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1.10.17 碧涵問政日誌-教育部應正視高等教育退場機制以及「私校公共化」之五育並重配套作法
2012/10/17 17:29:33瀏覽106|回應0|推薦1

針對今日(17)教育文化委員會審查「私校法修正條文草案」之內容,碧涵向教育部提出相關質詢。碧涵認為,為了促進私立學校多元健全發展,提高其公共性及自主性,以鼓勵私人興學,並增加國民就學及公平選擇之機會,而設立了各層級的私立學校,私校過去在臺灣教育體系發揮了相當大的功能,培育出非常多優秀的人才。

但為配合12年國教的推動,教育部研擬未來將逐步朝向「私校公共化」的方向發展,希望公私立學校站在一定的立足點進行良性競爭,也可適度尊重私人興學與特色之發展。碧涵認為,「私校公共化」會是未來12年國教推動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之一,針對外界對於「錢進私校卻無相對的監督機制」、「教育官員轉進私校」以及「未設條件與排富條款」等問題的質疑,教育部都應該提出具體政策回應與作為。

碧涵特別提醒教育部,部分私立學校為求辦學績效,刻意強調升學率與成績導向,忽略全人教育、體育與美感教育之教育理念,教育部在提供私校補助資源的同時,也應該要同步正視私立學校教學正常化的發展。

此外,根據最新統計數據,臺灣大專院校總數已經達到162所,目前約30萬人就讀大學院校,從在學率、註冊率推估,110年有22萬學齡人口,如果每年招生名額減2%,屆時招生名額23.2萬,但預估只有16.1萬人註冊,缺額7.1萬人,若不減招,屆時缺額會破10萬,將有近60所大專院校面臨關門的可能,影響的不僅是目前大專院校師資的就業問題,也對在學學生受教權益影響甚鉅。碧涵認為,教育部應積極,針對大專院校的裁併或減招,提出合理可行的政策,也應落實吳前部長清基,在2009年訂下大專院校一年減招2%的目標。

碧涵要求,教育部應針對公立大學整併應提出具體規劃與期程對於辦學績效不彰、財務運作不良或招生情況明顯不足之私立大學,應提出退場輔導機制,以及妥善規劃師生之配套就學與就業輔導措施,以保持我國高等教育的競爭力與永續發展。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y11135b&aid=695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