報名了這次試讀。拿到的紙本份量不厚,畢竟只是整部架構龐大的小說中,第一部的〈上〉篇,閱讀起來難免有意猶未盡、難窺全貌的遺憾,忍不住在心裡埋怨出版社的不近人情,怎麼不一開始就將〈上〉〈下〉篇合併成一本,要這樣來折磨讀者、考驗他們等待的功力與耐力。但無論如何,就整本小說的閱讀經驗來說,我認為基本上是無愧於那些褒美之辭的。
 
(之所以用「基本上」這個保守說法,主要是因為小說據說還在寫,不知道最後會不會虎頭蛇尾、雷聲大雨點小)
 
近來連續讀了好幾部中國新進作家的作品,深深覺得他們最大的優勢,在於他們保有泱泱大國「以本國文化為傲」的特色,除了自幼深受家學薰陶,中華文化傳統的底蘊足,對歷史文物等各項知識的涉獵,也是目光同時投向歐美、日韓、中國等「一心多用」的島國──台灣──的年輕一輩作家,所難以望其項背的。
 
『大懸疑』的作者王雁,同樣以這門優勢擄獲無數讀者的心。她有足夠的本錢像金庸一樣遊走於真實歷史與虛構情節,將知識與想像融於一爐,因此能冶煉出令人難分真假的華麗舞台。有些小說純粹是讀氣氛、讀想像的,王雁的小說卻能同時讓人長知識。比如盤玉,我從沒想過從古墓裡掘出來的古玉,也能經由人為的力量,讓它重現靈性的光澤,更沒想到如何盤好一塊玉,也有那麼多的學問。閱讀過程中,不斷嘖嘖稱奇,也就成了一種習慣。
 
從王雁的介紹中,知道她愛玉、識玉、懂玉,又因為家學淵緣,喜歡研究歷史、收藏器物。因為是興趣所在,因此她更能將相關資訊信手拈來。除了運用本身優勢,增添故事色彩,使它更富血肉,也能將自己喜歡的東西介紹給讀者,讓讀者因為喜歡小說,進一步對這些不算熱門的知識產生興趣,為它們帶來更多關注的目光。這樣的寫作策略,無疑是十分聰明的。
 
由此也可得知,真正的高手,能將最冷門的主題,炒成最夯的流行趨勢。重要的不是「寫什麼」(主題),而是「如何寫」(包裝)。能用讀者最感興趣的元素來呈現自己想表達的,就是一個有本事又成功的作家。同樣的例子,可參見『達文西密碼』及『交響情人夢』,應該很少有讀者在看這些作品前,就對基督教文化與古典音樂有著深厚的興趣吧?
 
王雁敢於把故事命名為『大懸念』,又在小說中置入一個又一個的懸念,交織出無比龐大複雜的架構,就表示她是個頭腦清晰、善於邏輯思考與分析的人。有些懸疑故事喜歡丟出一堆疑問,又沒有能力解決,索性製造更多疑問來留住讀者。王雁的作法顯然高明多了,她巧妙地在解決前一個懸念時,丟出下一個懸念,看似離真相越來越近,卻又牽扯出更多疑點,教人捉摸不透。檯面上的證據,究竟是真正的線索,亦或只是真兇的故佈疑陣,也就十足引人遐想了。
 
因此,稱這個故事為「大懸念」不是沒有道理的。當閱讀過程中,連線索都可以變成懸念,讀者不知道該相信什麼、該懷疑什麼時,作者的目的便達成了──讀者已經被收進他撒出的大網中,不可自拔。接下來,只要繼續放出更多的餌,就會有更多好奇的魚群上鉤。
 
有些小說比如『哈利波特』,將解謎的線索不動聲色地安插在劇情各處,讀者不易覺察,最後一舉公開,就會帶來無比震撼的效果。『大懸疑』就目前看來,似乎是反其道而行。線索接二連三地攤開在讀者面前、兇手打一開始便大方現身,甚至連身份背景都直接開誠佈公了,究竟還有什麼好猜的?
 
有!而且仔細推敲起來,還真不少。兇手用什麼作案手法?衝著什麼動機作案?背後含有什麼更大的愛恨糾葛或利益衝突?從「葬玉琀蟬」的主題衍生出離奇命案,似乎暗示這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大的懸念等著讀者去挖掘。玉蟬背後「一屍二命」(懷孕者逃不過死劫)的死亡詛咒,想起來也令人不寒而慄。
 
這部小說很特別的一點,還有它的人物關係。很少看到那部小說像它一樣,所有角色幾乎全是「老相識」的。要是替它畫個人物關係圖,那鐵定很妙,尤其是戀愛關係的部分,會覺得這幾個家族到底是怎麼回事,是打算近親結婚嗎?怎麼戀愛和結婚的對象,輪來輪去總是那幾個人?
 
不過,耐人尋味的地方也在這裡。既然所有人的命運都牽扯在一起,人人在這場陰謀中,也就脫離不了關係,沒有一個是純粹無辜、能夠徹底置身事外的。這樣的認知,為每個角色帶來神秘感,好像他們個個都有不為人知的身世或秘密,事情還遠非目前所見的這般簡單。究竟兇手是所有矛頭都指向的反派,還是看似無辜的好人,即與主角家族有愛恨情仇的其他配角,是我最好奇的地方。
 
說了這麼多,好像全是讚美的話,其實我對這小說還是有不盡滿意之處。因為作者是新人,文字的功力還不夠深,除卻吸引人的懸念與有趣的知識,便不足以引人入勝,缺少高手那種逼人的鋒芒與耐嚼的魅力,是比較可惜之處。但對照前後的內容,會發現流暢度和分句分段的掌握,都逐漸脫離生澀,變得精煉起來,因此,或許發展到後來,這缺點就不復存在了。
 
只是我還是忍不住想嘀咕一聲,我實在看不慣那泛濫到有點誇張的北京土話,基於我個人的口味,若之後的文風能朝「更書寫體」的方向發展,那就太好了。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yo1014&aid=499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