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13 12:31:35瀏覽1007|回應0|推薦14 | |
之前我曾在文章裡寫過,香港缺少一個適意的酒吧﹐香港也缺解意的酒吧主人﹙bartender, 翻譯為「酒保」又像是章回小說﹚﹐因為這個欠缺﹐在我眼裡﹐香港總有些寂寞。 Soho靠近鴨巴甸街的71吧﹙Club 71﹚卻是個異數,它充滿歷史感情,承接著64 吧﹙Club 64﹚的遺緒。曾經在蘭桂坊榮華里的盡頭,店主人Grace本身就代表某種歷史意義:接納各樣的文化人﹐包容過各色社會運動的理想。在71吧﹐五彩斑駁的牆壁上﹐掛著一把吉他﹐更令人懷想64吧中音樂人群集的盛況。 當年租金要漲三倍﹐64 吧只得歇業。總逃不過加租的魔咒﹐這也是香港缺乏理想酒吧﹙或者文化人聚落﹚的主要原因。 再回來說Club 71﹐最引人入勝的是它的入口﹐從荷里活道走進去﹐階梯、暗巷、廢棄的菜園、閃爍的小燈﹐將信將疑﹐以為自己找錯了﹐好幾次我都以為自己迷了路。 懷舊風加上一點波西米亞﹐几上排開的宣傳單張,遙念著自由平等泛愛眾的60年代。多麼稀罕﹐所以我說它是個異數﹐香港也有這樣沾滿理想主義色彩的地方。也多麼湊巧﹐跟今天這寂寞的題目相契合﹐旅遊書【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在介紹香港時介紹它﹐必然因為一位寂寞的旅者在寂寞的時刻發現了它。 * 然而,在我心裡,它依然不是一個最理想的酒吧。 只有飲品﹐沒有吃的東西﹐它很難建立出自於胃裡的忠誠感情。 還有,吧台的光線亮了些﹐少了黯淡的角落﹐感覺上不夠private。 少了一點匿名性﹐卻多出一點公共性:在 71吧﹐或者因為它的歷史、或者因為它的店名﹐太容易碰到公共議題﹐事實上﹐公共議題正在進行中﹐歷經鄰居抗議、法規介入﹐甚至警察驅趕﹐如果坐在院子裡﹐這個院子﹐就是我說旁邊是廢棄菜園的空地﹐根據法規﹐沒有人可以過來問你喝什麼﹐你且將酒吧當作7-11那類的便利商店﹐只是進去吧台買了飲料﹐隨手拎一把椅子﹐露天坐著。 假設是﹐你只是進去便利商店﹐再拉張椅子坐進院子裡﹐而酒吧並不存在﹐所以我說﹐在香港﹐理想的酒吧並不存在。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