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04 14:39:01瀏覽7695|回應27|推薦317 | |
前言 六月份(2011),前所未有的參與了一場「網路人氣募集」大考驗,雖然平常我並不太有閒餘經營「社群網站」這一塊,但幸虧平常有在網路上的親朋好友們、緊急的動員下,竟也幫我衝出令人滿意的好成績。經由這次拉票的過程,不但拉近與舊識的距離、也認識了許多新朋友。我對「臉書」開始有初步的認識,原來以iphone在「臉書」打卡儼然形成時尚王道,曾幾何時「網路社群」已躍昇為新生活型態的主流,難怪女神卡卡(Lady Gaga)靠著「臉書」就能席捲全球,也難怪連政治領袖們都前仆後繼的投入這領域。 新的生活型態有可能演變成代表當代的新文化,「朋友」的定義在微網時代也重新被定義,「朋友」不必然要先認識,也可以先「加朋友」再認識(或隨時剔除)。不經思索的按「讚」,也並不一定代表是讚美或贊同,有時候只是單純跟朋友說:嗨~、表示關切之意。守舊者可以不必認同,但請尊重別人的時代。雖然,目前還看不出對我的現實生活有任何助益,但今後也絕不會忽視它的影響力。 不過,凡事還是得回歸基本面,我還是會以專心寫旅遊文章為主。雖然「臉書」具有強大的行銷潛能,但根據分析,凡是刻意以此平台作行銷者,結果都是不成功。在「臉書」也得回歸本質,「分享」還是最主要的概念,就是單純與朋友分享妳的日常生活。網路朋友需要經營,也有自動分類群聚的特性,非我族群者終將漸行漸遠。我要恪守不濫「加朋友」充數,既成朋友也不隨意剔除,而是深化與朋友間的互動。在這講求速率的時代,「臉書」成功的拉近了不同時空的、人與人的距離,這是它之所以迷人的地方。而對於文創者,我認為有必要時時讓自己的思緒抽離、以提防過度偏食網路「速食套餐」的後遺症,否則會有創作力提早衰竭的隱憂。 「部落客百傑」票選活動才結束,隔天我就去花蓮度了兩天假,這只是湊巧的既定行程,其實並無關連。 或許是為了接續票選期間的互動氣氛,渡假回來發現udn緊接著在玩一種叫作「部落客拉拉手」的遊戲。承蒙格友們的關照,Rinka有幸也被拉了幾次手。其中,特別是格友紹小丌在文中推崇我的遊記是「絕非孫悟空式的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到此一遊而已 」,看到此Rinka臉上當場落下三條線。 沒錯,當年Rinka的確是為了這樣的旅遊品質憤而自力救濟、走上自助旅行一途,而多年歷練後也頗有心得。近年來,更拜部落格熱潮之賜,Rinka 也常會博得「旅遊達人」的虛名。不過,盡管我很排斥「跟團旅遊」這件事,但每年總有一兩次必須遷就於團體活動。 這次,就是跟老婆公司員工的旅遊團去的。以往,這類旅遊我通常都沒po文,大家不知情也就算了。不過,這次去渡假的地方,Rinka認為有必要與大家分享。同時對「旅遊團」的品質也稍為恢複信心。 所以,只好跟小丌說抱歉,「其實Rinka偶而也會跟鴨子團出遊的啦」。 (寫於得金獎之前) 週休二日‧後山渡假去 早上八點半,大伙在台北火車站集合,隨即搭上台鐵自強號列車直奔後山「花蓮」。導遊說上次蘇花公路大坍方的餘悸猶存,雖然目前已恢復通車,但多數旅遊團往返台北-花蓮間都改採搭火車的方式。 ↓上車沒睡覺,Rinka先吃個台鐵便當(自費),不是早餐也非午餐,只是嘴饞(抱歉!我二十幾年沒搭台鐵了) 火車於午前抵達花蓮車站、導遊在站前點數人頭,然後就一隻隻趕上遊覽車。 花蓮市算是Rinka的童年故鄉,因為目前我有1/5的人生(國小以前)是在這裡度過的。近年來,雖然市容改變不少,但我也並不陌生。遊覽車在市區稍稍繞行後,便駛進花東縱谷(台9線)。 車行經過兆豐農場,沒多久轉進巷內(台9線232公里處)停在一間廟的後方,導遊小姐要大家下車吃午飯順便尿尿。 ↓「添丁野菜園」餐廳位於偏遠荒郊外,外觀像是鐵皮搭建屋,毫不起眼 「跟團」的最大缺點,就是失去在旅行中探尋美食的樂趣。 進餐廳前,原本就沒太多期待,再加上這是與大家同吃「桌菜」的第一餐,我不太好意思顯露部落客「逢吃必拍」的本色,所以席間連相機都沒拿出來。