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對中六學生模擬口試的一些看法與建議
2009/10/31 19:53:34瀏覽1485|回應0|推薦1

◎會寫這篇文章的原因,來自於本人擔任任職學校的中六學生〈高三生〉模擬面試委員。

前言-行銷自己

  什麼是口試?就是行銷自己。當你開始準備口試資料的時候,行銷自己的活動就開始了。書面資料是靜態的行銷,它會有三種結果:這個考生的資料已經很完整,可以錄取了;這個考生須要再問幾個問題,以決定是否要錄取;這個考生不須要來口試了。口試則是動態的行銷活動,它可以讓教授或考生觀察到對方的臉部表情、肢體語言;讓雙方在過程中,可以經由對方的反應,決定自己的下一個步驟;最後,由教授們決定是否錄取該考生。所以,以下就整個口試過程如何行銷自己,提出個人的一些看法。

基本要求

一、服儀

  根據研究,工作面試時,衣著的重要性占50%,這是因為服儀的第一印象決定了面試者的專業度,而不同行業,則有不同的要求與規範。同樣的,參加大學甄選口試的考生服儀,在整個口試過程中,也具有相當重要的基本要求。雖然不一定要穿西裝、打領帶或著套裝,但是整體看起來整齊、清潔,仍是非常基本的服儀要求。

二、禮節

  「請、謝謝、不好意思」掛嘴邊,是基本的禮貌。若平時說話時,有不雅詞彙的習慣,記得要快快改進,千萬不能在口試現場露馬腳。

  再者,對於大學教授的稱呼,也是同學困擾的問題之一。個人的看法是:稱呼其為教授,感覺有點距離;稱呼其為老師,感覺比較親切。因為錄取之後,上教授的課時,我們大都叫老師,所以,我認為稱其為老師之用意,在於傳達:我認定這些在坐的教授已經是我的老師了。

三、資料的熟悉度

  書面資料,諸如自傳、讀書計畫、大學四年課程規畫或畢業後的生涯規畫,都是自己深思熟慮的東西,若是在口試現場一問三不知,教授們可以高度的懷疑,這份資料可能是請專家操刀,而非考生自己的東西。

  再者,我們常會以為,若書面資料包括「小論文」,會有加分的效果。沒錯,「小論文」並不是所有考生都會附上的資料,但是,要發揮加分效果是有前提的,這個條件是:教授們問到有關「小論文」的問題時,考生要能夠回答這些問題。若無法答覆,那麼,「小論文」就會成為扣分的結果。

等待口試時的準備

  等待口試時,心情緊張是每位考生的正常現象,但是,與其陪著其他人一起緊張,不如在等待的同時,做些準備工作。例如跟同學聊聊天,以緩和情緒;聽聽別的學校同學聊些什麼內容,或許可以蒐集到他們的準備過程、方向或內容;最重要的是,前面一些口試完畢的考生,記得詢問他們,教授們都問些什麼問題或拉長耳朵,靜靜的聽他們怎麼說,並做筆記,思考一下,遇到相同的題目,自己要如何回答。若是報名好幾所學校,這些親自蒐集到的第一手資料是非常珍貴的。記住!與其跟大家窮緊張,不如找一些重要的事情做,不只可以緩和情緒,也可以得到重要的資訊。

  再者,除了大學校系特別規定,不准帶任何東西進入口試現場外,同學可以把額外準備給教授的審查資料以及自己準備的資料帶進口試現場,當教授詢問較深入的問題或自己有準備,但不熟悉的問題時,可以拿出來一邊看(或翻閱)自己畫線或筆記的重點,一邊回答教授的問題。記住!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然,也會留給有準備的學生。所以,你可以讓教授看到自己真的是一位有準備的學生。

回答技巧與面試時間的長短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使用在回答技巧方面是非常貼切的。知道怎麼回答的問題,當然要努力行銷自我;不知道怎麼回答的問題,則不能欺騙教授,要誠實以告,「不好意思,這個問題學生不知道,請老師指導。」或者,「學生無法理解這個問題的意思,可否請老師指導我,可以從那些角度去思考。」但,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不知道的題目不能太多。如果不知道的題目比知道怎麼回答的題目還多,這時候,教授們的心理只有一個想法:你來做什麼?(你是來亂的嗎?)

