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兼六園の 冬物語
2008/02/16 16:26:43瀏覽9320|回應1|推薦60

續上篇《加賀百萬石・金澤城

雖然我們的旅館鄰近兼六園,但距離金澤城公園的石川門也也不遠,因此放好行李後,我們一早又先重返金澤城。

石川門」重建於天明8年(1788),為金澤城的搦手門(後門),是由一之門(高麗門)、二之門(櫓門)、續櫓與2層2階建的石川櫓所構成的枡形門結構。因為沒有天守閣,石川門成了金澤城的象徵

金澤城最初的形成是在1546年。當時也就是在金澤城的現址上,建造了本願寺別院的尾山寺院(金澤御堂),以做為一向宗(日本佛教一個分支)在此地進行傳教的根據地,並以政教合一的形式統治了加賀地區100餘年,當時在廟門的附近也已形成了市集。1580年,織田信長的部下佐久盛政率兵攻破尾山寺院(金澤御堂),修建了尾山城。但是織田信長死後,盛政的軍隊也被打敗。到了1583年,統治能登的前田利家受命從七尾的小丸山城攻入城,從此享有統治加賀、越中、能登三領地,並在金澤建立城下町,並改名為金澤城,從此才開始有了城市的興起。據說利家邀請了著名的基督教大名(諸候)高山右近,由其指導進行築城作業。將大手門由西丁口遷移至尾坂口也約略是在這個時期。

一直到明治維新為止,前田家共傳13代藩主,也一直是享有百萬石俸祿的大名,統治金澤城和加賀地區長達285年,在當時金澤是僅次於東京、大阪的繁華大城市。

基本上,金澤城是模仿豐臣秀吉的大阪城而建造的,原有5層樓壯麗的天守閣於1602年因遭雷擊而焚毀,其後雖然本丸建了三層櫓、二之丸則建了御殿,但卻沒有再造天守閣。這是前田家有意對德川幕府表示沒有戰略上的遠圖,好讓幕府放心。

在地理上,金澤城位於淺野川、犀川兩條西北-東南平行走向的河川之間,形成自然的屏障,在兩條川之外,又刻意分別佈防了寺町台和卯辰山腳兩個寺廟群以暗中加強金澤城的防衛。

石川櫓為二層結構的箭樓,屋頂的鉛瓦在危急時刻以用作炮彈

四周有防禦敵人攻入的槍眼等設施,牆面則採防潮的海參牆設計

高麗門」在中間,為主要出入口

城門上釘滿的鑌鐵大釘,提供戰爭時的緊急物資需求

進入高麗門後就是我們昨晚遊蕩的「三之丸」,就不再重複介紹了。

今天我們要進入城的中心部參觀。利家入主後,本丸成為藩主與家人的居住地,二之丸、三之丸、西之丸、北之丸的周邊則有藩的重臣的宅邸。 不過到了慶長7年(1602)天守閣燒毀後,城的中心逐漸移至「二之丸」,同時整建二之丸御殿作為藩主的住所。

内堀是與菱櫓等櫓台石垣的修築一起復元完成的,沿著内堀通過三之丸,前面就是「橋爪門続櫓

橋爪門續櫓」位於可以俯瞰二之丸正門「橋爪一之門」的位置,監視由三之丸廣場過「橋爪橋」進入二之丸的人,是重要的塔樓。續櫓的中央是挑高空間,以便將物資吊上二樓

渡過「橋爪橋」就是「橋爪一之門」,和石川門相同,以前也是枡形門結構

由「橋爪門」進入,彎到五十間長屋另一側就是「二之丸」廣場。

二之丸」是城內中央的曲輪(區域),四周長530m

天守閣在慶長7年(1602)燒毀後,城的中心逐漸移至「二之丸」,同時整建二之丸御殿作為藩主的住所。 這座宏偉的御殿存在約120多年,但在寶曆9年(1759)被城下的大火波及後,城內幾乎全部燒毀。之後的重建就以二之丸御殿為中心,一直到明治14年(1881)燒失為止,不斷重複著燒毀重建的循環。但此處一直是金澤城的中心,壯麗非凡。

極樂橋」位於二之丸通往三十間長屋所在的本丸附段上,據說過去前往金澤御堂參拜的香客,早上過橋時會一邊唸經,傍晚則朝向日本海的落日祭拜,祈求往生極樂之後踏上歸途。本次修復了本座有擬寶珠裝飾的樸實木橋

渡過「極樂橋」往裡面走就到了「三十間長屋」,這是金澤城另一個僅存的古蹟,進城參觀的重點

三十間長屋」位於本丸附段的二層樓多聞櫓(當武器弾薬庫使用),和石川門一樣,獲指定為重要文化財。建於1858年,現長為26間半。南面為歇山頂式建築,北面的外牆略微縮到石台的內側,是懸山頂式建築 

冬雪的「金沢城公園」中,這是唯一的色彩

出城後,我們仍循昨晚的路徑進入了兼六園。

兼六園」緊臨金澤城外的東南側,面積達10萬平方米,園內約有150種、1萬2千棵櫻花樹和松樹等,這些植栽與池塘、曲水、巧橋、假山,加上亭、台、樓、閣等建築,巧妙的諧為一體,是江戶時代池泉迴游式亭園的代表作。