不過,這餐卻出乎意料之外,是此行我認為最美味的一餐。如果用「美食」來形容是有一點over,但卻是貨真價實的滿堂「珍饈」。怎麼說呢? 坐定開始上菜後,就發現以山羌、山鹿、野豬、竹雞、溪蝦等「山產」所烹調的料理源源不斷的供上桌,沒有一樣是平常在台北可以輕易吃到的。同時,每一盤端上桌的蔬菜也都是在一般超市絕難買到的「野菜」。在日本,常見許多民宿餐館都以供應取自大自然的「山菜」為主,不光只是為了節省食材的成本,更多是因為「山菜」含有許多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而這些是平常我們吃的種植蔬菜所缺少的。 原來「添丁野菜園」是一家專門以供應「山產野菜」而聞名的餐廳,只是Rinka孤陋寡聞罷了。 ↓蝗蟲過境,杯盤狼藉 (借用同事的相片) 這次主題是渡假,所以大部分的行程也都會在渡假村裡活動,午餐後本當直接進駐飯店,但因飯店方面還沒完成清理工作,於是導遊小姐臨時決定新增一個行程、一個花東必遊的景點。 花蓮觀光糖廠 (通稱光復糖廠) 花蓮觀光糖廠因座落於全縣之中區位置,鐵公路交通均很方便,為花東縱谷旅遊必經之重要休憩站。雖然是大家都很熟的景點,但我也不免俗的作個簡介: 花蓮糖業的發展,最初是以漢人經營的「糖廍」為主。 日治初期,才改由日本人賀田金三郎所主持的賀田組去經營。之後,又與『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合併,並在大正二年(1913年,民國2年),創建了「壽工廠」,場址在今壽豐鄉,又稱「鯉魚尾糖篰」。 大正10年(1921年)又在光復鄉建立了大和工廠。昭和12年(1937年)地方行政區域改名,則以糖廠名稱「大和工場」取「大和」再加「上」字,成為「上大和」地名。 我們由「添丁野菜園」出來仍走台9線(花東公路),約在251.5公里處急轉花47鄉道(中山路一段),然後在糖廠街7巷向右轉再直行。就在此時我看到窗外有一批日式建築,房舍雖破舊但風韻猶存,相信喜歡攝影的朋友都會有跟我一樣的念頭,就是恨不得馬上衝下車去取景。不過,遊覽車仍然繼續往前開,沒多久就到了。 據說糖廠這批木造宿舍,是在建廠次年(1922年)比照『台灣總督府官舍建築標準』而起建的,之後的30年間持續增建,目前共有27棟、73間,此外還有公差宿舍、辦公廳舍等,留下了大規模的木屋聚落,如今也是台灣糖業文化資產中最珍貴之日式木構造建築。 二次大戰末期遭到盟軍轟炸,花糖的兩座工場均受創嚴重,經專家評估後,決定修復「大和工場」拆除「壽工場」。 ↓台灣光復後地名一度恢復舊稱「台安」,民國36年(1947年)3月1日捧准設鄉為「光復鄉」,廠址為光復鄉大進村,廠名亦正式命名為『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花蓮糖廠』至今,也是現今花蓮唯一存留下來的糖廠 日人戰敗撤離,技術人員也跟著走了,再加上戰後物資缺乏,但國人團結一心以高度智慧,胼手胝足,克服萬難陸續修復製糖工場,並開工運轉。由於技術、設備不斷更新,直到民國八十四年花蓮糖廠內包括製糖、煉糖、酒精、環保設備等,勘稱全省設備最完善之生產廠。 歷經80寒暑,花蓮光復糖廠見證了台灣糖業發展的歷史,經歷了日治時期及光復後的興衰,但終不敵大環境(加入WTO的)衝擊,花蓮糖廠於91年4月無奈的停閉落末。 ↓花蓮糖廠鐵路幹線乃繼承日治時期之私設鐵路而來,廠線鐵路又可分為糖廠專用線與台車線兩種,北至新城鄉南至富源為止。戰後迅速搶修並擴建,全盛時期,花糖鐵路共約152公里,另外尚擁有甘蔗車130輛、手推台車683台、糖蜜車12輛、附掛車1節、敞車56節以供甘蔗運輸使用。目前因公路運輸系統較符合經濟效益,花糖鐵路最後漸漸式微 花蓮糖廠於91年4月停閉後,利用製糖時期所留下的文化資產轉型為經營觀光產業,極力推動觀光產業與文化保存,並定位為「花蓮區處觀光糖廠」。 早期僅利用少部分開闢『漪漣園』,供民眾做為旅遊的休憩站之用外,其餘尚有製糖工場、日式木構造建物及廣大的蔗田等,近年也都朝向專業、多元化的經營開發策略,致力於蔗糖資源推廣和應用。 