  再者,不論教授問什麼題目,切忌當成是非題來回答,例如是或不是,對或不對。儘可能把每個題目當成簡答題作答,一方面讓教授知道你是有備而來,有非常強烈的意願要就讀本系;另一方面拉長面試時間。原則上,面試時間的長短並不能當作錄取與否的重要因素,但是,以與人談話為例,對於討厭的人,我們與其說話的時間較短,或者根本不想跟他說話;相對的,遇到喜歡的人或好朋友,話匣子一開,可能無法停下來。所以,一場意猶未盡的口試,賓(考生)主(教授)才能盡歡。

面試題型舉例

  口試題目是每個考生最想知道的資訊,但是,最難知道、最難蒐集以及最難掌握卻是它的特性。以下就個人所蒐集的資料以及對資料的解讀,提出七類題型說明如下:

一、基本題:又可以分為一般題與專業題。

(一)一般題:自我介紹、申請本系的動機、對本系的認識……等,其中要提醒的是,若教授要考生自我介紹的話,回答內容一定要包括申請本系的動機、讀書計畫、入學後的課程規畫以及畢業後的人生規畫,亦即告訴教授自己的生涯規畫。

(二)專業題:專業題也分成兩部分。

1.該系的專業知能、內容或範圍,例如就公共行政學系來說,什麼是公共行政?其範圍為何?報考該學系的研究方向為何?因為一門學科的範圍很大,同樣是公共行政學系,但是各校教授的研究領域不同,不可能涵蓋該學門的所有範圍,例如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偏重最新流行的理論或時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則偏重公共問題要採取什麼政策工具解決,以及時事;而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偏重經濟學、預算、公民會議以及時事。

2.時事與該系的關係,例如社會學系→最近遊民被虐殺的事件。公共行政學系→最近報載: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政府要如何克服這些問題?

二、例外題:這種問題可以考驗口試生的臨場反應,例如政治學系可能問:本次總統大選,由國民黨推薦的馬英九及蕭萬長當選總統、副總統,你對這次選舉有何看法?或者,本次總統大選,由國民黨推薦的馬英九及蕭萬長當選總統、副總統,其政見與報考的學系有何關係?或你怎麼看其政見?

三、無厘頭題:例如素還真與政治的關係?貴校的「數理實驗班」或「語文實驗班」與本系有何關係?

四、引導題:基本上,同學要自己準備一些自問自答的內容,利用回答問題的時候,引導教授繼續往下問,問你自己已經準備好的內容。例如在自我介紹時,點出自己的特殊興趣或專長,以吸引教授的追問。

五、哈拉題:你是什麼星座?你是哈日族嗎?還是韓流一族?

六、比較題:例如社會學與社會工作有何異同?社會工作與心理諮商有何異同?社會學系、社會工作與社會(科)教育學系有何異同?國際化VS.全球化。

七、「回問教授」題:有時,教授在口試結束前會詢問考生: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或你對本系有何建議嗎?這部分與引導題有所區別,準備的方向在於:考生有強烈意願想進入該系就讀,在蒐集資料時,遇到一些問題,須要請教該系的教授。要特別注意的是:當你在告訴教授已有準備的同時,他們也可能會回問你對自己提出這些問題的看法。原則上,在教授詢問有無問題時,可以提出一至兩個問題(不要問太多問題)。例如學生在瀏覽本系網頁時,在那一部分提到什麼不清楚,請問老師這是什麼意思。或者,學生曾讀過系上某老師的書,但是對那一章節或那一部分的內容不懂。再者,同學也可以從吸取經驗來發問,例如可以直接告訴教授,「在學校準備模擬口試時,老師們提到爾後成為大學生之後,會有許多上臺報告的機會;且畢業之後,找工作也會有面試的機會,所以,利用這次個人難得的經驗,請教老師在剛剛的口試過程中,學生可以繼續保持的地方以及須要改進的地方,以作為學生個人口試經驗的累積,謝謝!」提問之後,立即拿著紙、筆記下教授的指導。其實,這種做法,一方面,除了可以知道教授對自己口試的看法外;另一方面,也可以立即知道自己這次口試的優、缺點。後者對學生的經驗累積特別重要。