兼六園與岡山的後樂園、水戶的偕樂園並稱日本的「三大名園」,為日本政府指定的特別名勝。

兼六園始建於第五代藩主前田綱紀 (1673—1681年),當時是為了修建別墅而造此園,以作為藩主度假或宴客之處,取名蓮池庭。之後,庭園一直有闊增建工事,直到第13代藩主前田齊泰( 1837年 ),經170年左右的時間才建成今日的規模。因為園內兼具有「宏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眺望」六絕景 (出自中國宋朝學者李格非的《洛陽名園記》) 的名園條件,所以後來由松平定信將之改命名為「兼六園」。 兼六園從早春的梅花到嚴冬松樹的吊枝,既有四季不同的自然景色,又有園林藝術的匠心獨運,堪稱日本第一名園,值得一遊。

徽軫石灯籠」點綴在霞之池北岸,是兼六園的代表性景觀。徽軫燈籠的腳分成二支,形狀有如支撐琴弦的琴柱,才有此名(徽軫與琴柱日文發音同)。此燈籠是為映照水面的雪見形石燈籠的變形體,高2.67m。燈籠和旁邊的老楓樹,以及跨越曲水的虹橋融合為一,釀成一片優美的景色

既是「迴遊式庭園」,我們就以「霞之池」為中心,由12點鐘位置,順時針方向迴遊一下。

唐崎松」是十三代藩主齊泰取得近江八景之一《琵琶湖畔唐崎松》的種子,種植培育出來的黑松,是兼六園中姿態最優美的樹木

毎年的11月起在日本的北陸地方,都會在自家庭園的樹木旁以木頭打樁,再從主幹上拉繩子吊住枝幹,形成有如傘骨架的放射狀,這種爲了不讓雪的重量壓斷樹枝,而從主幹上端拉下繩索呈圓錐形的作業,稱爲「雪吊」。而唐崎松的雪吊景觀,可說是全日本入冬的象徵,每年都出現在各大報的頭版和主要電視台的新聞中。

唐崎松の雪吊」正是兼六園的冬之風物詩(獨有的風情畫),勾織出其他庭園無法比擬,饒富深意的風雅情趣

雁行橋」使用11枚的赤戸室石、排列成雁群在天空列隊飛翔的形狀。由於石塊形狀皆似龜甲,因此也稱為「龜甲橋」,據信只要走過此橋就能長命百歲。現在橋石因長期遊客來往於橋上而磨耗嚴重,已經禁止通行

兼六園雖然歷經多任加賀藩主,耗費長久歲月建造而成,但建園的基本思想是一以貫之的,即神仙思想。將大池比擬成大海,海中有島,島上住著長生不老的神仙。藩主們將祈求長壽與族人永世繁榮的心願,投射在庭園中。

蓬萊島」其實是龜浮游水面的造型,隱含歷代藩主對永世繁榮的祈求

位於霞之池西南岸的「內橋亭」,是過去蓮池庭中四座亭台之一。原本是建在蓮池馬場的賞馬亭,明治7年(1874)遷移至現址。內橋亭以鬱鬱蒼蒼的樹林為背景,由石墩支撐會讓人產生浮在水面的錯覺,或許是象徵琵琶湖的浮御堂

根上松」大小約40多棵,這棵是13代藩主前田齊泰所栽植,方法和種盆景的小松樹類似,現在的根露出地面已有 2m之上, 謂為奇観、此乃兼六園的名物之一

明治紀念碑」是為了紀念西南戰爭中戰死的當地軍人,所建的慰靈地標,中央為日本武尊銅像,左方有石川縣戰士盡忠碑。銅像身高5.5m,建於明治13年(1880),據說是日本最早的銅像。兩側種植的赤松稱為「手向松」,是當時由京都的東西兩本願寺境內移植而來的

蠑螺山」是十三代藩主齊泰利用挖鑿霞之池的泥土,堆砌而成的假山。高9m,四周約90m,山頂建有涼亭,稱「避雨亭」。因上山時必須盤旋而上,山路曲折有如蠑螺殼的紋路,因而得名。栄螺山頂是眺望整個「霞之池」的絕佳地點

「金城靈澤」位於兼六園的最南端。傳說以前有個名為藤五郎的挖芋者,在此洗芋頭時洗出許多金沙,這也就是「金澤」地名的由來

現在為止,「金城靈澤」還不斷的湧出清水,而且即使在盛夏酷熱也不會乾枯,久雨也不會溢出

現有的圓石框架與屋頂,是十二代藩主齊廣所修建的

由金城靈澤東側的石階上行,就是「金澤神社

金沢神社」是第11代藩主前田治脩於1794年創建的,當時稱為「竹沢御殿御鎮守天満宮」,主要祭祀學問之神・菅原道真

成巽閣」是加賀籓第13代籓主前田齊泰於1863年為了讓母親,也是第12代籓主前田齊廣的正妻真龍院,隱居所建造的居家。成巽閣雖為一間靜之書院建築,但其間之欄杆等裝飾色彩皆很鮮豔,融合籓家格式和女性特有的纖細。現在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附設的庭園「飛鶴庭」也被指定為國家名勝。(需另行付費)

我們花了一個上午把金澤的重點景點走完,午餐時間又來到香林坊附近。

「蛇之目寿司本店」是金澤的超老舗(1931年創業),差不多就是等於是金澤壽司的代名詞

以金澤為中心的北陸有許多傲人的傳統工藝,如九谷燒瓷器、金箔加工、輪島漆器等,這些傳統工藝不但能製成高貴的藝術品,也能普及的運用到平常的生活層面。

蛇之目寿司店內食器都是使用九谷燒

整塊吧台都是高級的輪島漆作成的,壽司很驕傲的就直接放在上面

繼續閱讀。。。

 


相關連結:

金澤城公園公式 HP

兼六園公式 HP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nhua168&aid=1617651

 回應文章

ez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兼六園
2008/02/18 22:53
好山好水在您的鏡頭下展露無遺