例如前述,日治時期日本人曾有計畫的移民台灣,當時在花東留下不少日式村落,而花蓮糖廠的日式木造老舊建築群堪稱其中規模最大者,經重新翻修了其中的7棟28戶(由昔時的「丁種職員宿舍」改建),依格局分為8席、6席,如今已變身為風韻道地的和風旅館,分別為3人親子木屋與2人木屋,並於今100年6月5日開幕啟用(線上訂房)。 ↓『漪漣園』是以錦鯉池為中心,簡單的說就是「池泉迴遊式」的遊客休憩站。內有客服務中心、娛樂中心、餐廳、咖啡廳、兒童遊憩區、各種藝品特產展售等 其實這個地方我們已經來過好幾次,而這次導遊也只放我們在這裡閒逛半個小時,因此下車後、只見我老婆熟門熟路的逕自往裡面衝。 ↓花蓮糖廠的大煙囪是光復鄉地標,你只要下車隨處都就可看到。而大部分循地標來此的人,首要目地居然是吃『冰』,因此『漪漣園』也俗稱為花糖冰店 ↓花糖冰店內總是大排長龍,尤其是休假日,這就是為什麼她下車就急急忙忙朝這兒來的原因 花糖冰品之所以吸引人,據說他們是以取自馬錫山天然山泉水、在地生產乳品以及他們引以自豪的砂糖所做出的;冰品口味涵蓋紅豆、花生、芋頭乃至洛神花、榴槤、芥末等等大約有2、30種,例如天字第一號冰品是每杯10元的紅茶,雖然沒什麼了不起,但在紅茶裡面加入了清冰是早期糖廠員工之間流傳的另類吃法。 他們還將所有產品都編號做成圖樣掛在上面,讓排隊的顧客一目瞭然。購買冰品時有兩個步驟,一先在右邊的購券處窗口付錢購買冰品的號碼券、二是在左邊的領冰處窗口憑券取貨。 ↓根據經驗,Rinka唯一最推薦的冰品是紅豆牛奶冰淇淋 享用冰品後,我老婆充分運用剩餘時間,繼續發揮"血拼"的本事去逛藝品特產店,我則四處走走拍照取景。 ↓一頭純正的台灣水牛搖頭晃的腦迎面而來、後面還拖著一車遊客,這是園區為帶領人們走回記憶長廊所設計的遊園活動(須付費),據說昔日農村內為糖廠載運甘蔗的牛車是川流不息。不過...當時用的好像是黃牛@@ 除了乘牛車遊園,他們亦提供腳踏車出租服務,而且腳踏車並不限只在園區內逛,妳可悠閒的踩去探訪懷舊日式建物群,那裡有一些商店、手作坊等,此外這裡甚至還規劃了一條18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 ↓花蓮糖廠將原本栽植甘蔗的地方,廣達1250公頃,經平地造林後,如今像是一座大公園,並且命名為『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同樣於不久前才開放。園內結合了綠地花海、水池與18公里的自行車道 ↓在一處角落發現一批蜜蜂養殖箱,上面寫著『蜜蜂生態區』,難道台糖也生產蜂蜜嗎? ↓本以為是花蓮糖廠寄生蜂養殖中心所培養的「赤眼卵寄生蜂」,用來防制昆蟲的天敵小尖兵,但經查證只是一般養殖蜜蜂 最後,我去找老婆回車上集合時,發現她黏在一家販賣原住民風情的服飾藝品店。特別中意的是他們的服裝,雖然以阿美族傳統色彩圖樣為基調,但卻有時尚的設計剪裁,而且價格不貴讓人一不小心就多買了幾件。 臨走,我拿起相機欲拍照作紀錄,但馬上遭到店員的制止。我只好找台階下的說:「我由裡內拍外面的景 ... 總可以了吧!」 ↓花糖舊廠房的台糖Mark還留地上 體驗和風住宿 + 馳騁平地森林園區,這不失又是一個週休二日度假的好所在,尤其適合親子同遊。 不過,下次吧! 我們搭遊覽車繼續上路,就要開始度假去了。 走筆至此,可能有人要罵Rinka神經病,不過是半小時的「下車尿尿」行程,尚且還沒切入主題,居然可以洋洋灑灑寫了一大串。 沒錯!寫這個題材是有點吃力不討好,一來是幾乎大家都去過、沒啥新鮮感!二來是網路隨便搜尋就有幾百篇類似的文章、作不出差異性! 我本來是要跳過這段的,不過後來往另一方向思考,不諱言「浮生歷眼」的外國讀者確實有不少,或許經由我的報導會有更好的觀光宣傳效果,而且以往我比較少寫台灣景點,因此乾脆就寫詳細一點。 Rinka這麼說,雖然有點大言不慚,不過至少也略盡棉薄之力。 繼續閱讀。。。 相關連結: 添丁野菜園餐廳 - Yahoo!奇摩部落格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