模擬面試常見問題

  首先要感謝輔導處,給我這個機會擔任模擬面試的委員;在準備的過程中,對個人的全力協助與支援,以及耐心地回答許多煩人的問題或幫忙蒐集每一份所須的資料,讓我能迅速的掌握相關面試資料與口試的相關技巧。

  總結這次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常見的問題:

  第一,在第一次模擬面試(327日)時,許多同學無法回答:審查資料的內容(自己撰寫的)、要申請科系的內容、對時事缺乏關懷;再者,回答技巧仍有許多待改進的空間。

  第二,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之後,藍莉涵老師與我做了一項改變:先跟模擬口試學生實施面試指導。在第二次模擬面試(41日)中,學生的整體表現顯著提升,且回答問題的時間有拉長的趨勢。然而,在自我介紹一項,大多數學生仍然忘記提到申請本系的動機、讀書計畫、入學後的課程規畫以及畢業後的人生規畫等內容。再者,有同學提到申請本系的動機,是因為聽學姊、朋友或親戚(例如堂哥)講的或跟他們聊過,說本系「如何如何」,但是,問名字時卻答不出來,這會讓教授懷疑:真的有問過嗎?可能沒有喔!其他的資料或回答的內容會不會也有這方面的問題呢?

  第三,甄選簡章是同學選擇校系、準備審查資料的重要依據,各校系簡章中也有甄試說明或備註說明,提供同學準備口試的參考。但是,有些同學未能掌握這項重要的資訊,以致在回答問題時,無法精確的發揮各校系要求達到的口試方向與重點。

  比較這兩次的模擬面試,個人發現:其實,本校學生相當優秀,能在短時間內,經由指導抓住面試技巧,並適切的回答相關提問。

  最後,我也要表達心中的疑惑:不知個人的提問對學生的實質幫助有多大?或許在正式的面試現場,教授問的完全是另一方面的問題。這部分就有待輔導處做後續追蹤了。

給輔導處的一些建議

  相對於看到學生的問題,個人也從制度面,給輔導處提出一些建議:

  第一,從中四就開始指導學生做相關準備,並建立制度。因為這些提早準備的資料,透過輔導處老師的指導意見,可以當成中六學生報名的審查資料之ㄧ,如此就能將本校學生的劣勢轉變為獨特的優勢。

  第二,加強蒐集各校系口試資料,讓面試委員能更貼近口試的實際場景,進而給模擬面試學生更實用的建議。

  第三,這次模擬面試找了一些中五學生幫忙,可以請他們寫下一些感想或看法,在明年模擬口試結束後,再詢問他們這樣的經驗是否對他們有所幫助。如果是有幫助的話,輔導處就可以建立模擬面試實習的制度,配合第一項建議,幫助學生為中六大考生涯提早做準備。

結語-錄取是謙虛的開始

  每次提到金榜題名,我就會想到自己的驕傲往事。當年錄取普考時,因為是自己準備,沒有參加補習,所以驕傲之心由然而生;不僅面對女友如此,到補習班報名高考時,也目中無人,直到女友告訴我,「不要因為靠自己努力考上普考,就擺出一副驕傲的樣子,有什麼好得意的,又不是榜首,又不是考上高考。」心頭一震,滿臉歉意與心虛。的確,沒什麼好得意的,考上公務員是服務民眾的開始,不是頤指氣使的開始;考上是謙虛的開始,不是驕傲得意的開始。學會謙虛的我,讓我得到更多,也學到更多,例如老師對我不懂的問題,額外提供資料供我參考;補習班的工讀生,幫我保留每次劃位時的最佳位置。以這段個人經驗,與所有錄取的同學共勉!

  勝敗乃考試常事,未錄取的同學應再接再厲,為七月的指考奮鬥;幸運錄取的同學,除了完成最後階段的高中學業外,也得開始為進入大學做準備,例如可以直接打電話到系上詢問,有那些書可以開始閱讀;或瀏覽系上網頁,取得系上教授的相關書籍資訊。預作準備的人生,是有計畫的人生,也是多彩多姿、快樂的人生。

後記:

  在甄選入學放榜之後,個人又跟輔導處建議蒐集學生(不論錄取與否)的成績單,並配合甄選入學的相關規定,分析學生落榜的原因,以做為明年的參考。以下就輔導處提供之成績單,提出幾點說明:

一、甄選入學規定:參加甄選入學的考生會經歷兩階段的過程,第一個階段是學測成績的篩選,第二個階段是學測成績的採計比例及指定項目。學生報名之後,必須先通過第一階段的篩選,才能參加第二階段的項目。

二、學測成績:在甄選入學的規定中,不論是第一階段的學測成績篩選,以及第二階段的學測成績採計方式上,學生的學測成績具有關鍵性的地位,亦即學測成績決定其能否參加第二階段的口試。其次,許多學校篩選或採計的學測成績,相當程度集中於國文、英文或數學等三科。再其次,第二階段的學測成績採計比例上,大多占30-50%之間,也就是說學測成績在第二階段占相當高的比重。

三、審查資料:審查資料的內容大多規定提交歷年成績、自傳、讀書計畫、社團參與、成果作品等項目,這部分的資料是面試教授的參考資料,所以,兩者具有高度的連動性。這部分所占比重範圍約為10-30%。

四、面試、甄試說明與備註:面試是動態的,在互動的過程中,讓教授從比較整體的角度觀察考生,而其觀察的角度(或指標)就列在甄試說明與備註中。例如:以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為例,甄試說明提到「每位面試生依其表達能力、分析能力、發展潛力、人格特性及整體表現給分,各佔20%」;備註中提到「本系以培育社會與政策科學研究之人才為宗旨。領域涵括社會學理論、全球化與社會發展、國家治理、政治經濟、政策科學、族群與文化、非營利組織、社會工作等。」上述的甄試說明與備註的資訊即在告訴考生面試的準備方向與重點。又如輔仁大學社會學系的備註說明「本系要求學生必須具有合群、合作、熱心服務的態度,有追求卓越的決心,積極、上進、負責、樂觀、尊重別人、有自信的學生,因此希望透過面試的方式來瞭解學生。」因此,當教授詢問:「本系要求學生必須具有合群、合作、熱心服務的態度,你如何證明自己具有這些特質」時,回答教授自己「社團參與」(例如參加戲劇社)的經驗即可證明自己具有這些特質。所以,教授的問題中,有些是可以從自己的審查資料中找到答案的。而面試所占比重約為20-40%。

五、由上述之分析可知,在第二階段部分,學測成績與審查資料所占比重大約已達60-70%,所以面試成績對錄取與否影響不大。其次,就學生的成績單來看,審查資料與面試成績大都在80分以上,甚至有90分以上的好成績,所以,由成績的表現顯示,審查資料與面試兩個項目可以經由學校老師的指導,於短時間內得到很好的成果,亦即這兩個項目是可以速成的。

  總結上述說明,關係本校學生甄選入學成功與否的決定權在於:學測成績。其成績之高低取決於,從高一進入明德之後,長期努力的程度;想要取得學測的好成績,就要從中四打好基礎,於平時力行「課前預習+上課專心(含課後問題解答)+課後複習」,在升上中五之後,開始準備學測總複習,經由「雙軌並行式」[1]的讀書方法,打好堅固的基礎,為中六的學測創造好成績。



[1] 有關「雙軌並行式」讀書方法的詳細說明,請參考筆者所寫〈如何準備學測總複習?──寫給考友社同學〉一文;再者,限於個人能力,無法將本文與〈如何準備學測總複習?──寫給考友社同學〉一文進行整合,如果讀者想要獲得比較整體的概念,可相互參閱這兩篇文章。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wl121488&aid=3454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